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 传统的建筑工程的特点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工程技术显得较为单一,因而其技术性不够强,也没有注重其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传统社会虽然存在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工程,但是它们大多是上流群体创建而成的,无法使这个技术手段普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的单一化的特点,在技术手段以及普及范围等方面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准,同样,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方面也较多。
2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特点
2.1 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每一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建筑结构形式。每一栋建筑都有正常使用的功能,都具有特殊的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
2.2 建筑行业的固定性和施工单位的流动性
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固定的场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施工单位就不一样了,哪里有工作就要去哪,整体的工作组织具有流动性。施工单位也要根据施工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调动。根据要求分配给每个人任务及工作程序,防止人员混乱和程序混乱。管理人员也要负责任的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并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不仅要保证质量和效率还要定期的完成任务。
2.3 建筑施工的综合性
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的单位,部门也很多,程序比较麻烦,致使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建筑的综合性表现在,建筑施工需要多方面进行合作,多个工作种类同时施工和多个阶段同时进行。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提供齐全的材料和设施,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3 建筑工程施工新方法发展趋势
3.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深基础施工方面,其中又以深基坑和桩基础施工技术为代表。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都有增大的趋势,例如,国内有的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已经达32m;其支护结构形式也有新发展,例如,国内某些工程已经采用的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则向更长、截面尺寸更大的方向发展。同时,桩基础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等。
3.2 混凝土和钢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技术、工业化应用方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黏稠度比较大,泵送起来较为困难,由此发展出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例如,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出口压力达到40MPa,将C120的混凝土泵送至417m的高度。另外,在结构复杂、较密、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中,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免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国内工程内开始使用。
3.3 钢材、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的改进
高强度钢材的使用不但有利于节省钢材,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结构安全程度,而且在经济上也有较大优势,国内钢筋的强度价格比有随其等级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地区钢筋的主力级别已达500MPa级,且780MPa级的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另外,对钢材抗火和防腐蚀能力的要求促进了耐火耐候钢的发展,其使用可大幅降低涂装成本,并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高强高性能化成为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提高耐久性,且在经济上有一定优势。
3.4 模板和脚手架工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提升模板技术、提升外脚手架技术、新型模板脚手架技术方面。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工艺,近几年来提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如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等;同样,提升外脚手架的发展呈现出体系化、多样化、环保化的特点,如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插接式钢管脚手架、盘销式钢管脚手架等。
4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4.1 精细化
近些年来,为促进建筑技术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也朝向精细化发展。在设备安装与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要求愈加提升。如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钢结构焊接等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在新焊接技术方面,在射线检测焊缝、材料与焊接控制,也促进技术水平发展,进而提升焊接管理技术。针对钢结构安装,质量监控技术日益提升,是工程监控吊装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大型工程项目,建筑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吊点、分散性载荷吊装,建立监控吊装,提升质量控制准度、精度。
4.2 信息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广泛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安装实施监控、模拟,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建筑安装过程,起着实时控制、监督、校对作用,确保建筑安装质量满足要求。总而言之,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是其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动态模拟技术,可实时监控安装过程,促进建筑技术朝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进而提升建筑管理水平、监督效率。
4.3 集成化
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多种工程技术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带给居住者前所未有的便利居住条件。比如建筑安装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工程技术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满足未来建筑的建造要求,实现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居住诉求。
4.4 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了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促使建筑技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向着运转长久化、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结构精致化、驱动电力化为一体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技术也向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化合高技术方向发展。向这种发展趋势,施工单位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高效化,合理化运转。
4.5 节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水平不断的改善,人们在住宅建筑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能源无限度的使用导致对自然造成很多危害。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技术手段的节能,得到了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从而使得节能建筑得到了良好发展。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而且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可循环资源在节能技术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在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意味着终将会被淘汰。在建筑业也同样如此。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在艺术性与功能性方面的单一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了。随着人们居住需求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正在朝着集成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精细化发展。而智能化、生态化与绿色化的建筑也必将更受人们青睐,随之产生的建筑工程技术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岩.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门窗,2012(06).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要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工程师们打破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管理思想,将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进一步深入推广。简而言之,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悉和掌握,从而充分把握最真实和准确的建筑工程市场信息,这是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而不断加强施工技术信息化的应用和管理,则是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只有在深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的同时,再实施一些更为人性化的辅助技术管理措施,才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化现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近年来的一系列信息化建设举措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使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形象,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比如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流程的组织和管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效率和性价比,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管理办公,通过招投标管理软件来进行工程量的准确而迅速的计算以及招投标报价的科学制定,通过各类专业软件来进行标书的统一编制、建筑工程的概念设计乃至施工图设计,通过设计和施工计算软件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基坑支护设计,以及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日常信息维护管理等等。
同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信息化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施工技术信息化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往往还局限于单一的区域,模式也较为粗犷简陋;第二,在施工技术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还缺乏足够的法律法规意识,往往对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从而触犯了法律而不自知;第三,单纯、教条式的模仿太多,而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的意识,这样就导致在国际上的竞争当中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第四,由于当前我国施工技术信息化的构架还不够完善导致其应用效率低下,而其效率低下又反过来影响了大家对施工技术实施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第五,整个信息化战略缺乏统一的指挥,基本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信息互动方面极其贫乏。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探究
第一,加强信息技术多层面、多层次的推广,实现各类功能性信息技术软件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全面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管理层面,为了切实提高施工效率、促进施工企业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我们必须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渠道,促进计算机工艺控制软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创新应用。例如信息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对其垂直度的科学控制规范、预拌混凝土的自动化上料、整体安装大型构件及设备的同步提升管理、脚手架的整体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安全性能检测与数据采集管理、建筑物沉降的检验、测量与控制领域的应用等。
第二,深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领导和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信息化的理解,从根本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认为,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施工管理,只不过就是购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一个企业互联网平台及施工数据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实施必要的维护管理,即可以实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要加强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切实让他们体会到企业能够依据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理来正确地把握市场定位及走向,依据系统的辅助决策支持来采取正确的投资行为,从而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最终成为行业的先驱与佼佼者。
第三,着力实施网上办公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搭建和完善基于网络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面对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施工项目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建设对象,而这些项目往往涉及到众多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环节,包括进度安排、审核标准、图纸、设计变更等等,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是令人难以估量的。因此我们只有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构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信息化共享平台和网上办公系统,才能真正简化信息传递的复杂环节,使纸质文件退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历史舞台,并促进信息化的共享建设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力工具。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而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由于起步较晚,水平还相对较为落后,然而随着有关管理部门对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的认可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要继续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信息化的水平,就需要当代我国的工程师们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管理思想,将施工技术全面信息化的步伐进一步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筑施工技术逐渐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参考文献:
[1] 董杰. 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 [J].Value Engineering,2011(04).
