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笛声何处范文

笛声何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笛声何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笛声何处范文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地理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其中“核心素养”一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或者说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地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是不能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而获得的,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而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

依据众多专家、学者的探讨,结合多年从事地理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应由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构成: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开范围和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和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探究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因此,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核心的内容之一。

4.人地关系。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观念。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始终贯穿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抓住地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以落实在课堂主渠道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与任务。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用与知识点相关的形式来归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具体分析如下:

1.对地图技能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地图三要素,经纬网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世界的气温、降水分布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规律,根据气温年变化曲线与逐月降水柱状图来判读该地的气候特点等。

2.对空间视觉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认识地球,各种聚落的区位与形态,城市分布的规律,各大洲、各代表性地区与国家的地理位置,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国铁路干线分布与铁路枢纽等。

3.对综合思维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东南亚为何盛产稻米,西亚(中东)为何冲突不断,西欧居民饮食为何偏好乳肉制品,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何是临海型而俄罗斯却是资源型的,中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影响中国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等。

4.对人地关系有集中体现的知识点:生活中的地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问题与对策,非洲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巴西的热带雨林保护,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的伏季休渔制度,北京的环保经验分析,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等。

三、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当然,学生通过完成课外作业、参加复习考试,以及参与各种地理兴趣小组活动等,都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阵地采取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教师心中应有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做好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嵌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这是先决条件。在具体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吃透课标,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用的知识点。

(2)不要因为某些知识点不是考试重点内容而简略处理,放弃有利的培养时机。

(3)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是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也是地理素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某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地图的使用、运用很少,这是不允许的。

2.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力和思维。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把握好,即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方法、技巧。

(1)问题的设计应有趣味、带有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趣味性是指问题设置带有生活体验或有足够的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自然而然不突兀。问题带有层次性是指问题的提问所涉及的对象要兼顾好、中、差各种层次的学生;而开放性是指问题的答案不是规定的唯一性,应允许有不同角度的尝试。这样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才会积极思考,敢于回答;教师也才能由问题导向结论,实施启发与发散思维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2)有效的提问是指不同难度的问题应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不要把深奥、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让“差生”回答,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同样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让优生来回答,使他们丧失好奇心,久而久之,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

比如在进行“世界的人口分布”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有这么四个地方――南极冰原、撒哈拉沙漠、人间天堂苏杭、青藏高原,让同学们选一个地方安家,你愿意选哪里呢?请说出选择的理由?请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判断一下你的选择与世界上多数人的选择一致吗?下面请同学从气候特征、地形类型、海陆位置等地理环境条件来解释一下人口分布稠密区有什么有利条件?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同学参与问题的讨论与回答,把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3.设计、选择有趣的活动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是在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内容,它们与文字、图像内容共同构成了教材的主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动内容是文字内容的深化与补充,更是图像内容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参与活动就是课堂上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内容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等诸多能力得到训练与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地理综合思维的全面发展,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设计了“制作中国行政区拼图板――进行拼图比赛”的活动。因为我认为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拼图板,一定要事先把中国行政区图转绘到硬纸板上,再用小刀逐个把每个行政区一一刻下来,然后组装成一套拼图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反复熟悉34个行政区的名称、外形轮廓、相对位置、分布情况,才能最后完成一套拼图板进行拼图比赛。这对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空间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对比传统的反复做填图练习来说,学生更乐意接受、参与。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熟悉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构成,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利用课堂主渠道落实好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

第2篇:笛声何处范文

在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条件下,特别是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更明确了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的要求。除了从宏观上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的教育体制外,从微观的角度说,教师还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自觉地将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常规教育结合起来。多年来,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这些还是不够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对地理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和方法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同时,我国现行地理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明确要求和指出:"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源于生产生活,反映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从而使地理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桥梁;它符合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而自然,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注意导入,激发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时,可运用丰富、生动、有利的实例激发兴趣。可通过提问方式进行。如:

(1)为什么我们已上学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学生在睡觉?

(2)为何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3)为何环境污染的发展最终会使人类无法生存?

