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对外直接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直接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直接投资

第1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趋利避害?对这些看似脉络清晰,实则错综复杂的问题的回答和预测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

近几年来,受世界经济持续繁荣,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继续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呈现出了继往开来的新趋势。

(一)国际直接投资总量和主体持续增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报告—《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指出,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可见,国际直接投资总量持续增长,投资主体也不断增长,只是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二)以发达国家为主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继续增长

2007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都出现增长。其中,发达国家增长45%,增幅远高于前两年;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外资流入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3790亿美元和690亿美元。但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将会继续增长,规模也将会有所扩大。

(三)发展中经济体和经济转型体发展为国际直接投资来源地

《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相关数据报告表明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企业越来越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母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另外,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大规模的南-南直接投资流量,从而促进了南南国家在投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全球当地化

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纷纷对外投资。而进入21世纪,当地化和全球化一样变得越来越重要。跨国资本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的生产活动,而且还要认识东道国的具体特征,要考虑当地的供给能力、当地消费者的偏好、政府规章制度等。跨国资本在当地化和全球化之间不断地寻求平衡。

我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一)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30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也蓬勃开展起来,成为主动参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有关人士在“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新闻会上指出,截至2007年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累计达920.5亿美元。如今,我国繁荣的经济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使得来自我国的资本正成为全球市场上的重要投资者,此前,我国资本已经进入了多个世界级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多元化投资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收购了摩根士丹利、黑石集团等金融巨头的部分股权。

(二)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仍是我国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积极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更为深远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说,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决定于其经济发展水平。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可能很大。除此之外,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稳定低水平。另外,在国际直接投资问题上,我国仍然存在着体制上和资金上的障碍。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直接投资策略

政府的政策支持。这是一个资本高速流动、跨国公司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对跨国企业的支持对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的开拓进取。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系列的策略选择问题,如投资国别的选择、投资所有权形式的选择等。许多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策略选择上出现了失误。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区位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直接投资所必须考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选择国别或地区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加强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投资市场。

最大化地利用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的外溢效应,实现“研发在外、应用在内”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资金、技术已发展到一定阶段,这就需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外资的涌入,需要逐步从承接转移来的产业转变到从国际生产体系中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我国企业要想获取技术这一产业竞争中最为关键的战略要素,在强调“自主创新”、“科技强国”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以技术获取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最大化利用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的外溢效应,将海外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迅速转化、投入生产,实现“研发在外、应用在内”的格局。

出资方式策略。境外投资企业有不少是拿外汇资金(货币资本)作为出资物的。其实,到境外办企业不一定都拿资金去,拿机械设备、技术(专利、商标或专有技术)、管理折股投资都是可以的。我国企业在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应鼓励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些优势从事境外投资。即使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也不一定都从国内输出,而是要尽可能从当地或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

经营当地化策略。经营当地化又称经营属地化或经营本地化,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东道国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份,按照当地的法律规定和人文因素,以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惯例进行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对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展望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十年,2008-2010这三年更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意义。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行业选择上将突出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

首先,今后将加大对发达国家前瞻性高科技产业的学习型投资,这既是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对先进技术的现实需求,又是我国获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最有效途径。其次,对外投资于成熟技术的过剩产业,扩大出口贸易量。扩大这些产业的投资不仅能优化国内生产、产品结构、促进劳务和设备产品出口,而且能扩大出口份额,为高科技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积累和提供外汇资金。

(二)地区分布日益多极化

发达国家仍是投资的重点地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的普遍转好、市场潜力巨大、优惠的政策以及为我国企业相对优势的发挥提供了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被我国企业所看好。

(三)投资方式灵活多样

随着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企业对投资方式的选择将更加灵活多样。除了继续采取并购方式,缩短进入进程,尽快得到技术和市场。在投资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的大型企业时,我们更可能会尝试以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充分享用战略联盟形式带来的好处。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各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面对21世纪,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在发展中国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下,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必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长期持续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第2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一、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停滞的10年。在这10年中,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仅为5%,这使得美国一度成为直接投资的净输入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26.8%的速度高速增长,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199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至1358.1亿美元,是1989年的3.6倍。2003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超过17889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191.88%,平均年递增14.32%。

(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战后至今,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空间分布上是相对稳定的。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因为与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而在美国FDI总额中占有50%以上的份额。其次是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也占有美国FDI中的不小份额,约为12%。然后是对拉美和亚太地区的投资,而对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发达国家间的对外直接投资证明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正确性,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理位置邻近是影响对外投资中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在对欧洲地区的投资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迅速扩展了对其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亚太地区因为有着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成为拉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2002年美国对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占其投资总额的17.7%,比2001年增长96%,遥遥领先于其对欧洲(49.3%)、加拿大(-16.9%)与中美洲(-67.1%)的投资增长率。

