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第1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前言

航空公司运行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安全性能。航空公司在为人们提供运输服务的过程中,最为首要的责任就是保证旅客及货物的安全,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航空公司生存情况,同样对于我国航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航空行业中,飞机在实际生产及后期维护无法保证百分百安全,一定会存在缺陷,飞机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在由机飞行环境十分复杂,因此航空公司在实际运行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不现实的。从航空公司运行安全角度出发,航空公司在实际运行中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对于规范航空公司运行行为,提升航空公司安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1 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的安全风险管理框架

1.1 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定义

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航空公司飞行事故与航空公司地面事故。航空公司飞行事故主要指航空公司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造成人员上的伤亡,飞机零件出现故障损坏等情况。对于航空公司飞行事故细致进行划分,可以根据伤亡人数分为特重大、重大、一般事故。航空公司地面事故主要指航空公司在地面活动区域内出现航空设备及人员上的伤亡,从航空公司人员及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细致划分,可以分为特重大、重大及一般三类情况[1]。

1.2 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近年,我国航空公司发展迅速,所拥有的飞机数量,飞行范围也在逐渐增加,这也增加了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目前,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为航空公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管理形式,分别为预防性安全风险管理及事件安全风险管理。在航空公司开设新的航线中,对于航线运行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就是预防性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新航线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就是事件安全管理。航空工作在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已经先后创建了对于管理工作五个方面的系统,分别为风险管理系统、危险识别系统、安全风险系统、风险评价系统、风险控制系统。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根据航线实际运行情况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于航线进行实时性监测,进而对航线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管理。航空公司在确认安全风险对象后,专业性的人员会对航空公司中的相关性业务进行调整,最终保证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行。

1.3 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本框架

文章对于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式研究中,将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航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方式,具体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步骤如下:

1.3.1 明确不安全事故中的安全风险

航空公司对于每条航线上的实际运行情况都会进行全天性的监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对于航线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解分析,发现航线上的不安全事件,进而明确航空公司不安全事故安全风险对象[2]。

1.3.2 对于安全事故中的风险系数进行分析

航空公司对于可能存在的不安全事故相关性信息已经建立了信息资源中心,在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安全事故风险研究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系数评价体系。航空公司对于不安全事件风险系数分析过程中还会使用灰色预测法,对于航线中可以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发掘,最终将航空公司航线中的不安全事件风险系数进行分析。

1.3.3 不安全风险事故评价

航空公司对于任何的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风险都会进行评价,让全部的不安全事故都成为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重要资源。

1.3.4 不安全事故原因识别

基于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基本框架分析得出,不安全事件原因及流程进行了解,最终将不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识别[3]。(如图1)

2 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分析和评价模型

2.1 风险分析和评价模型概述

风险分析和评价模型就是对于航空公司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及评价。对航空公司风险进行分析中能够了解到此次不安全事件的风险系数,让航空公司的不安全事故在可运行的情况下,对于严重的不安全事件立即停止航线的运行。

2.2 安全风险确认

航空公司对于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的信息资源已经有效整合,对于不安全事件原因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展航线运行中的不安全事件及降低安全风险系数的方式,对于航线实际运行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具有重要作用[4]。

2.3 风险分析和评价模型

2.3.1 风险可能性评价方法

航空公司对于不安全事件风险可能性评价中通常使用灰色预测法,这种预测方法需要使用的信息资源较少,但是对于不安全事件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对于不安全事件风险系数也较为容易计算,在不安全事件实际应用也十分广泛。文章对于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可能性评价中,使用灰色预测方式进行研究,采取灰色预测法在实际应用前,需要对不安全事件中的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在发现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对不安全事故风险可能性进行评价。

2.3.2 风险严重性的评估方法

航空公司的每一件不安全事件都会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对于风险严重性评估中,需要对于严重性影响力进行平均性计算,进而对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风险严重性进行评估[5]。

2.3.3 安全风险状态的评价

航空公司对每一件不安全事件的风险状态都会进行系统性评价,主要使用的评价方式为矩阵评价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用较为简单,并且能够将安全风险状态直观性的体现。文章对于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使用的就是矩阵评价法,对于不同状态的安全风险进行客观性评价。

3 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的危险源识别和权重分析

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的危险源识别和权重分析就是增加航空公司安全性能,促进航空公司制定针对性的不安全事件防范措施,对于不同安全事件对航空公司的影响进行权重,最终航空公司才能够了解到不同安全事件的影响水平。危险源识别和权重分析中,不安全事件人员对于事件会从流程及源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终将不安全对象进行确认[6]。

4 结束语

我国民航事业在不断发展,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航空公司运行的核心内容,因此安全风险管理内容是增加航空公司运行安全性能的重要途径,也使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在实际管理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文章以航空公司运行不安全事件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简单性研究,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更加简洁及针对性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对于不安全事件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相应研究及分析,希望我国航空行业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更加广泛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王永刚,王灿敏,郑红运,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航空公司不安全事件致因复杂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8:71-77.

[2]孙殿阁,孙佳,王淼,等.基于Bow-Tie技术的民用机场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85-89.

[3]董念清.国际民航安全法律――基于马航MH370事件和MH17事件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52.

