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实验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

第1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物理实验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同样受到重视,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有所不同。(1)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多半为教师是实验课程的主要操作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观察记录和总结,亲自动手的机会比较少。(2)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比重比起新课标要小很多。(3)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没有新课标的要求高。因此,新课标对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课程的量和课程的质三个方面做出的全新改革,使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长期处于过渡困难期,如何按照新课标要求更好地开展物理实验课,如何加快对新课标要求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适应,是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

2.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

这一问题其实还是因为处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模式下导致的,因为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注重理论知识,课程的重点都放在了对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课程进度安排错乱,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有些教学现象的出现证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比如,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已经进行了整个学期进度的三分之二,但是实验课程只占用了两个课时,刚刚进展到第二个单元的学习,在整本教材的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才开始突击实验环节,这种教学方法十分不利,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更可能因为对之前知识的遗忘造成学生的混淆和困惑。

3.实验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

这是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即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环节,没有意识到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感知物理、接受物理、热爱物理的巨大促进作用,而是认为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考试时提高分数就可以了。在这种应试思想模式下,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践性、探索性特征,而是流于形式,成为纸上谈兵。比如,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都罗列在实验室的黑板上,让每一节课来做实验的学生参照黑板上的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最后以实验结果与黑板上的结果吻合为实现教学目的。该教师还将实验步骤中的重要考点用红色粉笔突出来,意在让学生背诵并在考试时写出正确答案,这种“做练习式实验课”“考卷模式实验课”对于实现物理实验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实现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方法探求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初中生,学生是实验课堂的主人,是实验课堂的主要操作者,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启发探索,综合指导。为了与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模式相区别,突出新课标物理课堂的探索性精神,教师应该以“自己动手、自主实践”的方式调解课堂气氛,使学生走进探究式学习氛围。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必完全遵照课本,完全可以即兴发挥,以各种新奇的实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以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实验课的主题,或让学生自己创制自己的实验主题,注意千万不要在学生试验失败之后批评打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2.积极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为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很多契机。教师可以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课堂需要和具体环境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演示法、情景法、模拟法等方式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课堂的距离。

3.改变传统理念,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第2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一、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擅于规划教学进程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创建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条件之后,进行思维习惯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进程的整体规划,关于实验操作步骤,关于安全注意事项,或者关于准备对学生提出的需要观察细致入微的讨论性问题等.教师可采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擅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果,因其了解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观察问题,自主进行小型实验,以此得出结论而巩固理论知识.在进行观察与实验教学时,初中物理教师需为学生全面地讲授实验基础性知识,使其熟知在实验室中的实验及实施步骤等.结合课堂知识与实验课程的内容,还需提升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知识理解程度.由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探究性质,教师应充分注重实验与观察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之前,教师需进行实验安全示范,即规范性操作,教师也需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时进行规范,提升学生操作实验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需充分注重实验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将物理理论性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抽象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感受到巨大的成就,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注重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培养学生加强学习观念,积极合理地规划教学进程,进而最大程度地运用观察活动与实验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式,训练实验操作步骤

在初中物理观察与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式与思维,如教师需提前向学生贯彻实事求是的基本理论方法.即培养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并且深入、细致地观察现象,这也是进一步正确进行实验的前提.初中物理教师还需充分培养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知识,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及观察现象后的讨论,以此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需调动课堂与实验中的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下为学生进行基础性知识的讲授,使其保持专业性的物理实验基础,培养初中学生主动学习与物理实验操作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需加入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热情与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研究性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物理实验效果.在如今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合理安排课程进度,逐步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教师应充分明确实验课程的目标与具体进度等,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果,使学生充分重视物理实验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积累物理知识.在观察与实验的讲授中,通过观察活动、实验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有关现象与问题.例如,在探究“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教师应注意到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认真做实验的意识,操作中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一根木直尺上系好细线,用作表示刻度,使每相邻的细线之间是1cm长度,然后用此直尺去测量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在学生开展操作时,教师提出问题:(1)你所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最小刻度是多少?测量范围多大?(2)你测出的课本的长度值,哪部分是刻度线所指示的,哪部分是估计出来的?(3)比较使用最小刻度是1dm和1cm的尺时测量出的结果,哪个准确些?为什么?(4)若将细线指示的最小刻度小到mm,测出的结果又会怎样?如此,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观察对比,对“准确值”、“估计值”、“记录单位”产生认识,进而加深体悟,自然地对测量中决定准确程度的是最小刻度就有了正确的理解.