(三)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二战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占第一位的是矿业石油业。20世纪60年代对制造业的投资开始超过矿业石油业上升为第一位;70至8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对制造业的投资增长率放慢,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大为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对外直接投资重点逐步转向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截至2002年,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为29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25.8%;金融业(不含银行)为257.7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3.9%,其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15.1%;其他类(包括不动产、其他服务业等)为487.6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0.4%,占对外投资余额的比重为34.3%。

(四)跨国并购、利润再投资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绿地投资一直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美国公司的跨国兼并活动风起云涌,跨国并购方式也开始迅速增加。整个20世纪90年代,跨国并购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57%。尽管由于跨国并购案的成交金额存在跨期支付问题,但从总体情况看,跨国并购无疑已成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以利润再投资为主要方式。2002年美国新资本对外投资为181.03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1%;而利润再投资为760.5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6.2%。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良好的收益状况。

二、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变化动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促使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发展为美国扩大其对外投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拓展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另一方面,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东道国市场环境的改善大大降低了子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在筹资时的利息成本;同时,全球金融市场的24小时运营,也大大便利了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其公司体系的筹资和资金分配。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变化。经济全球化在贸易、金融和投资三方面影响着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第一,由于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自由,突破市场壁垒,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等传统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大大减弱。而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获取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和技术人才,正是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随着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其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从而降低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对外经济交易中的汇率、利率风险。另外,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子公司进行就地直接融资提供了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中国家对外商投资的态度由消极转向积极,这使得美国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成为可能。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额的自由化发展促使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流向发生变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990~1999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是1982~1989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5.4倍,1995~1999年5年中,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是1990~1994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倍,超过了1983~1994年12年间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和。由此可见,90年代后美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与服务贸易自由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四)经济全球化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美国跨国公司在其投资方式上选择了“兼并”。第一,贸易全球化使得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并购正是凭着它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时间、迅速抢占当地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优点而成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争夺国际市场最快、最有效的手段。第二,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各国对其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其中,取消合资要求、取消对外商拥有多数股权的限制等措施都大大便利了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第三,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的更紧密联系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这不仅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巨额资金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跨国公司迅速、大规模调动资金提供了方便。

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影响

(一)对美国本国经济的影响

1、有助于拉动美国的消费与投资。正因为对外直接投资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美国的大量资本在上世纪90年代才纷纷流向国外。1991至2000年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收入高达10987.50亿美元,超过这期间的对外直接投资资本流出(9109.23亿美元)。巨额投资利润的汇回,在美国转化为投资、消费,直接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2、对外直接投资推动美国的出口。相关数据表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与该国的出口量呈正相关关系。战后以来,美国跨国公司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投资,建立起三万多个生产和销售的分支机构,目的就是占领当地市场和向其他市场渗透,以利于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1989至1999年美国跨国公司内部出口加上其他美国公司对外国分支机构的出货从1025.58亿美元增加到2088.49亿美元,增长率为103.64%。由此可见,美国跨国公司的外国分支机构对于带动美国出口有着巨大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国的出口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3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5.4;F832.6;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90-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出口、就业、国民收入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母国角度,利用25省市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各个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希望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以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思路的开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unning(1980)利用折衷理论,研究证明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量的大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Hennart&Park(1994)研究证明,为了回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日本跨国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对市场规模大的美国产品市场特别感兴趣。Dunning(1996)的研究指出,汇率水平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相对重要的因素。

以上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得到的,国内对OFDI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并不是很多。官建成、王晓静(2007)研究得出吸引外资额和出口是中国OFDI的决定因素的结论,现阶段技术能力尚不构成中国OFDI的决定因素。杨先民、赵果庆(2007)进行了分析,重点突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一国OFDI的影响。温磊(2013)研究表明了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呈现微弱正相关关系,汇率水平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负相关。

一、变量的选择与假设

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从中国国内的影响因素出发,利用已有的宏观数据,来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另外,必须考虑变量选择的问题、变量的可计量型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主要通过考察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出口水平、汇率、贷款基准利率、吸引外资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等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分别用人均GDP、出口额、汇率、利率、吸收的对外直接投资、专利授权量及金融危机前后的国际市场环境来表示,并提出如下的假设。

假设H1: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则人均GDP越高,对外直接投资量就越大。

假设H2:利用专利授权数量代表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垄断优势,如果一国企业的专利授权量增加,则表示该企业技术水平和所有权垄断优势提高,从而可以促进该国企业对外投资额的增加。

