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15-01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包含大量的探究性实验,练习和习题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定理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学的发展也依赖于物理实验。传统中忽略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只注重把现成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行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既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弄清知识和规律的来源和建立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物理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做好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课改后为了更好地突出物理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教材特别突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新的物理知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习题和练习中还安排一定量的探究习题。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实验内容的教学,对随堂演示实验应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清晰并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做好指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实验中得到相应的物理知识,同时学生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创设探索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的处理方法上给予适当改动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环境,这样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教材中怎样连接电压表一节,为了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压表,是让学生先阅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根据说明书认识了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够。若将该节改为实验,让学生通过试触法来自己在实验中根据各种不同地连接来认识和使用电压表的正确连接,这样改动后既可以使学生对电压表的连结方法认识更加具体,则时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认真组织好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应该认真组织好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外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操作,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认真分析讨论,研究实验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规律。找出每个实验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和用到的原理,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总结使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玩中有学”。使探究能力在“玩”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验,但同时也必须注重物理实验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联系。本着从学生实际和培养探究能力出发,加强其他方面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使探究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仁勖.中学物理教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7.1.
【关键字】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是指在物理实验课上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的掌握,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获得和教师灌输知识取得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另外探究性教学也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很大的帮助。
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1 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烈的时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教师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课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1.2 贴近生活,消除学生对物理的害怕心理
物理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中,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上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和探索。例如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在实验课上自己制作小型彩虹。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探索,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害怕心理就被消除,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3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拓展学生物理知识
物理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物理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类似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试着寻找与教材中所讲现象类似的现象,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对其进行创新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会更加丰富,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
2 总结
总之,在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创新,也善于引导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虽然整个教育改革正往“结合实践,关注科学探究,重视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效率不够理想。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为例,教师缺乏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致使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机械操作上,失去了探究教学的意义。如何帮助教师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1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概述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物理知识、实验的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学生的导师与合作伙伴,相较于灌输式教学,则更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积极性的引导,以及凭自身的知识经验与学生一同探究学习,而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地提问、探索分析、交流合作、总结乃至最终的体系构建,并完善自身能力。相应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是多维度且开放式的。
2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
2.1激发、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探究的教与学其实是一个提出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提出问题的过程,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得以体现,最终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2.2加深学生的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学习成绩:学生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考认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学生在大量的观察、实验、调整、分析、总结的过程中,会自主的对物理知识和规律进行对照、验证以致最终的牢牢掌握,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成绩。
2.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实验探究的教与学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参与并处理完成各项操作和挑战。当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探究时,往往已经学会了设计动手、观察分析、反思交流、数据处理、总结演示等等,这恰恰是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
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分析
3.1激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为学生创设物理条件和问题情境,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物态变化”章节,可以通过动态视频呈现冰块融化但天平未发生倾斜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各种物态变化与质量的关系。其次,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趣味,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并提出问题。比如在“运动和力”章节,为了让学生探究力的相互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制弹簧车,如图1所示,那么当烧断细线时,小木块和车将如何运动?
3.2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才能帮助学生找到下一步探究的方向。为避免学生不够自信、大胆,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讨论、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进行猜想和假设。当学生无从下手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分层次、启发性地为其“牵线搭桥”。
3.3合理“收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初中生在知识和探究能力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阶段,教师应该拿捏好“收放”的程度,一方面,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限定范围,并提前向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实验方法以及常用设计思路,帮助学生适当降低实验难度,避免探究过程过于盲目无助,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小组讨论及与学生的开放交流,不做片面的评价,而鼓励学生大胆常识。
3.4根据实验方式,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改进:如果实验演示本身在时间上要求较长或者场地有所不便,可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呈现,效果更为直观。比如“噪音的危害和控制”,就搜集网络上的噪音污染和验证实验,剪辑重组后让学生观看。如果实验操作中存在认识误区,应及时调整操作方式。比如“用覆杯实验验证大气压强”,若学生误认为纸是被水粘住而产生实验现象,就可用漏斗和橡胶管再次操作。
3.5在分析论证中引导学生思路,组织实验评估与交流: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结合学生最初的猜想假设,重点关注学生的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对比情况、论证的思路与结论,并从学生自我评估、组内评估、教师评估三个维度交流评价实验探究的过程,最后创建课堂课后交流的平台,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总结实验探究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
4结束语
目前,仍然有许多学校、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应试水平,甚至认为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学策略的不足和实践应用的匮乏。有效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的物理成绩,均能发挥显著的作用。因此,唯有深入研究教学策略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析、升级,才能令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孙纪春.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解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5,(4):41-41.
