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城市管理法治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管理法治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依法治区工作安排和部署,落实做好“八五”普法工作,采取“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释法”的普法方式,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法律七进”活动,切实完善机关执法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市民群众知法、守法意识,实现抵触城管到支持城管转变,确实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落实到位,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有声势、有影响、有实效。

二、活动时间

2021年3月1至2021年12月31日

三、工作安排

(一)开展“进机关”活动。建立法律顾问,邀请专业律师和法律专家进行开展城市管理法律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单位执法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加强机关干部职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理念,带头学习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执法人员全员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学法,把法律知识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要将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终总结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鉴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政策法规股、各执法大队

(二)开展“进乡村”活动。法律知识讲座,加强对《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讲,从而倡导村民远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焚烧等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在村里设置法律法规宣传展板,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市容环卫股、环境保护股、各执法大队

(三)开展“进社区”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在社区要设立“三个一”即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加强社区干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建立一支城管法制宣传教育队伍。要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组织居民开展法治论坛活动,发放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单,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知法懂法的法律意识。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政策法规股、各执法大队

(四)开展“进学校”活动。深入校区开展城市管理法律知识巡讲,发放宪法及城市管理法规知识宣传单,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城管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中小学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意识,文明意识、公德意识,希望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增强青少年对城市管理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和安全生产股、各执法大队

(五)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与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城市法律知识讲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企业职工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教育,建立企业职.工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依法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政策法规股、各执法大队

(六)开展“进单位”活动。逐步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单位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通过公示牌、宣传册、开放日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涉及城管工作的法律法规知识。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政策法规股、各执法大队

(七)开展“进寺庙”活动。执法人员要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法制宣传,组织执法人员到各个寺庙进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市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增强信教群众的法治意识及焚烧香蜡纸钱,燃烧鞭炮的危险性,做到文明进寺,为人民群众安全及环境增添一份保障。

牵头领导:

牵头部门:政策法规股、环境保护股、各执法大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大队、局属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宣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开展“法律七进”,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

第2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2008年大部制改革后,上海涉及城市建设、住房、交通、绿化、水务等部门的管理职能主要由市政府建设交通领域的一委四局承担,即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水务局,工作内容覆盖市民的吃住行,责任重大。面对近年来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本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民众意愿得到尊重、依法行政日益强化,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城市运行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管理经验尚有欠缺,而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人流物流急剧增加,城市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日趋增大,这一切都迫切需要确立新的管理理念、思路和模式。

日前,市立法研究所“完善城市管理法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围绕本市建设交通领域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展开一系列调研,发现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尤其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规划、讲法制、显人本、立善法。

侧重长远规划

城市的发展必须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无论是规划还是建设,都要有长远目标,不能靠牺牲生态和生活环境来求得短期的发展。因此,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建设应首先解决城市发展定位问题,并通过立法予以确立,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城市建设应当围绕城市定位而展开,立足长远,精细规划;城市管理应当从城市发展目标出发,以宜居、智慧、生态等为着重点,体现人文精神,建章立制。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上海的一些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客观上受到政策和领导任期的影响,使得城市建设和管理思路发生变动,导致建设与管理的绩效不甚理想。对此,课题组认为,未来城市建设管理立法应着力解决如何引入公共决策机制,弱化片面的政府主导意志,信赖法制的导向作用,科学定位城市发展,非经严格法定程序不随意更改或转变既定的城市发展大思路,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各类城市建设项目进行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

一些法学专家指出,这方面上海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做法,例如,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就把城市建设定位为“花园城市”,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法制都围绕着“花园城市”而设立,并且服务与服从于“花园城市”这一宗旨,制定颁布了《规划法》,其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建设的审批与总体规划的制定程序和方法。上海可以在这方面修改完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对整个城市的定位、目标、发展格局进行统一的去除部门分割痕迹的规划。

实现依法行政

长期以来,上海建设交通领域的法制建设比较注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力求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的全覆盖,以政府主导立法的方式填补城市管理法律上的空白,追求的是有法可依。这种做法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如何让制定出来的制度有效实施,如何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并没有从立法层面予以有效解决,这也是造成当前城市管理执法困境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难题,课题组认为,基于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的情况下,可逐渐把法制建设重心转向解决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上来,加大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力度,增加监督方式和手段,督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政,严肃惩戒、、等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上海虽然限于权限,在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方面的立法空间有限,但关键还是要加强对政府执法的监督。”一位参与课题调研的人大代表指出。

