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科学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科学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科学实验报告

第1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认识各大类岩浆岩的主要代表岩石,学习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了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它们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

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加深对沉积作用的理解。通过鉴定初步认识常见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沉积岩。

通过实验了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变质矿物和变质岩类型,加深对变质作用的理解。

通过对未知岩石标本的鉴定,达到复习和巩固对三大类岩石特征的认识,了解变质岩、岩浆岩及沉积岩的一些主要区别,进一步掌握肉眼鉴定岩石的步骤和方法。

二、预习要点

岩浆岩的常见造岩矿物如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概念。

岩浆岩的分类依据及其主要代表性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及肉眼鉴定方法。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岩石的构造与结构;各沉积岩类具代表性岩石的特征。 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矿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变质岩的分类及其代表岩石。

三、实验用品

标本:

岩浆岩: 花岗岩、伟晶花岗岩、正长岩 、闪长岩、辉长岩 、橄榄岩 、 花岗斑岩、流纹岩 、金伯利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沉积岩:砾岩、粗砂岩、细砂岩、豆状灰岩、生物灰岩、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石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豆状灰岩、白云岩、波痕、泥裂、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结核等。

变质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蛇纹岩、矽卡岩、角岩、混合岩。

工具:小刀,放大镜,稀盐酸等。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主要分类及分析

(1)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2)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3)变质岩:

第2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xx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随机选取3个班的97位本科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以及精神面貌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

1.2 调查方法

1.2.1 准备阶段

以学生对实验中医学的理解程度为变量,选取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思维、艰苦耐劳等指标,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完成调查问卷。

1.2.2 收集问卷

采用书面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在实验中医学课程绪论部分开讲前发给学生,当场完成、收回。

1.2.3 分析资料

综合3个班的问卷,作初步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问卷回收

共发出问卷97份,回收91份,回收率为93.8%,

2.2 实验中医学课程现状

2.2.1 对实验中医学课程基本情况的认识

本校从xx年开始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推学和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经过3年的努力,本校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水平以及科研热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作为一门新生学科,其在中医专业学生中的知名度、影响力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设计了3个问题,结果见表1。表1 对实验中医学基本情况的认识[略]

实验中医学课程由6个验证性中医实验和1个探索性实验组成。经过教职员工3年的积极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课程与传统理论教学的不同点是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由学生主动完成整个实验,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过,98%的学生对这门功课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还是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少数同学对实验动物有恐惧感,甚至个别的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完成实验操作,基于这样的原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解决、解释中医学的问题和现象的能力的,这一目的得到了普遍赞同,99%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

如何引导同学主动、自觉地学习是高等中医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超过23%的学生认为一点都没有促进主动学习的愿望,所以,针对这一环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很必要了。

2.2.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认识

实验中医学通过7个实验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动物和科学仪器,实验过程要求4~5人为一个小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并在最后一次课安排探索性实验设计,由每个小组成员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经过整个流程,可以使学生在科研思路、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语言和发挥团队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即将接受这门课教育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我们设计了4个问题,结果见表2。表2 对实验中医学提高科研能力的认识[略]

本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独立进行中医药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并有创新和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注重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实验中医学在提高科研思路水平方面有91%的学生认为是有益的;同时超过82%的学生认为课程可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而教师在规范化运用科学语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有关创新能力的提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课题,本课程的开展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

第3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内容积极的促进者、开发者,要求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和顺义区教委颁发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也明确要求心理教师要把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当作一节研究课来上,并要求每一位心理教师要承担或参与一个研究课题。本调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摸清我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准确把握当前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这一群体在科研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突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把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向新水平,顺义区教研中心教科室和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共同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对象、方法、时间

(一)调查的对象:此次调研的对象是全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群体。

(二)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是顺义教研中心教科室和心理研究室共同设计的问卷,由心理教师基本情况、科研基本能力、影响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内部因素四个维度组成:该问卷包括27道题目,具有较科学的信度和维度。利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门安排的研修时间作答,共发放问卷57份,并全部回收,有效率达100%。综合各位心理教师问卷情况,由教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人员,撰写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科研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2年9月26日---9月28日,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顺义区共有中小学74所,全部安排了专兼职心理教师。此次调研活动共有57人参与,参与人数占心理教师总数的77%。

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性别比为男性10人,占17.5%;女性为47人,占82.5%,男性心理教师明显少于女性心理教师,这与当前顺义区中小学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当。被调查的教师属于小学的为35人,占61.4%,比例较大;属于初高中的为22人,占38.6%。

从表1可以看出,31―45岁年龄段的老师占到了86%,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处于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这个年龄段,为推进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科研型心理教育创造了很好的人才条件。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心理教师的学历水平处在一种持续变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向高学历发展中,对承担起科学性、研究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表明,被调查的心理教师有87.7%和5.3%是兼职的心理教师,而只有7%的教师是专职教师,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科研型教师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5可以看出,,只有近18%的教师具有一定工作和研究基础。而82.4%的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时间较短,这部分教师缺乏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经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认知,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基础

