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婴幼儿急救与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的 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质量,确保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300例患儿,利用静脉手推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采取多种方法保证增强扫描的成功率,所有CT增强图片质量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中298例CT增强检查均获成功,其图片质量均符合诊断标准,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引起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2例检查失败,产生运动伪影。结论 利用多种方法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质量,可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同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CT增强 护理 婴幼儿
婴幼儿CT增强检查是临床上一个难题,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血管细而脆、不能配合等等诸多因素,往往给CT增强带来不便,因此,在CT增强检查的全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配合适合的扫描方法,可大大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与此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可明显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对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护理的认识,现将我院2003年1~1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300例婴幼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5例,女135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颅脑病变131例,胸部病变32例,腹部病变73例,盆腔病变36例,骨关节病变28例。
1.2 设备 采用美国GE公司Hisppeed螺旋CT机扫描。
1.3 检查前的准备 镇静制动,对于不合作患儿均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用品如氧气、血压计、吸痰器、急救药品等。
1.4 增强方法 [1] 全部病例扫描前行静脉碘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进行。一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按1~2mg/kg体重计算,采取静脉推注法手推注射。扫描前20min推注地塞米松,按0.5mg/kg体重计算。
1.5 检查中监护 CT增强检查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保持静脉输入通畅。记录CT增强检查前、后的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以便对比。
1.6 扫描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螺旋方式扫描,层厚为5mm或7mm,螺距为1.0。手推完成后立即扫描。
1.7 图片评价 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分别以脑动脉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四肢大血管等作为参考,若明显强化,则表明CT增强检查成功,否则失败或不佳。
2 结果
2.1 CT增强检查成功率与图片质量 本组中,检查成功298例,图像质量优良;差者2例,有运动伪影。
2.2 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 本组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2天后症状均消失。
2.3 生命体征观察 全部病例扫描前后,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均稳定,皮肤弹性好。
3 体会
通过本组病例CT增强检查结果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在CT增强扫描前做好镇静制动、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把握好扫描的时机,可以明显提高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获得优质图片,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3.1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静脉碘过敏试验 [2]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是增强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采用5%葡萄糖维持通道,一方面便于维持血容量、防止病情变化而随时用药,另一方面便于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用药。关于是否作过敏试验,国外如欧洲、日本等相继停止进行过敏试验,但国内几乎所有医院都还在进行。一般方法为取30%泛影葡胺1ml静脉推注,20min后观察有无全身发热、瘙痒、皮疹,有无呕吐等过敏反应症状,无反应者方可进行。实践证明在临床上仍有实用价值。
3.2 镇静制动 对不合作患儿采取镇静制动是检查成功 的关键。一般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按0.3~0.5/kg体重计算,灌肠后保留10~15min,同时要按紧部,防止排出体外而失效。另外,本组病例中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但2天后症状均消失,我们分析系水合氯醛的药物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3.3 检查前30min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 为了预防碘过敏反应的发生,首先了解该患儿有否高危因素,可在检查前30min左右,口服扑尔敏,或按0.3~0.5mg/kg体重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本组中无1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4 采用快速均匀注射和螺旋扫描 对于婴幼儿,我们不主张使用高压注射器,一律采用手推法推注。注射速度控制在0.7~1.5ml/s之间,注射完毕立即进行螺旋扫描,层厚5mm或7mm,螺距1.0。多排螺旋CT效果尤佳,可获取良好的图像。扫描应稳、准、快,避免重复扫描。
3.5 绝对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3] 对于婴幼儿应绝对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避免副反应发生,同时应减少造影剂量,主张以1~2ml/kg体重剂量为宜,最大用量应低于60ml。
3.6 急救措施 在CT检查时要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处理。
3.7 扫描后观察 CT增强检查完成后30min内不要立刻离开,应继续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30min后一切正常方可离开。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34.