体现人本智慧

当前上海涉及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包括地方性法规、规章在内的制度资源并不缺乏,甚至可称得上比较健全,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理念较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仍存在差距和不足。

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前,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的。因此,城市建设与管理理念应当在立法层面加以解决,在具体的法条中展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管理的智慧,这无疑是上海当前和今后依法做好城市管理的最佳选项。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在这方面,一些综合性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法规或规章的制定是上海的当务之急,比如当前立法呼声较高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条例》,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日益严峻,但由于各方分歧较大、没有牵头部门等原因,迟迟无法立项,非常不利于上海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议加强对该项立法的研究。

扩大科学民主

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冲突、社会民众政治参与期望值的提高,对城市管理法制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法律自身规律的良法,推进政府行为法治化、领导行为法治化,是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3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一、加强宣传引导,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从舆论上正面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城市管理意识,扩大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激发市民走进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管的热情,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进程。为进一步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城管工作氛围,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和融入到城管中来。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素质。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实行执法人员业绩考评制度,要深入研究执法安全保障问题,不断增强执法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通过系统学习《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依法文明执法。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打造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精神抖擞的城市管理“铁军”。

三、加强交通管理,打击违规营运。规范车辆停靠秩序,加大县城区车辆乱停乱靠整治力度,规范车辆停靠秩序,年内集中开展执法行动6次以上;持续打击城区“摩的”运营,每月开展1次集中整治行动,全力遏制县城区“摩的”猖獗势头;规范管理三轮车,对非法改装车辆随见随抓,责成车主恢复出厂状态,每月开展1次非法改装和载客车辆整治行动。

四、推进同建同治,建设美丽__。着力改善县城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按县同建同治办考核细则进行管理提质,确保在全州城乡同建同治每月评比中排名一类系列。加强协调,争取年内补上垃圾处理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达到按设计要求处理垃圾,运作安全有效。

第4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监控管理规定》已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2000年12月7日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印发《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专项资金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武规土拆字[2000]034号)同时废止。

二三年四月十四日

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监控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确保被拆迁人房屋拆迁后得到补偿安置,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武汉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是指拆迁范围内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按《办法》应对被拆迁人给予安置、补偿所需的费用。具体包括房屋补偿费用、附属物补偿费用、临时安置补助费用、安置房建设所需费用以及拆迁涉及的其他费用。

第四条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数额由拆迁管理部门根据被拆迁房屋面积、用途、市场评估意见等因素确定。

拆迁人应按照拆迁管理部门确定的资金数额,将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存入拆迁管理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含农村信用社,下同),并确保该项资金用于房屋拆迁安置补偿。

第五条在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前,拆迁人、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与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就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使用订立协议。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管理监控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商业银行未按照协议约定擅自允许拆迁人使用监控资金,导致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不能落实的,应当承担擅自划拨资金的责任。

第六条资金监控的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金监控的数额;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资金使用的具体程序;

(四)追加资金程序;

(五)解除资金监控程序;

(六)违约责任;

(七)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拆迁安置补偿资金按以下规定监控:

实行货币安置或建房安置的项目,按应安置补偿资金量的100%进行监控。

实行现房安置的项目,根据拆迁人提供现房的数量适当计减监控资金,但最少不低于货币安置补偿资金的60%。

第八条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实行现房安置的,应提供房屋的购房合同、房屋建设审批手续以及房屋户型、面积、地点、楼层等相关资料。

第九条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确有特殊情况的,拆迁管理部门可酌情降低监控资金幅度。

第十条资金监控协议订立后,拆迁人按确定的资金数额专户储存,办理存款的商业银行应向拆迁管理部门出具相应数额的书面资金认定证明。

第十一条拆迁人应按计划使用监控的资金,经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后,商业银行方可允许拆迁人使用相应的资金。

第十二条拆迁过程中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追加监控资金的,拆迁管理部门应将追加监控的数额书面通知拆迁人,并与拆迁人、商业银行签定补充协议。

第十三条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完毕后,拆迁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商业银行发出解除监控通知,被拆迁人可自由使用监控资金剩余部分。

