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专业的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04-01
一、湖南省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就业现状
从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至今天,二十余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原有的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大学甚至理工类大学,都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了音乐学院并设置了音乐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所各类院校不同规模地开办音乐类专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专业所望尘莫及的。湖南省现有16所高校面向全国招收音乐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也是与年俱增。这种大规模的发展,一方面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而另一方面,面对严峻的高考遴选中,艺术专业的大幅扩招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教育要求。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要大大低于非艺术类,因此,对于为数不少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的高中毕业生,它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吸引力。诱人的文化录取分以及超量的招生名额既是许多考生无奈的选择,又是他们进入大学的唯一捷径。
当莘莘学子满怀欣喜的收到高校音乐专业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了他们的面前,就业岗位并没有像招生名额般扩招。尽管官方数据经常显示就业形势喜人,九成以上音乐毕业生能如期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事实上,仅有约三成的学生找到满足的表演类工作或音乐教育类工作,大量毕业生由于长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改行者居多。或者在家待业,此外,从事培训行业或以家教为生的毕业生人数也是与年俱增。
二、就业形势成因分析
招生规模与就业形势的巨大反差,其形成根源在哪里呢,结合湖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招生学校急于扩招,配套欠佳
借着全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东风,众多师范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开始盲目扩招。由于音乐专业“入学”文化分数低而收费高立刻成为许多高校的“抢点”,许多高校争先恐后、多快好省地纷纷办起了音乐专业。并且,高收费、相互攀比的心理还促成了许多高校逐年加大扩招力度,大有力争上游、快马加鞭之势。而在另一方面,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状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却未能及时落实。部分院校出现过确认学生入学人数后才开始兴建琴行,配备相应多媒体教室的情况。甚至于还有学生,由于学习的是较为冷门的乐器,入校后因为缺乏相应专业的教师而被迫改换专业。
(二)培训机构快餐式应试培训,生源良莠不齐
为了应对音乐类专业高考的专业联考及各个学校的单独招生考试,各艺术考生入学前,在学好高中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拜师学艺,仍然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和时间。众多家长为了让考生能在短时间内能有具备应试能力,不惜血本。于是一系列具有高利润的培训链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的艺术培训学校,也即扎点在省联考考点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民办培训机构,不管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很多外地的培训机构从成立到运营各阶段都会来长沙取经,足见长沙音乐培训学校的影响。艺术培训学校的存在,一方面能将备考考生组织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考生传授了良好的备考经验,节约了考生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通过率。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规模教学等利益驱使,艺术培训学校以及相关老师都会尽最大可能动员各个高中的高三考生加入艺术考试培训队伍。很多招生口号都直言“无需基础,三个月包过”、“只要能开口说话,就能通过艺术联考”……,这样直接导致了大量即无音乐天赋也无艺术爱好的考生,为了能顺利通过高考而挤进艺考大军。很多所谓音乐专业新生都是凭一首歌一支舞就拿到了高校敲门砖。缺乏基本技能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即不能唱也不会弹,甚至于连学习兴趣都没有,这样,专业老师纵有百般教学技能也难以调教。音乐专业生中具有传说的童子功,即幼儿时就开始学校练习某项音乐技能的,大部分去了国内九大音乐学院,省内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大都出炉于快餐式艺术培训学校。生源本身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从事音乐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
(三)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不协调,学生难定位
部分院校由于盲目扩招,缺乏办学经验与专业教师,其设置的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由于专业课程上设置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音乐专业学生常常抱怨没有适合自己的课程,必上的课太难,需要学的课没有开,这样的教学过程直接导致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水平欠佳,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基本教育素养,形成了毕业生既不会表演,又当不了老师的尴尬现象,自然也导致了即使有合适的岗位也缺乏基本技能而无法适应的情况。
结合这三大原因,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主要可以从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角度出发,来探讨可能改善的方法。
三、关于培养目标的思考与建议
前文提到,由于我省各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上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
(1)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几大专门的音乐学院,笔者认为我省各高校的音乐学院应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娴熟的演唱、演奏技巧,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良好的音乐修养的高级专门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依据于社会和人才市场,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关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培养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表演(包括音乐制作等)专业技巧、音乐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艺术表演才能。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应增加“艺术文化学”“文化管理学”和“组织策划”等课程,在实践环节的形式与内容上,除了原有的舞台艺术实践外,应增加社会调查、组织策划、文化管理等方面内容,并要求学生到国企、合资、外资及社区文化部门做一定时期的助理或见习。
关键字:俄罗斯 我国 公共音乐教育
公共音乐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当中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我国由于力量的不足,在学校当中除了个别音乐或艺术学校当中当做必修课来教学以外,其他普通学校一般都当做一门选修课来进行教学。
一、俄罗斯的公共音乐教学概况
在俄罗斯公共音乐的教育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音乐课在俄罗斯的学校中属于必修课,一般每周1个学时。而且公共音乐课的教育是免费的,但也是必须接受的。学校对课程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使用的是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教学大纲和其他四套教学大纲。传统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
二、俄罗斯公共音乐教育的分类:
俄罗斯的公共音乐教育出现在前苏联的时代,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和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两种。
