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所占的比例较大,然而,大部分学校在化学实验室硬件条件方面并不能满足具体的要求,最终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当下,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将其应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逻辑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知识。
一、投影技术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的是物质间的变化,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中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科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得出正确的化学实验结论,使其不断提高判断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其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然而,通常情况下,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会使用大型号的实验仪器,并且加大实验剂量,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实验,①达到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型号以及药品剂量的大小都会对实验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会使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瞬间的反应,最终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标。然而,将投影技术应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实验的流程与结果被放大,更加细致,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了仪器的损耗与药品的浪费。
二、录像技术的应用
化学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如果化学反应比较缓慢就会对学生耐心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产生一定的考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时间来进行化学实验是很浪费时间的,而化学实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的瞬间,进而得出实验原理与结论,所以仅仅花费时间等待实验发生的过程并没有意义。所谓的录像教学指的就是将化学实验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并根据教学的重点对视频进行剪辑,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尽快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点。然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有一些化学反应比较过激,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还有可能产生有毒气体,这些实验操作是不能在课堂教学中②进行的。然而,录像技术却能够将实验过程准确地记录下来,并在其中提示实验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利用大屏幕,将实验所需装置放大,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的具体功能。而教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也更方便进行实验内容的讲解,进而为学生营造声图并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的步骤以及安全操作的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实际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实验事故的发生也会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并降低化学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还能够事先进行模拟试验,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熟悉并掌握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而降低失误操作的几率,提高实验可观性,使学生更好地准备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教师选择最佳的学习软件与③学习资料。以氯气制法实验为例进行分析,该实验中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失误操作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酒精灯与导管移除的顺序,根据学生的习惯,通常会移走酒精灯,但是会对实验者与周围的环境带来安全问题。然而,将实验操作的步骤移入到计算机中,就能够使学生对实验的步骤进行熟悉并了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实验的危险性。此外,在氯气纯度检测实验过程中,如果氯气的纯度不足就很容易发生爆炸,进而对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养成实验习惯,并增强安全意识,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设计出氢气爆炸的情景,进而使学生对实验事故加深认识与了解。积极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还能够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而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实验的重点,并突破了原有教学方式的束缚,弥补了实验教学抽象性的不足之处,使实验现象与步骤更加细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①卢引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34.
②敖小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217.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安全;危险性;注意事项;急救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做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探究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由于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一、遵循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一些危险品和仪器设备,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出现危险。因此,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了解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以下就是实验室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
1、药品不纯导致事故发生。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反应物的纯度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纯度,如果粗心大意,可能造成危险。例如:做甲烷的实验时,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如果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2、违反实验操作规定引发危险。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实验操作规定,否则就可能发生危险。如: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的稀释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顺序,就会有硫酸溅出伤人,发生事故。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会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发生危险。
3、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引发的事故 。
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凭主观认为,没有经过检验确定就使用,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配制溶液时错把浓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如果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加热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4、实验用药过量导致事故。
