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地理学科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学科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学科问题

第1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本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地理不仅是一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而且还是高考中的一T重要学科,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不足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教师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有很大帮助,然而如果学生难以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依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也注意到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然而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一直都很庆幸,因为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生十分喜爱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然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教师抓紧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结果并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无味。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留出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点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而就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为了更好的将地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讲述法依然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述法对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知识的讲解,却没有对讲述法是否适合于各种知识点的呈现进行深入的思考。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接受知识点,也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引起重视。

二、应对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仅要积极的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还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有效把握课堂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还要把握有效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应对考试的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高效,才能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强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本人认为教师在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将多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与课堂上要讲述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寓学于乐的教学目的。

(三)为学生留出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十分奏效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给学生留出有效进行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既安排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间,也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第2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1.熟知相关新课改的精神,领会其实质内容,通过考试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给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高中毕业生。

2.熟悉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全面把握教材所体现的重点、难点。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模块中选择了四方面内容:人口、城市、生产活动、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当前。地理学更趋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深入研究国家建设,人文地理学日益成为地理学的发展重点。新课程中选择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也正是考虑了这些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课程中的重点。而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又成为其中的难点。

3.学习地理,引导学生特别重视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这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纲要。它把人文现象作为该课程的研究主体,通过对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和相关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侧重了对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探索和揭示。人文现象中的空间分布与它的发展演变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下面以高中湘教版地理Ⅲ(必修)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章节内容为例,作进一步阐述。本章在这册教材中属于第一章,放在开头,地位重要,这是后两章内容的基础,不能掌握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就无法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这两方面的认识,对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根本无法谈起,因此,第一章的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在这一册内容里也至关重要。第一章的内容又包含四个小节,即: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差异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其中第一节的内容又是关键的内容,主要讲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包括了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区域的产业结构等内容,在这三方面中,第一个是概念,第二第三一些实际情况,这就非常明晰地讲解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因此,明确了第一节的内容,区域的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和区域的经济联系也就相应地容易理解了。那么,第一节的内容毫无疑问成为关键,而在高考中,第一节的几个基本概念就是必考内容了,或以解释题型出现,或以判断题型出现,还可能结合某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此为原理加以分析综合。这就涉及到了人文地理的学习了。

4.处理好细化和概化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目录,明确章与节的关系,这样不至于遗漏知识点,而且对所掌握知识能够进行清楚明白的梳理。比如在必修Ⅲ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可以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研究和应用合在一块复习,第一章的四个知识点与第三章的四个知识点综合概化到一起,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复习,第二章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里的六节内容是本册课本的精华,也是难点,而且是必须细化复习的内容。在这六个方面的区域发展中,都有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印证,同时,又是综合运用的实例,需要细化复习,但是,在细化中,还需把概化的原则运用其中。这样一直清晰地分解所要复习的内容,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越弄越乱。

5.悉心研究高考题型。2012年的高考是河北实施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同样也有小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当前高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主要也是形式上的变化。内容上变化不会太大。2012的河北高考可能会以河南宁夏高考试卷为范卷,但绝对不会照搬,因此可以充分研究近几年新课程高考有关试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尽可能博采众长,突出特色。高考题型的专项突破实际上是根据高考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试题设计形式、做题方法和技巧等来进行专项训练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应该研究这方面的题型,同时加强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掌握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步骤、技巧,到达尽可能多得分、得高分的目的。

第3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地理学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地理学走出低谷、在未来的学校教育和国家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努力探索。

1 教师队伍需要稳定

学科的建设发展必须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依靠。在会考形势下,某些教师产生了困惑,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专业思想发生了动摇,进而部分青年教师改行、“下海”,这是可以理解的,却是要不得的,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为今后地理教育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全体地理教师要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地理在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其次,要大声呼吁,争取外部环境的改善和领导的理解支持。第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编写一部具有超前意识的现代化教材,是振兴中学地理教育所必需,现行高中教材已使用了十多年,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教材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从1993年秋季起,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的使用,使高、初中教材出现了衔接问题。

