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

第1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快速变迁和青少年自我成长交织在一起,使得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叛逆、恐惧、自卑、孤独、猜疑、嫉妒等心理,因此,带来的抑郁症、离家出走、自杀、犯罪等问题见诸报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怎样构建一个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党的十八报告中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承诺,关怀着青少年的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魂强健、意志坚强”,党和国家正以积极的指导思想和策略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这为新常态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又好又快的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点。全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也促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以欠发达地区为研究样本,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社会化,推动全国素质教育的平衡性发展。本文利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苏北地区S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解答目前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方法介绍与调查样本选择

本文观察的场所是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与便利性,研究者通社会服务关系进入到学校和课后辅导机构,选择了1所中学、1所小学、1家课后辅导机构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内容等,同时在机构内观察学生的心理等。观察完毕后,撰写观察日志,并汇总和梳理分析相关日志。本文还采用深入访谈法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等教育体系。秉承聆听、开放、干预服务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访谈对象采用立意抽样方式进行选择,总共选择了12位访谈者,其中学生10名,老师2名,每次的访谈或提供干预服务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每次访谈进行了详细记录,记录的同时还对部分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在访谈记录中,以便于数据分析。

二、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地位边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组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完善人格、适应社会。在推广素质教育的时代,应试教育仍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学生到家长,甚或学生本人都比较重视应试教育,所以在应试教育中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尚不清晰,应试目标是中小教育的根本,家长关注的也是学生的应试成绩。被访谈的中学老师直接简单明了地说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访谈者直言不讳地谈到,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成绩,以文化课教学为主,把学生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心理调适等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次要位置。因此导致学校心理教师被边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被文化课侵占,使得心理健康教师无事可做,不得不借调到其他部门从事非专业工作。部分领导和教师还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错误认知,认为小城市的学生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大城市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且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城市生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是评价学生的核心标准,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被应试教育目标所取代,重视语数外等主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较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略好于中学,原因是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偶尔也会围绕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开展一些心理素质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多以非正式方式进行,甚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被访谈的小学老师谈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一般不安排上课时间,主要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开展。被访老师说,如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活动是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种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他们始终认为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次要的,学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和研究团队的其成员在三家机构进行观察时,主要观察到了学习类的活动,很少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学活动。看到最多的是海报栏和黑板报上关于心理健康内容的展示与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被边缘化,重视心理健康仅停留在思想和理念上,理念转变为行动还需一段时间。

2.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日趋形式化。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学校也不得不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但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出现了形式化趋势。笔者在两家学校中发现他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或者小组活动室之类的空间,但经过一个月的驻点观察发现,这些活动室要不大门紧闭要不就是用作它途。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研究团队对10余名学生开展了深度访谈,他们普遍反映自己从未去过心理咨询,也没有听说同学去过心理咨询师,只知道有这样空间,不知道怎么使用,甚或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心理有疾病的人。除了心理教育空间的形式化,心理活动也日趋形式化。某些心理测试活动和心理训练活动被其他教学活动挤占,观察期间曾经看到某中学把一些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活动放在课间,给学生发一张表格随便填写完就可以,没有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未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错误地把心理测试看成是一种形式活动,心理健康的答案可以进行百度搜索。当问及这些被访者时,他们都认同学习是第一位的,没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自然而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被形式化了。心理调适、心理辅导、抗逆力培养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能容和方式,但学校很少开展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学校和学生都把心理咨询疾病化认知,师生都把心理咨询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这种认知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片面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的根源。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不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支持系统,家校合作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目前,这种生态系统尚未理顺,家长关注学生的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学校以倡议书、家长信的形式向家长开展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导致单相传达,缺少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机制。学校开展的各类心理将康讲座和心理游戏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很少亲自进行相关活动,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机会减少,知识传达有效程度降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支持系统处于断裂状态。家庭方面,访问的学生多以隔代抚养为主,父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较少,只是一味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认为一切都好,这是一种错误的培养观念。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几乎不与学校进行沟通,家校合作系统尚未有效建构。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媒体的话语权较重,是媒体在唱独角戏,只是部分的社会团体进行参与,参与力量不足。课后辅导机构主要对强少年进行课后作业的辅导,较少涉及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辅导。所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尚不健全。

