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发式教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第1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等数学 应用

所谓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启发式的教学中,教师放弃自己的主动性地位,而以提问的方式充分的调动并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分析、思考参与到教学中,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而非是具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它是统摄和将各种教学方法组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性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唤起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启发式教学观念,是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一、高等数学课堂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1.高等数学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高等数学是一种抽象性的符号化学科,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难点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这些高度的符号化表达的认知;第二,是对内隐在这些符号背后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掌握。实践证明,在大学高等数学数学的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对显性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他提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猜想就是根据事实和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等方法,对那些未知的规律以及事实作出的一种推测性判断,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种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猜想是高等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以猜想作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触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将他们放在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的角度让他们在启发下独立的思考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高等数学的特点根本不适应传统的那种“教师教材”中心论的陈旧教学观念,因为这完全是与高等数学的探索精神相背离。

教师要做到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始终坚守自己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就必须站在一个高度,能够看透知识的本质,从而才能够凑够学生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结构出发,将学术思想以及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在高等数学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主要担负两项使命,一是教证明,二是教猜想。通过证明和猜想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新知识中和旧经验中形成一种沟通,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2.高等数学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相比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法,启发式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加地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关键点:

(1)透过知识见方法。这要求教师要对教材从结构到内容再到编排的顺序都有深入的领悟和认知,能够在某一类型的数学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

(2)突出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要善于对知识点进行重组,以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打通。

(3)善于设置问题。启发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参与,而怎样参与,在哪种程度上参与,这都与教师在课堂中的设问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借助判断、概念以及推理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使人们在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时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思维方式使人们的思维更加缜密,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敢于问“为什么”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考的行列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当然,这一切进行的前提是教师要对逻辑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例如,在函数极限的证明中,教师就应该明确此种类型的题目,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明白分析法的性质,如分析法是一种从结构逆向推论产生原因的一种思维方法,是执果索因的,因而,其主要的思维模式也应该是“如果要证……那么只需要证明……”或者“要使……成立,就必须……先满足”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理论讲解,在理出具体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真正地获得这种思维方法。比如,要证明limx2-1x-1=2这个等式的成立,按照分析法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思考: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发问,使学生能够在对题目进行操作时以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题目,无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得到了思维的训练。

2.启发式教学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面对信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作为学习不仅仅要勇于开拓而且还要勇于创新,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实践对学生灵活、独立的完成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的满足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得到释放而不是抑制,让对学习的兴趣成为思维继续的主导力量。

第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的能力。在高等数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题目,让他们在一大堆的数学题目中自己去判断、总结和归纳并得出结论。比如,教师可以给出诸如xsinxdx,xexdx,xarcsinxdx这样的一系列式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信息,让学生能够顺着思路得到结论。

第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解答。比如说,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当x>1的时候,ex>e.x。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做出的几种方法中找到共同特点。还有,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先给出一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方法,让其用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石萍,王嘉谋.启发式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第2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如何设计数学问题呢?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1.预设启境

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地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境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捕捉启发时机

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例如:我在讲三角形全等时,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那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副三角板,让学生也拿出他们用的一副小三角板,进行互相比较,结果发现这两副三角板的对应角确实相等但它们显然不全等。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后,我同时告诉大家,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在数学上称为相似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一些教师只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是这样提问启发学生: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60人与2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60元与2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精加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积极讨论分析问题,从中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将学生的课桌横竖对齐,任意指定一排为横轴,一列为纵轴。让学生认识象限,说出各自的坐标。找出对称的朋友,这样的教学活跃了课堂,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不断分析、不断解决,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寓于身边,加以分析、解决。

三、训练多样化,一题多变,培养创新能力

1.游戏中学习知识,突破难点,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第3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创造力 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世界教育学史上可谓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上溯至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可概括为:重视学生的地位和价值,尊重其兴趣、爱好、需要并鼓励其充分发展个体潜力和特长;强调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商讨、教学相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演绎和归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是个体不受成规束缚而灵活运用知识、经验产生新思想,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因教育观念陈旧保守及方法单调往往对学生的创造力造成极大扼杀。启发式教学则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通过训练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②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学生实施“头脑风暴”,使其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一过程,无疑是对哲学家康德“人是目的”名言的践行。而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旦被唤醒,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个体潜能因而得以充分发挥。在此状态下,学生更容易实现既定学习目标并由此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幸福指数亦随之飙升。

