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哲学基础知识梳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知识构成上的先天不足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文、史、哲”等文科基础知识薄弱是他们在知识构成上的先天缺陷。“文字积累不足和文字敏感度不足”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广告文案写作课上,经常会要求学生做一些写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文字积累不足而导致的词汇量缺乏现象十分明显。例如要求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汽车发动机动力强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的最多的词汇是“动力十足、动力强劲”这些词汇,“十足”和“强劲”作为形容词固然可以用在这里,但由于广告语言的目的是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鼓动性,因此这些基础性词汇在表现力上不够生动形象,过于枯燥无味。
(二)理性思维能力差
艺术类学生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从根源上来讲就是右脑能力强于左脑。人脑的工作原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语言、符号。长期的美术、音乐等艺术专业的学习使得他们的右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具备了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理性思维能力却有所欠缺。
(三)自学能力差
艺术类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决定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较差,在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中,他们普遍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适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教材或广告案例的阅读中归纳出主题,梳理出逻辑线索,然而学生的表现通常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仍然无法从纷繁的信息中寻找出核心信息,归纳出主题,对逻辑线索的梳理也显得比较混乱。
二、艺术类学生的优点
(一)艺术鉴赏力强
广告学不仅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学科,它还同诸如美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交集,艺术类学生在美术学方面的积累使得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有所提高,而这种艺术鉴赏力又能在以后的广告艺术设计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当笔者要求学生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广告设计作品进行鉴赏时,艺术类学生的鉴赏水准明显高于文科学生,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来分析广告设计作品。
(二)设计能力强
广告业被称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它要求广告专业人才既具备宽广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又具备娴熟的广告活动操作技能。与文科类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自身具备的较强的设计能力。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他们能够在艺术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设计,还体现在他们对于很多工具性设计软件的熟练掌握。
(三)执行能力强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文科生往往体现出对理论的过度依赖,他们擅长于总结理论、表述理论,但是在执行时,复杂的理论体系却成为了阻碍他们进行实践的绊脚石。与此相对应,艺术生则会在掌握理论之后更好地用自己的实践来执行和贯彻理论,他们的执行能力往往强于擅长理论的文科生。
三、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艺术生的优点,补足他们的缺陷
(一)针对知识构成的不足进行知识积累
“文、史、哲”等文科基础知识薄弱是艺术生在知识构成上的先天缺陷,作为教师应该针对这种缺陷进行有意识的“知识补足”工作。1.补足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文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必将是一个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讲述常规教学内容的同时,笔者会在“广告文案写作”这样的课程中开辟一定的学时作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补足。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学阶段语法知识的回顾,也有文学常识的补充。除此之外,还会在课外安排学生阅读一些能够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文学作品和经典广告文案的赏析。2.大量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安排一半的学时作为广告文案写作的课堂练习和点评。在布置好写作任务之后,学生们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之后的点评中,笔者会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案作品进行点评(最好的和最差的),对于最好的文案,在点评的过程中会公布姓名,以起到鼓励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作用;对于最差的文案,则只点评、不公布姓名,以避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锻炼理性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方面基础知识在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间阅读一些浅显的哲学理论,如辩证法和矛盾论,这些基础哲学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加强逻辑性与思辨性。2.在课堂上设置“模拟场景”,鼓励学生发言仅仅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还不够,为了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还应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安排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言。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把课堂模拟成“广告作品说明会”或者“招聘面试现场”,在“广告作品说明会上,设计者(学生)必须针对自己的设计对广告主(教师)进行充分描述,进而说服广告主采纳自己的设计;在“招聘面试现场”,应聘者(学生)可能会受到招聘者(教师)的“百般刁难”,他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做到条理清晰和逻辑严密,才能够“全身而退”。
(三)针对艺术生的优点引导他们大量欣赏优秀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安排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优秀广告作品的赏析对于广告学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在“广告创意与策划”课中,笔者会安排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在欣赏完之后,请他们进行分组点评,点评内容通常包括:“你认为这个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对自己原先掌握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2.布置相关的设计作业在赏析完成之后,笔者会布置相关方面的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在分组讨论中的思路进行设计。与赏析相比,作业的布置量应适中,繁重的作业会挫伤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来说,一学期安排2次这样的作业比较适宜。
四、结语
上次考试的试题是和郑州联考的,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选择题得分不理想。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有些可以得分的题目,由于没看清题目要求而做错。3、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整洁,答主观题没分要点。4、缺乏学科内综合卷的应试经验,答题时间分配不当,尤其是主观题,前面的题目答很详细,而后面却没时间答。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不好的同学要求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去掌握。
其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和综合。网络化复习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
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高能力。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7-02
