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科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对策
1.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1.1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目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1.2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将的时间,多陪陪读陪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1.3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点是爱动,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2.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特别有规律。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像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节目。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3.必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4.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带领孩子去体验一些活动而不是逼迫他,引导他的一些好的兴趣如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记者:首先请您谈一谈《课题指南》制定的背景?
丛中笑:为配合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更好地为决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妇联童工作部编制了《课题指南》。
《课题指南》是在充分考虑了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第五次全国妇女童工作会议精神、《中国童发展纲要(2011―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中家庭教育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后制定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课题指南》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丛中笑:《课题指南》在突出工作重点、难点的前提下将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家庭教育法律政策研究:加强政策研究,推进立法进程。
家庭教育的研究要突破家庭教育自身的问题,注重宏观研究,既要关注社会环境变化对家庭教育带来的各种影响,又要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的角度研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因此,围绕家庭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制定实施家庭教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并努力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 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着眼理论体系的完善,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要基于教育实践,同时要重点关注理论指导实践的适宜性,确实发挥理论指导、服务实践的重要作用。
3 家庭教育实践研究:关注家庭教育现状和问题,突出时代特征。
深入了解中国家庭教育现状,及时发现并深入研讨、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盲点问题。由于家庭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应结合教育实践,选择重点关注的领域和人群进行家庭教育的研究。同时,由于家庭教育实践的变化性,要重点关注不断变化的多元因素对家庭教育带来的诸多不同影响。
4 家庭教育工作研究:着眼指导、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研究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家庭教育指导、支持和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探索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模式和新载体,提升家庭教育支持、服务的公益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扩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覆盖率。
记者:您认为《课题指南》的意义是什么?
丛中笑:首先,《课题指南》在借鉴其他领域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课题申报、课题管理和课题验收等环节的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课题都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其次,《课题指南》的意义还体现在整合研究力量,实现家庭教育研究长远发展。研究人员不足和分散是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研究工作开展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如选题重复,浪费研究资源;缺少交流,影响研究效率等。
第三,《课题指南》的也是为了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一是通过课题申报,淘沙见金,把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予以支持,协同攻关;二是本周期课题由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管理,该指导中心将安排专人负责各省的联络工作和成果推广,以便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逐渐形成家庭教育研究的管理机制。
记者:中国童中心是综合性的少年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是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交流的平台。作为中国童中心主任,请您介绍一下围绕《课题指南》的,中国童中心有关家庭教育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丛中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实践了十年的时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本周期的课题管理委托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该机构是去年成立的,日常办公设在中国童中心。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认真履行职责,推动这项工作的科学、公正、规范的发展。
在中国家教学会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出台了《全国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新一轮全国家教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已经开始,目前已确定了“家庭教育立法研究、流动与留守童家庭教育研究、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家庭教育的研究、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实施研究”等几项关系到我国家庭教育发展的重点课题。
记者:为推进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国童中心都做了哪些有效的尝试?
丛中笑:中国童中心借助全国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平台,申请了学会的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本课题希望能从一个更加系统的角度去看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联系,对重点问题环节有所突破,建构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框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议。
记者:在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童中心将落实哪些具体工作?
