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

第1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上好美术课难,难在要有创意且又有实效。

教材解读得好与坏、深与浅,决定着构课的质量。一线教师毕竟不是编委,要揣摩别人的用心确实是件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上层设计好的,在统一的圆圈里跳舞难为了教师,这是其一;其二是小学美术教材的教学知识点描述得很简洁,配套的教师用书中的描述也很笼统,但要求教师把简单的知识讲得厚重,对他们撷取资源能力提出了挑战;其三是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很难读透,虽然给了教师自留地,实际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验。因此,教师抛弃揣摩别人意图,创意性解读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创意性解读教材,是指对美术教材的个性化解读,这是创意课堂的前提。

要揭开解读教材的面纱,为创意课堂打好基础,我们提出个性化解读教材的“破”与“立”的方法,即“破镜重圆”的做法。“破”是打破原来的规定,要“出格”但又能兼顾教材的规定性,突破上层设计但又基本符合编者意图。“立”是“破”的结果,就是回归整体,“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重塑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知识结构等。“破镜重圆”的解读结果,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正所谓“不破不立”。

前不久,本区域组织了一次以“创意性解读教材,提升课堂实效”为主题的新生代教师(教龄在3年之内)的课堂研讨活动。活动的内容是青年教师执教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小学第十册第11课《弯弯的小路》(图1)。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用透视原理学会画路的风景”,这是被很多教师上熟了的课,要上出新意来,不用说是新教师,就是老教师也有一定难度。执教者按“‘天路’导入展现透视-鉴赏名作新授透视一示范表现体验透视-添加景物完善作业”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教师精心准备,认真设计,给我们展现了新教师的新气象。课后笔者与执教老师交流得失,总感觉他们忠于教材的太多,自己的特色少了点。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能停留在就课论课,这只能“治标”。我们要“治本”,而这个“本”,我认为是教材的解读功夫。教材的解读环节没有“破冰”和“破冰”的方法,课怎能富有创意?

解读教材的方法很多,如图文研究法、文献查阅法、问题跟进法(即“是什么”“怎么做”和“做的结果是什么”)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教材的意图。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还是“教材的忠实者”。现就《弯弯的小路》一课解读教材为例,与执教老师商榷创意性解读教材的方法。

一、推敲题意,“立”教学重点

写文章需要推敲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往往是教材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许多教学信息,如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教学目标等。一些老师备课的时候很少关注教材的“眼睛”,教学重点往往是从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上截取来的。这种未经思考、直接拿来的教学重点描述往往很笼统。如《弯弯的小路》的教学重点在《教师用书》上是这样描述的:“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于绘画中,使绘画的物象更真实。”简单地讲,就是“运用透视来表现物象”。根据这样的描述,教学重点的核心就是“运用透视来画路”,落实在具体环节中,教师就用大量时间讲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密远疏”这个显性知识。而这个知识技能在课堂中学生一讲即知,有些不讲也知,课就落了俗套。

通过推敲课题的含义来确定新的重点,这是“破原重点、立新重点”的方法。细细推敲课题,有几个问题可以引起教师的注意:第一,“小路”是本课要表现的主体景物,为什么前面加了“弯弯的”这个定语?这表示学生学画的不是“直路”,而应该是“弯曲的路”;第二,既然表现的不是“直路”,那么怎样画才能画出“弯弯的”纵深感来?这涉及透视规律的具体运用;第三,小路怎样“弯”才好看?这是从审美角度提出了技法的命题,这才是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第四,弯弯的小路边上有什么?这涉及构图和景物组合的问题。这四个问题中,“小路怎样‘弯’才好看”是重点问题。

可见,从课题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思路,这些问题就是教学要重点解决的,而不是《教师用书》上写的“透视法来表现路”那么简单。教师应当将其视为—般性的教学参考,再结合自己对课题的诠释,新“立”一个教学重点,如“应用透视原理,让学生学会表现具有美感的弯弯的小路”。这个描述与教材意图并不矛盾,而是更加具体、清晰了。在这里,“美感表现”是关键,于是小路的“迂回”之美、“藏露”之美、“变化”之美等这几个表现手法便应运而生。这是本课的隐性知识,这样的教学就显得有个性,学生也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二、角色换位,“立”教学难点

如果说教学重点是从教材规定内容中确定的,那么,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情提出的。教学的对象是人,学生学习上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和“以学促教”,这就是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提升点,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搬来主义。关于教学难点,《教师用书》上也有表述。再以《弯弯的小路卜课为例,教学难点是这样规定的:“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透视关系”这个知识点很难吗?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教师让学生“默写小路的风景线描”,“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密远疏”的透视原理都表现得很正确。但是,完整的、出彩的线描作业不多,学生的作业都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树木、房子都很少有垂直于地面的,路和前景都交叉了,没有遮挡关系。可见,书上规定的教学难点不是真正要解决的难点。学生学习的困难仍旧没有解决,也就是说教学难点把握不准,也就无所谓突破与否。可见,“拿来”的教学难点也会让教师“误入歧途”,本课难点需要重塑。