一、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和把握一轮复习的现状和期末考试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服从学校的整体统筹安排,在教学安排上进行调整,继续钻研考试说明,把握考点要求,紧扣教材,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结构体系,能够进行较强的知识迁移和知识库的灵活调用。同时,结合各地模拟试题,创编复习学案,加强热点提示和时政材料的导入,进行多角度命题与变式,讲练背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继续研究和实施轻负高效的课堂,强化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少讲精讲,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答题策略和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基本思路
1.对已经结束的第一轮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继续夯实基础,把握重点,过关考点,注重复习的质量与效率。
2.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总体教学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进行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专题复习,以课本为主,以考试大纲为标准;打破教材的原有体系,将所有有本质联系的知识进行划分形成专题,将知识和理论热点进行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联系,发现热点和理论的结合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和得分率。期间穿行各地期末试题、一模试题和二模试题的训练,从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题的方向与走势。
3.积极参加校际的高三教学研究与交流,研究与吸收各方经验,及时调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资源、信息和教学策略。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考点、备知识网、备易混点、备设题角度、备思维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能力提高的训练:(1)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重视对解题思路的梳理,提高训练的效率。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即针对“增分点”和“弱点”进行训练。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对一些重点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在训练过程中,对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关注,总结有关的内容思考以及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答的规律。(2)加强客观题和主观题训练,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3)重点训练“三多”。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是“一题多问,层层递进”。复习过程中,对“多问题”反复练,对“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训练进行加强,多做发散性总结的训练。(4)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复习策略
1.第一阶段:知识专题复习(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同时兼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通过专项的整理复习,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指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的理论知识,将其分为十二个专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基础知识的把握、对知识点归纳,将原理和知识重新整理,总结考点中类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考点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力求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所学知识,进而使其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做法:(1)每个专题安排两节课,课堂上老师讲5~10分钟,留下30~35分钟让学生思考。课上对规律、技巧、方法、思路进行讲解,达到高质量教学。教学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简单叙述,而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里要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对错误及时改正,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所写、自己所思、自己所做来对知识进行掌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建立主干网络,扎实基础知识。检验专题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识是否过关。要重视课本知识,着重构建基础、主干、盲点知识结构,重点强调各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要注意总结近五年来高考的高频高点和冷点,让学生明白各课各单元高考主要考什么,自己应该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要脚踏实地地抓好双基落实,指导学生对“主干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因为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导学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识网络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网”,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全方位地进行全面思考。(3)精选训练题目,提高训练效率。二轮复习的效果与考试训练题的质量以及训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通过检测来强化课本知识的巩固和落实的理念,重视每周的午测、周考,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选题、组题、评讲的工作。各地来的高考模拟题一定要认真整合、精选,定时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试要求和原则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高考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检验。
2.第二阶段:题型专题复习(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习方法加强指导,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整理并总结,专门对事例型、引文型、图表型、漫画寓意型、计算型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同时更要加强对体现类、启示类、意义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主观性题目的训练,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问题要求的训练,要仔细审阅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的规定性条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选择信息的训练,要找出准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和切入点。三是训练寻找和试题有关联的知识点,这是答题的基础。四是训练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用合适的专业术语,有条理有逻辑地对自己对问题的知识进行表达。五是注重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合理对时间进行安排。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训练,要达到下面的目的:1.有规律地答题,在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某一类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时,要结合对训练的检验和评价。2.规范性地解题。对待练习题要像对待高考题一样,作答时要严格根据各种试题的标准,规范性地使用政治术语。3.训练的纠正性。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点进行弥补和纠正。