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这些问题的解答,又正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内容。好的引入如同演员的亮相一样,能一下子抓住观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再者,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地理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地理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参观当地名胜古迹,进行社会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环境保护的调查思考,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考察风俗文化,耳闻目睹地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工农业生产,亲自体验生活生产实践,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课外实践知识。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学生是"舞台"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不唯"师",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当学生对问题认识模糊时,或学生有了质疑时,教师尽量不要越俎代庖,最好把这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方式比较直接,学生也乐于此道。

三、通过情境教学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课件的展示,学生参与等方法,营造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了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四、通过教师自身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会有所降低,这时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并处处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生落伍时,应鼓励他们:"现在努力还不迟。"记得有一次,一位初一学生,曾在期中考试时只得了二十八分,当时这个学生主动来找我。其目的不只是为了承认自己的不足,更主要是希望知道老师对他的看法。如果我对他说:"你这样不行呀。"他就会马上灰心,仅存的希望也会被扑灭,所以,我鼓励他说:"这次的落伍只是暂时的,如果注意安排时间,努力去学,并且注意学习方法,那么现在还不算迟。"以后,每次小测验后,他都经常带着问题来找我帮他分析,最后他在期末复习测试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3篇:笛声何处范文

关键词:数学;突出;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

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以下就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下阐述: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悲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与方法。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题最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A类,课本练习题适应基础差的学生;B类,课本A组题,适应中等的学生;C类,补充练习,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能学习均主动达标,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生。

四、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第4篇:笛声何处范文

诗行里迷人的青春风情

“我曾是那流云一朵/孤独地漂泊在天空/是谁在轻轻呼唤/用那甜蜜忧伤的眼睛”

“我把这些玫瑰放在心中/风雨无阻与爱同行/亲爱的你啊你可知道/为了寻你我日夜兼程”

“自从领受你甜美的一望/我就增添了美丽的忧伤/虽然你的身影已飘忽远去/心中的女神却走进了梦乡”

以上选取的小诗,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日照晨风的诗集《心声集》中的三首。这本图文并茂的短诗集,让你在信手翻阅间,在情不自禁的吟诵中,回望青春之爱,重新咀嚼爱情之美。这部诗集是诗人继诗集《莲花》之后出版的第二部诗集。诗评家许家强这样评价日照晨风的诗:他的作品又轻灵又漂亮,并且呈现出很强的规整性,就像旧体诗中的绝句,让人产生极大的阅读愉悦,同时又能从诗体上完整呈现出严谨的规范,他的作品,极可能成为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记忆。

著名诗人、诗评家洪烛在看了《心声集》后这样写道:日照晨风的一系列爱情短诗,与仓央嘉措的情歌不无神似之处,都是心灵天空的陨石,经历过脱胎换骨般的燃烧,即使被时光冷却,也似乎依然炙手可热。正因为呈碎片状,才无比真实,省略了人工打磨的程序,有一种无可替代的古拙之美,而且棱角分明,直抵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是诗人的心头肉,是病蚌一样忍住疼痛孕育出来的,以血泪把硌得人心痛的沙粒包裹成珍珠。

尘世里就这样诗意地栖息

在《心声集》的序言里,日照晨风的启蒙恩师岳在田老师曾这样深情地回忆:25年前,我在五莲山脚下的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常常在那些静谧的夜晚,一杯淡茶,一盏青灯,手捧一本好书,找寻一种神奇的天地,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和幸福。通常在这个时候,便会有一个清瘦的高个少年敲开我的房门,与其说是来请我修改诗文,还不如说是给我送来一份纯朴的感动。为“他,就是今天日照文学界一缕清新的日照晨风。严格说起来,我其实并不是日照晨风的任课教师,但是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对诗歌的狂热,一直深深打动着我。因为我明了徜徉于文字之间的那份幸福,便格外呵护这株稚嫩的文学绿芽。我给他的,不是多么奇妙的写作技巧,不是多么高深的理论说教,也不是多么广阔的甚至是谋生存的文学之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支持,一种“我懂你”的赞赏。