【关键词】 氨溴索 婴幼儿 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broxol on infants pneumonia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Methods: The 110 cases of infant pneumonia in hospital were separat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t random. Tow groups giving antiinfection, symptomat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conventionally altogether,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ccepted ambroxol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with intervenous drop infuse and/or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2 years old 15 mg, once a day or twice a day, 7 days of process in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95.0% and 76.0%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Ambroxol; Infants; Pneumonia
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占婴幼儿各种死亡原因之首。鉴于婴幼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多,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炎症扩散而导致病情加重。我科应用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收集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110例,均符合婴幼儿肺炎诊断标准[1],排除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患儿。其中男63例,女47例,均因咳嗽、气促、喉部痰响入院。双肺听诊可闻及固定湿性啰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可见点片状阴影。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分度及入院前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辅以盐酸氨溴索注射剂(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翰大药厂,每支2 mL含15 mg盐酸氨溴索)治疗,2岁以下7.5 mg/次;2岁以上15 mg/次加入5%GS 20 mL静脉滴注和(或)加NS 3 mL以5 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
1.3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喉中痰鸣音及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7 d,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无效:治疗7 d,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治疗组咳嗽、喉中痰鸣音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P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粘液所阻塞等[1],且婴幼儿咳嗽排痰能力差,痰不易咳出,易致气道狭窄甚至阻塞造成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因此,有效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婴幼儿肺炎治疗中显得十分重要。盐酸氨溴索是目前唯一用于临床的可静脉给药的呼吸道清道夫,能调节浆液性和粘液性分泌、使痰液稀释、粘稠性降低、激活粘液纤毛功能、促进粘液纤毛的运转,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有报道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液分泌,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2,3]。本组通过应用氨溴索注射剂静脉滴注和(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咳嗽、喉中痰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联合用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日,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使药物变成细小雾粒容易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湿化排痰作用,雾粒小不易呛咳并可同时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因此,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1741206.
[2] 方晓惠, 钮善福. 沐舒坦针剂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7(2): 152153.
[3] 翁晓阳, 林春旺, 邓明红, 等.沐舒坦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18): 20102011.
[4] 宋国维.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临床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4): 23.
【关键词】婴幼儿;重症肺炎;东莨菪碱
婴幼儿肺炎是小儿时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普通型肺炎经治疗后均可痊愈,而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是婴幼儿重症肺炎,此病指生后1个月~3岁的婴幼儿,因各种致病原引起除肺部炎症外,同时还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病毒细菌毒素、炎症介质作用及其他器官和/或系统并产生相应症状者称为婴幼儿重症肺炎,是儿科疾病的病死原因之首,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我科2003-2007年采用东莨菪碱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3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儿均符合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1月~1岁46例,1岁~3岁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月~1岁24例,1岁~3岁12例,设立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与观察组中相仿。
1.2 临床表现 患儿皆有如下共同临床特点:①主要症状:发热、咳嗽、气促、食欲差或拒乳;②体征:呼吸增快,40~80次/min,发绀、肺部音。治疗组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11例,其中4例合并心力衰竭;并发胃肠功能衰竭5例,其中3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中毒性脑病18例,其中2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对照组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14例,其中3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胃肠功能衰竭4例,其中2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中毒性脑病16例,其中3例并发心力衰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1.3 辅助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 治疗组白细胞总数高达15~30×109/L者28例,占78%,伴中性粒细胞增高者22例,占61%,8例患儿周围血象属正常范围。对照组白细胞总数达15~30×109/L者29例,占80.6%,伴中性粒增高者23例,占63.9%,7例周围血象正常。
