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刊特约记者 吴正友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反复急诊就医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哮喘发病时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发作则会导致死亡。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
积极做好预防性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把哮喘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林江涛说,一级预防是疾病预防的最高境界,就是对哮喘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虽然该人群有发生哮喘的可能性,但是可通过干预使其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哮喘病人。比如你有过敏性鼻炎,对过敏性鼻炎进行早期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的发生。国外很多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有效控制以后哮喘发病率明显下降,这属于一级预防。
林江涛教授说,现在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单一过敏症,作皮肤过敏原检测发现这个人仅仅对猫狗的毛过敏,或者只对秋季草花粉过敏的,或者只对螨过敏,如果采用这种过敏原进行脱敏,发现5~10年以后发生哮喘的比例明显降低,这也是一级预防的范畴。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有改善我们的环境,比如房间里的装饰简单一些,少挂地毯、毛毯,注意宠物的饲养问题等等,另外进行母乳喂养等等,就有可能降低哮喘的发病,这些也都属于一级预防的范畴。
林江涛教授说,对于哮喘患者主要谈二级预防,如果你是一个哮喘患者,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你的症状,使你的疾病不加重,这就是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目前国内外都主张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症状。
哮喘可以控制
林江涛教授说,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以后,大多数患者的哮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最近10多年,国内外作过很多研究,其中一项很著名的全球多中心研究――GOAL研究,是在全球一共100多个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最后的研究结果发现,哮喘患者按照《哮喘指南》进行治疗,接近80%的哮喘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该项研究在一年的时间内对哮喘病人按照指南进行规范治疗,达到了非常高的哮喘控制率。但是从我们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哮喘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非常低,达到哮喘控制的比例更加低,与GOAL研究结果是完全不一致的。
从以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哮喘病人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比例低于5%,达到指南所定义的哮喘控制标准要远远低于5%,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这些患者没有得到充分的药物治疗,即使有进行药物治疗也没有长期坚持,导致了哮喘控制比例低。
林江涛教授说,关于大力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方说我们作指南的解读,或者是做医生的培训工作。另外我们每年都进行了哮喘新进展的城市巡回演讲。在今年,除了覆盖大的沿海城市以外,我们还覆盖了一些不发达的地区,一些中等的城市,甚至西部的一些地区。在医生的教育和培训方面,除了巡回演讲之外,我们还开办了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网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继续教育平台,通过网站可以接收到最新的治疗观念。
切勿相信土配方
针对哮喘的治疗,现在有很多江湖郎中,打着所谓中医的“祖传秘方”的幌子,林江涛认为,这些偏方短时间虽然有效,用的时间长了以后效果就差了,甚至出现体重增加,有些女同志都长出汗毛了,还有看到在长期吃这些药后大腿的内侧都出现紫纹等等。这些药物我们的权威机构也作过检测,含有我们不主张使用的药物,比如说口服的激素等等。这些药物短时间是有效的,但是长期使用后,副作用就会出现。而且用了口服激素以后,就抑制了我们自身分泌的激素。
【摘要】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腹泻是儿童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疾病,采用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治疗机与药物平行治疗上述疾病,近年来已推广使用,经临床证明:做好双波长光纤激光治疗机平行治疗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对促进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我科用上述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在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机动性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疾病570例,支气管哮喘、肺炎确诊病人共计434例,其中,男265例,女169例;腹泻确诊病人136例,男84例,女52例,年龄在32天~6岁。
2 治疗方法
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在入院第一天开始,只要有适应症,排除高热症状的患儿,使用激光配合静脉输入抗菌素行抗感染治疗,腹泻的患儿在急性期过后,进行激光治疗。
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取天突、大椎为主要部位进行照射,腹泻取脐周、中脘穴进行照射,输出功率,A波长100~600,B波长10~60,时间为5~10分钟,每天一次,5~7次为一疗程。
3 护理方法
护理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参考设备使用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激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有了以下的体会:
3.1 治疗前的护理
3.1.1消除恐惧心理一般而言,患者和患者的家长,基本上对激光的了解知之甚少,总是会觉得激光会烧灼皮肤,或者对患者的人体、内脏器官造成损伤,因此,在治疗前,护士要向患者家长耐心的介绍激光的安全性、有效性,让患者和家长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接受治疗,这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前提。
3.1.2选择好治疗时机小儿哭闹和不配合是儿科实施治疗的一个难题,因此,在治疗时机上,宜选择患者平静期、吃奶时、睡眠时进行,对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抗拒的患者,可以采取停止治疗,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进行。
3.1.3要注意禁忌症由于治疗过程中,要患者家长配合,因此,要提醒家长不能将激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同时,要仔细的检查患者治疗部位是否有黑色素沉积,如果有,可以用厚胶布覆盖后再行治疗,毛发浓密的部位要进行备皮处理。