[4]王岩韬,李蕊,卢飞,等.基于运行数据的航班运行关键风险因素推断[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182-188+216.

[5]邵雪焱,刘铁祥,刘继军,等.航空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2,3:21-28.

第2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管理

1电力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

1.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指的是电力工程开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建设和后期的维护。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发生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提前预警,针对风险的不同类型及发生风险的不同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与其他类型的风险管控是不一样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复杂程度上要比其他项目的风险管理更加困难。这是由于:①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不确定的,而这些风险可能会出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其进行全面掌控比较困难;②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于其它项目,它对风险管控的质量和要求都很多,这就使得风险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的风险分析能力与实际的风险管理处理能力,同时这些人员要对电力行业非常熟悉,才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管控。

1.2电力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国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用电需求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程市场的建设已经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建设市场的主体已经建立完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结构的不断优化,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2016年我国发电量为59111亿kWh,同比增长达到4.5%,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为80000亿kWh,装机容量也将由2016年16.4亿kWh增加到2020年的近20亿kWh。由此可见,今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电力建设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而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自身正在的规模大、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使得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可能性就会更大。因此,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作为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责任意识上抓起,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的管理体系,以减少由于项目风险存在漏洞而引起的工程延期、成本增多以及工程质量受到影响等情况,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风险因素分析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贯穿于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本文从项目自身风险和参与方的风险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2]。

2.1项目自身的风险

(1)工期风险。虽然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从工期上来看,总的来说是基本能够达到工期目标要求,但是也有少数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拖期而导致整个工期延期的情况也很常见,这当中的主要原因一般是,业主对于预付款、进度款等款项支付的不及时、图纸变更、设备设施到位不及时、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等,导致整个工期不能按时竣工。(2)质量风险。这种情况一般是由设计错误、原材料、半成品等质量不合格、设备维修不到位以及施工方案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的,导致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不能通过。(3)安全风险。主要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如暴雪、洪水、山体滑坡等不可抗力引起的,以及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等。(4)成本风险。主要是利率上调、原材料上涨、追加投资以及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等的赔偿,以及财务费用的增加等等。(5)人身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人员在高危作业或设备巡视、检修、施工等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疏忽、主观违章或没有按工作流程与堆积要求实施作业等,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2.2各参与方的风险

(1)建设单位风险。主要是由于业主由于自身原因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及时进行付款,不能按期将甲供件送到现场,不能提供相关施工许可证明等等情况。(2)施工单位风险。主要是施工单位管理落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合同及图纸理解不透,现场管理混乱等;另外,还有设备材料供应商等,不能按期交货也很常见,这些都是风险的主要因素。(3)设计单位风险。主要是指设计单位人力不足、人员素质能力问题,使得施工图纸设计不符合业主要求、设计方案不合理、不能按时交付图纸等等。(4)调试和监理单位风险。调试企业人员调试水平、能力、不合理的调试方案等原因都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同时,监理人员素质、技能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不能准确下达命令、对工程管理不到位等也会形成很大的风险。

3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措施

3.1风险责任意识管控措施

无论是采用技术手段,还是采用购买保险的方式来避免风险,这些手段都只是使风险得到转移、分散,而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风险。不从根本上管控风险,那么风险早晚会发生,风险承担的不是业主就是承包端。因此,要想从源头上真正的管控风险,就必须要树立牢固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无论是业主、承包商还是施工单位都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有专人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3.2风险教育管控措施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提高的关键在于教育,必须定期进行风险教育、风险知识培训,让员工对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有足够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质量。风险识别上,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结合施工环境、工程特点等进分析,列出项目风险清单,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对工期、质量、安全将产生严重影响的风险。风险防范上,注重风险案例、风险信息资料与实际管理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项目风险清单,将其作为手册供管理者参考,及时规避风险。

3.3设备质量风险管控措施

在设备质量风险管控上,应该从设备设施的招标、设计、采购等环节入手,控制设备设施的供货质量,杜绝由于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而引起不必要的质量、安全事故。另外,在设备质量风险管控过程中,还要逐渐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严禁越过质量红线,在施工阶段、安装以及调试阶段也要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杜绝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最后,对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要适度地运用到电力工程建设工程中,解决由于气候变化而对输电线路产生影响,不能保证运行稳定等问题,保证电力企业电力设备的平稳、安全、有效运行。

3.4人员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人员安全是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头等大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安全风险管控,要以管理为切入点,结合电力施工作业现场的特点,如工序交接、各专业之间配合等,对作业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都要进行风险识别分析,专业技术人员要针对不同作业任务、不同操作过程以及不同作业环境进行梳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等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各环节入手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来保证人员安全[3]。

3.5建立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电力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通常为综合性预案,一般都包括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以及具体操作程序,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应急资源的需求等,尽可能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应急人员的实际救援能力。

3.6大型施工作业方案

针对大型复杂的作业项目,应提前确定大型施工器械摆放位置的合理性,施工流程与现场实际的一致性,备品备件准备的充足性,组织人员编制大型施工作业方案和措施,并组织学习,达到人人明确工程任务、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及危险点等,实现施工方案的全面优化,施工作业人员对方案的全面了解,现场作业流程的无缝衔接。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难度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风险也是正常的。但这意思并不是说,可以对风险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而是要从根本上找到风险点,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去找出避免风险发生的措施,从而为电力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促进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建浩.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J].电子制作,2014,3.