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应当在心中问一问:学生表现弯弯的小路,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教师毕竟不是学生,这个问题光凭教师空想是不行的。教材要求学生“用写生的方法画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而教师把“写生”改为室内“想象”,这种改变在考虑安全因素的前提下我们暂可认同,而且,—般观念认为,小学生想象作业比写生更加容易些。教师可能认为:“写生”要照实物画,涉及取景和造型的困难,而“想象”可以随意组合,把难度降到最低了。实则恰恰相反,这种作业方式的改变给学生带来的与教师的预期截然相反:这次“想象”作业比“写生”的难度更大了——“写生”作业眼前有实景可以参照,景物前后上下关系、地面与景物的关系都很清晰;而“想象”作业时添什么景,景与路是怎么连接的,前后景物怎样描绘,对于这些学生根本没有经验,在添景环节无从下笔。

我们认为,预知学生的学习困难,根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才是明智之举。建议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学生来体验课堂作业。这种画“下水作业”的方法就是让教师转变角色,换位思考,从而走近学生,预知学习难度,从而厘清难点。教师也来下水作业“想象画小路”,就会觉察到学生在添景时可能遇到的诸多困难,由此推断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景物与路连接的表现,前后景物遮挡关系的表现”。执教者在课堂上出示的范作都是自己的写生作品,没有“下水作业”的体验,难度就把握不准了。

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示范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示范不是展示透视规律这么简单,而是要重点示范添景的不同操作方法。并且,这种指导越精细,学生作业就会越轻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下笔前构思画面,想清楚景物和小路的位置;接着,让学生灵活选用作画步骤,可以先画景再添路,也可以先定路形再加景,还可以边添景边画路。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树、建筑物、远山、田地等景物的视觉图形,还要讲清不同视觉角度下景的变化。如:—般平视中景物垂直于地平线,俯视时地平线较高,景物只须露出顶部,等等。这样来突破难点,是不是更符合学生实际?

三、挖掘文化,“立”情感目标

好的课需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促进学生生命境界的提升。

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精神教育的内容。这个教育不是附加的说教,而是支撑课的重要支柱。教学设计就像作家写的小说,无论故事情节如何复杂,人物个性如何鲜明,这都是技巧层面的目标,而小说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和价值观才是灵魂。美术课也一样,只有知识和技能目标,而缺乏情感、价值观目标,课就缺失了精神的美和内在的张力,哪怕完成这个目标只占了一点点的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不同,所传递的精神内涵也不尽相同。教师确定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现象进行文化解读和考量,因为美术现象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美术教学就是传承文化。—般情况下,教师大多参考的是<教师用书>上的目标。以这样的做法来提升学生价值观是比较简单的。

《弯弯的小路》这—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师用书》上是这样界定的:“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可以对其作如下分析:首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识的说法,所有艺术教学都有这个功能,这个目标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其次,“热爱家乡”可以提,但前提是—定要表现“家乡”的小路,若画的是想象的路,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就显得牵强了。再则,“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提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并没有揭示“路”的文化内涵,因此,还是显得缺乏深度。

第2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微视频;小学美术;常态课

微视频是一种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教学资源。小学美术课堂中,合理运用微视频资源,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美术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微视频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趣导入,乐趣无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们可以截取相关的影视剧视频资料,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教学氛围充分活跃起来。在美术课堂的导入部分,一段巧妙合理的微课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天外来客”一课时,由于外星人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情绪围绕本课内容进行,不能失控,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选取了《E.T.外星人》中外星人从飞船中走出来的50秒视频画面,在播放微视频片段前,向学生进行提问: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来自哪里?他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阶段。儿童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精准地截取一段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创新教学,乐此不疲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以及封闭的美术课堂环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难得到启发。利用微视频就可以突破这一局限性。不过在选取或制作微视频时,需要采取一些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措施:欣赏大自然风景,可以配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解说,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颜色;在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微视频后,可以利用优芽互动软件制作一些竞赛小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注意力和针对性。在课堂的新授部分,一段丰富精彩的微视频,可以对本课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增强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水墨游戏”这一课时,学习内容较抽象,知识性较强,可以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欣赏水墨象形字的故事,本视频只配有音乐,没有解说,但象形字简单易识,所以我请一名学生当“小解说”,边看边说一说画面描述的内容,在说得不完整或不理解的地方,我再做补充。在视频最后,设置了一个竞赛小游戏:比一比10秒内谁认识的象形字最多。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欣赏微视频时,需要教师根据上课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视频内容,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突破重难点。

