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验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第1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县委研究室

__,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成就辉煌。到20__年,__已由行政区域面积居全市31位、户籍人口居全市28位、资源贫乏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在全市40个区县中经济总量居18位、工业经济增加值居15位、地方财政收入居1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7位等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十分靠前的特色郊区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但是,如果把__的成绩同全市、全国先进地区比,同科学发展观的更高要求比,__的发展仍有差距,有的差距还很大。__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审视过去,沉着应对未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济社会发展中,做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做到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相统一;做到产业协调发展与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相统一;做到局部和整体发展、当前和长远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统一。

一、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

㈠要始终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进入20__年以来,__经济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而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12.5%的高增长,高于全国年均增长9.8%和__年均增长10.2%的速度。但我们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成都郫县幅员面积437.5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人,从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看与__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到20__年,郫县经济总量已达123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已达22亿元。二是追兵更快。20__年,开县经济总量比__少0.68亿元,但到20__年却超过__1个亿,__则由17位降为18位。铜梁、大足、荣昌经济总量到20__年也分别只比__少3亿元、5亿元、5.4亿元,__随时都有可能被赶超。三是就业压力较大。__虽然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都在3%以内,总体就业状况良好,但__净外出劳动力多达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__经济发展并没有为__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欠帐大。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切实做大做强产业,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总量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事业短腿等问题。

㈡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从产业上看,__经济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分别占10%、61%、29%,典型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从各个行业看,__经济结构还需大力优化。在农业领域,一是生产组织结构不优,“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分”多“统”少,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家一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二是产品品种结构不优,传统产品多,名特优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高附加值精品少。三是产业链条结构不优,产供销链条少,产加链条更少。在工业领域,一是行业过于单一,造成地区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以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为主的机械加工业,就超过全县工业经济的50%。二是终端产品少,企业驾驭市场能力弱。__工业生产活动单位近20__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近200家,但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不多,加工型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依附现象严重,现在列入国家统计目录的产品不到10个。三是名牌产品少,很少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占领消费市场。到20__年,鞋业产品仅有国家级品牌1个,市级品牌10个,机械制造业产品仅有国家级品牌1个。四是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不足,研究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有1.95%。在服务业领域,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差。因此,分析研究__经济发展,不仅要高度重视量的大小,还要认真分析经济结构,从结构中分析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

㈢要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__经济发展质量从总体上看比过去有较大提升,但只要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产出低。20__年__农业每亩播种面积平均产出1952元,虽然高于全市1508元的平均水平,但既低于荣昌2132元的水平,更大大低于九龙坡3720元的水平。二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差。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少,要么规模难以扩大,档次难以提升,要么倒闭或转行。三是工业园区产出低。20__年__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总产值17.44亿元,而按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的新要求,渝西地区要达到50亿元。四是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__年__规模工业资产负债率达58.4%,居1小时经济圈第8位,比长寿区高14个百分点。五是工业财政贡献率低。20__年纳税总额占制造业57%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工业纳税率仅有3.4%,相当于全县规模工业的平均水平,而全市高达5.87%。六是城市建设“新城不新”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较弱。20__年__城镇化率仅有36.1%,大大低于全市48.3%的平均水平。从这些数据就不难看出,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

㈣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效益。__经济发展效益,不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生产的粗放型较为严重,有不少方面值得分析研究。农业由于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因而总体效益都不够好,农村居民因农而富的较少。规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较长时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也低于1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规模工业应纳税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8个百分点,比渝西平均水平低1.2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纳税额上1000万元的仅有

5户。因此,要科学整合资源,把主要财力集中在发展潜力大,市场空间广,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上,真正使经济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必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时刻体现以人为本

㈠始终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第一位。__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10年保持在全市前10位,职工平均工资一直位居全市中上水平,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时刻不能放松。一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其他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__年__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市第一位低894元,20__年却比全市第一位低1500元。二是职工平均工资差距在拉大,排位在下降。20__年__职工年平均工资居13位,比全市第一位低7038元,到20__年位居23位,比全市第一位低10756元。同时,__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__年比全市低75元,比全国低__6元。所以,我们不能作井底之蛙,要始终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第一位,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__发展的现实需要。

㈡努力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义乌市户籍人口仅有70余万人,却创造了400多亿的gdp,原因是什么?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有多达200多万的非义乌人为他们创造财富。__户籍人口62万人,但长期在__生产生活创造财富的人口却只有52万人,也就是说,__有多达10万的净外出人口在为他人创造财富。这就充分说明,__的经济发展,从量上看并没有为__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今后还应加快发展步伐,拓宽发展路径,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__就业和创造财富,为繁荣__经济和城市发展凝聚更多的力量。