表6、表7说明,有71.9%心理健康教师身体情况健康、良好,有78.9%的心理教师心态平和,为顺义区中小学很好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师资群体创造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但也有26.3%的教师处在亚健康状态,有21.1%的教师心态不稳定,容易造成师源性伤害。需要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重视。

表8可以看出,有80.7%的心理教师能够与同事相处融洽、和谐,发挥出心理教师自身在交往方面的能量。

(二)科研基本能力情况

表9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曾参加过科研培训,说明他们绝大多数愿意接受科研培训,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35.1%的教师没接受过科研培训,这里固然有个别教师不喜欢接受科研培训,更多的是没有机会接受培训。

表10表明,从培训形式上看,63.1%的教师喜欢和愿意接受专家专题讲座,其次是互动式培训、课题研究的案例分析、与专家一起专题研讨和考察交流,说明心理教师喜欢多种形式的科研培训,特别是在专家引领这一领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也给我们组织科研培训的同志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表11、表12表明,有43.9%的教师曾写过论文,有26.3%的教师发表过论文,有40.3%的教师获得过市级以上奖励,有24.6%的教师获得过区级奖励,说明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研究能力,一些教师甚至研究能力还很强。只有29.8%的教师没写过,这里固然有众多原因,但认为写不好论文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表13表明,大多数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可以看出,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引领发展已经在顺义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形成共识。

表14 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心理教师没有承担过研究课,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对什么是研究课还没弄明白,不知怎么执教这节课,当然还有就是认为承担一节研究课太累,不愿做。建议应加强对教师如何执教一节研究课给与指导和培训。

表15表明,只有3.5%和19.3%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很强和较强,而56.1%的老师认为一般,21%的老师认为较弱,看来加强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表16表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是不同性质的活动,但有密切联系,而只有19.3%的老师认为是同一性质的活动,表明心理教师需要在科研意识领域加强培训。

通过表17可以看出,33.3%的老师认为能够结合,操作也很容易,说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很好的结合起来,而61.4%的教师有意识结合,但在操作方法上严重缺乏,建议应加强心理教师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8表明,始终和经常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的结合大多数课有明确的研究问题只占33.3%,大约三分之二的教师偶尔或不能将课堂与课题有机结合,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今后需要科研部门要多加强对心理教师在这个领域的培训。

表19显示说明,只有26.3%的教师能自主选定一个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54.4%的教师能自己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但能不能保证是否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19.3%的教师甚至不能自己选定一个用来研究的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的培训。

通过表20可以看出,只有28.1%的心理教师能自主地确定好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使研究活动得以在课堂上开展。52.6%的心理教师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但不一定合适。与表19一样,19.3%的心理教师没有别人的指导,不能找到研究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结合之处。说明绝大多数心理教师在此领域缺乏指导与培训。

表21表明,28.1%的教师在研究课上,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一些研究方法,来搜集研究资料。而56.1%的教师比较困难。15.8%的教师不知道要选择研究方法,更说不上如何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说明在此领域,心理教师的能力比较欠缺,有待加强。建议科研部门加强培训。

表22表明只有31.6%的心理教师能在研究课上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努力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52.6%心理教师有一定的研究目标意识,但不知如何确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实现某一方面的积极变化,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和学生的发展。与表21一样,15.8%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没有研究目标意识,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与以往不是研究课的课堂教学一个样。建议科研部门会同心理研究部门加强对心理教师此领域的培训。

表23表明,96.5%的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方面进行一定的科研培训。

通过表24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喜欢专家讲座和考察交流的各占54.4%,其次是喜欢现场分析和实践体验各占47.4%。喜欢互动交流的占45.6%,喜欢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占28.1%,而喜欢专题论坛和任务驱动的最少,各占7.1%和5.3%。建议培训部门选择心理教师喜欢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在对57名顺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的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依次是科研意识差,重视不够、理论水平低、缺少科研相关知识、动力不足。另一个开放性问题“您认为制约您科研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是什”的调查中,发现依次为学校领导不重视科研、学校没有提供科研培训机会、缺乏区级以上的培训、自身兼职太多没有时间从事科研、身边没有形成很好的科研氛围、经费支持不足等。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顺义区中小学心理教师群体在队伍组成方面体现年富力强、心态平和、和同事关系融洽的特点。参加过相关市区级科研培训,在撰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等科研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心理学科体系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科研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调查结果还表明,顺义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上、在研究课上体现创新性、价值性和科学性方面、在研究课上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方面、在研究课上自主确定研究问题方面以及制约自身研究能力的内在动力、意识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在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仍面临缺乏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缺乏专家指导、缺乏教育科研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缺乏时间、经费等相关支持等诸多困难。