第十四条司法部门依法执行拆迁人财产涉及监控资金的,商业银行应及时通知拆迁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内有集体所有土地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监控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5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亦中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认识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城市管理是打造县域经济亮点的一个重要措施。城镇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坚实平台和有效载体。提升小城镇的档次和水平,是县域经济的亮点所在。提升档次和水平,“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如果城市管理不好,城市硬件建设得再好也是假的。就*而言,必须要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才能塑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城镇形象,才能建设成“山水园林城市”。

2、城市管理是体现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环境是人创造的,但环境同时也改变人。举个例子,如果你从一条卫生状况很差的街道上走过,手中的果皮会随意一扔,可能会不以为然,因为那街本来就不干净,再多一点也无妨;反之,那条街很洁净,周围也无人乱扔果皮,你就会下意识的把果皮再带一段距离扔到果皮箱去。加强城市管理,为市民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会使市民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一个城市市民文明程度的高低从这个城市的环境就可以反映出来。因此,城市管理是体现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城市管理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城市如果不通过管理来保障其良好的运行、维持正常的秩序、营造美好的环境,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只能沦为一句空话。近几年,我县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到去年,县城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2万人,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全县城镇化水平26.9%。十一五时期,将是我县城镇建设加速发展的五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加强城市管理。管理相对建设来说,难度要大得多。从我县实际来看,城市管理档次还不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区范围的扩大,给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

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

1、建立完善的法制管理城市。加强法制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县和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规范执法程序,明确管理责任,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2、构建健全的体制管理城市。建立高效、灵活的城市管理体制,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要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思路,完善城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格局。要认真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工作,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责不清、交叉执法、相互扯皮和重复收费的状况,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的对象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要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当前要重点抓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公用设施的维护养护管理,坚决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乱贴户外广告和招牌、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等行为;切实做好城市垃圾袋装化、分类收集工作和对城市文明施工的检查监督,强化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加强城市的客运管理,清理整顿违法营运。

三、要进一步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综合执法工作能不能做好,执法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取决于我们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重点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1、增强执法为民意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工作。城管执法工作的着眼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管理就是处罚、执法就是处罚、处罚就是罚款”的老模式,不断强化“为民、亲民”理念,树立起“人民城管,执法为民”的执法意识。

2、增强文明执法意识。要狠抓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要完善案件办理制度,严格按照法规授权的范围、程序、要求行使权力。同时,要认真研究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工作方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多渠道为群众排忧解难,树立城管文明执法的新形象。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野蛮执法、粗暴执法和简单执法的行为。

3、增强综合协调意识。城管执法涉及环卫、房地、市政、绿化、水务、环保、规划等10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经常是跨部门、跨行业推进的。因此,只有加强综合协调,上下联动,左右合作,减少磨擦,增强合力,才能发挥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综合优势和综合效能。

第6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文化 城市管理 执法环境

浙江历来拥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进入当代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受惠于物质经济的飞跃发展,传统文化又融合了现代文明,形成了如今浙江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深远的文化积淀打造了浙江城市的独有特质,城市元素的内涵也有别于其他地域。正是基于如此特质,对浙江地方城市管理规范的制定以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推进提出了更高要求:尊重浙江城市元素所具有的人文特征,充分考量地域差别,调整城市管理方式手段,改善城市执法工作环境,最终实现有序社会的公益目标。

定位地方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城市文化与城市管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城市文化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①良好地定位地方城市文化特色,才能让城市管理执法更贴近群众生活,减少社会矛盾,增进政府与群众的相互理解,创造和谐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提倡“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之一。②

汲取城市文化内容,健全地方城市管理法律规范

地方城市管理既包括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也包括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既包括公共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管理制度等软环境。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属于文化范畴,城市管理规范实质上就是文化管理规范。③主管部门履行城市管理职责,具体表现为依循浙江省地方城市特点制定城市管理规范,并充分汲取地方文化内容,将执法工作、维持社会秩序、城市保护与文化延续相结合,尊重地方城市居民的文化习俗,宣扬良好文化传统,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

加强地方城市管理立法的文化保护作用。在江郎山、西湖入选世界自然(文化景观)遗产,古运河又将继续申遗之际,应适时地调整城市管理规范,参照世界遗产公约相关规定,将不适合地方文化保护的措施、规范予以修改、废止,并增加有效管理的新条例。