2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分类

2.1 提问法

提问法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问题并要求学生作答。提问法旨在通过师生问答的互动交流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得正确答案以实现既定教学目的。提问法的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以本科生历史教学中的淝水之战一课为例,如果按照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述此次战役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过程、历史影响等问题,学生反应往往较为平淡,且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淡忘。但是,这一课题一旦改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以讲授,教学效果显著改善。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在详细介绍战役的相关背景情况及主要人物后,暂不向下进行,而是出其不意向学生发问:如果你是谢安(谢安为东晋名相,淝水之战的主要人物),面对前秦大军压境,敌强我弱的形势会制定怎样的战略?问题提出后,立刻有学生主动回答:“诱敌深入!”还有学生回答先稳住敌人,然后夜间偷袭或通过打持久战拖垮敌人,等等。在这一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兴奋,思维活跃,积极作答。然后,当笔者讲述历史事件的真实进程并揭晓谜底时,学生们听得也格外认真。接下来,在附带介绍谢安生平轶事时,笔者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发问:如果你是谢安,在不伤害小孩自尊的前提下,如何教导他改掉佩戴紫罗香囊的虚荣习惯?结果又得到学生们一番各抒己见的有趣回答。最终,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圆满实现了既定教学目标,且教学效果极佳。

在具体运用提问法时,笔者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问题设计。笔者认为,应该选取那些饶有意趣、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设题发问,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二是要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基础薄弱和较为羞怯的学生也勇于回答问题、展现自我,从而得到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2.2 讨论法

讨论法又被称作“头脑风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想法,然后由每组推荐一名代表集中发表看法。该方法的实质是鼓励学生参与讲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例如,在笔者为研究生讲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及研究方法时,就让学生按研究兴趣自由组合成“兰克学派”、“年鉴学派”、“后现代主义史学”等研究小组,并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找出问题。上课后,学生们在各组组长的主持下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记录讨论成果并加以整理,然后由各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全组上台发言。本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同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最后以代表为主回答本组以外学生的提问。最后,由笔者做评论及针对性讲解,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对于研究生教学而言,讨论法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尝试:既有助于学生发现其自身的学术兴趣点,又有助于学生锻炼独立科研能力。

2.3 实践参观法

该方法是教师通过组织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外历史文化展览活动,以实现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并开阔眼界的教学目的。例如,笔者的一位同事在为本科生开设《消失的文明》这一古代历史文化类课程时,就曾带领学生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完毕后提交参观心得。结果,学生参观兴趣空前高涨,所提交的参观心得亦体现出异彩纷呈的创造力:许多学生都以幻灯片形式记录心得,在设计编排上,不仅有精心拍摄的照片,还配以妙趣横生的文字说明。笔者的同事将这些由学生创作的“艺术品”一一上传 “教学互动”网页,以示表扬鼓励并供其他师生观摩。笔者这位同事所采取的实践参观教学法,根据课程性质,将单纯的课堂讲述与生动的实地参观相结合,既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非常值得借鉴。

3 高校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既要讲求科学性,也要讲求艺术性。现代高校课堂中的教师,应兼具演员与导演的双重角色定位:一方面,教师应视讲课为表演艺术,并努力将自己塑造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即充分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把精心构思的剧本——教案,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更应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特点,灵活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艺术地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个体学习的掌控者,在充满幸福感的心态下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其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学生。教师应牢记:每个人在享受从事某项任务的时候,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创造潜力。所以,教师在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和课程任务的时候,应当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发现乐趣。同时,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让他们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注释

①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6.

② 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3.