三、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对策

从上面问题分析来看,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停留在表层,且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和教育方式。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从边缘地位走向核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团体等教育主体的优势,充分挖掘各教育主体的优势,利用各种先进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健康发展。

1.提高重视程度。从思想走向行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要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联着青少年的成人成才,也影响着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应积极主动地扭转已有的教育误区,走出唯成绩论范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边缘地位进入教育核心位置,在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三方也要重视学习能力提升、人际关系调整、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等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现心理健康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良性循环模式。

2.从形式走向实质,多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行动上。发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学校、家庭、NGO等教育主体推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积极宣传与思想认识,还应从行动上积极推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生态支持体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应尽快构建生态支持体系,形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互动模式,邀请家长、社会成员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鑫强,张大均.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张大均,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汪慧.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发展[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第2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从这些冰冷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有教育体制、学业压力等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孩子在中小学这段时间心理成长非常关键,在大环境无法从根本改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好家长和老师的工作,从培养孩子阳光的心理着手,增强孩子心理韧性,减少悲剧的发生。

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际,对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推动形成服务体系。党委政府应明确重青工作的主体牵头单位,将预青考核继续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明确各具体群体的工作兜底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并在人员和经费支持上相应予以倾斜,尤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培训、宣传推广、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要将心理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常态预防、重点筛查、心理辅导、观察回访的闭环工作格局,确保在校学生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让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在校青少年的心中,让有困惑的青少年能够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答疑释惑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二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专职心理老师的配备,设计科学合理的专职心理老师考评办法,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寓教于乐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专职心理老师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加强对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及时调整、干预教师的心理状态,确保教师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科教师学习掌握基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方法,不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加强社会观护工作队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广泛招募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观护工作志愿者,另一方面加强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细化工作规范,逐步满足工作需求。未来探索向职业化道路迈进,争取发展形成团干部+职业观护员+专兼职青少年社工+社会观护志愿者的工作格局,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第3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班级;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大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且当前的中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更易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全面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掌握调控自我的能力,丰富其发展自我的方法,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心理对于智力发展以及成绩提高均有促进作用。积极健康的心理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智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着积极作用。相反,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也密切相关,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下,将诱发各种身体疾病。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为学生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基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要为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而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交流合作、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上述一系列的方法均应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同时健康心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和具体实践。

二、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1.心理情绪不够稳定,有喜怒无常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情绪高兴时,不仅学习积极性很好,同时也能做到和同学和谐相处。一旦情绪烦躁时,不见对于学校没有丝毫的积极性,同时在与同学交往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逃学和斗殴等问题。

2.意志不够坚定,自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差。一些学生在情感冲动时,通常自制能力很差,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力不够坚定,在受到外界诱因时,很容易出现意志动摇。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会有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弃问题。

3.性格类心理问题较为多见。表现为以下三个类型。一是自私狭隘型,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闹意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法从中摆脱出来。二是自大自负型,这类同学往往某些方面比较优秀,自以为是,缺乏他人必要的欣赏和尊重,这类同学抗打击能力一般较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三是自卑怯懦型,此类同学一般比较内向,不善交往,做事优柔寡断,做人唯唯诺诺。

三、班级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1.充分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我国心理教育工作还不够普及,可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关心和关注的学习心理、自我意识、性心理等内容。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及时接受到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同时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在开会时期,可以进行集体意识培养类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对学期中可以开展“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通心声;在同学们出现人际问题时,可以开展“珍惜友谊”的主题班会,缓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2.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应更多倾听

心理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倾听,倾听也是最基本的心理辅导手段,在进行倾听时不仅要用耳朵去听,更应该用心去听。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教师决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进行,而应该首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让其充分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教师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教师应用商量和鼓励的口吻和学生做真诚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应以倾听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表达班级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

3.对个别学生积极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补充。在实践中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实例。原来一名学习和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同学,在某时期突然出现迟到、上课睡觉等现象。后来了解到他开始迷恋网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指责和批评,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用朋友的身份进行真诚的交流,使其摆脱网瘾的束缚,改正不良行为。

4.发挥学生的互心理辅导作用

可以培养和锻炼一些学生心理辅导员,因为学生和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同学的需要和困惑,能够在第一时间关心同学。可以选择人际关系较好,情绪稳定的同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使其能够扮演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同学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班级其他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育人必先育其心,这在国内外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已在学术界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那么通过更好的方法在新形势下班级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依然需要更多同仁们不断的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22―23.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4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疾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64-01