[2]王浩.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能;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296-01
初中物理实验课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物理课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实验器材和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个别学生存在实验技能的缺陷;有的实验可见度小,实验难于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仪器来直接实验;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用实验进行展示。因此,怎样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实验课前作充分的准备,肯花时间精心钻研教材,要做到心中有实验,教师在授课之前,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抓准实验重点和实验难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同时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实验中要提出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处理数据。有的放矢的去寻找实验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课堂才会由此变得更精彩、有效。让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
二、培养学生好问习惯
主要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利用学生好奇心入手。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年龄,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心理基础。好奇心又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注意,以及为弄清它们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问题,是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已有的探究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尽可能多自制些直观教具,以便学生动手操作与观察。这些都会大大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并能引出探究行为,提出问题。当然适时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学会观察也很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观察习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老师、同学或其它渠道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意实验活动的趣味性
与课堂实验相比,学生在课后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往往对学生自觉性的要求更高,学生在缺少教师监督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做实验,是否愿意认真地做实验,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怎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实验呢?这要求实验本身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实验活动的时候,要尽量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完成的实验,这样才能保证课外实验效果。例如,纸杯烧水实验,当教师告诉学生用纸杯可以将水烧沸时,大多数学生都持怀疑和不可思议的态度,这个现象显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违背,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学生都愿意课下尝试,看看究竟纸杯能不能把水烧开。由此可见,比起教师的强行命令,实验本身的吸引力更能有效保证课外实验的有效性。
四、重视实验过程与实验方法
以前的物理实验仅仅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而初中物理新课标则指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验结果,也要注重学生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及实验过程的正确性。而在物理探究中,学生是中心,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主动动手操作,并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协作配合做好探究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要及时在实验室巡视,认真掌握学生实验的进程,多角度去观察他们所得出的物理实验读数、结果,检查其物理实验的记录是否保持了客观性与准确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学生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解决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处理,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及探究热情。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仪器操作规范,必须从学生开始接触实验就注意进行规范地指导,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科素养。
五、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树立新观念。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实验教学,杜绝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要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上。
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业务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有备实验室管理知识。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还要管理好实验室,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实验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要在教学大纲的引领下,灵活多样地使用教法,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一 明确目的,充分准备,切忌心中无数
每一个物理实验都有自己的实验目的,有的是为了建立概念,有的是为了导出规律,有的是为了验证结论。实验前,首先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要求学生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只有做到准备充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排除与实验无关的干扰,观察主要现象,抓住现象本质。切忌只单纯带着好奇、好玩或无所谓的心理去做实验;不能对预习不认真,对实验目的一知半解就盲目地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欲速则不达。
二 实验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切忌对学生完全放手
从实验整个过程看,教师不再是面面俱到、具有先见之明的讲解者,而是帮助学生获得、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领路人。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在实验中还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在实验课前,教师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教师在实验前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较多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承担起自学活动的任务,从而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活动。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课中,本人最初是想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在试教过程中,明显地感到这实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学生甚至对实验目的都不明确,无从下手。因此,本人只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适当地增加了指导,效果就理想多了。通过反思,本人认识到,只有好的理念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物理实验是不会获得理想的预期效果的。
三 实验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切忌追求完美
由于环境、器材、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很大。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地指责、否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地组织交流以实现实验目的。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对实验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次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助其完成探究;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唯有正视问题或错误,才有改进和创新,切不可“一棒子打死”。例如,探究并联电路特点的一节实验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热情很高,各个小组都用实验数据归纳出了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但是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于电路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这时,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肯定,先请同学们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节课进一步讲解分析。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问题。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系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四 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手脑并用,切忌做而不思