三、高效示范,乐不可言

美术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示范。通过教师清晰地示范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掌握所要学习的技能,由此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产生创作的自信心。而与网上下载的视频相比,教师亲自示范与讲解更受学生欢迎。在课堂的示范部分,一段条理清晰的微课视频,就能将教学的重难点突破化解,提高课堂效率。以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纸卷魔术”一课为例,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有趣味的纸卷造型。在课堂上,教师要示范这五种技法,大概需要7分钟左右,再加上之前的导入和新授部分大概需要15分钟,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制作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品,而且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有限,等自己开始制作时,已经很难想起到底有哪些制作方法了,这样大大地限制了作品的创意。使用微课视频,在5分钟左右就能全面展示卷纸的技巧,而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循环播放,作为参考素材,启发学生思维。以我校四(1)班为例,全班45人,分为7组,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作品,其中5个组作品效果很好。这样微课视频就科学有效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了课堂时间,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美术课仅仅依靠课本和教师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微视频的使用也需要适度。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过多的视频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课堂时间的浪费。笔者认为,一节课中1~2个微视频,视频总时长在7分钟左右为宜。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它,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情分析,制作出科学、精美的微课视频,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微课更好地服务小学美术学科,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可视图表表现发散性思维过程的工具,应用于广泛的认知功能领域,其将大脑产生的想法用颜色、曲线、符号、图片及关键词进行记录、加工,可以加强人们的思考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艺术性,它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人们的艺术个性和创造个性。其特点是以中心图像或中心关键词为主要内容呈放射状向四周发散成有分支的各大主题;大主题连接次主题并继续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分支由线条及关键图像或关键词组成,最终形成全面而整体的树状结构图。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发散性的特点,将其运用在高师美术生学习认知领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发散其思维的同时,启发其进行创造性的联想,衔接美术教育专业的实践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艺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促进学生教学实践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高师美术生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在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既能够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了解,又能够优化美术教学活动。思维导图能够将思考过程视觉化,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功,使其在绘制与思考中激发发散性创意思维,充分调动其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目前,部分高师美术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只有面对符合其兴趣的事物上才会有较强的积极参与性。发掘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能够改变以往教学的枯燥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让学生从自我分析做起,改变学习的认知方式。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能够呈现美术生的绘画基础,其在绘制过程中通过关键词、图像、色彩、符号、线条等开启高师美术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想法以个性、生动的方式绘制在纸上,边想象边构建有趣味的思维图像,从而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在课程开始时,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目标,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师化被动为主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2.优化美术课程的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其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被充分地应用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学情分析等教学准备中。如,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开课前,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利于让学生对新课程和新知识建立初步的兴趣;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色彩知识、绘画基础等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合理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思维导图对于思维过程的表现具有由主到次的层次感,在课程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也可以由难到易地分解,这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课程接近尾声时,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总结与回顾,有助于学生加强技能性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之初与结束时融入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美术教学活动,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教师从全局的角度统筹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师生进行课程回顾与总结。

3.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师范类美术专业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灌输,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就易于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思维导图作为开展发散思维活动的学习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美术采风创作课程中,教师给出创作主题词“乌镇”,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和梳理乌镇的风土人情与所见所闻等。学生对主题词进行发散思考,分解出关于乌镇的若干个印象词和关键词,进而联想与分解,层次越丰富越好。在分解细化的同时,用简笔画标出相应的色块、线条、图像,加强思维导图的个性化表达。研究表明,色彩是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对乌镇的印象中提取3~4种颜色,将色彩表现作为逐级分支的分类工具,加强学生思考过程中对乌镇各种情景的记忆、分类、组织、分析,增强导图的趣味性、独特性、艺术性。学生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由懵懂到主动收集创作素材并运用技能技法进行创作;而结合创作思维导图,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实现因材施教。

三、高师美术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的可行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调整,一些学生入校前往往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艺术培训,学习基础薄弱,积极性不高,加之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要想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会耗费时间,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而在高师美术生的美术学习与职业能力比赛中,鼓励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创意思维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扬长避短,有利于提高美术师范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1.在常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多是理实结合类课程,为了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体现技法技能,并能够体现美术作品的创意性,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开课之初以任务驱动方式将课程内容关键词导入课堂,引入思维导图概念进行示范,并教会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中心图像或关键词、大主题、次主题的表达方式和图像、色彩、线条等表现技巧。学生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后,可以结合教师给定的关键词自主绘制、自主探索,也可以分组练习、合作探索。思维导图主题词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课程有关的。学生在绘制完成后可以分组展示与分享,为进一步的创作或练习作铺垫。如,教师以“绘本”为主题词,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到书店或绘本馆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让其运用思维导图表现对绘本的认知,包括绘本类型、阅读对象、绘本内容、绘本的表现形式等,以思维导图的制作带动学生自主探究,进而为其想要设计出的绘本进行前期策划。有目的的前期策划有利于学生将绘本的概念性知识与认知融会贯通,提升创意思维能力,为后续的绘本绘制与创作、实践与练习打好理论基础,提升创作兴趣。