(一)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强制公共音乐教育的基本教学大纲分为五套,较老的有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阿里耶夫的《音乐》。另外还有科瑞兹卡娅、谢尔盖耶娃与施玛金娜编写的《音乐》、乌萨齐耶娃与两位施考里亚编写的《音乐艺术》以及库普里娅诺娃的《俄罗斯民俗》。每所学校可以从这五套教材中任选一套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新的教学大纲加长了公共音乐教育的时长。教学时间的延长,必定会有教学内容的增加。新的教学大纲中也必然会有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我们前面提到的阿里耶夫的教学大纲上有一个章节的爵士音乐,这是其他大纲中没有的,也是学生们普遍比较欢迎的。
(二)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它虽然叫做补充性教育,但却是孩子们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差别最大的地方。传统的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场所分三种,在这些场所只进行音乐科目的教学。第一种和第二种可以统一称为“音乐学校”。在俄罗斯第一种补充教育比较常见,也可以叫做“斯考拉”。而第二种在俄罗斯比较少见,被称为“斯图笛亚”。这两种学校都是七年制的教学。每门课的都有规定的教学大纲,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在音乐学校学习就相当于就读了两所学校,也必须在每天结束了学校学习之后再到音乐学校学习。音乐学校的课程与普通学校的课程同样要求严格,不得随意旷课,每学期的考试要通过。第三种补充教育可以称为“音乐夜校”。因为音乐学校不收插班生,而且是不可以越级就读的。如果你想插班或者在上学之后再学习音乐的话,就可以读音乐夜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俄罗斯也有了一些隶属于斯图迪亚教育下的一些新兴的补充性音乐教育形式。例如:音乐小组、隶属于普通学校的斯图笛亚、音乐俱乐部等形式的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也随之增多。
三、我国公共音乐教育的概况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普通学校都开设了公共音乐欣赏课。该课程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素养。
普通院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公共音乐欣赏课只开设一个学期,要想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听懂音乐,就要求音乐欣赏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素质。一般来说,非音乐专业的公共欣赏课极少由音乐欣赏专业的教师上课,而是由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师上课。
四、我国公共音乐教育的形式
关键词:音乐学院;教学管理;教风管理
音乐学院和别的理工科院系有着本质的不同,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偏重于实践,多次的舞台表演使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更难以管理。老师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更趋于发散思维,并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中很重视自己的形象,很容易沟通,但也很难约束住她们,很难让她们遵守一些看起来比较苛刻的管理制度。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做好学生的教学管理
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是技法课,同理工科的学生不同在于,班级很小,大部分为一对一的小课,学生和老师关系紧密,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课老师都不一样,学生和老师之间互选。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即学生的专业主修或选修不以一次考试定型,而应根据每学期专业考试成绩,确定学生下学期专业学习主修或选修课的定位。这种奖勤罚懒、可上可下的措施,可极大地激励学生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应加强毕业生专业汇报的制度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带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音乐教育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外,还可以通过不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音乐会及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还应强调的是注重专业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作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做好教风管理
学风与教风密切相关,坚持倡导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结合学生学风的整顿,在尊重音乐教育特殊规律的同时,应把教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长抓不懈。教风建设的重点是,以落实教学委员会对日常教学的督导为中心,充分发挥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应制定教学委员会的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利,开展不定期地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如实地掌握教师的治学态度及教学实绩,加强学院教学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同时,加大教学评估的力度,坚持教研室、学生班组、院系三级评估与日常教学检查相结合,量化打分与定性评议相结合,保障学院教学状况的宏观把握,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对于教风建设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学督导中,学院教学委员会应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督促检查教学,保证本科教学各个环节的井然有序。
三、做好学分制教学计划
学分制教学计划是学分制下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良好契机,按不同专业组成教学计划编写小组,召开专家论证会议,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制定专业的学分制教学法计划。学分制教学计划打破以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既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规范,又着眼于为学生开拓广阔的专业个性发展的可能。教学计划应注重艺术类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必修课体现宽而厚,选修课突出专而精;在学时、学分分配方面,应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切实扩大学生学习的自。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体系优化、课程整合,基于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完善素质,提高能力,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四、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规范性
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是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依据。只有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建章立制为加强教学工作核心,才能加强对教学活动的规范管理。出台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在对专业教学进行充分论证、对学院教学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对以往管理经验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从而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有章可循,教学管理有法可依。
学院教学委员会须展开富有成效的教学督导工作,其中包括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及教学纪律,全面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反馈意见等,有效的监督和保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配合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给教学管理和各系办配备专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计算机,从而保证教学制度、教学计划、开课计划、教学评估、考试安排、专业课表、学期试题库、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毕业生管理等等主要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前所未有的规范化有序进行。