报载:某市一名小学生因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太多而离家出走,还诱骗一名幼儿作伴,并对幼儿进行打骂和虐待;去年,某县一初中男生因谈情说爱被班主任批评而将老师残忍杀害;前不久,一群中学生在某茶楼打架斗殴而将一名服务生杀害;最近,某省一重点中学高中生因学习压力过重从教学楼五楼纵身而下,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

一幕幕惨剧在我们身边上演,没有人不痛心疾首,没有人不撕心裂肺。这些悲剧的发生,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青少年心理脆弱,心理疾病严重,肯定是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正处在身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尚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在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各种困难和障碍,也容易受到心灵的伤害,正在旺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是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据门诊和热线电话统计,寻求心理护理的人群中,75%左右的是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这些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化,大量的社会问题集中到青少年身上,他们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这种压力一旦超出他们的心理承受极限,就难免出现心理疾病,他们如果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生活和行为的混乱与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疾病的科学护理,就必然会导致许多身心问题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他们陷入犯罪的泥坑。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模式来看,形式不容乐观,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家长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则喜,成绩差则忧,深恐“十年寒窗无人问”,总梦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种现状,在中国的家庭里普遍存在。许多孩子从未体验过童年的欢乐,完全被训练成一架架“学习的机器”,他们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自由。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必然导致许多心理疾病的产生。轻则出现心理问题,重则产生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和其他心理障碍。“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这类病人对自身的精神异常状况有所了解;对自我、别人及环境无歪曲认识,也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惧症、癔症等。“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病人对自己的异常心理表现完全丧失自我辨识能力,严重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也不会主动求治;不能自理个人生活,显著妨碍社会生活;严重脱离和歪曲现实,出现各种妄想和幻觉。如果病人思维内容离奇,情感不协调,自知力缺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言行和所处的状态,拒绝医疗帮助,那么就极有可能患上了“重性心理障碍”。必须弄清症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科学护理。

为了有效防止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我觉得首先要改变大人的传统观念,大人不能一味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事实表明:一个人的学业与事业是否成功,15%靠智力因素,85%靠非智力因素,学业成绩只反映学生智力的30%-40%,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从全面的角度而不是靠考试分数定优劣,必须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其次,要坚持开放式教育,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要到处为孩子设置,不要总是用批评和斥责来代替说服教育,要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呢?要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要充分鼓励孩子的个性独立,努力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鼓励他们形成独立意识,逐渐将孩子引向健康的心理发展轨道。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春节一过,“北雁南飞无留意”,大人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撇下老人,丢下孩子,背着行李,义无反顾地向沿海一些大城市奔去,孩子一年四季难得见父母大人一回,很多细小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通,日积月累,“小流成江海”,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心理疾病,常常引发一些不该发生的严重问题。某重点高中有一名高二年级学生吴某,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间租房里。家长在外打工,他们只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至于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他们则很少关心。有一天,这孩子突然失踪了。孩子曾给家长打电话说,不想读书了。当时,做父母的不仅没有好好问他不想读书的原因,反而把孩子狠狠训斥了一顿。试想,如果,好好听一下孩子的倾诉,好好安慰孩子一番,弄清楚孩子不想读书的缘由;又假设父母能放下工作,回家一趟,好好和孩子谈谈心,找心理医生,对孩子的心理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就不会发生这种不该发生的事。

遗憾的是,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青少年,尤其是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高峰阶段,身心发育迅猛,他们情绪激荡、要求得到释放,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学习负担沉重,而心理承受能力却相对不足。青少年的的心理问题,犹如一座金字塔,宽大的底座,是大多数轻度的心理问题和心身疾病,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心理辅导解决;而越往上,虽然人数会越少,但心理障碍和疾病会越严重,光靠老师和家长心理辅导可能难以解决问题,需要专职心理医生来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如果发展到了塔尖,则会发展成为人格障碍与变态心理,就很难治疗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疾病的研究、防治和护理,促其健康成长,只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第5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育活动;心理偏差;实践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有着重大的责任。面对如今各种社会现象,孩子的压力,教育方向。家长要求都对孩子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过大量数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轻度的心理偏差。所谓中小学生的心理偏差,是指孩子的心理、行为偏离正常的倾向,比如,爱发脾气,行为古怪,注意力障碍等。孩子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解决办法也呈现多样化,在此主要论述实践教育活动在心理偏差中的表现及作用。