3.2 治疗中的护理
3.2.1准确选择照射功率不同的患者,由于年龄不同,要调节不同的功率治疗,准确的操作是仪器治疗效果的保证,因此,要非常熟悉的掌握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3.2.2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激光治疗过程中,由于照射部位有温热感,患者会有很舒服的感觉,但也要尽量中途检查照射部位是否有发烫的现象,尤其是遇到患者突然哭闹时,要及时暂停检查,在确保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再继续治疗。
3.2.3照射部位要准确要不时的检查和观察照射部位是否移动偏离,并给予及时的修正,尤其是一些不太配合治疗的患者,更要加以注意。
3.2.4冬天要注意保暖冬天天气寒冷,治疗时要注意关闭窗户,保持室内的温度,最好室内有空调,这样才能保证患者不再受凉而加重病情,掀开患者的衣服的时,要动作麻利,避免长时间将患者的皮肤暴露在外。
3.2.5家长要正确的配合由于治疗过程中,要患者家长怀抱患者平躺在自己的身体上,患者家长要亲自手持治疗头,所以,要告诉家长轻轻的将治疗头置于患者的治疗部位,要避免压迫太重患者出现抗拒哭闹,影响治疗效果。
3.3 治疗后的护理
3.3.1治疗结束后,由于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和体液加速循环,会造成患者短暂的水分流失,要嘱咐患者家长适量的给患者喝点水,适当补充水分。
3.3.2治疗后,应在一个小时内,询问患者的家长,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状况,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在查明原因的情况下,调整治疗方案。
4 讨 论
现代研究,激光(632)属可见红光,皮肤透射率大,对深部组织和神经末梢刺激温和,有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功能[1]。激光治疗具有镇痛、无菌、强身、无损害的优点。激光照射穴位,刺激局部和深部感受器,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加强对胃肠道功能的调理[1]。激光照射就是以低强激光束直接或聚焦照射代替传统的针刺,使局部组织的分子、原子吸收能量后,刺激穴位处的神经,使之产生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神经―体液、经络等途径调节机体功能[2]。现代实验研究,证实低功能激光(632)照射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当低功率激光(632)作用于经络穴位系统后,中枢及外周的阿片肽系统均参与了免疫调节过程[3]。由此可知激光有调节人体胃肠道功能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能达到抗病毒、恢复肠胃功能的目的,所以激光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是肯定的。激光照射在肺区指定穴位上,能由经络传递能量,使人体产生“光学生物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及机械效应”[4],从而达到清泄肺热、舒畅肺气、运行气血,疏通经络、化浊痰、平咳喘之作用。呼吸道患儿采取激光辅助治疗和护理,可促进肺部渗出物的吸收和罗音的消失、达到症状控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双波长光纤半导体激光治疗机与药物平行治疗,与传统的针灸相比,激光既能达到针灸的效果,还具有无痛、无菌、安全、操作简单的特点,是治疗小儿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疾病的一种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美兰等,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5,4(4):223
〔2〕李忠明,应用激光,1999,19(6):376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后气管插管及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76例诊断为小儿先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常规留置气管插管,加强气管插管期间对呼吸道的管理,分析留置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常规气管插管发生并发症的有5例,占6.58%;未发生并发症的有71例,占93.42%;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术后留置气管插管后,加强对气管插管的管理和呼吸道护理,有利于预防留置气管所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先心病术后;气管插管;呼吸道管理;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导致的异常的局部解剖结构,或是在出生后应该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关闭的心脏疾病。该病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有报道称经体外循环手术后,死亡的患者中死于肺部并发症的患者占39%[1]。因此术后需要常规留置气管插管以改善和维持机体肺功能,保证机体的氧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肺功能紊乱的危险时段。因此术后行气管插管并对其及呼吸道进行管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6例诊断为小儿先心病的患儿,男性有39例,女性有37例,年龄在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62.8±5.6)个月,体重为9-40Kg,平均体重为(26.3±2.4)kg;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有1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有2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有26例,法洛四联症的患者有15例;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有36例,经鼻气管插管的有40例。
1.2 方法
1.2.1 对气管插管的管理:①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设定参数:根据患儿术后的呼吸情况、病情及体重来调节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在40%-100%,呼吸频率在40-45次/min,早期吸气及呼气比值设置为1:2[1],②根据患儿自身具体情况及气管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插管应轻柔缓慢进行,气管插管完后运用胶布或寸带固定,同时约束患儿双手,避免患儿苏醒后拔出插管,同时测量插管距门齿或鼻的距离,用标记笔在管上标好刻度,摆好患儿,将导管连至呼吸机,观察各管道是否有弯转扭曲的,打开呼吸机后观察患儿双侧胸廓起伏变化及听诊呼吸音,同时行床边胸片检查气管的位置及肺的膨胀情况;③适时使用肌松剂,因患儿气管较小,粘膜柔嫩,遇到阻力较易损伤粘膜和气管,因此插管前运用肌松剂可以避免损伤;④密切关注患儿动脉血气:关注患儿的氧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变化,以便调节呼吸机参数;⑤麻醉苏醒后对躁动及不配合的患儿给予镇静药物,麻醉苏醒后患儿较易发生躁动及哭闹,这对气管插管有不利影响,可造成脱管、管歪曲、气管粘膜损伤等,适当运用镇静药,可防止该类并发症的发生;⑥拔管时间的选择:原则上需要在48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2];⑦交接班时需要测量导管在体外的长度,以上述做好的标记线为准,避免导管滑进或脱出。