假设H3: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的价值越低,我国对其直接投资量也越大。即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额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假设H4: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负相关关系。

假设H5:出口越多,越有可能造成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出于规避进口国贸易壁垒的目的,出口额越大,企业越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假设H6: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国际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投资环境变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幅度降低。

假设H7: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FDI,这些FDI形成的生产能力对国内企业产生了巨大压力。出于策略型投资的考虑,这些地区的OFDI会随着流入这些地区的实际FDI的增加而增加。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成正相关关系。

在计量模型中将考虑FDI滞后一期的影响。因为根据理论的假定,国内企业只有感受到实质威胁时才会实施OFDI,在这个过程中存在FDI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和国内企业做出OFDI决策并付诸实施的时滞。

二、数据及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我们利用2003―2012年我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变量用OFDI表示,数据来源于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专利授权变量用PAT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变量用PGDP表示,出口变量用EX表示,汇率水平用ER,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外商直接投资的滞后1期变量用FDI1表示,该变量的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银行贷款利率用LR来表示,该变量来自各年度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利率采用各年银行1年贷款利率,汇率为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

(二)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上文提出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7个假设,本文建立了回归模型。希望通过回归分析,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识别。进而剔除影响微弱的因素,以找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决定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其决定机理、寻求政策建议奠定研究基础。

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OFDIit=β0+β1PGDPit+β2EXit+β3ERit+β4IRit+β5FDI1it+β6PATit+β7d08+uit

其中,OFDI表示对外直接投资额;PGDP表示人均GDP;EX表示出口;ER表示汇率;IR表示银行贷款利率;FDI1表示吸收的外资额滞后一期;PAT表示专利授权量;d08表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虚拟变量,2008年之前设为0,2008年之后设为1;μ为随机误差,β0、β1、β2、β3、β4、β5、β6、β7为各变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弹性系数。

三、实证分析

在研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可以控制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变量(如获取自然资源的动机)对OFDI的影响,解决遗漏重要变量的问题,并得到较为可靠的估计结果。本文利用STATA10.0统计软件来分析上述模型,对每个模型都进行了OLS估计、固定效应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

经过对三种估计结果的比较发现,OLS估计和随机效应结果一致,优于固定效应。故采取OLS估计模型的结果来解释。

回归结果显示,人均GDP的增长正向显著地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均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加约0.337个百分点。

模型显示,专利授权量可以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系数在1% 水平上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专利授权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加约0.774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的增加体现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即企业的垄断所有权优势不断增强,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而出口的系数0.0024太小,说明出口的增长虽然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但是作用并不是很明显。说明中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有比较弱的互补关系。

汇率、贷款利率和对外投资负相关关系的原假设通过检验并且系数相当大,这说明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的价值越高,即汇率的上升会导致我国对其直接投资额大量减少;贷款利率的上升,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对外投资,使得投资额度大幅度下降。

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延续,使得国际投资环境变差,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速度下降,投资幅度降低。

最后回归结果显示,流入我国的FDI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系数尽管在模型中为正,但统计检验并不显著,吸引外资FDI的T值(0.16)偏低,这与( 代中强,2008)的发现一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假外资”现象( 内资以对外直接投资形式流出,后又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进入国内)造成的。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从母国角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汇率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显著性决定因素,而出口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FDI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基本没有影响。且汇率、利率、较差的国际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出口、人均GDP、FDI和技术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植,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应对,制定科学的对外投资策略。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

1.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走出去战略,简化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

2.重点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高技术外商投资,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4.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改革和利率制度的改革,尽早建立以供求为基础的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

参考文献:

[1] Dunnin g.J.“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Some Empi 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0,(11).

[2] Hennart,J&Y.Park,1994,“Location,governance,and strategic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ey 15:419-436.

[3] 官建成,王晓静.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2).

[4] 杨先民,赵果庆.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直接投资阶段论及对中国的验证[J].世界经济研究,2007,(3).

