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第1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人成立大会,目的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运作机制,整合城管资源,动员全县人民和各个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上去,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城管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⒈加强城市管理,是推进我县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东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大好机遇,我县正面临着赢得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各个丘陵大县都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因此,招商引资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依靠优惠政策为主的招商引资优势,有弱化的趋势,而通过完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正成为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新亮点,只有努力创造更加宽松、更加理想、更具优惠的投资环境,才能引来投资者,留住投资者。由此可见,城市环境作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一个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强城市管理正是改善我县投资发展环境的一项举措,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⒉加强城市管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大增强,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渴望兴建美好家园,渴望拥有“蓝天、碧水、绿地”的人居环境。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和主人,他们有义务创造,也有权利享受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城市管理的现状与老百姓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脏乱差的问题依然严重,噪声扰民、以街为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吐乱扔、乱倒乱堆等现象随处可见,在这次保先教育征求意见时,群众反映强烈。作为党委、政府,我们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丰富高雅的文化氛围,建立稳定安全的社会秩序,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环境质量,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这次保先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具体体现之一。

⒊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弊端使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为必然。之所上存在目前这种管理现状,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原有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城市管理工作常常陷入多头管理的怪圈,“十几顶大盖帽管不过一顶破草帽”,就是所有问题的生动体现。作为城市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管理机制始终处于探索的状态。虽然建设局下面设有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管理职能上只是城市管理的部分职能,难以承担城市整体管理职能,一些管理城市资源还分散在相关部门,大量的工作需要部门之间配合,因此就造成了有利的事情争着上,无利的难管的事情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层出不穷。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又互不通气,造成许多管理上的脱节。管理见成效靠突击整顿,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迅速回潮,风头一过就滑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这些管理体系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办法加以解决。为此,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采取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的集中管理综合执法这样一种管理模式,这也是周边市、县正在运行的成熟做法。以城市管理相关乡镇、职能部门为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并横向纵向地将部分任务分解到居委会、非责任单位,形成专门执法队伍重点抓、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二、集中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运作机制

集中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运作机制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有抽调人员的相关单位,必须坚决服从这一决定,不要在源头为城市埋下隐患。

版权所有⒈集中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基本保障。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被抽调人员的管理上,抽调人员其人事关系在原单位,工作量化考核及个人年度考核由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管理,工资、奖金等福利在原单位领取,年终目标奖由所在单位划拨到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进行考核。

⒉综合执法是加强城市管理行使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方向。需要明确的是,被抽调人员是代表本部们行使法律法规授与该部门的有关城市管理的职责,而不是相关的城市管理责任部门,委托授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使处罚权,因此,现在的综合只是相对的,下一步还要创造条件向完全的行政综合执法过渡。这就要求相关的责任部门在法律处罚文书的发放上要依法给予大力支持,具体来说,就是由本单位在原单位领取文书,罚没收入统一由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直接交入金库,票据领取人员凭入库收据回原单位核销票据,再由原单位与财政统一核销票据。

版权所有⒊部门负责是加强城市管理行使处罚权中行政执法主体的实际承担者。被抽调人员在行使城市管理职能时,若遇自身不能处理的,这就要求所在的部门必须全力具体负责进行处理。一句话,就是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以在城市执法大队有抽调人员为借口,推诿扯皮。

三、各尽其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⒈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首先,建设局要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与相关乡镇及社区居委会一道落实辖区环境卫生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解决好主次干道卫生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门前三包合同签约率达到。第二要解决好居民小区小街小巷的清扫保洁问题,协调和监督相关乡镇、居委会及地区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等单位的清扫保洁工作,确保不留任何死角。第三,采取措施和相关乡镇一道解决城效结合部垃圾收集转运问题,拒绝积存暴露垃圾。

⒉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一是由公路巡逻警察大队城区中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交通运输管理所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以整治黄面的、公交车为重点的城区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和乱停乱放。二是由城管大队牵头,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配合,城区内坚决取缔营运动三轮车,根据低步入轨、平稳过渡的思路尽快完成营运机动三轮车更换人力三轮车和营运人力三轮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工作。三是由交通运管部门牵头,坚决打击以残疾车为重点的非法营运行为。

⒊全面开展市容市貌整治。一是执法大队配合工商部门强化对现有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以街为市现象,坚持疏堵结合,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无证摊点和店外店取消的原则,合理规划,集中规范。二是执法大队要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加大对噪声、油烟扰民的查处力度,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解决噪声扰民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执法大队还要抓好广告设置的管理上下功夫,维护城区建筑里面景观,力求达到整齐划一、协调统一,特别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集中时间对牛皮癣广告进行一次专项整治。

四、明确任务,逗硬考核,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将城市管理纳入目标管理,具体由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被考核单位是纳入县委、政府年终目标管理的县级所有单位及涉及到的四个镇,这里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承担城市管理目标的目标责任单位,另一部分是其他参与目标管理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二者考核的目标任务已下发,请各个单位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在考核的方式上,每月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责任单位每月考核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布,年终进行折算,实行倒扣分制,最高扣分不超过分。