做物理实验一定要勤于动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既要敏锐地掌握那些显而易见的物理现象和发生过程,又要注意那些不明显、发生过程缓慢的情况,还要善于发现那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并要一丝不苟地做好记录。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用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其本质,总结出物理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切忌只当旁观者或观察者,或者只动手不动脑、只听他人指挥的操作员。
五 写好实验报告,切忌敷衍了事
填写实验报告,实际上是实验的延续,因为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概括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加深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理解和记忆的重要一环。要写好实验报告,就要根据实验中的客观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精炼准确的物理语言填写,切忌只为应付作业,不做具体分析、不尊重客观事实、想当然地敷衍了事,更要严防将实验结论添枝加叶,硬向标准值或结论看齐的强拉硬扯的行为。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让学生在探究中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归纳总结。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获取物理知识,学生才会醍醐灌顶。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思考、深刻分析、深入研究、亲身体验,最终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探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40-1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对物理概念及其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对实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多的获取和更深刻的理解。因此物理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实验。然而纵观初中物理教学,本应该有学生亲手操作的实验,很多却被教师替代了,学生只能看实验,而不能做实验。教师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物理实验能力的提高。有效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师精心指导之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获取物理知识,学生才会醍醐灌顶。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他们主动思考、深刻分析、深入研究、亲身体验最终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
一、在探究活动中发展思维,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1.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学生探究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教师要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创设出能够足以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但以他们现有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又无法解决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在研究物理现象的情景中探究。例如:对于“声音的产生”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声音,使学生置身于声音的海洋中,然后请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门类繁多,教师应将与本课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筛选归纳,这样就更彰显了探究的主旨和目的。物理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合理猜想,猜想是对实验结果的一种科学预测。学生进行猜想需要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引导。例如: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在深入分析讨论后学生普遍认为:蒸发是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因此液体的表面积可能与蒸发有关系;同样的湿衣服置于太阳下晒,夏天却比冬天干的快,因此液体的温度可能与蒸发有关;湿衣服置于通风的地方晒干得快,因此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通速度可能与蒸发有关。学生的这种“可能性”猜想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在探究中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归纳总结。探究过程中制定设计实验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分析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渗透实验设计思想,对于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的确定,都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是做好必要的指导工作。例如: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一些学生直接串联了电流表与未知电阻,并联了电压表与未知电阻,并将其接入电路中;还有一些学生将一个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上述电路中。对这两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分析优劣,最后学生认为第二种方案优于第一种并用其进行实验。教师要做好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巡视、指导工作,对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难以完成的操作,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示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往往只重视实验现象而忽视实验数据的处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详实的实验记录,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找出本质性的东西,最后交流探究结果,归纳总结出结论。
二、注重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反思
1.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虽然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然而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主性还比较欠缺,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精心的指导。对学生物理探究学习,教师既不能对他们束缚过多,更不能放手不管。否则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下一步课程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对“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探究,起初设计方案时我考虑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经过情景观察、小组讨论、个人猜想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后,再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进行实验,检验猜想,最后形成结论。然而,实际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却事与愿违。为此我又设计了新的方案,突出了教师指导的作用,分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实验,检验每一个的猜想是否成立,并将结果进行交流,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至始至终聚精会神参与全过程,既没有了教师的放手不管,也没有了教师的包办替代,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就比较好。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角度多元化,讨论层面的广泛化,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实验器材的选用不同化。
在常见的“分三次将一只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方法之外,探究活动中学生又探索出了“用一只电流表,接一次线就能使实验完成”这种颇有创意的方法。物理探究教学活动其实质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处理好自身的“导”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学生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更好地教学。
2.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误差。
一、应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物理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都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能力。
首先,由于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不断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时,要不断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来,以激起广大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还要注意及时表扬。
二、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