[2]刘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体系构建[J].财务管理,2015,2.

第3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1.1资金管理问题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直接进入“一落千丈”的局面,除了融资难、融资渠道有限等因素外,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业绩下跌以及回款难也成为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严重束缚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的甚至会使企业进入破产的境地。

1.2施工项目管理问题

1.2.1工程预结算管理方面,目前较多企业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极不规范,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工程成本浪费与流失严重,使工程项目预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工程预算监督不到位,预算监督执行力不强,预算监督形同虚设,结果造成一些部门负责人盲目使用资金;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工程项目预算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不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1.2.2工程承包与分包的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工程承包和分包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分包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单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可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各种不良的安全隐患。

1.2.3风险管控方面,缺乏风险管控意识,不能全面识别本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对风险的分析不到位,一旦出现风险,应对风险的措施采取不恰当,不能及时、全面地处理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2房地产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2.1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要分清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制定出更严格的措施,加强控制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事故是企业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业务单元,对于这类事项要实行集体决策和联签制度。

2.2制衡性原则

房地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比如工程施工部和工程质量部要分别设置两个科室,由不同的两位副总分别管理;材料的采购与验收部门要分开设置等,也就是说完成某项工作要由互不隶属的两个以上部门来完成,以便形成互相监督、相互制衡。

2.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要讲究实施成本与效益,忽略成本的控制是无意义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全面考虑投入与产出效益之比,有些控制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但能够防范风险的发生,这种控制对企业来说仍然是必须的。

3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

3.1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度和体系,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流入和流出,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内部、外部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应该在本年末对下年的资金进行全面的预算,严格按预算筹集、使用资金,严格按照预算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管控资金,将资金管控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并实行预算与业绩考核的无缝连接,做到节约有奖、超支有罚、奖罚分明的管理考核体制;对于确实需要超出预算的支出,应该按照预算的审批程序和权限,逐级报批调整预算,使企业资金管控科学合理。

3.2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严格控制分包工程的质量

房地产企业与一般的工业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产品金额较大并涉及到民生,一旦出现问题,给企业、国家、人民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要求房地产企业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对工程总承包商在进行工程分包时,要对分包工程的承包公司的情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所了解;作为总承包商应要求分包公司做好其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如果总承包方认为分包公司人员管理达不到其要求,也可向该公司安排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分包出去的工程,严格按照工程预算书规定使用的材料,对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回,同时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监督,决不允许偷工减料;还要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于技术标准要求比较严格的部分,要有监理公司监督管理;在有效监督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督促施工效率,减少怠工、费工现象,有效地缩短工程工期;企业可结合施工现场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总承包方也可适当地给予技术支持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3.3建立全局风险意识,全面识别企业风险,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是未来一个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的可能性给既定的目标带来的影响。风险无处不在,只要一个事物存在就会面临种种风险,房地产企业亦如此。所以,房地产企业上至高层,下到普通员工,都应该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高层应及时全面地向全员灌输风险管理思想,对工程质量、人员安全等各业务层面采用行业风险组合清单、职能部门风险汇总等办法进行风险识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与判断,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不断调险应对策略,企业还需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理程序,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减少企业资产、声誉等各方面的损失。

3.4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当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部控制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良好的内部控制架构体系,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能够相互制衡;在业务层面上,内部控制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每项业务都要有科学合理的管控制度,使企业整个管控过程不存在空白点;对重大项目的招标、重大人事任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处理要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实行联签制度,任何人不能单独决策或破坏联签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结语

第4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一、建立机构建设和人员管理情况

(一)机构建设。滑县农机监理站是隶属滑县农机管理局管理、规格为股级的全供事业单位,办公面积80㎡,配备有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办证场所环境卫生整洁。

按照农业农村部2018年第2号令及其配套规范要求,建设了1500㎡考试场地,购置了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考试用车,按照考试科目设置,科学合理施划了交通标线,逐步实现考试标准化。

配备了移动式安全技术检测设备,依照农机实地检验办法,制定更加科学、简便易行的检测项目,提高检验效率。按照新规定的要求,下一步将按照注册登记日期实行每月检验。

存在的问题:滑县缺乏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移动检测等专用车辆以及相应的制式服装、录音录像、扩音通信、事故勘察等仪器设备。

(二)人员管理。全站共有人员11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专业技术人员2人。具有监理证和行政执法证的9人,其中检验员、考试员、事故处理员各5人,均按期进行了检审验。岗位设置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车辆登记和驾驶证核发工作流程的相邻岗位不兼任、有交叉,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考试、安全检查等工作至少由二人以上共同完成。

存在的问题:一是监理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部分还是高中毕业,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二是驾龄偏短,部分还不够两年。