一、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理解及渊源

实践教育秉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对现今的教学,有积极作用。实践教育将通过持续的教学研究,为孩子提供完善的辅导平台服务,将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能力与分数的共同飞跃,使高能成为收获而不是口号。

实践教育学是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教师发展和基础教育实践中的若干主要问题的思考,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六大特色:情感先行、攻心为术、追求效率、追因溯源、操作指南、经验培育。

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实践教育活动是融合了理论学习与实用培训相结合的一系列活动序。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产生于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体现了美国精神的教育理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杜威主张把教育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

二、心理偏差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其中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问题学生中42%是人际交往出了问题。第二类是厌学。因为学习压力太大,造成学习障碍,有0.4%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极度厌学而产生学校恐惧症。第三类是不能准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第四类是对生活问题和就业问题感到烦恼。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家长承担的责任比教师多。家长参与关注孩子的心理,可以减少75%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家长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三方面:一是只强调学习,忽视其他教育;二是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容易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绪迁怒到孩子身上。除了家长的原因,“独生”也是造成孩子心理偏差的原因之一。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团队精神、情感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几乎成为独生子女们的通病。

中小学生的心理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不十分明确,容易受到成人和外界环境中各因素的影响;兴趣还不分化,并且经常变换;他们的注意力不够稳定,中、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集中注意20~30分钟;中小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中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施之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对奠定其良好的心理发展的基础确有重大意义。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特别是初中学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到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趋于成熟、稳定,逐渐跨入成人行列

三、如何以实践教育趋避中小学生心理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也伴随了此项工作的普及,它现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此理念将渗透在现代教育质量观和学生观之中,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内涵。这就要通过各种路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专家讲学、远程教育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使得专业心理辅导和非专业渠道并驾齐驱,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隐性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应使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另外,父母的素质、亲子关系、教养态度以及父母的性格等都能对孩子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如,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离异,会对孩子失去应有的,容易使孩子情绪抑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反过来,过分的溺爱容易形成骄横、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家长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首先,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虽然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正是在吃,喝,玩,睡这些小事的背后隐藏着心理问题。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家长要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应该多学些科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孩子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方式。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特别是有家长参与的实践体验,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的心理行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珍惜中小学时代,从身心各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班主任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正确的引导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林建华.《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孙义农,姚立新.《初中生心理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6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一、始终把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工作主线。一是把握时间节点,坚持思想引领常态化。紧抓贯彻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把握“五四”“六一”“七一”“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庆六一少先队活动课、“入党前先当志愿者”主题实践、“少儿迎新晚会”活动、“青年大学习”活动120余场,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次。二是丰富文化产品,实现思想引领有形化。大力创作推广青少年优秀文化产品,以积极的精神作品吸引青少年,制作《青少年防溺亡视频》,被团中央、团省委多次推荐。累计发行《焦作日报青年双周刊》400余期,进一步增强了党报带团报的辐射力和导向力,焦作团的工作声音不断放大,团组织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加强。三是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探索网络思想引领有形化。夯实焦作市网络志愿者中心和“青年之声·焦作”互动平台。高标准组建青年网宣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在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和宣传服务全市重点工作中积极发声,累计发帖2400多条,打造“指尖上的共青团”,利用“焦作共青团”“焦作市青少年宫”网站和“青春焦作”、“焦作市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在网络空间大力弘扬青春正能量。