[2] 李恒威.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J].Manufacturing Automation,2011(06).
[3] 余春波. 刍议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China Homes,2011(05).
[4] 贾强.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探究 [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011(03).
【关键词】深基坑;减震;节能;装配式建筑
一、建筑深基坑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主要分开挖和支护两部分技术。深基坑开挖在城市建设中主要因场地原因,主要是逆作开挖技术。
主要施工程序:1)施工降水、2)利用基坑支护的地下连续墙和桩板挡墙作为围护结构、3)采用大型旋挖钻机进行桩基施工、4)浇灌基础混凝土,同时设置竖向钢管或型钢支撑柱、5)开挖第一层土,现浇梁板(墙)结构,形成第一道水平支撑、6)继续开挖下层土,露出立柱及立柱钢筋安装、7)外包立柱及梁板混凝土浇筑,形成第二道水平支撑、8)基础开挖底层土及浇筑底板。
逆作法施工深基坑技术的优点是:节约施工场地,利用基坑围护结构作为结构挡土墙,结构水平支撑作为内支撑,安全性高,成本经济。缺点是:竖向钢柱与梁板、梁板与侧墙连接的节点难处理,墙体分段浇筑,施工缝防水处理性差。
综合分析,深基坑的逆作施工技术已颇为成熟。
二、基础主动减震技术
目前,我国不少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位于强震地区,面临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汶川和玉树地震启示:传统以"抗"为主的结构抗震设计的房屋基本都无法继续使用,几乎都不能修复。抗震规范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结构安全的要求。随着土木工程、地震工程、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控"为主的结构减震技术应运而生。主要原理是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安装特定参数的装置,如橡胶隔震支座、各种耗能器、质量调谐装置等,用来"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播,改变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能,或消耗输入结构内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隔震支座安装工艺:1)承台、底板施工(隔震支座下支墩与承台、底板分开施工)、2)隔震支座放样,绑扎下支墩钢筋、浇筑混凝土、3)安装隔震支座、4)施工上支墩钢筋及混凝土。其中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已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成功运用。
三、装配式结构技术
在二十世纪末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道路、水工建筑、大型容器等工程结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已经在全世界普及。但在国内,也一直未在住宅建筑使用。相比之下,装配式结构技术在德国和日本已经普遍应用于住宅工程,实现了建筑业的工厂化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施工方便,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很少,预制楼板无需支撑,叠合楼板模板很少。采用预制及半预制形式,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施工扰民,更可以减少材料和能源浪费。
2.建筑速度快,对周边工作生活影响小。
3.预制结构工期短,投资回收快。由于减少了现浇结构的支模、拆模和混凝土养护时间,施工速度大大加快。从而缩短了贷款建设的还贷时间,缩短了投资回收周期,减少了整体成本投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生产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料,变废为宝,以节约良田和其他材料。近年来在大板建筑中已广泛采用粉煤灰矿渣混凝土板墙,在砌块建中已广泛采用烟灰砌块等。
5.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和现代化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建筑工业的工业化大生产。工业化劳动生产效率高、生产环境稳定,构件的定型和标准化有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按标准严格检验出厂产品,因而质量保证率高。
目前,国内建设行业也在积极推进装配式技术的发展,各省市建委也在编制相应的设计及验收规范,并进行工程试点。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也于2014年7月1日由重庆市设计院主编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规程》J12683-2013,同年8月1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192-2014。政府给出优惠条件大力扶植预制构件厂的建设。具体工程项目试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迁建项目(二期)宿舍楼项目在2015年6月已进行设计招标,建委也对装配式设计工程的承建商补贴500元/m2。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进而实现建筑施工的工厂化。
四、新型材料建筑节能技术
1.节能墙体的应用
我国传统围护结构墙多为无机材料组成,如砖石砌体、混凝土、水泥砂浆等,如今为了节能保温的需要,引入了大量有机保温材料如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硬泡聚氨酯等,因为这些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要比传统墙体材料的保温性能强,所以有机保温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中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墙体。这样就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新发明的新型环保阻燃蜂窝复合墙体材料是利用煤渣、水稻秸秆等废料生产而来,其是将废料同水泥、粘合剂经过混合搅拌压缩而成,该种节能砖既减少了废物排放又能实现清洁生产,同时其具有能耗低、重量轻、所需钢筋水泥量小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节能屋面的应用
通常屋面保温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按此种正铺法,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水泥蛭石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注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注的有硬质聚氯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方便施工检修,但由于造价较高,住宅建筑尚未大量使用。
3.其他方面的节能应用
现代建筑中主体材料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等,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则是节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建的绿色建筑应采用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为出发点,试验证明,6层以上的钢混结构中受力钢筋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C50或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及使用寿命可大幅度提高;钢结构由于具备自重轻、高强度、施工取土量少等系列优点,同时使用钢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其建筑材料回收率高。因此,在今后建筑中应广泛采用钢结构而取代原来的钢混结构。