第4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结构升级

对外直接投资指一国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投资。它主要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进行的建筑工程、机械制造等实业投资,而不是投资于他国的股票、债券等间接的证券投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一国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与产品销售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成为除贸易之外的另一条国与国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如今各国都已意识到不能只依靠本国的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来谋求发展,而应理性选择扶持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道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相应的市场效应、资源效应、出口效应和国际收支效应,提高本国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给一国带来如下的效应:

(一)有利于投资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是从边际产业(即在本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内的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样,一方面,投资国减少边际产业的生产,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扩大比较优势产业的生产和出口,使投资国的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投资国利用投资获利来补充、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能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都会遇到资源约束问题。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立足全球,把国内外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经济管理、人才等有机结合起来,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利用本国和他国不同资源与要素优势、在国际间实现资源和要素的重新配置与合理流动、获得更高利益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三)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利用外资。无论是政府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是企业或私人的对外直接投资,均起到了“杠杆”作用,以少量的国内资本来获得更大数量的国际资本。一国企业到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使用的资金,除了本国的外汇资金和设备外,还包括在东道国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筹措的资金,特别是可以利用东道国的优惠政策进行融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利用外资,是一条新的融资渠道,是在国际市场上主动寻求与外资的结合,是利用外资的深化,所不同的是利用外资的场所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

(四)有利于锻炼和培养一批跨国经营的专门人才。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需要足够数量的精通外语、熟悉法律、财会、金融等业务的国际化投资管理人才,而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如利用高等院校和有关培训机构培养及培训专业管理人才、吸引留学人才和聘请国外专业管理人才等,但最有效的途径是投资企业派出人员到国外培训和直接参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五)对外投资有利于促进投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日趋饱和,反倾销、技术性壁垒和关税的提高,已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出口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更是减少进口,而把需求更多转移到国内。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不失为一条带动出口的有效途径。对外直接投资首先可以绕过对方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等贸易壁垒,就地生产和销售;其次,可以带动投资国的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和技术等的出口;另外,到国外投资办厂,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及时反馈信息到国内,减少出口的盲目性,及时输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对外直接投资在给一国带来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他众多正效应的同时,也可能使该国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所谓产业空心化,主要是指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内产品竞争力下降,进口品涌入排挤国内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生产由进口代替;第二,出口不如海外生产合算,生产基地移往海外或增加海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出口生产由海外生产所替代;第三,上述国内生产由进口和海外生产所替代,从而缩小了国内的制造业生产,国内生产资源配置由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业被非制造业所替代。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指制造业的空心化,而实际上空心化不仅包括制造业的空心化,金融业、服务业都可能出现空心化。空心化使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大幅减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

总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给投资母国带来正的效应,只要投资母国能够把握度,防止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就可以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自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9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开始加快,尤其是1998年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进行,而应有选择性,以便带来最大效应,并避免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根据我国的各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效应最大化目标,我们主要应在如下行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一)资源开发业。中国对外投资的首选行业领域应是资源开发。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资源导向型投资占有较大比重,且中国较大的海外投资企业的主要投资额也集中在资源开发行业。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成长,许多重要自然资源的短缺现象日趋严重,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进口依存度迅速增大。因此,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以重要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对外投资应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对我国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是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林业等。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资源稳定的供应基地,可降低通过市场转移资源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规避世界市场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也可防止受制于他人的被动局面。

(二)加工装配型的制造业。制造业是目前国际投资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我国的家用电器、摩托车、金属制品、家用机械等加工装配型制造业规模都比较大,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经过长时间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依赖出口发展贸易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因此,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使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对利用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减少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贯彻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服装纺织业。服装纺织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好,信誉高,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服装纺织品的市场份额都非常高,竞争优势明显。目前,国内生产、销售明显过剩,竞争激烈,效益下滑,传统的依赖出口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欧美等国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阻击,困难重重。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不但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和我国先进的技术,同时可绕过各种非关税壁垒,把我国剩余的国内生产能力转移出去。虽然2005年配额取消将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从现实反映看,配额取消后纺织服装贸易的摩擦可能进一步升级。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失去纺织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但为保护国内的就业,必然会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从我国的纺织服装进口。作为应对措施,我国的服装纺织企业可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四)服务业、金融房地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当前它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大都落在了第三产业上。虽然我国在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竞争优势,但从发展战略角度看,我国应抓住在第三产业某些领域的优势,结合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投资大小不限、经济规模不限等特点,积极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要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业的投资。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金融业进行投资不受技术限制,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开展,且能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对中国国内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也会有一定帮助。

(五)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产业。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可逐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产业层次高级化。在发达国家进行高科技直接投资,有助于打破这些国家在高技术方面的限制与封锁,有助于吸收世界上高新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同时也可使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学到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我国的企业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研发能力差距。因此,到国外技术资源与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较快提高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开始在国外发达国家组建高科技新产品开发公司,将开发的新产品交由国内企业生产,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外。同时国内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进行对外投资,扩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现科技产品的国际化。

为鼓励我国上述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应当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配套政策服务。首先,应从企业需要出发,改善现有的投资、外汇和人员出入境审批制度。海外投资是一项风险大且具挑战性的投资活动,政府不应该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过度干预。其次,应当加大税收、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一般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利益的项目,政府更应给予积极的财政补贴。最后,政府应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帮龙,吕虎晓.我国对外投资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