3.第三阶段:时政专题复习(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寻找,对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评价,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过程,集合有关联的教材理论知识,将热点事件与对知识点的复习过程进行融合,运用知识对热点进行分析,利用热点复习知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对热点的讲解不需要讲的太多太详细,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进行掌握。还要尽量把简明的热点专题资料发给学生,通过几个要点把主要问题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这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积极落实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关键词语,并指导学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4.第四阶段:回归课本,查缺补漏,综合模拟训练(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知识进行检验补充,努力克服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补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训练解题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试大纲》中所提到的考点为标准,对经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明确,加强必考点的学习。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并且有目的地对重点知识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阶段,有大量的考试和外来信息。所以,对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仔细总结归纳,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精心选择模拟试题进行专项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能毫无目标地做题,更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一阶段的复习,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系统 综合 提升
政治复习课,一些教师只是对章节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梳理,然后出一些习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或者是“一言堂”,或者是搞“题海战术”。在新形势下,国家教育部出台和推行了新课标,新课程理念已不断深入人心,不少教师为如何提高政治复习课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到十分困扰。这两三年,高考的改革快速推进,试题也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同时,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完善,日益要求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知识综合和迁移能力。尤其是主观题,答案越来越不“标准化”,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多思维趋势,考生答案的创新性更是获取高分的重要亮点之一。新课程理念日益要求教师站在教育智慧的高度,把握、调控好每一个生成性教学细节,削减无意义或不重要的因素,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近年来,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政治复习课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1.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分了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此,我重视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2.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复习效率
政治课的复习,要从复习的重点入手,用问题式谈话法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但是此过程中要注意:
(1)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提问太简单达不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问要有价值,不分轻重巨细,一问到底,由满堂灌应变成满堂问,使学生无所适从。
(3)提问要紧扣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联系社会现实热点,过于空洞或高深,使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4)要有层次性、逻辑性,先易后难,不能打断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
(5)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回答不完整应给予鼓励。
如在复习经济效益的提高时,可以分四个层次设问:第一步,我国的国企改革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二步,什么是经济效益?第三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何重要性?第四步,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即第一轮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即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基础打牢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此在备考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对知识进行更新,并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考代练,优化精选试题,通过检测找出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练、讲、再练、再讲,通过不断的讲练、练讲,教会学生主、客观题目的答题技巧。如,客观题目中的排除法、一材多用法、代入法、逆选法、因果联系法等;主观题目中的精读法、材料联系法、关键词法等。教会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了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抓好知识的落实,抓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Abstract: The political lesson has the logic to be strong, clue clear, longitudinal penetration, causes and effec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 uses the clue type blackboard writing. Might form a brief and to the point summary signal, taught vividly intuitively the content demonstration in front of the student. To enha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to have the obvious function. The clue type blackboard writing to the student, not only has the cognition function, helps them to grasp the text key point, the breakthrough difficulty, but can also by its intuitive, make the student to strengthen understands and maintains remembered. The clue type blackboard writing design is exquisite, the structure is novel, can strengthe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art the power.
关键词:线索式板书
Key words: Clue type blackboard writing
作者简介:吉莉莉(1972―-),女,山西太原市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讲师。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板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板书,通常是由教师按照教材纲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大标题套中标题、中标题喊小标题的提纲。其主要特点是:
一、简明扼要、省时省力。线索式板书遵循要一个原则: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一味地循规蹈矩、内容堆砌,必然会造成大量的时间花在板书的书写上,从而冲淡主题,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感到政治课乏味。如果教师用直线、箭头、着重号、字、词、短句等信息符号构筑成线索式板书,既做到了简明扼要、内涵丰富、有做到虽然浓缩了,却都是精品。如此一来,便能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从抽象的理论“迷雾”中解脱出来,在教授 《哲学基础知识》教材中“运动和静止”这一框时,笔者就采用了如下的线索式板书:
通过以上板书,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所包涵的内容一目了然。加之适当的使用着重号,便让学生通过领悟板书,梳理了知识,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又好,何乐而不为?