五、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研发并有效利用适应我国国情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 深基坑技术、结构减震、装配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均代表着建筑技术向"节地"、"节材"、"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子江,黄恒栋.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屋面节能技术措施研究[J]. 节能技术. 2006(05)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结构检测的技术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建筑检测主要是针对某一需要检测的建筑实体, 根据鉴定中的要求, 结合建筑实体的基本情况, 以相关标准和规范, 来采取相应的检测措施, 并对检测中的数据来进行计算、分析, 从而对本工程建筑实体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过程。建筑结构检测是建筑检测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是围绕建筑实体的结构强度与刚度以及稳定性, 来对建筑实体进行相关的检测和鉴定, 从而对建筑物的结构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建筑是人类实用物品的一个主要的部分, 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都必须得到一定的保障, 才能存在的价值。所以当某一建筑遇到损坏需要维修、或者怀疑某一建筑安全性存在问题, 及需要对建筑物由于某种功能无法满足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了解其可行性时, 就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必要的检测。
一、建筑需要结构检测的前提条件
1. 建筑结构检测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实践活动, 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操作, 它结合了建筑科学、化学、材料学、物理学、电子学等, 是一项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建筑结构检测通常情况是检测单位受委托方的请求而进行的。发生下列情况时需要进行建筑结构检测:一是建筑物在设计阶段存在差错。对地质情况了解不全, 地基的受力情况分析不到位, 漏算或者少算结构荷载, 建筑物内部受力计算错误, 造成建筑使用过程中出现某种危险征兆。
2. 是建筑物施工质量差。比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差距很大, 钢筋混凝土内部有孔洞等。
3. 是建筑物年久失修。由于建筑物使用时间较长, 其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需要对其进行加固或者改造时, 就需要对其进行结构检测, 以利于操作。第四是由自然或者人为灾害造成对建筑物结构存在影响。第五是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超载现象, 有可能对其造成破坏的, 比如在未对建筑的地基承载能力进行核算便对其加层改造, 或者随意的拆墙、打洞, 这种情况的发生, 很容易造成结构的破坏, 形成安全威胁。第六就是对于一些历史、文物建筑的加固, 由于需要尊重建筑物的历史原貌, 所以加固过程必须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物的结构检测, 不仅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性能的判定和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危房改造、古建筑保护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技术运用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内容是较为复杂的, 通常包括结构材料性能、结构的构造措施、结构构件尺寸、结构与构件的开裂和变形情况以及结构性能实荷情况的检测等。从检测内容上分,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类是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一类是砌体结构的检测, 还有就是钢结构的检测。以下分别介绍。
①混凝土结构检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好坏, 直接影响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实用、经济, 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主要可分混凝土材料检测、构件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等。对混凝土材料、构件的检测通常是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来进行的, 目的是检测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的裂缝、空洞等。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合成的非均质材料, 对超声脉冲的吸收、散射衰减较大, 因此, 当混凝土的材料、内部质量和检测距离一定时,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首波幅度等声学参数的数值应该保持基本的一致①。但如果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或者裂缝时, 超声波的声速、信号频率会有所变化, 且由于超声波在缺陷的层面产生复杂的反射、折射等, 很容易导致信号波形畸变, 超声波测试正是根据这些变化, 来测定混凝土内部的缺陷情况。超声波检测技术目前普遍运用于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 并于2000 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颁布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②。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回弹法、钻芯法、超声法以及综合法等。回弹法是指通过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硬度进行测量, 从而推算其内部的强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灵活的优点, 但是由于这种检测受到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检测的精度往往不高。且检测的条件限制较多, 在使用上不具有普遍性; 钻芯法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局部钻取芯样, 然后整理后进行抗压强度测定, 对于龄期不少于14d,强度不低于l0MPa 的混凝土都可以采取此种方法。钻芯法是一种比较直接可靠的检测方法,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对建筑结构有一定的损伤, 所以在没有得到委托方同意或者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 最好不用这种方法。当被检测建筑对检测过程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时, 通常采取超声法检测, 这一方法前文已作论述, 不再赘叙。以上方法尽管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然而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不均质特点, 加上施工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同, 以及各种试验误差因不同检测仪器、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检测部位和不同检测人员素质、环境等影响和制约, 都给检测结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不准确, 于是综合法的运用便成为另一种选择。综合法是将回弹法、钻芯法和超声法三种方法检测结果通过一定的函数计算, 然后经过加权平均的方法, 得出一个均值。综合法由于是对以上三种方法的综合与平均, 所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具有代表性。