基于上述调查中的问题,建议相关科研机构配合心理教师培训机构,通过针对性科研培训,来提高心理教师的科研能力。具体措施为:

1.与高校及市区级科研、培训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对心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

根据北京市政府有关文件的精神,借助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及顺义区教研中心,启动“手拉手工程”,对我区中学、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系列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科研水平。

2.博采先进地区的科研成功经验

区校两级行政机构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周边的先进的兄弟区县及国内外先进的地区参观学习,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情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教育科研氛围。

3.发挥科研骨干心理教师的作用,并 选派他们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

有计划的对顺义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和一些重点学校的专职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科研培训。送他们参加国家级和市级培训班进行业务深造,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内及国际知名的科研专家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回来后兼任本区的专业指导教师,引领本区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工作中发挥科研的重要作用。

4.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开展各种研究活动

第4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课桌椅 中小学生 健康

在过去20年间,我国城乡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4.86厘米,平均增长值已远远超过“每10年增长1.0厘米”的“国际标准”;我国城乡男女生体重平均增长4.95千克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当前我国学生体重生长的长期趋势依然明显,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每10年增长0.5千克”的“国际标准”,我国城乡男女生体重与身高生长水平仍处在持续快速增长期,这与我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一、国家标准修订后的特点

因此,我国2002年5月29日,2003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976-2002》,本标准主要依据我国近年的人体测量资料和专门调查,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5970-1979《家具―教学用桌椅―功能尺寸》,并参考了日本工业规格JIS S 1021-1991《学校家具(普通教室用桌椅)》和JIS S 1015-1974《讲课教室用固定式桌椅尺寸》,对过去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其特点是:

1.中小学校课桌椅各型号的身高范围普遍提高7.5厘米。

增设一个以180厘米为标准身高的最大型号,由原来的9个型号增加为10个型号。撤消了GB 7792-1987中的附录A(参考件)关于原有课桌椅使用的规定。各型号桌面高与国际标准一致,座面高较之低20毫米和10毫米。

2.中小学校课桌椅尺寸

桌面宽(左右方向),由原来的550mm~600mm(单人用)和1000毫米~1200毫米(双人用)分别修订为600毫米和1200毫米(取最大值)。增列了靠背点高和桌下净空的多项尺寸,某些部位的尺寸也有少许调整。充实了分配使用方面的一些规定,增设了附录A(提示的附录)。

根据这一新标准的颁布,南京市卫生保健所1985~2005年对南京市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调研。南京市20年来7~18岁的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增长的情况结果显示:

1985~2005年的20年,南京市中小学生:

身高增长为:2~13厘米;平均7.93厘米。

体重增长为:3~15千克;平均10.0千克。

胸围增长为:-1~7厘米;平均3.41厘米。

二、中小学课桌椅装备概况

我们深知:课桌椅是教育机构中的基本设备,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依据我市卫生保健部门关于课桌椅的配备要求,我们在过去的中小学课桌椅装备过程中做到了:

1.多数中小学均配备了可调式的桌椅。

2.配备不可调节课桌椅时,我们认为教室的课桌椅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要求,配备三个高低层面摆放是可以满足学生身高差异要求的。

3.根据国标,考虑群体学生,以平均值为参考值装备课桌椅。基本确保了安全、牢固、适用的课桌椅进入课堂。

三、中小学课桌椅装备存在的问题

但是,经过对过去课桌椅装备的实际调查、座谈与分析后,发现我们的中小学课桌椅存在下列问题:

1.课桌椅高度:小学低年段偏高,不符合国标装备使用现象严重;个性化设计不足,可让个别特型学生选择品种不够丰富。

2.桌面大小:中学生堆放书籍、材料多,有效使用面积不足。

3.桌斗空间:书本、文具增加后,桌斗空间不足以存放书包和物品,造成书包放在椅子后面,导致学生不健康的就坐环境;书包放在地面或桌旁,影响美观;中学生把书本放在桌面上,造成桌面使用空间减小,影响书写与阅读。

4.桌脚、椅脚护套:易老化、易脱落、不耐磨,造成影响美观与使用。

5.可调节桌椅:调节不方便,需要专用工具与人员,造成总务部门工作量增大;存在螺帽容易脱落,封边容易脱胶,钢结构易脱焊等现象,造成维护保养困难;调节后,存在桌椅重心提高,固定点减少的现象,容易造成不稳定和不坚固,易损坏。

6.材质与工艺:桌面材质参差不齐、钢材壁厚规格不一,工艺差距大,缺少产品标注和质量检测部门对产品审验的合格证明。

四、结论与建设

经过讨论,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从目前中小学课桌椅装备现状看,我们已装备的课桌椅型号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主要问题出在管理与使用上,建议南京市所有中小学的每个班级对照国家标准,根据学生实际坐高进行调整,整顿课桌椅管理与使用不当的现象。