[2]董会琳,黄少达.浅析扩大对外投资对就业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1增刊

第5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金砖国家 ODI 特征

问题的提出

金砖国家(最初是四国)最早由吉姆·奥尼尔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一文中首次提出,BRICs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与英文中的砖相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金砖国家作为发展中经济体的典型代表,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然而无论从质上来看还是从量上来看,金砖国家的ODI发展水平仍远远不及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例,这四个国家的ODI特征也是差异较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例,对它们的ODI特征做比较研究,更加客观地分析中国ODI的现有特征,为中国ODI的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金砖国家ODI的规模特征

(一)ODI存量

截止到2009年,金砖四国ODI存量总和为7,133.68亿美元,占全球ODI存量的3.76%,其中俄罗斯领跑三国,中国和巴西紧随其后,印度规模较小,四国ODI存量仍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见表1)。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20世纪80年代,巴西受益于其较早的工业化进程和较为完善的经济体制,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位列四国之首,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1990年超过巴西,俄罗斯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超越印度,并且陆续超过了中国和巴西。

从增长率上来看,2009年全球ODI存量为1980年的约36倍,其中金砖四国存量为1980年的上百倍,远远高于全球ODI存量增长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前中国ODI的增长率大大超过巴西和印度,1995年后中国ODI年均增长率开始不断下降,逐渐低于其他三国水平。自2001年以来,四国的ODI存量基本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中国的ODI存量增长率最为稳定,基本维持在5%到50%之间,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他三国的ODI增长率均出现过大幅的波动。2009年巴西ODI存量出现小幅下滑,而中国、印度和俄罗斯ODI存量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根据金砖四国经济发展状况,预计中国ODI存量增长率水平有小幅增长,俄罗斯和印度继续高速增长,巴西增长会趋于稳定。

(二)ODI流量

2009年,金砖四国ODI流量总额为988.7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8.98%。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性影响,2009年世界ODI流量总量比2008年下降了75.2%,而金砖四国ODI流量相对只下降了48.9%。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2009年全球直接外资流量居前20位的经济体,按直接外资流入量来看,金砖四国均列入其中,其中:中国排第2,俄罗斯排第6,印度排第9,巴西排第14;按直接外资流出量来看,只有中国(排名第6)和俄罗斯(排名第7)步入前20。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世界ODI将进一步增长,持续复苏,从而回到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金砖四国ODI流量将很快恢复原来的高速发展态势。

表2反映了近年来金砖四国ODI流量的增长率。从增长率上来看,金砖四国近年来的ODI流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巴西是最高的(591.98%),其次是中国(250.69%),然后是印度(69.96%)和俄罗斯(53.18%),而同期世界ODI流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1.68%。说明金砖四国ODI发展迅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近年来印度和俄罗斯的ODI流量均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印度ODI流量年均增速高于俄罗斯,增长率表现稳定且强劲,表明印度自21世纪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势头猛,潜力大;中国在21世纪初期ODI流量出现过波动,但很快就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巴西ODI流量虽然年均增速最高,但是波动非常大,说明ODI流量不稳定,易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金砖国家ODI形式特征

(一)投资形式介绍

从建立过程来看,国际市场上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收购兼东道国企业,又称为跨国并购;另一种是在东道国投资创建新的企业,又称为绿地投资,其形式可分为两种,即为国际独资企业和国际合资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绿地投资占全球ODI份额呈现出下降趋势,跨国并购占全球ODI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跨国并购逐渐赶超并取代绿地投资,将会是全球ODI的新趋势。

(二)形式特征描述

第6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DI;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8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对外投资也极为复杂。我国对外投资包含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众多特点,因此其并不能仅仅只使用一个理论就能解释清楚。所以我国对外投资要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以单独地区为例进行分析。江苏省对外投资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03-2014年,其对外投资流量已经从之前的0.67亿美元上升至21.8亿美元,存量则是由2.13亿美元提升至52.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73.19%与57.92%。但若将其数据同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江苏省投资额仍然还是一种低水平状态。直至2014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总数的10.28%,进出口额则是全国进出口额的15.67%,外商直接投资为全国总数的26.96%,单江苏省对外投资却仅仅只有全国的3.69%。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003 6,改数值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标准,该现象则表明江苏省对外投资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

1 江苏省对外投资数据分析与因素分析

1.1 数据分析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名列前茅,其对外投资自然也不甘落后。至2000年开始只有34个境外投资项目到2014年的505个投资项目,其对外投资数量突飞猛进,甚至已经达到全国的4.82%。在2014年江苏省对亚洲的总投资额为18.67亿美元,占该年对外投资总数的51.85%;在非洲的投资额为3.7亿美元,占当前总投资额的10.28%;江苏省在非洲所投入的资金为4.08亿美元,该数据占当前总投资额的11.3%。

