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人群分析范文

古典音乐人群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音乐人群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音乐人群分析

第1篇:古典音乐人群分析范文

关键词:严肃音乐;音乐市场营销;社交媒体;观众拓展;艺术管理

一、引言

作为专业学习音乐多年的我个人,对于音乐的向往和理解溢于言表,甚至没有想过或许还有人不喜欢音乐,或者说大多数还是只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对于不喜欢的音乐类型是听而不闻的。这么多年的音乐实践,都是站在热爱音乐的立场去审视音乐的发展;或许不单单是我自己,学习音乐的我们太忠诚于自己的感受,可以感性的去欣赏音乐也可以理性的去分析音乐。

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音乐必须为自己的艺术创造自负盈亏的时候,当作曲家、从事音乐行业的人们想让自己的演绎和音乐作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接受的时候,希望让受众认同的时候,站在这样的立场上看,也不得不冷静的看待音乐,从新审视我们过往的努力,面对音乐的态度,通过多年的音乐实践笔者真切的感受到了大众的态度是比想象中的还要冷静。

本文将音乐本身结合艺术管理,通过完全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严肃音乐在当今社会的生存、探索与推广。

二、“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的界定

(一)严肃音乐的界定

严肃音乐并不是按音乐品种或门类来划分的,而是以文化精神来定义的。Serious“严肃的”还包括“认真的、恳切的”等等涵义;而在翻译的时候,偏偏选取“严肃”来表示,意图是与其表层意思“轻松”、“逗乐”形成反差。艺术哲学家阿诺德・豪塞尔指出:“严肃的、真正的、担负责任的艺术必定会卷入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之类问题的探讨,这些艺术使我们面对着‘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要求,无论在民俗艺术还是流行艺术中,这种要求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此,可以给严肃音乐下一个文化学上的定义:严肃音乐是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音乐。严肃音乐的文化精神决定了它至高的审美性,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高雅音乐”,但高雅音乐更多的是指古典交响音乐,所以在本文严肃音乐不仅包括音乐厅里高贵的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同样更多的是指具有人文精神更加丰富的音乐;相对的则是较为通俗的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

(二)通俗、流行音乐的界定

通俗音乐也称为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

一般情况下流行音乐就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有的可以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快餐文化已经势如破竹的闯入了现代生活;就说我自己吧,每天都会听很多不同的作品,有古典也有流行,有主动搜索去听的,也有“每日歌单”各大网站推荐的各种音乐。我不是狂热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分不清那些艺人,一首作品开头几十秒听完不喜欢就可以切歌跳过去;反过来说,不是音乐专业的人们,面对繁重的生活工作压力后,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听音乐,他们怎么会分得清楚那些奏鸣曲、交响曲、著名唱段等等,区别那些甚至连名字、编号都一样的不同作品,或者仔细欣赏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家的不同演义。

三、提出关于严肃音乐推广的疑问

同样是互联网,同样伴随着伴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有时候会感到疑惑,为什么饱含艺术价值的音乐默默无闻,得不到他们应得的关注,而那些“极其通俗”的音乐,却可以广为流传、人人传唱。当代人已经自嘲的说“没有网络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互联网给予音乐爱好者一个直接的方式,可以轻松地听到世界上几乎每一首歌,查到创作这个作品的音乐家,甚至还可以找到同样喜爱这种音乐的人和这些人进行交流。

结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严肃音乐市场有限这两点来看,严肃音乐已经快变成了:拥有超高艺术价值,但在当今社会并不甚流行的音乐领域的代名词。在所有音乐体裁和种类版本都平等的面对消费者时,如此庞大的市场下,虽然严肃音乐的细分市场和整个现在的流行音乐市场比起来比较小,但是面对众多营销手段的推广途径,严肃音乐却没办法适者生存、广泛推广,为什么?“生路”是e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我们还能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或努力。

四、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设问

(一)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市场定位

前文已经对比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内容上的不同,抛开这一点,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在营销推广方面,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市场定位。

流行音乐会把某个艺人或歌星定位到一个具体的领域,比如韩国当红组合Big bang就是“混音舞曲”、玖月奇迹的跨界合作红歌新唱等等,而在这个具体的领域里总会有真正喜欢的人,这些人会具有一些相同特点,例如喜欢跳舞、喜欢红歌,逐渐的他们就会成为忠实的听众;同时他们也会喜欢一些向相同类型的其他艺人。