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核发工作

自6玥1日以来,我站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2018年新部令执行,按照省站要求及时购置电脑、双面激光打印机、证件打印机、高拍仪、电子签名版等办公设备,认真组织监理员进行新规定新规范和新系统等的学习培训,合理设置业务岗位,要求每个人都要熟练掌握办理流程,对发现的问题实时与省站和系统软件开发商联系解决,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不让群众跑第二趟。

截止目前,总体情况尚属正常,新系统还算稳定,暂未出现根本性问题。滑县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驾驶证初次申领业务正常开展,牌证订制工作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报制,系统上暂未操作。

三、事故处理和统计工作

滑县未接到过农机事故报案,也未处理过农机事故,但事故统计报告工作始终按要求进行统计上报。

四、农机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工作

(一)建章立制明责任。出台了《滑县农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制度》,明确了农机安全生产总体工作目标和局党组及其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确定了具体工作任务,组建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了有关工作制度,为认真履职提供了抓手。成立5各专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组,压实各自的责任,由党组成员带队分乡包片,在关键作业季节和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二)厉兵秣马保安全。为确保“三夏”生产安全,农机局全岗动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把注册登记和驾驶员考试关,对无发票等来源不明的车辆不予登记,对驾驶人按照申请条件严格审核,从源头加以预防。认真做好安全技术检验工作,严格检验标准,对不符合检验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签章。严把驾驶员考试关,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予发证。安全生产月期间,印制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利用农村集会广泛发放,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

(三)服务上门惠民众。“三夏”作业前期,农机销售迅速增长、入户挂牌及安全检验工作量骤然增大,为应对机手群众对服务质效的新预期,滑县农机局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深入开展了“送牌送检送安全”三下乡活动。对销售量较大、辐射范围广、位置较偏远、车辆较集中的乡镇或农机经销企业,实行预约上门挂牌和检验,现场审核、现场挂牌,现场检验、现场签章。

(四)关口前移抓预防。在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试时与农机手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告知书,明确告知农机手应履行的安全责任、必须禁止的违法行为和自觉排查安全隐患的义务。发放《拖拉机安全操作规程》和《联合收割机安全操作规程》,使其知晓农机安全操作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要求,知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五)重心下沉夯基础。督促引导农机生产经营单位在销售、经营、服务过程中,切实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建机构、定制度、配人员、拨经费,确保产前对购机对象或农机手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产中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产后进行生产全程安全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实现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平安农机”和示范合作社创建,2017年度全县成功创建示范合作社一个,平安农机创建先进单位两个。

(六)专项整治优环境。协调公安、安监等部门开展了“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通过拖拉机登记信息核查和道路执法现场核查,滑县已领取号牌的在册拖拉机中未发现“变型拖拉机”的注册登记信息,道路执法检查中也未发现“变型拖拉机”。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上级要求,继续严格管控“变型拖拉机”,发现一个,治理一个。

滑县农机监理站

2018年8月1日

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自查总结二

根据农业部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关于开展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检查交流的通知》(农机监〔2018〕6号)要求,为全面做好我省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自检自查工作,勐腊县农机安全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检查总结如下:

一、监理机构建设和人员管理情况

(一)机构建设

根据《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情况要求,勐腊县农机监理站结合网格化监管条例要求,建立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并严格规范机构管理建设,将机构职责,机构工作要求,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情况公示,并将各项机构体系要求传达至各站所,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对州县上级负责,对辖区下属镇乡监管督促的管理体系。

(二)人员管理

根据《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管理规范》,勐腊县农机监理站现岗位设置编制14人,截止2018年7月20日在编在职6人,公益岗1人,已申请招考在编人员2人未就岗。目前勐腊县农机监理站岗位情况为,会计1人、出纳1人,农机业务办理及检查人员4人,其中站长1人,无副站长任职,公益岗人员1人。已在人事局报备监理人员档案,并且已完善个人情况信息档案建立。

目前勐腊县农机监理站机构建设和人员管理情况仍存在缺失,因工作人员缺少,且人员调动频繁,在机构建设中无副站长职位,业务办理等角色设置不合理,存在一人身兼数职情况和所在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情况,其中缺少办公室、执法检查、业务办理等岗位人员,我站将继续申报人员编制,同时勐腊县农机监理站将尽力克服人员不足情况,合理分配人员,能基本保障岗位职责工作贯彻落实。

 

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核发工作

根据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农办机字〔2017〕3号)对变型拖拉机的定性,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公安厅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云农机〔2017〕8号)及新规章制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把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及牌证核发、驾驶员初期培训管理考核工作做为我县农机监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继续强化整治措施,加强减量化动态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在前期全面完成档案数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农机安全监理网络办公系统,对全县变型拖拉机在册、注销、报废等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变型拖拉机实施管理。二是加强同我县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攻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强化联勤联动,全面开展我县变型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三是主动作为,继续推动联合我县相关部门有效解决拖拉机生产销售环节监管缺失、拖拉机牌证制假贩假滋生等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推进我县变型拖拉机整治及管理取得实效,联合农机学校共同做好驾驶员培训教育。四是不断学习新农机管理系统,派送骨干人员专项学习,形成专职专岗的业务办理体系,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三、事故处理与统计工作