丛中笑:中国童中心将很好地完成全国家教研究指导中心的工作,按照学会的统一要求,搭建家庭教育研究信息资源库,以全国家庭教育及相关研究为基础,收集整理全国各地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学术研究、热点评论、专著及专家等相关信息资料,搭建全国家教研究与交流的信息平台。
中国童中心是一个面向家长和童的校外教育机构,每年有十几万童参加相应的活动,我们将加大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拟定针对家教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方案,举办由专家学者、家庭教育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研讨与培训,对家庭教育管理、指导服务活动与运行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开展校外教育阵地的家教讲座、咨询与指导服务活动。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个性化指导与服务活动。注重指导服务活动的示范性与引领性。
新课改协调教育要求途径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他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当代教育应当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新课改对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协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生活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养具有完善个性、乐于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生活化”的个人,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家庭和学校不仅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活场所,而且是对学生生活最重要的影响者,双方只有积极沟通、协调,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新课改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落实基本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可是在现实教育中,在对待学生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庭往往不太一致。在目前全社会价值体系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种方向上的错位,必将大大降低教育的整体功能。所以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需要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3.新课改期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从操作层面上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面有许多新的方式,这些方式能不能顺利实施,取决于家庭能不能积极配合。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减少或者不留家庭作业,这时家长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希望老师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以充分安排孩子们的课外时间,这样他们才觉得放心,才觉得老师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这种理解上的差异,需要通过协调、沟通来消除。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要各自发挥作用
1.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学校教育目的明确、计划具体针对性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较之其他方面的影响具有更多的优势。
2.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会使孩子先入为主,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且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教育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也各有不足之处,三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仅靠学校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或者学校教育显得孤立无援。
三、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成教育网络
根据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影响教育效果问题,我们提出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发挥各自的作用,又形成一股合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会出现残缺的、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患无穷。
1.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积极和教师沟通配合,不能各行其事;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创造必要的环境,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教育作用的互补性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培养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还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3.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关键词: 语言输入假说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策略
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力理解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据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Paul Rankin)统计,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1]这表明人们几乎每天有一半时间在倾听。2004年6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压缩成一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根据《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主要两个问题,即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能力。然而,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忽略了甚至缺少听力训练。进入大学后,基本上他们都只是停留在只会看,只会读的层面上,听力成了他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结合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探讨。
一、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1985年提出了在语言学界很具影响力的“语言输入假设”。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既有趣又有关――输入的语言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3]
二、语言输入假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一)听力材料必须是既有趣又相关
根据克拉申关于最佳语言输入的特征描述,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明显存在内容过时,不贴合实际等问题。这样的教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帮助学生听懂现实生活的语言。例如著名的美国连续剧Friends,多年前我学习英语的时候,该剧被奉为经典。时隔数年,仍有学校在沿用该剧做听力的补充材料。现代语言的发展速度飞快,词汇、语法等应用每年都在创新。因此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不仅应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还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多方收集合适的听力材料。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收集材料的便利。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找到最新的英语材料,如BBC的纪录片,VOA的新闻,网易公开课的外国大学课堂视频或者教授讲座,最新的英语连续剧、电影、歌曲,等等。这样的材料才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才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现实的语言。
(二)听力材料必须具有可理解性
克拉申在著名的i+1公式中指出了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克拉申把i定义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把i+1定义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下一个语言学习阶段。适合学习者的材料应该是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材料,即i+1的水平,两者的差距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者能够理解,还能为学习者提供进步的空间。这才是适合学习者的材料,才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是i+2,那么材料的难度过大,对于学习没有意义。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不仅得既有趣又相关,还必须具有可理解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分学生的水平,在上文提到的材料的选择上加以斟酌,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其中的词汇应是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的,语速适中的材料。听力材料过难,过多的新单词,复杂的句型结构,等等,都会妨碍语言输入。此外,听力材料也不能太简单、太容易,否则学生会对材料失去兴趣,同时也影响学习的成果。
(三)听力材料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有非语法程序安排的特点: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听力课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不是语法课。听是为了达到理解沟通的目的,只有听懂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例如,很多人的中文口语里有很多的语法错误,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英文也是如此,很多外国人讲的口语也不完全正确。我在英国留学时和一个英国老师讨论过一个话题,就是“我要去剪头发。”这句话只能说成“I want to have my hair cut.”吗?当然,中国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用法。但是英国老师告诉我,在口语中,说成“I want to cut my hair.”也是可以的,因为大家都听得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听力课不应该成为语法课。很多老师在学生无法听懂理解听力材料的时候,往往通过展示材料,甚至翻译材料来使学生明白材料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中的内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预听环节,也就是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涉及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新单词讲解,听力材料的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要获取的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减少学生的焦虑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