江苏省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速不断上升,逐渐变为发展最快的东部省市之一。江苏省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为其进行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其位于东北部沿海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工业发展时期更早,产业聚集化更为明显,强大的产业链条也为其在国外进行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产业聚集化的影响,江苏省各个企业之间基础设施共享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加推进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仅在2014年,江苏省的出口额就达到了3 126.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47%。

1.2 因素分析

1.2.1 政策条件

我国对外投资所占比例第二大地区即为欧洲。欧洲在这几年的时间中,都是江苏省较大的出口地区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确实最近才开始上升。江苏省对欧洲对外投资数额的上升其最主要的因素即为我国政策条件的变化。我国政策框架的转变主要由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其一,我政府颁布“走出去战略”后,还不断对相关政策进行促进,进而使许多企业对外投资多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里所说的政策主要有派考察团进入到东道国中,加强东道国对我国企业的了解与扩大融资途径等。

其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都会将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等因素考虑周到。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敌意也在逐渐增长。中国政府已经清楚了解到该问题,其主要使用多双边经济磋商机制,不断进行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外交政策。

其三,外汇管理部门逐渐放宽外汇管理等规定,其根本原因为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改革相关。其放宽的具体内容即为颁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使得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更加简单,成本也越来越小。

1.2.2 环境因素

江苏省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前两个地区来说较为复杂,其经常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从整体上来说,影响江苏省对非洲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因素为环境因素。在之前,由于非洲地区较为贫困,所以我国对其投资不多,进而导致非洲国家对我国经济不够了解与深入而产生排斥情绪,使得我国在其地区投资极为不稳定。就经济角度来说,我国没有与非洲国家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关系。即使有的非洲国家与我国签订过战略协议,但其内容相对其他地区国家来说也不够完善。

2 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2.1 强化企业自身形象,淡化国籍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发达国家评价发展中国家时,会由于其自身的看法对后者在其存在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外部社会责任这两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见,认为当地的相关企业与社区会因此出现利益上的缺失,所以发达国家在评判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当然,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以外,相关企业应在其基础上对自身的形象进行强化与维持,进一步促使相关的偏见态度有所减轻或是消除。

2.2 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政策的科学性

完善清晰政府投资监管。江苏省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需要转变其之前的所扮演的角色,放宽对微观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但当江苏省政府遇到与国家相关的重大项目时,又必须要严格进行审查把关。若其遇到的是普通投资项目,其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投资企业的主观意见,使企业以可行性作为基础不断进行研究,同时自身承担尤其所带来的对应风险,在这整个过程中,江苏省只需要对其资料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

2.3 为“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与东道国之间的经济外交。直至2014年底,中国已经和115个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在这些国家之中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签订协议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这些国家在我国的投资,但却忽略了我国在境外国家的投资。该现象使得双边贸易协议仅仅只是我国政府单方面对其他国家进行保障,我国企业没有得到其应有权益。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改变其谈判的地位,不仅要体现出我国东道国的身份,还要表现出母国身份,同时完善与对外投资有关的所有项目。

3 结 语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沿海地区。一方面,因其独特的地理海洋位置,增进了同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的沟通。又因其自主化的产品产业链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生产结构框架。再加上其拥有成熟的对外贸易优势条件和聚集的工业群,这些因素都是有利于江苏省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江苏省具有众多的高等科技院校,为其的科技方面提供大量人力开发资源,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开展以及江苏省在贸易政治方面的优势,大大地方便了江苏省在招商投资方面资金的流动、有些大企业摆脱政府的管制,走市场化道路,这些都为对外和对内发展有重大的支持作用。通过两方面有利因素,江苏省在对外投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江苏省在对外投资方面相较于其他省份成本较低,在完善本文所提到不足之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定能够为其他省份带来一些优质的投资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静如.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2(11).

[2]黄清国.深圳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8).

[3]刘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3).

[4]陈恩,王方方,扶涛.企业生产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性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2(1).

