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室 危险药品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29-02
初中化学实验室是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危险性,由于有大量危险药品的存在,所以要强化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问题,通过构建管理体系,规范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问题,既要满足日常教学与研究的需求,同时也要避免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一、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危险药品管理简述
所谓化学危险药品,指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或者是有腐蚀性或者放射性的化学药品。在初中化学实验室内,危险药品分为多个品种,其中既包括有毒的化学药品,包括能致人死亡和伤残的药品,同时也包括易燃易爆及具有较强环境污染性的药品。近年来,我国初中化学实验室由于管理问题,频频出现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不善,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水平,科学引导师生正确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提高安全规范标准,进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内的危险药品,实验室管理员要重点关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要想提升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水平,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对于化学实验室设备与药品,要明确使用权限与使用时间,并且将相关规范印制成手册,发放到每名学生与老师手中,让同学和老师在接触危险药品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清楚掌握相应的规定,对于危险药品的摆放位置和存放方式,要进行特别醒目的标志,减小安全隐患,对于可能接触到危险药品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教育与培训,同时对于危险药品要严格控制计量,并且经过编号处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避免药品的外流,减小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安全隐患,提升危险药品综合管理水平。
(二)开展危险药品分类管理
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危险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要实行分类管理方式,并且通过科学的分类,让危险药品都能得到妥善的保管。从化学特性来看,危险化学药品都有较为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化学特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来说,首先就要加强学习,对于不同的危险药品化学特性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根据危险药品的化学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性,在分类保存的基础上,在总体布局与摆放上也要下功夫,对于容易互相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潜在危险。在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流程引导师生,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于初中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将每一个操作步骤与操作规范,都明确标识出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三)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宣传教育
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要针对危险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一般来说,在初中教师与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都要做更衣等准备工作,可以在更衣室或者准备室设置一个电子屏幕,通过电子动画演示的方式,提醒师生注意危险药品的安全使用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危险药品安全管理与使用知识的宣传效果,提升初中教师与学生的重视程度,实现宣传教育目标。此外,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必备的宣传载体与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开设化学实验室公众号的方式,为师生推送一些必要的危险药品使用知识,提升综合宣传效果。
(四)强化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
在初中管理体系中,实验室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经常组织参加培训,特别是参加关于危险药品的培训,同时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学习相应的知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角度来看,要重点关注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作为初中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重点突出和强化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既要为教学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保障教师与同学的安全,实现现代教学与管理目标,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清勇,刘广林.天津爆炸案给初中化学老师的启示――兼谈初中化学实验的危险品使用安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5,(11).
[2]娜仁图雅.初中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113―01
化学是初中阶段主要的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初中化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极其重要的,是化学课程的精髓与灵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虽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多次变革后得到突破,但是在新课改推出之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经过整理与分析,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1)实验难以操作;(2)所需实验仪器过多,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其需要;(3)课本所涉及的实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4)部分实验具有危险性。鉴于此,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替换难度较大的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部分实验设计比较好,但是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稍微疏忽便会导致实验失败,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实验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针对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设备、化学资源,从全局角度出发,探究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实验内容是否需要进行实验,如果实验难度较大或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危险,那么则需要将难度较大的实验分步骤完成实验,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性与全面性。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得知在新课改推动下,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化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实验过程,对实验要求不了解,导致化学实验成为了知识灌输的附加品,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验过程中所蕴藏的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流程,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针对这些反应展开讨论,观察这些反应能否在实验室内制取,然后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且利用比较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利用浓盐酸替代稀盐酸,不能用碳酸钠取代石灰石。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优化实验设置,提高学生思维开发
众所周知,在传统化学实验中实验装置都是按照实验原理选择正规的仪器,但是部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实验装置比较复杂,在演示的时候不太明显,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设置。比如,在做单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会出现现象不明显、浪费课堂时间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可以先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面进行灼烧,等到铜丝表面被氧化为黑色氧化铜之后,然后将铜丝放到有木炭的试管之中,进行加热处理,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铜丝,这种情况下会发现铜丝表面变为红色。或者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可以提前做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利用矿泉水瓶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倒入氢氧化钠,使劲摇晃矿泉水瓶,一段时间之后矿泉水瓶会逐渐变瘪,并且还伴有噼里啪啦的声音,随后利用针管吸取少量的稀盐酸,并将稀盐酸刺入矿泉水瓶之中,过一段时间之后矿泉水瓶会恢复原状。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并且还可以将学生的主导作用进行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初中化学的课程体系当中,有些化学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化学教师也通常会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理解和记忆,这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开展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态教育,增强化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动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快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在初中化学的理论体系中,很多理论知识表面上看比较抽象,其实有很多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生态教育上靠拢[2]。例如,在“燃料及其利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既要肯定燃料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也要意识到燃料燃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大气污染这一环保教育的主题,实现理论教学与生态教育的融合,将会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
化学实验是在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由于会消耗一定的化学资源,在获取实验结果的同时,还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态垃圾等废弃物,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往往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生态教育效果。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环节,要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化学实验流程的优化,来达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合理收集废弃物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中,虽然初中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相对弱化,但是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制实验器材来降低实验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硫在燃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进行科学回收,如在氧气瓶中加入少量碱溶液对二氧化硫进行吸收,这样就避免了二氧化硫直接排入空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有效培养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生态教育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在化学实践中渗透生态教育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师过分强调课内教学,常常忽略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对化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但对于那些抽象性的化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那么学生必然会觉得化学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在课下也没有利用化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于初中化学这门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而言,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课内教学同课外实践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偏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达成“学以致用”的化学教学目标。