而严肃音乐因为艺术价值高,所以老少皆宜,很难说可以针对某一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群,好像就形成了所有人都是受众,但除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外,却没有相对固定的群体。在很多关于市场营销和拓展观众的观点中,都提到了“目标观众”和“目标市场”,当营销活动中有这样的划分时,宣传推广会带有明显的或者潜在的针对性。

举个例子:女子十二乐坊在2003年成功进军日本市场,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唱片市场没有明确针对日本当时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35-45岁之间的人,提供可消费的音乐、唱片商品,女子十二乐坊是专门针对这个人群提供的,虽然到底女子十二乐坊能不能算做严肃音乐,学界众说纷纭;但这可以带来启发,如何将严肃音乐定位到具体的市场中去,例如古典音乐用于胎教、特殊儿童教育等等,逐渐产生、积累出固定的受众群体。

(二)严肃音乐更主动的宣传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除了内容、音乐本身的区别之外,在大的市场环境中都将其视为产品,为什么同样是产品,从精神内涵角度,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大众更多的选择了简单的流行音乐,而果断放弃了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严肃音乐呢?

音乐的产业化趋势,使音乐除了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就是音乐的公民社会属性,还拥有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所具有的商业价值,也就是商品属性,或许严肃音乐的推广,不能单纯的依靠他本身的艺术价值不菲,还需要有营销让别人知道他价值不菲,并对其有兴趣。品质固然重要,但也要先让人知道有这样的存在。

关于音乐营销这方面,其实也有很多的误解(在本文中我们先不讨论非营利艺术机构,仅限营利艺术机构严肃音乐的推广)。很多从事音乐行业或者是专业音乐人士会觉得“音乐好=听众多=名气大”,做营销就是噱头吸引眼球、华而不实,觉得自己尽全力做好音乐,或精心准备一场高品质的音乐会,把它放在商店里、公开售票或是网络平台上,然后下载量就会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名利双收。其实,其实这种心态不就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理念中的“以产定销”吗,“我们生产什么就买什么”、预设假定“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然而,现代市场营销最核心的是:以顾客为中心,那么在音乐领域就可以称之为:以听众(观众)为中心。

自己觉得“我很有才华”,和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才华”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想让别人承认你的才华,要先给他们一个能听到你音乐的机会。更主动的宣传,不论受众们以前是否对严肃音乐感兴趣,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他们争取过来,让他们以后对音乐感兴趣。

(三)把音乐看做一项服务

虽然上文一直在说音乐已经商品化了,但是音乐等娱乐消费的提供,带来的是一种体验,其实本质上都可以显示出其服务业的天职。“第三产业,又称三级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主要透过行为或行式提供生产力并获得报酬的行业,即俗称的服务业。”

1.非现场的音乐

音乐本身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在题材、体裁等各个方面有差异是历史的必然。只是,随着留声机的出现,音乐转换成了一种产品,这个产品储存在实体的媒介上,即为录音;直到今天的数字下载及其他音乐载体。网络、数字音乐的发展,使得二级市场[13]伴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消失了;之前音乐的载体如磁带、CD等,让人们认为“音乐”是他们可以拥有并且可以收藏的体验,享受、收藏甚至售卖,那是一种综合的体验;现在我们只需要。

2.现场的音乐

传统的现场表演是一种服务,无论场地大小与气氛取向,售票演出即是商业行为,灯亮鼓声响的那一刻,就开始与外界产生连接,创作与演出,是企图寻找人与人之间共同的兴趣,也是和作曲者、音乐家内心沟通的媒介。

所以,在音乐产业化的同时,将其视为“有形的服务”而非“无形的产品”,就加深了音乐的体验感,使消费的内容变得多元化;“有形的服务”代指音乐变成商品以后可以像有形商品一样进行市场交换,但音乐本身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无形的产品”指的是将音乐提供的这种“服务”视为产品。受众被观察到的偏好和显示出来的喜好,并不一定一致,所以商家才需要市场反馈和广告调查,以此达到“消费音乐”而不是“买了首歌”。

(四)放弃向“内容”收费

严肃音乐如何自负盈亏?一直以来严肃音乐都是“象牙塔”里的“奢侈品”,人们如果喜爱就要付出多流行音乐几倍的金钱和经历。然而音乐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国内目前还是非常混乱无序的,这一点正如石建平所说的:“毕竟付费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什么时候行业有了统一的规范,什么时候来讲对音乐内容收费才有意义。”