第7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020-02.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直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在世纪交接之际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经历了战略实施初期的幼稚和过分乐观之后,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了解对外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游戏规则,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也将变得更加成熟。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已经连续保持九年增长。其中,非金融类6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9%;金融类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562.6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位居世界第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2万亿美元,年末存量20.4万亿美元,中国占比分别为5.2%和1.6%,流量排名第五位,但存量排名仅列第17位,这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地位不相符合。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平均投资比率仅为0.18,不仅低于发达国家1.32和世界平均水平1.03的平均投资比率,甚至都低于发展中国家0.35的平均投资比率,这说明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整体投资比率效率较低,我国以直接投资的形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有待深化。

由谁去投资(主体选择)、投资于何种产业(产业选择)以及到哪里去投资(区域选择),被认为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三大基本问题。而这三大基本问题都带有结构的性质。因此,本文所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主要包括主体构成、产业结构以及区位分布三大部分。并试图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提出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主体结构

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13 000多家,从境内投资者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情况看,近六成的境内投资者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占10.2%(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占8.2%,股份有限公司占7%,股份合作企业占4.6%,外商投资企业占3.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集体企业占1.1%,其他占6.6%。

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者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5%,各省市区的投资者占了95%。境内投资者数量前十位的省市区是: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上海、北京、辽宁、河南、黑龙江,占到境内投资者总数的67%;浙江省境内投资者数量最多,占16.3%;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来自浙江和福建两省。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某一注册类型企业的比重上升说明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这类企业数量有所增长。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非国有企业比重的下降,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投资主体数量上升,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跟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国际市场参与度有所提高,参与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具有更加灵敏的嗅觉和更加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为市场竞争提供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动我国对外投资潜力的开发,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升级,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虽然在数量上有限责任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对外直接投资额中的大部分仍然来自于央企,不止是因为“走出去”战略的牵引和国家长期的支持,更是因为它们自身聚集着大量国家垄断行业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当然,央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也体现了我国国家宏观竞争优势。

(二)产业结构

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上继续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其中,流向租赁和商贸服务业30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占44%;金融业8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12.5%;批发和零售业67.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占9.8%;采矿业57.1美元,同比下降57.2%,占8.3%,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开采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占8.2%,主要是水上运输业、其他运输服务业和航空运输业等投资;制造业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占6.8%,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等投资。

图1

由图1及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集中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占全部对外直接流量的九成。从增速上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速最快,其次是制造业,而金融业和采矿业有所下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正不断扩大,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石油化工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品与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等多个行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重点相对的愈趋集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商业服务及批发零售类、采矿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

近几年,在“走出去”战略的引导下,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业主体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而且特殊的地位。虽然201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下降,但是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的起伏主要由跨国并购活动引起,而跨国并购活动的多寡和规模,则主要取决于宏观世界经济环境形势和企业的战略规划、规模和实力。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我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速怎样变化,其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三)区域结构

至2010年末,中国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共有1.6万家境外企业,投资覆盖率达到72.7%,其中对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90%和85%。

从流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仍然是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最为集中的地区,而欧洲则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对欧洲的投资在2009年增长2.8倍的基础上再次实现成倍增长,流量达到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6%,占流量总额的9.8%,较上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主要流向卢森堡、瑞典、俄罗斯、德国、匈牙利、英国、挪威等国家。北美洲2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2%,占3.8%,主要流向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1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8%,占15.3%,主要流向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秘鲁等。非洲2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8%,占3.1%,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肯尼亚等。

表1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由表1可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遵循周边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与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

从区域分布的行业结构来看,资源开发型投资主要集中在拉美、非洲、澳大利亚等资源丰裕的地区和国家,加工制造业中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投资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几乎所有大型家电企业都在美国或日本建有研发基地,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如联想、四通亦在美国、中国香港设有带研发特征的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对外投资的高涨阶段,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在大幅上升。而对外投资发展结构在主体上有限责任公司占主要地位,国有企业数量比重不大,但是投资额度上国有企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中央直属企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行业上则侧重于以贸易导向为主的服务业和以资源导向为主的采矿业;在区位上则侧重于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在对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情况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投资结构也会愈趋合理化。

投资主体方面,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对外投资经验的积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更多的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会踊跃地加入到对外直接投资大军中来,有限责任公司也会作为一种重要的主体形式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大部分仍然集中于央企,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与投资潜力的开发将会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央企各个方面的结构优化,强化其竞争实力。

行业分布方面,通过分析可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绝大多数是由服务业和初级产业推动的,这一趋势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货物贸易依附阶段,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货物贸易的增加,商务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业必将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相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初级产品及其是能源产品的消耗仍会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而以初级产业业务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仍会使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所以,即使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呼声不断高涨,其发展速度在短时间也无法使其超赶服务业和初级产业对外直接投总量的贡献。另外,随着“低碳经济”这一理念的推广和时间,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改善。

区域分布方面,预计我国仍将继续保持甚至增加对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投资,更多地参与到全球资源尤其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的配置当中去。另外,随着我国部分跨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全球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更少的依赖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岛的“庇护”,而是借助更外直接、有效的手段进行投资。另外,中国香港地区由于与我国大陆地区拥有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特殊的优惠策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作为我国企业首选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台之一,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未来的发展,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能够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一是政府要继续积极推进投资主体的调整,使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调整。二是加强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战略性选择。三是建立和完善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缩小“心理距离”。四是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五是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合理分布。六是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和指导,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和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 李桂芳,储贺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胡曼.从产业结构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科技创业周刊,2005,(10).