尊重地方文化习俗,提高规范适应力。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城市都延续、保留着传统习俗,一些当地的文化礼仪、生活方式以及非法定庆典、假日,都需要在城市管理规范中得到应有尊重。然而当前,地方城市管理法律规范对此鲜有涉及,且缺乏应变适应能力,导致条文适用后就产生排斥反应,更得不到被管理者的良好执行,增加执法人员的执法难度,加剧了与民众的矛盾冲突。因此,地方城市管理规范应适当增加执法工作的灵活度,为地方文化习俗创造一定发展空间,在满足法定条件前提下,适用特别性执法措施,适应地方文化发展需求,提高城市管理规范的适应力。④

融入文化理念,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法律规范主要功能不在于禁止,而在于引导。社会指引功能,是法治国家制度规范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应实现的重要效果。因此,城市管理法律规范应在尊重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文化理念,引导城市文化健康发展,这也是浙江省城市管理“十二五”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浙江省传统人文特色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兼备,以精致和谐为主,并且两者彼此支撑,互为补充。在设计浙江省城市管理法律规范时,应鼓励、倡导这类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浙江省传统人文特色中确实存在着颓废的精神状况和心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些人文缺陷形成了负面文化,对于这方面的文化习气,需要通过城市管理规范进行遏制、教育,达到去其糟粕之效。

提升文化意识,优化城市管理执法效果

实践中,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面临着较多障碍急需寻找破解良方:客观上,由于地方情况复杂、多变,即使同一区块也因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文习俗,城管执法工作涉及社会各层面,新的社会群体又不断产生,导致执法对象多元化。主观上,浙江省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长期文化尊重、文化保护、文化发展不足,执法方式简单、粗暴,自由裁量时对比例原则、公平原则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相关部门对城市管理规范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城市管理执法遭遇重重困境。

笔者认为,在城市管理法律规范逐步推进、完善之时,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如何适应浙江省文化大发展的需要,如何正确对待民众人文习俗,是决定浙江省城市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统一我省地方城市管理执法程序。执法人员应时时提醒自己文明执法的同时要严格执法,正视手中权力,注意执法方式,坚持执法刚柔相济,了解并尊重民众文化习俗,不能激化矛盾。尤其是要严格执法程序,杜绝暴力执法,以高效、公正的执法效果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目前,浙江省亟需颁布一部符合浙江省情的城管执法行为规范。对城管执法原则、程序做明确规范,有助于执法者和执法对象全面理解执法程序,减少因模糊不清造成双方的冲突,逐步形成遵法、守法、执法的良性关系;同时特别执法规范又能够避免“大一统”抽象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幅度。借鉴杭州市城市管理成功经验,将针对文化领域管理以及涉及文化事宜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统一的执法程序、执法模式,降低因自由裁量权滥用造成权利侵害的风险,保证城市管理执法能够符合我省文化发展需求。

认识文化差异,丰富城市管理执法方式。大量外来人员来浙定居、工作的同时,为浙江带来了不同的异域文化,在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来往交互,必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维护城市正常秩序的城市管理法律规范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不能不考虑被管理者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在厘清地方文化中蕴含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前提下,才能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采取最为有效的执法措施。

当然,城市管理规范立法目的的实现还需要执法人员拥有良好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念,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才是实现有效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不断丰富知识面,持续进行地方城市文化培训。通过丰富知识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中各种不同人群的文化习俗、思想理念;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强化执法人员文化意识;注重尊重被管理者的文化习俗,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鼓励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广泛参与,善用文化工具改善执法环境。城市管理要充分重视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广泛参与,充分吸收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城市管理主体单一,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上,非政府组织和市民较城市管理机构更了解地方城市文化特征。比如老区改造、沿街建筑物外立面管理、户外广告设置问题,应充分听取被管理者意见,确保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效果更符合地方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

当然,地方文化保护与城市管理执法关系并非单向,城市管理执法困境的解决也需要善用文化工具作为媒介,改善我省城管执法环境,引导和谐健康文化风气形成。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市民了解、理解、支持城管的工作,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广告牌等各种文化媒介的宣传效应,开展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法律意识,让群众了解城管相关法律、法规,让被管理者理解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2012年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ZDZC13)

注释

①马纯红:“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船山学刊》,2007年第4期,第207页。

②王海文:“城市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城市管理前沿》,2009年第3期,第37页。

③张秀仕:“从中西城市文化的比较看构建和谐城市管理的途径”,《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78页。