2.设计多款满足个性需求的课桌椅:针对部分中学生的特殊体形设计。

3.高度可调节课桌椅改造建议:改变调节高矮的结构与部件,设计出齿轮传动式调节课桌椅。实现利用专用工具,方便师生操作的半自动型可调节课桌椅。

4.依据国家标准,设计多款符合新课改精神、小班化教学、初高中课堂教学等桌面需求的课桌椅。实现既符合标准,又适合教学具摆放的功能性需求,同时结合学校用房条件,相对增大学生作业、操作与学习的有效使用面积。

第5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等级测评法》分文字式和代数式两种,它们互通。等和级是全集与子集关系。等是全集:分为优秀(A)、优良(B)、良好(C)、较好(D)、一般(E)五等。级是子集:每一级可分0—9、00—99……若干级。全集总评,总评到等,总评公开;子集自评,自评到级,自评隐蔽。

等级制试题分全答式和选答式两种。全答式消除了背榜生,保护了所有师生的自尊心;选答式更贴人本教育,使学生能冲破试题束缚,主动去把握自己。等级测评使传统考试演变为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种方法。它是每个学生发展过程的校正器、飞跃平台。各层次学生借助考试身心智能全面和谐地稳步发展。

并行测评纠正了高分低能现象。三读(朗读、阅读、略读),三写(听写、默写、速写),三算(口算、笔算、机算)能力测评卡是统一于等级制的一种能力测量方法。

根据任意原始值可求出统一的标准值。等级测评查对表方便准确,依据标准值,可查出等和级。使用测评软件,让阅卷又快又准又公平。

此外,“四评”式作文程序,能力“五星”活动细则,“树形象”活动评议卡都是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方法的总结。这项活动的特点是教师成为活动的一员而不是一面。

最后,等值数列从学术上论证了这一新的数学分析方式。

二、进展概况

《中小学等级测评法》审定为陕西省十五规划基础教育2001年二级课题。课题系统理论研究1977年9月开始,1999年9月完成,2008年4月第二次修订。其间,研究者专著《中小学实用速算方法》一书1997年3月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从2001年11月开始—2008年7月,参加《中小学等级测评法》实验有大荔、澄城、合阳、韩城四县、市57所中小学,24800多学生。

《中小学等级测评法》2004年4月28日通过陕西省基础教育专家组鉴定,鉴定文号2004(63)号。

通过鉴定五年来,课题组总结成绩,及时采纳专家建议,广泛听取多方意见或建议,结合实验,对《中小学等级测评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修订后,广大中小学学生终于有了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式。见《XX型试卷之我见》

等值系统理论是《中小学等级测评法》的核心理论。应用《中小学等级测评法》评价学生学业或教师、学校绩效、重在效率。只要把握了其发展势态,就能够因势利导。多元智能观是《中小学等级测评法》衡量师生教学绩效的基本观点。并行测评指兴趣与态度;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效果综合测评。

《中小学等级测评法》的宗旨是促进师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一分钟测验法》、《能力五星活动细则》、《四评式作文程序》、《中小学生能力测评表》……反映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新方式。

生动、活泼、主动、自觉发展报道《中小学等级测评法》应用系列场景,观此可以获得更多相关内容。

1、心理反映

一种有别于传统考试的测评方法崭露头角,渐渐被人们接受。由诧异到盼望,反映了人们面对新型考试心理正在发生变化。从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大约100年左右,发达国家需20年左右。

2、工具开发

等级测评查对表—等值运算光盘已应用到教学中,用于高考区分度达到千万分之一。

3、测评方式

非智力测评项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项目修订为兴趣与态度,和知识与技能项目在综合评定中权重相等。

兴趣与态度项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项目对于开发学生潜能,起一定作用。知识与技能项目中技能权重和能力测评表技能权主重相等。没有建立能力测评表的学校按照考试技能成绩填写,建立能力测评表的学校按照技能测评表成绩填写。

定期进行能力测评,(一般每学期两次)能够达到不考胜考的效果。这对于端正教风、学风、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作用非常大。

4、试题设计

本次调研所选学科为小学三年级第六册数学期终测评,双选参加。试题设计7分值64分点。

大荔、澄城、合阳、韩城、共57所小学16243名学生参加了调研测评。所有试场考试过程无异常。

5、选题

选次优良。证明小学三年级学生有能力把握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凑自吃。

6、答卷

答卷良好。存在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对等级制试题答卷方法不熟练,致一些学生漏答部分共答题。

7、信息反馈

赞成 反对 迷茫 无所谓

48% 2% 30% 20%

8、社会效应

公元2000年,教育拂去浮尘,开始回归本源。昔日“分分分,教师的奖金,学生的命根”的观念已经在新型考试中迅速瓦解。《中小学等级测评法》象一支高效解毒剂,使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从沉迷中苏醒过来,明白了自己需要怎样的教育,学生需要怎样的老师。也是广大教师认识到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三、今后工作