二、发挥市青少年宫校外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焦作市青少年宫于2018年8月完成公共服务体系改造工程,增设了无障碍通道,优化了群众休息大厅,设置了志愿者服务岗,制定了志愿者服务制度,增派了志愿者服务专员,为广大市民和学生家长提供更优更好的便民志愿服务。同时,积极响应对农民工子弟、贫困户子弟等特殊人群予以学费减免政策的有关要求,新设了科技展览、DIY制作、手工泥塑等项目的体验馆,一年来,共为近2000余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体验活动。打造了“夏青杯”朗诵大赛、“故事大王”选拔赛、“爱心温暖冬日”义卖活动、少儿迎新晚会等品牌活动,组织“流动青少年宫”进社区、进乡村、进小学20余次,为广大城乡少年儿童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有效引导青少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挖掘城市青年志愿亭的公共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市区5座青年志愿亭的前沿阵地作用,实施“青春志愿汇”常态化服务,将市民健康义诊、百姓法律咨询、青少年心理辅导、贫困学生关爱、捐旧衣物和爱心图书漂流等六类志愿服务项目打包入驻城市青年志愿亭,累计开展活动400余次,直接服务群众3万人次,吸引市民注册志愿者达7000余人,逐步实现了志愿者和志愿项目、志愿服务和市民生活的有效对接,营造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同时,面向社会设计推出了一批具有焦作特色的志愿文化产品,连续三年举办全市志愿文化节,并以市政府名义开展四届志愿服务市长奖评选表彰活动。

第7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社区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二七区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围绕群众需要,狠抓“四个到位”,大力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援助工作,注重社区居民理性平和心态培育,大大增强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和创新了社会管理。

集中力量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建设,确保“心灵港湾”阵地建设到位。二七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集中力量推进社区心理咨询室硬件建设。截至目前,共有65个社区建立起具有独立工作场所的心理咨询室并正常运转。其中,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心理咨询室总面积达160平方米,划分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图书阅览室等3个功能区域,咨询区域的各项设置由专业人士设计,整体环境温馨、舒适、优雅,成为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心理调适、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心灵港湾”。长江路街道长江路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引入和运用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箱庭疗法”,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设备――心理沙盘,将心理分析同游戏及其他心理咨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培养青少年的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效整合人力资源,确保“心灵导师”队伍建设到位。二七区将心理援助队伍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的基础,深入挖掘辖区现有资源,将干部、律师、医务工作者以及街道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纳人心理咨询援助服务队伍,有效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目前,65个社区心理咨询室全部配备专兼职结合的“心灵导师”队伍。一支支“心灵导师”队伍活跃在辖区各个社区,针对居民心理特点进行情感关怀、心理关怀、精神关怀,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爱美,在帮助社区居民化解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明素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科学规范心理援助服务,确保“心灵净化”工程制度保障到位。二七区将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务制度作为保障心理援助服务广泛开展的重点,全区心理咨询室制度不断完善。一是明确心理援助服务的保密原则及其限度,建立严格的心理援助档案管理规范,将个案记录、测验结果、信件等资料纳入档案管理,设定查阅权限,全方位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最大限度消融群众对接受心理援助服务的顾虑。二是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援助工作者工作守则、心理援助工作者道德规范等,并对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心理援助工作者简介、心理援助服务内容等一并在社区进行公示,为群众接受心理援助提供方便。三是确定心理援助服务工作流程,对咨询预约、初谈接待、心理援助、转介、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通过制度保障实现用人文关怀滋养精神、用心理疏导融通情感的目标。

着力打造心理援助服务特色品牌,确保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效果到位。二七区将心理援助服务工作同帮助解决居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充分考虑社会变革加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人们对心理支持需求更加强烈却羞于表达的现实因素,深入居民访谈,确立关爱重点。各社区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居民情况,排查登记心理障碍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帮助群众有意识改善心理状态,享受幸福生活。二是采取“亲情化、均等化、家庭化”的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品牌工作室。淮河路街道亚新社区将心理咨询室命名为“我的秘密花园”,针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力,请来心理学老师坐诊,帮助青少年消除烦恼、释放压力。嵩山路街道亚星社区的“心灵之约”谈心室“约客”不断,心理援助工作者就财产继承、老年人再婚、邻里关系、感情纠葛等各类问题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被群众称为摆脱烦恼的“及时雨”、“减压阀”。三是切实关注群众的现实需求,理性启迪与情感激励并用,使援助服务成为心理咨询的有力支撑。德化街街道文苑社区针对孩子放学早、双职工家庭抽不出时间接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办了“四点半课堂”,专门接纳“真空时段”无人看管的孩子,帮助年轻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建中街街道西福民社区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利用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优势,面向社区下岗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2010年以来,远程教育接收点共组织下岗失业及外来务工人员学习80人次,帮助12名失业人员获得了再就业工作岗位。