2.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往往以装饰画、儿童手工、基础图案等实践性强的内容为主。如何将网络、书籍中常见的绘画题材转化为带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则需要学生对所表现的主题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与分析。在基础图案适合纹样的设计中,教师以“民间元素”作为关键词的黑白装饰画设计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第一层次的思维发散,结合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进行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接着将思考结果结合色彩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画出主干、支干、图像,以此类推,在整个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层次中都要用到图形或者图案,用视觉化的符号代替文字,从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及绘画表现能力,逐步以构建可视化图像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主动联想及思考与民间元素有关的资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展示对“民间元素”黑白装饰画思维导图的绘制,而后围绕思维导图进行黑白装饰画的草图设计。思维导图相对具体化的设计训练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细致分析问题,提升对装饰画表现的创新思维,最终绘制出的思维导图即为实践活动的解决方案,结合相应的表现形式将思维成果物化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在技能比赛中,训练思维方式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以赛促训有利于增强高师美术生的职业素质,而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技能比赛训练中,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脉络,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其创新思维。师范生技能大赛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含金量非常高,能体现学生适岗综合能力、对接岗位标准的技能性比赛,竞赛内容、相关考核、评价标准是由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结合教师职业能力共同制定的,因而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师资培养质量等具有较高水平的检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提升高师美术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将思维导图融入技能大赛的备赛训练,有助于其从宏观上把握备赛内容,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将专业知识进行迁移,融入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的逻辑分类结构可以帮助其厘清思路,将小学或中学美术教学中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相应教学策略,构建不同策略下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辅助,高师美术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小学或初中美术教学法知识加以归类、梳理、分析,在教学实践训练中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从而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在职业技能备赛或比赛中,通过电子设备终端拓展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提高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表现。如,在梳理美术教学法的知识脉络时融入XMind思维导图、MindMaster思维导图等,以信息化手段进行思维导图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思维导图的使用效率,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无论是手绘思维导图还是使用信息化的思维导图,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训练。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可以促进美术师范生的人才培养,以赛促训反过来亦能够带动赛教融合。将基于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方式带入教学,能够在常规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扩大受益范围,提升高师美术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4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浅谈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淡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下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浅谈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边城》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如何突破“大气”中的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突破重难点的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在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小学英语在教学中的重难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英语的重难点这方面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必须的。那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来扎实突破每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成为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任教以来总结的五点经验共大家分享。 摘要:扎实教学 突破重难点

一、注重发音,突破认读难点

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对于小学阶段学习英语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说大部分同学都能读出每个老师教过的单词,但如果要做到准确无误那也很难。比如我在讲四年级下册Let’s spell这部分时,我首先设置情景引出这几个新单词让他们边看边跟读,然后自己尝试,最后自己通过尝试来说一说这些相同字母的发音,大部分同学都很茫然,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尝试读出字母的组合发音。为了做到发音准确,老师还特意在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下面画上横线,并标上音标。当然学生们也必须边读边跟着做好笔记,再通过同桌练习读单词,相互纠正错误读音等方式以至于他们自己能读出有相同字母发音的单词如:sister、ruler、under、number等。这时学生也不仅学有所获,老师也觉得教有所成。在会读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听、写就容易多了。准确的发音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只有做到了准确的发音才能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突破英语认读难点。

二、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对于大班额来讲,每次组织教学活动都成了我教学中的苦恼,我不得不想方设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老师提出要求让他们自己给明确分工:一人负责纪律,一人负责书写,一人负责教读,还有一人负责表演。每次分组训练时,交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除了老师巡回指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我还专门为每一大组选了一名大组长负责本大组的工作。练习结束后,当我拿着奖品要他们评出最佳小组时,每一组都胸有成竹地进行表演。令我惊叹的是,这里面也有好多后进生,他们通过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帮助同样取得了好成绩。

三、板书规范而又创意,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规范而有创意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我在教学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这一课时,我先将Unit4 Lesson1板书在在黑板的左上角,再将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板书在黑板的正上方,在边讲边呈现的同时呈现单词妈妈week然后依次介绍她的七个儿子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并将这七个单词装饰在一个桃爱心里,不仅从视角上吸引住了学生,还给了他们一个抽象清晰的概念,从而,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游戏,巩固训练难点

有趣的游戏,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课中umbrella、sunglasses这几个较难的单词时,我先拿出单词卡片教读几遍,再把单词卡片藏起来,请一个同学根据其他同学声音的高低来找卡片。此时,同学们都兴趣高涨,甚至有些同学急得手舞足蹈,每轮到下一次时,他们都争当找卡片的,使整个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兴趣黯然。当然,还有许多的游戏都可以针对学生的重难点进行训练,比如创编歌词,

五、注重小结,强化重难点

第5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探索)

三、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7、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四、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重难点