那时候,我同样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书籍是我最大的财富。我曾借给日照晨风的《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绿风》、《诗神》等文学读物和诗歌报刊,其实也是自己的寻常之物,但却是这个纤弱少年的精神盛宴了。平时,看到一些名诗佳作,便迫不及待地想让他去品读,去享受这种字里行间的愉悦。那些优美的段落,我们也曾一起反复推敲,一同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说实话,那时候日照晨风的习作是稚嫩的,但是总有那么几篇会令我怦然心动,而我并不提倡他急于发表,坚持让他不要为了发表而成为文字的奴役,更不要为了图有虚名去做些文字游戏,重要的是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虽年幼,但日照晨风还是有思想的,对于功利的诱惑沉静而淡然,他一路背纤而行,踏歌来去,对诗歌的依恋和痴爱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你不能拒绝我的歌唱/我已把她和爱揉碎了/在迎面而来的风中/她是叫你心醉的花香”

“祖母的手和声音/让我们崇拜古琴/以古老的乡村节奏/让我们学会感恩”

“一条小河穿越古老的村庄/至今难忘那些细碎的波光/一座小桥横跨在心头/那是我亲切而又温柔的故乡”

就这样地低吟浅唱,就这样地空灵淡远,就这样地含蓄深情,就这样地自自然然、不着痕迹,就这样地朴素而清新。喧嚣的尘世间,这样的诗歌,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干渴的心田,就像一阵清凉爽洁的风,吹走了焦躁压抑的空气,就像一瓶淡淡的美酒,慰藉着孤独纠结的灵魂。日照晨风的诗歌就这样不仅让自己诗意地栖息,也让每一个吟诵他诗歌的人,在幽雅清香的氛围里,悄然梳理和熨帖心灵。

圣土上的真诚歌唱

在“关于我的短诗《心声集》”里,诗人日照晨风这样自述:生活的美好无处不在,爱情的馨香朱颜未改。在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我始终踏着如歌的行板,为人、做事、写文章,于平凡中体味一份真实,从诗歌中找寻一种快慰,在文字中获得一份陶醉。诗歌就像一面激情的旗帜,始终在我的生活里猎猎飘扬。它引导我前行,激励我奋发,平复我创伤……始终感觉它是润泽人生的甘霖,是慰藉心灵的清风,不管多苦多累,不论多伤多悲,只要爱在心头,诗在身边,便如渴饮清泉。

从一个青涩少年开始,日照晨风就在诗歌这片圣土上,痴心地耕播着,辛勤地浇灌着,为他崇拜的缪斯女神,献上忠贞不渝的信仰,正如他在《心声集》中写到的“是谁用那凄楚的眼神/彻底征服孤傲的诗人/让他甘愿舍弃了一切/只求这世上的一颗爱心”。又如“虽然没有很多的财富/但是我却十分知足/因为心中珍藏着爱情/幸福时光总令人羡慕”。其实,真正彻底征服孤傲诗人,让他甘愿舍弃了一切又心满意足去追求的,是对缪斯女神的无怨无悔的爱!

“我们在期待着一场花开/对心中的爱神无限崇拜/那幸福绵绵的美好时光/将在激情的心跳中到来”

“今夜天上有许多美丽的星辰/月色潺潺流淌着迷人的风韵/可是我不会贪婪地伸出手去/我只守护属于我的那颗爱心”

“甘美的人生犹如琼浆/生活处处散发着芬芳/悲苦忧愁只是些乌云/它们怎能遮得住阳光”

第5篇:笛声何处范文

关键词:数学 突出 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却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仅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悲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与方法。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

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

四、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第6篇:笛声何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改 效率

引言

初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其教学理念无论是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更应改理性的思考英语教学,思考怎样让初中生效率更高地学英语,采取何种模式让学生不再厌倦英语,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

一、建立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不好英语不是学生不肯学,很大的原因是之前没有系统性的接触因而导致不理解,也就是俗话说的“不开窍”。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个别学生对一些英语知识点长期掌握不牢,常常对学生大声呵叱,学生在初中阶段本来就很胆小,受到老师的批评心理特别不好受,一次两次,逐渐的就对英语起到逆反心里,索性自己放弃学英语了。初中英语的基础没打好,升入高中后学习英语依然很吃力,因为英语,最终导致学生考大学的时候十分吃亏,由此可见教师的态度给学生造成多大的影响。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常见的解释就是当学生喜欢并且依赖某位老师,那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英语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去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当学生面对希望才不会畏惧。其实初中英语的知识点相比后续的学习是非常少的,教师只要对学生耐心一点,完全可以提高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授课的过程中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就是要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老师的眼睛里跟其他的学生一样重要,教师也要用心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和谐了,他们才爱与教师交流,教师才会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当学生的表现有了提高之后,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高度赞扬的话可以给他们,例如“Good?job”“Well?done”“Very?good”“You?are?clever”“Wonderful”,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才更加爱学英语。

