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

第1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一、与时俱进,弘扬优秀传统

思想品德课程中能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我在讲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授实现社会和谐联系到儒家的大同、“持中贵和”,道家的无为;讲授立报效祖国之志,列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人的远大志向;讲授中华民族精神时,引用愚公移山、昭君出塞、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讲授与人为善时,就透视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讲授我和父母时,我先让学生诵读了《弟子规》中《入则孝,出则悌》篇,接着让学生谈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意识到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典故再现、成语引用、经典诵读、古诗词赏析、开展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实践活动等形式,把传统文化教育引进课堂,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净化,行为得以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与时俱进,坚守法制阵地

思想品德老师要发挥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1. 结合教材内容,强化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法律知识,我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选择一些法律当中典型的案例来引发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时,我选用了2011年9月6日李天一打人事件的新闻报道,组织学生去讨论“未成年人犯罪不会被判刑”的观点。学生在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律意识,懂得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就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关注社会热点,弘扬法制教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关注社会热点,弘扬法制教育。例如:柑橘蛆虫事件:全国的柑橘果农受损,“地震”传言令山西数百万民众受惊,“爆炸谣言”导致江苏盐城群众大逃亡和部分民众遇难,躺着中枪的“中非希望工程”及卢俊卿父女,被网络谣言恶意抹黑的“张海迪”,网络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风潮,“被去世”的名人……都不难发现网络谣言的身影。我引导学生关注、解读和感悟这些事件:在互联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不仅违公德,扰乱互联网传播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互联网绝不是“真空地带”,对于在网上编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行为,国家予以谴责并依法惩处。对此,青少年应该时刻清醒的明白网络谣言的危害,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做一个正直、理智、聪明的人。

3. 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为了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法制教育,思品老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渗透教育,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展法制教育。比如,我会举办“法在我心中手抄报比赛”,评选出设计精美、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张贴在课室展览,在课堂上做出活动总结。还有,在区人民法院开放日,我还组织学生到法院参观,听取法院工作介绍,参观立案服务大厅、各个审判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零距离接触法官,近距离感受司法。

第2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导向;新民居;设计原则

民居,民之居所也。作为一种多学科结合的物化形态,民居充分体现了所在地当时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以及风俗习惯,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深藏实用和艺术价值。在“千村一面”的今天,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民居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析传统民居继承发展基础上的新民居建设至关重要。

1 传统民居的文化导向

1.1 “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基本的思想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民居是文化的物化,中国传统民居建设充分诠释了这一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把人与自然看作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主张天地万物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民居在自然选址上注重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傍水而依,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材料选择上,就地取材,使环境与人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设计的核心,空间布局、陈设装饰等始终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原则,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1.2 “严格恪守”的宗法观念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庭观念为基础,讲究等级关系、礼仪制度、宗族观念和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民居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被称为中国宗法制度的活化石。中国传统宗法观念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空间功能、室内陈设、装饰影响重大。例如,传统民居中的合院式民居,厅房、厢房、门房等巧妙合理对称有序的空间布局,严格的功能划分无不体现着“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祠堂等特殊功能性民居更是中国传统宗法观念的代名词。

1.3 “不可忽视”的地域特征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环境气候、民族文化等众多差异直接反映在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中,导致了民居的形态各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地域特征的存在,良好地避免了传统民居的单一化和趋同化。老北京四合院、上海里弄民居、徽派民居、福建土楼、陕西窑洞等等,它们都经过时间、历史、环境等多重考验和选择得以发展保留,充分反映了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2 困惑中发展的现代民居建设

2.1 民居趋同化严重

现今,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城镇化社会进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高速城镇化进程在极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品质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对农村居民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传统的居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新民居建设规则尚未建立,导致现代民居建设中问题丛生。现代民居建设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保护其独特性。现代民居建设中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受外来文化、城市建筑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日益加重,导致现代民居建设中传统民居文化逐渐消失。现代民居建设模仿城市建设,盲目照搬外来建筑现象严重,逐步导致现代民居形式单一化,城乡趋同化,“千村一面”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发展和新型民居建设。