㈢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由于历史原因,__文化历史沉淀不足,仅有的一点文化沉淀也开发不够。__城乡居民收入相对__各区县而言较高,20__年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569元,居全市11位,人均消费4641元,居全市10位。但在物质生活较高的前提下,__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显得相对较弱。城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场地少、条件差、内容单一。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基本上主要依靠电视,主要是听和看,基本上难参与。因而,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既注重大力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又不断拓宽现代文化,真正以健康高尚的精神食粮陶冶城乡居民的情操,共享发展带来的实惠。

三、必须切实加强教育卫生事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㈠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升__软实力。从有关资料表明,__人总体文化程度较高,在6周岁以上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人口占1.78%,居渝西第3位。但一个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并不等同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文化建设还包括思想建设、道德修养、社会风气、精神风貌、丰富的文化生活内涵和载体。__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从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差距,与现实发展要求有差距。在20__年的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20.3%,居全市23位。卫生支出占6.5%,居全市19位。人均教育卫生支出居全市24位。由此而来的情况是优质师生大量外流,一些学校大班现象严重,特别是县城,教育事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不适应、不协调。医疗水平总体不高,住院就医仍显困难,享受特医疗殊护理更困难。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__的教育医疗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影响__经济社会发展竞争软实力。因此,必须把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

㈡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__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水自净能力弱,要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为建设宜居城市创造前提条件。加快县城东西两山绿化进程,提高绿化档次,建设和完善进山道路,把两山打造成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龙梭山果品公园,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基地;创新秀湖公园建设模式,政府租地建设城市花卉林园;提升璧南河整治标准,打造城市绿化景观长廊;大力实施绿化进社区进厂区工作。二是通过道路绿化、塘库绿化、山坡绿化和庭院绿化改善农村生态,打造城乡大绿化功能。三是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加快规模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集中整治,尽快取缔田塘堰肥水养鱼,加快垃圾集中治理进程。通过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切实增强__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承载能力。

四、必须正确处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㈠以非均衡发展理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__有13个街道镇乡,各地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二三产业齐全。但事实上,由于各街道镇乡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差异就必然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地位悬殊。如工业,主要集聚在璧城、青杠两街道,20__年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的45.8%和22.2%。其次是大路镇和丁家镇,分别占全县工业的10%和7%。这四个街镇工业经济共计占全县工业经济的85%。工业经济的集聚也带来财政税收的集聚。20__年,全县13个街道镇乡创造的工商税收入为58770万元,其中璧城街道创造了55.5%,青杠街道创造了25%,丁家镇创造了6.8%,大路镇创造了3.6%。四个街镇共计创造了13个街道镇乡90.9%的工商税收入。因此,__经济发展,一是坚持产业布局的非均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走区域特色产业之路;二是发展要求的非均衡,对不同条件的街道镇乡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实施不同的考核内容,突出各自的工作重点;三是政策导向的非均衡,政府政策对各街道镇乡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自我发展什么应该十分明确。只有这样,各街道镇乡才能形成全局意识、大局意识,才能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谋发展、思发展,才能把政府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㈡以确保今天的发展成绩非明天的发展成本的观念来处好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发展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如果正确处理好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那今天的发展成绩就会很少成为明天的发展成本。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既要显绩,又要潜绩,能快则快,该慢则慢。要认真分析当前和长远的得与失,为了长远更多的“得”、更好的“得”,必须舍得当前的“失”。要有勇气把今天的发展机会,留给明天成为巨大的发展“潜力股”。如在个别条件不宜的地方发展工业,从今天来看可能增加了一点财政收入,缓解了一些财政压力,但从长远看就留下了隐患,加大了以后的发展成本,算经济帐、财政帐是严重的得不偿失,所带来的搬迁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绿化成本等可能是所创造的税收收入的几倍。

第2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高职;保险学;教学模式

1学生主体作用的释义

所谓“主体”,即第一、主要参与的群体,也是活动中的核心群体。而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可以理解为课堂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参与度最高且具有较强主动性的教学主体。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一直都把教师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教学和讲授将知识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成为最为活跃的主角,甚至是在唱独角戏,完全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实施,并主导了教学效果的高低。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保险学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保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保险学很多学生都还存在一些误解,尤其是当前保险市场种种不规范业务行为导致大众对其颇有微词,由此也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那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教师有针对性的释疑和解惑,学生的误解就能够及时消除,放下对于该课程的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2)有利于提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由于只是处于从属地位,被动的倾听和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学效果完全由教师的水平决定,导致不同的学校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学生的学习无法得到保证。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退居幕后,仅仅起到辅助和引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演练和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会得到很多的收获以及超出书本的知识,且思维不会完全被教师所限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扩散思维。(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操水平,而保险学课程也应该如此。通过保险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懂得保险产品设计的技巧、掌握保险核算方法,同时还具备较强的保险产品市场营销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工作内容,仅靠倾听教师讲授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必须要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和训练,掌握今后将要从事的保险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高职院校保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1)运用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随着中国和全世界保险业的发展,关于保险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很多,并且很多案例故事性、趣味性强,也具有一定专业深度和所学知识的对应性,有较高的讨论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将这样的案例加以筛选和提炼,并引申出一些开放式的、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和讨论,教师在期间仅仅进行提点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当讨论告一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向全班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和结论,这样各抒己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激活,且在材料收集和研讨过程中还能得到教材框架之外的收获。(2)运用项目驱动法和任务引领法。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任务引领法,就是通过实际工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保险公司的真实业务项目,然后让学生分组或者分工完成。在学生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偏,并时刻监控学生的进展。学生完成项目后,要通过演示和汇报将成果展示出来,供专家评定成绩。这样一来,学生成为了学习中最为活跃的群体。