1.3.2 胸部X线检查 两组共摄片42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为1~3岁幼儿均有肺纹理增粗,肺透明度降低,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5例表现为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支持治疗。
1.4.2 根据病情予以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氨茶碱、强心剂、酚妥拉明、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1.4.3 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用量按病情轻重以每次0.01~0.03 mg/kg,每15 min一次,至面色转红,肢端温暧,尿量增加,呼吸改善,心跳有力后改为30~45 min一次,以后再适当延长1~2 h一次,维持24 h左右。
1.5 疗效判断 包括:①6 h内面色转红,肢体温暖,尿量增加,呼吸改善,心跳有力为显效;②24 h内出现上述变化为有效;③24 h内患儿病情无好转为无效。
2 结果
2.1疗效 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8例口干,2例尿潴留,3例烦燥,经一般处理或停药后即可缓解,全部病例未见严重的毒性反应。
3 讨论
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时,由于缺氧酸中毒及病毒血症与细菌毒素、炎症介质等作用,使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微循环障碍。其表现为除原发病症外,患儿面色及全身皮肤苍白,发凉发花,足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眼底动脉痉挛,静脉迂曲、扩张,尿量减少。现已认识到微循环障碍是许多危重患儿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一个共同的临床特症,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过程[2]。东莨菪碱属莨菪碱类药物,其药理作用较多,该药在微循环障碍时能拮抗乙酰胆碱、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对微小动脉致痉挛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研究证明,休克时血清胆碱脂酶含量活性降低,乙酰胆碱分泌亢进,在随着东莨菪碱的应用和病情恢复,血清胆碱酶含量逐渐恢复正常,抗胆碱药M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能有效地逆转休克时血液动力学改变,在肺炎并微循环障碍时进一步得到证实[3]。中毒性脑病的发生与毒素作用于脑组织使血管痉挛,脑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因而予以扩张血管药物如东莨菪碱、654-2、酚妥拉明改善微循环至关重要。临床上用东莨菪碱与能量合剂及胞二磷胆碱治疗中毒性脑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尽管胃肠功能衰竭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时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但感染后炎症介质释放入血,低氧血症、酸中毒所致胃肠道微循环障碍,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移位及其毒素入血引起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因素占有重要地位[4],因而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东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在肺炎临床上出现微循环障碍、胃肠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在24 h内使用东莨菪碱者效果佳,24~48 h后使用者效果差。在治愈者中90%患儿在用东莨菪碱后1~3 h微循环障碍逐渐改善、手足转温;4~6 h开始排尿;至48 h意识转清楚,72 h脱离危险。所以,抢救时机是微循环障碍的早、中期并在微循环障碍发生后24 h内用药。根据病情,用量不限,笔者曾救治1例1岁10公斤患儿,为重症肺炎并发微循环障碍、心力衰竭,24 h内曾用12 mg东莨菪碱,平均1.2 mg/kg,而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东莨菪碱能解除肺、脑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的血流灌注,减轻肺瘀血和肺水肿,改善气体的交换。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同时使周围小动脉扩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肺功能。还具有兴奋呼吸、循环中枢,抑制大脑皮层,对并有烦燥不安,抽搐的呼吸衰竭患儿尤为适用。由于微循环改善,防止发展成为微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及DIC等并发症,为抢救争得时间。采用东莨菪碱为辅综合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必须强调早期、足量、维持递减原则。此法见效快,毒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80.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95,33(6):373.
【关键词】IPV;全程接种;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22-02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小儿,3岁以下占80%。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以应用疫苗有效预防。[1] IPV从2月龄开始接种,全程共4针。通过对2011年1月-2011年9月查漏补种1063份资料分析发现,由于婴幼儿监护人缺乏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对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恐惧,加上全程4针疫苗接种时间跨度长,致使全程接种疫苗的依从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预防保健科门诊从2011年10月起,有针对性地加强IPV 预防全程接种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我院预防保健科门诊接种IPV的婴幼儿1199例。
1.2 疫苗极其接种 疫苗为巴斯德公司生产,2―8℃冷藏运输并保存,接种途径为臀部外上四分之一肌肉注射,接种计量为0 .5ml,共接种4次。接种时间安排为2月龄、3月龄、4月龄、18月龄。
2 整体护理干预
2.1 创造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候诊环境 周围环境的布置与气氛对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对于认知功能不全的婴幼儿,环境更是意味着愉快与痛苦。[2]接种门诊注重接种环境的改变,在设计中融入人文气息,从灯光、颜色等作调整,使婴幼儿一进诊室就被所营造欢乐气氛感染,恐惧等不良心情也消失,对接种不再抵触,从而提高接种依从性。
2.2 优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家长及婴幼儿等候时间 长时间等候会增加焦虑情绪,甚至会失去耐心而放弃接种,进一步降低接种依从性和接种率。接种门诊首先优化就诊流程,在进门墙壁悬挂接种流程图,使家长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同时采用电子叫号系统排队,依序叫号办理登记手续,开出票后指引其交费快速到接种室注射,保证短时间内完成登记、接种等工作。