什么叫“放弃向内容收费”,举个例子就能很清楚的说明。在2013年09月苹果在音乐流媒体领域推出的iTunes Radio已经正式上线运营,该服务分为“免费广告版”和“收费免广告版”,下单的广告金额从500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不等,而根据《广告年代》的资料表示:音乐电台的广告产品包括音频、视频广告、占据用户屏幕的互动广告等类型,覆盖的终端设备包括iPhone、iPad以及所有安装了iTunes软件的电脑和Apple TV机顶盒。就像免广告版的广告赞助和收费免广告版的用户下d费用,都是营利的体现,但不是音乐本身营利。

那么严肃音乐不依靠“精神食粮”营利,不是说不赚钱,而是换一个角度,严肃音乐可以向其他文娱行业学习,在向内容收费时,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来加大顾客购买总价值。附送的周边产品:购买CD或者去现场听音乐会,听众的消费可以不仅仅是音乐内容,同时包含一些其他无关音乐的产品服务等;如排练时间参观的入场券,下次购买音乐会门票打折券,或是对音乐会体验的调查卷、最喜欢的乐手年度投票券,购买CD附送的DVD拍摄花絮、乐团介绍的写真画册等。这会让购买者觉得物超所值。

用户习惯了听免费音乐,这并不代表用户不愿意为音乐付费,反之证明音乐服务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从音乐到一切与音乐有关的事物,这个整体才是产业化。

(五)寻求整个行业的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严肃音乐领域――上下有传承,横轴有同侪,但是却在大的音乐文化领域一直都特立独行,笔者认为这是:高举“内涵”大旗的结果,整个平衡就倒向艺术至上的那一边,这会令消费者感到混淆。

流行音乐正在应用一种叫做“众筹”的筹资手段,就是音乐人以个人或公司的名义,在网络上建立众筹平台,向喜欢他音乐的人筹集资金,社会上所有人都可以向他捐款,没有任何限制,音乐人用这笔资金发展自己的音乐追求。虽然这个做法还不是非常普及,也带有一定争议,但这就像是整个社会都在帮忙,并且会给已存在的乐迷带来归属感和参与感,有利于增强“顾客忠诚度”。

历史是连贯的,现在的古典音乐也是昔日的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变革,没能留住他昔日的辉煌是有诸多的原因,但是现在,严肃音乐的推广者们可以建立同盟,例如像巴西那样建立基金会,不同的基金会针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不同类型进行规划和组织,合理分配资源。

换一个方向看,从业人员自身也都是消费者,将营销对象从“他们”转换成“我”再放大为“我们”,可能会有个拨云见日的新视角。

五、反思音方逃

这一点看起来好像和严肃音乐推广、生存毫无关系,但是,回归本源优秀的产品是营销的基础,任谁都不愿意消费劣质产品。

(一)“技能”方面的反思

随着音乐实践的不断积累,感受到音乐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乐随心动,夸张的说当心情好的时候,就没办法投入进去演奏出灰色的贝多芬,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没办法随意的诠释出粉红色的莫扎特。

而我们所接受的专业学习,是把我们训练成:不管心情好不好,不论能不能感受到音乐的表达,我们都会通过技术上的装饰,让自己的表演看起来是灰色或者粉红色,那种感觉就像“画皮”一样。在练习技巧的同时,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将七情六欲化作音符随音乐表达,正所谓“音乐是语言尽头的表达”。

(二)“内涵”方面的反思

在观众拓展的途径中,节目设计有一条原则叫做“导赏”,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会单纯的形式以外对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进行解释、分析,引导大众欣赏;而能够对观众进行“导赏”的前提是自己懂;就像老师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还怎么教给学生呢。

本科期间学习和音乐相关的大量公共课,例如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可以帮助我们感受音乐的存才、音乐的“涵义”,但听的太多理解的太少,背的太多用的太少,变成了单纯的文化课;而在应用到音乐的“导赏”中时,更多的需要传达出音乐的“意义”。

(三)语言对于音乐

其实对于严肃音乐在表达什么,大众知道的太少,我们自己做的也不好,甚至说自己都感受不到,这不能用一句“艺术至上”搪塞过去,甚至还麻痹自己说“受众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或许真的应该更多的自省,看看自己演奏的音乐能否真的表达出什么涵义。

六、结语

严肃音乐和社会,都是复杂的,就如同“权变理论”所强调的“组织不同、所面对的情景不同,所以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强调了“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放在音乐中,就是不存在简单和普遍大众、所有人都喜欢的音乐形式,严肃音乐对于庞大的音乐家族来讲,也只是冰山一角。

在昔日准则纷纷失效的当代环境里,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快速点明并提供严肃音乐营销的未来出路,而是希望大家能停下脚步,更仔细地感受一下我们身处的世界,“如果在当今社会的这种情况下,那么对于严肃音乐而言,这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6次印刷.