(四)听力材料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量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应具备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它需要连续多个小时的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许多的会话才能解决问题。[4]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课时安排不足,班级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例如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时是每单元3个课时,3个课时里面还必须进行口语训练,可用来训练听力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输入量。此外,过分依赖听力教材会造成输入量过于单一,难以达到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交流中所需要的语言的目的。听力材料除了要量大,还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全方位性。教师可以多方面收集不同类型的素材,如纪录片、电影、新闻等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贴合实际的语言输入。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改革,增加听力训练的课时,同时,应该增加学生的课余阅读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三、解决大学英语听力问题的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虽然几乎所有的文献都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但是我认为,教师在很多时候仍然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听力材料的准备上。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中,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好的语言输入,这些材料应该是有趣的,相关的,可理解的,同时又是大量的,多样性的,全方位的。没有最佳的语言输入,就难以达到最佳的输出。
(二)充分认识到语言习得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我认为,这一点恰好是大多数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应避免把听力课变成语法课。为学生分析材料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听力材料,但是那只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听力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帮助学生听懂材料。听才是关键,听才是目的。预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一般是这样做的:首先,讲解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其次,介绍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次,让学生看问题,找出问题里的关键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关键词的作用就像地图中的地标一样,能够帮助你定位材料播放到何处,定位到你要找的信息。最后,让学生brainstorming,即头脑风暴。就是让学生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猜想材料会涉及哪些内容。经过这四步的预听,学生会对即将到来的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准备,那么学生会更有自信地去听。
(三)正确展示材料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听力教学还停留在“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协作式教学。[5]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以往“录音播放员”的角色,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准备好的理想的语言输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相结合,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摆脱埋头做题的思想,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理想的语言输入”。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语言的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输出不应该只是做题,而应该是听懂材料。这里,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回答,小组讨论,简要复述等方式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听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听懂材料,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加入讨论,这样的形式最佳。因为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表达错误或者是答案不够好而害怕站起来进行个人回答。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英语的实际交流,一方面教师加入讨论,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以肯定和鼓励的为主。对于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减少批评,增加其安全感,使其有不断尝试进步的动力。
四、结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仅靠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坚持练习。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及提高听力技能是所有英语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可以积极改进的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输入,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树立学生对听力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源源不断的英语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洋洋,朱莉.输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科技信息,2009,(6):455.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M].London:Long man,1985.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 教学模式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11-01
1 引言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来调整教学,以促进语言教学健康发展的动态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可以充分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让教师不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或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在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的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这种评价使教师有机会在多种学习环境中,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等,从而监控并指导学生的行为表现,而且有助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所以形成性评价这一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新教学模式中有必要实施这一评价手段。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已表明,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就能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反馈给学生的信息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地提高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所以科学、合理、高效的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中的实施势在必行。为此,在我校医学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课题组制订了听力教学评价方案(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组成部分。
2 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课堂评价可以采用教师的课堂记录单及由学生课后填写的《课堂评价表》(如表1)来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主动回答问题程度、小组讨论及其它课堂活动(如新闻播报)的参与程度等。评价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按照师生共同协商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评价获得有关教与学及其效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及时调整教学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而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评价及时分析总结自己在课堂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其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成性评价中,将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使沉默的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逐渐养成主动获取知识和反思自己学习的习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具体情况见下表: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观察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表现出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并视其回答的质量给予综合的评定。运用这一新的评价方式,我们发现不仅绝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积极发言,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期末考试中学生的听力成绩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在听力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形成性评价则重视学习过程、学生主体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体验,充分肯定学生已获得的成就及所具备的潜力,让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效果进行深刻反思,从而进一步调整学习目标及自主学习计划。所以形成性评价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学生对听力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态度,70%同学认为“平时成绩记录表”能更好地在课堂上管住自己,鞭策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75%的同学表示对提高听力更有信心。
3 结语
当然,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形成性评价项目设立繁多,教师要坚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观察记录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变化,因而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加上,评价中是否掺杂个人的情感与偏见;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程度问题;教师和学生是否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的问题等。所以我认为, 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卓有成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首先要转变教师及学生的观念。教师要坚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取得的点滴变化, 通过及时反馈使形成性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学生则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评价过程自觉地反思总结,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形成性评价要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为目的,防止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方案,避免造成“为评而评”或“以评价为目的”的后果。
参考文献:
[1]Black P.Assessment and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learning, 1998, (1).