②砌筑结构检测受传统建筑结构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建筑的承载主要采取的是砌体承载, 由于砌体具有取材方便、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 因此一直使用至今, 且使用范围较广。但砌体结构也存在很大的缺点, 比如自重大、强度低、砂浆与块体之间的粘接力度较弱等, 一旦遇到外部的强力作用, 容易出现损坏。由于砌体承担着建筑物的承载作用, 其损坏程度对建筑物的使用影响很大。所以在建筑物结构检测, 对砌筑结构的检测是不可缺少的。
砌筑结构检测通常包括块材强度、砂浆强度、砌体强度等。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 还可以分为静态检测与动态检测。对块材强度的检测方法主要采取回弹法、取样结合回弹法或钻芯法。检测方法对检测的条件进行了限制, 要求检测时块材的品种应当相同, 强度等级相符, 在质量上应当保持同等级, 且砌筑构件的环境应当有相似处。对于不同的块材材料, 回弹法与钻芯法两种方法的应用有所不同, 当块材是砖体时, 多采取回弹法和取样法结合, 而块材如果是石体, 则多采用钻芯法对块材强度进行检测。砂浆强度是评价工程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在砌体结构检测中, 对砌体中的砂浆强度进行检测通常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贯入法, 另一种是筒压法。贯入法检测的仪器由贯入仪、测钉、测量规组成, 即通过贯入仪将测钉推进砂浆内,然后用贯入深度测量表测量测钉的贯入深度, 将所得数据建立测强曲线, 分析检测误差, 得出测量结果。在贯入法检测过程中, 要注意测点的布置, 在进行现场砂浆强度检测时, 一般以相邻两轴线间的墙体或独立构件且面积不大于5 000 mm×5 000 mm 的砌体为1 个取样单位, 也可按有关单位的要求确定检测数量。每1 个取样单位内的测区数为1 个, 测区面积不小于1 000 mm×1 000 mm, 测区宜选择在承重构件的可测面上, 并避开门窗洞和预埋铁件等障碍物。筒压法也是现场测量砂浆强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筒压法检测现场砌筑砂浆强度是参照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方法, 将现场取样砌筑砂浆破碎, 筛分至5 到10mm 后, 根据砂浆颗粒密度、水泥品种, 检出石子百分数称取适量粒状砂浆, 测定筒压强度后, 按砂浆品种用一元回归方程换算或者7. 07cm 立方体强度。在一般强度试验允许范围之内, 筒压强度法可在现场任何点取样, 对样品的大小, 形状无特殊要求, 经机械破碎、筛分, 试验人为影响小。砌体是我国传统砖体结构工程中主要的承重结构, 常用的方法是轴压法和扁顶法。轴压法工作程序为: 工程资料调查―――选定测区―――布置测点―――开凿槽孔―――安放原位压力机―――加荷读数―――计算分析―――强度推定。在轴压法的检测过程中, 一面墙体一般选择一个测点, 且宜选择中部位置, 在开凿过程中, 凿面墙体宽度一般要大于1.5 米, 且多用于240 砖墙; 扁顶法是采用扁式液压千斤顶在墙体上进行抗压, 检测砌体的受压应力、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的方法。扁顶法检测结果综合反映了砖、砂浆和施工质量, 可检测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工作应力, 但检测部位砌体局部损伤, 重复使用率低。在应用扁顶法检测时, 检测部位距墙边要大于1.5 米。如砌体强度较高或轴向变形较大时, 抗压强度不易测量。
③钢结构检测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 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 由于钢结构的材质均匀, 因此具有强度、塑性与韧性均能较方便地进行测试的优势, 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 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 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有: 超声波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钢材锈蚀检测及涂层厚度检测等。
三、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当中。对于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 新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手段将得到大量运用。由于建筑结构检测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 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损伤降低能力以及操作方式方法的方便快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量新的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其次是检测仪器的改良。仪器是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工具, 其质量的好坏、操作的便捷程度、寿命的长短等等, 对检测结果和实际项目的运行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未来的建筑结构检测要求检测仪器具有高精确度、操作方便便捷、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 这也是检测仪器改良的方向。再次是钢结构检测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检测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系统方法, 但是对钢结构的检测, 目前在钢构件应力和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力与损伤的无损检测方面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是未来建筑结构检测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将对高新技术加以引进, 以扩展检测的范围和方向, 比如将光传感技术、声发射技术等引进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当中, 这些在大型的工程结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束语
建筑结构检测是认识与了解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结构的设计等不断的创新, 使得检测技术面临着同样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因此, 灵活的掌握和应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对建筑的质量监测和加固改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载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与特种结构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 谢建军.建筑结构检测试验鉴定研究[J].大众科技, 2009.
[3] JGJ, 123―200l,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扰压强度技术规程[S].