首先,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
其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三、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
首先,在实验课探究中,应不断抓住良机指导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数据,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并将数据画成图表出来,再设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的精神。
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
四、要不断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的问题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其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搞一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照相机、简易指南针等等。同时还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挂衣钩是如何贴在墙上的?这样便可以拉进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且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1 实验器材选择具有科学性
物理实验目的是真实地展现物理过程,使学生直接的理解物体运动的本质,认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故我们一定要按实验目的和方法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
案例一:当我们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关系实验时,就需要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电阻丝为实验器材,那怎样来体现阻丝电阻大小呢?还需一个电流表或灯泡来做实验器材。
案例二:当我做测小灯泡电阻实验时,就需要根据伏安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但实验只能做一次,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还需要一个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以便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2 实验器材选择具有创新性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操作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动机,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实验器材的选择要具有创新性。
案例三:在讲授《大气压强》这节课时,为演示大气压强存在,我们一般都选用覆杯实验、吸盘挂物、吸管吸饮料等实验,而这些实验学生们在小学科学课里都做过,激发不了学生兴趣。如果用一种新的方式,例如,可以做一个小魔术,用一个细针向一满瓶矿泉水扎几个洞,那么,水会流出来吗?如果将矿泉水的瓶盖打开,水又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吗?这样就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心,急于了解相关大气压强知识。再如,用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说明大气压强很大时,只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感性认识。如果用一个注射器,用手指堵住针孔一端,让学生去拿注射器的活塞,他会感到特别费力。这样,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大气压强的力量之大,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3 实验器材选择信息化
物理中许多演示实验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少物理情景无法在实验中完成,还有一些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演示,更有一些实验在教室里完成了,但多数学生无法观察到等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应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领域。
案例四:在做固体熔化常规实验中,用温度计只有教师和前排数同学才能观察到温度计的度数且分析熔化过程温度变化情况,还要手工画图线表示温度变化特点。如果在该实验中加入温度传感器并接通电脑和投影仪,在实验中传感器能把温度数据传至电脑中,能在大屏幕上出现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且温度变化图线随实际实验中温度变化而变化,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直观形象。
4 利用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让实验更贴近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教学领域,物理教学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这就给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物理教学活动的实验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力,更加贴近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在初中物理中,这方面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初中生受好奇心的驱动也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这种物理知识实验活动。
二、增加探究性实验,变被动为主动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同时物理实验的探究性也会对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给予足够的刺激,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对物理问题运用实验方式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因为受自身好奇心的驱动,会拿出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对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综合能力以及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也有积极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知识传授式的教学应让学生由物理知识学习的主体变成被动接受物理知识的客体,而探究性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将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探究性实验中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自己实践操作,并自主认识实验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学时,就增加了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探究实验。其使用的器材非常简单,只需要小镜子一块、光源(激光灯)一只、小纸板、容器、水等,实验现象很明显,而且学生记忆深刻。
三、做好演示教学,重视分组实验
教师是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是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做好实验演示,首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的探究目标、实验验证方式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保证学生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因为对实验本身性质认识的不清楚而导致实验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学生的物理知识实验探究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针对相应的物理实验活动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境进行详细的演示实验,并在演示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关键环节。
例如,探究《蒸发吸热》时,教师在讲台两侧各置一铁架台,并各固定一支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在下端包一酒精纱布,另一支不包。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每隔半分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请两名学生用扇子扇温度计,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物理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社会实践,变单一为多样
物理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性、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所以,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中会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困难,在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物理知识的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物理学科阐释我们身边物理现象本质的特点凸显出来,让学生能在物理知识实验教学活动中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实践,对物理知识进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识,将单一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
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它是行之有效的物理知识教学模式,是面向物理教育现代化、面向物理教育未来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大贯彻执行的力度,保证其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邢耀刚,崔正德,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资源开发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1(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