第3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一、教学暗示艺术的提出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与教学相联系,产生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上世纪60年代由保加利亚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结合语言学习,形成的一套“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暗示机制运用于英语学习,效果突显,曾盛行一时,备受关注和推崇。但是,同时也备受质疑与批判。首先,其运行方式受到质疑。暗示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隐性的,产生于人与人的心理交流,看不见,摸不到,比较抽象、含蓄,似乎带有某种神秘主义倾向。其次,其教学效果受到质疑。通过暗示教学法,学员在学习中的记忆与常规教学法相比提高了25倍。并且,此教法对外语教学的效果超常,一个英语教学实验小组经过3l天教学,结果使学生学会1600个词汇。这不得不令人质疑。从客观上说,心理暗示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均有作用,但又因人而异,不能过分夸大;且对发展学生语言的精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

本文着意于探讨教学暗示艺术,然而对暗示教学法的质疑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教学暗示艺术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澄清,暗示教学法和教学暗示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教学方法,后者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当然也包括暗示教学法;前者主要用于语言教学,后者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不限于语言;前者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是预设的,后者却随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而发生改变,是非预设的。虽然其二者建立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但各有自己的思路、体系。

二、教学暗示艺术的形成机制

所谓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作用,特别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常常是隐性地发挥影响作用。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就如反复地暗示,改变自我意象,树立成功信念,并使自我产生积极的行动,就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暗示基于本能的反应而发生,同时人也具有可暗示性的特点。暗示学家H.伯恩海姆说: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化为行动。他把这个原理称作“观念动力学的规律”。可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其实,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暗示的程度有强弱之分,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课堂教学如能利用人的这种本能,便可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又卓有成效。教学的过程可以是一个用艺术形式提供暗示的过程。教学主要是通过刺激无意识心理活动为接受环境信息服务,从而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产生积极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氛围。教学暗示艺术注重学生的潜意识活动对学习的影响,因为潜意识一旦接受某种愿望后,就会想办法去实现它。教学中的暗示艺术旨在调动人的潜意识与意识,使它们同时指向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以达成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和谐对话。学生在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教学中的暗示艺术就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运用合适的暗示技巧,调动学生的情感、无意识,并辅助有意识,实施教学。

三、教学暗示艺术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以上对暗示形成机制的分析,将心理暗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必然,而且将暗示作为一种艺术方法运用于教学,并非无据可依、神秘莫测,而是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根基的。

1.教学暗示艺术的理论基础。

教学暗示艺术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教学暗示艺术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其哲学根源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为动力,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标,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专著中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其发展论的观点提倡人的彻底解放、全面发展,它把人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实现人的充分而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在教育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解放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教学暗示艺术是从发展论的高度研究教学:学生的发展是不完全、不充分的,教学可以而且必须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使之充分和完善。教学中的暗示,试图调动学生未被发掘的潜能,它从人的完整性、发展的充分性和全面性角度出发,探讨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暗示艺术的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无限的潜能。潜能是埋藏于人体未开发和未发挥作用的各种爆发力,即能力、智力、潜力、体力等。潜能的动力深藏在人的深层意识当中,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潜能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9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的力量。”潜意识内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资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宇宙法则。因此,只要懂得开发这股与生俱来的能力,人的发展将变得大有可为。

开发人的潜意识需借助暗示的力量。美国著名心理医生爱弥尔指出,我们身上有两层自我:第一层是显意识,我们可以感知并用意志控制的自我;第二层是潜意识,另外一个自我,它与心理暗示直接相通,发出心理暗示。我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潜在自我,就犯了错误,因为正是第二个自我完全操纵着我们。潜意识支配着我们的行为,但它受暗示的驱使。潜能的力量是人类心灵天然自带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它,暗示就是撬动这种能量的工具。而教学中的暗示艺术则建立在心理科学对人潜能体认的基础之上。

2.教学暗示艺术的实践基础。

教学暗示艺术的实践基础来源于古今中外的教学实践。我国古代第一部教学专著《学记》中早有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重视启发作用,强调暗示效果。西方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用对话、提问、诘难、归纳

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暗示艺术。后续的教育家更是认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于通过引导使学生的灵魂转向。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不论是我国教育中的“陶冶”、“行无言之教”,还是西方教育中的“启发”、“诱导”,都是教学暗示艺术的具体体现。直至上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教育家洛扎诺夫直接运用心理暗示形成“暗示教学法”,将暗示与教学直接结合。虽然教学中的暗示艺术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但在中外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早已意识到,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可见,在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早已打下实践根基,它也必然能够系统化地再服务于我们现实的教学实践。