[2]Brindley G. The Cambridge guide o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有个好前途,宁愿自己辛苦一些,在有限的能力之内,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也正因此,教育不断内卷,学生的压力渐渐增大,如果得不到缓解的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部下发双减政策,学生开怀,家长担心
好在教育部及时下发双减政策,禁止补课机构在学生的双休时间和寒暑假进行学科类课程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忙碌的补课班中解放出来,这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不过家长却不像学生那样乐观,双减下发,补课班进入寒冬期,如果不补课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怎么办?毕竟今后两场大考,中考和高考中文化课成绩还是占据主要比重的。
有家长就提出,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合了补课的方式,平时在学校上课,放了学的时间就去参加补课班,这样才能保持成绩在班级前几名,虽然知道孩子的压力很大,学习很累,但是现在不累的话,今后会更累。
分析
很多家长在面对双减的时候,一听说禁止学生学科类课程补课的消息,就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归根究底也是为了孩子好,担心孩子的成绩下滑,这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家长也要清楚一点,双减政策的初衷不是让学生不学习,而是让学习自律学习,给学生独处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多多思考,这是一种不减努力、不减勤奋的学习。
所以家长对此也不要过于焦虑,而且,教育部也传来好消息一则,相信家长听后会很开心。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满足3点要求,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补课了
近几年,我国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各项政策的下发,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部对全体学生的关心。
双减政策在前,部分家长只能在背后偷偷的为孩子找老师补课,家长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多学一些知识,保障孩子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育部也适当的作出了一些调整,表示只要老师能够满足3点要求,就可以为学生补课了。
其一:人数有限制
这样做的原因,一来是由于疫情的因素,避免人流集聚;二来也是因为要保障老师补课的质量,以小规模的课程开展的话,能够保证参加补课的所有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注。
这样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吸收,从侧面也能证明老师补课目的的纯粹性。
其二:教师要无偿补课
教育部要求,老师给学生补课的话,是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的,这样就是保证教育不掺杂任何杂质,如果老师给学生补课,也是处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目的。
教育如果凌驾于金钱之上,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也会让教育内卷不断加重。
其三:开课前到教育相关部门备案
最后一点就是,老师如果想给学生补课的话,在开课前就要到当地的教育相关部门备案,补课申请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补课行为,如果私自开班的话,一经发现,就要受到严肃处理。
家长听到此消息后欣喜不已,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孩子又可以参加补课了,不过一些老师却认为这样的条件过于苛刻了,尤其是无偿补课和限制人数这两点,对老师来说很难进行下去。
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如果下班后无偿给学生补课的话,必定要牺牲自己的时间。
网友也站出来为老师鸣不平,表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没有老师会愿意开班补课。
结语:
教育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大众也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和教育有关的一切事宜都十分关注,尤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双减”政策,让大家也看到了教育部给学生减负的决心。
1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分析
科学教育的资源很广泛,上至宇宙星空、风雨雷电,下至花鸟虫鱼,人类社会以及人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的理智和应变等,可以是所见所闻,还可以是吃、穿、住、用、行等,应遵循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践行性等几大原则,在实际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能够贴近孩子的内容来开展科学启蒙活动。根据一般分类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
1.1学校教育资源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于科学启蒙教育来说我们所称学校教育资源,特指学前幼儿(幼稚)园、中小学办学必不可少的人财物等资源。人力资源是指教职员工、学生群体、组织;财力资源是指各项经费;物力资源指财力的物质化,包括周边环境和可运用的物化条件,如学校的小山、池塘、科技场馆等。学校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对有限性等特点。
1.2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是泛指可为孩子家庭生活、邻里游戏、自助教习的物质类、精神性各种资源。现代家庭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内涵、舒适的可供儿童实践的环境,对儿童科学启蒙来说都是宝贵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2个方面:主观性家庭教育资源是指家庭文化、家长学识及早教意识、家教经验与教训、家长的职业特长、业余爱好等等;客观性家庭教育资源是指家庭经济、信息条件、生活设施,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物品、器具以及的职业场所等等。家庭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丰富性、随机性、整合性等特点。
1.3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广义上泛指一切影响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全部有机构成;狭义上则指学校、家庭之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及相应的人、财、物、自然环境与社会组织等资源。包括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艺术馆、体育馆、运动场等场馆,戏院、电影院、陈列室、书店、音乐厅等设施,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专家等科教文卫体社会教育资源;青少年宫、文化宫、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各类设施等工(会)青(年团)妇(联)社(区)系统社会教育资源;科技协会、“关工委”等社会教育资源。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灵活性、公益性等特点。
2优化资源配置践行科学启蒙教育
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得科学启蒙教育异彩纷呈,资源利用需要一定的机制保证。学校要形成完整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高效开发利用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其一,在国家、地方和校本教材的建设中,按照“就近选择,注重体验”原则,有机地融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教育特色;其二,研究家庭、社会资源各自特点,积极主动引导带动家长、社区有效开展科学启蒙;其三,发邀请函倡议书、颁导师证辅导员制、教育基地挂牌等,激励倡导家庭、社会科学教育活动长期有效运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稳定、发展的合作关系。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也要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杠杆机制”、科学管理“互动机制”,实施活动“安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高效开发利用资源。形成三方互动、沟通机制,创建科学启蒙教育工程,三方拧成一股绳,使科学启蒙教育资源更丰富、达到最优化。