第3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一、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缺陷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材基于的不仅仅是生活化这一要求,更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所以,物理教材的缺陷是阻碍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的最大因素。21世纪的物理教材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实验内容,但是其中的实验教学缺乏生活化的演绎。尤其是在物理实验的严密性和通用性上的过分强调,使学生失去了体验生活化实验的机会。

2.时间局限性

关于实验教学,时间是个大问题。每节课堂只有45分钟,远远不能满足物理实验的要求。教师既要组织实验,也要进行实验总结,这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往往有些物理实验需要几小时才能观测出数据,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

3.学生心理因素

受现实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开发自身的动手能力,缺乏实验所需的基本素养,在实验过程中畏首畏尾,影响物理实验的正常进行。初中学生缺乏使用仪器的经验,往往难以取得实验预期的效果。

二、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策略

1.实验器材生活化

中学的物理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之一,因为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想实现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解决实验器材生活化的问题。将原本深奥的物理学原理,用身边的事物展示出来,这是物理实验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物理实验的器材,如玻璃瓶、纸张、盐水等。在“压强”的教学实验过程中,不妨用同样重量的橡皮泥,分别压在刀刃和刀背上,观察橡皮泥上的刀痕深度。通过这一简单的生活化实验,学生可以看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密度实验不妨采用盐水鸡蛋模型。通过向玻璃杯中加入食盐的过程,可以发现鸡蛋缓慢上浮,从而使学生认识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2.实验过程生活化

如何才能实现物理实验过程的生活化呢?教师需要在实验设计上积极创新。每个物理实验实施之前,教师应对实验步骤进行合理的安排,不断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在实验步骤的设计上,需要将生活化的概念融入其中。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对实验有生活化的认识。将原本繁琐、严谨的实验生活化,让学生将物理实验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燃烧实验的进行,不妨将火灾引入燃烧实验教学。通过对火灾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燃烧的三要素和特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燃烧有科学的认识,也让他们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有所了解。

3.实验原理生活化

归根到底,物理学原理是对生活常识的总结和提升。所以,对于实验原理教学,也可以采用生活演绎的教学方法。物理学科,最早起源于生活。有很多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科学家对生活中现象的思考,随后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物理学科学规律的。种种现象表明,物理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力的相互作用定律、谱线红移原理、声音的震动性原理、能量传递规律等。这些都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的规律。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课本上的实验时,也得回归到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物理学规律。通过引导和介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不断提高,这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巨大的意义。

4.生活化实验创新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 策略 实践与创新

我国的中等教学课程体系规定,物理学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的一门实验研究学科,它的理论形成及论证的基础大多源自于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实验。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加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初次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不十分完善,物理实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学会观察现象,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及处理数据,然后分析结果,形成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1.为了预定的结果,学生会主动弱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物理实验一般是2人组成的小组协作进行的,对于物理实验的好奇心驱使着学生们抢着去完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实验出现了很多状况,用错仪器,称量不规范,打碎实验器材等等最后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时间久了学生会默契地推举组内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实现整个实验,直至得到教师预定的结果。

2.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甚至不知道从何思考。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实验操作过的成熟实验,实验环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过先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往往他们会很被动地问教师,问实验指导员他们该怎么办,甚至还会慌张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知思考,联系曾经学过的物理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且对该实验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如果只靠教师的帮忙,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就不深刻,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物理实验抱有消极态度。初中生的知识比较不完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会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但是现如今的物理实验教学却是教师在讲实验、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这在学生看来教师迟早都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述实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实验现象,每一个实验结果,只要考试前记住了就足矣,不用重视自己动手实验。

4.教师对物理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实验的能力和素质。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探究

针对前面所述的实验教学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策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1.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材中有些实验控制的条件很严格,在通常的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这样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演示给学生看,而不是让学生动手去做。对于像是阿基米德原理这样的实操性非常强的实验是可以让学生去做的。还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教材每一页纸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等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带着教具,与学生一起做实验。还有像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理解在家里自制成像工具,带到课堂里供同学们分享。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实验误差

物理实验是一项非常严谨而又充满什么的实践。许多实验即使是对实验步骤,实验用品,实验工具控制的非常精准也是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这种误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给学生多些建议和鼓励,少一些责备和轻视,甚至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实验,或者教师自己做的实验也出现了问题,对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误差出现的原因,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待误差的正确心态。

3.让学生担任临时教师,体验教师的角色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微格教学。这种方法在大学里被普遍应用和看好。如果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做适当调整。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哪个实验,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10分钟的讲演,在讲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对他的演讲进行质疑,或者提供建议。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在20分钟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就直接开始实验,这样做实验学生既减少了学生出现的问题,又很好地丰富了实验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体会到实验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和影响。

4.实践与创新结合

许多实验不见得一定要严格遵守教材上提供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根据疑问设计或改变实验的步骤或者是实验工具。以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通常的实验是用弹簧测量沟码的质量,沟码的两端都有跟弹簧秤可以直接连接的吊钩,但是对于学生日常见到的书本、水杯等却是无法用弹簧秤可以测量出其质量的,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其他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如天平、公平秤、磅秤等。这些小小的改变与创新说明了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在家里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有合适的工具一样可以进行实验。