1

1

画画自己的手

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2

1

人物速写

绘画技能训练

3

1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动态表现

4

1

我熟悉的人

刻画人物的体形特征

5

1

桌子、椅子设计

动手能力培养

6

1

泥塑彩罐

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7

1

彩塑鸟

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鸟类图

8

1

彩色纸筒人

人物脸部的刻画

9

1

邮票设计

设计一枚纪念邮票

10

1

古诗配画

培养再造想象

11

1

美好的童年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主题确定

12

1

板报设计

学习板报设计知识

13

1

电脑美术设计

对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认识

14

1

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认识实用美术

15

1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6

1

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7

1

测试

18

第6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14-01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能够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合理整合。

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美术学科教学引入信息技术的优势

1.1 大量的信息资源。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备课阶段,我利用光盘和网络查找了大量教辅的资料,我还用计算机将课内让学生欣赏的图片复制下来,在实地考察时用照相机、摄象机进行资料收集,经扫描进入电脑存放,配上音乐,解说词和画面文字提示,做成的课件可长期存放在电脑内,随用随取,既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1.2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乡土教材《戏马台》一课中,我自制了课件。首先,我安排了戏马台最具代表的人物项羽的雕像作为:课件的序曲,课题的书写也由计算机处理,这样既表达了本课的主题,又使人感到亲切。接着我选择了戏马台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和雕塑让学生进行浏览,伴随着古琴曲的背景音乐和我配上的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就戏马台的起源,戏马台的建筑特色及人物事件组织课堂讨论。在设计课件时,我将学生讨论中可能提到的建筑物或事件场景缩小后放在屏幕一角,在讨论中学生提到时,我就用放大程序及时进行全屏显示,形象清晰,人机配合,协调自然。本节课,由于课前教学资料准备得充分,操作简便,画面、文字、音乐、话外音等配合得浑然一体。教师上课时情绪好,师生互相呼应,课后同学们对这一新的上课形式反响强烈,很多学生表示:“用计算机上课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无限宽广。”

1.3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化学习的开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按照常规,学生要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学习过基础造型,否则学生有了好的创意是没法将其表现出来的。现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电脑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或者让学生用电脑设计《梦中的家》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鼠标操作,命令输入,资料复制等手段正确表现出,来,并且快速地、不留痕迹地进行多次修改,使作业完成得既有创意又有技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美术教师一定要将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思想与信息技术科学的相结合,建立让学生创造性地、积极自主地学习环境。要依据教学地实际情况,开发制作计算机的教学课件,将传统教师的仅仅单纯的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学习探讨为主,与学生间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在设计作业练习的时候,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步骤设置相应的操作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美术课难点、重点的理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怎样进行课程整合

3.1 对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课程整合的探索。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的,即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美术,但教学手段则是很灵活的,除了制作教师与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用于上课外,还可以用实物投影仪直接将教学所需的图象传到学生机上。还可以事先将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文件准备好,需要时点击播放。这种方法虽然整体性不是非常好,但使节省了大量制作课件的时间,比较容易实现。

在课程整合的实验过程中,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不作规定,而是依据教师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在整合实验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课件制作。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强调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第7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美术基础 Photoshop教学 教学情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TP31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38-01

Photoshop是现代市场应用最广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应用于网页制作、广告摄影、婚纱照片、包装装潢、出版印刷等领域。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熟练地操作Photoshop软件的基本工具,又能做出精美的作品,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的要求体现在Photoshop与美术基础教育的有效结合,大多数学生存在“只会操作,不会创意;只会临摹,不会设计”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只会改图、拼图、抄图”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课堂教学的运行出现了极大的误区,我们进行分析和总结,调整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

一、 Photoshop对美术基础的导向作用

想让学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无形中把Photoshop与美术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要体现精湛的艺术效果,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包括构图、色彩搭配、图形图像设计等。教师在课堂上根据Photoshop对美术基础的导向作用的启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课程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积累素材,提高造型能力。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上,还应针对设计主题,辅以美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应用以及直线、曲线、弧线等元素在画面中体现的效果使学生的创作思维有了较大的提升,一些构成方式,比如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方式对学生操作具有引导性作用,还有基本形的创作,骨骼的排列形式,使设计更具有规律性,操作起来更快捷、更有效果。形式美法则把美术基础知识演绎的更贴切、更具体、更完美了,在图形、图像设计上教师引导学生遵循形式美法则,设计出精美作品,塑造学生成就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色彩构成中原色红、黄、蓝的调配产生的派生色规律以及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在Photoshop教学中渗透的更为明显,色彩的心理与联想对创作更重要,比如红色会给人活泼感,产生积极、热烈的气氛,黄色表现出明朗,快活的感觉,绿色有新鲜、清爽的感觉,学生通过色彩感觉反映到所设计的作品中去。在Photoshop教学中,对美术基础知识应用显得更灵活,充分体现了他的导向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体现有效教学