【关键词】音乐专业 师范生 就业
近两三年以来,随着国内部分知名的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加之近几年国内外媒体将音乐选秀活动大肆宣传和推广,音乐专业顿时火爆起来,而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师范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而音乐师范生的就业情况却与招生场面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音乐师范毕业生面临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念
什么是科学的择业观念呢?简单概括就是“知己知彼和良好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己本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战场的格局。毕业生往往在“知己”这一问题上犯错,绝大部分毕业生高估自己的能力,面试前雄心壮志,面试中窘迫不已,面试后信心不足。正因为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用人单位才会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而毕业生在“知彼”这一问题上更是错误连连。首先对与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盲目就业;其次,就业前只看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全然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能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仓促就业;再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繁毁约,引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乃至毕业院校之间的信任危机。
而“良好的心态”指的是就业前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心态平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很少能有毕业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都是急躁的心态,希望尽快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盲目就业,扎堆就业。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失败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很多毕业生缺乏屡败屡战的精神,一两次的面试被拒,就信心全无,甚至一蹶不振,贬低自己的能力,掉进自卑——就业难——更自卑——更难就业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少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拒绝面试,坐等机会,同时也坐失机遇。
而具体到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最显著的表现是就业观念陈旧:首先认为师范专业就只能是或者说只适合从事教师行业,而传统的教师行业又仅仅是中小学正式编制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没有普遍被彻底执行的现在,各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其他专业教师,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这又形成千军万马的毕业生去挤公招教师这一独木桥现象。其次是地域思想禁锢就业观念:沿海地区新兴的多所民办学校,对音乐教师需求迫切,但是毕业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总是禁锢在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本地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再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投入上花费较大,这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排斥与之相差较大的工作岗位,比如乡村学校教师等收入不高的工作。
2.在就业竞争场上能力不足
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就业能力。专业能力方面,因为用人单位普遍是中小学校,他们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师范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逊色许多。就业能力方面,毕业生就业手段较为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自我推销技巧,大部分毕业生仅依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与用人单位接触,缺乏足够的勇气自己去用人学校毛遂自荐。
二、高校扩招直接影响音乐毕业生就业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再加上近几年媒体广泛宣传各种音乐选秀活动,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现场门庭若市。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从一届十几人到近百人,近十倍的增长速度使原本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兴办音乐教育专业,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其他专业无望,也将目光转移到该专业上来。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因此每年音乐教育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并且其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将就业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行业,再加上未能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就使得每年好似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拥挤在音乐教师这一狭窄的就业小路上。
三、高师院校的音乐师范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失衡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贯穿大学四年,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是“一专”即专长钢琴或者声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高师院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师范专业开设的文化课程主要集中在德育和教师技能方面,美育和人文课程相对很少,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要跳出课本的内容,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音乐修养。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根据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血缘关系,增开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四、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未见成效
1.缺乏完整有效的就业教育体系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师院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是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单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毋需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没有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实施。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也是学生临近毕业了才开设,通常就业指导课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2.缺乏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支持
高师院校对毕业生进行的各种就业培训或指导,都把重心放在学生就业能力上,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被忽视。部分音乐专业学生把自主创业的起始点放在经营琴行或开办音乐培训班上,学校不能及时给学生传递创业信息,也缺乏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对学生进行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俊生.艺术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9).