四、教学暗示艺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暗示艺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基于对人全面发展的考虑,从人的本能出发,借助教师的力量,运用艺术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进程。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其名作《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中指出“现代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根本,使人们丧失了认同自身与自然的能力。”教学暗示艺术回归的就是对人自身的认同,强调在课堂中尽量遵从学生的本能力量来开展教学。

1.课堂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把智力正常的儿童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其特殊的遗传,教学必须破除这种迷信观念。因为这一观念忽略了人的潜能作用,而人只有受到某种激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暗示艺术的作用即在于激励学生,其在课堂上的运用正如洛扎诺夫所说:“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调动学生知、情、意的积极性,使之实现充分的自我发展。

学生的学习需要“心理力量”,教学的应有之义包括用暗示的手段调动学生潜藏在“冰山”下的另一部分能量。教师的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唤醒学生的身体,也就是通过暗示手段,使学生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将这种倾向和学生的动机、兴趣、期待等相结合㈣,从而激发学生闲置、未利用的巨大潜力,使学生的学习不管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处在奋起的状态。教学中的暗示能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活化为现实的巨大心理活动能力,形成一股心理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特点;敏锐感知,促动学生的心灵;悉心引导,激发学生的能量。

2.课堂教学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

教学需要暗示,但暗示对学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暗示具有无选择性,它是潜意识对外界任何现象(包括听到、看到的一切)以及任何显意识行为(也就是思考)的认同、接收和储存。暗示不具有分辨力,无论有没有反对的声音存在,暗示都会产生效果。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和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学生产生退缩、恐惧等情绪,导致学习停滞不前。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对于优化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产生很大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一方面要建立积极暗示,用眼神、语言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知、情、意,使学生确信学习是愉快的、容易的、高效率的,并能长期进行;另一方面要克服消极暗示,诸如语言的批评、神情的漠视等,避免学生隋感淡化,兴趣消失,动力不足。同时,要灵活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把消极的心理暗示引向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3.教师要善用暗示艺术与学生进行对话。

现代教育提倡“对话教学”,教学中的对话包括使用有声语言的对话,即听与说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对话以言语直接进行,教师言语的内容处在学生注意力的中心,而教师的态度、表情处在注意力的外围,要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必须使中心和外围充分协调,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更多信息。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包括无声的对话。无声的对话通过表情和身姿等肢体语言进行,是一种“隐性语言”对话,亦即暗示方式的对话。就某种程度而言,教学中的暗示是一种“隐性的”师生合作方式,靠的是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心心相印;其体现着师生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前提条件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思考,教学暗示艺术便是要求教师去思考与学生进行“隐性语言”对话的技巧,去调动身体各个部分来创造适宜、有效的肢体语言,诉诸学生的视、听觉;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这种“隐性语言”对话成功的关键。教学中的暗示艺术还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力求发现学生是否专注或能够专注,并促使学生保持对自己学业的专注。

4.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的课堂离不开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结合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情境,课堂教学中的暗示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暗示、学生对学生的暗示和学生、教师对自己的暗示;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间接展开;其手段可以有声、有形,如语言、表情等,也可以无声、无形,如人格魅力等。总之,暗示艺术是通过人的言语、行为、心理,或是环境的特殊语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通过言语、行为以及环境的特殊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第4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教学主题;英语体系;教学改革

一、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

虽然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摆脱不了“满堂灌”“填鸭式”等落后的教育模式。课堂上始终是教师牢牢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非常低下。对此,我通过深入学习、自主反思和总结,找到了一个既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小学英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我个人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合理构建“整体性的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英语创新思维,才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最佳选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把英语简单地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这种分法本无可厚非,很好地概括了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将英语语言的整体性分解得支离破碎。“英语整体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充分尊重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整体性特征。它的明显优势在于:不但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应和表现一个英语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知识与今天的学习内容良好结合,逐步构建完善的英语体系,促使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实现质的飞跃;而且还可以把英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融合,使英语这门语言能真正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完成正常的英语交际和沟通,实现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通过开展“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验,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创造性教学。

2.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其英语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法,配以适当的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新课标的理念和观点指导教师大胆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为学生构造和谐、融洽的英语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享受中更好地体验整体英语教学法的成功与乐趣。

2.经常与一同参与本次实验和研究的教师进行沟通、研讨和经验交流,为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得该课题研究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等特点。

3.定期外出同英语教育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或者邀请其上门给予意见和指导,以促进课题研究组众位教师更好地学习、成