1.2.2 对呼吸道的管理:①清理呼吸道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和其它感染;②湿化呼吸道,以改善因机械通气及呼吸道自身的湿化、加温及滤过功能的丧失引起的水分丢失[3],运用微量泵控制24小时持续注入湿化液,能改善呼吸道的湿化环境,符合正常的呼吸生理需求;③吸痰,需要注意时机的选择,采用听诊痰鸣音的存在作为吸痰指征,每隔30min中护士听诊,吸痰前后注意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吸氧,同时留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感染;④呼吸监测:要求护理人员熟悉呼吸机的特点和功能,定时做好参数记录,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神智变化,争取早期拔管。
1.3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喉头水肿、躁动、声带损伤、再次插管、肺水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采用百分数或统计图表描述。
2. 结果
2.1 76例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常规气管插管发生并发症的有5例,占6.58%;未发生并发症的有71例,占93.42%。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并发症得以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108-02
近几年来,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原因,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增高,患者数量群体不断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习惯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效果理想的,但是在强化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而实时监测血糖变化可有效预防并发症[1]。根据相关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与年龄、并发症存在相关性。该研究以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化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在临床表现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出汗、心悸、交感神经兴奋及乏力等。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120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为(56.4±54)岁。按照并发症多少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并发症数量分别为1个、2个、2个以上;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年龄段,35~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及≥70岁组。
1.2 低血糖诊断标准
胰岛素强化治疗期期间,日3餐前后、睡前、冷晨2点及4点、剧烈运动后及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监测血糖水平,血糖值≤4 mmol/L即可判断为低血糖[2]。
1.3 临床表现
除了合并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及表现为,不同程度心悸、饥饿感与出冷汗为60例,占比50.0%;精神失常、烦躁12例,占比10%;意识障碍、小便失禁、偏瘫及抽搐12例,占比10.0%。患者血糖水平0.17~2.8 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2.3±1.4)mmol/L。
1.4 用药情况
单纯服用磺脲类药物24例,占比20.0%;磺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12例,占比10.0%;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类药物12例,占比10.0%;单纯注射胰岛素治疗12例,占比10.0%。降糖药物方面,口服50 mg格列本脲,2次/d;格列呲嗪控释片口服,5 mg/次,1次/d;口服格列齐特80 mg/次,2次/d;口服二甲双胍250 mg/次,3次/d。
1.5 胰岛素强化治疗
患者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均于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国药准字:H20160934)。同时,睡前注射诺和灵N或早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3]。在胰岛素使用量方面,控制于30~60 U/d。
1.6 低血糖治疗
待患者确诊为低血糖后,要求患者立即停止服用降糖药物;症状轻微患者,指导其进食,用以缓解症状;如患者合并意识障碍,静脉推注40~10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地主5%~10%葡萄糖溶液,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积极治疗并发症、合并症等[4]。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不同数目并发症组低血糖情况
A组低血糖15例,B组低血糖12例,C组低血糖24例,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
35~49岁低血糖6例,50~59岁低血糖10例,60~69岁低血糖20例,≥70岁低血糖3例,具体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具有进展快、变化快和病情重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对脑产生较大的损伤,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在用药或胰岛素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值范围。对于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尤其是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则需掌握其糖尿病史与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综合判断,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治疗。除了把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要避免血糖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血糖忽高忽低,会增加并发症的危险性。除了做好对症处理外,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期间做好监测血糖水平监测,合理膳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规范用药,不得饮酒、不得抽烟,严格控制病情进展。
3.1 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症状会愈发明显,以乏力、心慌、饥饿、颤抖和出汗等为主,并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过,在治疗期间,一些患者不会出现任何意识障碍。经过对相关资料及临床实践的总结,该研究认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患者出低血糖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①糖尿病病程较长,为终身伴随性疾病,且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药物半衰期也较长。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肝脏糖的储量会明显减少[6]。②患者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胰升糖素与生长激素对患者低血糖反应较弱,因此在糖异生功能下降的条件下,胰岛素消除能力也不断下降[7]。③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较差;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不够,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如果在治疗前,患者便能够了解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危害性,则便能够给予高度重视,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出现低血糖。
