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引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门化课程的开发,更加适应学生的要求和岗位的需求,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深入企业调研,探索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合唱、欣赏、表演)、专门化方向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组成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的三个方向,开发专门化方向选修课程。每个方向开发两门专门化课程,采用课程套餐或课程超市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之上,根据兴趣和特长进行课程选择与课程搭配,在第四学期自主选择一个提升专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套餐,强化就业方向的技能,以适应多种幼教岗位需求。校“园”合作共同开发“钢琴”“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活动设计”五门优质课程,按岗位需求制定出课程标准。
二、重组课程内容、取得资格证书
以学习领域理论为指导,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整合资源,建立新的学习领域,使其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上的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就学期间除了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过级证、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通过选修课程考核后获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育婴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证书以及参加声乐、舞蹈、钢琴等过级考试,提高自身素质,并取得相应等级证书。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组织形式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其他专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奠定了基础。行动导向教学的诸多方法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组织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幼儿舞蹈创编中,我们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当老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创编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歌曲教学中,教师首先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收集、选择幼儿歌曲,并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体会学习幼儿歌曲的特点。采取独唱、角色对唱、表演唱等来演绎幼儿歌曲。幼儿手工制作中,采取模块式菜单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来进行作品的制作,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来充实自己。
四、编写校本教材,整合规划教材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我校对于教材进行了改良与重新编写,编写出适合学生特色的校本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校内、校际和社会开放共享,发挥了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幼教岗位技能要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专门化方向课程系列教材,在原有《儿童歌曲弹唱》《儿童歌曲演唱》《视唱练耳》《手工制作》《礼仪讲义》等校本教材基础上,主编和参编了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音乐》《幼儿卫生学》《幼儿教师礼仪》《舞蹈》四本教材,在全国发行使用。
五、理论技能一体,提高行动能力
关键词 幼儿歌曲课堂教学 创意潜能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65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Potential of Children Songs
Teaching in Classroom Teaching
――Take our School "Children Compose Songs"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example
LIU Hao
(Music Department,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his topic will take "creative" learning theory as the basis, through the "children compose song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ransformation, focusing o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potential development, explore how "children compose songs"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bilit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future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teach.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ildren songs; creative potential; infant education
基础教育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价值”中明确指出: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性教学必将成为今后音乐教学及其他学科发展的方向。①“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根据幼儿歌曲的审美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情感、甜美的声音和肢体动作来演唱每首幼儿歌曲,展现每首幼儿歌曲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实现基础教育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价值”。
1 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目的
学生创意潜能的开发是指在“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根据幼儿歌曲的审美要求,结合舞蹈课程的教学、美术绘画、语言朗诵等相关幼儿歌曲演唱的要求,培养学生演绎幼儿歌曲的创意能力。此教学目的在于重视学前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对“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也为学前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
“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它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②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声乐技巧的教学;(2)教师对幼儿歌曲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讲解;(3)学生演唱;(4)学生再结合舞蹈、朗诵,绘画等教学手段进行歌曲的创编;(5)教师点评等教学模式。“创编”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是这五个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技巧或者儿歌演唱的基本发声特点,再结合幼儿歌曲的音乐、歌词和情感,请学生自己设计歌曲演唱的舞蹈动作,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当学生完成创意表演后让学生互相点评,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然后教师给予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带有鼓励性小结。目的在于鼓励、提升学生未来的从教能力。
2 教学现状和问题