二、系统清晰、方便记忆。无论我们设计哪种类型的板书,都要注重板书要素之间的联系。力戒将各种素材零乱地堆砌在一起。有的教师每次上课,口干舌燥、边讲边写;学生则也听也看也记。师生忙得意义塌糊涂,然而收效甚微。而有的教师寥寥数笔,却使学生永生难忘。这和他们在板书系统性上的差异有很大关系。线索式板书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准确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认知上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起到了强化记忆的功能。如《哲学基础知识》教材中“什么是实践”这一节我就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这一线索式板书不仅反映出教师吃透了教材,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编写意图和思想脉络,而且达到方便了学生记忆的目的。确是一种好办法。
三、重点突出、加深理解。好的板书设计能准确梳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知识点,从微观上再现教材的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想政治课线索式板书的一大要点是抓住教材的关键内容,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借助直线、箭头等符号确定行进路线,排列知识要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勾勒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做到清、透、活。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板书,我就采用了如下方法:
通过这一线索式板书,学生便能明显看出合理的消费观是重点,同时还能把教师从枯燥无味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既可行,又适用。
一、试题分析与评价
1. 结构稳定,切合《考试说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模块比例与考试说明的规定基本吻合。与2012年高考相比,单项选择题的顺序也基本与去年的大体一致,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但在分值分布上还是有少许的变化,内容比例的变化之处在于经济生活多了一道选择题,并且比例上升了2%,而生活与哲学少了一道选择题,比例下降了1%,基本不变。主观题方面,分值的分布基本与去年持平,经济生活少了2分,政治生活不变,文化生活少了1分,生活与哲学增加3分。政治试题共考查近40个考点,基本涵盖了四个必修模块的绝大多数单元,选修内容在试卷中基本没有明显体现出来。政治部分阅读量为2600字左右,文字阅读量较大,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3年的政治试题主要考查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政策、价格与需求、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党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发展、矛盾观、唯物论、认识论、价值观、群众观等,这些知识点在现行教材上都有完整的叙述,是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需要重点理解的主干知识,这有利于引导考生读懂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扎实基本功。
3. 注重能力的考查。
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第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于这一要求,在题目设计上会更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以便考查。今年题中比较明显的有选择题26题图表推导题,27函数图像题、34漫画题以及主观 题37题,都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虽然是常见题型,但对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度。第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的考查都以学科知识为 基础,无论形式角度多么新颖,语言内容多么丰富,最终都是要运用基础知识去解答,选择题如此,主观题更是如此。今年主观题整体上没有偏难、偏怪的题目,设问提问严谨,内容考查主流,让学生在调动运用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例如36题提问的角度:“政党”,37题提问角度:“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等,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从这些题眼入手,调动运用知识,从而深入解答。第三,描述和阐释事物。这种能力要求是建立在前两种能力基础之上做出描述和阐释,选择题主要以对题目的理解,进而选出对于题目正确的描述和阐释,漫画题和图表题尤其具有代表性,例如选择题26题、27题、34题。主观题中尤其以37题第一问为代表,这也给我们一定启示,基本上每年都出现的题型,尤其是经典题型在复习中要加强重视,全面多角度的复习,迎接选拨性考试。第四,论述和探讨问题。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度和逻辑性,这在主观题整体的题型中有所体现。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建立知识体系,训练答题能力,运用政治术语。
4. 注重时代特色,凸显广东特色。
试题以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政治学科关注时政、关注生活的特点。如“2013年教育部的通知、广东某市读书月、党的十”等,既突出了时代特征,又达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目的,贯彻了政治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规律的体现。
试题具有一定的广东特色。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各省可以根据自己本省的实际情况,选择反映考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素材,命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试卷。如28题涉及广东某村,31题涉及广东某市,36题的材料二、材料三的某市应该是指广东某市,37题材料三广东的人均GDP和文化消费等,都体现出一定的广东特色。
5. 注重学科价值的引领,知识、能力和情感并重。
试题的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更是注重学科价值的引领,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36题考查政党,价值观的知识,37题考查为政府和党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从今年的考题中仍旧能够看出来,学科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何种题型、设问、情景设置最终都会回归到基础知识,而且考试主要注重主干知识、核心知 识的考查。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题目设置上,材料形式变化是具有一定特点特征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时代性同时具备一定的研究性,这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考查。在27题考查价格与需求,37提为政府和党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措施,就要求把它还原回我们的基础知识,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表达,这也培养我们一种学以致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
6. 试卷值得商榷的地方。
(1)难题过难,区分度不够明显。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的基本措施和重要手段,有利于中等考生升学获得必要的分数。今年的试题没有比较直接考查教材知识的题,但80%以上都属于比较简单,难度中等的试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分。但是几道难题难度较大,即使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能也很难拿到分,26、27题尤其如此,这不仅不利于区分学生的成绩,也不利于引导中学的教学。