2.2 地域特征的逐渐消亡

一个地区的传统民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以及人们长期生活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习俗文化所形成的民居地域特征是唯一的。这个特征经过长期历史选择,成为区别于其他民居最鲜明的标志,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是民居使用过程中人与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地域特征对于避免现代民居建设的趋同化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下,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材料和现代文化思想广泛应用于现代民居建设中,现代民居建设在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地理面貌、材料选择的依赖性已不再突出,传统民居长期形成的地域特征逐渐消失。现代民居建设中忽视传统地域特征、寻求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民居设计现象严重,盲目追求高科技、新材料和新思潮,导致现代民居建设地域性特征简化。如何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民居地域特征与现代化的完美融合已成为新民居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3 新民居建设设计原则

3.1 地域传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作为自然选择与历史继承、发展、延续的产物,传统民居中所体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不容忽视。面对现代民居建设中“千村一面”的现象,地域特色的传承对新民居建设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民居建设应立足于传统民居的继承与发展,以传统民居中所包含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对周围地理特征、环境气候、自然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力求新民居与当地环境相融合,保持生态系统稳定。对传统民居中的地域特征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除传统民居中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使之既继承传统民居的优良部分,又满足现代社会的居住需求,而不是对传统民居的完全复制。科技改变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空前影响,单纯地继承传统民居中的地域特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新材料、新技术、新文化的产生也影响着新民居建设。新型民居建设应该坚持走地域特色传承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展,合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达到传统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民居模式。

3.2 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并重

民居是凝固的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伦理文化、科学艺术与居住者生活习俗完美结合和协调统一的产物。中国传统民居在整体规划、空间布局以及内部陈设装饰上,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究空间与时间的变化,人与景的融合以及虚化与实景的交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砖一物、一草一木,具有浓浓的文化情感。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民居建设更新速度加快,传统民居文化在现代民居建设中逐渐消失,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失去文化支撑的民居只是一座冰冷的房子,新型民居建设要求建设者对传统民居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思考,把传统文化注入新型民居建设中,为新型民居注入灵魂。新型民居建设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应与时展相协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导致人们思想意识发生重要的变化,单纯地把传统文化注入民居建设中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时俱进,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性继承,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建设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新型民居已成为新民居建设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以深度挖掘传统民居中所蕴含的文化导向为切入点,根据现代民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以传承发展传统民居文化内涵为基础,坚持发展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民居模式,对于传统民居的继承发展和新民居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治保.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沈阳理工大学,2010.

第3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一、戏曲脸谱艺术的现状

虽然戏曲脸谱文化源远流长,脸谱造型发展独特,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戏曲逐渐被新的娱乐方式所代替,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戏剧院也没以前那么盛行,因而脸谱文化也逐渐消逝,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在如今的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日益加强,回归传统成为时代的潮流,因此,戏曲脸谱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艺术,再次掀起了浪潮,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文化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保护戏曲脸谱不受到其它娱乐的冲击,再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戏曲脸谱文化似乎又要出现在大街小巷,创造新的辉煌。为了将戏曲脸谱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当前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用脸谱符号包装的商品,设计者正是为了将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另一种别样的风格。但是,在这些带有脸谱的设计作品中,大部分都是直接应用了脸谱的原本造型,生搬硬套的将脸谱移到了设计当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设计者急功近利,只是单一的想到了脸谱是传统文化,想以此吸引大众的眼球,却没有思考其文化内涵,应用的意义何在,能起到哪些作用,反而弄巧成拙了;第二,缺乏创新,设计者没有创新意识,思维闭塞,将产品设计的很古板,没有抓住当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受到现代大众的喜爱;第三,现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缺乏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明显较低,因而设计出的作品缺乏活力,不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产品的特征,难以保持生命力。所以,这些现象足可以说明脸谱文化隐藏着很深的艺术价值,所以,深度开发戏曲脸谱的艺术潜能势在必行。

二、戏曲脸谱艺术文化的传承

要想将脸谱文化很好的发展并继承下去,关键的就是对其进行再创造,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与时俱进,使脸谱文化充满活力。所以,要想发展和传承戏曲文化,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是要保留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脸谱是其中的必要元素之一,所以,要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保护工作。其次不同阶段的人群消费程度不同,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制作出各个层次的脸谱供人们选择。再次,不管作品的材质和设计是好是坏,都要做出品牌,所以产品的包装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要注意提高产品的文化品味。第二是艺术创新。要传承脸谱文化,就需要承古衔今,开拓视野、打开思维,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这样才能受到大众的喜欢,更好的发展脸谱艺术文化。首先,在人们的现实生活渗入脸谱文化,当脸谱形象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出现时,必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次,对脸谱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脸谱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元素,根据时展,可以将脸谱应用到各领域中,比如用在汽车上、家具上或者作为壁纸装饰房屋等,不仅新颖独特,还能展现民族文化。戏曲脸谱文化是先辈们留下的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恰当的融入现代艺术,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将戏曲脸谱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