有些实验虽然很剧烈,但用量少时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例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从而发生烧坏衣服,腐蚀实验者手甚至面部的事故。所以 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用药量宁少勿多。
5、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引发的事故。
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二、有效防范,及时处置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接触到一些危险药品和危险操作,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如果在实验中发生意外事故,首先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做有效的处理和及时的求救。
1、 如果在烧杯、蒸发皿或其他容器中着火时可用石棉布或玻璃板甚至木板覆盖,通常即可使火熄灭。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石棉布或沙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或石棉布蒙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如果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烃、醚等)着火,切勿用水扑救,否则会造成更大的灾害,可用细纱覆盖或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如果比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如果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化学药品(如金属钾、钠、过氧化钠等)着火,切勿用水扑救,若小范围的燃烧,可用细沙覆盖,使之与空气隔绝而灭,若范围较大时,应用干粉。
2、 被火烫伤,应在伤口上涂烫伤药膏。轻度的烫伤或烧伤,可用药棉棍浸90-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高锰酸钾溶液擦伤处至皮肤变为棕色,然后涂上烫伤药膏。较严重的烫伤或烧伤,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伤处,立即送医院治疗。
3、 在实验室内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不切断电源,要用木棍挑开电线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 吸入有毒气体,中毒较轻时,可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温暖和安静,必要时可输氧,但不能随便进入人工呼吸。中毒较轻者立即送医院治疗。若误服毒物,常用的方法是引起呕吐,催吐剂有肥皂水、1%硫酸铜溶液。误服毒物的急救和治疗一般由医务人员进行。若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1-02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模式,各高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工作习惯比较随意地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制订并实施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对于形成师生相互制约、良性互动的实验氛围,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并从有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以下环节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教育
为使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万无一失,在实验之前,要对学生进行:(1)实验规章制度(安全、卫生、纪律及学生实验守则等)的教育;(2)实验室基本情况(组成、结构与功能、安全通道与消防措施等)的介绍;(3)实验基本知识(实验用水的要求及来源;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的规格、型号、性能及用途等)的培训。同时,要将实验人员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具体职责,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计划及具体授课安排等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说明并张榜公示。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事先明确的实验事项也要提前由实验教师进行口头通知。所有这些工作环节可使学生在实验之前能够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初步树立正确而明确的实验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畅通、相互约束机制。
二、实验备课
对实验课要精心备课,写出备课笔记。根据实验教材、实验资料、实验条件等情况对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备课,写出具体可行的实验备课笔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验条件和自己成功的实验经验去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防止照本宣科、死搬硬套,使实验内丰富多彩,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对实验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及实验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顺利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准备与预作
在学生实验之前,对学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包括公用与自用)及其他实验辅助材料等实验条件、实验通风(包括室内通风与通风橱通风)、照明(包括室内照明、实验台照明、通风照明等)等实验环境的每一细节进行充分准备,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做到万无一失。例如,为便于学生有效而正确地判断终点,可制备多套标准色阶供学生参照,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不因找仪器、试剂或因缺少有效的实验方法而耽误过多时间,从而影响实验的进度与效果。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所作的实验及相关的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及实验要求进行预作,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仪器、试剂是否正常,实验条件和环境对实验有何影响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效地的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而圆满的解答,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四、实验考勤
为加强学生实验的出勤管理,实行“开始点名-中间抽查-结束检查并签名”的管理方法。即学生到实验室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选课名单点名并清点人数(防止冒名答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人数的变化并随时核查人数(防止中间溜号);最后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检查合格并在实验名单上亲自签名(防止他人代签)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对实验操作或实验数据不符合要求要求的学生必须重做实验。
为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每次实验要求学生的实验位置序号必须与实验名单上的序号顺序一致。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名单的序号与实验位置序号对应入座,并在点名时逐一核实。
五、学生预习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验,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被动应付,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在进实验室时检查并上交(作为评定实验成绩时参考),对没有预习报告的学生实行缓做实验。
为便于查阅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格式要统一。其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为避免学生简单抄袭应付且简化书写,要求学生用框图或流程图等形式表达实验步骤。
六、实验讲解