[2]潘莎莎.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专业 应对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音乐教育纳入到高职院校中,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和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在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来说,招生难,生源不稳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特色教育没有凸显是不争的现实,如何从专业的发展现状中进行突破,并结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需求提出相应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现状
1、招生难,生源不稳定。随着本科的扩招,很多本身应该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流向了扩招后的本科院校,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虽然每年也有部分生源,在自身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之下能完成相应的招生计划,但是整体的生源素质并不高,可塑之才屈指可数,使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反过来影响了招生,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另外,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前身是中职学校,经过办学升级成为高职院校,但是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等都还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影响了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建设质量提升,使得专业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不利于在招生中的吸引力体现。基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出现了招生难,生源不稳定的情况。
2、人才培养供过于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历的普及,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供过于求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随着中职学校的升级,高职院校相继增设艺术专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困难重重,压力不断增大。从社会的需求层面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难就业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社会本身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并不大,使得人才培养供过于求。
3、教学模式陈旧。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类教育专业,教学观念应伴随着社会文化和环境氛围的不同而不断的发展。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方法陈旧,相应的教学大纲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专业特色的建设非常地缺乏。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但有的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建设中,连续十来年都是采用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的培养难以跟上社会的需求,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以在就业中得到良好的去向,就业后也容易因为知识的陈旧被淘汰或者出现职业发展不够理想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院校应该予以重视并积极解决。从实际的情况来说,招生难、生源不稳定,人才培养供过于求是各种因素造成的,难以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进行根源性的解决。但是,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可以从自身的平台和条件出发,从其它层面进行侧面的解决和帮助,使得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建设取到更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注重社会需求。高职院校以培养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为导向,院校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各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市场调查小组,对就业市场进行摸底,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让学校可以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根源上促进学生培养的适销对路。其次,要加强和音乐工作室、文化传播公司、学校等的联系,从就业单位中获取第一手的人才培养资料,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方式要进行淘汰,要在反复的调查中进行评估,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和改革,并处理好相应的关系,促进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文艺事业的发展。
2、优化音乐课程结构设置。课程结构设置是整体教学开展的框架,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有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单纯地把这种专业课程作为教育的全部内容,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程结构设置的优化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要将有效性和适用性放在首要位置,使课程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帮助,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灌输。从具体的实施上来说,可以结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以后的就业走向和社会的需求来进行,在遵循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因材施教,适当缩减常规理论教学内容,加大其它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时间,如电子伴奏、通俗唱法、音乐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新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特色教学推进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本身的素养提升了,才能实施更完善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是首要的。首先,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教师的选拔聘用上要有长远的发展意识,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组成自己的核心队伍,提升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在教学中的积极有效性。其次,强化教师的深造和再学习。教师队伍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再次学习和深造,鼓励已有的青年教师继续读取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教师的基本层次,另外为了对教师进行鼓励,可以派遣一部分教师进行外出进修、学习,了解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地优化和改善教师的队伍结构。再次,高职院校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培训体系,成立自己的专家团队,定期通过系列的培训以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给教师举办一些音乐会或者演出比赛等等,强化教师对专业能力的了解,对艺术实践能力的认识,在为学校和自己争得荣誉的同时,还能强化自己的教学。