3.2 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护理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塞 胰岛素 低血糖 原因分析及护理 职称论文
急性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6倍[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但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脑梗塞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更大的危险性,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认真仔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我们对29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总结出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住我科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1-78岁,糖尿病病程0-11年,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塞病程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2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的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有13例采用了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夜10点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6例采用了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前及夜10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
2 结果
19例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者11例,主要表现轻度心慌手抖饥饿感,测血糖小于3.5mmol/L,立即给予口服高糖食物或糖水,症状很快缓解。5例患者均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是在常规测血糖时被发现,及时进餐后未出现不良后果,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2例在夜间巡视病房时被发现,患者大汗,呼叫不醒,急查血糖在2.8mmol/L以下,立即呼叫医生,给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苏醒。1例表现为TIA症状,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测血糖1.6mmol/L,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导致再次脑梗塞。 3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 病人因素
3.1.1 脑梗塞患者脑功能低下,反应迟钝,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有的患者语言障碍,不能表达低血糖引起的不适,需要我们频繁监测及时发现。
3.1.2 饮食问题,脑梗塞患者常有吞咽功能不全,饮水呛咳,进食不规律,常发生胰岛素注射后患者不能按时按量进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发生低血糖。
3.1.3 肢体活动障碍者,行动不便,发生低血糖时,自己不能及时进食。
3.1.4 由于脑梗塞患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注射胰岛素后家属忘记喂饭。
3.1.5 活动量较大,或者空腹时锻炼。
3.2 医源性因素
3.2.1 医生要求血糖控制太理想,胰岛素用量偏大,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2.2 护士注射胰岛素时没有嘱咐患者按时进餐,或者注射胰岛素前没有准备好饭;
3.2.3 注射预混胰岛素时没有充分混匀,或者注射部位不对,或者注射方式不正确,胰岛素注入肌肉层;
3.2.4 护士测血糖时,血糖已在偏低水平,没有及时嘱咐患者加餐,或者没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4 护理体会
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饮食习惯,是否应用过胰岛素治疗,做好护患沟通,制定具体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低血糖发生。
4.1告诉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手抖等,并告诉患者怎样应急处理,床头或者衣袋里备用水果糖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如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进食,如进食后不能缓解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4.2 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果不按时进餐容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前准备好食物,注射后按时按量进食,科学合理进食,进食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只喝牛奶吃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如果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进食,一定要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3 注射胰岛素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减少胰岛素用量。
4.4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锻炼,避免空腹做剧烈运动,饭后1小时锻炼最合适,可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床上运动、床旁运动、室内锻炼,室外锻炼等不同范围内的活动方式,活动量大时要及时适当加餐。
4.5 注射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应将皮肤捏起,刺入皮下,禁止针头刺入肌肉层,胰岛素吸收加快,发生低血糖,注药后应稍作停留再将针头拔出,如拔出过快可将药液带出,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血糖下降达不到预期效果,医生根据血糖增加胰岛素用量,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4.6 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配合,给予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全方位护理。
5 小 结