参考文献

[1] 曹长德.启发式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

[2] [美]卢安·约翰逊.跳出教育的盒子.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第4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5]。以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对比启发,类推启发,提问启发,病例启发,自学启发等。若能将启发式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医妇科学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中,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将会取得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1对比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及知识点等内容相似却有不同内涵,容易混淆,在教学时,学生难以充分掌握,易分辨不清。在中医妇科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启发,即在某一章节讲授结束后,将一些相似、容易混淆的内容放在一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强烈的对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有利于学习记忆,进一步做到融会贯通。可以是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胎漏都属于西医先兆流产的范畴,三者有何异同?”又如“崩漏和月经过多都有经量异常增多的症状,如何鉴别?”也可以是中医病机的对比,例如“为什么肾虚既可以导致崩漏又可以导致闭经?”还可以是遣方用药的对比,例如“温饱饮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为什么?”教师运用类似的对比启发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逐渐形成横向思维的意识,促使学生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妇科知识并且同中查异,异中求同,做到温故而知新。

    1.2类推启发

    中医妇科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妇科学时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时,教师可以运用类推启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同学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例如在痛经的讲解中,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痛经的分型,重点讲解某一证型如肾气亏虚型的主证、兼证并逐一详细分析,然后以此为基准,引导学生自主逻辑推理,运用所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类推出痛经其他证型的症候并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证推症,注意将月经症与全身症状分开。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1.3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巧妙设计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也称PBL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究[6]。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月经的产生机理”时,通过引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原文“女子七岁……故形坏而无子也。”提出“月经何时出现,何时绝,有何规律?”“肾气与月经的产生有和关系?”“何为天癸,如何理解《素问》中‘天癸至’的含义?”“为何冲、任、督、带四脉与月经的产生有直接关联?”等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肾主生殖,天癸的产生与功能,冲任督带经络的起止、循行、与十二正经的关系、与胞宫的关系以及与全身脏腑气血的关系等方面去查阅文献,思考分析。最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由教师进行指导和概括总结[7]。教学中,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得到答案和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思索,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妇科学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查阅资料以获得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4病例启发

    中医妇科学中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难以与临床相联系。单纯学习这些概念与知识点,不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临床应用。若在中医妇科教学时通过病例启发,即先引入相关的临床病例,将抽象、理性的医学概念转化为直观、感性的病例材料,便使得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病案式教学(CBS)是运用临床病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与思考[1]。例如在“妇人腹痛”的课程讲授前,先引入一个典型的“妇人腹痛”临床病例,如“李某,女,42岁,一个月前因与他人争吵后,出现少腹胀痛,拒按。既往月经规律,月经量中等,色暗,有血块。伴胸胁乳房胀痛,脘腹胀满,烦躁易怒,善太息。舌紫暗,脉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再讲授“妇人腹痛”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回顾病例,让学生分析,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间接地接触了临床,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为其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自学启发

    自学启发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文献检索的方式,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中医妇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网址或参考书目。网络资源如国内外的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PubMed、OVID等)及妇产科专业与杂志网站(妇产科网、中国妇产科网、妇产科杂志网站、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网站)[8]等。参考书目可以是各种相关的书籍如《傅青主女科》《女科经伦》等古代医籍,也可以是最新的国内外出版的《妇产科学》等。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研究,最后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视野得以拓宽,分析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2.1紧密围绕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当紧密围绕中医妇科学教学内容展开,启发教学也不例外。不能以追求启发为目的,而是以解决课内问题为目的,避免形式主义。

    2.2着重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3适当点拨重在思考

    “引导”和“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点,何时引导、何时思考是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的关键点。只有在正确的时机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并加以引导,才能调动学生思考;只有积极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将知识消化吸收。

    2.4引导学生互相讨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同学,同学之间可以有更多的讨论时间。这样可以将课堂的50min扩大到全天任何时间,以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

    2.5多种方式互相结合

    在实际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结合,避免单一方式学习。可以多种方式相互穿插、结合,这样可以做到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相互对照。

第5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理论 思维 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 优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0

一直以来,启发式教学都是一个长提常新的的教学方法,每一次我们教师深入地研究和琢磨启发式教学的奥妙,都能得到一些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启示。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更是有着较明显的使用优势的。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呈现出科学性、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启发了思维,才可能掌握高效的、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此外,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们需要建立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学生寻求发展的需要,而启发学生们自己去探知知识、总结方法无疑是最佳的模式。本篇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针对启发式教学的使用优势展开详细的论述和系统的归纳。