我站从1月1日开始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共执法检查22次,联合执法1次,出动检查人员79人次及派出检查车辆24辆。同时加大路查力度,对轻微违章行为进行当场纠正,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共检查农业机械225辆,通过上半年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及时处理整改的有效措施,使我县境内的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得到遏制,无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杜绝了事故隐患,为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和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农机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情况

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到乡村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机手谈话,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农机相关咨询。工作人员不仅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而且还深入农机合作社等主要场所开展宣传教育,达到监督检查效果。以“农机安全示范村”作为示范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农机监理形象,提高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

上半年共出动宣传车辆24次,宣传人员85人次,粘贴宣传标语11,悬挂宣传横幅15条,发放宣传材料2868份,报纸刊物宣传注销车辆信息1次,媒体宣传1次,影片播放宣传教育1次,“五进”活动共29次,举办安全知识讲座4次,与机手签订责任书113份。通过展板和讲座,让广大农户、农机驾驶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有效减少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勐腊县农机监理站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一是强化日常安全宣传。对前来办理业务的机主、驾驶操作人员面对面地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避险处险知识和提醒警示,并签订责任书,提升安全责任意识。二是做好重点时段的安全宣传。以农机“安全日”、“七进”、“六个一”、“六月安全月活动”等为载体,把握好农村集市、主要乡村道路、农机集中作业现场等主要农机安全生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宣传手册、宣传专栏、宣传展板和警示标语等方式,到村、到户、到家,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引起广大农机手及农民群众对农机安全生产问题的关注,帮助其提高农机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自觉性。三是举办农机安全生产集中教育培训班。结合拖拉机集中检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农机操作手培训等机主、农机驾驶员较为集中的时机,开展现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五、其他

(一)突出重点,严抓农机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严抓拖拉机违法违规行为,对无牌行驶、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

违规发放牌证、 驾驶人员违规考核、满报谎报事故、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农机生产经营和安全监督管理行为进行严打严查,严肃处理。

(二)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

一是抓好各乡镇及我县前期工作总结。突出亮点、着眼特色、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总结下半年本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把好的经验、管用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找准,为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持续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保持严查严管的思想不松、工作力度不减,始终坚持“三个结合”,严格执行“四个一律”,认真落实“五个一批”,继续抓实抓细大检查工作,全力查风险、找问题、补短板、堵漏洞、除隐患。三是在2018年要强化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工作,狠抓隐患整改落实。对前期查出的问题和隐患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未完成整改的问题隐患,加强跟踪检查,加大整改力度;对重大隐患要建立台账,逐级挂牌督办,严格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三)积极推进我站农机工作保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内容,争取政府支持,强化组织保障,落实惠农政策,抓实措施,完善我县监管措施,加强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增加资金队伍工作保障力度,切实提升安全监管服务水平。

第5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84-02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发展快速,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尤其以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为主。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对于整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能否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展开分析。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1.加强建筑企业成本管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在组织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费用及人工、管理费用,所有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生产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建筑企业成本管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实施成本控制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和社会的积累的源泉。在预算造价已定的条件下,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改善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

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

1.加强工程施工前期的成本管控

(1)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能否获取最大盈利的关键点之一,更是建筑企业的实际收益控制关键处。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查,深入研究所搜集的相关市场经济信息及数据,以便及时进行建设项目的财务预测与评估。可以通过委托专业的投资公司进行建设方案拟定,通过市场分析、调研,编制可行陛研究报告,并针对拟建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编制多个方案,再从其中进行细细筛选,最终确定经济性合理、可行陛高的建设方案。

(2)做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项目设计招标的方式,从其设计方案的技术先进性、方案的可行性、设计质量的优越性等方面进行筛选,筛选质优价低的设计单位,从起点降低项目建设的成本投入,加大工程建设过程的成本管理,实现高效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限额设计控制工程成本投入,即在保证项目设计方案及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分部工程的投资限额开展设计工作,严格控制项目的总投资额及总成本投入。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施设计奖罚制度,根据我国的现行法规及规定,适当对采取优化、限额设计,降低项目成本投资额的设计单位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同理,对由于设计不合理等原因而导致成本投入严重超出投资额者,应当对其进行金额出惩罚,并适当扣减其设计费用。

2.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管控

在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尤以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为主。而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众多,建筑工程项目包含了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竣工期验收与审核等,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则贯穿了整个工程的全过程之中。为了实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目标,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内容应当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来制定,以工程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成本控制为主,加强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工程施工阶段的具体成本管控措施展开分析:

(1)合理制定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的方案要对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施工的顺序、工具以及方法都进行明确的制定,而且,在每个项目中都要制定多种合理的方案,通过对比,再挑选出资金消耗较低的方案,并通过相

关单位对方案进行明确,继而实施。确保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分包以及材料合同的负责人进行挑选,保证评标的公平性以及透明性,施工负责人要与分包商对施工的具体条件和内容进行细致的商讨,从而明确最佳的讨论结果。另外,必须根据施工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规划,在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使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对每月、每季度、每年这几个阶段制定完善的施工规划,对预期中能够得到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材料、人力的成本费用控制