第4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一、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情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重要体现。民族音乐集聚了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可以体会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历史等,因而民族音乐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我国的民族音乐经过世代的传承发展,对我国的民族地域的面貌进行了真实的展示。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应当继续传承与发展,从而帮助各族人民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族历史,能够起到团结民族内部的作用,还能进一步促进民族的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音乐,它能够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提升民族自我认同感的作用。此外,民族音乐还能起到开导和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二、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一)古谱识读能力欠缺

20世纪之初,随着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新型的记谱方法得到广泛普及,古谱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至今能够识读古谱的人少之又少。由于记谱方法的转变,人们识读古谱的能力逐渐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阶段,社会上到处都是流行音乐,并且随着西方音乐不断涌入我国,中国传统的原生态音乐更加难以走进人们的视野,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逐渐疏远中国民族音乐。

(二)律制发展不够全面

虽然中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有乐谱的,但是能够精确记谱的方法却很少,也就是无法做到定量定级技术。中国的传统音乐在精确记谱上要求不高,而是比较热衷于创造性地再现或者自由地二度创作,一方面给灵活多变的音乐带来了好处,另一方面却又给音准带来了偏差。就如社会上广泛推广的十二平均律,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运用十二平均律都出现了音准缺失的现象,导致整首音乐的韵味发生了改变。律制的不全面给音乐演奏者的二次创作带来了困难,民族音乐原本的韵味和精髓就难以展现出来。

(三)民歌的异化

民歌是由人们口头集体创作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在民间音乐中普及范围最广。由于民歌是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文化面貌创作而成,因此民歌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和语言特色。然而不幸的是,中国现有的民歌所存在的原始土壤不断遭到破坏,并且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中国的民歌发生了异化,民歌不再变得原汁原味。

(四)传统文化的假再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不再对西方的文化感到畏惧,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充满了信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目前我国的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复原存在错误的观念,在古风盛行的环境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大肆建造古迹,以及各种假古董的仿造,这些都是对传统的东西的破坏,再现假象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民族音乐受到影响是在所难免的。

三、做好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意义与价值无可替代。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根植于传统音乐的土壤,从传统音乐中汲取营养和获取发展的动力。

(二)民族音乐要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也要不断做出改变,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不能总是局限在传统的音乐中,而是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吸收新的文化和时代因素,将这些新的元素注入到民族音乐中,从而保持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命活力。例如,中国新音乐的代表歌手朱哲琴在2010年“世界听见·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中的巡演,将采集的内蒙古民歌、贵州民歌、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和藏经歌等多民族音乐的原生素材,利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整合创作,以电子音乐及器乐、人声和多媒体技术等营造出的舞台空间,从新角度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为听众展现了中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音乐要朝着世界方向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必要朝着世界方向传播和发展,让全球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到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体会到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魅力,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够增强和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吸收借鉴新的内容,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例如中国“第五代”作曲家中的杰出代表谭盾,其音乐被评价“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感与中国传统精神,可以听到人类灵魂的声音”,使中国民族音乐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著名作曲家何训田专辑中的《阿姐鼓》获得了众多国际奖项,让中国民族音乐开始走向世界。他们都是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参与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的先驱者,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音乐的交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的音乐和文化,中国民族音乐通过于国际音乐的交流,能够有效地借鉴其他音乐的优秀之处,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以印度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例,在殖民地时期,印度音乐文化不仅没有被欧洲音乐文化同化,而且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将部分传入印度的欧洲乐器发展成印度民族乐器,堪称音乐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其历史过程和发展轨迹就值得深思。因此,只有多关注国际上其他音乐的发展,才能为我国民族音乐更好的发展注入新鲜和活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是一件亟需解决并且需要长时间的事情。作为音乐工作者,应当加倍持续的努力,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民族音乐的与时俱进;民族音乐要朝着世界方向传播;促进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音乐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路泽雯.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4(12).