例如,在“爱护水资源”的初中化学教学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水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等问题,组织开展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破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并最终拿到课堂上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看谁的实践成果最为优秀。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渗透环保教育和生态教育,也比单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更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生成性 教学资源 捕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6-02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概述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主要是根据教师在课程前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期间出现的种种变化灵活更改授课内容的方式,生成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主要目的,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生成性教学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授课前对于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会被提前的教学设计所影响,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点情况,对于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然而,在当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加以及时的处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的整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问题处理过程进行一定的感悟,不仅帮助学生增加了成性的教学方法,而且还有效增强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现问题时老师能够沉着应变,其教学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对于这些教学过程中错误问题的处理,还能够有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来执行化学实验,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一定的猜想,当判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后,应当对错误的信息进行纠正和更改。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实现对错误教学资源的捕捉,进而更有效的提升自己。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任务,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想,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然后来验证其预先的猜想是否正确。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并且学生在自主寻求答案的能力上也会得到显著的增长。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
1.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激发生成性资源。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民主的教学方式,保障整个课堂教学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开展。当教学环境相对轻松时,学生的内心想法才能够很好的展露出来。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的误区要有耐心的进行说服,细致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其掌握知识点的多少进行评价。当学生的想法错误时,教师应当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性教学资源捕捉这一环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珍惜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进行自我再创造,这同时也是丰富教师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
2.教师自身还应当有扎实专业的知识体系做支撑。对于存在的生成性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应当不断拓宽其自身的知识面,不断对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这样即使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容应对,不会因为拒绝回答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一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都是能积极进行思考并会举一反三的优秀学生,面对这种积极思考学生的提问,教师更应该重视,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3.教师在针对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生成性资源进行积极的捕捉。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最直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的渗入思考对问题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巩固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温习。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最终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寻答案,以此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实现对新旧问题的交替解决,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深化,这就是利用课堂教学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捕捉。
4.积极开展化学实验,加强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一般课程所不同的是,化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是极其有益的。初中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对其感官器官的运用,不断强化对知识的感知,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对新旧知识的交替认识,实验中产生的疑惑也能及时地加以解决。初中化学实验的综合性较强,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观察能力也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对于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其捕捉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手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课程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应当更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妥善的控制,实践证明,越是活跃的课堂风味,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同时教师也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控制,继而更好地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流畅,并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十分消极,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也相当差,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性,整体的教学效率非常低。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对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充分有效的优化,已然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充分结合当前学生学习的特点,制定最为完善的教学策略,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化学素养的合理提升。
一、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设计方向
1.调整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当中,教师是化学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则由于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合理认知,因而并没有实际的参与积极性,实际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国的初中化学也有必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最为合理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于学生的实际化学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化学知识背记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服务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材当中有相当多的生活内容,如: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生活等,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需要在生活当中去发现化学物质,然后再展开相应的研究。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相当多,如盐、碱都属于基础的化学物质,而空气、水等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现较高水平的化学教学。
2.转换课堂主体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担当着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对化学内容进行直接的讲解,而学生一直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认真地进行学习。但是化学学习,本身需要亲自动手实践和参与,如果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进行学习,很难掌握到真正的化学知识。为此,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转换课堂主体,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给予他们探讨和实践的机会,逐步提高化学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同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而对于化学当中的许多物质,都存在着较大的迷惑。在实际的教学引导当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认为当前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较多的困难。比如,在对“自然界的水”进行讲解时,其化学式表示为“H2O”,而学生对于这个化学概念并没有准确的认知,不懂得氢气如何与氧气形成了水。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后期的化学方程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解水方程式讲解,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元素的意义和化学反应的趣味性。
二、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进行了教学的多方面改革,采用了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而现阶段的教学方法相当多,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具体开展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化学的实验开展次数相当多,如“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酸与碱的反应”等,都属于初中学生接触的主要实验内容。而这些实验内容的开展,往往都比较复杂,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相当多的实验影响因素,如器材、操作等。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开展全新的小组合作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无论是粉末的倒入,还是仪器的连接,都需要两个以上的学生加以配合操作。而在后期的二氧化碳验满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棒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棒的变化。在学生的通力协作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还可以推动实验开展的效率,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2.打造全新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现如今的初中化学课堂当中,开展化学教学的主体办法是实验教学,即通过实验完成整个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实验认知,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观察教师开展实验的流程,而不会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留下的不良习惯,担心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实验失误状况,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如果学生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去,那么相应的化学知识学习也必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逐步打造全新的教学氛围,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现场指导,确保其在安全的状况下合理地完成实验,以充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新时期的初中化学教学,必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优化,而在教学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化学教学设备本身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性,给予学生最为切实的关注,全面改善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王伯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设计[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06):2.