一、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历史悠久、理论发展成熟

启发式教学的使用优势之一就是其发展历史悠久、理论发展成熟、可行性很强。最早出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著作是成书于战国晚期的《学记》。《学记》的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论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思想的,他写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在书中,作者针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作了最早的全面的论证。大约处于同一时期的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也曾经不止一次强调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他将启发式教学命名为“产婆术”,并且在其终身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使用“产婆术”这一教学方法。时间的长河川流不息,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也在一代代教育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一直传承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然成为无数高中数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理论的系统成熟和较强的可操作性都是经历了无数教学实践的检验的,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启发式教学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数学这门学科在本质上呈现出科学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善于思考是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启发式教学就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进行思考,因而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益无害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应该精心设置一些设问环节,引发学生们积极思考。比如说,在讲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这一个单元的时候,我就采取的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我先跟学生们详细解释和讲述了正弦的图像、定义、最值、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等一系列知识。然后在确定学生们都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我就开始向学生们发文了:“同学们,刚才老师已经跟大家详细讲解了正弦的一系列知识点,现在我将余弦的图像也画在了黑板上,请大家根据已知的正弦的知识推断出余弦的一系列特点,我们先从余弦的最值开始。”学生们这个时候就开始进行思考了,他们纷纷讨论起来,一遍遍认真地对比着正弦和余弦的图像,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如果我讲完了正弦的知识接着将余弦的所有理论一股脑儿全部告诉学生的话,学生们可能听着听着也就没了兴趣。但是我转换模式,让他们自己去探知、去讨论就会显得有趣得多。在类似于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论、掌握知识,不仅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就感,而且知识掌握得扎实深刻。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往的讲授模式,只是强调启发式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它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因此,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传统的讲授模式和新型的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教学思路,可以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

三、启发式教学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水平的关键

自主学习水平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指导和完善自己学习的水平。1.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常常标志着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启发式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启发学生就意味着我不会再直接将答案和理论告诉学生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过分依赖教师。因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面对的整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时时刻刻关注某一个人。而且,教师个人的教学精力和陪伴学生的教学时间毕竟都是有限的。如果学生总是过于依赖教师,不懂得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话,就会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启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知数学世界、掌握实际的数学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2.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也关系到学生以后升入大学、进入社会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很多知识教师是难以一时之间全部传授给学生们的,学生们即使接受了这些知识也未必真正可以做到深刻理解和娴熟应用。因此,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是为将来的深造和生活奠定基础。3.各个高级中学里数学晚自习的设置其实也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教师在晚自习的时候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要用管了,我们还是需要监督学生们是否在保持着认真的学习状态,也需要及时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指导他们顺利作答题目。

四、启发式教学有益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6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原因源自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而对教师的启发反应迟缓;二是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问题显得抽象、庞大和有梯度,致使学生的思维慢了半拍。因此,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指导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击中要害,善于以主要矛盾为抓手,一个个“启”,一个个“发”,环环相扣,促使启发式教学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2.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如同春风化雨,甘霖降地,也就是说,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矛盾境界之中。

3.实效性原则。启发式教学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学情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理念,启有发,问有答,联实际,求实效。

4.双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愉悦的情境中受到激荡。否则,师生心理抵触,课堂气氛沉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5.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应在“学的立场”指引下,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体操的训练而主动建构知识。

由于启发式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启”与“发”、“愤”与“悱”的状态中学习,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教学也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与时俱进,着眼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如何根据素质教育宗旨在体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精心构思,引发生疑置疑释疑

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入手,教育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启发式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引导学生在生疑―置疑―释疑的过程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因为设疑能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知识的动力,促进学生具有自觉性、探索性、积极性、创造性。当然,在设疑时,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法宝。启发设疑,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满堂问”看起来似乎热闹,但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自始至终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势,学生就很有可能不能进入被启发的角色,即使问得再多,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等设置恰当的问题,努力使设计的问题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创造性,当然答案也不需要强求统一。