第7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1.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的必要性

1.1责任突出性

和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以其工程复杂性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不管是从建材方面来看,还是从施工技术来看,其要求都非常高,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要将整体分配工作做好,并注意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好,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与责任,同时每个施工人员都要了解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强调施工责任,施工过程与责任是分不开的,建筑企业实施智能化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相关责任的具体落实。

1.2工程复杂性

建筑工程非常复杂,与其他工程相比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更多,其施工周期非常长,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艺也比较复杂,施工范围较广,同时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影响,总之,不管是哪种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管理工作做好,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1.3工程延续性

建筑工程最终是要投人日常使用的,建筑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会通过找到相关施工资料才能将维修工作做好。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资料前期整理工作做好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后期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直接相关。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建立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运作模式,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是内部人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运用,资源平衡配置得不到有效实现,因此出现了重视形式、忽略效益的问题。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出现了工程进度与计划不吻合、延长施工时间、降低经济效益等不良后果。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聘用不合格管理人员。

2.2建筑企业信息混乱

当前建筑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质量、成本及进度等,这些因素组成了巨大的网络,信息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当前多数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其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甚至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不同阶段与不同方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整理与归档,因此出现了信息混乱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在需要调取信息时信息的准确性根本得不到保证。

2.3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够

准备设计阶段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的阶段,而施工过程在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是关键性阶段,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不能直接将工程交给分包单位,对建设过程不闻不问。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忽视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检査,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得不到保证,因为多数施工人员为农民工,出于文化素质与技能方面的限制,他们很难达到技术操作要求,此外,施工布线使用也不达标,不能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对通用器材进行使用。

2.4设计院设计过程脱节

纵观当前的智能化建筑设计,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目标及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多数设计院根本不重视建筑智能化问题,或者对智能化建筑的理解不够,因此提不出明确的目标要求,更谈不上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了。同时整体设计观念还有待提高,在设计过程中过分强调通信技术及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存在堆砌的倾向,缺少对智能化建筑的整体考虑。当前很多智能化工程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尚未进行设备选型等相关工作,仅凭经验对一些问题进行考虑,直接造成了电缆通道较小、管线预埋遗漏等相关问题。

3.新时期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方法的应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明确建筑智能化目标

建筑智能化目标在于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服务,并建立起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从最大程度上节省能耗与人工成本。从该目标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优势,主要致力于对建筑信息的管理上,这是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时期智能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3.2建立智能化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程智能化管理得到了加强,其他各项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完成,以保证各项工程阶段性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管理制度智能化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施工前的组织设计,需要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设计质量;施工过程中必须利用智能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对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工程竣工以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便于以后的查看和使用。

3.3实施智能化现场管理

智能化管理制度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智能化管理,就要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并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和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一旦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与责任部门,这样一来,不仅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得到了加强,同时这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到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对工程质量的保证非常关键,为此,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施工水平。此外,应充分重视施工工序,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来施工,不能为了赶工期颠倒顺序。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应对工序活动条件质量进行主动控制,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4统一管理建筑企业信息

建筑工程管理实际上是对建筑企业信息的管理,建筑企业从设计方案的制定一直到竣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企业会获得大量的信息,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建筑企业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进场,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形成成本计划、 管理组织计划等具有独立流程同时可以起到指导性意义的资料,并建立起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信息的增加、变更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进而为施工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建筑行业发展新形势,建筑企业有必要将信息管理工作做好,促进建筑管理智能化的实现。工程管理智能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的实施现状来看,尚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到现在为止这项系统工程还没有得到普及,相信随着业内人员的不断努力,这项工程一定会走向更高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8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1、基本公交经营固定线路,多元化公交可以让乘客自行决定公交行驶路线,并实行“一人一座,一站直达”。差异性体现在定制公交线路以及市民出行便利性,使群众避开公交转乘等问题,节约大量时间。如商务大巴、旅游巴士、高峰快巴。

2、对公共交通进行宏观控制,负责公共交通法规体系建设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提供公共交通政策扶持和财政扶持,负责对公共交通市场的管制,决策和审批公共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指导、监督公共交通各部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公共交通观念;对公交企业执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以及经营冷僻线路进行政策性补助。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公共交通的决策执行、运营服务、资金使用等事项。比如制定公交客运成本费用评估机制、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公开制度和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综合考核制度等,将有利于对公共交通管理者和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建立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新型交通行业的管理格局。