低血糖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低血糖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常常可以导致患者脑梗塞症状进一步加重,更加重此组患者的心理负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何做到既能达到控制良好血糖,又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低血糖,或者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掌握低血糖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所以,有资料强调[3]护士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高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M] 1998.203
关键词 家禽;呼吸道疾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3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7-01
在家禽生产中,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危害。对江苏省丰县家禽饲养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全县家禽发病死亡案例中,混合性呼吸道疾病占40%,治疗费用超过总药物费用的60%。该类病主要影响肉鸡、肉鸭的生长发育和蛋鸡、蛋鸭产蛋率的提高。家禽染病后饲料转化率不高,治疗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1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特点是传播快,感染该病后会出现肾脏肿大、出血,形成花斑肾。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尽早免疫。参照有关专家、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然后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会同有经验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制定免疫程序,一般分别于20日龄前后、50日龄前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饮水免疫。二是尽量不用联苗免疫,以尽量避免疫苗间的干扰作用。
1.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自然界的常在菌,在空气、土壤、水中普遍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就会发病。影响大肠杆菌发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食槽、水槽等用具没有定期清洗和消毒。二是饲料营养成分缺乏,家禽抗病力下降。三是由于其他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继发大肠杆菌病。四是对各种不良环境的应激。如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大、突然转群、更换饲料、气候骤变等。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对饲养场地及工具及时进行消毒。为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要避免长时间使用1种消毒剂,可选择2~3种消毒剂,轮换使用。二是切断传染源,避免从外界将病毒带入养殖场。人员和车辆初进养殖场要进行消毒。三是根据家禽所处的不同阶段,供给能够满足家禽生长、生产所需的全价配合料,并供应充足洁净的饮水。四是遇到应激因素时,要适当补充VC或者加入抗应激类药物,减少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五是发现有病禽时,及时用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的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素类(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1-2]。
1.3 败血霉形支原体
败血霉形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液和甩鼻现象,有呼吸道口罗音和张口呼吸。支原体主要是种禽垂直感染种蛋,鸡群在一起饮水、吃料,由于目前慢性呼吸道疾病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因此支原体在鸡群中普遍潜伏存在,一旦遇到气候骤变、温差过大、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舍内潮湿、 通风不良、免疫接种等应激因素时,鸡体感染程度上升,即可爆发混合性 呼吸道疾病,所以该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该病的防治方法有几种:一是严把苗禽引进关,从种禽饲养管理及孵化条件好、信誉好、无白痢、种禽免疫过支原体灭活苗的种禽场购进苗禽。二是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要把禽舍内外全部清扫干净,禽舍的墙面、地面及舍顶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3%火碱水冲洗地面和墙面,饲养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200 mg/kg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 h,捞出后晾干备用,进鸡前2 d垫好垫料,摆好饲具及用具,用0.1%百毒杀喷雾消毒或甲醛熏蒸消毒,禽舍门前设立消毒池。三是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四是做好肉禽出栏后的工作,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禽粪,清扫禽舍及周围环境,做好下一批禽进舍前的准备工作。五是为家禽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光照,确保通风换气状况良好,育雏期及免疫接种时饮水中添加优质多维素,定期带禽消毒,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六是在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用抗菌素药物治疗时,停药后有时复发,所以要选择2种以上的抗菌药轮换使用,效果较好的有泰乐菌素、链霉素、红霉素等[3-4]。
2 防治对策
根据以上列举的家禽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必须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控措施:一是谢绝参观,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播途径。二是对发病禽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加强消毒。三是切实搞好禽舍的环境卫生。四是根据家禽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供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五是对病死家禽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六是控制大肠杆菌、败血霉形支原体的感染。七是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防止继发感染。八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禽舍内生活环境。九是选购健康、品质好的苗禽。十是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药物,不滥用药物。
3 参考文献
[1] 沈爱梅.混合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0(8):50-51.