2.3 规范预防接种制度,做好计免相关告知,保证安全注射,提高监护人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接种依从性。近年来由于某些媒体和网站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失实和夸大报道,使部分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和依从性。我院接种门诊措施如下:
2.3.1 严格遵守疫苗流通、进货制度,严格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疫苗事件往往是冷链管理不善所致,因此我院注重管理制度化,责任具体到人,定期检查各冰箱温度,保证安全注射。
2.3.2 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做到尊重监护人知情同意权,提高监护人对接种人员信任度。每名满月到院接种第二针次乙肝疫苗的婴儿监护人,接种人员均发放IPV接种知情同意书,主要包括IPV相关知识简介,接种反应与接种禁忌,接种注意事项等,指导监护人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必要时上网查询。婴儿满两月龄来院接种前由登记台医护人员给予宣教后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发放的知情同意书文末专留签字栏签字,一式两份。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能有效帮助监护人准确了解IPV相关知识,解除监护人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恐惧,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语言和操作行为,避免因口头告知内容不完善或监护人未能完全理解而造成纠纷;如发生上述不良反应时,出现的法律问题,可以提供文字依据,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接诊护士签名,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3]
2.3.3 针对性施行健康宣教,提高婴幼儿全程接种的应从性 有研究表明,儿童家长的认知水准与情绪变化、心理及行为状态对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影响,父母的行为倾向可以改变儿童的行为倾向性,父母的帮助和心理支持对解除儿童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家长会因孩子的恐惧反应而变得焦虑和无奈,从而作出不明智的选择。 [4] 因此接种门诊利用电子显示屏、挂图、宣传栏以及展板等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和免疫规划的宣传,咨询登记里有疫苗的种类、作用、免疫程序、接种的注意事项、疫苗的价格等内容的上墙资料和印刷资料,监护人在等候和接种留观的时间可以咨询和查看。另外认真做好辖区内新生儿的家庭访视工作,传授育儿知识,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指导监护人以平常心态对待预防接种,顺利完成初次接种后,提醒监护人正确对待接种反应与注意事项,强调全程接种对于婴幼儿的重要作用,坚定其完成全程接种的信心。
2.3.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按照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接种 接种前护理人员认真洗手、剪短指甲、戴口罩,认真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是否变质,及时更换冷藏包内的排冰,确保疫苗和一次性注射器的质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与监护人共同核对疫苗,确定无误双签字后方可注射,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接种前还需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一般选择臀部外上四分之一),检查接种部位有无瘢痕及硬结,确定部位后严格消毒快速接种,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时立即用无菌棉签轻按皮肤,防止疫苗流出或出血,并做好预防接种的急救处置,备齐急救药械。[5]
2.4 实施无痛注射,提高婴幼儿接受注射的依从性 注射疼痛的体验会使婴儿童产生烦躁、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接合作等,如果婴幼儿情绪太抵触,监护人也会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接种及时率大大降低。护理人员坚持做到①亲切和蔼、动作轻柔,使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分散婴幼儿注意力。如让其摆弄玩具、引导观看有趣的图画,对月龄大的儿童鼓励、安慰、表扬等;另外适当与婴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摸摸儿童的头和小手,让其感受到亲切、安全及鼓励,使其能配合注射,为下次接着做好铺垫。②疫苗在冷藏包取出后仍处于低温,注射时刺激性强引起疼痛较大,护理人员接种前将疫苗轻握于手心温热一下再给予注射以减轻疼痛;③要掌握“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注药慢)无痛注射法,避免快速注药引起剧痛,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下次接种;④多数婴幼儿进针和注药时不感到疼痛,反而拔针后大声啼哭,主要是由于监护人害怕注射部位出血而用力按压所致,所以拔针前要嘱咐监护人轻压针口。护理人员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做得人文关怀,使婴幼儿及监护人乐于接受预防接种,坚持全程接种。[6]
2.5 设立接种后电话随访和查漏制度 根据临床观察,接种IPV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但若处理不及时,也会降低疫苗全程接种率。为了进一步提高IPV全程接种依从性,接种门诊开通了一部专门为监护人提供咨询和随访的电话。由辖区护士负责对未按时接种的监护人给予电话随访,询问孩子不按时接种原因,提醒监护人及时带孩子来院接种,对表示不能及时前来接种的婴幼儿监护人给予健康教育,劝其尽快前来接种,维持其对全程接种的依从态度。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者,电话指导监护人正确局部热敷,合理安排婴幼儿饮食、活动与休息,注意多喂水,密切观察体温、皮肤等变化,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来院诊治。
3 结果
排除婴幼儿身体状况不适合接种外,于约定接种日±24h内在本院或其他接种机构完成接种视为完全依从;自行延迟接种≥ 24h或停止接种视为不依从。全程接种疫苗依从率=4针次均在约定疫苗接种日±24h内完成接种例数/总例数×100%。2011年1―9月我院接种IPV的婴幼儿共1063例,按约定全程接种者为811例,全程接种疫苗依从率为76.3%。2011年10―2012年6月我院接种IPV的婴幼儿共1199例,按约定全程接种者为1112例,全程接种疫苗依从率为92.7%,与2011年1―9月相比,接种依从率有显著提高。
4 体会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在使用疫苗之前曾经导致很多病例瘫痪,婴幼儿按时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不仅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避免护患纠纷,而且能帮助监护人准确了解IPV相关知识,解除他们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为全程接种依从性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强健康宣教能针对性解除监护人的心理负担,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接种。电话咨询与随访制度是对监护人的全程监督,保证接种依从性。总之将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健康宣教、电话咨询与随访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IPV全程接种婴幼儿监护人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于进一步提高IPV全程接种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脊髓灰质炎[J].社区医学杂志,2011,6(11):69~71.