长和发展。

4.仔细查找牛津英语教材以及相关的英语教辅资料,为研究做足准备。

5.建立完善的研究与实验档案,为研究保留完整的事实信息和数据依据,同时,使教师能在各项档案记录中真实地感受到成长、进步与成功,为实验和研究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在学校开展“英语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结合自身的英语知识能力和水平,加上教师的合理指导,许多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英语习惯和学习方法,能将英语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实现了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变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我们课题组的很多老师都逐渐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转而将“英语整体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英语专业教学水平和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以后进一步加深对研究和实验的力度和和深度,

并不断对下列问题进行充分探索与研究:

(1)在应试教育的环境和大背景下,使“英语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进程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

(2)我们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浅层次探索上,对本质和深层次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和深度。

(3)课题组的教师在进行资料收集时,缺乏认真、细致地

整理。

六、总结

尽管我们对“中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法”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与反思,但是,由于我们自身力量和水平的限制,我们的研究和实验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希望英语教育专家还有广大同仁都能对我们的研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我们的研究更正确、更完善、更科学。

参考文献:

[1]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唐力行.“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1).

第5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200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同志的文章《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同志在文章中提到钱学森曾问他:“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同志指出,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

2013年10月7日,南方都市报以《北大教授称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为题报道:

中国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日前,广州举行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也夫作为讲坛主讲人之一,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郑也夫把中国中等教育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

一次我从学校九年级窗前走过:全班四十几人有近三十人在睡觉!老师仍然在讲台前激扬文字、热情四射。

这是师与生的脱节、教与学的脱节、学与用的脱节、知识与能力的脱节。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已经到了非大改不可的地步。

二、当前教学模式调查

1.形式:当前教学主要形式是说教式。

2.内容:教师直接或间接给予结论,然后强化训练。

3.方法论:教师备课方便,不需动脑筋而照本宣科。

4.价值观:文科生缺乏情商的培养;理科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5.现实状况:根据我的了解,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总之是学生困顿、教师迷惘。

三、“六字模式”基本理念

基于“过程”下的“导学”式的“合作”教学模式,简称“六字模式”。其基本理念为:导学、合作、过程。

(一)过程理念

形式:文科注重再现感性思维历程;理科注重再现理性思维历程。

内容:与“应试”相对,“应试”关注题海战术;“过程”关注能力培养。

价值观:关注智商。

方法论: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教师要回避考点、知识点这样的功利化用语;让学生感受到一堂课就像是一颗种子在经历生命的全程。

(二)导学理念

形式:学生人手一张学案。

内容:以问题为线索。

价值观:关注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有课堂前置式导学案,有探索发现式导学案,还有前置与探索结合式导学案。

(三)合作理念

形式:全班学生隐性或显性地分为若干小组。

内容:(如7人组)组内合作,即1带2、2帮4、6促1,组间合作,即质疑与交流。

价值观:关注情商。

方法论:(1)科学组建小组,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每个学生要明确责任和目标;(3)组内展示平等与高效、组间质疑热烈与科学;(4)组内管理与组间评比要具有有效性;(5)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

四、试行“六字模式”教学时不我待

(一)试行“六字模式”的思想基础

1.教师的共识:

分数只是“敲门砖”,学生的能力是关键。

2.学生的内需:

学生需要在欲望中不断满足,需要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塑造自我,需要在快乐中成长。

(二)试行“六字模式”的制约因素

1.来源于教师自身:

一是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二是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化。三是教师对工作的认识趋于职业化。四是教师对工作的神圣感被弱化。

2.来源于社会舆论:

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依然存在。

3.来源于校长的担负:

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是什么?一般就看升学率。怎样抓升学率?通行的方法就是时间加汗水。

4.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

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综合评价日趋科学化,但升学率仍是评价中的重点。

(三)克服“制约因素”的可行性办法

1.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强令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其次要淡化升学率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比重。

2.给校长的建议:

校长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理念,不要急功近利。

3.对教师工作的引领要科学合理:

(1)帮助教师转变育人思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六字模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平台。

(2)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教育理论培训和教学业务进修,并实行激励机制,进行适当的绩效考核。

(3)转移并弱化教师的年龄问题。教师老龄化是事实,学校一方面要开展一些富有活力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青春依旧在。

(4)逐步转变“工作职业化”为“工作事业化”。让教师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教师在不断体验成就感给自己带来荣耀的同时,学校还要适当满足教师多劳多得的现实心态。

五、对实行了“六字模式”教学后的展望

1.学生高兴:人人参与,人人学有所获。

2.教师自豪:教师的莫大荣光来源于学生的快乐成长。

3.学校扬名:一所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念、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了高效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拥有乐于奉献的育人团队的学校一定是一所示范学校。

第6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研究课题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研究报告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为了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的开展,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课题的名称