五、加强内部管理,创建一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依法行政、务求实效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城管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这项改革成效的大小,要把队伍建设始终如一地抓好,要常抓不懈,这是重中之重。

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各项有关业务的培训,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形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意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这个队伍建成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要伴随着新体制的建立尽快形成一整套管用的规章制度,围绕贯彻执行《行政处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约束保障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第一次亮黄牌警告,第二次再警告,第三次就地坚决退回原单位。

⒊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依事实办案,依法办案,依程序办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执法大队要与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多沟通,多配合,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有效办法,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好局面。

⒋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要经常开展廉政教育,做到防范在前,警钟长鸣,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观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执法不公,坚决摒弃吃、拿、卡、要的坏作风。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把领导班子建设好,切实建设成为开拓、务实、廉洁、公正、团结的领导集体,班子搞好了,就有了带好队伍的本钱,就有了说服力,就掌握了搞好队伍建设的主动权。

六、积极宣传,广泛发动,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城市管理上既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又要依靠群众的参与。群众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对《城市管理办法》的宣传。一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台城管专栏“百姓之声”等栏目作为宣传平台,不断提高市民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大局意识。

要坚持把城市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无论是制定计划、开展工作还是评估检查,都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群众的呼声作为城市管理的第一信号,真抓实干,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城市管理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让群众既是城市管理主体,又是受益主体,从而使群众主动关心城市管理,自觉地参与城市管理,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同志们,今天这个授牌仪式,标志着我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希望通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成立以及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整治向长效化管理转变、由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转变、由强制性管理向与引导服务型并举转变。

第2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探讨

中图分类号: R126 文献标识码: A

1 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

很多专家学者、城市、企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技术论角度,强调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服务领域。应用论强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解决城市问题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公共管理、服务应用系统。系统论强调智慧城市是城市的进化,类似于一个生命体的大系统,通过感知、认识、学习、成长等环节的培育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可以概括为: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等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城市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并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利用,从而为城市运行和资源配置提供智能响应控制,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智能决策依据及手段,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平台的综合性区域信息化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仅是信息技术创新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层面创新的因素。

2 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支持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从数字城市时代开始,建设城市一级共享数据仓库,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城市公共交通数据库、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城市公共安全数据库、城市公共卫生数据库等就为城市规划编制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智慧城市时代,更多的感知技术使我们拥有获取实时的、详尽城市数据的能力。如车联网技术使城市道路上运行的车辆信息可以被实时获取,利于我们应用这些数据构建交通模型,科学的编制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

智慧城市时代,城市各种信息之间将是高度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城市模型,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将大大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化。

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智慧城市是当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大聚会,是信息技术对城市的重构,虽然城市的基础是在传统城市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是与传统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基质。本文将从理念与实践两大视角出发,分析“城市规划理念创新”与“城市规划实践创新”的具体表现。

3.1 城市规划理念创新

3.1.1 深度融合“和谐社会”理念注重中长期规划

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也被称为“系统的系统”,它实现了智慧城市的和谐性,而智慧城市的和谐管理机制,是各个智慧系统之间和谐运行的最重要的保障。智慧城市是“创新 2.0 时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因此,智慧城市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注重通过扩大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以此提升城市管理的公共价值,进而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城市环境。而智慧城市的规划管理理念创新注重管理的柔性化、信息化、民主化、精细化和动态化。这样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一是柔性化,智慧城市的拟人化属性表明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将成为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导思想;第二是信息化,智慧城市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智慧城市运行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信息资源,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必将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城市各类海量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算、综合分析,将成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点;第三是民主化,智慧城市建设为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工具和实现途径,大大降低了实现城市管理民主化的成本;第四是精细化,智慧城市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城市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融合,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已使得城市的每个物体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小到井盖、果皮箱,大到停车场、立交桥全都有属于自己的身份代码,并被实时感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整个城市量化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实时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管理日益精细;第五是动态化,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管理由静态转向动态提供了实现条件,每一个被感知和互联的城市部件的运行情况,都被实时记录,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使得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为城市管理赢得主动。

3.1.2 深入理解“以居民需求为中心”理念

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包罗万象,有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水电、智慧市政、智慧节能减排、智慧教育等,主要共性和智慧城市技术建构的三个体系一一对应,都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处理。现阶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实践。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切的话题,而智慧城深入理解以居民需求为中心理念,对交通、医疗、教育作了从新的规划。第一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通过信息资源的自动整合与智能服务具有超强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为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提供支撑。智慧交通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人、运输设备和交通网络三者之间的相互感知、智慧互动,形成完全自动化的交通状态;第二是智慧医疗,智慧医疗核心是智慧医院的建设,从建设的系统性来看,智慧医院可分为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个部分组成;第三是智慧教育,通过使用先进的智慧城市的三个技术层,可为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甚至可以成为学习者的指导方向,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实现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教育体系,可以逐步实现社区教育体系和实时的获取知识的系统,实现虚拟化校园,实现每个人的终身学习。

