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

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考查有理论的知识也有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有模块知识的分析也有综合技能的探究,有知识的重组和构建,也有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存在一定的恐慌,丢分现象十分严重,其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答题不规范,为此实现实验题的规范答题已经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

一、高中化学实验题规范答题的相关问题分析

在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内容中,主要就是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原理、所需要的化学仪器、实验的操作步骤、出现的化学现象及化学结论等.面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在作答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规范,要仔细认真的审读题目,了解化学实验中的目的和实验操作原理,了解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并了解熟悉它们的操作,能清晰的掌握实验的步骤,分清先后顺序,能规范的写出结论等.往往成功的实验题答题中,都要学会分化,简化实验步骤,学会拆分,能把一道综合实验题拆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小实验中问题的解决,然后综合解题的过程就是综合题最后的解决方法.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其实牵扯的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操作的难度系数也较小,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和对知识的有效整合与领悟,其应答的难度主要来自于答题的规范性而不是内容,所以按照实验步骤,强化作答的规范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二、实验题规范作答的例题分析

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实验;宏观;微观

一、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高中化学实验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以化学实验为手段,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概念的形成、物质性质的认识和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测量方法,巩固和深化学科知识并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的基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这些功能,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我们要充分创造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机会。然而,有些化学知识的获取不但需要学生做实验,还要求学生能透过实验的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情况,通过将实验的宏观现象和物质变化的微观过程进行整理,提升为理论知识。这是化学实验无法做到的,需要借助于其他教学工具,其中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多媒体教学的功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关系的有效变革”。“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多媒体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工具。许多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演示实验也无法展现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只能靠挂图、板书或教师讲解来完成,然而这种让学生苦思冥想化学反应发生的微观过程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物质变化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变化的微观过程更加直观。但是,多媒体不能代替所有的化学实验,原因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所有的化学实验,会扼杀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达不到培养人的目的。

三、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方法的提出

在陈志伟、陈秉初主编的《中学科学教学论》中提到:学科学习应该是发生在一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意义构建的过程,当代科学本质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注重知识产生过程,以及学生对于知识获得过程的反思。2013年10月9日若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马汀•卡普拉斯(MartinKarplus)、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Levitt)、亚利耶•瓦谢尔(AriehWarshel)三位科学家。他们致力于开发计算机程序研究化学反应,为计算机程序模拟和预测化学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这一启示,我想如果将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感知宏观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利用多媒体将所需要理解掌握的微观变化呈现出来,通过思考找到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归纳化学反应发生的内在规律。通过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可以使教学表现形式更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充分揭示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展示化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化学增加了新的途径。

四、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模式探究

1.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正向教学模式

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正向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利用多媒体展示该实验的微观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找到宏观与微观的内在联系,得出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反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逆向教学模式

多媒体与高中化学实验联合教学的逆向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问题的结果,教师进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讨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得出结论,最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最优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参考文献:

[1]冯克斌等.中学成功教学体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操作指导[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22-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此,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乐趣,是每个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研究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采取以下策略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目标是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保证设计的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重点。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明确每个实验设计的目的,使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重点知识,还是加深学生对某个实验过程的记忆,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律内容时,为使学生对金属性质有个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碱金属元素为例设计相关的实验。如在课堂上教师可分别取适量钠、钾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反应现象,并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两者现象的不同,由此得出钾比钠活泼的结论。同时,通过设计该实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有更深的认识,为其他元素性质的学习做好铺垫。当然,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2.合理融入实验内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还应注重实验内容融入的合理性。所谓合理一方面要确保融入时间的合理,另一方面确保融入内容的合理。众所周知,高中化学内容较多,牢牢把握两个合理,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节内容时,需要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确保实验融入时间的合理性)。教师可设计H2O2分解实验,即,实验过程中分别将实验条件放置在热水中、常温以及冷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剧烈程度。很显然处于热水条件下的反应比较剧烈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较快,由此使学生理解温度给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学生理解后,再设计反应物浓度大小给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即握融入内容的合理性),如此循序渐进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该章节知识。