[2]向阳.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5(1).

第5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学科,会涉及图形、色彩、材料等诸多设计元素的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图形元素的运用。以前的包装设计运用的均是直接传达商品信息的简单图形,而现在的包装设计则是真正运用设计元素,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图形上,都比以往的包装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开辟了新途径,也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了新活力。传统的图形与社会文化理念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传统图形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活动,将传统图形的深层涵义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必将使这种商业行为更具有文化性、社会性、人文性。中国的传统图形形式多样,包括龙纹、凤纹、麒麟纹、回纹、云纹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代表,喻示吉祥,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对吉祥愿望的一种图形化表达。这些纹样在现代经过重新设计之后,被广泛运用到当代的设计中,如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商业设计领域,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语言有国界,但是设计是没有国界的,民族的元素越来越被世界接受、承认。传统图形以突出民族文化为视觉载体,汲取现代设计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走向世界设计的途径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兴盛,图形语言成为了最重要的文化、商业的传播媒介之一。传统的图形除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外,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这些传统图形和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汲取现代设计观念,能够产生较强的视觉效果,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体现传统文化的传统图形能使包装变成世界性的设计,没有地域限制,现代设计与传统图形相结合不仅是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同时还要在汲取、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做到与时俱进,使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设计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风格。让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更具有强烈的生命力,真正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的相互交融。现代包装设计应依据商品的性质、种类、层次及消费群体采取恰当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力求新颖又要具有传统的味道,并符合当前消费者的审美观。

二、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表现

1.酒类包装

以山西杏花村酒包装为例,它的包装元素以杏花、牧童为主,表达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情画意。杏花村酒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以汉代画像石酿酒图体现它的悠久历史。酒瓶呈圆筒形并衬有兰花锻布,与青花瓷纹样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杏花村酒的民族文化,并使整个酒瓶的包装中既有传统的清新淡雅又透着不凡的现代设计感。再以45度和50度两种西凤特醇酒为例,两种包装分别采用了时尚典雅的红色和清新淡雅的蓝色,红色体现了酒的浓郁醇香,蓝色传达了酒的清香质朴,两种颜色带给人清新、典雅、时尚的全新视觉感受。整个包装背景以竹子为元素,烘托出“西凤特醇酒”字样。还以传统的凤凰、麒麟为装饰元素,使整个包装散发风清典雅、富贵吉祥的寓意。这就将中国传统文化图形与现代生活元素融为一体,既体现了酒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出了现代酒品设计中的高贵典雅、与时俱进的文化特征。

2.茶类包装

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的包装也多运用中国传统图形进行设计,如传统纹样龙纹、云纹、牡丹纹等,并配以金色、红色、绿色等传统色彩。这些传统设计元素能够很好地传递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同时也能突显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三、结语

第6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无从谈起。”但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当代研究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一种新的具有超越传统管理理念的,注重文化价值和追求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1 文化管理与教育管理的文化本质

 

“文化管理”理论作为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新的管理理念,是继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之后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文化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文化管理”中。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文化学的兴起,“文化管理”逐渐被教育界广为釆用,而且不断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出现。随后,“文化管理”一词成为与大学文化或校园组织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本质上,文化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是对“法治”、特别是“人治”的超越,它通过倡导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唤醒广大师生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和工作激情,积淀深厚的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文化基因,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精神血脉,最终达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和对“人”的管理。教育的文化管理就是以高校的文化为载体,本着依靠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原则,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影响并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文化品牌的目的。

 

从深层意义上说,教育的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对教育对象中的成员施以无形的、潜在的、隐性的文化影响,通过理性关注和价值引领,“引导并调控组织和成员的心态和行动”,通过对这种“文化影响”氛围的心理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与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性整合,“使组织和成员进入自为状态”,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 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文化选择与创新

 

倡导研究生教育文化管理,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西方文化予以合理汲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与时俱进,才会最终形成研究生群体共同遵循的“文化伟力”。

 

1、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教育管理均是对人的思想意识的精神层面实施的,是对人“心灵的唤醒与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繁衍生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研究生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仍然应以积极的态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唯其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建构起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文化。

 