“2012 年2 月10 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文件中提到:在《专业标准》里面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1)以幼儿为本;(2)师德为先;(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 ③但在目前“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个别任课教师没有遵从这一标准,由于受到音乐专业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学前大学生音乐教学的培养过于专业化,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音乐综合素质、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个别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研究,认为此教材太简单,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教学上,没有根据少儿歌曲的特点教学,体现出学前教育的方向。在授课中,侧重于声乐技巧的教学,并且多是以美声为主,没有引导学生怎么用幼儿容易接受的、优美动听的音色歌唱,存在着只重视学生能用美声唱几个高音,能唱几首成人“美声”作品,体现不出此课堂的教学是为幼儿园小朋友培养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从而忽视了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等问题。比如:《好妈妈》这首儿歌教学,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流畅、朗朗上口的亲近妈妈的儿歌,在大学生的知识传授层次上,可能此歌曲从音乐的结构到歌词的理解上有些简单,但是,这是一首贴近幼儿心理的歌颂妈妈的歌曲,表达了幼儿热爱妈妈,关心妈妈的幼儿歌曲,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晰,要用优美动听的演唱来打动幼儿纯真的心灵,让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从小就知道关心他人,珍惜别人的劳动,珍惜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演唱时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的、甜美的语言讲解歌曲,演唱歌曲时还需要运用形象的肢体动作、生动的面部表情和优美的音色歌唱等教学手段来演绎这首儿歌。告诉学生,只有这样的创意表演,才能感染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才能达到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美学教育目的。
(2)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评估存在片面性,单一性。在期末考试或者平时成绩考评中,对学生测试的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在学生成绩考评中体现。由于教师教学重点的导向,导致了学生对平时课堂教学比较茫然、不够重视,不知道此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创新的努力不够、表现得不够积极,疲于应付,大部分抱着能期末成绩及格就可以了,最后导致了学生教学能力不足。
(3)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欠缺。由于所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知识(笔者已经在部分2013级学前专科班级和部分2014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级做过调查),歌唱的技能技巧几乎是空白,又不能很好编排歌曲所需要的舞蹈性肢体动作和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解,使得学生在演绎这些歌曲的时候很生涩,特别是声音的技术更是空白。有些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上,不知道歌唱所要表达的情感,音色没有特点,音准不够,声音直白,音乐没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表达一些儿歌的审美时力不从心,更谈不上今后对于少儿的审美教育。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知识技能教学。知识、技能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保证,是学生创新的技术支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声音技术技巧的训练,技术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的前提,没有技术技巧的声音永远是直白的,没有感染力的,这种声音技术不同于成人的美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结合课堂教学中对少儿歌曲的音乐特点的分析,特别要根据目前幼儿园教材中的每首儿歌内在的审美要求,即情感要求,素质要求,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每首少儿歌曲所要达到的美育教学目的。如作曲家需要根据歌曲有目的做的一些拍子设计和创作,比如歌曲大小调的变化、节奏快慢的变化,歌曲风格的变化、歌词的变化等,目的是用来抒发歌曲情感的,需要我们演唱者能够把歌曲内在的美表现出来,需要我们进行二度创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演绎每首儿歌,才能真正把音乐的真谛诠释清楚,才能运用儿歌对幼儿园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2)结合“幼儿歌曲创编”教材中的少儿歌曲,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挖掘歌曲内在的审美要求,首先,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幼儿歌曲词曲结构,体会每首歌曲词曲作家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少儿的内心世界,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后,教师首先要做示范演唱的引导,然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创意教学,尤其包括为幼儿歌曲创编动作,运用语言的亲和力和甜美的音色歌唱。最后,每个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有鼓励性的、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小结,最后再让学生谈体会、谈困难、谈收获。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拾稻穗的小姑娘”“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要当”等诸如此类的经典少儿歌曲,歌曲音乐的美,歌词的美,意境的美必须要通过我们老师的演唱,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让他们明白每首歌曲的演唱所要达到美的标准和境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创造性地把教师传授的演唱方法,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恰当地运用到幼儿歌曲的演唱当中。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才能达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价值”中明确指出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课堂教学中,改变课堂授课方式,由知识讲授型课堂转变为音乐活动课堂,特点是活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充分实现国家的新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中可以转换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是老师,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和创作、表演的机会,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放在师与生的角色中转换,通过课堂的教学环节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综合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挖掘潜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挫折,从而提高学生们幼儿歌曲演唱的教学能力。
(4)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快乐的课堂氛围。以鼓励引导教学法为主,兴趣教学。教师教学的热情,和蔼的笑容,语言的亲和力,无不是在鼓励和引导着学生,也为学生今后的幼儿园教学课堂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示范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敢于积极努力,敢于尝试,课堂教学就成功一半。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及时总结,也许开始有些学生做得不够好,音色不够润,歌词表达没有感染力,肢体动作没有美感,整个演绎过程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艺术性,不是我们教学中想要达到教学效果,更没有美学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但是学生只要敢于尝试,学生就会进步,学生就会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自我创新就会不断的继续和提升,最终会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4 结语
我院学前专业“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是学前专业学生将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能技巧、钢琴即兴伴奏、舞蹈、绘画、朗诵,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实践为主的课程,是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延伸的跨越过程。每节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指导,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幼儿歌曲演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我们全方位的努力,这些问题最终才会得到解决。