3.及时评估实验教学效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及时评估实验教学情况,更好的了解学生实验内容的掌握状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改进,使设计的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更加合理,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进行方向一节内容时,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师可设计N2O4与NO2转化的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温度使学生观察反应容器中浓度的变化,提高学生准确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上述实验进行教学后,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其对设计实验的意见,并对学生的意见加以汇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设计的实验进行改进和优化,为后期实验的设计及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该章节实验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反映教学进度有点快,教师可因此专门留出一段时间供学生讨论、消化与吸收,使学生彻底搞清化学实验知识点,扎实走好每一步。

二、总结

第4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 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学

新时期,化学实验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重点部分,化学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模型和分析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和实践出真理的客观事实。

一、在实验中学习化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重要手段,首先,化学实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设计,进行主动思考和创新,进而提高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物质变化过程,从而充分引导学生尊重实践。最后,化学实验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思维和认识转变。对于长期接受理论学习的学生,要迫使他们具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和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只有逐渐改变以教师为主、教室为中心和以课本为学习来源的局限,这样才能扩展学生学习方式和知识来源的多种有效途径。

例如我们在做氯气的性质实验时,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1.氯气的制备:用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

MnO■+4HCl(浓)■MnCl■+2H■O+Cl■

实验现象:集气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带有刺激性气味。

2.和金属反应:氯气有强氧化性,可用钥匙加热金属放入氯气中。

2Na+Cl■――2NaCl

实验现象:有黄色火焰,形成白烟。

2Fe+3Cl■――2FeCl■

实验现象:发红热,形成棕褐色烟。

3.和水反应:氯气与水生成氯化氢和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

Cl■+H■O――HCl+HClO

实验现象:气体通过湿润的红色布和干燥的红色布时,湿润的红色布褪色。

4.和盐反应:

Cl■+2Kl――2KCl+I■

实验现象: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

Cl■+2FeCl■――2FeCl■

实验现象:加入加苯酚显紫红色。

5.和氨气反应:

8NH■+3Cl■――N■+6NH■Cl

实验现象: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

实验结论: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易溶于水,氯气具有漂白性,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等。

二、实验细节提升化学学习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实验中的一些小细节。新时期的教育,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提出更贴近实践的理念,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就会更注重实验操作细节的考察。下面我们用HCl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进一步说明不注重实验细节可能带来的影响。

1.实验时,如果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没有用标准溶液润洗,那么就会使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相对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相应就会使滴定结果偏高。

2.在把HCl标准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中时,一定要注意滴定管的尖嘴部分有没有气泡。如果有气泡,必须调节玻璃活塞赶走起泡,否则就会使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在读数上偏大,相应地使滴定结果偏高。

3.在对滴定管进行读数时,要视线与刻线平行。若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若仰视读数,会使滴定结果偏小。

4.在滴定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操作细节。其一,不要把标准溶液滴到锥形瓶的外面;其二,不要有标准溶液滴挂在锥形瓶的内壁上;其三,不应该让滴定管的尖嘴处悬有液滴,如果有以上情况发生,会使滴定结果偏大。

三、创新实验增进化学学习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很强烈的,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兴趣点,激发学生参与实验和实践的主动性。从高中化学实验说,如果我们只是生帮硬套地照着教材中已经安排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我们可以将实验教材中的实例进行拆解,研究探讨替代和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做氨气的喷泉实验时,用传统的方法做,制作过程繁琐费时,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不好掌控,常会因为气密性不好造成实验失败。为此有人利用分液漏斗设计一套氨气喷泉实验装置,此装置使用的仪器简单、操作简单、实验用时短,成功地颠覆传统喷泉实验设计,开拓实验设计思维,有效创新教学方法。

1.氨气的制取及喷泉装置的组装:取梨形分液漏斗,关好下口玻璃旋塞后,加入一定量浓氨水,再塞上带有胶管的单孔塞,胶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目的是检验并吸收多余的氨气,然后水浴加热盛有氨水的部位,使氨水分解产生氨气。产生的氨气把分液漏斗中的空气通过导管置换排出,当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时,证明已有氨气排出。为收集纯净的氨气,应该多置换一段时间。最后把分液漏斗中剩余的稀氨水从导管排放到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然后把分液漏斗上的胶管用夹子夹住,再在塞子上插入装有少量水的注射器。把收集满氨气的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分液漏斗的下口端插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2.喷泉实验操作:用注射器推入少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玻璃旋塞,即可形成喷泉。

创新点:首先,本实验装置彻底颠覆了传统实验装置,巧妙地把氨气制取装置和喷泉形成装置结合,两个实验都在同一个装置中进行,省时省事实用。其次,本实验装置接口少,操作简便,实验时间短,且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项云.分液漏斗在高中化学实验创新中的妙用[J].化学教育,2009,30(10).