二、开拓思路,糅和多种教学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和提出问题外,还需糅合多样化有效手段,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成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笔者曾利用flash的动感画面来启发学生动脑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如在跳远落地缓冲教学中,笔者利用车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车轮想象为无数个点,那么车轮着地的顺序为点1、点2、点3……通过完整与分解的动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到了在跳远落地时,脚的着地顺序是关键,然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实践感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跳远的技术要领。当学生认识有差异时,笔者常常只以普通发言者的身份参加讨论,与学生一起切磋,不搞一锤定音,并总是想方设法诱导启发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百家争鸣”中慢慢悟出学习的特点。

三、循序渐进,原型启发问题解决

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性,常常如剥笋般将事物蕴涵的内涵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倘若学生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实现有效自学。比如在教握持铅球的动作时,笔者用铁皮夹子来说明球在右肩紧贴颈部的道理,方法是教师把一个铁皮夹子比作手臂,请学生试一试,用手按住夹子的两头,在同样的位置,夹子两头离得越近,它的弹力就越大,当夹子两头完全紧贴时,它的弹力就变得最大。因此,在握持铅球时,要将球紧贴颈部,通过快速顶肩,才能使铅球像炮弹一样从肩上弹出去。这种用原型启发问题解决,可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其实,教师应该认识到原型启发在启发式教学中作用,教师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激荡学生的思路和想象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创设氛围,保障学生启而又发

德国海纳特教授指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启发思维能力提升,就必须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合作、平等的作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营造氛围。一旦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关系形成了,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而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努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笔者采用了《小蝌蚪找身份》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己布置运动场地,来体现学生的自尊,增强学生的自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投入练习,练习后再进行小组研究学习,让学生在自评和小组互评中不断发挥创造性,辅以新知巩固达到教学要求。如此,在一次次练习中,学生体验到了获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简而言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比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往往是教师所营造的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第7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一、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而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启发和激励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校的教育活动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启发和激励学生要靠教师自觉、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予以激励。

二、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和激励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形成学习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形成学习动力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取决于他得到的东西,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适度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要让学生不满足现状,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习动力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内在的心理动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方面下功夫,要形成以主动、质疑、创造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的心理活动,把知识教育、动力教育、智能教育融为一体。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造条件,激发学习兴奋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需要,从而产生主动、积极、兴奋的学习心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性诱导、情感性诱导、认知性诱导来激发学习兴奋点。情境性诱导是利用或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各种情境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情感性诱导是教师用友善、亲切、诙谐等情感特征构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诱导课堂学习心向,激发学习兴趣。认知性诱导是在新课开始时将先前的知识或后续内容联系起来,找出新旧知识的相似点与联系性,形成一条认知链,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心理准备,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和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以引导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效果评价来组织教学过程。

3.拓宽延伸,积累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知识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与层次化,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组织程度和系统化程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训练和实际问题,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深化知、情、意的心理活动,形成学习动力。

(三)运用目标激励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列宁曾指出:“目标是方向,是灯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时注意“投出一个个深色的包”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使每个学生个个攻破直至达到最终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运用目标激励方法,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所设置的目标经过努力后要能达到,达到后还有下一个目标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四)运用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教师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肯定学生,就会使学生在这种欣赏的目光下,重新认识自己,心中产生一种向上的信念,从而有助于学生成功成才。那么我们教师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呢?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说“谁还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错,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我相信你能完成”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发言踊跃、探讨积极、敢于争论、敢于质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热爱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鼓励、期望等积极情感态度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五)运用典型激励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第8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美国把艺术教育立法作为国民从幼儿到大学的必修学科之一。为什么这样重视艺术教育呢?新的教育观念与做法是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学习奥尔夫教学法时已有很深的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学到了不少实施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对比我国的音乐教育,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从内容和方法上,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我认为奥尔夫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 创造性是灵魂。奥尔夫教学法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中,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这对人的一生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二、 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吧!

三、 综合性与音乐文化是奥尔夫教学的又一教学特色。课例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的,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所有的内容又仅仅与音乐文化相联系,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

四、 从感知到认知,提高科学理论认识水平。奥尔夫教学法贯穿在所有的课例中,在每一节课例后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时大家将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的科学理论上认识,并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记得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还不会说、不敢说,而现在却争着说、抢着说,这对我们是一个多么大的锻炼啊!