第8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心理健康课心理训练新课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获取自我调适心理健康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知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激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地区都把此课搁浅,只抓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课有名无实,是个空设。

一、现状与问题

1.心理健康课是虚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在我们西部学校教学中只是个虚设。表面上看课表上有安排,实际上由于资源匮乏等原因,心理健康课名存实亡。课程排在体育老师的名下,但体育老师不代班,不熟悉学生,根本无法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被占用。再加上教育评价的问题,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语数成绩,无人过问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心理健康课就成了一种摆设。社会上,人们也存在一个观念问题,本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非要说成是犯法,人们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无人重视这堂课。家长从不过问学校有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在家长会上,不问孩子心里想什么?有什么想不开或不痛快的事?只是追问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课的成绩,孩子的施暴、恐慌、压力甚至失眠无人过问,再加上寄宿,2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问题。

2.缺心理健康课教材

义务教育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端正学生态度;疏导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与应试技能;纠正不良习惯等。目的是解决学生厌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叛逆、欺霸、过激、考试焦虑等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这期间会产生种种的矛盾心理,本来是一个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可我们的中小学只是有课程安排,却无正规教材进行教学,条件好的学校,老师上网找教学资料,条件差的教师无教案,我对8所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教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内容五花八门,深浅不适,有的不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如三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出现“性成熟心理早期教育”这显然是安排过早了,而在八年级的健康教案中安排了“生活要自理”。也许老师准备的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上课根本不用。此实例说明,心理健康课缺标准的教材。

3.缺心理健康课老师

心理健康课是老师在心理学的原理上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整的活动课。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是把训练的内容放在心理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心理训练。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授课,利用谈话、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方面进行调适、转变、矫正。从而纠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良习惯,塑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品质。老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和各种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的训练,如“健全人格”“寻找自我”“头脑风暴”“行为治疗”“人际关系的调适”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悟,不要“开错了窗”。但没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没办法完成的,不会给学生带来满意的“心灵鸡汤”。

二、方式与方法

1.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

课改不能只管语文数学,学校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重视健康课。和语数课一样,有具体的安排。

2.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呼吁全社会人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管学业成绩人生安全,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安全。要意识到有些安全问题是心理不安全造成的。

3.把心理健康的教学纳入学校工作的考核中

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该有一张心理健康课的答卷。

4.配备正规的教材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亟须配备正规的教材,让老师上课有书可依。

5.培训心理辅导老师

培训具备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老师上课。

6.心理咨询室

中学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调适、转变、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7.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心理健康课也要像语数课一样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让心理健康课和其他课程同步发展。

三、期待与关注

1.早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心理课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健期”和“最佳期”,也引起专家和老师的关注。但是这项教育“只打雷,不下雨”,只不过是会议上说一说,并没有把工作做在实处。出了问题后由班主任处理,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找不到原因。毫无前瞻性。造成好多学生埋下“心理隐患”。如我校撤点并校后,在八年级的宿舍里发生了一起不安全事故。一个男孩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引起心理紊乱。用一把小剪刀捅伤平时欺霸他的几个学生,自己打开窗户要跳楼,幸亏老师及时制止,没有酿成大祸。后来,从这个孩子压在床下的日记中了解到他没有倾诉的对象,没人缓解他心中的焦虑与不满,缺乏心理疏导,造成情绪偏激酿成的。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课跟不上造成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像预防流感那样,提前打“预防针”,一但学生消极的挫折习惯化、稳固化,就难“医治”了。所以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2.尽力消除教师的影响

第9篇:青少年心理辅导服务范文

我们深切体会到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颇多,但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度、深度和教师的参与度上却远远不够,在职业学校从事学生管理的人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大都借鉴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来指导工作,在教育方法、教育思路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笔者在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设立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为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笔者所在学校创设了由班干部、各系学生工作干部、学生工作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成的初、中、高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提议下,经过学生处和团总支的讨论,在全校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主要由心理素质好、善解人意、善于助人的同学担任。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是全体心理委员的例会时间。例会由一周工作小结、交流互动、学习培训和工作指导四项内容构成。全校的心理委员于双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每月15日和30日要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班主任老师上交“班级学生心理晴雨表”,以便及时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通过全校各班级的晴雨表及时了解和把握在校生整体和个别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提供真实的依据。