《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开发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为宏观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一环,其中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既是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黑龙江省还没有一套适应“农村幼师培训班”的数学教材,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都存在内容多、难度大、学生不适应的问题。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原则,建立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力争使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完整、难易适度,适合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特点,使学生形成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课题被列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从2008年1月起,我们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制定农村幼师培训班数学教材的编写原则、方法和步骤,探讨实验教材使用中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及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共同探索高等幼儿师专新的教材体系,促进高师数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高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特别是增强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的意识,切实为“三农”服务;有利于把黑龙江幼专“十五”期间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的观念与创新》,M・瓦根舍因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总结以往农村幼师培训班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问题,把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立足于为大量的农村幼儿园提供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突出课题的实用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1.比较法:以三年制幼师教材、中师教材为依托,以高中教材为主线,编写“现实的”教材。

2.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前测、问卷、数据统计。在2008年9月编写教材,试用教材,试用一年后进行测试反馈,对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作问卷调查。

(二)研究内容。

根据“课程发展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主要观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出发,编写出一套适用于农村幼师培训班特定学生群体的“现实的”数学教材。

四、课题的阶段成果

(一)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材料,统一思想,确立了课题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并围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完成对学生和幼儿园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三)完成第一学期教材的编写及第一学期实验课的教学与研讨。

(四)通过本阶段试用教材的情况,结合我校农村幼师培训班需参加成人高考提高学历及学时变化的实际情况,对比几种相关教材,将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如下:

1.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28学时)。

(1)集合。(2)子集、全集、补集。(3)交集、并集。(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6)逻辑联结词。(7)四种命题。(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第二章:函数(40学时)。

(1)映射与函数。(2)函数的基本性质。(3)*反函数。(4)指数。(5)指数函数。(6)对数。(7)对数函数。(8)*幂函数。

3.第三章:三角函数(40学时)。

(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8)*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9)*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10)*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4.第四章:数列(28学时)。

(1)数列。(2)等差数列及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4)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5.第五章:平面解析几何(68学时)。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平移。(6)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7)直线的方程。(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9)曲线和方程。(10)圆的方程。(11)*椭圆的方程及性质。(12)*双曲线的方程及性质。(13)*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

6.第六章:排列、组合和概率(50学时)。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组合。(4)随机事件的概率。(5)*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6)*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7)*独立重复试验。(8)*随机抽样。(9)*用样本估计总体。

7.第七章:导数(18学时)。

(1)极限。(2)导数的概念。(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函数的单调性。(5)*函数的极值。(6)*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8.第八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34学时)。

(1)平面。(2)空间两条直线。(3)空间直线和平面。(4)空间两个平面。(5)棱柱。(6)棱锥。(7)球。

(注:阴影部分为新增内容,带*章节为选学内容。学时说明:一年级每学期17周,每周4学时,共计136学时;二年级上学期17周,每周4学时,下学期17周,每周2学时。共计102学时。总计:238学时。)

五、问题与反思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课程改革力度不大,新教材的知识、习题编写难度还较大,教材内容及举例贴近幼儿的不多,体现幼师特点不明显,教学还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修订稿中有待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 数学(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报关实务;教学改革;问题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对专业从事外贸报关业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我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在具有报关员资格的人员还不到十万人,而实际对报关人才的需求达到将近100万人,存在很大缺口,外贸报关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008年,报关员资格报考条件由以前的高中毕业以上提高为大专以上学历才能报考,持证学历层次提高意味着从事报关业务人员的工资也相应提高,考取报关员证越来越受人青睐。报关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报关业务的熟练程度,不仅关系到企业进出口通关时间的长短,也关系到在通关过程中国家政策法令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因而培养大批了解我国外贸通关制度、掌握通关技巧、更好的为进出口企业服务的报关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开设都应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面对报关员行业的兴起、报关员岗位的大量需求,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抓住这一契机开设了报关方面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报关人才,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多一个机会。

一、外贸报关实务课程的性质及培养目标

外贸报关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报关专业知识、海关管理制度、商品归类、报关程序、税费计算、报关单的填制与改错等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实务、法律、外贸单证和国际货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悉报关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的进出口管制制度,掌握我国的基本通关制度,了解一般进出口货物和其他特殊监管货物的报关流程,能够对商品进行正确归类,会计算进出口税费,掌握报关单各栏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填制规范,能够正确填制进出口报关单。

二、外贸报关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外贸报关实务》课程时间短,缺乏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多端,对外贸易中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在此背景下,和海关监管活动相关的各项行政法规与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由此,报关员考试教材每年内容都或多或少会有变化,而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版本老,有的甚至是2005年版的,尽管有的学校使用了比较新的版本的教材,但仍跟不上报关员资格教材内容的变化。以我校为例,我们选用的教材是2010年版的《外贸报关实务》教材,有部分内容和报关员考试教材不大一致,例如,我们选用的教材把保税物流中心分为A型和B型,但报关员教材是不分类型的,统称为保税物流中心。