奥尔夫教学法全面具体的体现着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近几年,我们边学习边实践,直接把一些课例或改编一些课例甚至重新编写课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我们学习了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教学中通过操作打击乐器,学生更专心投入音乐中,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中学生还很喜欢表演,他们愿意把听音乐的感受用肢体表现或编成小剧表演。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一旦被教师正确使用到教学中就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求知和探索。中学需要奥尔夫教学思想和方法。

其次,奥尔夫教学法给我的启示。

奥尔夫先生非常重视挖掘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老师从来不讥笑孩子们的创作,而是保护他们的勇气,鼓励他们再创作,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那个学科,任何时候老师们都会抓紧时机给孩子们做创造练习。哪怕是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十分钟对他们将来一生都重要,对他们将来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且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因此通过学习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第一堂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根据学生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李 丽华]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学生像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学生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张 成]、[你 叫 沈大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来让学生体会节奏有强弱。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9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折中主义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英语人才;启示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各种语言教学法也应运而生,如认知法、情感人文法、交际法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的语法翻译法到21世纪的语言交际法都曾对外语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外语教学法在推动外语教学不断改革和深化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尽管外语教学法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但是每种教学法都有其局限性。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语法规则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交际法,基于任务型等教学法,虽然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却忽视了语言教学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法可以适应任何教学环境,各种教学法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教师不应该被束缚于某一种教学法,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象、内容、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折中主义教学法应运而生。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内容涉及与商务有关的诸多领域。商务英语教学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商务英语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折中主义教学法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一、折中主义教学法概述

(1)折中主义教学法的理论背景。折中主义教学法也称为“综合教学法”,外语教学中的折中在20世纪20年代由法国的A.Pinloch 和德国的Baumann、Gilgen提出,他们将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综合起来。(董礼杨,2012)这些年来,折中主义教学法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多的议论和研究。Rivers认为, 在折中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试图吸收所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并将它们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满足教学目的的实际需要。(李宝芳,2009)折中主义教学法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樊长荣教授(1999)也提出在外语教学中采取折中主义的立场,权衡各种理论、方法、途径,吸收其优点,使之用于多样化的教学环境。陈红(2003)概括了折中法的内涵:根据实际情况吸收其他教学法的精华,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法的优点融合于交际教学法中;折中法需要大量的交际性活动,语言形式和准确性并重;折中法集合了所有教学法的优点,通过精确的语言实验活动而并非猜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许多学者提倡折中主义教学法的同时,也有批判的观点。Stern(1992)认为“折中主义教学法既没有提供任何准则供我们确定哪个是最佳理论,也没有提供任何原则供我们参照,对当今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进行取舍,这种取舍全凭个人的判断”。的确,折中主义教学法不是一种明确直接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受特定的教学法的束缚,能够根据教学实际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和运用。

虽然折中教学法没有提供明确的准则供教师参考,但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原则地拼凑。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是择优,不是无原则即不依任何原则的拼凑,而应该是有总体原则可依的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择优(樊长荣,1999)。可见,折中教学法适应各种教学环境。折中教学法适应于各种教学环境,最大的优势是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受各种教学方法的约束,并且能够对每种流行的教学方法采取审慎的态度,在众多的教学法面前择优选用。(鲍文,2010)

(2)折中主义教学法的特点。①灵活性强。折中法提倡对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择优选用, 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所以在教学法的选用上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学条件、学生的态度和学习风格,明确学生要学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贾霞,2011)②适应性强。折中教学法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相适宜,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③目的性强。折中教学法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如交际法的采用是为了加强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④针对性强。 折中主义教学法针对特定的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这个教学法的长处。

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和现状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王兴孙,1999)。商务英语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其内容覆盖与国际商务相关的一切领域,如经济、管理、法律、政治、外交、媒体、社交等。商务英语是一门专门化的语言,语言的专门化表现在国家商务英语词汇、句法和语义方面(鲍文,2009)。所以商务英语具有商务和普通英语的双重属性,它以普通英语为基础,不但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而且又是商务知识和普通英语的结合体。也就是说商务英语基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句法结构和词汇,但在句法结构、词汇等方面又带有自身的专业性。结合商务英语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重视传授其基本的商务知识,培养其商务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商务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