很多学校把美术基础课作为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激情演绎”,把Photoshop教学引入机房,作为“操作教学”。在实训课上“复制、粘贴”,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教学初衷,颠覆了整体教学目标。 Photoshop以计算机实践教学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法展示全新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经常以实训带动认知,通过实践掌握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设计创作”为目标,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的优越性,才能把教学成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本着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技术指导相结合,拉近技能与专业的距离,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熟练操作工具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设计与创造能力。如果希望学生全身心的积极参与课堂,无疑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能力是一种挑战,让学生设计的作品多样化,而不是临摹或是照抄。加强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大量的素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在此基础上,采用作品交流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创设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突破Photoshop教学的难点。

在任务驱动法的基础上,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本着“互说 互动,互学”的三互教学方针,给学生较大的创意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以小组的形成做到优势互补,一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困扰,但却能操作软件的工具,是一个操作手;也有部分学生具有极强的设计思维,但却无法把想表现的东西利用电脑制作出来,针对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美术基础对推动Photoshop教学的重要性,也使我深刻的领悟到在教学中可以以力借力,搭起美术教学与Photoshop教学的桥梁。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服从于、服务于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励学生相互交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尽量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发挥空间,使单调的工具命令与具象、抽象的图案,五彩缤纷的色彩产生能量传动,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在竞赛的推动下,以教学为导向使美术元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动、以赛促学的目的,一方面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我们学校选用的平面设计教材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教程教材,传授Photoshop软件基本应用及技能技巧,另一类是案例教材,以案例的形式熟悉软件的工具命令,这两类教材在讲授过程中体现了各自的优缺点,共同的优点体现在:指导方法明确、详细,操作步骤清晰,提供各种素材,创作简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案例中不能完全体现知识点,素材没有任何创新,有些可以直接拼装,抠图就能完成设计。鉴于以上优缺点,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课程的设置,根据项目提供适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便于教学内容的整合。

首先教师应在一定程度上安排美术基础课程做铺垫,以免犯构图、图案、色彩方面的一些知识性错误,在“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完成与美术基础知识对接,完成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理解和转换。其次,按照每年市里举办技能大赛的要求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具备一定设计理念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采取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对问题思考深度,加强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技能大赛提升美术与Photoshop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参赛能力与技巧。

通过构建美术与Photoshop课程体系的优势组合,把美术基础知识渗透到Photoshop教学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平面设计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优化教学的教育目标。

四、 优化教学情境,提高专业实效性

我们在理论讲授和技能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维创意,不能更好的诠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内容,讲究方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学习资料立意,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下学习。记得在Photoshop实训课堂上,我以优秀广告案例讲解滤镜工具的应用,引导学生给本校做一个标志,鼓励学生在准确应用工具的前提条件下,做出一个优秀的设计,设计作品要有内涵、有思想,图像、色彩严谨,具有艺术性,强调了美术知识迁移到软件的应用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增进美术知识的学习与作品设计是相辅相成、互相结合的。每一次这样的训练,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探索和充分思考的空间,我们发现学生的作品案例更贴近生活,贴近时尚,碰撞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8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案例展示]《中国青铜艺术》

(见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9课)

教学目标:1.欣赏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部分青铜工艺美术品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最主要的是青铜器艺术作品的高度成就。看着这些艺术品,能说出自己看后的感受。2.模仿目标:尝试用雕塑纸工等形式仿制青铜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黏土、白板等。

教学过程:1.出示“曾侯乙编钟”,播放用这个编钟演奏的《屈原问渡》。讨论:你知道这首曲子是用什么演奏的吗?你知道“曾侯乙编钟”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在讨论中,出示图或演奏的画面,让学生明白古人发明的青铜器乐器,音律是这样准确,音色是那么优美。2.配乐欣赏:《长信宫灯》、《四羊方尊》、《马踏飞燕》(教师可以提前配好解说词,然后在音乐声中播放,做到图、声、色、形有机融为一体。)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感受,再解说,抓住特点说,如《马踏飞燕》,腾雾凌空如追风,两千载,瑰宝尘蒙,重抖擞跃上葱茏。3.让学生展开文本:说说最喜欢的青铜器作品。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说《牛虎案》很有趣,饿虎扑食,牛护其子而不惧,我们看到竞争,更能看到母爱;有的说,也有可能古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产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他们可能有“坐山虎牛斗,从中捞一口”的不纯动机;有的说这个作品的故事内容是一方面,关键是这个作品表现的形象很生动,每个动物表现的力感和相互拼搏的合力,让人看到的是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学生的种种解说不一定全对,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分歧与争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们对这件作品的喜爱。4.选出自己喜欢的青铜作品,亲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制作一件青铜器。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用描摹方法摹出喜欢的青铜器,有的用面团或泥巴捏出青铜器的造型。有位同学在做司母戊鼎时,还别出心裁地用萝卜刻出鼎的一面,像做模具一样“模”出了其他三面。