注释
① 胡小龙.论音乐教学中幼儿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G].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要求较高、教学任务繁重这两个特点。(一)实践性要求较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经过2-3年的学习来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技能,从而可以很好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因此该专业所学音乐课程也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教学技能,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得游刃有余。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学生音乐授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二)教学任务繁重中职有效教学时间仅2年,甚至更少,在这2年之内,学生不仅要学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还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知识,因此分到音乐教学中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在音乐教学中,又包含了声乐、钢琴、儿歌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钢琴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将钢琴知识传授给毫无基础的学生,其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如下几点现状:
(一)缺乏特色
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而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应该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教学。但是纵观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的音乐教学差异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比如,在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课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了《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名曲让学生欣赏,但与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缺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学效果欠佳。
(二)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之后进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没有音乐基础,对于乐谱、视唱、即兴伴奏等都是零基础,而钢琴等乐器更是没有接触过,这样的音乐学习基础是很难在短短两年内得到较大提高的,尤其是中职生自主能力较差,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音乐学习常常是困难重重。
(三)学习内容脱离工作实际
中职音乐教学在学习内容上应该更偏重于实际,但是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单纯地教授学生乐理知识、欣赏技巧,而对于学生今后常用到的音乐教学技巧和钢琴即兴伴奏等则重视不足,或者对曲目演奏、演唱的训练过多,而对于曲目教学则很少涉及,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脱离了工作实际。比如,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较好地表现《共和国之恋》等难度较大的歌曲,但在实习期间对于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却无从下手。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总结以上现状,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没有摆正位置,教学内容没有为就业服务,所以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学到获益终身的知识与技能。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教学前调整教学计划,力争所教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幼师教学场景,将儿歌作为常用的练习曲。在为学生讲解音乐理论与技巧时,联系学前适龄儿童的特点,指导学生深入揣摩和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添砖加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整改。如此一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岗位。
四、结语
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通俗音乐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还是以回避或排斥的态度,那么音乐教育将是一轮残缺的月,永远都不会圆。尤其在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这个专业里,若失去了这一道风景,也甚之遗憾。因此,让通俗音乐走进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堂势在必行。
一、通俗音乐进入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堂的前提条件
通俗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将通俗音乐有机的渗透到我们音乐课堂中,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点:
1、通俗音乐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由于通俗音乐还不成熟,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要选择适合学生欣赏和学习的作品,并加以正确引导。
2、通俗音乐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认识发展水平。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音乐感觉、感知、思维、情感逐渐形成。音乐教学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歌曲,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唱通俗歌曲。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通俗音乐除了让学生演唱外,还应让学生多听,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
二、将通俗音乐融入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堂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学生从高中开始便接触专业的音乐知识了,单纯的乐理课、声乐课、钢琴课、舞蹈课上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将通俗音乐带进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课堂会让课堂更加生动。
(一)激发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好的音乐会透过听者的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不绝于耳;好的音乐需要细细品味鉴赏,安静的感受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沉浸于音乐的意境之中,直到曲终音尽。而现如今好的通俗作品也越来越多。高一年级新生人学后,我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兴趣爱好一项中,百分之百的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流行歌曲。兴趣调查告诉我们,当今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歌曲情有独钟。对此我没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简单做法,而是因势利导,在每堂乐理课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们推荐一首她们喜爱的通俗歌曲播放给大家听,并让学生对歌曲进行简要的介绍,说出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能让她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听、想、唱念、评的立体化音乐特色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通俗音乐的喜爱进而会认真查阅相关音乐知识,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通过通俗音乐的兴趣提升对音乐知识的分析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语言"。