新教材的编写要贯穿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差异性观点、发展生产要因地制宜的观点、国家综合国力与发展潜力的观点,使学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形成全球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天下大事,各国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观念,提高迎接21世纪挑战的素质,升华地理学科的地位,彻底扭转来自社会对中学地理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中学地理学科真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具有极其重要性的基础教育学科。

3 抓住改革的大好时机

困难与机遇并存,在一定意义上讲,摆脱了高考的束缚和压力,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如何抓住机遇,进行新教法的探索,走出一条更加高效、切实可行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回首十多年来地理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围绕如何应考而进行不彻底的教改,由传统讲授法改为综合程序教学法、布卢姆目标分类法、讲读议练四字教学法等。均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侧重地理理论而忽视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而非主动的求知。针对这种现状,必须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教改,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领域广阔,能活跃学生思维,可在导入新课题时设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开场白”。在讲授过程中,设疑追索,通过故事情境、教具演示等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三球仪的使用、战争故事、洋流故事、地理诗歌等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3.2 加强图表、声像教学手段的使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是语言文字描述所不能代替的。声像教学是现代教学必备的教学手段,较之地图又进了一步,把二者结合起来,能使学习收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采用图像程序教学法,即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图像和声像相辅,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提高使用图表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简化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乐学到会学。

3.3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艺术。

“教师既要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雄辩之才,又要有艺术家的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要有科学家的观察、实验、推理之才,又要有语言学家的凝炼、形象、表达之才。” 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正是我们大练基本功、充实自身业务能力的大好时机,这需要事业上的奉献精神,工作上的吃苦精神,生活上的顽强精神。在地理教学中,丰富优美的语言,简洁工整的板书,形神兼备的图表,都需要我们勤练内功,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

3.4 走出课堂,认识自然和社会。

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现代地理教学所必需的。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地形、地质和地貌,观察星空、太阳黑子、日月食、彗星、测量地理经纬度、组织进行气象观测预报、人口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把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呼吁考试改革方案尽快出台

在当前高考指挥棒起决定作用的情况下,学科的兴衰与高考制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会考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地理科学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国家必须重视地理学科,建立地理科学体系,发展地理科学。”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

第4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1. 关于教学大纲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包括说明和教学内容要点两部分。在说明部分,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和安排体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这个说明部分,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又是教材编写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出版时都用大字排印,以受重视。教学内容要点部分,则是系统地规定教材范围和教学时间,以及课堂练习的要求等。

教学大纲历来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各科教师,所以各科大纲也就分册出版,以利使用。现在教学大纲同时需要作为高考复习辅导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又专门编辑出版了合订本,即《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部分教学内容要点汇编》,分为文科版和理科版两种。这种合订本在形式上同过去的高考复纲相似,对应考者有好处,便于他们了解各科教材内容的概貌,免得分册去找,费时费事。对于在职青年、社会青年来说,他们要做好高考的复习工作,由于条件不如在校生,就更需要这种合订本。

2. 关于课本 课本是以教学大纲为根据,系统地叙述教材内容的书籍。学生要获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就必须掌握课本中的全部内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最有用的是课本,而不是教学大纲。但是,教学大纲毕竟是依据。大家只要细心核对一下,教科书从章节编排到课文、插图、练习题等,都是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点的具体化。至于教学大纲中的说明部分,它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选材原则、教材编排体系原则等,对课本编写工作的指导作用,那也是贯彻始终的,而且是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过去几年,由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采用复纲的形式,各地编辑出版的复习资料很多,致使考生眼花缭乱,不知所从。现在情况变了,改用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性的文件,而各科教学大纲都有课本与之配套,所以问题简单多了。就地理学科的情况来说,考生所要掌握的教材内容的范围,只是《中国地理》(分上下册)和《世界地理》(分上下册)两种课本,以及与之相配合的《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简单地说,就是四册课本和两本地图册。