其中,施工成本控制的内容包含了施工人力成本、施工机械设备成本、施工材料成本。施工机械设备与施工材料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之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这两方面的费用投入控制。在采购相应施工材料及租赁机械设备之前,应当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多加对比,选择价格最适宜的厂家进行采购活动,严格管控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的成本费用投入。此外,企业必须在其施工全过程贯穿施工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及原材料,以最低的成本造价实现施工目标。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返修工程将会大大增加工程费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切实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施工,通过执行自检、互检、交检制度,并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工程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由于工程返工和修补造成的损失,尤其要注重整修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加强施工进度控制,做好成本管控工作

加大力度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集中管理资金,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工期符合施工规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减少工程的造价成本投入。首先,建筑企业必须由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与控制,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健全的施工奖惩制度,由进度管理负责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进行相应工种的施工工作,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实现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目标。

(5)加强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将工程成本费用降到最低

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属于长期化、复杂化、范围广的项目,加强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安排,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节约人力、物力成本,进而减少工程造价费用。通过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最大化程度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水平,尽量避免出现返工,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返工、返修的成本投入。一方面,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必须提前做好施工事故风险防范,制定一系列高效、完善的风险应当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开展。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及施工材料存放、领取控制,进而加强对现场的临时设施费用及现场资金费用控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完善施工工序设计,从根本上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费用。

3.加工强工程竣工阶段的成本管控

加强在竣工后的验收;要提高在竣工后的结算效率,并且将总的成本核算完成。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控制是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必须严格控制以下两方面:

其一,必须严格工程验收、审核。严格核对合同条款,一方面,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只有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经验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另外,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计价办法、收费标准、供材价格等条款,审核工程竣工结算。其次,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包括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审核竣工结算时应核对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记录,只有手续完整、合理,才能列入结算。

其二,加强工程设计变更、签证控制,确保设计变更应当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确认,手续齐全。另外,重大设计变更应当经过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列入结算。

第6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支出;质量控制;风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建设工程项目也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随着建设工程企业以及数量的增多,在竞争上也存在较大的压力。建设工程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便有必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其中,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便非常关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1]。鉴于此,文章针对“工程管理的范畴及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工程管理的范畴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在开展过程中会遭遇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明确管理的具体范畴。总结起来,工程管理的軘范畴如下:

1.1前期准备环节的管理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其前期准备环节的管理属于范畴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此环节主要涵盖了三大方面的内容:①在提出项目过程中,需对当地的社会现状加以考虑,同时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等,然后结合社会效益,初步提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②针对工程项目的可行行进行研究,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评估,综合考虑是否可行;与此同时,在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需结合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整体性分析,一般条件下某个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维持半年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项目规模偏大,那么需消耗更长的时间[2];③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做好评审决策方面的工作,在评审过程中,需从整体角度考虑,分析工程项目潜在的问题,优化管理手段及方法,进一步作出相关决策;当然,决策的确定需根据诸多权威数据,避免失误决策等问题的出现。

1.2建设环节的管理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环节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工程设计、合同谈判以及施工前准备工作等。为了建设环节不出纰漏,需加强管理。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①建设项目工程决策通过相关审核之后,需针对建设工程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设计施工图纸、方案等,同时施工材料、设备也需要加以明确;②对完善的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在编制施工方案过程中需结合建设项目意向书加以确立;与此同时,为使施工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需作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地审核,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③在施工环节,有必要以具体施工情况,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合理地调整,使项目施工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显得更为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施工设备投入应用过程中,需针对相关设备完成相应的调试工作,确保设备可以为施工提供持续[3]。

2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有效举措分析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对工程管理的范畴有了一定的了解。实质上,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加强工程管理,能够使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有序地展开,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工程管理,能够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础。下面将从各大举措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对成本支出进行严格掌控

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来说,能够体现于工程管理的各大阶段,并且项目成本存在系统性及复杂程度高等明显特点[4]。从建设项目的成本核心来看,包括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一般情况下,对比分析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支出,能够将企业的盈利以及亏损情况计算出来,需认识到的是,在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在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的条件下,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案,加强对人员、材料以及设备的全面控制,使工程管理的价值得到有效体现,进而使建设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2.2质量控制工作的强化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施工水平偏低、施工工艺不合格,会致使工程质量难以符合建设工程的实际需求。对于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来说,所实施的是法人责任制以及监理制,在施工方面所实施的是招投标机制。虽然从建设企业投资效益以及对有关部门的管控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但是在项目工程整体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设备转化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工程进度得到有效优化,进一步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对于材料以及半成品,需加强监督工作,对于人为暗箱操作需充分避免,进一步使工程管理质量能够得到全面地提升。

2.3充分控制相关风险因素

对于建设工程来说,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风险事件。并且,相应的风险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使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化。因此,便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风险控制,做好风险控制中的分析、识别以及评价等工作,确保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将风险控制方案贯穿于全过程中,合理控制管理成本,从而使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5]。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需全面提高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管理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管理技巧的学习,将管理技巧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从而使工程管理的质量及安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

2.4冶金工程管理策略探索

冶金工程是整体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必要加强冶金工程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强对参加冶金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资格等级、生产许可证和业务范围的管理。监督以上单位在资格等级和允许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与其相应的活动;另一方面,冶金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到工程所在地的冶金部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认真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及合同规定对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及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对重要的设备要进行设备监造、严把质量关。

3结束语

通过文章探究,认识到工程管理的范畴包括前期准备环节的管理、建设环节的管理、实际投产方面的管理等,这些管理内容均需要加以强化。与此同时,在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便有必要对成本支持进行严格掌控,并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然后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充分控制,并提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相信做好以上方面的工作,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建设工程整体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武.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7+151.