二、让学生养成朗读背诵英语的好习惯

英语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课程,既然与语言有关就必然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朗读背诵英语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有大声地朗读,才能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投入进去,才能逐渐的不读错词、不吞吞吐吐,由此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也就增强了理解能力。

当然教师也要有选择地让学生朗诵英语课文,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坚持下去,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读背,实现“量”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记住单词与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朗读背诵英语的好习惯,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初中英语学习主要靠的是模仿,学生模仿得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的质量,为此教师一方面要用纯正的英语语言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另一方面要借助多媒体手段让专业的英语朗读员朗读,让学生感受纯正的英语发音,并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语音、语调、语速进行发音,能够让学生及时、有效、准确地模仿到地道的读音。

三、注重与加强英语单词与阅读训练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如果不对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找不出更好的窍门,这样学生记单词的效率不高,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为此教师就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我在指导学生掌握单词的时候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法、词汇联想记忆法、对比法等方式相结合,例如单词satellite,rocket,castle等,配上实物,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例如form,from;advice,advise;hard, hardly等比较的教授,学生必然记得牢靠。

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作为重点考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占据分数很大的一部分,素来有着“得阅读者得高分”之说。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来源广泛,涉及政治、文化、故事等等,而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知识积累以及所掌握的阅读技巧和创新意识,并且这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让学生掌握一定单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阅读材料,当然,单纯课本的材料必然会让学生乏味,我给学生推荐一些例如《中学生之友》《英语天地》等杂志,学生一边看一边无形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设计有关英语学习的情景,例如在学习打电话、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播放英语流行歌曲,来活跃学生的气氛,学生在听歌曲的时候不知不觉的锻炼了听力,在愉快的训练中掌握语言知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等等,这些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在初中英语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学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让英语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初中生效率更高地学英语。

【参考文献】

第7篇:笛声何处范文

影片摒弃了硬科幻技术以及震撼人心的大场面,宇航员沃特尼的智慧及自嘲精神反而深入人心。贯穿始终的美式幽默让人觉得沃特尼似乎不是面临生死问题而是在和宇宙玩游戏,只不过这游戏场面实在大了点,筹码实在少了点。没错,筹码少到只有他聪明的脑袋和乐观的心态!面临“To die or not to die”这个问题时,不得不承认心态真的太重要了。

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好心态支撑着沃特尼发挥自身所有潜力进行自救,最终成功地返回了地球。事实证明,绝地逢生的情节既不用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用伟大到望而却步,它就是那样发生了。就像影片结尾,沃特尼在给学生们上课时说道:“我确实是靠吃自己的‘便便’种出来的农作物活下来的。你们问我有没有想过死,当然有。这就是太空,它不会迁就你,所有情况都对你不利。”当一个人用调侃的语气讲述他是如何渡过生死难关的时候,不由得你不对他肃然起敬,心中会疑惑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部影片为我们呈现了有关“积极乐观”的两个精髓。第一,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发现并利用自身资源。第二,面临困境时能够“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独自吃饭看电影会倍感孤独凄凉,而面对浩瀚孤寂的火星,沃特尼却能够自嘲:“不管我去哪儿,都是第一个人,这感觉很奇妙,就像太空海盗。”当我们能够调转角度看一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解读。就像那个古老的例子,同样干渴的两个人看到半杯水,一个沮丧地说只有半杯水,另一个却为能有半杯水喝而喝彩。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自己长得不够漂亮,零花钱不够多,就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差了一截。反之,如果我们关注到自己是热情幽默的、勤俭节约的,就会增加我们快乐生活的信心。