[案例说道]激发兴趣,尊重个性

在《中国青铜艺术》这个教学案例中,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通过模仿接触经典,直击学生的心灵,使“老古董”焕发“新生机”,不是靠说教就能唤起民族自尊的,模仿是对欣赏的提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处理点线面、疏密、层次的关系,不是靠教师讲讲就能解决的,只有让学生做,才会知道其中奥妙。“儿童是天生画家”,他们的模仿不要局限于对古人的重复,那种天真烂漫的想法“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天趣,更是一种创意,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创意,少修改,多理解。

一、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看到实物或模型

对于中国青铜艺术,小学文本上出现的作品网上都是可以购到模型的,一般学校都有能力购买。没有条件采购的,也可以用多媒体从不同侧面展示作品的形象,教师可以课前自己仿着这些作品的样子捏一个,自己先做一做,然后让学生仿,才会知道难点所在。

教学《中国青铜艺术》时,《牛虎案》、《铜马》、《铜灯》都是我用泥巴捏,然后放在草灰里烘烤而成的,至于《贮贝器》难在布局,《人虎相抱图》难在造型太过繁杂,此两件,我做不了,好在网络时代,购物是很快捷的,信息是很畅通的。像这类高难度的作品,小学生只能欣赏,难以操刀。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有的学生喜欢这种高难度的挑战,他们做的时候,不求细节,只重大体形象,《人虎相抱图》那么复杂,学生做起来,虽然有点“四不像”,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人抱虎。只是他们做得比真品要温柔得多,粗糙得多,其实小学生学美术要的就是个性化解读与创意。

二、个性化的解读,突出学生对作品的独特解读与强调

小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欣赏与模仿,大多是重视局部而忽视整体,对他们的求全责备,就是对他们兴趣的扼杀,他们对局部的理解往往就是他们个性化的彰显。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有时有不同的想法对《牛虎案》创作本意,有的同学揣度为“坐山观虎斗,只想捞一口”的想法,也算正常。

除了对作品创意的个性解读外,还有对作品的局部表现,小学生大多只在意他感兴趣的部分,更多地会着力表现喜爱的那一点,用我们的眼光看,好像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在他们的眼中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要因材施教,小学美术要播下的是爱的种子,要教的是艺术的启蒙。他们能表现出其中一点就是成功,我们要指导的也就是他们看重的某一个点,放大他们眼中的某一个点,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三、人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细致入微的人格魅力

我在教学中,教中游的学生能耐住性子,和风细雨,但对有的学生却会剑走偏锋。如教学《瞧这一家子》(见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第18课),由欣赏到模仿,当时,我正好代儿子班的美术课,让全班同学欣赏课文上非连续性文本,他们一下子就被那些图画吸引,看后各展所长创作梦想的一家子。再看看儿子创作的作品,他用橡皮泥捏了自己、我和妈妈。在作品中,他把我糟蹋得不像个人样:把我的眼珠子捏成了长棍子似的,突出得老远。我当时狠狠批评了他一通,说他恶作剧,全班同学也拿他和我当笑料。

回家后,他还气呼呼的,一细谈,原来他是想表现我“目光如炬”――因为我看人常常是不怒而威的。

第9篇:创意美术教学重难点范文

中国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主要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

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喜欢不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是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而且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点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欢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另外,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学生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很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通过三个国家画苹果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教师的示范画法显然是最省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但是对于苹果的感性认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值得中国教师们进行反思了,因为可能日本、美国的学生他们眼中的“苹果”是立体的,是芳香的,是有思想的。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学科,强调直观性教学,而示范是美术技能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运用更广泛。聋校美术教学中有很多难用语言表述的东西,特别是技能和技法方面的教学内容,要求聋生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有时很难用语言迅速讲清楚,但通过示范便能解决。“示范”一方面带给学生新颖和完美的东西,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不再仔细地观察,思考他们要画的对象,形成一再模仿并且重复教师的示范过程。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失去了创造和研究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机会。那么,美术课上要不要做示范呢?我认为,美术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关键是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把握。

一、教师示范的内容选择

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示范什么,不同的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教师示范内容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学技能和技法的理解,关系到美术作品的效果。

1.在技法的指导中运用示范

美术技能技巧是使学生获得更好情感体验的基础,是创造表现的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示范的内容最多的就是美术技法。像素描、色彩、构图等技法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水墨画——螃蟹》教学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螃蟹的技巧。在这节课中,教师示范的主要内容是用笔用墨运笔的方法。课堂中,教师在实物投影仪器上演示:用羊毫笔先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接着用淡漠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然后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鳌,最后用小狼毫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教师的直观示范给聋生清晰具体的水墨表现螃蟹的方法,加上适当的手语,学生很快就掌握。相反,如果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忽略“示范”,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就不知道如何落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2.在欣赏激趣中示范