根据实验的基本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讲解。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如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名称、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的基本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要使学生明确,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规范操作,减少误差,逐步建立起“定量”的概念;除了要认真规范的做好每一步实验外,还要处理好每步操作之间的衔接关系。
讲解时,要以演示为主,讲解为辅。讲解力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为提高演示效果,可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与演示。
七、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指导实验的基本原则是热情辅导,严格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正确,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及时加以指导纠正;对违反实验纪律的学生坚决处理,不留情面;要始终在实验现场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不断提高实验指导的感召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实验。同时,为有效把握学生的整体实验情况,避免顾此失彼,尽量增加巡视频率。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态度等)及存在的问题,要用专用的学生实验指导记录单(在实验之前根据实验名单顺序制出)进行记录,为评定实验成绩提供依据,也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验积累经验。
八、检查验收
学生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仪器试剂、环境卫生等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并经指导老师在学生原始实验记录上签名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否则,需要学生重做实验直至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实验习惯。
九、实验报告
为使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并锻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学生必须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其中实验报告必须附有指导教师签名的实验原始数据。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并做好批改记录。对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向学生反馈。一般情况下,要在下次实验之前,向学生反馈上次实验报告的批改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并加以解决和改正。
实验报告成绩在整个实验成绩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批改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报告成绩一定要公平合理。严禁抄袭或他人实验报告现象发生。一旦发现此类现象,该门实验课按零分计。
十、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既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是促使学生平时做好实验的动力。
要合理确定考试内容,要使考试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代表性。参考理论考试,将考试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发给每一个学生。试卷要明确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可以采用多种试卷或同种试卷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要尽可能多配备监考教师,做到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超过10名,以便教师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验信息。与实验指导记录一样,要有相应的实验考核记录,以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
十一、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包括单一实验成绩和实验总成绩。
影响单一实验成绩的基本因素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其各种影响因素影始终贯穿在每个实验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因此,教师只有平时尽量把握每个学生实验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使实验成绩全面、客观,防止仅据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的错误做法。
单一实验成绩为综合考虑了影响实验成绩的各种因素后的综合得分,即:单一实验成绩=预习(5%)+操作(50%)+态度(5%)+纪律(10%)+报告(30%)
平时实验成绩为所有单一实验成绩的总和(∑单一实验成绩)除以实验个数(n),即所有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平时实验成绩=∑单一实验成绩÷实验个数n
实验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成绩确定方法同单一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即:实验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实验成绩确定后,要及时向学生公示,接受查询。
十二、实验总结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包括单一实验总结和整体实验系统总结。
Abstract: The aim of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which is to impro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terials, strengthen safety education course, an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student experiment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ecurity qualit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ith the safety and quality as the core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vocational students'' work and life.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环保意识;实验规范行为;安全素质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awareness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xperimental irregularities;safety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49-02
0引言
在近几年的化工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淡薄,违规操作时时存在,导致不同安全事故不断发生,这些现象给我们警钟长鸣。而化工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更是重中之首。
1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顺应了西部大开发形势,特别在陕北地区石油、煤炭产业的异军突起,学院以服务陕北经济为架构,打造了石油、化工、钻井、煤炭等热门专业。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打好基础。
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种类多,有易燃、易爆的、有毒性或毒害气体的;实验条件中要高温、高压的、还有放射性物质的;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等,其本身就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势必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实验室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安全更重要。然而在实验室部分学生随手抛扔塑料袋,乱扔废旧电池,不加考虑排放废旧气体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足以说明学生的环境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当然这也是社会、企业以及人类发展赋予职业院校的责任。