1、边普及边提高

《中小学等级测评法》是系统课题。核心理论经过十多年来实践检验切实可行,操作简便是它的优点。

借助《等级测评查对表》,等级测评软件等工具使理论走出课题组研究室 ,普及到学校和千家万户,广泛得到社会认可,为课题组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是,必须看到,课题研究虽然初见成效,今后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课题组成员只有齐心合力,同时得到上级教科研部门支持和出版社协助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2、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中小学等级测评法》是一部60万字的工具书,需要联合全国众多教育专家,各校名师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能完成这一人类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教育教学测评全书。

3、巡回演讲,建立博客

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巡回演讲进一步引起社会关注。在演讲中遍交英才,广纳高见,在推广中及时总结,细化理论。

4、科技承包,提高效益

采取双向选择形式承包素质教育窗口学校,课题组成员兼任科技副校长指导学校科研工作,所在学校享用最新科研成果。

5、开办讲座,广泛交流

第6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主要对“以岗导课”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以达到学生与企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真正地零对接,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以岗导课;教学模式

1项目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与维护技能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就业的必备条件。同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已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开设,而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解决。

1)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着眼点还在于如何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上好,忽视了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息息相关的特殊性,从而造成了目前这门课程就是学习硬件知识的普遍现状。

2)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相关工作的大多数毕业生,在刚刚工作时往往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应聘岗位。学生在就业后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大学期间学生在课程学习时不了解课程所对应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所学课程知识与对应岗位工作内容脱节。

由此可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代替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中求知,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目标与思路

本文主要就“以岗导课”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达到学生与企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真正地零对接,培养技术性应用人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教学内容组织、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方法改革等五方面进行。

3项目具体研究过程与方法

3.1组织项目成员参加课改项目培训

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课程改革能力,掌握前沿的职教理念,把实践性和先进性教学要求和科学的模式运用到工作中。

2011年7月下旬,课题组成员贾卫华、李晓华到常州参加了常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课改项目培训。

2012年8月,课题组负责人李倩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培训班。

3.2组织项目成员到企业进行调研

基于岗位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其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分为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两部分。首先通过行业领域的社会需求调查来论证提取课程核心岗位工作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职业性、典型性、综合性及实用性的原则来确定课程载体,从而完成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梁毅娟到深圳德之杰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工作,为有效的将企业对应岗位的生产活动提炼为课程的工作任务提供具体依据。

2011年11月,课题组负责人李倩到深圳德之杰有限责任公司、深圳魅动音响责任有限公司调研工作。考核已经提炼好的课程工作任务与企业岗位的融合度,完成课程内容的选取,确定课程载体,制定课程考核方案。

3.3组织召开课程内容制定与企业岗位对应相关内容的研讨会

2011年10月11日,电子系计算机组召开“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如何对应”的研讨会,会后课题组认真总结会议精神,修改并形成课程整体设计初稿和课程考核方式。

3.4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2011年4月至11月,重构内容形成项目化设计、过程性考核评价表等教学基本文件,编写以工作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情景化讲义、校本教材,制作全套电子课件,操作演示视频。

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组织实施课题验证教学。主要验证课改方案是否既符合学生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方法,又适应企业和社会对专业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

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课题验证教学的总结。主要对课题验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修改。

4主要成果

4.1根据“以岗导课”理念制定的课程体系

根据“以岗导课”的教学模式,以具体计算机为载体,把相关的教学内容溶入到工作岗位所对应的五个的教学情境中,分别是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系统安装、计算机维护、计算机故障处理。并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件系统安装-计算机维护-计算机故障处理的主线组织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课堂知识和工作岗位之间有了很好的衔接,还能使学生对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有了很好的认识和体验。

4.2教学资源的开发

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和不足,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探索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途径。围绕课程开发一本符合以工作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材,制作全套的操作课件、操作视频。

4.3课程考核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因此很难真正对项目教学进行有效的考核,也很难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此,专门制定新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项目的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的考核方式。第二阶段着重在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的岗位职业化能力,采用职业资格认证,即计算机维修工(中级)证书的考证。这更充分的体现了“以岗导课”教学模式在课堂应用中的优势。

5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5.1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调查

对本课程课改实施效果,从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和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满意率等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综合测查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

本课题组成员在课程改革逐步进行中,边开发边将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应用与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反馈意见,促进项目改革和完善。通过在我院多个班级中进行本课题成果的教学实践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维修工(中级)通过率得到提高,如下图所示。

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满意率调查。首先,精心编制了“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情况问卷”,总计20个测试题目。以问卷的形式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总计221人次。

上表中第1小题是对教学总体满意度调查,将近八成的学生填答“非常满意”,说明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积极地、认真地、负责地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内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效率,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非常的满意和认可。

5.2推广价值

通过这几年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课程内容体系更科学、更优化。能够让学生与企业,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真正的实现零对接,更切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学效率和时效性更强。同时也寻找到一个既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专业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生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方法。从改革效果来看,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内与课外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经营理念和售后服务思想,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吴冬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计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梁清山.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3.