一、营造强势学习文化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并达成目标,进行当堂检测并做到堂堂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这样就会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了基础
二、科学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具体做法如下
2、集体备课
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形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文本
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课型
可以按“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展示反馈,解决疑惑——随堂练习,课堂检测”的基本流程设计一课时教学环节,也可以按基本流程设计单元教学
3、强化学生自主预习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做到有预习提纲,有目标设计,有预习检测,有预习反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去阅读、实验、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质疑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督察,对于不善于自学的学生,要加以方法的指导;对于自学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对于自学认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
4、实行合作学习形式
通过合理运用化学合作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行小组学习形式,以平日学习成绩均衡搭配,合理分组,合理分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5、指导学生课堂练习,课堂检测堂堂清
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交流,交流预习课中的学习内容,以及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等,找出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交流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拓展和注重交流的方式重视课堂动手习惯的培养,即随堂笔记、随堂练习、课堂检测等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具体做法:一节课教师讲授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含质疑问难),学生自主学习(含合作交流、反馈练习)时间不少于分钟,课堂检测、反馈时间到5分钟
7、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化学实验直观性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化学实验,增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注重化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化学思想、观念思考问题
8、适当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规范;实验探索
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实地体验和验证科学知识,化学属于自然学科范畴,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没有亲眼见过,就会感到化学概念和化学现象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就不容易记忆。所以,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神奇的化学现象,然后启发他们进行思考,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经过这样全程的体验,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化学现象及对应的化学原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介于此,我们下面就联系教学实例对怎样巧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化学知识进行如下讨论与探索。
一、以实验问题促进深入思考
作为自然学科,化学研究的是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宏观现象和微观生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如果我们开篇就让学生识记燃烧的三要素,学生可能短暂记住了,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就想不到。为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可以通过红磷和白磷燃烧的对比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1)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吗?(2)为何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而白磷燃烧了?(3)为何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
这三个问题是三个知识层面,第一个对比让学生看到红磷和白磷都能燃烧,都属于可燃物;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白磷的燃烧点比较低,达到燃烧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燃烧需要氧气,不然就是达到可燃点也不能燃烧。这样再经过提炼和总结就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1)必须是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燃烧点;(3)需要足够的氧气。这样经过实践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就会在遇到火情时及时跟进实际情况找到恰当的灭火方法,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实现教学目的。
二、培养科学规范实验意识
实验不是哗众取宠,是严谨和严肃的。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停留在比猫画虎形式上,让学生照着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流程一一模仿,最后生成对应的结果。但是这样的方式如果我们不严肃对待,许多学生可能无法意识到化学实验的严谨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对实验的示范流程,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我们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启发。比如,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在加入药品的过程中要先添加固体后添加液体,反过来可能就会溅出,存在安全隐患;制取试剂用稀盐酸,用浓盐酸的话会有HCl气体挥发影响二氧化碳的纯度;用硫酸的话会生成硫酸钙,阻止进一步发生反应;长颈漏斗要深入液面以下,否则会有二氧化碳逸出……每一个实验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科学是严谨的,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只有从实验细节做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和探究态度,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探索