2.1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立体开发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校园从来都是教育的主阵地,在科学启蒙教育中也是应有之义,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树立科学教育从源头抓起的战略思想。从考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法规上赋予中小学科学教育充分的重视,确保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学校应该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高度出发、担当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建设科技教育为主线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板报、壁画、宣传栏在科技教育中的文化氛围作用;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教学中注重科技知识、技能的渗透,体现示范性;活动课、教育实践中注重科技能力的培养。善于设计科学教育活动过程;善于组编和运用科学启蒙教育教材;善于组织学生的兴趣志趣;善于及时吸取与处理来自教育对象的反馈信息,丰富科技启蒙教育教学系统。如在科技小著作教学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科技生活”、“深刻感受科技生活”、“淡化作文的难度,强化写作的吸引力”、“激发写作兴趣”。“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真正的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兴趣从来使教育事半功倍,我们应增强意识,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打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争相小发明。
2.2助力家庭教育社区科技大气候,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科学启蒙教育强调家校互动,重视家庭教育资源。革除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广而不深的弊端,从立足实践的角度诠释科学,旨在对科学启蒙教育做清晰的界定,减少教学中的混乱与困惑,在校园资源观落伍的同时,家庭、社会资源观也面临挑战。应该走出思想误区,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胜任,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功效。应树立共同教育的大教育观,本着“立足校园,放眼社区”的思想,敞开教育之门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密切家校联系,优化了科学启蒙教育同步化。将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成果通过展示栏宣传壁一一展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自我、突出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首先,开拓视野,着眼于科学启蒙教育所有领域,充分利用校园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丰富科学教育内涵及意义;其次,担当主角,教师作为家庭、社会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者及领航人,对指导协助资源立体化开发利用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走进社区深入研究、精心梳理丰富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启动立体化开发利用措施,使之切合教育实际。
2.3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深度开发利用资源学校根据科学启蒙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各科教师进行合作,针对同一教育主题,从多学科角度多维度解读。比如对于“运动”,物理老师侧重力与速度;生物老师侧重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的肌肉和骨骼运动机理;化学老师则可以从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分析。多学科背景、各异的思维方式,协同合作进行启蒙将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得益彰,拓展视野、变换视角、活跃思维。“请进来”——家庭、社会科学启蒙教育资源进校园;“走出去”——学校走出校园,依托社区、家庭全方位、宽领域开展科学启蒙。在家里,学生可充分利用生活用品、废旧品,物尽其用,添置必备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磁铁、锤子、钳子等,在教师适当方式(网络、电话、家访等)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一起做“零起步、低成本、大智慧、促成长”的科学探究,开展“身边的”、“透明的”、“动手的”、“好玩的”、“探究的”科学实验,使科学教育渗透于家庭生活中,让儿童在生活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在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同时体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培养环保意识。在社区,则依托科技启蒙教育主题教育资源,组织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科学探究实验,如自制电铃、风车、望远镜、放大镜,制作标本等小发明创造;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科技实践活动,如走进大自然进行科技采风、观察天象、生物奇趣,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技小论文、科普小调查活动。
关键词:家庭教育 误区 观念
我国的家庭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但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规模的家庭教育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十几年的时间。从近年来我国家庭家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研究集中于探讨教养方式、教育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而少有涉及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把握和深入研究家庭教育观念,对开展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界定
依据教育运行空间特性,可将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是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观念其实就是父母的或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指父母或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子女发展以及子女如何发展所持有的基本、整体的观点。具体内容,不同的研究者存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国学者陈帼眉教授将其划分为家长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观和亲子观等几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家庭教育观念应包括儿童的发展观、儿童教育观、儿童教育期望观、亲子观;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观念除了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途径、儿童的可塑性以及成功教育的信心之外还应包括对学校教育的看法。
二、家庭教育观念的误区
观念,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抽象概念。意识与行为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很多的传统教育思想精髓被传承了下来,但是一些文化糟粕也被有意无意的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下,传统的家庭模式被打破,都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些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重智轻德,期望过高等。这些观念与提倡科学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在提倡人全面发展的今天,家庭的这种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愈加严重。因此转变社会的,尤其是家长的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尽管从八十年代起我国各专家和学者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针对社会上,尤其是家长们的某些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首先是科学的儿童观。儿童是人,不是物,儿童是孩子,不是成年人,是有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独立的个体,不能强行的加家长的意志予孩子身上。其次是科学的子女观。子女是家庭成员,也是国家的未来,父母要树立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观念,不能把子女当作只属于自己的私人财产。最后是科学教育观。遵循适合儿童自身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孩子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施教。
(二)要实事求是的给孩子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定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关键在于客观现实与父母的主观愿望有一个动态的平衡。即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达到普及化阶段,也不能使“人人都上大学”,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分数至上”“名牌至上”只是家长自己的一厢情愿,适合的才是正确的,高分和名牌对于孩子来说或许只是父辈当年遗憾的补偿。上大学和高学历可以成才,但成才不一定唯此一种。据调查显示,美国成功的企业家中,低学历和大器晚成者超过高学历的人数。不能以分数和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一切。