第5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相较于理论教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际操作性。我们在上化学理论课时往往只需要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就可以了,而在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时间则是学生在动手实际操作,因此,在实验课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高中化学实验课上,很多教师往往本末倒置,把实验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而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节省时间,很多必须要做的实验课题教师就用讲实验的方式来开展,而学生的任务就是把教师讲的这些实验背下来,这样,实验教学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这当然无法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

(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以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往往让学生读懂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即可以讲实验的办法代替了演示实验的过程,再加上多媒体的全面应用教师又将实验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虽然这种方法降低了实验消耗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仅适用于化学实验的补充与扩展,实际上化学实验是学生接触化学认识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

(三)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未落到实处

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长久以来,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难以真正完善学生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此外,我们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有如下现象:某些学生在实验前已填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忽略一些细微现象与反常现象,甚至视而不见。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与正确科学态度的培养,如果再这样下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就只会成为理论上的幻想。

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强化老师对新课程改革实质的领悟

旧教材的分组实验部分编制的非常具体,针对实验的名称、目的意义、器皿、程序、要求观测的现象与数据及记录的表单均有详细的描述。学生只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的操作,便能够获得科学结论。然而由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侧重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所以新教材本着“先动脑,后动手,手脑并用”的准则,让学生务必经过自己的思考及亲自动手才能完成科学探究。新课程主要考验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因此并未规定哪些是分组实验,也没有提及对分组实验的规定。这就要求老师在准备课程时,应该清楚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实验根据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合理分类。比如,能够根据实验的性质将实验分成演示类实验、探究类实验以及操作技能类实验三大类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由老师演示后再让学生进行演示,主要考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水平,探究类实验则是按照各种情况安排学生在教室或者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侧重考验他们的整体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操作技能类的实验偏少,能够让学生到实验室分组操作,侧重考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积极改进演示实验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有的演示实验都通过专家的反复验证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关实验的合理安排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提高实验水平与操作能力。但是过去一些实验无论是在操作还是装置方面都有所欠缺有些实验现象很难捕捉有些实验原料难以获得有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有些实验过于复杂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通过有限的实验条件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大胆改革提高实验的实效性。例如在制取氢氧化亚铁演示实验中涉及到硫酸亚铁溶液的制作,虽然教师已经准备了绿矾但是打开后却发现已经变成了硫酸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反复实验琢磨可以将大量的还原铁粉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等到约6.7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就可获得硫酸亚铁溶液,再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演示实验效果非常好。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针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适当分析、重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如将金属钠的有关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还在投影仪上补充做了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在水溶液中钠不能置换出铜,主要原因是钠首先和水发生了反应。设计一些实验专题,引导学生探讨,让学生分组用实验去验证,实验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彼此间的优劣,从而得到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鉴别方法。总之,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验证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学习热情,确保了化学教学目标的实施。

第6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1 化学实验的教学意义

1.1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内容,除了完整的学生实验课,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概念理论教学、化学用语教学和化学计算等新授课中,以及各种类型的复习课和练习课中,都会出现化学实验。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化学实验是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实验对于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目标的化学实验主要由实验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构成。实验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化学实验事实、有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等,实验技能目标是指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和综合运用技能等三个方面;实验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能力、猜想与假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控制实验条件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得出结论能力、反思与评价、讨论与交流能力;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非常丰富,主要是熟悉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实事求是完成实验、节约药品、爱护环境、化学素养的形成等。

2 重视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试验。在验证特定物质的性质、提取方法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时,学生只需根据说明进行简单模仿即可完成,根本体现不出任何的创新之处。探索性试验则不同,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实验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更高意境和更新内容的操作实验,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更高的境界与高度上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努力探究新知,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获取新的成果,从各种角度、方法和层次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增强知识迁移与探究创新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创新灵感。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势必影响到高中生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3 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3.1 实验预习