3.2 城市规划实践创新

3.2.1 智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新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将推动分散的数据集中到综合平台,创建一个专注于管理系统与数据的统一过程,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限制。同时智慧城市对交通布局和主要基础设施布局提出更高的需求,对道路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智慧布局和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智慧建设,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另外,通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配,达到对水资源、电力、油和其他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加强对高能耗、高资源消费、高污染工业的监控,减少环境的负面效应,实现“两型”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双赢。

3.2.2 城市系统规划与智慧的城市布局

城市发展的支撑要素和约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核算数据与建模来合理使用资源、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满足防灾需求,以科学划分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的范围。同时评估城市地形、气候相关的地理水文数据,协调生态系统、城市规划和建设需求、土地使用特征和工程适宜性的需求,为城市建设和功能区域的土地选择提供科学的基础,形成统一的协调的有机整体。

4 结束语

随着各种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兴起,城市信息化正向智能化发展,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展的综合体现,是全新的事物,无疑对其的研究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课题。因此,要加强对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作者简介:江毅,男,汉,1979-,四川成都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统筹、智慧城市、城乡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第3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规划的美好设想,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阳”,并具体化为“一中心二平台六大应用”共计9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7亿元。

“一个中心”是建设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是建设全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六大应用”是建设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又增加了“智慧信用”和“智慧旅游”两个应用项目。其中“智慧信用”已与原定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合并为“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从而对民生、产业、施政、城市服务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进而创造幸福美好的城市生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的:“智慧城市本身是城镇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智能服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但智慧城市绝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概念,它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数字城市”更多地强调将城市的运营用信息化手段记录下来,更侧重于数据的采集。而“智慧城市”是城市的管理者在已经拥有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智能识别和分析找出那些能够促进城市发展、辅助科学决策的有效数据,它的前提是资源共享和信息挖掘。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院长辜胜阻亦曾对此解释为——如果数字城市是1.0版,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智慧城市更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全面共享。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

智慧咸阳总体架构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个层次和支撑。一个中心是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将建成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城市智能运营中心,为智慧城市和全市各部门的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集成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机房、网络资源,存储灾备、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各部门不用再建设机房和租用网络,所有设备和网络由综合服务中心统一提供、统一托管、统一维护。以期达到以统一促共享,以统一促利用,以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协调城市各类可利用资源,方便信息资源协同共享,以深入的洞察能力寻找海量信息的内在联系,找出事件背后的本质,提高城市管理和领导决策的信息支持能力。

两个平台是指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两者分别形成人口和地理信息库。同时,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将形成法人库。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计生、民政、人社、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并对数据进行集中开发和利用,在民生领域、城市规划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对低保人员信息进行核查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统一建设咸阳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多种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服务。如应急指挥、数字城管、医疗急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系统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对城市的基础设施部件和应用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

四个层次包括外部资源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现层。外部资源层是各部门的具体资源,通过集成层的物联网统一网关和外部系统网关进入智慧咸阳云计算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应用层包括民生服务、产业创新、高效施政和城市功能四个领域的新农合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公用事业服务“一卡通”系统,智慧信用与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城市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系统,数字城管系统、智慧旅游,共计七大应用。建成后将促进全市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将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农合服务,实现公民公共交通出行及小额消费支付等一卡消费,增强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的保障能力,推动行政许可事项的协同审批,实现城市部件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展现层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门户和智慧咸阳运营指挥中心将应用和服务展现给公民、企业、公务人员和领导。

支撑包括技术平台、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共享引擎、共享支撑、决策分析、智能挖掘和运维管理。其中数据管理是核心,安全管理是保证。

四大着力点

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作指导,最大范围地进行资源整合。作为数字城市的新发展,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应该充分体现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要求的系统集成、互联互通、智能处理以及应用和服务的本质要求。如果只是局部、零星、分散地建设,就会多走弯路,多付代价,而且建设水准难以提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等。

以云计算为基础,全面提升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智能服务能力。在云计算的影响下,现今的电子政务建设业已发生了重大转变。包括软硬件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基础设施平台与业务应用相分离,业务承载网与业务网相分离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和流程将发生变化,政府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流程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也将发生转变。国家正在组织开展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区域性政务云平台,制定电子政务云计算标准规范,同时鼓励电子政务信息化向云计算模式迁移,而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也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应用为先导,梳理需求,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作为全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示范,陕西省在全省范围进行了安排部署,标志着由技术主导向需求和解决发展重大问题为主导转变。咸阳市按照服务、业务、数据分类和属性以及基础服务构建、基础设施服务,进行需求、系统架构和基础设施服务设计,形成了顶层设计总体架构。依此架构,从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开始,逐步推向各行各业,进行业务梳理,形成全市应用需求报告,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4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建造 工业化 精细化