第四,高职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定期M织开展相关的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提升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4、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的培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如果人才不能实现从理论向实践转型,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意义。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是使用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于忽视,仅仅依靠实习来作为实践培养的主渠道。在学生实习开展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的实习并非是和专业内容相契合的,成了一个形式,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来说没有起到良好的帮助,反而成为干扰学生能力和正确观念形成的一个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不仅仅依靠实习,更应该在平时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造与声乐专业相关的实践型活动,丰富学生实践的平台和基地,从全方位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最终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上面,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向一些文化鞑ス司输送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声乐比赛和电视节目,通过练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水平,为今后的工作和就业提供帮助和基础。
5、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在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上面,院校首先要对专业特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切合院校所在地区的专业发展、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和经济状况来进行特色的建设,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能够在社会上得到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在专业特色的建设上面要抓住针对性和准确性,针对高校所在地区的文艺事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特点来加强相关的教育,使得专业培养有校区、地域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社会的文艺人才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就业和能力储备针对性更强。此外,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建设要注重和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衔接,用好原有的资源,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和教学模式特色,以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结语
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应该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推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进行对口和结合,并突出专业培养的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加强师资队伍的水平提升,从而促进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强化音乐教育和市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领.新形势下高职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祖国:建设版,2014(06):412
(一)文化为本,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
语言、文字、视频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它们通过谈话、阅读、观看等方式将文化进行传播。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职工们大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表演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开设丰富多样的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不二选择。活动可以依托于文化而进行,让教职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并通过各种形式将文化传播给教职工之间。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教职工受到吸引,并积极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果实。在文化建设活动初期,各部门应该准确了解他们的活动兴趣所在,并尽量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活动确立的过程中,除开要根据教职工的要求进行,还要坚持以文化传播为主旨,保证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落在实处;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让他们能够满意,并能够保证教职工的参与率;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做到知识与艺术的结合。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职工的特色,我们可以开展“中国梦”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以“聆听心声”为主题的钢琴演奏会;以“舞动心灵”为主题的音乐剧表演等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符合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活动。同时,为了让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更加全面,可以组织相应的体育类活动、谈话类活动等来满足教职工们的需要。
(二)以跟带进,促进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教职工再教育的手段是切实可行的。教职工再教育是指对教职工进行培训,以及组织教职工茶话会让他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学习。明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进程、地点等;动员教职工参加是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培训内容的确立,应该根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职工的特点而确立,尽量做到既能够发挥特长又能够全面进步,并要跟上当代思想文化的主题,让培训具有时代性。在落实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需要根据自身校园文化、专业文化,来为教职工们创造一个具有人文风貌的培训环境;采取相应的激励制度,将有关教职工培训学习的考评考核结合制度文化,让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创新文化载体,变传统培训模式为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变传统培训内容为新意出奇的文化内容,变传统讲授教育手法为共同参与的探讨交流模式。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一定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三跟”原则,即为跟上时代文化、跟上教职工思想、跟上教育需要,才能够落实思想文化教育工作。
(三)凝聚人心,深入塑造文化内涵
每所高校都具有悠久的校园历史,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让这所学校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文化是需要教职工们在教育实践中传承与发展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职工文化建设,就要发挥教职工的教育使命,拓宽教职工参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渠道,加强与教职工的沟通与联系,发挥音乐教育专业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发挥音乐教育专业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需要加强于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让教职工们能够大胆的发表意见,提出他们对于文化建设的建议。深入塑造文化内涵,还需要教职工们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