2安全和环保意识培养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1 开设化工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课程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实验安全的关键,扎实过硬的安全技能、丰富的安全常识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训练安全技能,确保所有实验人员安全顺利地进行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该课程内容既系统又全面、既通用又实用,是化工、石油 煤炭 地质、钻井等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实用性最强的课程。每年的新生,最早的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课,新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就要接受一次安全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这段时间给化工化学、石油应用、煤炭深加工、钻井等专业的学生安排安全教育讲座,介绍化学实验室基本的安全知识以及实训教学中心的教学环境和各项制度、细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随后用二十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全面教学,是学生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和环保意识,进而提高安全素质。
2.2 大力改革实验教材我国近年的高职高专实验教材版本较多,各院校也有自编教材,都是教师施教的依据。纵观各类实验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药品、实验步骤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只是在注意事项中笼统的说明了一些。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的编写,除以上内容外,对每个实验步骤中的不安全因素都有详细说明,并指出处理的具体方法。《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编写实验教材指出了要补充的内容,也是实验操作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所以在教材编写或选择实验教材的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3加强实验规范行为培训
3.1 规范的实验行为是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保障化学实验要安全完成,必须有规范的实验行为做保障。可是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学生从思想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实验行为不规范,实验安全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实验安全也是纸上谈兵,实验者的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任何一个不规范的实验行为,哪怕只是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意外事故。所以,要从根本上保障实验安全,就必须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2 规范的实验行为决定化学实验安全程度化学实验规范行为以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也就是通过规范的实验行为,是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恐惧心理,并从化学实验过程中享受乐趣和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但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时只是按步照班实验教材,对实验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在实验过程不善于辨析体会,对实验过程不仔细观察、实验结果的成败原因不及时分析。所以,被动做完实验后,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新的见解,就实验而实验,更谈不上创新力和成就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实验行为不规范造成的。所以,实验规范行为的培训要从每届新生开始,从开始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仔细操作的实验习惯,来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创造性、研究性。
关键词: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8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38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符合新教材要求的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各地陆续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可见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演示实验的准确性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作一次自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演示实验做到万无一失。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预留多少水才不致使集气瓶底炸裂;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的速度问题;引燃的火柴杆的长度问题等。教师要亲自操作,切实掌握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观察化学仪器和装置;要观察化学实验操作(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要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哪怕一个细枝末节,都要当作大事处理。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才能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第一节课,教师要增设一些趣味实验,比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滴水着火”,“白花变成彩色花”等,我在做完趣味实验时,问学生“你自己想不想进行化学实验?”学生的回答震耳欲聋:“想”。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能在实验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积极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比如:化学实验中的爆炸,衣物腐蚀,人身伤害,实验失败等。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一定要按规则进行操作,避免发生一些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从而使学生降低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老师方面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实验的预试。与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的预试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并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张实验报告单,把重点的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课前预习时能填的填好,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填的需做实验才能完成。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结合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
“第二课堂”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能培养一批实验操作能手,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第二课堂”看作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应列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科技活动时间及自由活动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这样既能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也培养了一批实验操作能手,这些操作能手在分组实验中担任小组长,能够带动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开放实验室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基本操作。第二阶段是气体的制取与物质性质实验等,第三阶段侧重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后小实验。虽然开放实验室是以学生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五、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遍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比如易错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速度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拨打游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7)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振荡试管时用手臂振荡,而没有用手腕发力。