1 绪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而智慧建造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最基础的一环。当前,中国整体的环境污染状况严峻,在生产率水平低、能源浪费严重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首当其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1-2]。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应在转方式促发展的同时,积极提升本行业的信息智能技术水平,探索建筑行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已成大势所趋,智慧建造必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2 智慧建造的概念及内涵

智慧城市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智慧化的建造过程也是未来建筑业成长的必然趋势,由此,智慧建造便应运而生。

智慧建造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建造的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及各个阶段进行综合变革及改进,以此保证建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使项目施工过程更加形象化、透明化,并达到了了建设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和高效。

现在,对“智慧建造”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方式。杨宝明博士理解的“智慧建造”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是产业和谐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能源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得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行业嵌入先进的数字神经系统。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项目管理都应该由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在公平和透明的经营环境下,实现高效化和精细化。另一种为在中国发达地区使用的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称为“智能眼”的监控管理,它采用了视频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两者的理解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智慧建造是以项目管理(P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管理(D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充分体现了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特点并最终完成整个过程的建设和达到完成后的智慧、连接、合作的目标[3-4]。

3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是运用现有高新科技成果在城市规划、建造、管理及运营内的综合应用,其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造领域的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到智慧化是能否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关键。因此,智慧城市要求智慧建造以此满足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和智慧运营的要求[5]。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开始研究智慧建造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慧建造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对智慧城市中“智慧”二字的解读,与此同时,智慧建造也是智慧城市中最基础的一环。随着建筑规模不断壮大,建设工程自身所附带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会在施工全过程和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智慧建造,有利于提升建设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4 大力发展智慧建造的意义

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便是智慧建造,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PIP、物联网等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拔高行业管理水准和施工的生产效率,使整个建造过程实现智慧化。这些技术的充分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加强了对建筑工程的整合程度,不但降低了整个建设过程的成本,提高了建造质量和效率,并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有着明显的改善。利用智慧建造技术,构建全方位的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和对企业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建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6]。

智慧建造的推进有效的优化了管理和服务的流程,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建设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并有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改善我国建筑业资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建筑业的绿色生态化。同时,智慧建造还带有一定社会效益,可以改善民生。通过构建智慧家庭、智慧住宅等实践来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化宜居环境,改善全社会的生活面貌。

智慧建造将实现建筑产业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使传统的产业模式逐渐转换为以信息为主体现代化产业模式,生产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5 结语

相比于其他产业,建筑行业的工业智能化技术还很落后,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到施工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智能系统,从而实现了建设全过程的智慧化,使建造过程完成跳跃性变革。因此,建立和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从而实现不同技术的整合与提升,是推动建筑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智慧建造是PM、BIM、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也是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充分融合的综合运用。智慧建造的发展必将带来建筑产业的一次“信息革命”。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32-39,45.

[2]师旭颖.智慧环保“呼唤”顶层设计[J].信息化建设,2013,(11):43-44.

[3]伍晏,周以大.低碳经济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J].建筑施工,2008(11):983-984.

[4]张希黔.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8(10):116-118.

第5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

据联合国报告,全球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在2025年前,将新增8个千万人口城市,到205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从当前的33亿增长到64亿,全球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城市化进程意味着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等已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云计算、物联网、3G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并开始投入商用,对推动城市信息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让城市更加智慧。面对城市发展挑战和信息技术变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共识。据统计,全球超过1D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智慧城市的概念、目标与价值

“智慧城市”是指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带来的改变不仅限于理念范畴,它将使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式、公共服务、政府决策、市政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变革。为此,中国电信建立了智慧城市架构全视图(见图1),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是我们要实现的智慧城市目标,其中最关键是要有高效的政府管理,否则智慧城市无从谈起。

信息泛在基础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石

信息泛在基础是通过在传统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上,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协同运作等能力,使得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具备信息化能力,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下,信息泛在基础包括四个层面,从下至上分别是感知平面、网络平面、信息平面和交互平面。

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可以概括地看成是由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技术为主。物联网当中也谈及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没有基础的感知绝对不可能做到顶端的智能。智能的另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有序的管理和规范,感知体验逐渐成为智慧城市的新概念之一。同时,网络平面和信息平面必须要和感知平面结合起来。无论感知、信息网络还是应用,现在都要通过手机、PC等终端设备,以多种多媒体手段呈现出来,这就体现了交互平面的重要性。在以往各界所提出的构架系统基础之上,我们综合了这四个平面,布置出一个更为全面、适用性更强的新平台(见图2)。