教师示范不仅仅是美术技巧的学习,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例如,《美丽的窗花》一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窗花的知识,学习用剪纸的形式来表现窗花,同时使学生产生剪窗花的兴趣,学习发现、创造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1)激趣导入,教师示范

教师用剪纸的形式快速剪出一朵大窗花。(学生惊异)揭示课题:《美丽的窗花》。

(2)探究多种剪纸形式

教师出示范作十余幅作品(有三折花、四折花、五折花、六折花、七折花等):你们看这些纸花是用什么形式表现的?用什么方法剪出来的?(学生讨论)

教师现场示范几种技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创作。教师的两次示范都适逢其时,角度多样(如果选用单一的内容,将学生的思维“拽”到一条线上,学生的作品就可能是“统一、规范”的),这就在“欣赏激趣”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信息,拓宽了思路,为学生创作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抛砖引玉

例如,在教学《卡通小闹钟》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特点和设计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在发展想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

教学中,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卡通形象的设计之后,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小闹钟,然后通过添加把它变成一个多啦A梦的形象。你们喜欢自己的小闹钟是什么形象的?

生1:喜羊羊闹钟。

师:好,老师给它变成喜羊羊的形象。(教师示范表现出喜羊羊的特征)

生2:海绵宝宝闹钟。

师:想得很好,现在请学生上来添画。(学生画教师修改)

生3:超人闹钟。

师:这个想法太棒了,你会把闹钟变成超人的形象吗?(学生画)

……

这里的教师示范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学生技能和情感的火花,起到了抛砖引玉。由此可见,教师示范的内容一定只是“砖”,且点到为止,留下无限的空间给学生去发挥,且不可抛出完美的“玉”,那学生的创作只能是极规则的砖了。

二、教师示范的方法选择

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的方法也很有讲究,如果一味地全程示范或总是教师一人在示范,也会违背教学的目的,同时它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1.片段示范突破重难点

片段示范是指教师不是完整地进行一幅画的示范,而是选择能让学生重点掌握的实际技能,进行局部或是某阶段的演示。如,在教《漫画》一节课时,为了突破重难点,在示范画局部夸张时,可以将身体某一部分的变化加以示范,让学生了解局部夸张会起到漫画的效果,给人以诙谐夸张的效果,从而了解画面的含义。

2.常规性示范掌握技能技巧

常规性示范指的是教师培养学生美术技能时用的常规方法。如,水墨画教学中笔墨纸砚的摆放,桌上铺好毡子或多层报纸,再铺上宣纸,笔洗中灌好水,将墨汁倒入砚台或调色盘中,以毛笔蘸水墨演示如何蘸水墨,在宣纸上表现浓淡干湿的效果,表现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等。这样具体的示范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水墨画的常规要求,从而掌握这些中国画的常规作画方法。

3.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体现生本原则

在美术课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示范时,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完成范画。我们以《给同学画张像》一课为例,学生自己选一名同学,老师示范画出这个同学的脸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选出对应的五官给这名学生添画上去。这样以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4.示范后提出必要的要求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师进行了当堂示范后,一定要把学生作业的要求讲清楚,要求学生不要完全照着教师的范画,而是学习教师的绘画方法和步骤,启发他们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例如,在《美丽的花伞》一课教学中,教师示范了一幅以花卉为图案的三角形适合纹样,先画出纹样的骨架,然后在骨架上添上花纹。教师画完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形状来进行适合纹样的设计?你准备画什么纹样?比比谁想得更有创意。作业要求:画出美丽的花伞。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学到适合纹样的骨架绘画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美丽的适合纹样。

5.用多媒体进行示范吸引学生有效注意

美术教学中,对一些不易被理解、接受的理论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可爱的鸭子》时,教师要示范鸭子动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计算机课件就很能说明问题。课件中先出示两个圆的组合表现出鸭子的动态,再出示两个圆的不同方向的组合表现出鸭子的不同动态,然后再出示不同的组合出现不同的动态,从一连串不同的组合中表现小鸭子不同的动态,充分体现小鸭子的可爱。这样的范画形式新颖独特,视觉冲击力强,学生易于学会方法,而不是照搬照套。

6.对创造性强的内容不示范,激发学生创意

美术课中不乏想象画、创作等内容,对这样的一些课,教师可以选择不进行范画,而是选择用手语或是肢体语言来进行生动的描述,启发聋生的思维,进行抽象的三维构造,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冬天的回忆》一课,要求学生描绘出冬天的景色和情境。教师不要进行示范,而是要引导学生谈谈记忆中冬天的草地、树木、河边的垂柳是什么颜色的,孩子、老人的穿着上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外面做什么,动态怎样……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冬天”,紧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在纸上将脑海中的画面表现出来。结果一幅幅富有创意、生动、充满童趣的画便跃然纸上,这就是对创造性强的内容选择不示范产生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05.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3]顾定倩.聋校课程与教学.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