当然,这并不是教我们把一切不合理的合理化,阿Q精神是虚幻的,我们需要的是看到自己拥有的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在被困境蒙蔽双眼的时候保持清醒。积极乐观不代表低估风险和难度,它不是盲目的,是基于对自身知识能力的一种客观认识,从而做出的有效评估。简单说就是“心里有谱”。沃特尼为了保证能够营救自己,反复精确地计算剩余口粮、电池续航等场景就是这样的。掌握自己已有的资源,列出困难清单,制订出可行的计划。

沃特尼把困难当成困难来解决,并不是把困难与生死划等号,这是积极乐观的另一个精髓。我们很多时候过高地估计困难,通常是把困难和成功与否、输赢与否等定性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赋予了困难深刻的意义,无形中把它扩大了。

第8篇:笛声何处范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地图 读图方法

现代社会对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会看地图、用地图的人也算是文盲。读图、用图能力成为学生能力素质的一个方面,学生更不应该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另外,现在莆田市初中地理会考考试中,读图综合题分值增加到50分。如果学生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将会在这一类题型中造成过多的失分。为了了解初中学生在读图、用图中存在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地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在2010年5月进行,在本校的初一年段选择8个班进行调查。由教师组织学生课堂上独立完成,发放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555份。通过调查,我发现有65%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有15%的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另有20%的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一般。另外,77%的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最大的障碍是读图题,84%的学生认为七年级上册的读图题很难。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86%的学生很少使用地图,有14%的学生能较多地使用地图。

通过以上分析,我发现目前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尤为薄弱。原因在哪里呢?

1.学生和家长对地理不重视。

当前,一部分初中生家长只看重语数英成绩,忽视地理。他们认为只要到会考复习的时候,背一背地理《探索中考》就可以过关了。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学生上地理课的效率比较低,自然不会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读图基础知识欠缺。

这一部分学生可能认识到学习读图的重要性了,但是因为读图基础知识的欠缺,不知道读图的方法,所以对读图“一知半解”,自然就不会读图分析问题了。

3.学生的读图思维能力差。

七年级的“地球与地图”、“世界的气候”这些内容一直是很多学生的死穴。很多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一遇到经纬网就不知所措,碰到“地球运动”就晕,甚至很多初中生毕业了还分不清野外的实际方向。另外,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观察和分析地图,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知识。

4.教师忽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很多老师可能只关注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文代图”、“以教代学”。如部分老师在分析读图题时,仍然实行的是“填鸭式”教育方式,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从表层获取信息,然后由教师总结、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接受的仅仅是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训练,而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很少,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多数学生的读图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读图。

读图是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读图的顺序,要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先后顺序阅读地图。一幅地图,对学生来说有点纷乱繁杂、抓不住重点的感觉。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划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

如教授“中国金属矿产地的分布”时,应该指导学生从读图名开始,了解这张图展示的是金属矿产的分布情况;其次熟悉金属矿产的图例,如铁、金、铜、铝土、稀土等金属矿产的图例;最后读正图。但是矿产地有那么多,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矿产地。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较著名的矿产地即可,如辽宁鞍山、本溪和海南石碌的铁矿,山东招远的金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矿,江西德兴铜矿和大余钨矿,湖南锡矿山锑矿和水口山铅锌矿等。其中江西和湖南的两个矿产地还要结合位置来记,江西德兴在北,大余在南。湖南省锡矿山在北,水口山在南。

2.析图。

析图就是去寻找地理差异的原因和了解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比如我们针对我国盐场的分布提出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85%集中在北方盐区?(2)长芦盐场为什么是我国最大的盐场?(3)海南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著名的盐场?”只要学生抓住“晒盐的条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个人的地理技能。初中阶段一些比较难的图,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自己去绘图,如“世界的海陆分布”、“长江水系简要示意图”、“黄河水系简要示意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等。下面着重介绍“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教学。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用圆圈绘出主要铁路干线的起讫点,标明起讫点城市,然后用直线连接成为铁路干线,标明线路名称。先画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最东边的一纵,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并标出直辖市天津市,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为京沪线。再画其他几纵铁路。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向铁路干线,再到东西向铁路干线。最后,让学生找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最后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培养了动脑动手的能力。