[2]李辉.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孙凯,刘人怀.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6.

[4]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8):4-9.

第7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计管控方法;成本、质量、进度;

一、管理范围

“管理范围”确定的目的在于确保所作的工作既充分且必要,最终能够顺利完成预计的项目目标。设计管控过程需适度,以成本、质量、进度为关键点。

首先,应对设计院进行考察及评估,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院,重视设计负责人及设计团队的搭建,签订设计合同或设计委托前,应提前与之沟通,确保双方的理念和质量标准能达到一致。

其次,重视设计合同的签订,在合同中规避风险,保护甲方利益。

第三,要抓住设计管理的主动权,不能被设计院反向管理。设计院每个阶段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提供哪些资料,需要进行哪些配合,应由我方决定。外部意见和设计院的想法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代替甲方决策。

第四,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应“有理有利有节”,管控过程应有理可依、有据可查,重视沟通交流方式。

二、计划、进度管理

明白编制项目计划的重要性,设计管控过程中,紧密结合各项控制性因素,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确定相对合理的设计周期,保证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1)控制性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进度计划等应明确且清晰;

(2)应对设计进度制定相对的时间节点控制计划,在标准合同的约定以外,应根据项目需要及项目特点建立相应的管控制度:

第一,会议制度

A.阶段性会议制度:在由“设计前期―方案”、“方案―初设”、 “初设―施工图”等,设计阶段将往下深入时候,集设计单位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计人员等召开阶段性设计会议。会议目的在于,对上一阶段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配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指正;同时,利用总结内容对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工作形成指导作用,避免重复错误的发生。

B.周例会制度:在设计的关键时期,如有必要,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需参加我方组织的项目周例会,跟进项目情况,传达设计进度要求。

第二,走访制度

日常工作中,应以我方走访设计院的形式,对中间过程图纸的质量、进度进行管控。

第三,评估制度

建立评估制度,形成评估等级。在设计过程中,应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服务态度等予以记录,设计结束后,及时对其质量和服务进行后续评估,确定今后是否续用。

第四,奖惩制度

以合同或其他形式进行约定,若因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设计服务等问题,对我方项目推进或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或在设计结束后我方对设计单位的后续评估结果达到某个严重的程度时,应在设计费用结算时予以惩罚,对配合不好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应尽早调整。

另外,可以建立专项基金,每一阶段时,以评估结果为依据,也可以对配合良好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予以额外的激励。

三、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要有“设计过程检查、设计质量评估、设计做法改进”等系列方式,逐步形成完善的设计质量标准。

1、设计作业指导书

我方应对设计功能性、合理性、具体的施工做法等应提出详尽要求。对具体的工程做法、建筑构造等的总结,绝不能只依赖于设计师。最为有效和主动的方式,便是编制项目的技术标准做法,形成设计作业指导书,让设计师(设计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各项相关要求,设计中尽量减少设计失误、缺漏、设计过于保守或浪费等情况的发生。比如:甲方必须在设计任务书或投资估算上规定设计限额(造价、主材消耗指标,如每平米钢筋、混凝土用量等),并和设计费挂钩。

2、设计院自查

设计单位应提供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自审意见,“专负、审核、审定”三级审核意见必须完善且有据可查。设计成果报送我方时,应将三级审核意见表及设计成果一并提供。若项目推进中发生重大设计质量事故且审核意见并未发现、指正、修改的,我方将以此为依据,保留向设计单位追责的权利。

3、图纸预审

我方内部组织设计、工程、成本、运营等相关部门进行“图纸审查”,包括设计过程图、阶段性成果出图前的预审。重点在于:核对设计院是否严格按照设计作业指导书进行设计,同时预先发现设计的错漏碰缺以及不利于施工的节点,通过图纸预审能够有效地减少现场设计变更的数量,从源头上节约成本。

4、深化设计

对必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深化设计单位,在现有设计图纸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对必要的重点项目,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单位对设计图纸的经济、合理性进行检查,借助外部资源帮助提高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控制建设成本。

四、成本管理

通过把控运营计划的节奏,严控设计质量管理,从源头上实现对项目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作者:项建国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建设安全监理实用手册》,作者:徐君伦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8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制约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问题分析

1.1 审计人员角色定位和“度”有待准确把握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目标定位是监督、咨询和建议,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机制。这个目标要求审计人员对建设工程项目提前介入,作为第三者(区别于建设管理方、项目施工的审计监督方)全程参与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和全过程,但不从事项目管理、施工和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只履行对项目管理、施工和监理工作而开展的监督职能,对发现的问题需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并以书面形式反映和通报,但不直接干涉项目建设单位的具体工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就是“到位而不越位、不错位和不缺位”。工作实践中,这种“度”的把握构成了对审计工作者的考验:越位将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导致无形中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领域;错位则排斥和替代监理的职能,涉足工程质量的直接评判监督领域;缺位则将导致审计监督“防火墙”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面临成为违规行为挡箭牌的风险。因此,准确把握审计监督与管理决策、施工监理的合理关系和尺度,是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2 跟踪审计的内外环境有待优化