(9)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
(10)药品用量太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11)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对于以上易错操作,要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集中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对易错操作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中考中的考查,是教学评价体系的一次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不能讲实验,背实验,板书实验,也不能压缩实验内容和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扼杀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不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是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1在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是实验设计的基础。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中学阶段典型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1.3要让学生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2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和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就是化学实验的六要素。中学阶段一般一个实验的整套装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装置,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来决定;净化装置,根据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杂质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干燥装置,根据制备气体本身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判断采用什么收集方法;尾气处理装置,
如果制备气体是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一般采取洗气法或者点燃的方法。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3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要学会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教师起主导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练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要充分发挥
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精心设计实验计划
要使实验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在事前进行精心计划。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内容,使它们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对于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4.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所取得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学会确定在什么时候进行演示实验,什么时候进行学生实验,什么时候进行讨论,什么时候让学生个人发表意见,什么时候进行结论总结等等。并且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4.3指导教学过程
【关键词】 理化实验室;化学废弃物;无害化排放
化学实验室废物的来源主要为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实验室人员应有足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避免排出有害物质,对环境、水质等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他人健康。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主要有三种形式存在,气态、液态、固态。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1 有毒气体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实验室有毒气体来源主要为试剂挥发、强酸散发酸雾、有机溶剂挥发性有毒蒸气等。有毒废气对检验人员健康危害长期、缓慢。因此实验人员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室要保持通风,在操作实验时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及按规定在通风橱内操作。试剂瓶口不能直接嗅味,应打开瓶盖后用手挥动气体进行嗅味鉴别。
2 有毒液体
实验室废液不能经下水直接排出,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确认无害后排出。理化实验室废液种类主要分为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两类,应根据不同性质分别处理。现将工作中常见废液处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2.1 含汞废液
2.1.1 处理办法 废液应进行收集,于废液中加入FeSO4(10ppm)及NaSO4,充分搅拌,并使废液PH值保持在6-8范围内。溶液放置后,过滤沉淀并妥善保管好滤渣。经此处理可使Hg浓度降到0.05ppm以下。在处理后的废液中,确认检不出后方可排放。
2.1.2 注意事项 废液毒性大,经存放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毒性更大,处理时必须做到充分安全。
2.2 含氰化物废液
2.2.1 处理办法 于废液中加NaOH溶液,调整PH10以上,然后加入约10%的NaOCl,搅拌约20分钟,再加入NaOCl溶液,搅拌后,放置数小时,加入5-10%的盐酸,调节PH7.5-8.5,放置过液。加入过量的Na2SO3,还原剩余的氯(每升含1g Na2SO3的溶液1ml,相当于0.55毫克Cl)。经检测废液确实没有CN-后才可排放。如废液中含大量Fe、Ni、Co等,用上述方法难以分解,应于废液中加入NaOH,调整PH10以上,加入10%的NaOCl溶液,加热2小时左右,冷却后过滤。
2.2.2 注意事项 因有放出毒性气体的危险,故处理时要慎重。操作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废液要制成碱性,不要在酸性情况下直接排放。含大量有机物的氰化物废液必须预先分离。含两种金属以上时,注意处理时及处理后排放废液的PH值,加以中和后方可排放。
2.3 含砷废液
2.3.1 处理办法 使它与Ca 、Mg、Be、Fe、Al等的氢氧化物共沉定法分离。废液中含砷量大时,加入Ca(OH)2溶液,调节PH9.5左右,充分搅拌,沉淀分离一部分砷。在上述滤液中加入FeCl3,使其铁砷比达50,然后用碱调整PH7-10之间,并进行搅拌。把上述溶液放置一液,然后过滤,保管好沉淀物,检查滤液不含As后,加以中和排放。此法可使砷的浓度降到0.05ppm。
2.3.2 注意事项 As2O3是剧毒物质,其致命剂量为0.1g,因此处理时必须十分谨慎。含有机砷的化合物,先将其氧化分解,然后再进行处理。
2.4 含氟废液
2.4.1 处理办法 废液中加入消化石灰乳至废液充分呈碱性为止,并加以充分搅拌,放置一夜后进行过滤。滤液中和PH后处理。
2.4.2 注意事项 此法不能把氟含量降到8ppm以下,要进一步降低氟的浓度时,需要用阴离子树脂进行处理。
2.5 含重金属的有机废液
2.5.1 处理方法 先将防碍处理重金属的有机物质用氧化、吸附等适当的处理方法把它除去。然后再把它作无机类废液处理。具体有焚烧法,将含大量有机溶液及有机物的溶液进行焚烧处理,保管好残渣。活性炭吸附法,调PH值至5左右,加入活性炭粉末,充分搅拌,2-3小时后过滤。