4、我县目前还没有多元化公交,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

5、鼓励城市公交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制服务,优质优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加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行“公交市场化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引进外部资金参与公交运营,使投资渠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

6、鉴于我县实际情况,县城框架较小,部分道路较窄,群众出行多以摩托车、电动车以及私家车等交通工具为主,若由多家公交企业经营基本公交和多元化公交明显不符合实际。因此,若要推广多元化公交,我县应由一家公交企业同时经营基本公交和多元化公交,将有利于公交发展,若由多家公交企业经营,多元化公交可能会影响到基本公交运行的秩序。

7、地方政府应当完全承担城市公交保障责任。由于城市公交具有公益属性,运营中因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以及经营冷僻线路出现亏损的,应当由地方政府承担城市公交保障责任;建立健全公交运营亏损补贴机制,厘清财政补贴能力与公交水平关系,结合当地财政及公交运营亏损程度,进行适当补贴,并将公交运营亏损补贴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根据公交运营状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才发放补贴。

8、(一)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具有符合运营线路要求的运营车辆或者提供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车辆的承诺书;(三)具有合理可行、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线路运营方案;(四)具有健全的经营服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五)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与运营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侵权损害的,以公司名义承担对消费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互联网企业不能提供车公司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被侵权时可要求互联网企业进行赔偿,互联网企业明知或应知车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对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二、公交企业

1、与传统公交不同,“多元化”公交可以让乘客自行决定公交行驶路线,并实行“一人一座,一站直达”。这样不仅使乘客出行更加方便,而且避开公交转乘等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

2、我县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费用成本高,收不抵支。由于受到县城条件的限制,客源不足,燃油价格及司机工资不断上涨,老年人、残疾人享受免费乘车的优惠政策(据了解,我县有关部门发放了残疾军人、退休人员等证件有4000多张,都属于免费乘车范围),加上票价低等原因,导致收支严重失衡。2、燃油补贴逐年递减,影响公交正常运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补贴是城市公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但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公共交通的发展,而财政补贴并未随着成本的加大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鼓励多元化 但须切合实际。目前,各城市都在进行公交升级,推行多元化交通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寻找适合该城市的交通服务体系才是关键所在。“公交服务面向的是广大市民,而这种定制公交可能会影响到现有公交运行的秩序。另外,这种措施对于公交服务并不算发达的地方而言,很容易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

4、“城市中推行何种形式的公交服务,需要看该城市的发达程度。以我县例,我县不算发达,整体客流量小,公交的空置率也很大,且当地人均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消费不起高端的公交服务。公交多元化是值得鼓励的,但不是在每个地区都适用,由于我县县城框架较小,部分道路较窄,加上群众平时上班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因此建立定制公交要因城而异。

5、(一)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具有符合运营线路要求的运营车辆或者提供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车辆的承诺书;(三)具有合理可行、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线路运营方案;(四)具有健全的经营服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五)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与运营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侵权损害的,以公司名义承担对消费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互联网企业不能提供车公司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被侵权时可要求互联网企业进行赔偿,互联网企业明知或应知车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对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第9篇:城市管理法治化范文

关键词: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

我国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不断刺激着内需的扩大,城市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交通发达往往是带动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人们在地上建设了公路和立交桥来予以辅助,然而这些却已满足不了现阶段人们的出行要求,随后,人们将对交通的注意力转向地面以下,由此,地铁建设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又一股重要力量。地铁的施工过程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沿地铁线的建筑物密布、地下管线设施复杂等都加大了地铁工程的施工难度,此外,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

1 地铁工程的施工特点

1.1 工程环境复杂

通常情况下,地铁车站采用较多的是明挖法、盖挖法或暗挖法来进行施工,而且大多数的车站都位于十字路口处,这难免使得地铁工程的施工对地面上的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地铁施工还要遭受地下管网密集、紧靠建筑物、工程环境复杂等难题。为了避免与已有的市政管网等发生冲突,可以采用浅埋暗挖法或盾构法来修建地铁工程的隧道,同时,在遇到城市干道时可应用下穿法,并以侧穿法来避开已有的建筑物。因为地铁工程还有同时穿过河流、地铁、铁路及各式各样地下管道的可能,所以,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潜在安全风险。为了保证地铁施工地点的地面不发生坍塌现象,必须为地下管线、铁路、道路、地铁、河流及已有建筑物等的安全性能提供保障。