它用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在音乐的熏陶下,人们会不自觉的调整或改变原来的审美方式,从而按个人的需要对音乐的形式和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师若能正确引导,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一次乐理教学中,学生们已经对调式的概念及特点有所了解。我想继续教授五声调式的内容。我播放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很多学生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我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调式吗?""大调",学生们开口便说出。我紧接着又问:"是大调吗?你们再听听看,旋律中有些什么音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告诉他们出现了do re mi so la五个音,然后再告诉学生,由这5个音组成的调式我们称之为五声调式。随后再让学生听周杰伦的《青花瓷》等通俗歌曲,告诉学生五声调式是属于我们中国的调式,因此容易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出现。使学生了解、感受五声调式的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让通俗音乐丰富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课堂乐器的学习运用,音乐实践活动更广泛"为标准,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渐渐有了活力。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音乐课堂变得"活"了起来。
如果能用一些符合课程主题的流行音乐作品带入学前教育学生的课堂,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又能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钢琴基础教程1》中《妈妈您听我说》这首曲子时,我给学生听了王力宏演唱的《依然爱》 ,学生们发现原来古典音乐还可以改编成通俗音乐,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又如在介绍肖邦这位钢琴家时,我给学生看了影片《不能说的秘密》中斗琴的一个镜头,是两位学生在大学里演奏由古典乐为基础加入现代通俗因素的曲子,其中一首是肖邦的圆舞曲。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课后他们就自己去主动查阅肖邦的生平,很多学生就会过来向我索要这首圆舞曲的曲谱。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三、将通俗音乐带入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课堂的意义
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学前教育职校生来说,只停留在听通俗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将通俗音乐带入课堂后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锻炼他们的记忆力、洞察力和理解力,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专业;音乐技能;音乐教学;基本技能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技能教学中潜存问题
(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一些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当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依旧广泛存在,譬如:在声乐公开课堂当中,教师教授的是《渔光曲》,在对该歌曲旋律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老师一遍一遍地带领着小朋友们来学习怎么去唱出来,可是,因渔光曲采用的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每一段小旋律虽然大体上相似可以依然有着不同的地方,孩子们在不断练习唱歌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出现,反复纠正后依然还是会有唱错的情况发生,此时老师就会感到非常的生气,致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受到打击。为能够更好的达到学前教学目标,教师不得不随意的将一些填词反复的教给孩子们来学习,苍茫之中才结束了学前教育教学课程,然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固然是非常不理想的一种状态。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在教曲谱的时候,提前安排广大学生对三段的旋律与节奏上存在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专门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样孩子们就会提前对所学的歌曲有一个很好的了解,随后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相关的专业性指导与错误问题的纠正,这样便能够促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显著性提升。
(二)教材选用不合理
在我国的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音乐基本技能教学有着很长一段的发展历史,但迄今为止却未形成一套完全同意的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每个学校都是从学校自身的状况来出发决定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程的。可是,在一些学校当中学校并未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来挑选教材内容,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在未来的日常工作当中面对的是3-6周岁的幼儿学生,为此,无需将音乐教学内容设置的过深,这样是达不到实际需求及教学效果的。
(三)未掌握音乐专业特征开展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是对未来幼儿教师的一种培养,可以将学习的音乐知识在幼儿音乐基本技能教学当中进行很好的运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去培养孩子的欣赏能力、识谱能力、伴奏能力以及基本专业的音乐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与整个社会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开始注重幼儿学前学习音乐的事情,可是,学校教育仅仅是注重对音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音乐知识的具体运用问题却完全忽略。目前,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存在会唱歌、不识谱,只会弹琴并不会伴奏的现状,一些学生只是懂得音乐知识并不了解怎样更好地运用音乐知识。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技能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师要为广大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以及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们学习音乐的乐趣。要知道,教师如果仅仅是以一种专业性的属于来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是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背道而驰的,必然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所以,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更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对音乐专业技能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探究,利用各种多媒体来展现我们的教学内容。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通常选用的是以往传统的集体教课方式,可是从目前的广大幼儿家长的实际需求来看,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早已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广大学校需要从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专业技能教学实际状况来做好我们的教学工作,可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对幼儿的基础音乐知识水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注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将孩子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门别类的开展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学,唯有给予不同层次的幼儿实施不同的引导教学,才能够做到学校全体幼儿音乐教学工作水平的显著提高。
(三)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能力