[2] 付辛午,于海娟,王成达,等.家禽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0(12):41.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上呼吸道疾病普遍的是感冒,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咽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就主要是肺部疾病了,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根据呼吸道的部位,通常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两类。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通常是多个部位的通常,气管、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在解剖学里通常被称为下呼吸道,鼻、咽和喉称为上呼吸道。由于呼吸道疾病与吸入物、生活环境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要注意避免外界污染源。同时积极治疗其他有可能导致上下呼吸道患病的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两个不同的笼统性疾病,主要是部位不一样,上呼吸道感染多是指鼻孔到环状软骨下缘,主要包括鼻咽喉的急性炎症。如急性咽喉炎,扁头体炎,普通感冒都是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我市鸡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带来了一个不利的环境,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我市的鸡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投资100万元的养鸡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的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冬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频频肆虐,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一类重要疾病,可导致蛋鸡、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各日龄鸡伴随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肉鸡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为此本人就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见于一些山地养鸡的专业户,他们一般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雏鸡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其发病数约占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数的45%左右。
从病例的实际情况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或200日龄左右。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第2次免疫前后。发病率有时会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
1.临床症状
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部分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部分病程长的鸡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脂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且粘液增多;少量病鸡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疫苗,规范操作:将灭活苗和活苗免疫有效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雏鸡和开产前。雏鸡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存在,对活苗免疫可能产生干扰,而母源抗体对灭活苗的干扰不是很严重,此时要选用灭活苗点眼滴鼻等黏膜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开产后可用活苗免疫,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免疫间隔。按照疫苗使用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免疫前后最好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严格控制其他疾病,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3.2做好环境和鸡舍的消毒和卫生:要制定一套消毒制度,鸡舍一般一周带鸡消毒一次,鸡舍环境一般一月消毒一次,并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防鸟措施。
3.3选好鸡群
选择优质的鸡苗,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并且母源抗体水平均匀,便于建立好的基础免疫。选择好的饲料,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水平均匀度。适当的进行鸡群保健,在鸡群应激强时可以使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拌料。
3.4治疗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之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使用IV或者clone-30饮水免疫,并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鸡体抵抗力。然后要适当的投一些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继发病的发生。对于一些曾经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考虑使用卵黄抗体治疗。对于死亡病例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乱扔。并要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粒子浓度。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病,但以雏鸡最为严重,有时中鸡和产蛋鸡也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缺乏营养等因素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症状
常见于40日龄以内的小鸡。鸡群突然发病,出现张口呼吸、咳嗽、食欲逐渐减少、羽毛松乱、怕冷、常打堆。
2.病理变化
鼻腔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出血、气管内有粘液或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肺水肿或出血。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媒介物的传播作用也不重要。故鸡场的消毒、鸡舍的合理间隔、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采用“全进全出”和批量空置场舍的饲养制度,对预防本病有效。
3.2免疫接种:一般可在4~10日龄用H120疫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H52疫苗滴鼻或饮水,以后每2~3个月用H52疫苗饮水1次。蛋鸡开产前肌注呼吸道型、肾病变型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活的弱毒疫苗时,为了避免传支病毒疫苗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应先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至少隔7天再进行本病疫苗免疫。
3.1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提高育雏室温度,防止受寒,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抗菌药物及增加维生素用量,在饮水中添加4%的红糖或0.75%的柠檬酸钾,可降低病死率。
对于肾型传支发病鸡群,使用肾型传支疫苗紧急接种,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添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并能阻止疾病的流行。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目前在全国都有发生,其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流行性。