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3.2 实验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认真规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3)实验中要节约药品,爱惜仪器,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试管等洗涤干净;(4)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3 实验报告

实验做完后学生要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主要写六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4)现象及原因解释和有关化学方程式;(5)实验结论或数据处理结果;(6)实验讨论。通过写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注重归纳和小结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能更上一个台阶,对以后的实验有引导性的作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习惯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甚至不做要求。又因为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强调报告的完整性,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预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学生往往敷衍了事,对记录实验现象不重视,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因此,实验完成后,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还需我们不断地去摸索。总之,强化实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目标,这给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赋予了新的教育内涵。高中化学教学已经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愈发注重探究与实践。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准备阶段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做了相关要求阐述,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其探究意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开展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创设引入实验的情境,提出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问题,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兴趣。

(一)巧妙创设实验情境,合理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本质是设置实验背景,目的是通过一个日常可见的案例或者提出一个浅显却能切入实验主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习积极性,以此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课程中来,而后对化学现象后的本质的探索研究,最终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学生对燃烧的铁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在实验材料面前跃跃欲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是什么气体能让铁丝都能燃烧,并且燃烧的如此剧烈呢?此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就是探究式实验课程开展的第一步。

(二)结合教材实际,制定实验方案

结合教材实际就是进行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主体包括学生同样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师。理论基础是探究式实验得以开展的保障。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实验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就是为了能够在日常实验n程教学中,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高中化学理论课程中,涉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规律与原理等重要实验教学。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启发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路,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形成系统性、结构性的认识。教师也要关注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以阶段性知识为主,设计相关探究实验,强化本阶段的理论知识。

(三)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人数众多,师资与教学资源短缺,实验教学更是很难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仪器用品等硬件设备的优良与数量的齐全是一堂实验课程成功开展的保证。在开展探究式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通过理论教学将仪器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化学实验主要以药品实验为主,学生的安全正规的实验操作是对其人生安全的保证。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进行阶段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组成成分。为了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是保证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课程的进行阶段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一)认清实验理论本质,先观察,后动手

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

(二)深入浅出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高中化学实验的组成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合成、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的基础性教学较强,教师进行深入浅出式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能领悟实验课程所要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化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实验是学生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主要形式,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

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与组员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试验任务,让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将实验任务分摊到团队来完成那么简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的同时进行的知识交流、思维交流能够最大范围的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更是有效的一种资源整合。探究式实验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总结交流阶段

一个成功的探究实验的完成,不仅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一堂实验课那么简单。课堂实验只是探究实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课后的总结与交流。总结与交流可以使分散的探究知识变得条理化、系统化。

(一)把握探究实验内容总结,将知识化零为整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探究性实验的实质,就是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后上升为理论高度。学生更深度的理解化学概念、化学解析式、化学方法等教材内容,并将实验总结的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二)多种交流总结形式相结合,深度挖掘实验知识

就开展的实验总结形式而言,同样是可以多种角度、多主体进行交流。比如在探究式实验后,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向学生提出实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讨论后得出结果,也可以让学生与第三方教学设备互动,比如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与文献,丰富课后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验探究式教学构建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建立顺畅地交流、讨论和沟通的环境,其教学实验过程需要确立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主动观察化学现象,记录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结果,比较各自统计的数值和得出的结论,最后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再次思考,使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生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例析[J].江西教育,2011(18).

第8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观念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验证化学原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掌握基本原理,告别死记硬背的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深入教学改革,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迫在眉睫。

1.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强调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能够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益,即通过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精神和科学的教学观念,保证教学质量: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设计;在学生的管理上提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高度关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新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地区差异。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在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不同地区的实验教学发展参差不齐,同一地区的实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教育水平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地区,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水平较高,相反,教育水平发展较慢的城市和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也无法完成,这些问题需要各地方教育部门加强重视,优化实验教学水平,缩小地区差异。

2.2教学形式。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够完善,受各种条件限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的设计上,实验课程比重较小、数量不足;实验内容缺少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更没有机会自己设计实验:创造性不足,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是最基础的操作实验,不够贴近日常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和掌握,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相结合;实验后缺少沟通交流、深入思考,探究式学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只是提供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应自主寻求答案和信息,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最后在实验测评中,仍以传统卷面测试为主,对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