第7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民族图形;图形设计;项目教学

研究背景

“图形设计”是目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图形设计”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林家阳先生1999年出版的《图形创意》一书,率先在南京艺术学院开设“图形设计”课程,这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其他艺术院校的重视和效仿。

目前在各院校的艺术专业,有关图形教学的课程名称大致分为“图形创意” 、“创意图形”和“图形设计”,而教材的编撰则多以“图形创意”为名。但是“图形设计”的翻译,目前最多的“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是广义的概念,注重在现代设计中图形的应用、传播,“以图传信”,这才是现代图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图形设计”它既要求学生重视图形的创意,设计出表达特定广告意图的“创意图形”,也要求学生能研究图形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的运用,能设计出具有优美形式的新的产装饰图形”,并且能更好的延伸图形在包装、书籍装帧、环境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而单纯的“图形创意”是特指现代图形应用于广告设计中,为实现广告目的而将创造性的思维视觉化的过程,重要的内涵是创造图形的新意,同时又区别于传统的图案设计。所以目前很多学生经常会困惑学习图形设计的目的。而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步履艰辛。所以如何让学生重视图形的创意同时又能研究图形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的运用成为当代图形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新民族图形设计。新民族图形关键在于一个“新”,虽然它是从民族、传统、地域性的艺术中走来,但绝不是简单的位移和复制,而是民族图形创意的深层挖掘再创造与再想像,所创造出来的图形既保留本土的艺术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鉴于以上现实状况,苏州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从2010年起拓展了《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从图形设计到图形表现在结合实际产品、广告的基础上陆续开展课堂项目教学法,经过学习实践教学积累,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改思路。这里笔者主要对《图形设计》课程群中《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提出几点体会。

研究目的

该研究对新拓展的《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初探《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教授应用状况与学生学习掌握的状况,并了解图形的设计运用载体形式,从平面载体到空间载体的项目转换,以及学生对于图形设计载体的学习应该能力。通过结合身边最熟悉的主题为切入点,展开《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来探讨目前图形教育相结合项目教学的优缺点有哪些。并分析其优点如何继续与发展,提出建议。

研究形式

1.教学模式探究

长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认为图形设计课程最好的教学模式是以游戏和课题训练相结合,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分不同长短的课时完成,最短的几分钟,长的可以是十个课时以上;作业表现形式分草图、手绘正稿、电脑稿等各不相同。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艺术设计系开发了将《新民族图形》结合实际产品、广告项目的特色项目教学教育模式,为学生经过实践积累学习,能快的衔接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环境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板块,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很多院校都已意识到过多的理论教学对图形设计课并不适合,而着力培养学生思维“放”的过程。但是在这“放”的培养过程中往往过多的注重结果而造成“重技能轻创造”的现象,过分的追求结果而使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过程中只重视如何以最美观的视觉效果表现出设计元素,而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毫无新意。同时容易在培养学生思维“放”的过程中太强调“放”的思维过程而变成“灌输式讲解教学”,甚至具体到设计步骤当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固定模式,最终制作出的设计结果常常大同小异。往往出现很多设计在继承传统艺术的问题上,往往落入“贴标签”、“拼图形”的局面,摆脱不了旧模式的束缚,在创造上没有大的跨度,关键问题在于教学模式在创造意识引导上的局限。

学校艺术设计系紧跟21世纪新时代审美意识、审美需求的根本性变化,本着《新民族图形》的基本思想,以中国传统图形为元素,在此基础上“再造想象”、“二次原创”组构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新的民族图形。结合实践项目教学的教育模式来更全面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2.教学方法探究

“新民族图形”的教改设想,借鉴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这几种目前在教改中的热点改革思路,力求做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轻创造”和“灌输式讲解教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新民族图形为设计主题,广告产品项目为实践载体,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图形设计项目教学模式。

“新民族图形”课堂实践教学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借鉴项目教学法所有的将整个学习过程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氛围中再依据实际情况分解工程或事件的特点,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项目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仅能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和设计思路的衔接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面对各种实际情景的设计判断能力,包括设计方法的应用、汲取概括本土思想文化内涵的能力以及实践项目的适用性调整能力等几个方面。

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新民族图形”再生所需要的根本性问题“方法论”逐步的总结―创新―积累。培养学生自主的追求目标、实践探索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说简单的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方式方法按步就搬的学习其他的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打破传统概念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且在自我实践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寻找捷径,不断的探究寻找更好的捷径学习累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作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激发学生99%的积极性。