三、对实验教学策略的总结

实验教学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对实验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实验方法,是对实验进行差异性教学和管理的补充,不能盲目地遵照教材的安排,对实验的设计进行思考和分析,就已经是一种“实验”,与学生一起做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进行对实验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态度,并帮助学生对误差进行分析,降低实验误差,是强化学生心里素质的手段之一。利用微格教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既锻炼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培养新型人才的体现。实验教学的好处还在于将实践与创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建构学生对实验的自信心,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实验课教学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波.探初中物理新课的引入.保山师专学报,2000,(12).

[2]肖蓉.初中物理“实验发现法”初探.教研视窗,2007,(7).

[3]梁志泷.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理化教学,2007,(5).

第5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一、明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下面三点: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1)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学习了解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2)因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必须尊循物理教学的一般原则;所以明确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上好一节实验课的必备条件。

二、知道物理实验课的类型

从广泛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实验为主题的课统称实验课。(3)然而在初中物理中大体上可以分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和探索型实验课。学生分组实验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实验室里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是目前实验课最常见的形式,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或验证重要的物理定律,更深入地了解物理仪器和装置的构造和性能,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探索型实验课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为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奠定基础或直接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课。它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求学生在新的物理概念,定律或规律得出之前,探索实验现象,以及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即在具有许多变量的物理现象中,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探求其余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依次变换物理量进行研究,最后概括出概念,定律或规律。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例如“研究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欧姆定律”等实验都应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也都属于探索型实验课。

三、利用身边生活经验,创设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我们在课堂上正规地做实验更加富有亲切感。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做好分组探究实验

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在没有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教师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 精心设计与组织分组实验

过去物理实验时,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就行了。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六、扩大实验教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七、 注重实验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提倡创新的教育之下,教师在物理实验方面一定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完全有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程计划,适当地增设实验或者改进实验。对于教材中进行操作有困难的实验,要变换方法进行。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缺陷,要适当补充步骤使之完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在创新中想办法为实验增加趣味性。例如,为了让同学们体验大气压的大小,可以每桌配置两只塑料挂衣钩,将其背侧紧压在一起,然后同桌面向相反方向拉钩,结果费很大劲才能拉开。或者,可以再将一张塑料卡片盖在一只灌满水的玻璃杯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 。手移开后,纸不会脱落,水也落不下来。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实验的设置,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实验的神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时顺序;实验任务

一、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重点

初中阶段依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这阶段的学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之外,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作为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注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探究。所以这一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重点除了教授学生一些基础原理和科学知识以外,还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的特点

1.课程内容较为丰富

因为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课程中为了配合原理的讲解,实验课程的内容比重较多。尤其在入门阶段,会有很多联系生活实际的小实验。

2.实验课堂可操作性强

因为物理实验大多与实际联系紧密,许多器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较为专业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安全,能更放心地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过程。

三、合理开展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方法

实验课程是推进物理学科课时进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实验课能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那么用哪些教学方法来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利用呢?

1.课时顺序安排要合理

一般应该先用理论导入,让学生了解原理之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体会。但是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简单实验,完全可以作为课程的导入,先让学生动手实验,然后思考原理,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验任务安排明确

在实验操作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实验步骤或任务安排不够明确,导致课时拖长,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可以在理论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示整个实验过程,逐步分析明确实验步骤和任务,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3.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

得在实验操作体会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原理与实验原理相似,把所学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 物理实验教学 问题 理论支撑 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步,要想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要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来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教学,既可以充实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实验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后,受应试实验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从而导致以下问题的存在。一是演示实验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二是学校和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只看重理论忽略了实验过程。三是教材中的小实验得不到重视,然而这些小实验恰恰是大实验的基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以下问题的存在。一是过分依赖实验仪器,导致实验的变通能力较差。实验仪器只是厂家设计制作的,教师需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同一个实验可以设计许多的实验方案。二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拼凑数据,而教师却对此视而不见。三是忽略实验方法的训练与渗透。很多教师都是只关注实验结论,而对于那些渗透研究问题的方法却不引起重视。四是实验教学中缺少探究性。很多教师都是教给学生现成的实验步骤,学生依照教材或教师规定好的实验步骤演练,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物理实验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虽然多数中学都建立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实验器材,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些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器材配备不全、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进度等等。此外,多数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状况也十分不理想,大多都是兼职人员,缺乏对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很难全面地进行实验准备工作以及实验后的仪器整理和维修。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支撑