2、西方文化的去粗取精

 

首先,要积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探索精神。古代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表现了一种追求真理和不懈探索的求知精神。如古希腊哲学关于“求真知”的追问,关于“认识你自己”的追问等等;其次,要批判地借鉴西方文化的民主精神。

 

由于古希腊社会民主而自由、宽松与和谐的氛围,使每个人都能自由且充分地参与竞争,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从而创造了灿烂而辉粕的希腊文明;第三,是要批判借鉴西方文化的“法治”精神。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从而使个人的自由权益得到全社会的合法保障,使西方社会普遍注重建立健全“法治”秩序,这也应成为我们予以借鉴西方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代文化的与时俱进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创新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条件。

 

现代文化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根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的潮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健康顺利发展,才能对真正加强并改进新时期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有所裨益。

 

总之,在我们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过程中,我们固然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和提炼道德精神和准则,用以规范研究生生活实践;也需要借鉴西方积极合理的精神文化,以丰富研究生的管理思想体系;

 

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在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中,提取并吸纳时代精华的成分以建构我们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

第7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时俱进,具有国际化倾向;注重对学生进行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语言活动掌握国语,对我国

小学语文教育具有极富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特点启示

众所周知,日本的基础教育是成功的,而中日两国有着类似的传统文化背景,同属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

的教育传统和相同的现行学制,如今又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要求和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分

析日本现行小学国语课程目标及其特点,以期对我小学语文教育产生一定的启示。

一、 现行日本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一)现行日本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国语》课程目标 [1]

现行日本语文课程目标是以1998年12月14日,2002年4月开始正式在日本全国的中小学使用的《学习

指导要领·国语》为基础的。其关于国语教育的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在培养适切的表达与正确的理解

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觉,增强学生对国语

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1]小学部分的课程目标为:"要在正确理解国语、培养表达能力的同

时,加深对国语的关心,培养语感,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分别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对小学生应具备的国

语能力作出具体的规定。日本小学目标按学段展开,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具体如下:

1、"说话·听话"领域的课程目标

各学段中有关"说话·听话"领域学习的目标要点:

(1)一年级及二年级

①一边考虑事情的顺序一边说;

②不丢重点地听;

③积极与人交流的态度。

(2)3-4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把调查后的事有条理地说出来;

②注意对方说话内容的中心、重点来听;

③进一步主动与人交流的态度。

(3)5-6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或想要表达的话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②一边揣摩、抓住对方说话的意图,一边听;

③有计划地主动、积极地与人交流的态度。

2、"写"领域的课程目标

(1)1-2年级

①顺序清晰,能注意词、句间的衔接来写句子或文章;

②乐于表达的态度。

(2)3-4年级

①为把自己调查下的结果等有效地传递给对方,能对应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考虑段落间的关系进行写作;

②形成运用恰当、贴切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意识和态度。

(3)5-6年级

①对应不同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列成提纲,有条理地写成文章;

②形成明确的考虑自己表达效果来进行表达的意识和态度。

3、"读"领域的课程目标

(1)1-2年级

①能注意事件发生、发展顺序和场景进行阅读;

②形成乐于读书的态度。

(2)3-4年级

①能对应一定的目的,一边考虑文章内容的中心和段落间相互的关系进行阅读;

②形成进一步广泛阅读的态度。

(3)5-6年级

①能对应一定的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进行阅读;

②形成通过读书扩展思维、加深思考的愿望与态度。

在此基础上,日本国语课程目标在近几年有所修订,但总有一部分核心内容保持相当的稳定。这样,在不

同的时期课程目标有不同的内容补充和调整,但其核心内容保持一定的时间不变,既体现了时代对国语教

学的要求,又保持了教育目标的稳定性与一贯性。

(二)修订后的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

日本于2006年和2007年先后修订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以此为依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8年

提出修订现行学习指导要领,并于2011年4月全面实施。修订后的小学国语指导要领新增了以下几个方面

的内容[2]:

1、新增了体现培养PISA型读解能力的指导项目

新的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在听说、读、写各个学习领域,都体现出了以课题解决过程为特征,重视了对

信息的提取-解释-思考、评价为内涵的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领域新增设了

"把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发表"的指导项目。小学三四年级在说听领

域新增设了"从图表、绘画、照片中获取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听说训练"的指导项目。小学五六年级在书