[2]阿诺德・豪塞尔,陈超南,刘天华译.艺术史的哲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02-01.

[3]谢大京.艺术管理[M].法律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吴建安.市场营销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4版第1次印刷.

[5]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6次印刷.

[6]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04-01.

[7]Tony Hymes,Elise编译.社交媒体对音乐的影响[OL].:,2013-09-27.

[8]Elise.音乐人须知的7个营销法则[OL].:音乐人攻略,2016-10-13.

[9]将你的音乐当做一种服务,而非一种产品[OL].:,2013-07-06.

[10]陈弘树.兼谈主流与独立音乐营销新视野[OL].:iTaiwan Music,2013-09-30.

[11]宁萌.多米音乐CEO石建平:别纠结于内容收费[OL].:,2013-09-04.

第2篇:古典音乐人群分析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无论在西洋古典、民族还是流行音乐方面, 为了满足大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 在当今的舞台上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声乐表演形式涌现。 跨界 和 混搭 的占据了当今综艺舞台的一席之地, 而且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为全国乃至国际声乐舞台提供优秀演唱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 也慢慢地意识到, 为了适应音乐文化和音乐市场发展而需要开启唱法和作品` 混搭 ,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

1.三种唱法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的 美声、民族、流行 三种唱法, 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作品风格的明显区分以及为之所运用的声音。首先, 美声唱法 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e l c a n t 。 , 意思是 美妙的歌声或歌唱 , 是在1 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而广泛流传的, 直至20 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的 美声唱法 , 更多的是指演唱外国歌剧、艺术歌曲或者是运用这种演唱风格来演绎相似风格的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通畅,将呼吸、共鸣、咬字技巧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嗓音歌唱的生理技能, 声音华丽洪亮、集中而富有穿透力, 声音在延长过程中要有富有空间和适度的 颤音 。

其次, 因为中国民歌是由各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各有传承和不同的地域性歌曲作品, 所以, 简单地说民族唱法就是如何演唱这些风格迥异作品的唱法。民族唱法含义较广, 通常包括有中国的戏曲唱腔、当代民族新唱法、说唱和原生态唱法等, 主要强调 以字行腔 字正腔圆 韵味风情 ,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 咬字要求清晰, 字和声融洽; 声音色调明亮, 音色甜润, 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史上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西洋声乐发声方法的引进, 现代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很多美声唱法的元素, 大众对民族唱法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三, 流行唱法, 是指现代社会对演唱流行歌曲的一种审美的统称。也就指的是一般流行歌手所用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手段。声音比较自然, 近似说话, 中声区使用真声, 使用混声和假声的声区要比美声和民族唱法要高许多。特别是中低声区较少使用共鸣, 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 演出形式多样化, 独唱、二人或多人组合等, 常配以舞蹈动作。20 世纪80 年代,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 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 形成热潮。由于音乐风格富有活力, 而且更多地展示人们的心声和人性的自由, 所以很快就风靡了全国。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 并且风格各异, 五彩缤纷。流行歌曲从此也受到了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2.创新教学的目的与重要性如果把传统的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t 昆搭 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让传统唱法也通俗。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高雅古典音乐和各民族不同风格韵味歌谣的同时, 也把流行音乐变得让那些喜爱传统唱法的人们也可以接受和喜欢,让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成为一种新的音乐时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许多优秀的外国声乐作品被介绍到我国, 而我们民族声乐也得以传播出去。其中, 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它既可以让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得以交融, 又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一方面,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能在一、二线歌剧院担任歌剧演员的是凤毛麟角, 余下的不少人签约演艺公司或当上了 自由人 演员的, 这部分学生如果能以不同唱法和风格演出, 定能更适应市场和增加其竞争力。所以, 研究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对于声乐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国外, 很早就有了这样大胆创新的表演形式, 比较成熟的例子有: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曾举办 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 这次的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美声唱法, 而是更多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结合, 受邀出场的来宾横跨流行、爵士、古典、摇滚、民谣等多个领域,既有像瑞奇马丁、玛丽亚凯莉这样的流行乐坛大咖, 也有像B.B.K工N G这样的爵士泰斗, 更有像野人花园这样的音乐奇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均是世界顶尖的艺人, 演唱风格各不相同, 各自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影响力。这次音乐会大胆创新给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带来了一阵全新感受的音乐风潮, 让传统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地融合的在了一起, 让不同风格的簇拥者耳目一新。现在, 我国不少音乐人也转向了 混搭唱法的表演形式,比如说2 0 1 3 年中央电视星光大道的总冠军美声四季组合, 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支跨界组合。 美声四季 由4 名成员组成,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美声高材生。因为接受过高水准的专业训练, 演唱功底深厚, 组合的声音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们改编演唱了世界名曲《我的太阳) 和《今夜无人入眠》, 熟悉的旋律, 不同的演绎, 演唱风格上既融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 又不失古典风范的高贵, 在一首作品中同时用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演唱, 转换自如, 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4.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更好的融合混搭, 做到既 高雅 也 流行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方面: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做一些适合美声演唱的改编。如何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作一些适合民族声乐演唱的改编。如何用美声与民族、流行唱法三种唱法相融合共同演绎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以上三种唱法如何互相取长补短, 融合到一起, 混搭 出更新颖的歌唱表演效果; 怎样把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流行化, 让更多的大众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去接受和喜爱, 让传统唱法更好地在大众流行音乐文化中有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 就是怎样把大众容易接受的流行唱法通过古典或传统民音乐理论大众文艺族音乐的载体而变得高雅一些, 但是又不失去流行音乐的味道,让一些喜欢传统唱法的人群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总而言之就是让 传统 和 时尚 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搭配别致雅趣的音乐效果。我们的宗旨就是让高雅音乐也通俗, 通俗音乐也高雅, 达到真正的互相融合, 让不同的欣赏人群都喜欢都热爱。