1.2 施工安全风险大

每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大多为城市的中心地下线,工程结构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这无疑在无形中加大了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施工的难度系数,虽然在施工方法上有很多的应对方法,但地铁工程含有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多样性同样对施工安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据相关报道称,各城市的安全事故在近几十年来共发生的次数多达42起,其中,仅地下交通线就占有大约96%的比例,剩下的高架线、地面线也只占4%左右。当对地下管线进行改移时,其难度也是不可小觑的,有时根据地铁工程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可能要将原来设计的明挖法改为盖挖法甚至暗挖法来进行施工,盖挖法、暗挖法相对于明挖法来说,其施工难度系数和安全风险系数还是有明显增大的。地铁修建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加大工程自身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的筹码。

1.3 工程准备工作量多,难度高

地铁工程的建设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来为后续工作打基础,因为城市的人口密集,城市建筑物分布密度大,若要实施地铁工程,必须提前协调好与其相关的因素,否则将很难开展下一步的实施工作。在地铁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中,由于地铁路线涉及的范比较广,必须将地面上的一些建筑物进行拆迁,才能为工程的实施预留空间。除此以外,对市政管线的迁改,对树木绿化的迁移和对原有道路的改造,这些都需要同很多部门、单位或个人进行协调,从这个角度来看,地铁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量是巨大的,再加上一些主要道路上的地铁施工还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也是增加地铁建设困难的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方面。

2 加强地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2.1 严格进行地铁勘察,实时探明地质情况

由于地铁是在地下进行修建的,对地铁修建地点的地质进行勘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步骤,它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程提供数据资料。在地铁进行设计阶段,勘察单位要经过初勘、详勘及补充勘察来地质勘察报告的精确性,要查明地铁修建的地点是否包含不适合建设地铁的不良地质[,设计依据地质报告才能提出针对不同地质情况而采用的工法2]。地铁工程通常会遇到错综复杂的管线对其进行的干扰,这时就需要根据管线的类型、等级等情况来设计、调整地铁的具置。在地铁的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实时的技术交流,尽可能的将国际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应用其中,为地铁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及时的掌握详细的概况提供资料。

2.2 地铁施工安全教育

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存在于每一个施工环节,为了促进地铁施工现场工作的安全进行,切实加强参与施工工作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地铁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掌握与地铁施工相关的安全法规、知识和制度等一系列知识,能够自觉的从自身出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培养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况能够及时解决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不断总结引发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等途径来提高地铁安全施工的效率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3 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体制

与其他的工程一样,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避免施工前、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前提,同时,建立相关的责任体制也为地铁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地铁施工进程中的每一个工序都要衔接合理,相应的施工责任也要落实到相应的负责人身上,有利于对存在的危险进行整体性的解决,同时对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也是大有帮助,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也能在尽快的时间内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施工现场的高效安全管理,事实上,地铁建设施工中的高效管理措施是可以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

2.4 加强安全监测力度

地铁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来为其做支持,首先应当进行的是对地铁施工项目的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对其进行的实时监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调查出来的数据进行有效地监测,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连贯性,才能对工程实施提出正确的参考数据,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依据。同样的,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所有工序都应当实施安全监测,力争做到每一个工序都是合理、科学的,这也足以说明,安全监测是地铁修建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技术对施工过程的监测,还可以及时发现潜藏的安全危险,为技术人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了时间,保证了工程的施工工期,这也为地铁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地铁工程的顺利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5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地铁路基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原材料,钢筋钢板、砂石、结构配件等等,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最主要的渠道是,在采购过程中,选择信誉度高、口碑好的正规建材商合作,有正规的质量保证计划与售后服务体系。原材料的采购需要材料采购人员、技术检验人员以及操作人员三方进行质量把关,并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检验。对原材料另一方面的质量控制,是对材料的储存上,原材料要放置在干净、干燥的区域,以免受潮或者受污染影响原材料的使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地铁工程的特殊用途和自身性质要求,如何做到真实提高地铁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是诸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所以,安全管理人员除了掌握相应的知识以外,还要实时的将以往工程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管理经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的增强施工安全防护水平,争取做到施工过程零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 熊雳.城市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视界,2015(05):11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