写领域新增设了"利用图表、图像等''非连续型''素材,书写并传达自己的想法"的指导项目。

2、新增了"传统语言文化和国语特征"的项目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报告中指出:"国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是日本文化的基础。国语中的每一句

话都凝聚着祖先的情感与感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创造发展新文化,国语是不可缺少的" [2]

。这一表述揭示了传统文化和国语的关系,突出了国语的重要地位。为此在新要领中,用"传统语言文化

和国语特征"的项目,代替了以前的"语言事项"的项目。

3、新增设了语言活动项目

本文第一部分列举的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听说、读、写三个领域都只是由"指导项目"构成,而新要领中的

三个内容领域都是由"指导项目"和新增设的"语言活动项目"构成,以使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记

录、报告、摘要、说明、感想等语言活动能力。例如,三四年级"B书写领域"里的语言活动中列举了语言

机能和表现样式各有不同的诗歌、故事、报告、年级报刊,对资料的说明、委托书、通知书等语言活动的

实例。试图让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去学习国语,而不是学了国语之后再去运用。体现了在语言活动中学

习国语的新理念。新要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语言活动实例。并对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学生

的有关能力和态度上也有了明确的要求。

二、日本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特点及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

1、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

日本国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表明,要培养学生表达与正确的理解国语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

进而上升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语言感觉,增强学生对国语的关心,养成尊重国语的态度。并且

,在小学国语课程目标的听说、读、写的各个领域、各个学段都有有关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表述。可见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非常重视语言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态度。

我国对小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培养的也进行了一定的关注,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对课文(教科书

)的阅读上,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言态度的提升和要求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得不是很明显。而学会交流、

尊重各国语言是当今社会具有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国家与民族之间,共存与合作的先决条件。语文教育

如何站到这样的高度去审视自身,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具有国际化倾向

日本新要领中新增的"传统语言文化和国语特征" 是以日本传统语言文化为基础,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上

的日本人的教育理念在国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国语教育民族性的体现。

日本教育的国际化倾向是建立在民族化基础之上的,尊重和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作为日本人的自觉

意识,在此基础上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培养活跃在世界舞台的、有所贡献的日本人。表现在

国语教育课程上,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要求课程内容要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要有益于对世界风

土人情的理解、国际协调精神的培养。

与时俱进也不是紧跟政治形势而动。而反观我国的语文教材,一方面是与政治结合得过于紧密,应景之作

过多;另一方面是不能与时俱进,过时的选文素材较多。民族性与国际性是紧密结合的,两者都不能偏废

。与时俱进并不是背离经典语文素材。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得进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

顺应时代,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彰显自己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程获得新的生命力。

3、注重对学生进行PISA型读解能力的培养

PISA型读解能力以课题解决为依托,要求学生把获得的直接信息同自己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推理,

对内容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与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客观地看待事物,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信

息进行提取、解释、思考与评价的思维方式。这是与传统意义上读解能力在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从传统的

读解能力向PISA型读解能力的转变是国际化的趋势。应当引起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视。

4、"从语言活动中学"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从做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而日本新增的语言活动

项目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对学习者来说,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终极的目的,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通

过学习书本知识而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生活,这才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因此,通过语言活动学习语言符

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是偏重于知识的讲授,每一单元总有许多知识点要落实,读写听说等能力培养成了

知识点的附庸。为了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练习。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达

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平衡?日本国语教育通过语言活动去学习国语的理念和举措,对我国语文教

育、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8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我国积淀了很多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拥有着独特的民族风,同时还有很多优良的名族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历史中,流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学派和文化理论,还包括著名的儒家文化以及佛家道家等。正因为这些特色的文化推动这中国的文化体系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弘扬,显示出了中华名族在这上下五千年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持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文化艺术的一类,其主要包涵了艺术方案构想,工程中空间的规划,以及环境艺术等。同样的是,环境艺术设计还包括设施规划和环境,构造和造型计划,装饰和空间规划。最重要的是还包括色彩,材料,布光,采光等,使得环境设计同时拥有审美和使用功能等。环境艺术设计就表现的形态和表现的手法上是千变万化的,而环境设计对于艺术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只是艺术设计中一个部分,想对比建筑行业来的更为工程浩大,规划也相对更为广阔,也更具有感情的色彩。环境艺术设计在如今的社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虽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但随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推动,环境艺术设计集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经济和传统文化并与之与时俱进,实现了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三、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