(一)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中,有效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该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将有效教学理论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指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只要有八种:一是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二是音乐智能,即感知、欣赏以及创作音乐的才能;三是数理逻辑智能,即有效地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四是空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五是身体运动智能,即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六是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与动机的才能;七是自我认识智能,即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八是自然观察智能,即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将多元智力理论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智能优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进修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再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实验素养,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有充分的预设。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比如说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再把物理原理告诉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可以自行增添一些与改进性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实验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实验动手能力

第8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思考探讨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科学素养,养成创新型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实验在我们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租用。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改进演示实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我们的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验效果。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要加以改正和改进。比如我们的“成像试验”,书中采用的成像材料是棋子,但是由于棋子的亮度低,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果断的换成了蜡烛,蜡烛被点燃之后亮度比棋子要高的多,所以透过玻璃板后的成像比较清晰;再有学习“力”的三要素时,可以选择两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一个力量大的一个力量小的,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差别悬殊一些,以增强实验效果,力量大的同学负责在离门轴近的地方推门,力量小的负责在离门轴远的地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门,实验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猜测,通过猜测的结果和最终实验结果的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不一致,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按照大家的成绩和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组,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共同操作,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做好分组实验,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教师正确操作,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从而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了解实验步骤,认识器材,进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科学知识,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和探究热情。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事先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和脑的相互配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与学习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四、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在物理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物理实验来对物理的理论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物理实验的应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物理实验的新颖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对实验的结果更注意,所以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老师要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再经过实验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理论,比单纯的上课进行讲解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动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些常见的现象,通过物理的知识来进行解答。物理实验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的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五、充分体现实验报告的价值

实验报告是建立在动手基础上的,把学生的做实验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将实验的步骤逐一进行整理、在数据上进行个性化处理、追踪误差产生的根源并将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经验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条必经之路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真理之路。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得出的实验报告的基础上,以实验报告的反馈信息为依据,把学生实验过后所得到的事实结果作为直接助力,把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引向新的突破点。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工具进行更进一步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对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并且把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如何规范操作、如何避免误差等内容穿教授内容里面,尤其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重点要对学生讲解清楚,且在示范过程中让学生配合进行并进行点拨和指导。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的主体是离不开实验的,并且这一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思维之中,要使学生明白物理这门课程来源于实验且高于实验,课堂的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物理知识始终是存在于生活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靳开福.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革新,2009,(05)

第9篇: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范文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地进行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作为一门由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教学一直受到广大教学者的关注。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进行主观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使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只有正确掌握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初中生达成物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古今中外,多少物理学成就都是建立在无数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实验是物理研究不断发展的基石,也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否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还取决于实验教学的成效,因此研究合理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是改善目前物理教学现状以及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必然需求,就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正确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

1.端正物理实验教学态度

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课都有自己的见解,认为物理实验就是用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看哪些现象与物理实验课题是相关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发掘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让物理实验课活跃起来。只要实验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时他们会给出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和答案,集思广益,这说明学生对物理现象是感兴趣的,从中也可以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在利用学生的兴趣来激发学习动机时,一定要展示新颖的主题。旧的话题,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2.提高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初中生对动手操作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欲望,这是他们学习物理实验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兴趣很可能导致他们只对事物的表象产生兴趣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增加学生实验机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清楚、深刻地理解实验的本质作用。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可以理解物理结果得到的过程,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清楚的轮廓,促使知识能够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被吸收。物理实验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推敲,实验最终会变成物理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途径。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科学素质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物理本身就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是实践起来困难的学科,很多物理学家因为一个想法可能穷极一生都不能够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依旧孜孜不倦,这种精神是值得初中生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引入一些典型人物的事例,借此激励学生以这些科学家为榜样,形成为科学奋斗、为真理献身的高尚品格。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找到与各自兴趣相投的伙伴,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彼此间相互帮助、相互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合作,让学生意识到集体是十分重要的,集体中的成员要相互包容和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爱,促使初中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一起得到升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水平

1.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观察方式

物理实验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现象的习惯,通过观察来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观察方式有很多,比如,有的实验需要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这时就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温度下按顺序记录数据,这就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观察法。又比如观察液体的沸腾状况,可以让学生观察液体沸腾前和沸腾后分别有什么样的现象产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物理实验,了解物理现象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并提高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归纳总结

物理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引入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的结果与过程为引子,使学生的知识发生迁移。教师演示完实验后,要让学生进行回忆概述并且复述实验步骤,促进学生主体的知识构造,形成初步的物理概念。

3.物理实验评价策略

教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实验过程中不正规的操作行为。实施评价策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体现出了评价策略的激励与纠正功能。为了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教师要注意列出实验中的细节,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过程是否认真等。

三、总结

我国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物理实验教学还不是十分深入,但由于物理本身就是实验型的W科,因此希望广大教育者能够更加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