1.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常呈现头颈上伸的张口呼吸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严重者会咳出血性黏液。
2.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轻者,可见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微红;严重者,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严格病鸡隔离、鸡舍带鸡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流行的有效方法。
3.2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认为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药物仅是对症疗法,可使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
3.3免疫接种: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对30日龄的鸡按1头份剂量进行滴眼或滴鼻。
3.4治疗:用倍宁(300斤水/瓶)饮水,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同时用氨茶碱集中饮水或喷雾,防止窒息死亡。同时用肠炎110(300斤水/瓶)防止继发感染。
【关键词】 儿童呼吸道疾病;中药贴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01-02
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小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以及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肺部音难以消失[1]。我院对呼吸道疾病的患儿分别采用中药贴片导入辅助治疗和常规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对呼吸道疾病所列出的标准[2]: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部有细湿音、呼吸急促以及影像学检测肺部有斑片状阴影,且排除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以及结核感染等疾病的患儿。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即用患者的病历卡号交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观察组女25例,男35例,年龄在6个月至6岁,病程6h至4d,存在发烧患者56例,胸片示支气管肺炎患者36例,节段性肺炎患者21例,大叶性肺炎患者3例。对照组女23例,男37例,年龄在8个月至5岁,病程8h至3d,存在发烧患者55例,胸片示支气管肺炎患者35例,节段性肺炎患者2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首先0~12个月的患儿将50g(12个月以上的患儿采用100g)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规格支装2ml∶[KG-*3/5]50mg)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再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儿,1次/d,同时给予患儿利巴韦林口服溶液(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87,规格5ml∶[KG-*3/5]0.15g×12支/盒)2.5ml/次,3次/d(0~12个月的患儿2次/d),7d为一个治疗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采取中药贴片经皮导入给药的方式进行穴位的中药敷贴治疗,其操作步骤:①首先对患儿的双侧肺俞穴采用清水进行清洁,局部按摩5min,每天都有专人按摩1次;②其次是采用川贝、双花、杏仁、鱼腥草、生地、板蓝根、桔梗等中药加工而成中药贴片放置于患儿的双侧肺俞穴处,并用束缚带将中药贴片隔衣固定;③最后连接电极板并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和不同的皮肤状况对治疗时间及贴片保留时间进行调整,0~6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10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1h,7~12个月的患儿治疗时间为15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2h,12个月以上的患儿治疗时间为20min/次,贴片保留时间为4h,2次/d,7d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时的温度需控制在30℃左右。由专人对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病症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平顺,咳嗽消失,对双肺进行听诊时无音,X线胸片显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气喘、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对双肺进行听诊时仍有细湿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渗出大部分被吸收;无效:气喘、咳嗽症状无好转,甚至病情反而加重,对双肺进行听诊时仍有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渗出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咳嗽、发热、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4]。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医经皮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施于患处或相应穴位,药力直达病所,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医常见的外治法。中药贴片经皮导入治疗是在古代中医经皮给药外治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靶向给药,集电疗、热疗、灸疗及药疗于一体的药物导入治疗,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消散,加速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提高疗效,尤其对病程长,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不配合药物治疗的患儿疗效尤为显著[5-6]。
中药贴片治疗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组方中川贝、双花、杏仁、鱼腥草、生地、板蓝根、桔梗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等作用,将其贴于肺腧穴,经治疗仪的作用,使皮肤通透性增强,药物更容易吸收,从而达到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及缩短病程的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贴片辅助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P
综上所述,中药贴片经皮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具有疗效好、缩短病程、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徐俊,王娟梅,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03):306-308.
[2]屠燕屏,饶争丽,鲍艳霞.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64-5666.
[3]王晨,刘元元,丁玉峰,等.对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病历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探讨[J].医药导报,2015,34(04):534-537.
[4]余超,吴磊,辛青,等.基于TOPSIS法的江西省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绩效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04):469-471.
[5]高洪英.甲强龙静脉注射与中药贴片导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9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