(2)个别题不够严谨。其中34漫画题,其实没有漫画,我们也能选出正确答案,因为“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本身就是错误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只能认识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故②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29题“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在中学课本上没有这样的表述。这些问题提出来,也是一线教师争议较多的地方,不一定对,但通过讨论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促进高考命题的严谨性。
二、对2014届备考的几点启示
1. 夯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做到“全、细、准、实、活”五个方面。抓基础、讲到位、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注意易混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高考题充分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和易混点的考核,要把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到位。要注重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在知识结构构建的前提下学习具体的知识点、考点。在今年的考题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考查的都是复习中常见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也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心,在明年的复习中,夯实基础知识是首要而且重要是事情。依据考纲梳理构建模块的知识框架结构。既要在微观上把握知识的细节,也要在宏观上理解和把握教材,结合具体情景整合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于高考体现了对考生 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启示在平时复习中应善于提炼知识,构建单元或模块的知识框架。
2. 注重学生“四项”能力培养。
高考政治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时注重知识的点、线、面、体,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学会学以致用;要讲究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通过规范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学会答题。
3. 研究真题,寻找“规律”。
研究高考试题的考核意图、结构特点、考核要求、难度、信度、效度等、把握高考命题的大方向。对高考题的特点和答案设置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快速提升成绩,能提高自身命题的学科技巧,而且可以通过研究每年高考考点的分布、提高在高考命题方向上的预测性;通过分析试题设问切入的角度,解题的思路过程、答案设置的特点等,指导学生感悟真题、提高分析能力;同时,根据对高考试题的分析,选取或命制与高考试题相近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做到学以致用。从对真题的研究的不断模拟训练中找到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规范答题,提高成绩。
关键词: 高三政治 政治复习 复习方法
高三学生复习压力较大,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复习效率。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之致用。尽管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但是试题并未脱离教材,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试题虽然没有见过,但是题根在教材中。学生面对高考不要紧张,高考并没有那么神秘可怕。只要跟随教师,寻找到合适的复习方法,政治复习就会轻松自如。政治复习是分轮复习,每轮复习都有独特的方法。学生要掌握每轮的复习要领,紧跟复习策略,提高每轮复习的效率。
一、首轮复习
第一阶段政治复习,应该以基础知识领会和记忆为主,这一阶段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注意将教材知识同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首轮复习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
1.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第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逐点记忆,以教材为依据,把握每个考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答案都在教材基础知识中。学生丢分的原因,往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搞不清基础概念。因此,在政治首轮复习中,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循环复习,自觉做到章章归纳,节节提炼,课课总结,构建每一门科学的知识体系。首轮复习,学生要认真做好笔记,学会从整体上驾驭知识,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教材,做到自己动手整理,切不可照抄别人整理的笔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印象深刻。只有这样强化记忆知识,才能为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单一知识点不容易记忆,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内在关系串联起来,掌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准确、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大脑中一定要存在知识体系,否则,即使知识点掌握得再好,但处于零散状态,回答问题时,还是会因为疏忽,造成解答不全面而丢分。
3.关心时事,做好热点训练。政治高考试题中,分析时事试题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进入高三以后,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对于时事的关注,要靠平时的不断积累,然后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做到正确运用“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训练,增强解题技巧。“熟能生巧”,对于考试来说也是一样。答题技巧和能力都是从日常的训练中得到的,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在这两方面能力上多加训练。
训练思维能力,主要从审题方面下手,一些同学会出现审题不清楚的现象。审题的方法为“五限法”,即“限材料、限范围、限主体、限客体、限角度”,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训练表达能力,主要从答案的准确度、全面性、条理化、层次度训练。教师要精选练习题,内容回归教材,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练习。
二、二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开始第二轮复习,进行知识整合,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二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立知识体系,挖掘知识,使知识更加专题化、序列化、网络化。二轮复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学情。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进度,随时调整复习计划。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高三学生面对复习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和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2.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不是单单的第二遍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综合。着重梳理主干知识,明确重点,进行专题复习。明确考纲内容,全面掌握考纲规定的知识点。