二、结语
柏林艺术大学成立于1696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多样化以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大学之一,现有4个学院(音乐、美术、设计、表演)以及1个继续教育研究中心。柏林艺术大学的教学特色体现在“跨专业思考”和“跨学科工作”上。这种打破传统架构的现代教学模式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又能够开启学生全新的艺术创造思维。
柏林艺术大学的音乐学院从成立之初便是德国领先的音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其他知名音乐学院陆续并入了这所音乐学院。作曲家Max Bruch, Engelbert Humperdinck 和Paul Hindemit,知名演员Artur Schnabel,Wanda Landowska和Emanuel Feuermann,以及学者Philipp Spitta, Curt Sachs 和 Kurt Singer等都曾在这里任教。现在音乐学院大约有250多名教授、博士、讲师, 拥有包括器乐和声乐在内的多个专业。①
一、丰富的专业设置与跨学科合作
与其他音乐学院一样,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设有乐器、声乐、作曲、指挥等专业。秉承德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该学院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从乐器演奏到教会音乐,从音乐史到音响工程,从爵士乐到音效组织作曲等。学院开设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年限不限,但必须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而这些考核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论文、口试、笔试、现场演奏、音乐会表演、资格考试、音乐会水平考试等。②特别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主干课程包括艺术实践教学、音乐学与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三大类;其中群奏指挥方向就有舞蹈、韵律、合唱及其指挥等课程。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3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在初、中级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③
除了常见的音乐相关专业之外,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专业。例如,音乐治疗专业(该专业具有硕士培养体系)就是将音乐与心理学进行有机的联系。除了音乐相关课程,其核心课程还包括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群体动力学等。相应的有授予学生音乐疗法证书的认证体系,这主要是针对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的早期心理治疗。
音响工程也是音乐学院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的设置糅合了音乐艺术与科技的课程。该专业的本科生必修的课程包括钢琴、视唱练耳、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理论等,还需要在柏林科技大学学习相应的声学、数学、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理工课程。通常学生都专攻严肃音乐或轻音乐,但是他们在音响工程方面的能力却毫不含糊,学院提供5个录音室、两套编辑系统以及两套可移动便携音响设备,便于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④这些课程和实践使学生能获得全面发展,其就业面较为广泛。
二、开放的办学思想促进多层次的交流
在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可以感受到艺术的传播与交流。这种艺术的交流是在多个方面、多种层次上的。
音乐学院的课程与实践包括校内小型音乐会、演奏会,这些活动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广泛交流的机会。因为这些音乐会可能是由学生或教师表演,或者师生共同演出,而听众包括校内的师生,甚至很多感兴趣的普通市民。
正因为柏林艺术大学不是单一的音乐学院,学生有很多与其他学院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柏林艺术大学有表演艺术学院,而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也需选修一些音乐方面的课程,与音乐学院的学生一起上课。而表演学院或其他学院举办的一些公开活动,例如音乐秀、表演剧等,也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参与其中提供了相当大的舞台。
音乐学院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也是广泛而深入的。学校除了聘请客座教授讲课外,学生还可以到其他学校学习和实践。例如作曲专业的学生除了接受本校教师一对一的辅导之外,还可以在3个电子工作室进行实践,包括本院的、柏林科技大学的以及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的。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还与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共同建立了柏林爵士乐研究中心(JIB),以便两所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共同开展艺术工作。这是一个崭新的先锋的音乐中心,它有权授予音乐学士(爵士)、音乐硕士(爵士)、爵士乐教育硕士以及爵士乐声乐硕士学位。⑤
三、与我国音乐教育界的交流活动
柏林艺术大学本身的开放精神促进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交流,而我国与德国的各方面的合作加深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特别是我国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为期3年的“德中同行”活动,都使中德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近年来,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与我国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
2004年10月,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派代表Manfred Sirevritts教授参加上海首届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介绍了德国音乐教育特点及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⑥2009年,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在我国参加了一系列活动。9月25至27日,中德现代合唱指挥教学与实践培训/研讨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召开。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合唱指挥、艺术总监Betzner及柏林艺术大学“美妙星期五”合唱团参加了中-德联谊合唱音乐会、培训与教学观摩。9月27日晚,“美妙星期五”合唱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萌”女声合唱团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联合举办的音乐会在苏州大学音乐厅举行。这些活动在展现中德音乐个性的同时又凸显出音乐无国界的特点,促进了中德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
柏林艺术大学是全球著名艺术和音乐高校合作交流网络(NICA)的发起者,至今已与世界上1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目前共有800多名外国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20%左右。而其音乐学院同样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求学者,我国每年都有众多报考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青少年。国内有不少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的音乐教师曾在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进修,或者从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回到国内任教。高比例的外国留学生也反映了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声誉,而其面向世界的教育与交流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
注释:
①④⑤参见柏林艺术大学官方网站udk-berlin.de.