注释: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是衡量建筑行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建筑施工技术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研发了多项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下接下来结合具体事例简要阐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情况。
一、现今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概况
1.概述
我国现今的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较快,基本可达到国际建筑业的同等水平,属于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下面对几项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1)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桩基技术。建筑施工技术中运用最多的是桩基这一形式,其中灌注桩因其优异性被广泛运用,混凝土预制桩则因其具有较多缺陷而运用较少。灌注桩主要有不分土质均可适用、桩直径和长度不受限制等优点,目前建筑业中已出现的直径可达三米、长度可达104nl、承重力达一万千牛以上的现浇灌注桩。近年来适用在水下水下作业的主要是长螺旋钻孔压灌法成桩,但成桩的直径、长度均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全面配筋。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泥浆护壁孔桩,这种桩型适用性强,并与其他多种技术相互结合,加以改善后将更具特色,并形成建筑施工技术中的灌注桩成套技术。在对桩基的承受力方面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动态监测。
(2)基坑支护体系。基坑是建筑施工中的一大重要环节,特别是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急剧增多,使得基坑技术变得更为重要,高层建筑要求基坑深,基坑支护工程要求结合环境、气候、土质、地下水等多方面因素,达到防水、防土、牢固的目的,对基坑支护体系的选择也就需要极为慎重,需要综合多方面条件而定。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主要有两种基坑支护体系:其一是土钉墙体系,分层挖土、分层支护,工程造价可减低至传统基坑支护体系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之间,这种体系主要适用于低水位且不是软土这类土质的场地。其二是逆作拱墙体系,与土钉墙一样分层开挖,同时分层逆作拱墙,工程造价可降低至传统支护体系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之间,多使用与土质为非软土的场地。在空间支护体系中,对其中地下水的有效控制在我国已经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采用的是复合型方法。总体而言,我国基坑支护这一技术还不够纯熟,需要多加进步和发展。
2.新型材料制作混凝土技术
在国内外的建筑业中,水泥已成为公认的建筑工程结构材料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因由水泥为原料形成的混凝土具有强度较高、耗能最少的优点而得到国内外建筑业的一致肯定。高强砼因具有高强、高变形模量等特点责备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中,可达到改变建筑物中的柱网间距离、减少高层建筑的底层柱用量、统一规格减少制作模板所用材料量、减少施工时间、保证安全等多重有利目的,同时还可完善高层建筑物的用途。
3.通过使用新型材料提高防水工程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防水工程技术已取得了较大发展,有些甚至形成了完整的流程工序,新型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了热熔法等,通过多种新型材料运用于防水工程技术之中,完善了传统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些漏洞和弊病,使得防水工程更加完善。最新开发的屋面防水技术更是使我国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有了更加明显的进步。
二、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1.新型材料取代传统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存在诸多优点,可针对传统建筑材料使用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更好的完善,弥补其不足,新型建筑材料在今后的发展中可取代部分传统建筑材料成为主力材料。今后要对高性能砼这一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将此种材料的所有特点及优势进行全面的开发,并应用与建筑工程之中。同时在建筑工程中积极有效的推广新型材料,减少能源耗费大、成本高的传统材料,提高适合建筑工程使用的建材化学类产品的使用率。
2.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与建筑施工技术
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类和社会,将计算机技术系统的运用于建筑行业之中将带来建筑业的全面发展,是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建筑工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地方已经很多,例如进行各类材料管理、精确测量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多重益处: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员成本和精力;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精准各类规格数据,保证工程质量;与网络连接,实现现代化目标等。在今后将计算机技术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类管理和项目工程中,通过互联网使建筑工程达到国际标准将是主流趋势。
3.不断完善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要求以先进科技为前提,通过使用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使生产率加速提高。完善建筑工业化,要求使用先进、新型、高效率的技术和产品替换传统技术和产品,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彻底取代手工劳动,从而最终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工业化水平。
4.以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生产力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搭上科技的列车,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结果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的新技术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节能环保技术,建筑工程对能源的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通过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研究来达到解决能源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地下空间技术,地下空间可完成对土地的有效运用,节约建筑土地面积等。增加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率,使最新建筑技术在建筑业施工中得到具体和广泛应用,使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在近年来有了更大更快的进步,但还未达国际最高水平,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需要建筑业人士沿着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研发新型技术和材料、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建筑科技水平,并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彬.中国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5:11-12.