我国政府关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各级政府对“十二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建设由传感网络、通信设施、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构建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在上海,要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带宽和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在无线城市、区域物流信息交换枢纽、智能传感网等领域建成国内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在深圳,建设六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无线城市、三网融合、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智慧应用集成平台、以超算中心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2010年以来,在IBM“智慧地球”和各地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国内大中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中国已超300个城市计划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共性与特性

如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已有许多典型实践案例值得借鉴。台湾,通过泛在、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发展优质网络化社会。新加坡,从无缝政府到智慧国家,全民参与信息化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首尔,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支撑首尔清洁且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香港,政府以身作则,鼓励全民参与,结合香港特点,推进信息化持续发展。总而言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慧城市建设都有一些共性特征可循,第一,数字化向智能化演进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发展目标展开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三,网络、终端、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可跨越;第四,以城市为视角的基础数据的完备与共享是信息创造价值的突破口;第五,围绕政府关切、公众关心的核心诉求部署应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核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到缓解城市持续发展矛盾,增强城市国际竞争能力;在二线城市,要突破传统经济增长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新兴城市,则要加速优势资源转换,推动区域跨越式发展。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好由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组合而成的宽带城市。中国电信目前在全国WiFi的覆盖点,到上个月为止突破了100万个AP,而光网更大,现在已经覆盖到600万用户,70%的用户接入了20兆网速,光纤到户很快将会实现。在光纤和无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搭建宽带、泛在、协同、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信息化应用。

网络发展――推动网络由传统管道向智能管道转变

无线网络能有效地扩大3G覆盖和WiFi热点地段部署,通过网络优化、C+W协同、增强型技术引入等提升网络容量和频率的使用效率,同时可对网络进行全IP化改造。

有线网络将会完善新一代宽带网络,提供差异化的端到端网络质量保障,全面实施光网络演进,部署业务感知和策略控制系统,提高全业务综合化、智能化承载能力,推进IPV6的试点和推广,协调发展传输网与IP网,推动100G波分技术试点和商用,加快FTTH的进度。

物联网能力平台――传感层的智能管道平台

物联网基础构架已被业内认可并得到大力推广,但在国外,处于传输层面关键环节的运营商们是联手的,他们统一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共同提供传输智能管道。我们要借鉴的也是这样的内涵,而不是把传感器简单地联系起来就可以的,物联网时代对协同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联合,才能打通关节。

云计算――提供公共服务的计算能力

在建立物联网平台的同时,云计算平台也被建立起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当前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云计算,云计算也是避免智慧城市建设空谈化的保障。因此要构建包括应用云、平台云、资源云的整体云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开放四大能力域,形成产业生态环境(见图3)。

IPV6――有效解决互联网地址不足的困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IP地址。互联网业务流量每年以60%的速度在增长,省际带宽已超过11T,宽带用户数超过6000万,全部具备8M以上接入带宽,20M以上支持能力超过70%。而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IP地址,还应该包括标识层面的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物联网建设,如果没有标识层面的管理也很难行得通。

中国电信助力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其功能范围覆盖了城市的政务、经济、民生三大领域。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扶持政策,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主管部门牵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地方城市纷纷出台智慧城市规划,扶持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相关专业机构出现。在国家引导下,地方政府推动下,产业链各方蜂拥而动,但在智慧城市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期望值过高,存在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指引等,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得以改正与提高。

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主要体现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应用在各地百花齐放,主要集中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领域。智慧城市应用相对集中,缺乏创新性与广泛性。智慧城市需要构筑足够丰富的应用,以规划为先导,要以需求为导向,并且要创新应用,创新模式。中国电信以自身优势和资源为基础,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智慧安全,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保障城市中人、财产、城市生命线和其他重要系统的安全,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通讯、环境、商品供应、社会稳定、灾害防控等;智慧的公共安全解决方案有助于打造平安、和谐的城市生活。

智慧交通,打造便捷的城市交通。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道路信息管理系统、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决策。

智慧政务,打造高效的服务政府。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其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满意度和美好生活感知度。

智慧环境,打造绿色的城市生态。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第6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吉林省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

主任孙德录:智慧辽源在顶级设计上,以“市长视野、企业视角和百姓感受”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在建设原则上,立足辽源实际,坚持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适合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实现便民、惠民、利民;坚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产业转型探索新路;坚持把“不得病”、“少得病”、“快治病”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提高城市管理的自适应能力;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

在建设模式上,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政策保障”的原则,把项目分为公益类、商业类和混合类3类,采用“六个一”的做法,即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一个云计算中心、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批应用项目、一个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集团。

四川崇州市

市长助理叶志俊:2013年8月,崇州被确认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6月,崇州经开区被授予“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在未来发展中,崇州将围绕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产品形态,综合研判产业发展和技术演进趋势,积极丰富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和业态,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按照功能型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生态型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