自主学习是以生为本学习理念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新课改推崇的学习方法。外力强加的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了让知识完成内化和迁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自主设置实验来验证和体验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
这里还以“燃烧的条件”教学为例,学生掌握了燃烧的基本条件需要温度、可燃物和氧气之后,可以鼓励他们动手设置实验,验证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实验去探索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强燃烧的激烈程度。这其实就是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学生活学活用,生成运用能力的考验。学生根据这三个条件,以实验的方式体会到灭火的几条基本途径:(1)降温到可燃点以下(这个不容易做到);(2)隔绝与氧气的接触。这就是用水泼火和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基本原理。
学生经过自主设置实验,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来探索自己对化学反应的猜想,从而培养他们用严谨的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借助媒体弥补实验不足
化学反应是微观反应,即便是通过实验我们也只能观察到宏观的变化,而对分子和原子等微观变化学生难以形象理解。还有就是有的化学实验比较安全,初中阶段操作有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集声、影与一体的优势,以视频的方式模拟实验让学生反复观看。
比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理论时,通过肉眼观察学生很难信服,我们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给学生模拟。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运动的速度和状态,这样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心得分析。总而言之,实验是探究化学知识原理的不二法门。初中化学是化学的肇始阶段,我们一定要借助形象的化学实验帮学生形象认知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动手实践,严谨探索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气球;封闭体系;实验装置;实验探究;化学教科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4C0071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气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往往担当收集尾气、验证气体密度、验证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发生等作用[1,2]。让学生体验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可激发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通过研究发现,若气球使用不当,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的认识,加深学生的迷思概念。梳理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的若干个版本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利用气球设计的化学实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在实验中使用的“妥”与“不妥”,以期重新审视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1 用做缓冲装置,缓解压强差
2012年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3]在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的“实验探究”中采用加热铜粉方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了图1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在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z塞,用小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胶塞中。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笔者认为该实验设计中的“气球”存在如下“不妥”:(1)在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时,气球与具支试管的支管接口处很容易漏气,且实验结束后,得将气球中的气体赶回试管,该操作需要用手操作,稍有不慎,气球就容易漏气,甚至脱落;(2)使用气球作为缓冲装置,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气体在装置中流通不顺畅,且热的空气不易被挤回试管内,使氧气与铜粉难以充分反应,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只能达到18.0%左右。
因此,在尊重原实验的前提下对该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再设计,如图2、图3所示。通过交替推拉2支注射器活塞,使空气在2支注射器、具支试管(或大试管)和气球间来回传送,避免了使用气球的操作不便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相应成果发表在《化学教育》2013年第11期上[4]。教科书在2014年再版时,对该装置又进行了改进,如图4所示。该装置相对于2012年版的装置而言,气球置于玻璃管的尾部,能让空气更易流通,节约了反应的时间,但依然没有解决“气球”存在的上述问题,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误差依然较大。
2 用于形成封闭体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12年科粤版初中化学教科书[5]在第4章4.3“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中设计了两个对比实验:“[实验4-7]锥形瓶瓶塞中插入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往锥形瓶里的小块石灰石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称量作比较”;“[实验4-8]往锥形瓶瓶塞里的玻璃管上缚紧气球。称量后往瓶内的石灰石小块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称量作比较”。[实验4-7]中的天平不平衡,通过测定敞开体系中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让学生思考: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什么?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接着设计出[实验4-8],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判断,不断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能够透过不同情况下测定结果的表象,更为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故采用有气体产生(或参与)的化学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事实上,[实验4-8]使用这样的密闭装置,真的能保证反应前后所称的质量相等吗?