第8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外商直接投资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自从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201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达到了4%。图1为从2004年起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走势:

图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走势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http:///)

图1显示,在05年7月21日之后我国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过程中,其原因主要是:自从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很快,这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巨大的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增加。截至到201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在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的情况影响下,据统计显示,2012年1月至3月,我国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近7000家,比往年同期下降了2526%,但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入资金高达280亿美元,比往年同期增长了6126%。在人民币预期的推波助澜下,人民币的升值加速。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影响

表1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通过仔细比较2000-2011年1-10月的数据可以发现,从2006年至200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从33068个下降为18163个,为负增长,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从48576亿元上升为70871亿元,为正增长,这说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个数虽然在减少,但其规模和金额在逐渐增大。

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是:当前影响外商直接在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民币一直在升值,而是外商在中国进行投资的行业的市场前景。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外商投资结构更加合理。

我们通过一元回归检验人民币升值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强度,以及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通过一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出:

Dependent Variable:Y

Method:Least Squares

Date:05/05/12Time:21:24

Sample:2000 2011

Included observations:12

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

C2561.993218.691111.715120.0000

X-258.274728.35902-9.1073200.0000

R-squared0.892408Mean dependent var578.3042

Adjusted R-squared0.881648S.D. dependent var197.1825

S.E. of regression67.83529Akaike info criterion11.42305

Sum squared resid46016.27Schwarz criterion11.50387

Log likelihood-66.53832F-statistic82.94328

Durbin-Watson stat1.559839Prob(F-statistic)0.000004

从表1的回归分析中看出,判定系数为0892408,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这表明外商对外投资额变化的8924%可由人民币汇率来解释。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做出推断。该检验是通过F统计量进行检验的。对于表1的回归分析结果,F=8294328,给定显著水平为005,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005(1,10)=496,显然有F>F005(1,10),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

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并不能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要对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中最普遍的是t检验。从计量结果看,参数估计值的t检验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k-1=n-1-1=10的临界值t0025(10)=2228,表明变量以很高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Y=2561993-2582747X(Y为FDI,X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表明汇率每波动一个百分点,FDI就波动2582747亿美元。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相关建议

(一)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该是以经常专案为主,以资本流动为辅的状态。因此,我国政府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结汇制度从强制结汇向自愿结汇过渡,另外我国政府也可以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宏观调控。

(二)控制外汇储备风险。我国政府可以通过逐步加大外汇管理体制创新来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更好地利用储备资源。另外为了逐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我国政府应积极完善贸易投资结构和跨境资金流动均衡管理制度,加强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三)增强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应积极调整原来的资产结构,努力开发新的完整的央行资产结构调整方案,努力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水平,防止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增长。另外,我国政府要积极推广汇率风险规避工具保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我国要想进入发达阶段需要逐渐转变以前的思想,积极推进新的发展战略,逐步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同时制定一些有利于内需型经济增长的政策,使人民币汇率上升本身就可以刺激内需增长。事实上,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可以进一步降税、调整个税征收点等。

结束语

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对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也有弊,因此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使其有利于健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综合来看,我国适时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做好重大改革,使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是有利的。(作者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J].资料通讯,2005,(10):15-23.

[2]韩燕.人民币升值怎样影响中国外贸[J].世界知识,2008,(2):50-51.

第9篇:对外直接投资范文

[摘要]要改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当前的不利局面,必须要改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要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培养成真正能够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管理科学的跨国公司。本文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发展战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发展战略

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涉足跨国直接投资的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0%由中央直管的国有企业占有。要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与宏观绩效,当务之急是如何盘活已有存量投资,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关键。如果这部分国有企业不能尽快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很难提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境外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内部人员失控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适应对外直接投资的需要,大公司的核心层可发展为控股公司.把各个分公司作为由公司控股的独立经营实体来对待。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孙公司将按照商业原则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下大力气,才能使中国企业真正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走向世界,也才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另外,中国的大型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依然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实,不是国有企业不能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关键是企业制度是否健全。只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励相容,国有企业一样能大显身手。而中国的国情实际上暂时也只能以国有企业为主。因此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策略中改造国有企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