与此同时,还组建了学校心理协会。第一届学生心理协会成立于2005年1月8日,是隶属于学校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学生社团组织,每年换届一次。协会以关注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用专业的知识与活动服务广大学生,维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在校生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校园为宗旨。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为了了解学生常态下心理健康情况,我们选用学习心理、性格类型、气质类型、职业兴趣类型、职业价值观、人格类型、SCL―90症状自评等量表已连续三年对高职新生进行全员的心理状况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期为班级心理辅导、班主任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一些处于问题边缘的学生,根据心理学客观性的原则和学生自我状态反映情况,选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MHT”等量表,在咨询师的组织下,坚持保密的原则和测量客观性原则,在对被测者(学生)进行测量说明并达到理解与合作后,进行测量。在对待测量的结果上,我们以共性情况分析与个性问题分析相结合,注重共性因素的顺序排列。例如:以三年的测试样本分析,我们初步了解到在五年制高职校就学的年龄段学生在10个因子中的排列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大于160分的群体,其因子的平均值中,超出常模的顺序依次;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此作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的依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我们把心理测量与预防性心理辅导相结合,对测量中个别因子偏高的同学进行筛查,由心理辅导老师与其谈话,了解情况。并根据其因子单项,进行某一项特质测试后,给予预防性的心理辅导。对某人某因子偏高,经过谈话后,心里辅导老师在尊重与保护的原则下,建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工作方法,给予其心理支持,引导其摆脱不良情绪影响。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通过教学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组织原则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特别是面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将心理预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实效性,我们根据高职生低年级学生年龄普遍集中在15~18岁之间,即所谓“青春期”的特点设置课堂内容。着重在适应新环境、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团体协作、恋爱与性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引导。以生动、真实的内容和活泼、互动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传授获得心理感悟。

1.精心设计心理教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学校在2007年迁入新校址后,设立了专门的心理教室,教室的桌椅都是根据心理活动课的要求特制的,整个教室的布局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教室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相同的年龄和具有相似经历与心境的人,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互助、互动的心理成长适应训练。开设心理辅导课,一是,让学生对心理现象形成一种正确的认识,改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歪曲理解;二是,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学会更多的心理调节方法,使心理学知识能起到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三是,利用活动课,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心理健康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同为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很多都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发展中的问题,多属于同质的问题。因此,团体辅导或团队训练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适宜。

在团体辅导的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相应小组,开展专题辅导:“开花结果应有时”的“恋爱和性心理”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讨论的方式,对此敏感话题侃侃而谈,并在谈论中逐渐体验异往之“度”;“责任意识培养”团体辅导主要是根据职校生责任意识淡薄现状,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在活动中成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基本的责任是学好本领,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主要根据他们日常所表现的不良的行为,进行情绪的调控、自尊心的再建立、客观评价自我和互相接纳的原则等心理辅导。

由于团体辅导在一定的情境中,团队成员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影响,而且形式新颖,产生着感染力强、效率高、互动作用明显、效果易于巩固的心理互映作用,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心理成长方式。

四、组织心理图书阅读活动

为了不断拓宽心理教育手段,积极开展心理图书阅览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教育中心建有自己的阅览室,每周定期面向同学开放,并在值班老师带领下开展阅读书评活动,使大家只要看到什么好书,有什么心得体会,都可以在心理阅览室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而且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

五、开展心理咨询

以往学校所开设的心理咨询室一直以来是学生不愿意去的地方。学生总是认为去心理咨询室去谈话的学生心理就是有问题,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很少有学生自愿去心理咨询室。通过多方宣传和对心理咨询室的改造,学生逐渐认识到心理咨询室可以成为学生宣泄烦躁的地方,解除心理困惑的地方,还可以是调理心情、放松心情的地方。心理咨询室设有个体咨询室、办公区和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心理测量与放松室,整体布置温馨、安逸,墙面上还张贴心理格言和学生自创的团体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更多的学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室,不仅可以与心理老师进行个别交流,而且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这种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方式,对有些学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从2005年10月开始开展个体咨询工作以来,个体面询共850人次,信件咨询共585封,电话咨询56人次,网络咨询平均每周向学生开放4~7小时。个体咨询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恐怖症、学校适应不良、学习焦虑、升学或就业困扰、睡眠障碍、同学交往困扰、亲子交往困扰、师生交往困扰、异往(暗恋、“早”恋和失恋)困扰、青春期生理困扰、网络沉迷、神经症(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疑病)、边缘状态、危机事件(生存虚无、丧亲哀伤、被殴打后的激愤情绪,因犯错误被学校处分而情绪激动、侵害创伤、应激障碍)以及性心理异常等。