②弗里德里希・包尔生.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③薛艺兵.世界各国音乐院校名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关键词:高师音乐 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重要意义 相关建议
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脚步的不断加快,高师音乐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相关部门对其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但是,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师音乐教改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在其整体发展中仍然存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情况严重脱节的现象。
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部门的重要目标,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也是当下教育部门的首要工作,本文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性极强,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着非常高的专业素质。根据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的情况来说,培养出高分低能学生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也是造成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情况不好的重要原因。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他们能够具有高超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过硬的音乐素养,特别是对于各自的特点性音乐素养的培训。因此,在现阶段进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界根深蒂固。课堂上,一般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形式,难免会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所学知识厌烦,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来说,其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专业,需要教师多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正是提倡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将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几个方面:
(一)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师范性的忽视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祖国培养从事音乐教育方面的人才的,因此,除了对其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有所忽视,将音乐专业教学和音乐教学混为一谈,单纯地采用音乐教学的手段对其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将会导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是单纯地掌握了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他们的学生,更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加不利于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特色性的忽视
结合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和音乐教学的培养方面,忽视了对于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的培养。这种不完善的教学模式将会导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有一定的音乐技巧和教学能力,却很难有自己的特点。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非常不利;除此之外,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程的欠缺还会导致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新东西的速度也相对较慢,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立足之地。
(三)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整体性的忽视
纵观现阶段我国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情况,大多数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某一角度或者出现的某一个教育新现象作为改革的切入点,进而进行改革,这大大地忽视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性,不利于音乐教学的整体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
三、对于高师音乐教改下基础教育的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我国现阶段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将相关建议总结为以下内容: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的音乐教学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部门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在这一大环境下进行,就应该深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对音乐教学方面的要求。教师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加强对音乐审美方面的培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低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改善现阶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现状,就应该从教师方面入手。根据现阶段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和学生进行身份的转变,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采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的方式,学生一味地接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即使成为音乐教师之后,也只是单纯地照搬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在音乐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音乐教学应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教师的观点,将其当作一名潜在的教师来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感受,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将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除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言传身教,真正地影响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音乐教师这个角色,为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现阶段在高校中有很多的青年教师,他们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刚刚走出学校,正是对其进行教师形象塑造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合理地设置师资结构,保证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
(三)进行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整体性布局
在现阶段我国的高师音乐教学的改革中缺乏整体性布局,这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院校在改革中过分地重视改革的局部化,不利于整体改革的发展。因此,要建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整体性布局,培养全局观念,从全国音乐教学的整体情况出发,从宏观的角度去进行布局,改变以往片面局部地制定改革战略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全国音乐高师音乐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对高校的高师音乐专业的改革事宜进行规定,各个学校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这样既可以保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质量,也能很好地促进高师音乐改革的进程。
四、结语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来说,由于其属于艺术范畴,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加上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改革起来相对而言也会更加的困难。本文主要针对当下音乐教育改革下基础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强调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我国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在未来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双基”――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理论阐释与实践之一[J].人民音乐,2013,(09).
[2]杨瑞敏.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音乐教育,2003,(01).
[3]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四)[J].中国音乐教育,2012,(08).
[4]井源涛.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特色音乐教育专业――黑龙江省音乐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鸡西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8).
[5]王娟娟.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高师音乐教学的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评价;专业素养
在实施了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后,小学音乐教育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比如,老师的观念更新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升了等。然而,在这些可喜的变化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众多问题,比如教学缺乏系统性,缺乏研究性,缺乏引领性等。笔者对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现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如何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完成应做到:第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本;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而制定,教学目标不可求大求全。只有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为起到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2.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把握教材并引导学生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关键,做好教材的把握和评价工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对教材做具体、详细、深入的分析。第一,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聆听和演唱所教授的内容,达到对音乐作品情绪、情感体验的准确到位。第二,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通过熟悉教材、掌握教材,达到对音乐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并且正确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出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3.如何有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每一个课程都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小学音乐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起到导向的作用。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小学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细化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来约束小学音乐教师,让其积极地改善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利的。而学生的评价是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学生之间扬长避短、相互交流,以此开始从小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4.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完全进入学校的课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当然,即便多媒体有诸多好处,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失去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还是应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只起到辅助提高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很多知识一目了然,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就更加有助于课堂教学。
5.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是最重要的,老师水平不高,就谈不上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关键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练就专业的基本功,使自身不但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有专业理论和素养,以及丰富的文化积淀,并具有良好的性格及对事业的执著。为了做到这些,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同事之间多进行交流,相互提高;学校也要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受到更高的知识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