3. 关于地图册 现行的中学适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分别同《中国地理》课本和《世界地理》课本相配合,每年列入用书表中,随同课本发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许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方面运用挂图,一方面指导学生去看地图册,适当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效果都是较好的。

地图册的各个图幅,基本上都能配合课本各章节的内容,但是也有个别的特殊情况。例如,《中国地图册》的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部分,内容有超越课本的情况。那末高考复习辅导工作中应以何者为准呢?我认为应以课本为主。但是,地图册中那些超越课本的内容,作为基础知识,特别是对高中程度的学生扩大知识领域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又如,《世界地理》课本第三版按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章讲述,即按照自然地理的分区原则编写教材;“拉丁美洲”作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课文只是顺便提及而已。但是,现在用的《世界地图册,(第二版)仍按拉丁美洲为主题,编绘了一些图幅。这是地图册落后于课本的问题,原因是地图编绘、出版的生产过程较长,无法与课本同一步调进行修改。

加强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许多人认为,学习地理就要死记硬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错,地理知识中包括大量的地名、物产名、地理数据等,那是需要记忆的。然而,就是记忆那些知识,也不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地理学科在高考复习辅导工作中讲到加强理解的问题,还因为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特殊情况。现行十年制学校的地理课只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而高考的应考学生则是高中毕业生的程度,要求他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同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许多教师的经验证明,象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知识,集中起来首先教学,占用较多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后面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都有好处。道理很简单,有关大气环流和气候类型的知识好象一把钥匙,学生掌握了它,许多章节的难点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第5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3-02

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1 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2 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3 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4 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6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关键词】课堂导入;问题创设;提高质量

创设问题能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去创设问题来引入新课学习,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在教学中创设地理问题与新课引入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的常用方法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虽占用的时间不长,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巧妙而恰当的地理问题导入课堂,犹如一部好电影的序篇、一本好书的前言,能够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把学生逐步引入课堂主题,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来。因此,课堂导入问题创设是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1.时事问题导入法

时事问题导入法,即通过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的谈论引出教学的主题。时事大多为学生所了解,且是他们课前课后的谈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时事话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上到经纬网与确定位置复习课时,可把最近发生在我国与日本国的领土纠纷事件相关联,多媒体展示与福州的经纬网图,标明经纬度,让学生议论、判读,导入本课主题,展开复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地理学科学习上的一大难题,效果显著。

2.图片问题导入法

图片问题导入法,即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图片问题作为教学载体,通过对图片中问题的讨论、描述等把学生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用于导入的图片可以是教材中的插图,也可以根据需要从网络、报刊等媒体上下载扫描过来。有些图片可以用来导入时的问题创设,有些可以提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描述图片或对图片进行设问引入新课的话题。

3.视频问题导入法

视频即既有图像又有声音的多媒体资源--多以录像片段为主。视频创设问题导入既直观又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个部分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问题导入法。现在,许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辅助课件用以教学,可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故事问题导入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道:“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科学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假如在生动形象的故事叙述中再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有情趣的细节描述,那么这个故事的效果更突出。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兴致很高,教师课堂上如能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创设问题导入学科知识,无疑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实验问题导入法

在地理教学中,若根据教学目标,去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这样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创设地理实验问题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还要合理引导。(2)实验的设计如有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现象要明显,操作要简易,过程中的变化要明显。(4)若能用到肢体来演示的尽量引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创设问题的注意事项

1.了解分析学情

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创设应以中学生的已有认知知识与新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出发点。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尽量准确地确定中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了解中学生的基本学情。以中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学生力所能及又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2.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提出的导入问题的目的要明确,要紧紧围绕当前的教学目标而展开。问题要提在点子上,要能直接反映地理知识的本质,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应尽量从生动有趣的具体问题入手,提出一些能使学生容易产生思考和研究兴趣的问题,并且要让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等心智活动以后能得出正确结论,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启发思维作用

课堂导入问题的表述要准确而不能含糊不清,无矛盾且要有条理,所用语言要具有启发性,要从与知识的联系中提出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恰当,应与寻求学生的思维为最佳突破口。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方面要体现逻辑思维的规律,防止学生“胡思乱想“,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品质。