一般情况下,幼儿的音乐基础文化知识是非常薄弱的,在学习上其主动性非常低,可是,面对以往传统的音乐专业技能教学根本不能够使得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得到提升,为此,我们可以选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为广大幼儿供应良好的音乐学习空间环境,多多与其他的小朋友互动,同时教师可针对有一定才华的幼儿去培养其专业的音乐能力、交际能力,为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的进步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04-02
一、前言
结合现今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意义上配备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办学理念由于受到课程本位以及教师本位的相关思想的直接影响,在教育过程中依然保留着重视理论且忽略实践,重视学历水平的同时轻视能力技能培养的高校教育痕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幼儿园数量逐年攀升,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扩大,当前幼儿园办校竞争日趋激烈,未来幼儿园发展生存的关键条件内容为实现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以及素养水平的优化提升,这就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合理的设置的时候需将社会发展以及专业自身当做是落脚点,充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实际的社会需求,认真完成专业建设规划,努力培养出职业技能优良且基本理论扎实、素养高尚的综合教育型人才。
二、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及目标定位
研究表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特点为,其落点高且起点很低,主要生源为初中毕业生,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针对专科层次人才进行优化培养,与此同时,该专业课程定向强且学制长,其专业定向是确保幼儿园教师拥有较高素质水平,学制长在于该专业隶属于五年一贯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新型的教育形势背景,社会针对幼儿教师角色实施全新定位,要求幼儿教师身兼多重职责,包括儿童发展促进者以及教育研究者、自我成长者,同时针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其必须充分正确全面掌握儿童实际发展能力,在日常教学进程当中可合理组织有效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可实现发展支持性环境的强化创设,自身专业水准显著提升。
一般来说,可以将人才培养模式中拥有一定指向性的内涵要素称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针对应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满足的业务规格需求以及应达到的基本素质水平进行详细规定,所以应优化调整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前瞻性,完成良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建设。在我国教育部门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合格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依据。综合参考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并结合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幼儿教师素质要求,需顺应时展需求针对培养目标实施合理定位,基于此应认真把握三点内容,第一,从培养方向可知,强调以培养一线的具有较高综合技能素养和较强综合素质的能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需求的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第二,纵观人才培养理念可以知道,将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主要目标,把素质教育当做是主导内容,主线定位为培养应用能力,实现专业理论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融合师范性及艺术性,充分展现人才培养实践性以及职业性、高教性,推动人才能力素养以及知识技能水平的强化发展;第三,基于人才培养规格而言,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为本位,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素质要求,达到专业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娴熟会用,实践经验丰富适用。
综上所述,应该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积极定位成顺应学前教育发展改革趋势,推动人才实现德智体美多元化培养发展,使之拥有优良文化素养,具备较高职业素质水平,能够充分扎实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工作规范,要求其专业技能操作十分熟练,可获取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面向城乡学前教育机构园所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专多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准确把握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必须对其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素质(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的内涵有明确的要求。在把握内涵要求基础上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深入分析,并制定毕业的具体标准,以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培养目标。
三、在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程当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课程模式单一且设置欠缺科学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设置的时候普遍存在有课程模式相对较为单一的情况,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院校未能积极拓展以及深化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导致此类型专业课程实际呈现出线状发展趋势,未能满足课程设置立体网络状需求,人才培养创新能力较弱,相应的专业课程科学性亟待强化提升。
(二)课程设置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
结合日常实践可以知道,当前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依然存在有较多问题情况,通常而言,很多院校未能针对面向社会学前教育领域相关方面展开全面调研工作,仅仅通过对传统课程设置方案的借鉴或者是参考原先自身教师队伍组织情况实现相应课程设置,造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针对性以及职业性、实用性难以充分展现出来。初次之外,课程设置常常片面强调学生学习需求及兴趣,造成太过灵活地修订专业课程内容,稍显随性,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良性发展起到一定消极成效。
(三)课程设置自身前瞻性相对较弱
纵观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课程前瞻性可以知道,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求专业课结构发展具备相应预判成效,旨在有效预测未来发展中课程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优化分析我国先进高职院校实际教育现实情况,要求高职院校应将关注教育事业未来发展趋势,针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展开深入探究。然而,基于当前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可知,很多学校未能提起高度重视,造成此类型专业课程欠缺一定的科学前瞻性。
四、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分析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
在日常实践进程当中,应努力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改革措施,第一,认真召开跟内容改革相关的专题论证会议,达成相应共识,完成学期大纲授课计划的正确制定,将广大教师组织在一起开展深化教育,使之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科特征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有效删减;第二,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工作,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培养学前教育人才需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得以进一步明确,针对教学内容实施优化调整;第三,完善课程标准修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以及重点内容、难点问题,将理论跟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教师教学评价有标准且教学有依据。