(三)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要纠正“重智轻德”的偏向,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是家庭教育的方向。父母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孩子做人,这是成才的基础。在重视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要十分重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德育,不仅要配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孩子吃、穿、用、追求名牌的倾向较为普遍。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折的能力。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即使智力超常、成绩优异,考上了名牌大学,也难以成才。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要引导孩子把决心落实到行动、要求从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逐步进入轨道,形成习惯。
另外,家长切切不要总是把孩子局限在家庭学习中,硬把家庭教育变成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该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中,欣赏大自然的美,这对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三、对家庭教育的再反思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状况的不乐观,凸显的问题,除了家庭教育观念的陈旧和落后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从某种角度讲,教育孩子就是教育家长,帮助家长培养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即是对家长的再教育。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已有的文化知识和原始的教育方式远远落后于孩子成长的需要。要提高家庭教育程度必须给家长“充电”,办好“家长学校”。只有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使家长接触新的知识,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提高家长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学习内容的丰富,网络学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很多低俗的网络内容会引诱孩子。据调查显示:我国具有网络知识的家长不到百分之二十,如果家长不学习一些现代网络知识,你怎么能够知道孩子就是在利用网络在学习。
(二)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
家庭教育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但是整个社会给家长的教育却非常少,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还是传统的方式,根本就不知道科学的教子方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家长形成家长学校理念,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的讲座,由“家教专家”和成功的“家教模范”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介绍和推广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提高家长思想道德建设与修养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引进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冲击。某些社会领域的道德规范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多家长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导致孩子价值观念扭曲、行为失范。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家长提高认识,加强修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摇篮。高尚品德的培养必须从孩子抓起,要对其美好品德的形成循循善诱,使其辨明是非、分清善恶。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注意家长的言行举止,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环境。
(四)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意识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进了学校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学校,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认为教育纯属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当然,学校教育在教育系统里是很重要的教育环节,它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校要尽到学校的责任。但家庭教育是包括孩子道德、行为,做人、生活的最基础教育,是终身的、延续的。所以,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应该结合学校教育,是其接受系统的、完整的家庭教育。
总之,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又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若是方法得当,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赵刚.家长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Francoise Dolto.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儿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池瑾.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2)
[4]李巧巧.刘丽.我国父母教育观念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5]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 [J].东北师大学报.2011(6)
[6]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2009(5)
[7]张青.提高家庭教育程度的关键是家长再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6)
作者简介: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有一位教育先行者精辟地指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气氛是促使子女学习进步,升学顺利的重要条件。”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显得更加重要。全面关怀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要诚实、有礼貌、不自私,父母要以身作则。不仅局限于言传还要身教并行。有时身教多于言传,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周围环境,包括住房的装潢布置、家庭的文化氛围、长辈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的处理等,这些都是静无声息的教育因素,它们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远胜于一般的说教。另外父母的举手投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应以自己的良好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正气、文化浓郁、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和熏陶。再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肩负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不应该是仅属于哪一个家庭的,应该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并纳入各个国家整体规划。各个国家这么做的意义就在于都认识到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的结果是人才竞争;人才来自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这种重视大都是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们还没有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场所,也没有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教师。
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能使小学生顺利、健康的成长。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卢梭曾经指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话,它们已经深深扎下了根,以至永远也拔不掉他们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长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