研究成果概述

《新民族图形》中传统图形的在创造是主体,产品广告项目是新民族图形表现的载体。该课程学习重点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图形设计的融合必须要准确的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精华,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图形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

因此学生对现代图形设计理论与审美已有系统的认识。而中国传统图案的内蕴,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它形态多样、内涵丰厚、历史悠久,贮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和科学技术.蕴含着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源的精神。然后学生通过对传统图案的自主探索学习,将传统图案赋子现代意义,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找到属于本民族的、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精神。本课程最重要的是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将内涵化为修养,在图形设计中自然流露,将精神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使它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该课程解决以下任务:

(1)新民族图形在广告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2)新民族图形在平面导向设计中的应用。

(3)新民族图形在立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新民族图形在立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现以“新民族图形”课程为例,介绍教学的主要过程以及现阶段成效。

项目课题一:艺术设计系标志设计。

课程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份本校艺术设计系标致设计。

1.确立项目

①学生自行准备。

首先,教师提前为学生提供优秀标志作品的案例作为参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赏析案例,查阅资料,搜集必要的设计背景信息,并积极地思索,教师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框架参考,如标致的视觉目的,标致设计的文化背景,标致图形的使用范围分析等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调研分析的准备设计。

②小组讨论准备。

学生自主组合,2―3人一组,进行创意构思。

③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项目制作的构思分析以及本组的创意构思草图表达。此时教师应针对设计说明进行点拨,对于特色亮点的部分给予鼓励以及肯定,对师生意见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提出讨论研究,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针对特定项目新民族图形设计上来。

④总结制作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接着让学生进行设计表现,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本校艺术设计系标致设计。并且以设计说明的形式对项目设计进行说明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这样学生的体会可以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项目课题二:苏高工校区平面导向图设计。

课程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份平面导向设计图。

项目课题三:立体包装的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份完整包装设计图。

项目课题四:立体空间的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组完整的空间布局设计图。

该项目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要设计动脑,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还要动手操作制作模型,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图形结合材料(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性质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空间视觉效果。学生在自己进行操作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小组内部讨论,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取长补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得到更深的体会,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创新

1.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系专业教师从未停止过对课程的教学研究。我们围绕图形设计的设计内容、范围、形式、载体,结合项目任务模块式教学,对课程内容和实践操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对《图形设计》课程群进行全面的优化,并制订了《图形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课程规划。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接触,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我校的逗号工作室,宏成基业工作室两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课程需要的时候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实践技术辅导。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类图形修改、绘制、应该等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制作。得到企业和客户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项目研究成果的创新

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同时及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可按能力与特点组合在一起,交叉搭配,分为几组,深入各校企工作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每次活动基本能够单独完成图形编辑、设计、布置等任务,效果良好。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现了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并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引入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公司另外对其培训或只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后就能上岗。

研究工作的自我评价

如前所述,“项目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同时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克服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如何斟酌新民族图形的选择

很多学生容易奉行“拿来主义”,对本土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表现出漠视、陌生和无力驾奴。这切实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充分理解,对传统的学习太少、太不透彻。所以本课程对传统图形在实际教学中为传统的保护和推广做大量的多形式的工作。

2.如何安排“项目教学”课时

在的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安排为一个学期,一个“项目教学”约占课程四分之一的课时,整个课程项目制作教学时间安排快的同学和慢的同学就相差很大。面对这个问题本课程根据项目设计进行分阶练习。即对项目制作的每一小步都定期安排时间进行检查讨论,从而解决了拖拉的问题。

3.如何严格公平合理的进行考核

对干一个项目来说,为了给小组的每个成员一个公平的成绩, 可以将学生个人成绩分为两部分计算,70%由小组的作品质量决定,30%由个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决定。并且,对于那些经常不参与集体活动或表现极差的同学,指导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将该生成绩记为不合格。以此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实践学习。

第8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1 深入调查 摸清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科学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既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因素,也有教师层面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学生不做实验照样可以考高分,有一个学校建有六个标准实验室,每个年级一学年只开2~3个分组实验。

(2)任课教师以实验工作量大、实验准备费时、没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为由,采用“黑板上做实验”或用多媒体动画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高的学校为84%,低的学校只有23%。

(3)部分任课教师的实验内容备课不到位,教案中未将实验内容列入备课范围或只提实验名称,未到实验室预做演示实验,有的老师让实验员备好器材,拎着实验器材就到教室上课,导致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

(4)一些任课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工作不重视,批改中笼统地打个勾或写个阅字,也有的是让学生临时补填实验报告和批改的现象,实验报告中的“讨论”和“进一步研究”栏目未得到有效利用。

(5)部分实验室管理混乱,实验开出登记不及时或事后补登,实验仪器报损制度不规范、仪器和药品摆放不合理,实验器材进出实验室未建立账册,危险品管理未能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6)师生实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学生实验甚至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巧于借力 制定科学实验教学督查方案