(二)实现教学手段的有力进步
在高职院校学校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需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于总体角度出发,充分确保学生能够尽可能实现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具体内容,推动学生可达到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基于此,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情况以及自身素质差异,在声乐以及舞蹈、钢琴等专业课程将手中可选用分层教学模式;设置专项课程实现针对技能突出学生的大力培养,同时设立小组,在专任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完成高品质品牌学生的优化培养。运用观摩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真实情境。通过“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问题解决法、“学、创、教、评”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讲述、轻实践分析的弊端,将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实现考核办法的强化改进
针对专业课程评价模式而言,需积极转变以考试定分数的相应观念,将评价模式由总结性改变为发展性,注重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性,将其成绩分数分摊于课堂学习以及教学实践、任务完成等环节质量获取上,实现权重分散,结合对应质量进行评价打分,日积月累作为学生期末综合成绩。如此一来,可对学生日常学习起到良好促进成效,为学生注入新鲜动力,进而满足激励学习目标。除此之外,在重视学生成绩高质获取的同时需积极发掘学生潜能,了解其实际所需,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将教育评价工程大大发挥出来。
(四)实现动态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分析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知道,其面对对象为对口高职生以及普通高职学生,使得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问题,基于此,建议结合学生自身水平,参考模拟考试结果,给予学生自身选择高度重视,采取动态分层教学措施,选择适合的教师以及相同教材参考具体进度开展教学工作。结束学期教学之后,参考成绩以及学生想法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学生可实现课堂自主选择,责任感及自信心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体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艺术的原本性,同时坚持回归人本。此外,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采用融入性的方式,将诗、歌、舞蹈以及音乐融为一体;在方法上则注重创新性,也就是完全采用即兴创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而这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也有利于原本性理念的发挥,有利于学前教育中学生接受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奥尔夫音乐理念符合艺术教育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下,基础教育改革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不再局限于精英主义和应试的狭窄课程定位中,改变了传统艺术教学中枯燥的模仿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专业知识掌握,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人本主义理念,符合21实际人才培养的文化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思想不是对音乐本身的追求,而是为了通过音乐探寻人类心灵上最重要的东西。奥尔夫音乐教育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现代教育中以及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我国当前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体现舞蹈艺术本质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注重人本性,在教学中强调回归人的本原。而音乐教学本身不是单纯的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个人的情感流露。音乐活动本身也不是对学生理性的教化,而是对人心灵的洗涤和焕发,促进人性的解放。奥尔夫音乐是以人类学为基础的,并融合儿童的生理以及自然特点。儿童在自我说话、游戏以及发出声乐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对自己认知、定位的原始表现,是帮助幼儿社交的经验和基础,因此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与舞蹈的艺术精神本身具有相似性,有利于突出艺术教育核心。
(三)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强调以音乐为切入点,提倡与幼儿间的天然接近。奥尔夫音乐中并没有孤立的音乐形式,而是结合舞蹈动作和语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需要结合唱歌、舞蹈以及演奏等综合方面的展示。在音乐的节奏中,可以通过符号、语言、动作等方式进行展现。比如可以在一张图画中寻找舞蹈的主题,也可以在一个故事中融入音乐、语言以及舞蹈等。奥尔夫音乐中这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为我国学前艺术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值得舞蹈教学深入的学习。
(四)符合学前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在15岁到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已错过了最佳的舞蹈训练时间,所以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不适合高强度身体机能的训练。而且这些学生缺乏艺术经验,但是文化知识水平丰富,因此在教育中不能强调技能,而是要从艺术感悟方面下功夫。通过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的整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学理念也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相符。
二、奥尔夫音乐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原本性思想的贯彻
1.合理把握身体的自然律动
舞蹈教育是一种身体的自然运动和创造性意识潜能的激发过程,从这个层次上来说,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是一种对身体运动和意识的探索,有利于对自我的欣赏以及对他人的赏识。通过对奥尔夫原本性教育理念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运动的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的心理状态[1]。同时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自身的交流渠道,提升学生的身体能动性,进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在舞蹈教学中获得满足感。
2.合理选择舞蹈教学的切入点
学前教育专业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舞蹈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舞蹈学习中缺乏优势,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对艺术的领悟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但是文化知识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比较强。所以针对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合理选择切入点。舞蹈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高师学生的特点,还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对舞蹈的潜能和天性进行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舞蹈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挖掘和探索,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轻松、愉快的掌握舞蹈艺术教学策略,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提升学前教育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综合性是其重要的教学特色,同时也是艺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奥尔夫艺术思想的借鉴以及对舞蹈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构建更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体系,丰富舞蹈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教学内容中,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训练技能以及舞蹈鉴赏等知识,同时各部分学科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价值取向和系统性特点[2]。