5.创新教学模式的教材选择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跨界 混搭 的一些典型成功的案例,分析他们表演方式和演唱歌曲以及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方式, 再根据自身声音、表演能力进行一些改编。比如用流行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演绎广西民歌, 或者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元素, 甚至不同声部以不同的唱法同时出现一首民族或流行作品中。所以, 选出大家都喜爱的美声、民族和流行的作品改编和二度创作是创新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材的选用方面, 首先是传统的西方古典歌剧、艺术歌曲以及中国地方民歌曲集是教学选用的基础, 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声乐曲选集)。其次, 是中外音乐剧类教材, 有《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 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 独唱、合唱卷》(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剧声乐教材(套装共2册) 》( 知识产权出版社) 《流行音乐演唱教程: 英语流行歌曲选(女生篇)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第三, 《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古典名曲新篇)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 首》, 这两本曲集是根据欧洲古典作品、中国民歌、名歌、名曲改编的摇滚、爵士、现代流行合唱曲集音乐精髓的同时, 充分展示出爵士、摇滚现代流行合唱的和声特点与节奏韵律。第四, 本土音乐参考的教材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材》(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广西民族音乐新作声乐篇》(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音乐语境融族域 傅磐声乐作品集》( 现代教育出版社)。

6.舞台实践应用舞台实践是检验教学模式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小组课以及音乐会的形式来展示 混搭唱法的舞台效果。小组课形式是把一个年级的演唱、流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先由学生选择曲目后再任课老师把关来确定课堂的联系曲目, 以小型汇报音乐会的形式检验舞台效果。音乐会形式分两种, 一是在校内的大舞台上展演, 通过一个学年的小组课的磨练与沉淀, 两个专业的学生组合一起展现一台唱法、表演 混搭 形式的音乐会。二是挑选优秀节目在更大的舞台来展示, 现在的电视台节目、各类全国性的歌唱比赛等等越来越青睐这种 混搭 组合的表演形式。