[2] 李 芳. 整体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恐惧心理的影响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1(25):63~64
[3] 何淑英. 提高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依从性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4B):71~73
[4] 杨晓娟,杨玉仙,李廷学,等. 预防接种医护人员与受种儿童监护人的沟通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3):236~237
【关健词】黄芪 妈咪爱 轮状病毒性肠炎 疗效 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69-01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一般发生在秋冬寒冷季节,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是高发季节,常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重症病例,较重的病例表现为突然发病,包括发热、呕吐、腹痛、水样便,但不含黏液及浓血,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我科于2008年9月-2009年2月应用黄芪与妈咪爱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1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例数、性别、年龄、病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发热、呕吐、大便为水样便、蛋花汤样,病程在3天以内;(2)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性检测阳性。
1.4 排除标准 (1)就诊前给予抗病毒及口服妈咪爱治疗者;(2)有免疫缺陷或中性粒细胞<2.0×109/L;(3)大便水样含脓血及黏液。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2ml/kg.d,每日分2次静脉点滴,妈咪爱口服,用法与用量为:<1岁,每次0.5g;1-2岁,每次1g; 2-3岁每次2g,均每日两次。共治疗3-5天,但凡用药病情好转未愈,继续用药2-3天。
1.6 疗效标准 (1)显效:用药3天内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其它临床症状消失;(2)好转:用药3天内大便次数及性状好转,其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用药3天内大便次数及性状、其它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n=56]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5.13,p<0.05)。
3 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使细胞变性坏死,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糖、脂肪吸收减少,引起渗透性腹泻,同时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有益菌数量急剧下降,肠内微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失去了厌氧菌的屏障与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外来病原的侵袭与定植,加重腹泻。目前,抗轮状病毒无特效药,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但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的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早期使用黄芪注射液能有效抗病毒及保护肠黏膜及修复作用[3]。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为豆料植物黄芪或荣喜黄芪的根。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血液中cAMP、IgM、IgE、IgA水平,能增强病毒诱导干扰素能力[4],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能促进体液免疫,抑制细菌、病毒繁殖[5]。妈咪爱是一种复方多维乳酸菌营养剂,每袋有高浓缩活菌1.5亿个,还含有B族维生素及钙、锌等微量元素,乳酸菌能够阻断病菌与肠细胞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与肠细胞粘着,乳酸杆菌在肠道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增加肠道酸度,重建人体天然屏障;同时妈咪爱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钙、锌等微量元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益,锌剂同时也是胃粘膜保护剂,对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肠粘膜再生修复。腹泻患儿口服本品后可迅速补充和恢复肠道的正常厌氧菌群,恢复肠道的正常生态环境,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促进腹泻的治愈[6]。
本组应用黄芪与妈咪爱联用治疗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方便、安全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6,1299.
[2]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3]金玉,薛立军.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中sIgA水平变化[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2):97.
[4]张思亮.实用临床中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16-617.
[5]崔应珉,王宽岭.中药临床医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6-437.
[6]刘东海,刘小玲.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0):2914.