4.填图。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适当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填图不但可以复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知识,如海陆分布、气候类型分布、矿产资源分布、人种宗教分布等,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讲,我会在课堂结束前留5分钟给学生,让学生先认真熟悉一下课本原图,然后关上课本,完成《导学练习》中的读图题,我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印象比较深刻,掌握情况也比较好。

5.用图。

我们学习需要地图,生活和工作更需要地图,学习地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地图,因此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比如复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和文字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记忆。二是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用交通图选择便捷经济的运输路线,确定旅游观光路线等。

总之,只要重视地图能力的培养,通过长期的读图、析图、绘图、填图和用图,多看图,多练图,在平时带着问题读图,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海霞.地理教学应注重地图技能的培养.青年文学家,2009,(10).

第9篇:笛声何处范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目标要求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西方探索语言的方法要早于我们许多年,在西欧各国,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是使用古典拉丁文的,他们的语法,修辞和逻辑甚至是学校传授的主课,而相应的,语言的学习方面也围绕拉丁文编出了多种语法、词典和读本。这就是我们最短缺的一个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国界已经不是那么明显,这种情况给语言交际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列宁说过“语言的统一和语言的无阻碍的发展,是保证贸易周转能够适应现代资本主义而真正自由广泛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市场经济的存在也鼓励我们努力学好语言,初中英语阅读在这个偌大的背景下,要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教育者要通过发现汉语和英语阅读之间的共性,局部进行概括,以之指导新的研究。同时还要明确初中英语阅读的地位,明确贫困地区初中英语的利弊,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的大前提下,通过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初中英语阅读问题。

一.阅读资源搜集。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中考满分120分,其中的75分以篇章的形式进行考查)。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又有了一定的提高。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2) 注重语篇分析、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3) 考题所选篇目紧扣时代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4)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是在第一语言学习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以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边远地区,由于其地域性的劣势,教育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单一。教师便应该利用一切办法,为学生争取到足够的阅读资源。首先,学校和家长可以发动募捐活动,从社会上搜集一定的图书募捐来源,建立校园专属的爱心图书馆,鼓励家长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阅读情况。其次,利用好广播电台的优势。贫困地区初中生网络普及率必然没城市那么高,电视也未必是人人都有的,在视频学习和网络阅读这个方面无法做到普及,但是广播却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收音机的价格应当的现在的学生能负担得起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集体听VOA和BBC等知名的英语学习广播节目,打开视听之窗。最后,英语类杂志的合理订阅。贫困地区学生可能在先进技术的普遍率上不占上风,但是报刊杂志却是全国都可以订阅的,而且造价十分低廉,这是贫困地区英语教师最乐于推荐给学生的一种阅读工具。

二.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贫困地区初中生因为其客观条件的限制,最关键的接触英语的材料还是英语课本以及练习册,而且他们刚脱离小学阶段不久,并未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这对于贫困地区初中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借此机会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习惯;说它是一个挑战是因为教师若采取不当的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地让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改是困难的。首先教会学生第一遍通览全文,阅读不完全都是精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第一遍的时候知会大意,弄清三个W—who,where,when。其次让学生细心地寻找细节问题,细心推理和分析,在第一遍知晓大意的基础上,判断一些生词的意义。最后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实用意,以便于回答问题。

三.阅读方法训练。古人云:“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贫困地区初中生没有城市学生那么多的练习机会,教师就更该让学生最大地锻炼自己的阅读效率。比如向学生推荐的材料起初是一些幽默故事,词汇量在100左右,生词率不超过2%,然后逐渐向一些短篇的童话故事系列集过渡。在最初训练阅读时,勾画出阅读的基本点,然后带领学生训练慢速阅读。每篇文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一段时间后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也就是速读,教师给出具体的文章,设定好限制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通过不断练习来估算学生对于阅读能力哪些方面的缺失。最后训练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深层理解,通过请学生复述和带领学生讨论,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

总之,提高阅读的方法有许多种,贫困地区初中生虽然客观条件上不足,但是只要肯下苦工夫,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自己的基础,通过扩展自身阅读资源,搜集各类阅读来源,同时注重阅读习惯养成和阅读方法训练。通过大量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粗读、猜测词义、句意揣摩等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