(二)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训环节

报关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且碎,大部分内容都是海关方面的相关理论,且很多都是条款或硬性规定,而这些东西又是考试时会涉及到,要求他们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难以理解,且枯燥无味,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以保税货物报关实务为例,保税货物分为好几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业务范围和报关程序都不一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另外,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实践环节少,有的学校老师在授课时甚至没有实践环节,他们忽视了报关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现在高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学历或职称,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以致于目前高校的老师大都是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没有工作经验。且教授外贸报关实务课程的老师大都是学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他们上学期间大都没有学过过这门课程,该门课程对于他们来说也属于新知识。他们往往边学边授课,且他们又没参加过报关员资格考试,有很多抽象的知识他们自己都是一知半解。以查商品编码为例,商品种类繁多,商品编码成千上万,要在厚厚的编码书上准确找到其对应的商品编码很难,很多老师自己都没有掌握查商品编码的技巧,更别谈给学生传授经验。而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师要求至少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只有老师有了实际工作经验,在讲课时才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能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课程开设时间不合适

报关员资格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初,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大三第一个学期就可以参加考试。因此,外贸报关实务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最合理,学生系统学完该门课程后再复习报关员考试教材会轻松很多。但有些学校把该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这样一来学生刚开始上课没多久就要参加考试,很多知识都还没有掌握自然会影响成绩。且一考试完这些学生就觉得再上这门课没意义了,就会放松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甚至出现逃课现象。

(五)考核方式单一

绝大多数学校在考试时大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很少利用多种考试方式,这很难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试时试卷上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书本上的,很少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且有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过关率,考前往往会给学生划范围。有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按照老师划得重点前死记硬背,照样能考出理想成绩。而那些思维活跃、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同学往往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这与我们的教学改革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三、外贸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实训室建设

外贸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性强,但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有的学校只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室,没有建立该门课程的实训室,在学生在开设外贸报关实务课程的时候只能在国际贸易实训室进行有关单据的实训。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加强实训室建设,购买适合该课程的实训软件。软件涵盖内容要广泛,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能够软件方面可以进行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保税货物和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的报关,报关单及随附单据的填写以及商品编码查询的训练。例如可以选择H2000通关系统的模拟软件和教学版的报关操作软件。通过在实训室的模拟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

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报关员的考核管理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海关对报关员的行为会如何处理,记几分。在讲解保税货物时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因为保税货物分了七八种类型,而每种类型业务范围,报关流程等都不一样,很容易混淆。通过比较可以帮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

(三)考试方式多样化

要改变单一的理论闭卷考试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笔者认为最终考试成绩应该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根据考勤、上课表现和平时作业给成绩,该部分可占最终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实务操作,根据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训情况给出成绩,该部分可占最终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期末卷面成绩,该部分可占最终成绩的50%。这种考核方式将平时的评价纳入期末总评成绩中,能够更好的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提高专职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考虑到教授外贸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师大都缺乏实践经验,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把实践经验也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加强对在校专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应鼓励他们参加报关员资格考试,假期到报关企业锻炼实习。另一方面可从校外引进有实际报关经验的企业人员或者在海关工作的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让他们把报关工作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报关行业,为以后做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对在校专职教师进行培训。

(五)选用最新版教材,及时补充新知识

考虑到报关所涉及到的国际惯例、方针政策等不断在发展变化,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每年也在不断修订,为了不使学生所学知识滞后于实际,专业教师在选教材时应选用最新版的教材,在讲课过程中一旦跟报关相关的情况出现新变化,教师以专题讲座或以打印出出来做成小册子的形式发给学生学习,以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映辉,彭秋香.高职院校报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99-100.

[2]魏艳秋,袁春霞.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2010(9):146-147.

第8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当前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无论是主抓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还是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建设重点的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都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思路和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同时提升。

一、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大量的调研资料表明,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陆续推行工学结合“2+1”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他们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和工学交替的统筹安排上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培养上,而弱化了通识能力的培养。从世界劳工组织制定的新一代工作者能力要求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的国民能力标准中可以看出,为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被认为是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已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他们不仅成为已有职业和岗位的追求者,而且要成为未来职业和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并举,构建完整、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而公选课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它的教学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时间从半年延长至1年甚至更长,传统的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广东工贸学院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课堂集中面授教学是国内高职教育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普遍方式,而高职公选课教学更是大部分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质量取决于校内的教师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公选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堂学时少,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足;(2)可选课程少、选修学生多,合班授?n多,教学互动难;(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兴趣不高;(4)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间长、地点分散,上课时间和地点固定,无法集中回校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选课无法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给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不少国家已开始探索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课题,移动互联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风靡全球的新思潮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学习者,信息化教育已成潮流。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培养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例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中小学五年级就加入了媒体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综合教育”科目,纳入了媒体素养;台湾在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由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运动核心,发展教材、培训师资及游说政府教育部门,而自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我国多年来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可是,当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在网络学习操作、学习策略运用、互动交流协作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何将其应用于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随时随地可用的、易学易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

2011年起,为缓解扩招和分校区办学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广东工贸学院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改革制约公选课发挥补充专业教育作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选课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瓶颈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研究内容。以工学结合“2+1”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选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公选课信息化教学共享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探索有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适合网络教学模式的公选课类别,整合优质素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高职院校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因校企合作办学深入推进而带来的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安排发生矛盾等公选课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改革目标。通过实施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或利用现有的优质素质教育网络课程,搭建通识知识远程教学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以下目标:第一,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及信息化教育水平,构建学习环境与网络课程,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第二,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解决由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模式矛盾等所带来的公选课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问题。

3.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建设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公选课教学,需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分析;第二,如何考核和评定成绩?第三,如何实现让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第四,如何保证改革成效?