【关键词】建筑施工;科学技术;新工艺;新时期;发展方向
1、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情况
1.1 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有了显著的提升,也逐步的形式成了极为有效和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一般来说建筑施工技术包含: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和钢结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同时也还有防水和装饰技术等等,它们都对提升建筑的安全、环保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具体的来说:
(1)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含桩基、深坑支护、挖孔桩这三大类技术。其中桩基技术已经接近了国外先进水平,但是该技术的缺点是会造成土地扰动且噪声大;深坑支护技术对于建筑施工极为重要,国内起步较晚,但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多种新方式被应用;挖孔桩技术已经能够在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中进行施工,而且深度达到了60米左右,直径可以达到4米左右,为建筑施工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2)钢筋和钢结构施工技术近些年取得了不小进步,例如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还有在电渣压力焊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它们都极大的提升了建筑连接部位的稳定性,也减少对气候、钢筋化学成分的依赖和施工过程的繁琐。
(3)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它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它是建筑施工技术极为重要的一类。目前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已经越来越强调建筑的耐用性,而不再过度的追求以往的高强度。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全钢模板、水平模板、竖向模板等支撑技术,它们进一步的提升了建筑的质量。
1.2 存在的问题
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技术,我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广泛推广,特别是受制于施工单位自身水平,导致无法使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模板的使用比较随意,缺少足够的设计考量,容易出现模板拆除后很容易导致建筑结构整体不稳定,甚至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2)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绝大部分施工单位和人员也缺乏相关的管理思维。加之现代建筑施工过程所需要的施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就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旦缺乏足够有效的信息沟通,带来的就是混乱的施工现场;
(3)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容易对新技术产生很大的认识误区,也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之没有良好的管理团队,都降低了新技术的应用。
(4)此外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也比较匮乏,无法有效的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
2、新时期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创新型施工技术不断出现
主要表现在盾构技术、建筑改造、超高层施工、大跨度的钢结构施工等等,建筑规模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不断发展,就要求具备相关的高难度施工技术来保障。此外施工技术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努力前行,由此可见未来建筑施工会进一步的降低对人的技术要求,并且智能化的机械设备会逐步取代人的地位,提升精细化施工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为特殊的施工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2.2 绿色环保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带动的是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大型建筑设计、施工单位也将绿色环保技术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建筑所需要的能耗越来越大,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也变得更加严重,而绿色环保技术也就运用而生。绿色环保技术除了会大幅度的降低简述施工的成本,还不断的提升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新时期的建筑施工单位要能够清晰的认识绿色环保技术所带来的价值,才能够更好的将其不断的应用。
绿色环保技术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来支撑,再配合绿色施工技术、材料等方面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就是会降低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的损坏。其次是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也会极大的减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例如降低建筑使用电量、改善建筑内部的空气状况、节能减排等等。
2.3 信息化领域的不断完善
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建筑施工领域的重点发展目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卓有成效的提升了施工技术在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逐渐的改变了以往老旧的管理模式,极大的提升施工团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例如在施工材料、进度、质量验收等方面可以做到实时跟进,并通过计算机系统上传到服务器进行保存。
首先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必须要自身能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注重与信息化领域的科技公司的合作,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方法运用于自身的施工过程中去。此外信息化建设要遍布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不能出现断点,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其次是要积极的投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从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逐步的提升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也实现对建筑施工进度、质量的实施把关。而且信息化管理软件也对提升企业的科技力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最后就是要加强对施工队伍在信息化理念方面的培养,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让每个施工管理人员都清楚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效果。并且可以利用定期的考核来督促他们在信息化方面的学习,逐步的提升施工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被充分运用于建筑施工中,极大的改善了施工条件和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创新新型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给新时期的建筑施工技术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的改善了陈旧的施工环境,减少了对人的伤害和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可以看出未来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发展会给施工单位和给人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建筑工程,2015,(3):104.
[2]翟亮.浅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施工技术,2015,(01):86.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discusses how to reflect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how to advance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adva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ocusing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关键词:技术;加强;创新;推进
Key words: technology;strengthening;innovation;promot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04-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从而也迎来了中国建筑市场的黄金发展时期。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建筑、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一个较高发展水平。这也必然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迎接国内外竞争力量的对抗呢?企业技术管理与发展将会成为关键因素。本文结合作者重点从大型国企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重点对技术发展简要的谈谈一下几点思路,仅供同行交流学习。
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技术发展的差距是关键问题,体现在核心施工技术发掘、整理、标准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上。技术发展与管理工作必须始终服务于企业经济价值创造和长远发展。
1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全力推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创造型企业发展的模式转变
科学技术及其创新活动作为企业强大的竞争资源和推动力,用以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这是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所说:“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力”。因此,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能否维持强有力的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必须紧跟企业与国内外技术发展导向、依托重点项目,高度注重技术创新,优化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努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2在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方面要实现三个加强
2.1 加强技术管理,强化技术先导技术管理是指对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它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技术就如同粮草一样,是一支军队、一个企业最基本也是最关键所在。在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方面:①梳理、完善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和企业技术管理标准化模式。②对重大经营攻关项目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战略项目,技术工作要在市场跟踪到标后交底等各个环节强化切入力度,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③实施项目技术管理策划,利用技术手段合理发掘技术商务结合点,实现技术价值创造力。
2.2 加强技术与经济有机融合,提升技术经济效益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何才能使技术与经济有机融合,体现技术经济价值?①充分做好投标期间技术方案的必选,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获取工程项目。②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改进与完善技术措施,降低工程措施成本,提高工作实效,体现技术的先进性。③及时总结技术成果,快速形成技术标准,实现技术成果再次转化。
2.3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源于人才的储备,人才的筹备源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持续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①采取重点培养高端人才,注重专业人才,兼顾一般人才的培养,对重点项目技术人员的配置实行“1+1+n”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所谓“1+1+n”模式是指,对重点或大型以上项目,在技术人员配置方面实行1名项目总工+1名部门技术负责人+若干技术员;项目总工重点培养部门技术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重点培养技术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阶梯模式。②实施师徒多年跟随制,使新进专业人才能够更系统地得以培养。对每一位新招聘的大学生,实施师徒创帮带模式,并且要求师傅定期考核、多年培养(至少1年以上的培养周期);方能实现人才的延续性。③建立技术季度交流长效机制,强化内部交流,注重外部培训。④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研与人才培养战略合作。