跟踪审计一般属于内部审计,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不具备政府审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加之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处于不断实践和探索阶段,机制、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如果建设项目各部门不理解、不配合,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亟待优化,决策层对跟踪审计为单位创造和带来有形与无形价值的认识需不断提高;在政策鼓励、人员保障、经费支持、部门理解和配合方面,跟踪审计工作面临很大的提升拓展空间。

1.3 审计工作业绩衡量标准有待调整

传统竣工结算审计通常把工程造价的审查、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出率作为衡量审计业绩的标准,如使用外部审计机构,审减额往往与社会中介结构的收费挂钩。然而,在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的本质特征要求下,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程序的健全、管理漏洞的堵塞等方面,必然导致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如审减额)的表现较少,如果用传统审计标准衡量,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性质和审检金额等业绩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审计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虚化,权威与威慑性将受到一定的制约。审计工作业绩的衡量标准,在更高文化和业务层面上急需调整,亟待形成新的统一和广泛认可的业绩衡量标准。

1.4 “成本—效益”原则的贯彻和审计力量保障尚不到位

与竣工决算审计相比,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无论是审计对象还是范围、内容和要求均有很大的拓展,必将导致审计过程付出更多的人力、精力和投入,审计成本随之上升。然而,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限制额度的,即受限于审计收费的标准,也受限于审计人力资源自身条件、能力、结构和投入的数量,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成本-效益原则的贯彻到位和审计关键环节的确定是首要的前提条件;其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审计力量的条件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审计人员的素质而言,不但应具备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工作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宽泛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因关键环节确定和审计力量的有限性而导致的审计风险是很大的现实压力和考验。

2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跟踪审计的有效措施

2.1 理顺监督与服务关系,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应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首先应明确审计人员不从事建设管理、项目施工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仅是履行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其次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陷入,建议不包办”。对基建工程现场签订等实际工作,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具体操作规范,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无需介入现场签证等业务工作,不能不自觉地形成越位,去履行管理部门的职责。把握好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角色定位的途径:第一,重点关注建设工程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程序规范、职责条例的遵守鉴定工作,不涉足和干涉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具体工作,更不代行管理职能;第二,挖掘审计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确保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和精神制高点;第三,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降低成本,当好政府投入资金的经济卫士、项目建设单位的谋士;第四,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方、施工方为主体的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从而在整体上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第五,取代被动式、查弊纠错的传统观念,将咨询服务业务的开展和意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始终。

2.2 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优化审计环境

就内部审计环境而言,审计人员应当同心同德,践行审计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形成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切实发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动阳光工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外,督促建设单位开展预算公开、进度公开、业务内容公开、程序公开,优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功能。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是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二是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有关部门包括监理部门、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在认识上、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得到监理部门、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的认同理解和工作配合。

2.3 建立健全跟踪审计业绩考核标准

合理计量跟踪审计的业绩标准(就对外委托中介机构而言,也包括审计费用的确认),是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跟踪审计的业绩考核,应从注重审减额的传统思维转变到对实际跟踪投入与效果的综合判断上来,即根据实际跟踪效果,如针对材料价格、隐蔽工程、工程变更等方面开展的咨询服务、投入和效益,综合确认审计效果,而不再以结算审计的审减额作为评判审计业绩的单一标准。跟踪审计从项目建设准备阶段开始介入,也就是对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概算与预算等环节层层严密把关,仅工程设计而言,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的10%—20%,因此,通过过程跟踪审计促使优化设计的实施,并杜绝边设计边施工现象的出现,可在源头上创造出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另外,过程跟踪审计除直接产生诸如工程结算审减额的提升等显性效益以外,取得的隐性经济效益提升才是其更主要的工作业绩表现。因此跟踪审计尽管未能形成最终的实际审减额,但是前期的审计率应当作为跟踪审计的业绩考核评价标准来予以确认。

2.4 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科学确定关键跟踪控制点

以坚持“突出重点,防范风险,量力而行,明确责任”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目标控制为前提,采取“关键控制点”的跟踪监控方法,从而提高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点一般公认为由十大环节组成:前期决策、勘察审计、招标投标、施工准备、隐蔽工程验收、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重要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工程款的支付、重大变更、竣工验收等。确定关键环节,有取舍地落实审计程序将成为常态。为减少因关键环节的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在确定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科学确定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全天候的实时跟踪转变为高效、严密的关键点控制跟踪,从而解决跟踪审计需求的不断扩大审计成本提高之间的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措施,需在有效突破审计力量的局限性制约上下工夫,为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广泛性,审计人员不但要及时掌握和熟悉建设项目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还要对施工程序和技术手段有所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时 现 ,朱 尧 平 ,薛蓓儿 .建 设 项目 跟踪 审 计 路 径 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

第9篇:监理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 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 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 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 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 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 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 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