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析以及学生学习经验的总结,对舞蹈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同时每个细化的单元都需要明确具体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并以此为切入点和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并实现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各个学习单元间可以具有联系性也可以独立的存在,同时单元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递进的关系,进而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向横纵和纵向进行延伸,有利于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情感的表达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进而体现出舞蹈教育的综合性、创造性和审美性。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新时代人才
1.强调即兴创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强调即兴教学的特点,而即兴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音乐教学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学习原理,同时还采用即兴教学方式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在奥尔夫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注重对轻松、自由、愉悦教学环境的创造,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自身的个性。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应该如何做,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认识到舞蹈艺术教学的本质,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有效的开拓学习空间
奥尔夫音乐教育本身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同时与新课程标准理念具有极强的相通性,在奥尔夫课程开放和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以及课程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教学空间,而是要注重对各种信息的广泛吸纳和资源的整合,注重对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空间的拓展。在奥尔夫教学中,还需要善于利用影视广播、图书以及网络等资料,加强对舞蹈的研究性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校内外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从多层次、多空间的角度对文化活动进行分析。比如舞蹈沙龙、舞蹈交流等,结合幼儿园舞蹈的教学特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结语
【关键词】幼儿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改革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对顺利实现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行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幼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中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其他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幼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培养学生创造力及专业技能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忽略教学活动实践,实践技能较差
教材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笔者认为幼师音乐课程设置首先要保证幼师毕业生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
二、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师范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幼师。幼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幼儿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更新观念,推动幼师音乐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幼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1.要对音乐理论进行内容改革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终止了免费师范生政策,致使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在数量上锐减,幼儿师范学校基本上取消了面试环节,专科学校不得不降低分数线,而中专学校则直接免试入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或者是觉得考大学无望而转读职校,从而使得幼儿师范学校生源基础大不如从前。许多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适应性差。相比起语文、数学,乐理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科,在考试时挂科是经常现象。乐理教材近几年也出版了不少,但基本上是遵循师范院校教材模式,稍做改动便拿来使用,其中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复杂,而课后练习则太少。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考时,乐理就作为考试内容强化训练,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则是从零开始,教材上的有些内容过于深奥、枯燥,无法理解,且与实际运用联系不大,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基础和声中和弦连接及终止式等内容与钢琴配弹紧密联系,许多学校却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导致许多学生不会配弹儿歌。以上弊端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了尽快解决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内容的各种问题,增加音乐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通环节,应建立一套适合幼儿师范特点音乐理论教学体系,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修改。
2.改革教学方式,分层次教学
由于幼儿师范学生基本不具备任何的艺术积淀,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尽可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技能素质。
首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做到“因人施教,有的放矢”,笔者建议:第一学年,采用大班教学,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学年,通过考核,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组(5-7人)、小班(10-12人)教学,第三学年,分专业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能力选择主修及副修专业(声乐或钢琴),主专业每组3-5人,副专业每班10-15人。这样将“一对三”和小组课及小班课完整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找到最好的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因施教,解决“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传统专业考试一般为学生唱(奏)一首曲目,以抽签为准。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两位老师监考,学生单独考试,成绩的优劣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分组教学后,则按期分层选拔。每期考试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统一测试,专业教师集体打分,优胜劣汰,确定小组小班人员。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小组上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小组课。教师与学生都有“压力”,才有教和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学能力