沈阳市和平区

“数字和平”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蕾:智慧和平建设是和平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精神的重要体现。依托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平区数字城市建设基础日益夯实,不仅为和平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更为物联网、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智慧和平建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导,更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作支撑,在数字和平建设商业模式基础上,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运作模式转变,实现合作共赢,创建符合创新创业、时尚智慧、文明幸福功能定位的新和平。

微软大中华区企业服务部

政府事业总监刘成: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建设才是成功的?为什么智慧城市好像总是和广大市民离得比较远?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厂商、市民多方参与的有效生态圈。只有生态圈建立了,参与各方在其中都有利益可得,才可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才可能将智慧城市建设得更加落地,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平台和软件提供商,我们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精心打造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强力后盾,打造应用、数据、楼宇生态圈。届时,智慧城市将更加落地,更多的政府单位会愿意拿出自己的数据,更多的数据运营商会参与数据运营,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会参与到智慧城市应用建设中,更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服务。

华为企业业务市场开发与解决方案部

副总裁、智慧城市首席架构师赵青:创新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思想的基本方针,创新思维需要从城市管理、建设、运营等多角度考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建设模式,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华为长期以来基于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着力于城市信息基础能力构建、实现全方位连接共享融合,打造创新高效、融合开放、易管易维的智慧城市基础架构平台。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

数字教育业务总经理刘长明: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ICT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在线教育向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智慧教育的转变,并使其呈现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连接、泛在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大数据学习分析和评价、智能化管理等特征,以应用为驱动,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提升ICT基础环境、优质学科资源开发等为重点,推动智慧教育应用环境建设。未来,智慧教育建设将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建和运营、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向发展。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产品线

副总经理王忠岩:发展与持续运营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新课题。城市建设需要创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创新的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1.0往往是单模块建设,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比如交通、教育、政务等不同模块的信息资源无法共通共享。而智慧城市2.0是多个模块建设,通过建设一个城市运营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可真正实现多行业信息共享。智慧城市2.0还成功运作了国务院和财政部大力推荐的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运营商及社会资源合作的PPP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一举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后期运营效率低下等多方面难题。

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聂明:安全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自组网的出现使得打造平安智慧城市成为可能,自组网不同于传统无线网络的多跳网络技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使其具有部署安装简单、非视距传输(NLOS)、稳定性、高带宽抗干扰等优良特性,适用于智慧城市发展的多种领域,尤其是车辆管理,即车联网。

由于城市网络环境复杂,自组网的建设主要会依赖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例如路灯、电线杆、井盖、地下管线、绿化带等。自组网为整个城市(尤其是公路)铺设了一张无形的通信网络,其建成后可与装有感应设备的车辆进行通信,实时提供地理位置,在治安管理、协同警力办案、交通疏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自组网还在特定wifi覆盖领域、城市设备实时监控领域(井盖、水表)、智能家居领域等有着自己的应用。

中航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总设计师冯从京: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全球城市的变革,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是个很虚的概念,其实不然,通过近些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互联互通、虚实结合、软硬结合,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速度,使城市治理更加有序,服务惠及更多民生,加速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商业模式对未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是政府必须要买单的,但更多项目是可以通过模式设计来实现盈利。

物联软通

副总裁张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应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智慧产业载体,打造成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及智慧产业互促发展。

发展智慧产业,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引进资源,吸引人才培养,通过创新创业等保障措施,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抓住产业链重构重大机遇,基于顶层规划和城市需求,探索新的产业合作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整合多行业、多技术、多应用共生发展,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和社会竞争力;有助于借助智慧城市发展浪潮中的新机遇,通过政策引导和载体配套,让城市产业触角有机会延伸至更前沿更未知的领域,在不断探索和反复验证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第7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 通信基础设施 规划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 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进行,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基础设施就是通信设施,比如,现在我们每天用到的宽带、无线、云计算等一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站在规划国土管理的角度去规划、建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通信基础设施有足够的用地空间,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新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

1.2 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2)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规划要求

2.1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这些是现代我国对建设智慧城市所提出来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以及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宽带城市建设。改变传统网络宽带的传送能力,因此,就要在建设DWDM全光设备传输网络时确保其容量(TB级)必须大、可靠性必须高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新建小区和一些楼房安装光纤时,要做到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外对那些已经安装了光纤的老用户和住楼居民要及时进行改造,确保城市的每一座楼房、每一个住户都要安装最新的网络宽带。(2)智慧公共服务。为了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时,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3)无线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力度,比如:Wi-Fi无线联网技术、WLAN热点、3G以及最新将要上市的4G技术等。(4)三网融合建设。三网融合建设就是要考虑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广电;二是,电信业务因此,三网融合建设就是将广电、电信业务进行双向推进,最终建设完成的三网融合业务运营模式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规范管理这三方面的要求。(5)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力度,以便能够形成具有强大处理能力、强大储存能力、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6)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2.2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包括宽带城市建设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这两方面的建设内容,因此,随着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对现有的通信机楼规划提出两方面的要求:数量和容量。除此之外,在进行无线城市建设时,要求数量非常多移动通信基站提供支撑,然而在促进三网融合建设以及对宽带城市建设“最后1公里”问题进行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通信机房进行合理规划。