为改变现状我市出台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初中实验教学督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教学研究部门具体制定了“科学实验教学督查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督查范围

全市初中学校科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2.2 督查组织

由市教育局选调相关教研员及相应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进行督查。每年组织督查两次,全年督查的学校数不少于该县(市、区)初中学校总数的50%。

2.3 督查内容

①教师备课笔记:全校科学教师上交最近一年全部备课笔记,检查组教师随机抽查,主要查看实验内容的准备情况和实验备课数量;②学生实验报告:全校学生上交近一年实验活动册,主要检查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态度,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③实验开出记录:检查实验室的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检查教师实验预约情况、实验完成登记情况及其与学生实验的相吻合程度;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这是检查的重点内容,每个年级随机抽查4个学生实验,每班随机抽查4位学生(各做一个实验),全校抽查的班级数每个年级不少于6个,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规范性作出评价;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及材料的管理和添置等情况:主要检查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情况,如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管理办法,实验室物品的进出登记情况等。

2.4 奖惩办法

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督查情况进行汇总反馈,对实验教学不能够正常开展(存在少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未做现象或实验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学校,要求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督促其限期整改;对实验教学工作不重视,实验开展得不规范的学校,在全市通报批评并责成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对该校校长进行严肃处理;对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优秀的学校给予通报表扬。督查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年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的内容。

3 巧搭平台 推动实验研究向创新方向发展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求初中科学骨干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掌握初中科学实验所用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改进思路、创新方法,不断思考利用实验的激趣、育智、启思等独特功能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规范基本操作、强化实验过程、优化实验方法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基础,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以领悟实验思想为中心的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①开展实验改进思路专题研讨,以获得开展实验改进的思路和自制教具的途径:从提高实验的可信度、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简化操作缩短时间等角度去实施实验改进;②开展实验转化思想研究: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空间角度、科学规律、科学模型、思维角度、科学过程、科学状态、时间等角度达到使实验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用这种方法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微小变化的现象或规律,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看得见的宏观现象,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③开展创新实验设计评比活动,让教师有用武之地。借助全市教研活动的平台,开展两年一次的创新实验评比活动,教师在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基础上,展示各自的实验改进或自制教具,阐述其中的实验设计思想,参与的教师和观摩的教师都能从中进一步领悟到实验思想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以及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4 善用评价 改进科学实验考查考试方式“科学实验教学”既是探究活动,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机会,具有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体验科学过程以及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功能,是实现“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提倡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并实施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就要改进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在加强实验动手能力考查的同时,不断改进纸笔考试的评价方式,使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师不吃亏,让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高分。

第9篇:高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一、开题背景: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

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吧!

三、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创设良好的写字教育环境,大力促进教师书法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写字的实际现状进行写字教育。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写字教育中,要发挥生活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写字素质、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同时,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写字教育中的作用,由点到面地完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任务。并且让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和审美水平。(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开创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字技能,提升写字教育质量。

2、开辟多种教育渠道,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形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开发写字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5、开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及教育素质,形成良好的写字教育氛围,促进学校写字特色的建设。

四、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

(一)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

明确目标,进入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同时按照一定的方法,了解小学生写字素质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习理论经验文章,在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写字教学,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撰写相关论文。

2、实施阶段

有了理论指导,有了案例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经验形式提炼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遇见的成功的做法。尤其注意学生个案的搜集和整理。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成立学校“云笔”书法班,制定各项制度和章程。在校内建立一套基本完善的写字教育体系,发现学生中优秀的小小书法家,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书法创造,提高学生的写字素质,并向报纸杂志投稿,以厚实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运作情况,查漏补缺,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

(1)做好实验验证,总结,撰写有关经验论文及实验报告。

(2)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3)学校对课题进行自查。

(4)准备验收、评价。

(5)推广实验成果,对课题实验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教育中,我们突出强调了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写字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相配合。

1、激发兴趣,引导写欲。如创设想象、课件展示、实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动表演、儿歌诵读等。

2、多种途径,科学练习。如执笔运笔新认识、先练长体字新方法、整体观察汉字特点等。

3、兴趣入手,培养美感。如观察对比,辨别汉字书写的美与丑;静中求动,体会汉字结体的稳与险等。

4、构建机制,培养自悟能力。如自评、互评、点评等。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1(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可

2 (1)验漏

(2)用标准液和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3)取高锰酸钾溶液于酸式滴定管中,取草酸于酸式滴定管中,并读出初始刻度

(4)将草酸流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下方垫上白纸

(5)用正确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6)直到溶液微呈淡紫色,滴定结束

(7)读出末刻度,计算

3 加入少量NaOH固体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lCl3

加少量Ba(OH)2固体,有无色的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的再加入HCl,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H4)2SO4,沉淀溶解的是(NH4)2CO3

4 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入,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

若下层为棕黄色则为NaBr,若下层为紫红色则为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