3在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方面要实施四个推进
3.1 推进企业高端技术才人与施工技术集中决策建设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为了有效、充分发挥企业有限的高端技术人才优势,全面、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技术水平,形成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竞争优势。①建立高端技术人才库,有利于利用高端技术人才在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和敏锐的洞察力,密切跟踪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制定本企业的技术发展规划,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勾画蓝图,为企业高层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②建立高端人才库,有利于整合高端技术人才各自所掌握系统的、最新的、规范的技术成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创造力,对重点项目实施高水平的集中策划,为更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技术标准化的建设能够全面、真实地体现企业在某一发作阶段或时期的水平,同时也是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有了自己配套、完善的技术标准,企业就可以在很多方面,如工程投标、施工总体策划、具体施工技术的策划等,把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引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业务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在此基础上对技术标准进行选择,并加以必要完善,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策划成果。技术标准的实施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且作为成型的模块,可大大缩短了技术策划周期;可使基层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地做好过程控制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基层技术人员设置的比例,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3.3 推进专业工程师建设专业工程师这里是指具备技术、管理等多重技能的复合型人行,使其在注重管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方案编写技能与技术指导能力。目前,很多大型传统建筑施工企业依然实施的专业工长模式,致使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已很难适应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向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转型的需要,必须实施专业工程师制。在专业工程师的建设中,以技术作为切入,然后再向管理、商务等专业进行拓展,从而才能够有利于工程人员形成较为全面的、理性的业务思维,适应企业总承包模式发展需求。
3.4 推进技术服务与监督质量建设建筑施工企业经济价值创造的来源是一个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上层技术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集团内外部技术资源组织与服务好不同项目的技术实施工作。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①实施项目技术管理月度巡检制,实时掌握项目技术工作情况,做好常态化管理;②对重点项目、难点技术问题实施重点跟踪检查、指导,充分发挥集团技术资源协助项目解决技术问题;③监督、指导项目技术策划、方案编制实施情况,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作为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高层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体系与价值创造力建设;高度注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方可实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为了迎接挑战,我们还要对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改进。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也建成了一大批技术难度高、设计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建筑,总的来说,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还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1.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1.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桩基础和深基坑两部分,下面对其施工技术现状进行简介:
1.1.1桩基础施工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地基基本已经形成多桩型系列,在成桩方面的施工技术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由于混凝土预制桩存在噪音大、土体扰动严重等缺点,目前已经很好使用。而混凝土灌注桩以其自身诸多的优点,如在任何土体及岩层均可采用、桩径及桩长可随意控制、能够满足不同承载力的要求等等,从而使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桩头虚土及颈缩等现象有时会影响施工质量。为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以确保灌注桩的整体质量。
1.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现状
基坑支护是整个建筑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我国在基坑支护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施工中涉及的各重要环节均处于发展阶段,如设计计算、监测等等。就深基坑住户而言,其属于信息化施工、防水、土方挖掘、支护以及监测等有机结合的整体,施工过程较为系统且复杂。所以,对支护方案的选择要求较高。当前我国的基坑支护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一些原本仅在发达国家中使用的支护形式,现已在我国得到应用,如地下连续墙、钢排桩等等。由我国自行开发的基坑支护体系主要有土钉墙及逆做拱墙两种,在实际应用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工程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现状如下:其一,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比较的材料之一,在以往混凝土技术主要追求的是以强度为中心,而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由强度逐步过渡到以耐久性为目标的阶段,具体体现在混凝土的原材料、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预拌混凝土等方面的发展,如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已由原本单存的减水剂发展为抗渗、早强、防冻、微膨胀、缓凝等,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预拌混凝土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和整体强度;其二,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新工艺的开发支模方法是关键。我国在通过对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目前开发出一系列较为先进的支模技术,包括全钢模板、水平及竖向模板等。其中每一种模板均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如全钢模板具有刚度高、成型质量好、承载力强等优点。
1.3钢筋及钢结构施工技术
当前,随着我国在建筑钢筋应用技术方面的不断提高,高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同时钢筋连接技术的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如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预应力钢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进而提高了建筑质量。近几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速度较快,并在一些高层建筑以及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钢结构形式主要有多层变截面网壳及网架、球节点平板网架等,施工技术方面均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1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建筑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管理技术在工程预算、招标、施工计划制定、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施工远程监控中,强化对施工全过程监督与控制是施工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在施工工艺控制方面,计算机辅助功起到了优化施工方案的效用,如模板和脚手架的CAD图纸方案设计、混凝土的自动搅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大量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等均运用到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也必将在施工管理中的更多细节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
2.2施工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及施工技术的应用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施工应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盾构施工、超高建筑施工、深基础工程施工、建筑改造、桥梁施工、信息化施工、环保施工等方面作为施工技术重点研究与创新的对象。随着大型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整体结构会更为复杂化,所以针对大型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绿色化、自动化必然成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方向。由此可见,利用机械自动化施工技术替代部分人工施工技术,利用精细化施工技术替代粗放型施工技术、利用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替代高耗能、重污染施工技术是提高施工技术现代化程度的必然趋势。
2.3重点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的性质和特点对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以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如深埋高层建筑地基土的相关变形参数、深基坑支护稳定分析中的抗剪强度参数、复合地基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的检测方式以及地基应力与应变关系的研究等;其次,对现有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完善,根据地基土特性、建筑物实际情况,不断开发高质量、低成本、系列化的地基施工技术;再次,重视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充分考虑环保与高承载力需求的前提下,开发适用于不同承载力、不同底层、不同长度和直径的先进成桩工艺与设备。
3.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被发展,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我们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取得成果上面跟进一步,对实践基础进行不断的总结,通过与外国先进的建筑技术交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我国的建筑技术的发展更趋近于成熟、完善。城市的建设过程离不开建筑工程,而建筑工程的开展又需要施工技术的支持。虽然我国在建筑施工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必须在维持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拓新的技术领域,通过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来适应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管剑开.对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及现状的再探讨[1].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2] 杨嗣信.几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建筑机械化,2011,(1).