第8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据了解,“智慧消费”立足于物联网技术落实应用的需求,是苏州市“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加快苏州物联网应用中心、下一代互联网示范中心和云计算虚拟资源服务中心等新一代网络应用中心建设的落实体现。到“十二五”末,城市光网、无线城市、物联网等主要基础设施覆盖中心城区等建设目标的进一步应用体现。

物联网框架

据了解,“农资价格通”和“资源价格通”两大系统借助互联网、有线电视和移动通信等平台,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汇总与。其中,“农资价格通”主要负责采集农产品批发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信息,是集生产、销售、政策等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及交流交易平台。“资源价格通”主要负责采集生产资料、再生资源价格、二手物资价格等信息,是为再生资源行业从业者、原材料供应商等提供所需信息的采集和渠道。

苏州“智慧消费”建设启动于2011年,规划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与各政府监管部门合作建设包括商品流通信息、食品安全溯源、物件监控信息等内容的消费服务平台,同时完成商品价格采集系统建设,通过网站、短彩信等渠道信息,为市民打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事实上,在物联网建设领域,苏州市已经有相当完备的规划,并逐渐开始落实。例如,在无线智慧城市建设中,苏州市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共建苏州市无线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对接《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同实施推进苏州市无线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无线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建设、无线智慧城市综合门户平台开发、推进无线电子政务、无线智慧城市产业应用、无线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应用和基于物联网的无线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加强深度合作,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高苏州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期间,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会在苏州市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全面推进苏州市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加速苏州市无线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5年内,全省采购苏州市企业设备、产品和软件超过130亿元,为苏州市信息产业创造8000个就业岗位。苏州市政府将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作为重点扶持企业,积极支持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和在苏州市的业务发展。

在协议框架范围内,苏州市政府将加大对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支持力度,促进公司在苏州市无线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建设、综合门户平台开发、无线电子政务建设,以及产业应用、民生服务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等领域的业务发展。

项目将围绕苏州“无线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信息化、物联网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面向个人客户提供生活服务,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智慧服务能力

在“感知中国”(苏州)应用中心中,智慧消费作为建设智慧苏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贴近民生的角度进一步将物联网应用深入到了以市民为单位的终端应用中。而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中还有很多项目从不同角度提升了智慧服务的能力。

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会主任沈国芳表示,无线智慧城市是继水、电、煤气、交通之后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被誉为21世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试金石”。目前,苏州“无线智慧城市”门户已开通数字民生、无线政务、网络文化、信息兴业等四大方面业务、服务种类近1000项,活跃用户近300万。通过无线智慧城市综合门户的开发,市民可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随时、随地、所需地获得与政府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苏州各种城市服务信息,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例如,由苏州物价局借助网络平台打造的民生消费综合信息服务中,“肉菜追溯”的功能能够引导消费者通过网络或手机客户端,了解各种生活所需品的物价现状。以猪肉为例,今后消费者购买的猪肉过磅称重时,就会打出一张一维条形码,消费者凭着条形码在购买猪肉的商贸市场刷条码,或者回家后上苏州民生消费的门户网站,就能看到猪肉从生猪、屠宰到买卖的各个货运渠道和价格详情,通过这种“肉菜追溯”,吃到放心的肉菜。

此外,随着苏州地铁正式通车,移动市民卡也将发挥重大功能,移动市民卡具有内置支付芯片的专用SIM卡,将传统的市民卡应用集成到移动SIM卡中,从而实现将手机SIM卡、交通卡等多卡合一,只需携带移动手机,就可以完成小额支付功能,轻松刷卡,乘坐公交或轻轨。

第9篇:智慧城市综合管理范文

自从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后,一时间,由IBM“智慧地球”战略衍生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各地政府间掀起一股热潮,被大肆推广。2012年3月7日,北京市政府刚刚印发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旨在明确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作为“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智慧海淀”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率先破土而出。为了深入了解智慧海淀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海淀区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参与智慧海淀顶层设计规划工作的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尧川先生。

智慧海淀建设的内核

探密“智慧海淀”建设,其实就是了解“智慧海淀”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尧川强调,探究“智慧海淀”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即“智慧海淀”是“智慧北京”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智慧北京”是“智慧城市”在北京这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它区别于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而“智慧城市”则是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之上构建的信息化城市模式。因此,在谈“智慧海淀”建设时脱离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关键在“智慧”。然而何为“智慧”?在《新华字典》中对“智慧”一词这样解释:“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那么,智慧的城市是否拥有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尧川指出,现在我们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其实都是希望建立一套机制,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使我们的企业、城市、政府,像我们人体一样能“自我感知”和“自我处置”,从而使社会有一种良性的、快速的、便捷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管理、经济、生产等方方面面更健全。智慧城市与非智慧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对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的方式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我认为‘智慧海淀’的内核就是信息的感知、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体系的建设和不断提升。”尧川说。