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的培养如同培养一名医生,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一般幼儿师范教育实习期限为五周,其中一周为见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入门或是领会到实习的精髓,实习就已结束。针对幼师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下,教育观念淡薄,笔者认为,师范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有本质区别,前者注重技能的培养,后者则是技能的灵活运用。要将二者“合二为一”,笔者建议:首先组织师范音乐教师去幼儿园观摩考察,与有经验的教师座谈,了解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师所需的艺术技能。师范教师作为桥梁,将学生与幼儿园紧密连接在一起。其次,平时应在校学习中加强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联系,每期安排一周见习,让学生多实践,在幼儿园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环节活动,提前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保育细节,做好记录和分析,结合自己进行反思。再者,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评价自我的能力。学生选择实习方向,在指导老师与原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其所选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进行说课;分小组试讲,相互听课、评课;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活动的成功和失败,不断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最后,实习结束时,幼儿园原任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实习中的优缺点,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够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有客观的认识,发现其中差距,加强学习,得以更大的进步。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是我们现在面临的课题,同时也是从事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技巧 质量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也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一、导入环节要巧妙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在导入环节是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率的音乐课教学,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上多下工夫,导入的设计要巧妙。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华夏古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古琴曲《流水》,然后再结合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作为引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古琴曲《流水》的赏析当中。然后再将其迁移到新知识的讲解当中。教学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只要是适合教学内容的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导入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音乐教材,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音乐教材凝聚了艺术文化的辉煌与音乐成果,也是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音乐教材,将其独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时,需要教师深刻研究教材,结合目前的有效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或者其他的途径等,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对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当下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是积极向上的。基于此,在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种爱好进行选择和补充。比如,王力宏的《改变自己》或者是张韶涵的《隐形翅膀》等都是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和引用,这都是值得师生共同学习和借鉴的。再如,天津快板的主体就被许多rap的歌曲融入到其中了。优化音乐教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又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教师结合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也是投其所好的举动,可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变换教学方法,采取合理、新颖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饱和。比如,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竞赛等,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究讨论等,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再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进行曲》这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婚礼进行曲》这首歌曲,然后,师生一起参与表演,分别扮演新郎和新娘,随着音乐的变化去感受乐曲的独有特点。这样,学生既能有效地体会歌曲所传达出来的内涵,又能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欢快的心态下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四、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探究、学习音乐知识”,是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源泉和催化剂,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走进音乐,充分地去体验音乐的魅力。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将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便创设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情境来。例如,在引领学生欣赏《唱脸谱》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一些学生简单地化京剧脸谱妆,在新课伊始再教他们唱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待到上课时,再组织这些学生给其他的同学化妆,并将其表演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再如,让学生去欣赏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音乐教师要启发学生从雄伟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去欣赏,然后再结合歌词去联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和敌人做斗争的壮烈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听、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激昂、振奋且富有感召力的基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和鼓励。最后,教师再结合国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努力的提高个人的业务和修养,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做到“低负高效”。音乐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的不断调整和进步,既能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又能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教学最终发展的方向。所以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让音乐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参考文献:
[1]赖桂玲.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4(05).
[2]金元宇.让学生在美的摇篮中成长――浅谈课堂中的音乐教育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