解决方案如下:

首先通过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确定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可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以及各门选修课程的自身特征,进行判别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的公选课程不适合网络教学:一是需要教师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的公选课程。这主要是体育类课程,如网球选修课,就算理论知识讲得再好、教学视频拍得再好,也不如直接握着网球拍体验来的直接。二是需要教师发音发声的选修课。如实用英语翻译等语言类的课程,尽管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计算机也能模拟发音或进行录音对话,但还是比不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而且教师也无法保持一直在线。三是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公选课程。如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课程,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三类课程适合“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

其次是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和考核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须按照要求在网络课程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将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取得学分。学习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集中考试或在线考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为保证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质与量,应规定学生必须观看的视频数量、提交作业的次数和质量、登录次数及在线学习的时长、在交流论坛讨论发帖或跟帖数目要求,并体现在成绩评定标准中。

最后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做到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持续跟踪调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改革成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做网络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同时,要持续开展跟踪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进度提醒或适当调整进度、考核方法。

三、实践运用情况

自2011年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广东工贸学院共开设14门网络课程用于补充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包括改造4门校本课,购买超星尔雅网络课程6门、使用智慧树网络共享开放课程4门(支持手机APP移动学习,由北京大学免费提供)。其中,按教学模式统计,实施“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课程3门,网络教学模式课程11门;按课程类别统计,文科类专业选修课2门,工科类专业选修课1门,人文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门,综合职业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0门;按学习平台统计,广东工贸网络学习平台4门,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6门,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4门。选课学生人数见下图:

四、效果评价

自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5年来,从为缓解资源紧张、解决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矛盾而开设公选课网络课程,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而引入优质通识网络课程,项目组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改革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改革力度。从学生“被安排选修”到热捧抢课,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在校内得以不断推广和应用。主要成效总结如下。

1.截至2016年11月,全院共有40个专业的14536名学生参加了网络公选课学习,缓解了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为学院17个实施“2+1”改革专业的7757名学生提供在校外修读公选课的途径,有效解决了由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改革所引起的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

3.利用国内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特别是共享开放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使课程得到最广泛的延伸,而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和交互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4.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促进了通识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公选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中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

第9篇: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

[内容] 

 

    长沙市教委将小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项特色教育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城区

200多所学校都开了英语课,英 语教学特色已基本形成。1996年,我们以小学

英语游戏教学方法为课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的有关情况介绍 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我市小学初开英语课时,由于一些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对小

学生的心理了解不够,在教学 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用教

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小学,使一些小学的英语教学陷入困境。在 教研中,我们感

到必须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使其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

健康发展。经 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研

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

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气氛中学习外语。他们倡导的自然教学法、情

境教学法、功能法等,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 )对我国儿

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 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

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

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 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

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小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

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

师的教法可 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

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

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理论假设

    游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

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 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游戏教学方法吸收了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的合理成分, 并结合我市小学

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因此它是可以广泛应用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四、实验基本过程

    我们选了11所学校作为实验点,培训了实验教师,并组织他们到外省市听

课学习。在教学中,我们特别强 调游戏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我们初步探索了游戏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结构为:唱歌热身—游戏

引入—新知学习—边玩边练— 角色表演—竞赛巩固。

    唱歌热身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在上课前唱一两首英语歌曲,唱歌时

还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通过 歌声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并通过唱歌集中学生

学习的注意力。

    游戏引入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

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 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例如,一位

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T:Hello,boys and girls.Let's play a game,OK?

    Ss:OK!

    T:NOw,please guess,What's in my hand?

    S[,1]:Is it an apple?

    T:No,it isn't.

    S[,2]:Is this a ball?

    T:No,it isn't.

    S[,3]:Is this a toy car?

    T:No,guess again.

    S[,4]:I think it's an eraser.

    T:Now,let's have a look.Oh,it's an eraser.You are very clever.

    S[,4]:Thank you very much.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 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动口。

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以往那种教师交代该节课的任务的做 法要来得自然和轻

松。

    新知学习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尽可能采用实

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和手势 等直观教学手段及电教等媒体,使语言教学更

加直观、更加生动有趣。

    边玩边练是教学的第四个环节,此时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

习,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 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边玩边练的

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该阶段可以开展许多 生动活泼的游戏,

如猜谜、开火车、打电话、找朋友、击鼓传花等。我们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时

要活而不乱 、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反对那种只顾少数尖子

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做法。要注意尽量 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那种需要集

体配合和体现协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