且看笔者设计的如下实验:在4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用电子天平(精确至0.01g)分别称取反应前4个气球的质量,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分别放入4个气球中,再称重。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皮筋扎紧,将4个反应体系放在4台电子天平上称量,记下反应前电子天平的示数,再将气球中的药品全部倒入稀盐酸中,气球迅速涨大,待反应结束,再次记下电子天平的示数,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分析相关数据可知,气球的浮力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导致反应后第2次称量值变小的直接原因。第4个实验因为产生的气体太多而漏气,但也没有影响最终的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气球收集气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超出其限度,将会“罢工”。因此,笔者认为,不能利用托盘天平灵敏度不好的特点而忽略气体浮力的存在。科粤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该实验设计产生的实验结果,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态度,将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这样的实验设计是不妥的,建议教科书的设计者对该实验重新进行设计。
2016年孝感市的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者则关注到这个问题。指出该实验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
相比之下,2012年人教版[6]初中化学教科书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中采用燃烧红磷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如图5所示,也是用气球密封装置并缓冲气压,这个装置的设计就显得严谨得多!反应前装置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的大气压强相等,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由于两者的共同作用,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胀大,但反应结束,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体系中的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密闭体系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又变瘪。
3 用作收集未反应完或生成的气体
2012年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7]在实验室炼铁的实验装置中,采用导管末端连接气球的方法来收集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气体,装置如图6所示。该设计明显有些“不妥”之处:气球收集的气体有限,随着收集的气体增多,内部压强会激增,若反应的时间过长,可能也会“罢工”。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收得的气体后期处理也是比较麻烦的。因此,2015年再版时,则更换成如图7所示的装置,对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气体一烧了之,显得很干脆,既消除了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又免除了后期理的麻烦。
4 验证气体密度大小
一线教师利用气球的“浮”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图8),气球内充入空气,再将一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倾倒入大烧杯中,会发现气球会浮上来,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结论。但笔者认为,此实验设计简易性、实用性都不强,气球充气后,需要迅速用细线扎紧,扎线过程中容易漏气,若充入的空气不足量,气球也不一定能浮起来。还不如采用倾倒二氧化碳使高低不同的蜡烛依次熄灭的“阶梯实验”更有价值。通过倾倒二氧化碳不但证明其密度大小,还可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谓一举多得。
气球虽有其在化学实验中的独到之处,但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学即研究,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应把探究的核心放在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上,教师应在充分遵循实用性、真实性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认知水平和学科能力发展等各因素设计实验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桥.例析气球在中考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2):53~55.
[2]王荣桥.气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J].化学教学,2013,(7):39~40.
[3]毕华林,卢巍.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75
[4]胡巢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J].化学教育,2013,(11):77~78,80.
[5]江琳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111~112.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在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中,化学作为一门新课第一次登上了初中的舞台,这一时期的化学课由于道理浅显易懂,实验丰富多彩受到同学们广泛的参与和喜爱。教师在上课之初就应该抓住这股热情,趁热打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自然愿意深入学习。加之这一时期的化学课主要以启蒙、启智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堂导入的关键环节,争取在上课的前10分钟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上。万万不可一上讲台就照本宣科,扮出一副老学究高高在上的样子,那极不利于当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有关初中教学的兴趣教学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工作大有助益。
1 热爱学生,让他们爱屋及乌
有的时候,学生喜欢一门课大多是从喜欢这门课的任教老师开始的。一位老师的专业知识,文化高低,道德修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行为举止和为人处事。一位老师不仅要拥有相当精湛的专业知识,能在课堂上由某一个知识点旁征博引,让学生获益匪浅,还要具有非常深厚的道德修养,在课下能够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真心真情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烦恼,为他们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排忧解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也应该做到“课上如父兄,课下如朋友”,保持着自己的气场,同时又让同学们在心里觉得可亲可敬,是心悦诚服地被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喜欢上他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就把一堂化学课当作一次机械性的任务来学习。
2 实验教学,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每个人身体里独特的潜能,而且化学实验中生成的很多化学反应如发光、发电、发声、沉淀、结晶具有瞬息万变,色彩明快的特点,能给学生的感官和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让他们印象深刻。
2.1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考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不要整堂课都是自己在自说自话,更不要简单的“拿来主义”,给学生演示一遍就草草了事,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动手施展的机会。比如说在学完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之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气体可以由教师先来制取,然后给大家提出问题“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制取方式?”这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学习兴趣,他们一定会在实验室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他们的操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看看哪一种更合理。于是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脑动、手动、心也在动,变机械性的“要我学”为积极的“我要学”。
2.2 指导观察,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中有些现象的出现是稍纵即逝的,所以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一组分工明确,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对化学的认识由“乏味”到“有味”。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后的记录工作,这是一个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一环,缺少了这关键一步,整个实验的流程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2.3 鼓励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学生时代的化学课上就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点到为止,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操作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这样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其次,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领会只适合实验要领,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抄笔记、做作业而忽略了实验教学,无疑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在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门中小课程的教学,而它的优势在化学中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它本身的形式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就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很多不容易被控制的时间或实验效果不容易看出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巧妙进行,它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观察实验结果,感悟化学实验的魅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4 编排口诀、加强记忆
在化学知识的教学中,有很多元素和结论很容易混淆,许多抽象的概念也难以记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编排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就可以这样来记“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学生乐于记忆,又不易忘记,在轻松的氛围中轻易就学到了该学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无论是在实验室里还是在平时的课堂上,都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知识的启蒙,这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抱有对这门课程的满腔热情,从而在高中的课程上学习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徐柏松.兴趣,最好的老师――再谈初中化学的兴趣教学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22):72―72.
[2] 张华.谈初中化学兴趣教学[J].商情,201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