智慧海淀建设的体系

在谈到智慧城市应如何建设时,尧川提出了“六大体系”的建设。

首先,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一套完善的信息感知体系,就不可能称之为“智慧城市”。所以现代城市要走向智慧城市,首先要建设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而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是感知体系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建设信息高效传输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有线、无线,甚至是太空网络体系,它是支撑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传递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第三,要建设综合信息应用体系。它与感知体系相适应,是各类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管理的信息综合应用体系。

第四,要建设信息综合评价与决策体系,它相当于智慧城市的大脑,是智慧城市“智慧”的集中体现。

第五,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运行规则与技术标准体系。这是保障智慧城市所有的信息技术运算逻辑和指挥调度的规则体系,让整个城市的运行有规则可循。

第六,要建设城市社会伦理与社会管理体系。这套体系是知识体系的一个形态,就是社会道德伦理和法规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是一种软环境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系。

尧川指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应至少包括这六大体系的内容,在这六大体系建设中,应该优先建设城市信息感知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它们是其他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样,智慧海淀建设也应全面思考和规划这六大体系内容的建设。

正如尧川所说,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纲要中,大都将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但对城市的信息感知体系建设并不明确,也缺少体系化的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出,未来要建设“无线城市”,形成覆盖全部平原地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开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网络试点。建设城乡一体的高性能光纤网络,实现光纤到企入户,覆盖全市各社区(村)。加快有线电视高清交互改造,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政务信息网络的性能,有效利用卫星通讯技术保障应急指挥,加快建设政务和公共服务高清视频传输网络。按照 “智慧北京”发展战略,“智慧海淀”以打造信息基础设施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区、打造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一流数字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信息产业高地、打造城市运行管理精细有序的智能典范、打造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的幸福家园五个方面为具体发展目标,以期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海淀区成为市民宜居生活的标杆城区。

“现阶段,我们的城市还处于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始阶段。”尧川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会对城市发展和建设,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总体目标和方向的指导上,“智慧海淀”建设应当优先满足当前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打造智慧海淀的优势

在IBM提出“智慧地球”后不久,海淀就着手打造“智慧海淀”。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跟进研发,跟进应用,跟进投入。记者从海淀区政府办公室的《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获悉,“十一五”期间,海淀区在综合处置和共享信息方面,尤其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善了“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大领域”的信息化总体框架。

在谈到建设智慧海淀的优势时,尧川说:“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的智力资源,让海淀无论是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还是在信息数字化阶段,一直都在引领北京,乃至全国,在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海淀区也将会走在全国前列。”具体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宽带接入用户数达59.9万户,其中FTTH(光纤到户)用户达29万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20M,城区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M。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部署,覆盖率超过90%,其中五环内覆盖率达到100%,3G用户超过60万。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积极推进双向改造,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覆盖绝大部分家庭。目前,海淀区已经启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工作。

全面深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海淀区政府管理和多数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内部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海淀区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如神州数码、用友、中科软、联想等,引领全国信息化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引领全市。在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也形成了中关村特色行业板块。截至2010年,在全球各类资本市场上,海淀区信息产业上市企业达到97家,占全区上市企业的55%。2010年,海淀区离岸外包收入达到8.03亿美元,占北京市的52.2%。

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海淀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与北京市建立了联合支持企业创新、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机制,通过设立多项专项资金支持区域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要素建设取得突破,在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组建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推广正版软件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政府内部基本确立了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制,相继建立了一批信息化行业协会和功能机构。

尧川认为,上述四方面的优势为“智慧海淀”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海淀区率先迈出“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所在。

正视智慧海淀的难点

尽管海淀区智慧城市建设有着显著优势,但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光纤接入方面,海淀区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日本是全球接入带宽排名第一的国家,达到61M,韩国次之,为48M,而中国平均仅为1.77M,海淀区目前为2M,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尚有很大差距。无线宽带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全区统一的物联网传输网络尚未建成,智能传感终端部署仅在有限范围内试点,城市级的感知体系尚未规划。

“海淀区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尧川认为,智慧海淀建设的主要难点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转变,三是社会信息共享。

打造“智慧海淀”首先要靠技术创新,推动智慧海淀的直接动力是技术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靠直接的技术创新来推动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大生产的标志;电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一次的技术创新或发明都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没有技术创新做支撑,其他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

其次,支撑技术创新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很关键。尧川指出,现有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是制约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间接地制约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因此,现有的管理机制也应从单一投入模式向市场化运营模式转变和创新。

第三,全新的社会运行管理模式中社会信息共享涉及到各种隐私,需要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管理模式、人的意识的支撑。提升信息安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相关法规、标准的完善,公众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智慧城市良性运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