【关键词】 纳洛酮佐;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04-01
心衰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常见并发症,易危及患儿生命,我科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心衰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系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来我科住院患儿,选择符合下下述诊断标准的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0-6个月24例,--1岁31例,--2岁15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病程5.1±1.7天。对照组30例,病程5.0±1.9天。两组患儿均有咳嗽、气喘、干湿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斑点或斑片状渗出影。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诊疗规范・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临床表现及体征,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70例均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急性心衰,心衰诊断标准符合第七版高等院校儿科学教材小儿心力衰竭的标准。(1)呼吸急促、频率>60次/分,伴口唇发绀、口吐白沫;(2)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安静时心率幼儿>160次/分或婴儿>18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3)肝脏迅速增大,肋下超过2.5―3.0cm,而不能用纵隔下移等原因解释着;(4)尿量明显减少,下肢、颜面水肿;(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
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强心、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按0.02-0.04mg/kg/次,加入5%葡萄糖10ml静注,每日1-2次,呼吸困难缓解后,再按20-40 ug/kg/h加入5%葡萄糖30-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滴速每分钟6-8滴,待心衰纠正后即停药,一般用药2-3天。西地兰洋地黄化量按0.03―0.04mg/kg,缓慢静注,首次用饱和量的一半,另一半分为两次间隔6小时―8小时,疗程西地兰为一个疗程。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用药3天咳嗽消失,喘息缓解,肺部干湿性音基本消失,心衰纠正;(2)有效:用药4―7天咳嗽、气喘明显好转,肺部干湿性音明显减少,心衰基本纠正;(3)无效:用药7天上述症状、体征改善轻微或无好转。
X线检查的观察标准。胸片标准:(1)有效:治疗7天胸片病灶基本或完全吸收;(2)无效:治疗7天胸片病灶变化不明显。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湿性音持续时间及胸片的变化。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u检验。
结果:治疗后患儿精神好转、安静、呼吸平稳、呼吸频率降至30-40次/分左右;心音有力,心率在安静状态下120-130次/分,肝脏明显回缩,质软;尿量增多。两组达到以上指标所需时间,治疗组为1.3±0.2天,对照组2.4±0.3天,(t=19.292,P
讨论: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病与多发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聚变时多见。病原体大多为病毒或细菌,部分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由于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时体内β-内啡呔的含量明显增高,随着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加重,血中β-内啡呔呈增高趋势(2),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可促进心衰加重,另外心衰时氧自由基产生增多(3)。阿片样物质可破坏心脏的代偿功能,损害心肌细胞代谢及心血管,使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减少,促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心功能进一步减退(4)。而纳洛酮为特异性阿片物质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的对抗受体,阻止心衰进一步加重,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氧供给,使心肌缺氧得到改善,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同时能清除自由基,减轻心肌损害,而起到抗心衰的作用。西地兰有增加正性肌力作用,两者分别从不同途径协同发挥抗心衰作用,达到抗心衰疗效。纳洛酮与西地兰联合使用治疗心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西地兰,所以心衰已被确诊,宜及早使用纳洛酮,以促进心功能早日恢复。纳洛酮的广泛使用其安全性较大,尚未见中毒报道,个别出现轻度嗜睡、烦躁、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偶可出现肺水肿、心率失常等(5)。 本文40例患儿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但还需要提醒同仁们使用纳络酮时注意上述不良反应,发现后及时处理。总之纳洛酮在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0--187
[2]孟庆林主编,纳洛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3]张少丹,钱培德,纳洛酮、阿片肽在儿科领域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5,22(4):202
【关键词】 细辛脑 沐舒坦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冬春季节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憋、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等。引起喘憋的主要原因是毛细支气管腔内集聚了大量粘稠痰液。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我们应用细辛脑注射液合沐舒坦注射液治疗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全国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将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54例,女48例;对照组84例,男51例,女33例。2组年龄均在1~24个月,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咳喘、气促、心率快、肺部有哮鸣音及湿啰音。两组患者病例数、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抗感染、激素、解痉、止咳等常规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予吸氧及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细辛脑注射液(江苏方强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156;规格:安瓿,2 ml∶8 mg),0.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中静点,沐舒坦注射液(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生产),剂量每次7.5 mg(2岁以下)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中静点,二者皆每日1次,连用5~7 d,对照组应用α糜蛋白酶2.5 mg及地塞米松2 mg雾化吸入,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3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住院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注: *表示两组比较P<0.01