(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与传统文化作为一位成熟的设计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即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指的是设计者透过自己设计的作品所展现出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艺术特点。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了空间和人而又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人,空间,环境都随着人类文化不断的改变着,同样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从一开始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着。而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只是随着设计师的理念,更多的是注重人们的审美观点,更专注于绿色生态与大自然的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思想来演绎历史的魅力,展现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与传统文化所融合呈现的奇迹。

(二)环境艺术关于空间形态设计与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的空间构成设计方面,为了通过空间的古朴感和属于原始随性的美感,来向人们传达出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视觉效果,我们会通常选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品,例如石狮,彩绘,石桥等并使他们相互协调。这样的装饰方法突出了空间,让空间充满着设计者的灵感,也显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风。

(三)环境艺术关于空间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的空间造型设计是以空间为基础,而空间所体现的是结合现代材料,技术和理念凭借空间的造型或者一些特别的材料和图案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到一些古迹去参观,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门楼,石刻,花墙等通过刻画空间,使得空间被奇妙的分割,使人有种迂回曲折或神秘的感觉,还有会看到一些奇特的花草树木利用了传统的插花艺术使其本身更有艺术感。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里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中,“天”指的是大自然,“人”值得时人类,“天人合一”的意思指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地球万物,要做到“天人合一”,只要掌控好事物相互之间的度就可以。在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新的产品,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工业促进其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行业的发达,导致的自然问题也越来越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大肆关注,人们开始呼吁“绿色”,渐渐的,人们随着审美观的提高在追求更高的文化价值时,意识到,社会和自然,人和自然、应该互相融合,所以一起大胆追求,渴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特别是关于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最能体现“天人合一”这一构思的,在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例如木头、棉、竹、石等或者一些其他的合成材料作为元素。这样的布置不仅可以让人感觉自己正处于大自然的“美感”中,更重要的是它拉近了人和大自然的距离,更让人感受到亲切的感觉。在如今,将天人合一通过对色,光,物,质,形自然的处理表达出来,是相对最合乎人们的审美,也是人们追求绿色的最好一种呈现的方式。

第9篇: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文化;问题

现代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管理科学、行为科学、文化学等当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它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理论、习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其核心内容是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企业提出明确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和行为规范。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当代企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地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将文化精髓灌输给全体员工,将企业员工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融合统一,通过整合进而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现就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谈谈本人在管理实践中的体会。

一、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首先,企业领导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始终坚持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列入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机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其次,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如管理办法、考评方法等,使员工能自觉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最后,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一定会产生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从而将企业文化建设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行动。大量的国内外事例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在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指导、大力推进下建设起来的。

二、吸取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他乡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虽然不能照搬西方和国内已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但在方法、原则、经验、内容等方面,还是大同小异,可以借鉴的。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在培育、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路子,从而寻找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同时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与时展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开放型的,必须兼容并蓄,充分吸取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逐步塑造员工喜闻乐见、优秀的企业文化。

三、重视宣传教育、舆论导向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制造舆论,营造推动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以强化企业员工的文化意识,共同的认识是,企业文化只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并转化成自觉的实践,积极参加才能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此,企业通用多种形式,如用标语、口号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并通过各种传媒大力宣传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文化理念,使企业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同时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宣传教育舆论导向不仅能使企业员工深感责任重大,从而积极投力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社会上有关人士可从报到、网络等传媒了解到该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效益。

四、与时俱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开展创新的建设工作,要突出时代特征,结合行业特色,打造具有企业个性的品牌文化,要融入企业管理,用先进文化带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要按政工思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企业改革深入推进的现实状况,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的开展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统一思想,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新理念、好办法,同时在实践建设过程中,还要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特征、作用,寻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整改的对策和建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工作标准,在多年从事办公室工作中,特别是在与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交往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要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就必须做好政工管理,政工管理是否能与时俱进,对促进企业迈上新的台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的事实证明,优秀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他既是精神财富,又是企业的政治优势。因此,作为企业政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从理论上全面系统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并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规范,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工作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健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不平衡,形成以点带面的现象。

2.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