以上为理化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化学废液及其处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合格化验员除应做到报告数据及时可靠外,还应重视不给自己及他人造成伤害及环境污染,按规定要求排放有毒有害废弃物。做到尽量回收溶液,在对实验没有防碍的情况下,反复使用。为了方便处理,废液收集分类要做到细化,不能相互调合。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贴上明显标签,并置于安全地点存放,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要十分注意,及时处理废液。随着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生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必须在处理前先了解废液的性质,所需添加剂分别少量加入,边注意观察边操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安全措施 防患于
未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96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不安全因素,如高温高热的酒精灯,腐蚀性强、能灼伤皮肤或眼睛的各种溶液,有毒、有害的各种气体,还有易燃、易爆物质等。本学期我在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记忆犹新。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研究安全方面的因素,确保实验的安全。
一、事情的经过
2014年10月的某一天,初三(4)班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氧气的制备和性质”这个化学实验。作为任课教师,我在实验室里仔细地来回观察着学生的操作。突然,后面一个实验小组传来了喧哗声,我马上走过去一看,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酒精灯打碎了,地上一片火,几个学生完全愣住了,六神无主地站在一边。旁边是塑胶的桌子、椅子和柜子,这些塑胶制品极易燃烧,如果不及时把火扑灭,很可能将引发一场火灾。 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按照课本上讲的用湿抹布覆盖,也不会有多大效果。突然,我发现了墙角的拖把,顿时眼前一亮。我连忙取了两把拖把,赶回着火现场。一阵拍打,火焰终于熄灭了,实验室里又恢复正常,学生又重新认真做起了实验。 另外,本次学生实验中有不少学生不是打破了试管,就是弄碎了玻璃管,让我觉得非常恼火。
二、案例的分析
课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该班xx同学取用试剂时,一不小心用他的衣袖勾倒了燃烧着的酒精灯,将酒精灯打碎了,酒精洒了一地,引起了不小的一片火。虽然事情的发生纯属偶然,但是从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操作中有些学生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动作毛糙
我发现大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都显得异常兴奋,像脱缰的野马,感觉什么都非常新奇,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以至于对教师的讲解比较忽视,真正操作起来却手足无措,大多数学生都是照方抓药;另外有些学生操作时态度不够端正,动作显得毛糙、不严谨。因此,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要认真预习,了解实验中的操作规定,复习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做到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了解实验中各注意事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细化实验步骤,强调动作的规范性,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减少随意性。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实验安全方面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安全意识强调得还不够透彻,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学生实验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隐患。如果实验课前,作为教师,能多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强调一下注意事项,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也许就不一定会发生这一类事故。
(三)培养学生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生活小常识,但他们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六神无主,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就事论事地只注重讲解知识点,还应当教会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采取些什么办法,如何应对。
三、引发的思考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而学生的实验课,基本上都是为了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开设的。它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也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使每一堂实验课都能安全、顺利地开展,把一些不安全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内容的预习工作,不搞形式,将这个工作落到实处。若能这样,实验时,学生就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手忙脚乱而可能引发的事故。
2.严明纪律。进入实验室后,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不能随意高声喧哗,按指定的组别进行实验。在教师讲解之前不能动手做实验,实验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若用品不齐全应请教师解决,不能随意挪用其他组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进行实验时,要听从教师指导,严格按规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地做好记录。除了准备实验内容以外,还必须加强安全准备,强化安全意识。绝对不允许把各种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爆炸、灼伤等事故;让每个同学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4.用剩的药品应交还实验室处理,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喝水吃零食,实验完毕,应把手洗净后再离开实验室。
5.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切勿俯视容器,以防液滴飞溅造成受伤。加热试管时,切勿将管口向着自己或他人。浓酸、浓碱液具有强腐蚀性,注意不要溅在皮肤、眼睛或衣服上。易燃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可燃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
6.知道实验室中所有安全器材的存放位
置和使用方法;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不要用湿手接触电器,实验结束后,应关好水龙头,排气扇及切断其他电源。注重培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控制住局势。出现事故,无论大小,都应及时报告老师。
7.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以及动作的熟练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演示实验时要规范操作,给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平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反复操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把安全事故的隐患降低到最低点。
8.在实验课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对
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光有教师的说教还是远远不够的,增加一点学生的感性认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在化学实验课中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对正确实验操作和错误实验操作进行对照,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浓硫酸的稀释,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水倒入浓硫酸引起酸液飞溅的现象;细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瓶里燃烧产生的高温使瓶底炸裂的现象;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未向下倾斜造成冷凝水倒流致使试管炸裂的现象……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引起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