4.指导更好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问题导入的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课堂问题导入的原则不能随意改变,形式多样但必有所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必然能给接下来的教学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假若教师们都能坚持精心准备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导入的方案,就一定会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性与积极性。

第7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问题,如何把握初高中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指导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学习地理课程,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分析处理初高中教材,关注和了解学生学情,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铺垫,充实处理,对地理学习方法加以指导,有利于初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以下是我对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想法: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新课程教材是教学资源之一,课程标准才是教学的依据,是考试和评价的依据。初高中课程标准是有机整体,课程理念基本一致。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区别在于三维目标要求层次不同,初中为基础,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必须为高中阶段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作及时弥补,拓展知识空间,并加以落实,不能单纯为了应付会考而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地理教师不仅要研读初中课程标准,而且要研读高中课程标准,明确初高中的课程目标,确定“标准”和教材的对应关系,将“标准”细化落实在教学中,还应告诉学生,便于学生自学。

2.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分析处理教材

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地理教师应认真阅读初高中材料,分析学生学习基础,了解不同版本初高中教材及学生学习情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且“活用”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理清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其次,要把握章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要求,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亮点,备课时认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及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的体现。还可补充哪些内容?有机整合初高中的内容,有效处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如: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初中阶段对这方面的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教育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表明对本课“标准”的要求从初中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高中地理新教材分别以“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标题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与初中地理相关内容承接,初中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进一步拓展(如:时差),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3.研究教学方法的衔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一就是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老师就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放下“师”的权威架子,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设计要有启发性,突出探究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初高中均有可用的方法,例如:经纬网知识是初高中教学中的难点。在“经纬网”的教学中,我把班级中横的桌子作为纬线,中间(横的)一组为赤道,把纵的桌子作为经线,中间(纵的)一组为0°经线,每组相隔10°,然后,把经纬网画在黑板上,先由学生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再根据经纬度到黑板上标出自己的所在位置。这样,全班师生共同参与,气氛浓厚,把原来难学的经纬网转化成有趣的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旧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或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喜欢死记硬背,记住就行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对学生而言,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衔接,如:通过演讲、讨论、调查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交流地理热点问题等方式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容易忽视和薄弱的地方应及时弥补

由于中考是水平考试,考查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停留在会考的知识层面,教师传授的只是基础知识或与会考相关的内容,甚至以练代讲,而对一些概念、原理和规律一般不做拓展延伸,不重视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是导致学生地理知识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适当拓展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对于初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第8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摘 要: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65-01

进入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依然要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且学习的知识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就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该对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为了使目前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本文对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

1、难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的难度有了进一步提升,因此较之于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加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而在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依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通过地理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度并不高,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于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3、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地理是一门包罗大量知识点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出来,需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而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课堂教学的起伏性降低,影响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知识点的过程中会遇到思维障碍。因此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情况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及时提升自身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开展。

4、对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没有引起重视

在很多学生眼里,地理是一门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有效掌握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将时间主要应用于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而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发展危机,很多生态问题都需要通过地理知识的应用才能加以解决。高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任,只有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与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注重对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学生是否能够高效的掌握知识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因此不可能仅仅通过时间与汗水的方式去提升地理水平。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地理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够以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收获大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2、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大主题,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点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生活,在学习的知识点的引导下去思考生活。

3、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一些传统的无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教师最好进行相应的取舍,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学习,并将新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适当的结合起来。

4、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第9篇:地理学科问题范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地理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地理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我认为有效学习的关键还是“问”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地理课堂提问的具体做法。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但是在地理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1. 问什么?

大致有四问四忌:(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

2. 问谁。

也有四问四忌:(1)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3. 问法。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3)问题要有启发性。(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在把握了问什么,问谁,问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二、提问的方式方法

1. 直截了当的问。

所谓直截了当的问,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

2. 善于创设情境的问。

创设情境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 层层深入的问。

层层深入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

4. 主次分明的问。

主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