商务英语的这一其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法必须采用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

过去几年,我国的教师在讲授物流英语、金融英语等商务英语课程时,大多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英语词法、句法等使用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却无法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随着商务英语的发展,交际法引入我国并成为如今主流的教学法。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会交际。但是随着交际法的不断发展与实践,其不足也渐渐出现。交际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语言的准确性,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大幅度下降。

纵观国内外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法都无法适应于各种教学环境,尤其是对商务英语这样一门特殊的专业。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集各种教学法之长,避免各派之短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的方法成为外语教学的总趋势。(鲍文,2009)

三、折中主义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启示

折中主义教学法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都有深刻的影响。根据英语应用语言学有关课程设计的理论,英语课程大纲一般划分为三类:结构大纲,情景大纲和意念、功能大纲。(陈红,2003)三种教学大纲各有利弊,结构大纲以语言形式和语法结构为出发点来组织语言材料,忽略语言交际需要。而情景大纲则把情景和结构结合在一起,组成情景化的结构,而意念大纲则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因素,同时也考虑语法和情景的因素,但它把语法和情景因素作为次要因素。综上所述,各种教学大纲都有其利弊,而折中的教学大纲则吸收了以上三种大纲的优点。它符合商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但学习者在学会用语言交际前,首先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知识,然后才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而折中的教学大纲,就达到了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在设计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时,既要注重传授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要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养。

(2)教材。教材是语言呈现的基本方式,它提供了教学内容和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符合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合教师的使用。首先,教材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法,选择相应的教材。如果课程教授的是商务谈判、外贸谈判等的内容,那就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同时融合合作性教学,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学生的合作来促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这时教材就应该选用一些素材真实,与时俱进,内容接近学习者将来使用的教材。其次,教材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定位,根据Krashen的假设输入,学习这门习得语言是理解输入的结果。Krashen提出i+1原则,认为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应该稍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这样他们既可以理解大部分的语言,又可以面对一定的挑战,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最后,在折中主义教学法中,教师要善于筛选、整合所需的教学材料。同时,教师也必须善于利用各种图书、网络、教学光盘、音像等资料,提取相对系统的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素材。(董礼杨,2012)

(3)教学方法。折中主义教学法认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兼顾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与普通英语不同,商务英语课程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专业性强。所以,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方法与交际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如将语法翻译、直接法和交际法相结合。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从表面上看来完全对立,实际上各有所长,在教学中是互补的:语法翻译法经济省时,它将已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律交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记忆和运用。交际法则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将学习到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交际能力。由于学生大都是在母语的环境里靠有限的接触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教学中绝对不可以抛弃语法翻译法;二者的结合,既培养学生系统的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比如上商务英语谈判课时,就可以使用交际法,让学生模拟谈判场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并融入教学活动。

(4)测试手段。传统的测试手段仅仅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忽视了交际能力。而商务英语实际上培养的是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的其实是一种商务文化和交流的学习和渗透。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成为语言应用技能型人才。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测试手段应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考核其基础的语言知识外,还应检测其语言应用能力,即实际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要把考核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尤其要强调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测试,除了检验其理论知识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结语:综上所述,折中主义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折中主义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接触丰富多样的教学技巧,也有助于教师形成更新的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思维。社会的进步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应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虽然折中教学法相对灵活,但是教师也不能盲目无原则地拼凑各种教学法,而应当因材施教,对每种教学法采用审慎求实的态度,在众多教学法面前择优选用。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 and Impliction[M].

Newyork:Longman,1985.

[2]鲍文.国际商务英语教学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3]鲍文.商务英语教学理念探析[J].兰州学刊,2011(12).

[4]陈红.折中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5]董礼扬.论折中主义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新

余学院学报,2012(6).

[6]樊长荣.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7]贾霞.折中主义教学方法与我国外语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1).

[8]李宝芳.折中教学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河北理工大

学学报,2009(4).

[9]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

1997(1).

[10]王岩.折中主义的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