第3篇:古典音乐人群分析范文

关键词:传统音乐;创新文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24—02

创新文化是指以创新为宗旨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包括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信仰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也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的文化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传统音乐是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本身的高度精神性、对受众的高度依赖性、形态(声音)的易逝性,使其保护和发展的难度比物质文化遗产要难得多,《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界定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突出了“传承发展”。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针对与时代同步的现代人,如何使传统音乐体现时代精神,领先时代潮流,怎样建立传统音乐的新市场、保留和培养其受众群,是我们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遴选,各国对于自身的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也越来越清晰,各级政府对本地音乐文化的宣传、保护和研究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国作为最早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国内外文化产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方面曾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国家经济建设日益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是困扰中国音乐学界的难题。从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湖南传统音乐的特点、价值、音乐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原生态音乐与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但基本都集中在对音乐的自然形式、生存与保护现状、民俗与信仰内涵方面的分析与挖掘。笔者认为湖南的传统音乐作为湖南社会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时代性和价值性的了解和研究是对其创新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合理的从创新的角度入手来拟定现实、可行的措施,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创新文化语境下湖南传统音乐的时代性

由人、社会、自然构成了一个世界的有机系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任何地区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大众精神。在当前,湖南省音乐文化与全国各省、特别行政区频繁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音乐观念和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无疑都给湖南本土的传统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加之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大众审美观念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诸多因素都要求音乐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创作灵感,确立创作思路,憧憬创作理想,用音乐真挚的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二、创新文化语境下湖南传统音乐的价值性

(一)湖南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

俗话说:“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湖南的传统音乐表现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诗词、歌舞、戏曲、乐器的演奏等等。应该说它是一个宝库它的历史极为悠久,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从哲学角度来思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全球文化存在单一化的危险。在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现状下,只有加强对自身传统文化的研究,大力保持和发展本地区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才能使地区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二)湖南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

任何一种审美都会因为时代而变化,但审美的本质却是传承不变的。就音乐而言,无论中西方,传统和现代,它必须首先是娱人,娱人的本质是从娱已开始的。 (无论是演唱、演奏这两大形式)然后才是表达一种美的情感力,最后升华至一种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共同伟大处,它带给人类的是情感和精神的美的力量,就象科学追求的是真,宗教传播的是善。真善美汇聚成人类文化生活的最高目标。音乐表现形式在现代主要适应快节奏的变化形式,来宣泄人的情感,表达人的物质欲望。这种音乐形式方便、快捷,在音乐技术层面上简单,容易被传播并具公众感染力。但任何现代音乐必然是传统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正如今天的社会必然是过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一样,今人同样是前人的后代。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是其民族文化的一种现象。同样是其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人类来讲,语言的终极就是音乐的表现。音乐比一切其它的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更具有普遍的广大的影响力。它的传播力也是无与伦比的。音乐在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相互渗出透比任何其它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方便和快捷,而且不易被拒绝,它不是科技产品,随着其发展不断的更新换代。音乐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精神产品,它一旦创造成功,便是永恒。所以传统音乐在今天仍然有他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三、创新文化语境下湖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保护性的开发利用传统音乐

在传统音乐保护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采用在统一整体的保护模式当中充分挖掘民间传统音乐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的保护性开发的方式,政府首先可以采取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策略,将民间传统音乐的经济价值转化为旅游资源,比如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运用传统音乐元素创作一些宣传地方文化特点的音乐、戏剧作品,在保护性开发中实现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同时达到了拓展民间文化资源的范围,提升其资本优势的目的。

(二)传统音乐产业化

在我省,乃至全国,以音乐作品商品化的音乐产业,如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发行商大多只注重于城市消费人群以及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城市周边镇乡的消费人群不够重视。而相对城市居民在广大的乡镇、农村的劳动人民其实更需要符合其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娱乐形式的音乐、音像制品。从经济角度出发,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现今农业人口仁占总人口的70%,占据着社会消费市场相当大的份额有广阔的音乐产业销售市场;从文化角度来说:传统音乐源自农业社会,其表达方式更能使镇乡农村群体获得文化的认同感。所以音像公司应当努力拓宽湖南广阔的镇乡市场。制造农村消费群体喜欢的音像产品。同时也可以通过与音像制造业的结合实现商业化生产,有效的传播传统音乐文化。从公开商业演出来看。湖南演出市场繁荣,媒体发达,其演出内容不可能只用流行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音乐元素的单一性必将带来整个产业的萧条。从观众消费角度来看。作为各民族各地区特有表达方式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文化审美观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所以这丰富多彩的风格大可以为其在现场演出和剧场演出中,找到发展之路。

在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片,越来越为政府部门所重视。而地方传统音乐是地方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湖南传统音乐迫切的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以一种广博的思维视角,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以及博采众长的技艺,即创新理念,来研究和思考问题。为传统音乐发展战略、政策制定及组织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进湖南“文化强省”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2ZK3130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