3.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精选习题,然后对试题进行精讲。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将学法和技巧通过试题传授给学生。练习时,学生要把握时间,提高速度、准确度,做到规范答题,把每一道试题都当成高考试题对待。练习后,让学生注意积累易错点,将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然后写出分析和注意事项。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之处,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4.做好专题复习和时事专题复习。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特性的科学,高考试题中肯定会出现反映国家意志的重大时政热点。学生在复习时,要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而且学会将时事进行分门别类训练,筛选出对国际国内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热点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切记泛泛其词,不能分析出重点。
高三政治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复习应该由浅及深,层层进行。在第一轮复习达到理想成果时,再进行第二轮复习。切忌为了赶时间,而盲目复习,不跟随教师进度。希望学生和教师能在两轮复习中提高政治成绩,让学生轻松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宋引红.浅谈“反思”在高中政治复习中的重要性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2]朱婧云.高中政治课主体性教学设计[D].河南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0-01
如何提高政治复习的有效性对高三而言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这也是高三政治教师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当前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三各个复习阶段的效果,最终将会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可见,提高政治复习的有效性是搞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三政治教师能否从学校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及管理着手,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最终将决定着政治高考的成败。
一、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分了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此我重视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二、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热点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题目设置新情景的原材料。教师要收集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材料,去充实和丰富教材中的事例,开拓加深理解基本理论的新渠道。要善于把热点问题和理论观点变成考试题目的新情景、新材料,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时,把当年的热点问题从该课、节、框题、黑体字标题涵盖的内容中找“题眼”,挖“题穴”。如果近两年没有考过与热点相关的这个知识点,就把综合题布在“题眼”、“题穴”上。如果近期考过该知识点,就适当地进行“知识迁移”,寻求更为合适的知识连接点,或改变形式编制习题,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题多解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三、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考代练,优化精选试题,通过检测找出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练、讲、再练、再讲,通过不断的讲练、练讲,教会学生主、客观题目的答题技巧。如客观题目中的排除法、一材多用法、代入法、逆选法、因果联系法等;主观题目中的精读法、材料联系法、标号法等。教会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专业素养
随着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成为高中教育领军教师,关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对高中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三个方面
探讨。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通识知识使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广阔知识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教师,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知识、通信知识、管理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知识,积累自身文化素养;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页设计软件、文字编辑软件等能力;条件性知识是指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启蒙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心理学理论开展满足学生心理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本体性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如传播学、建模电路、高等数学等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史、信息网络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Office应用、3DMAX、ASP/JSP、计算机基础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外语、媒介文化、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与应用等专业拓展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教育信念、自我认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是教师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管理硬件设施和学生的能力,如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学生课堂管理、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教师要养成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持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体系;科研能力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并取得教学新发现和新突破。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技能、信息道德。其中,信息意识是教师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在生活以及科研中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捕捉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甄别信息真伪,共享信息,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知识及技能是教师信息素养基础能力,如信息基本概念、使用工具软件搜集、处理、信息,利用多媒体获取、加工、信息等技能;信息道德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的信息版权、网络安全、信息泛滥、病毒泛滥等问题提出的概念,教师要抵制不良信息影响,梳理信息道德典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
榜样。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经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到信息素养三个方面的不断升华,从最初的专业知识累积,到专业能力的训练,结合时展引领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将三大项专业功底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素养整体,构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