六、引入心理拓展训练

1.定期举行学生团体心理活动比赛

组织学生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我们分别举办过七届共有1470名学生参加的团体心理活动比赛。通过活动学生们体验到了团结协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改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兴趣。

2.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09年4月1日-5月30日,笔者所在学校举办“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在此活动中,我们对全体女生举行“让青春之花健康绽放”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对2008级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200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恋爱观”的问卷调查,并分别举行题为“花开应有时”的恋爱与性心理团体辅导;通过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周末播放心理影片;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漫画比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校园心理剧创作和表演比赛”和“企业招聘模拟面试”等活动。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自我意识发展带来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心理困惑,使自己更加成熟,塑造健康的人格,还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为“我很重要”征文比赛活动。

3.开展其他体验式活动

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连续三年对毕业生进行“模拟面试”活动,从简历的书写、材料的整理、仪容仪表的整理、面试问题的回答等方方面面进行点评和指导,增添了学生进入职场的勇气和信心。

此外,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控力比较弱,如何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展体验性较强的法制教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们探索的工作重点。2008年11月1日笔者所在学校成功举办了“沭阳县‘校园模拟法庭’现场观摩”活动,定期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也是笔者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特色。

七、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高职生生理发展已完全成熟,但心理和生理并不是同步发展的。高职生的心理发展,不论是社会认知还是在自我意识方面都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存在着许多矛盾。如渴望交往和友谊,但对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感到茫然无措;情绪易激动和变化起伏,但又不知如何正确地调节和疏通。这些都需要学校积极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首先,针对一年级新生不适应环境、初次离家、所学专业状况不清所产生的茫然无措感,举办如何尽快适应职校生活的系列讲座,使新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情绪管理的艺术。例如,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在新生入校初期开展题为“新同学,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指导讲座,同时对新生中的全体女生再单独进行生活与心理的指导。有针对性的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新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同学这样感叹到:“正当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心理讲座成了我们的指路明灯――将我们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带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其次,为了增强职校女生自尊、自爱、自珍和自强的意识,面向全体女生先后举办过“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讲座、“让青春之花健康绽放”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并针对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前心理准备”的专题讲座,等等。

这些讲座不同于政治理论报告,更不同于空洞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训导,它是在师生平等的气氛下,通过大量的事例、故事,以谈话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努力、自我激励、自我实现。这种充满人情味的、哲理性的、促使学生内化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八、成立学生心理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志愿服务

我们结合职校生的年龄特点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2009年11月成立了“爱心手语表演队”,手语表演的歌曲内容或以自我励志为特征,或对父母、他人、社会或国家充满关怀与热爱的情感,比如《感恩的心》《从头再来》《步步高》《隐形的翅膀》《和你一样》《国家》《平安到永远》《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歌声与微笑》和《祈祷》等,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通过肢体语言去感悟和体验歌词所表达的积极情感。

与此同时,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然而,身处校园的中学生们却很少有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从2008年起,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心理课外小组。2010年3月12日,笔者所在学校21名学生被沭阳县心理教育协会成功录用为第一批大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通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将担任该协会“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者接待人员、青少年心理热线的接线员、后勤服务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员和文档管理员等。

九、建设心理网站

网上咨询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心理交流方式。我们在网络咨询平台上以聊天室、网上心理信箱等工具,与学生开展心灵之间的真诚交流。让学生将想说、想问的话题顺畅、快捷地表露出来。无障碍地实施咨询,开辟了更加宽范而又有保护性的学校特色咨询。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开通网上心理信箱,时至今日,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已达到上百人次。目前,学校的网络心理服务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咨询,很多同学解决了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

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教师的心理状况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的过程与质量,所以学校曾先后举办过“新教师,你准备好了吗”的入职团体心理辅导、全体班主任老师参加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培训”和“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技能”培训。一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改进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人际氛围。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了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指导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