[3] 周宇.某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D].2008.
[4] 张福民.浅谈施工单位建筑质量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1)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建筑施工;信息化综合化
1 虚拟仿真技术简要论述
1.1 系统仿真技术的新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智能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着施工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施工领域应用较成熟的软件系统有:CAD 辅助设计技术、专家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造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和理论,带来了新的理念。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入虚拟技术的工程实践证明,建筑工程施工应用虚拟技术已成为可能,用虚拟技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将创造极大的经济性和促进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优势,为人机交互对话提供了更直接和真实的三维界面,并能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一个虚拟信息环境,使用户身临其境。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具有仿真技术的优点还能提供真实的环境效果,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飞速发展。国内外的土木工程界在“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和建筑消防研究方面也有一些尝试。仿真技术是对系统动态模型的一种实验手段,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使其广泛地被航空、航天、军事、电力、交通等行业采用,在化工、煤炭、冶金等方面也有较好应用。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沿性问题
虚拟仿真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取决于计算机硬件和仿真软件本身的发展方面。目前应用虚拟仿真施工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虚拟仿真系统开发和应用要求的硬件平台较高,需要在较高的专用工作站或实验室上进行,企业自行开发系统时,要建造专用虚拟实验室,购买国外进口设备和软件,这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另外系统的演示受设备的限制,移动不方便。第二,在对单项工程进行开发时,需从国外进口VR 软件平台。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在工程施工中集成型软件几乎没有,再加上工程施工中影响因素较多,客观上造成开发一个项目所需成本较高,努力开发出一套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的专用集成型软件系统,为单项工程的开发提供一个方便的开发平台(模块) 是重要的前提。开发骨干,会增加施工企业的开支。
1.3 系统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建立了自己的设计研究院,这为施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和蓄纳创造了条件。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已具有一定的软件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省、市级建筑施工集团已成为开发和应用施工定额软件、施工管理软件的主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开发各种工程施工中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另外在工程实践方面对计算机的工艺集成控制技术也有不少探索和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整个施工学科领域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正逐步形成,完成完整的、适用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和实际推广已具备可能性。仿真技术的应用使仿真软件取得了飞速发展,新的并行计算方法、新的仿真平台和编程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因而能被更多的领域所使用。
2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 虚拟建造技术的现实意义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实验多种施工方法,计算相应工况应力,对方案进行优化,这对以下几方面将产生重大意义。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的选择和优化主要是建立在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现代建筑基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建筑工程施工成为不可完全重复的过程。使用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将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的效果,可以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真正实现最优施工。施工技术革新和新技术引入施工虚拟仿真技术一方面能使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低成本地试验施工新工艺和革新思路,有助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能真切展示新技术的成效,缩短建筑业新技术的引入期和推广期,降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风险。施工管理施工虚拟仿真技术能事先模拟施工全过程,能提前发现施工管理中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因而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强化措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管理效果。
2.2 三维动画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应用
建筑施工全程虚拟是在现实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技术对施工全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模拟真实展示和体验施工各阶段预期结果并应用系统软件适时调整施工变更或偏差#实现施工方案决策优化施工全程,虚拟技术的首要功能是虚拟预演即从待施工的建筑造型设计结构施工方案施工场地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设计建筑施工各阶段控制过程中有关信息的集成管理,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虚拟预演将虚拟施工过程真实呈现于施工方及管理人员,虚拟施工环境下的全方位仿真可准确预演实际施工过程及其结果,它与传统实际建造施工过程相比,可提前发现施工方案设计中的缺陷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缩短施工工期更便于施工方案的监控与调整技术的另一突出功能是反演决策即在虚拟施工环境中,通过时间反演改变参数设置使施工过程与结果可根据业主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进行适时调整由于参数选择的不同可建立多样化施工比较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
3 建筑施工领域引人虚拟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现有的事实或即将实施的工程。在三维世界中,计算机用户依靠虚拟技术去认知虚拟的工程,诸如开灯或关灯、驾驶汽车、搬运物体等,为达到这样的目的,视频、音频、三维模型等组成部分经过整合才能产生真实感。虚拟技术起源于美国的飞机模拟器,1989 年,美国VPL Research 公司的奠基人Jaron Lanier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词,用以统一表述当前纷纷涌现的各种借助计算机技术及最新研制的传感装置所创建的一种崭新的模拟环境的概念,目前大家都称它为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 具有视、听、触、嗅、味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置身于该环境中的人可以通过各种传感交互设备与这一虚构的现实进行相互作用, 达到彼此交替更迭、融为一体的程度。虚拟现实系统由五个关键部分构成: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虚拟现实技术是八十年代末出现,并迅速成为科学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它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的行为研究等多项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些技术高层次的集成和渗透,它给用户以逼真的体验,为人们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由于种种原因不便直接观察的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结论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实验多种施工方法,计算相应工况应力,对方案进行优化这对建筑施工技术性的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希黔,张利.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 . 施工技术,2001 ,3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