2.3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观念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显示,目前很多教师没有给予实验教学足够重视,教材中以演示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很多教师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实验,敷衍了事,没有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缺乏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鼓励:此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层面。

一些高校领导自身的教学观念落后,不支持和鼓励一些教师去实验,只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这主要是由于高校领导面临来自社会及学生家长的压力,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子女有个好成绩,考个好的大学,学校出于这些考虑,为了维持较高的升学率,得到社会的认可,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放弃实验,增加理论知识的学时。

3.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建议

3.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领导的支持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这方面,学校应起到积极的组织、宣传作用,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途径和广阔的学习平台,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理清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只有从根本上消除高校领导的重重顾虑,才能使学校、教师真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3.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实验装置和器材上,很多学校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和实验设施比较少,无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只能满足基本的演示实验,不具备探究实验教学的条件: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实验员,很多实验无法开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提供全面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绿色的环保型药品或可再生资源,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3改变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有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如果一味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总结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容易遗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将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式实验,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的设计、选择、操作和总结分析中,得到最大的锻炼。

3.4加强实验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秩序及效益的掌控。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及学生收获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环节和教学的流程,保证课程紧凑有效地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突出实验的中心思想,围绕实验的主题,把控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9篇: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笔者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本文拟从创新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合理实验、老师评价赞扬、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创新试验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对同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所启发。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新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合作式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不仅仅只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实施的基本平台,在课堂实验中,教师首先演示,其次才是学生实验。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富有针对性,既要保证实验现象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也要保证仪器的整洁直观,让学生看到操作的具体细节。比如,在过氧化氢分解实验中,学生的任务是检验分解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得出此结论。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还要解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下面是实验步骤和现象

2.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化学的目的单纯是为了高考,忽视了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改革后,化学教学则更多地转移到科学探究层面。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实验增强记忆,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能力。探究是一个新的内容,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科学探究定会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要求。

3.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给学生一节课去临近水域测量水的pH值,最后要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状态,随时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还要管理好学生,防止一部分学生做其他的事,同时防范外出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危险。高中阶段是学生拼学习成绩的阶段,教师适量安排实践活动很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因此,化学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正是课堂实验的不足之处,教师处理好课堂实验和实践活动的关系和分配。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开展策略

1.创新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在问题设计方面有很大改变,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针对这一变化,高中化学教学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在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后,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现在的课堂种类多样,电子设备也比较完善,比以前的黑板板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设备再现化学场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在这种化学氛围中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科学的神圣,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起到鼓舞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要给予鼓励,不要因课本不涉及或不在考试范围拒绝学生,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并进行评价赞扬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抛洒热情、释放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步。倘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自己调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给予指导,使实验得以成功,学生也体会到这份快乐。教师在其中扮演指导者的同时,也要扮演鼓励者的角色,教师的评价和赞扬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做到以赞扬为主,不能过分批评学生,还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做到有问必答,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3.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

反思实验过程,提高设计能力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步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结论,学生在完成自己设计好的实验后,如果不及时反思,那么学生就不能发现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实验能力也得不到相应提高,从而对化学实验失去探究的热情。在教师层面,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回想实验过程。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个基本了解,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把从探究学习中得到乐趣。反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做出反思和评价,能够发现自己实验的不足之处,并且做出改变。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创设一种“自由”的探究氛围。

4.创新实验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方法提倡化学实验生活化、化学实验探究化、化学实验趣味化。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化学的魅力。化学实验生活化是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实验,实验原料容易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危险性小。又如“水果电池”实验,此实验对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有考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流计指针变化,不会分心。再如“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实验,这个实验有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热衷探究。这些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创新实验方向是增强学生实验探究兴趣,不再仅仅是向高分奋斗,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

总之,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单是高考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化学实验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思考方向为高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探究平台。新课程改革如何透彻实施在教学中需要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化学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才能保证学生也能品尝到新课程改革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张发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度:谈对化学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J].化学教学参考,2007.

[2]刘前树,李广州.高中生化学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07.

[3]翟新民.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价值与途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