2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易患的一种病毒性肺炎,此病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由粘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广泛痰鸣音及湿啰音,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除对因治疗控制感染外,很重要的是必须及时有效清除气道不断产生的粘稠痰液,保持气道通畅,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病情,缓解喘憋,避免发生呼吸衰竭。传统的方法口服止咳糖浆,超声雾化吸入、拍背、吸痰,对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粘稠痰液的清除疗效不显著。但是,口服化痰药,婴幼儿不易配合,常出现呕吐,甚至造成呛咳与误吸,且实际服药剂量也难以掌握;雾化吸入易引起患儿哭闹烦躁,过多水分进入呼吸道,加重呼吸道阻塞。细辛脑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细辛脑,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缓解支气管痉挛起到平喘作用,对咳嗽中枢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可引起分泌物增加,使浓痰变稀,降低痰液粘滞,易于排出,亦有类似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沐舒坦活性成分为盐酸氨溴索[1],可恢复气道粘膜的正常分泌,改变分泌物的浆液与粘液比值,从而改变痰液的流变学,降低粘痰对气道壁的粘附,有利于排痰[2];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粘膜纤毛的运动,维护呼吸道的自净机制,防止有害因素的损伤[3];还可促进肺部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4],防治肺泡萎缩和肺不张,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及粘液的粘着力,改善气道粘膜纤毛区及无纤毛区痰液的输送,可提高抗生素在分泌物中的浓度[5],并且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6],促进毛细支气管炎痊愈。
本治疗组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细辛脑联合沐舒坦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结果发现确实可以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中粘稠的痰液稀释,稀释的痰液可通过咳嗽自主排出。二者合用后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不断产生和聚集的大量粘痰液得到有效清除,气道通畅,临床主要观察指标如喘憋、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与对照组相比恢复满意,住院日明显缩短,疗效显著。我们认为,二药合用且静脉给药,患儿易于配合,用药剂量也便于掌握,且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见效快、给药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祛痰良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Romanini BM, Saandri MG, Tosi SM,et al. Ambroxol for prophylaxis and treament of broch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chest surgery int[J].J Clin Pharm Res, 1986,4:123.
[2] 朱科明,李深,邓小明.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中华急救医学,2001,21(1):5960.
[3] 杨锡强.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关键词] 沐舒坦; 超声雾化疗法; 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14.25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95-01
沐舒坦注射液是一种黏液性溶解性祛痰药,其活性成分是盐酸氨溴索。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其中≤6个月11例,7个月~12个月12例,1岁~2岁7例,2岁~4岁8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其中≤6月10例,7个月~12个月13例,1岁~2岁7例,2岁~4岁8例。治疗组中发热30例,咳嗽36例,气喘31例,烦躁29例,发绀26例,肺部干湿音37例,X线胸片示肺部斑片状阴影33例,肺纹理增粗5例,诊断急性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肺炎33例,哮喘并感染2例。对照组发热31例,咳嗽37例,气喘30例,烦躁26例,发绀24例,肺部干湿音36例,X线胸片示肺部斑片状阴影32例,肺纹理增粗6例,诊断急性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肺炎32例,哮喘并感染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发绀者予以吸氧。治疗组以沐舒坦(勃林格殷格国际公司生产)7.5 mg加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加α糜蛋白酶4 mg雾化吸入,2次/d。治疗过程中由专人负责疗效观察。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经超声雾化吸入5天后,咳、热退,气喘消失,两肺干湿音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感染灶完全或明显吸收;有效:经超声雾化吸入5d后,咳嗽、发热、气喘症状明显好转,两肺干湿音部分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见吸收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或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周后复查胸片无吸收好转。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84.2%),有效5例(13.2%),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3%,平均住院天数6.5天;对照组显效17例(44.7%),有效10例(26.3%),无效11例(28.9%),总有效率71.1%,平均住院天数10.5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沐舒坦过敏者,仅个别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恶心3例,呕吐1例,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恶心5例,呕吐2例,发生率13.2%,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较好。两组显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其中咳嗽、气喘、咳痰、排痰困难等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表现,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道管腔狭小,黏膜柔嫩,淋巴血管丰富,容易被损伤和感染,且小儿咳嗽排痰能力远比成人差,纤毛运动也逊于年长儿及成人,下呼吸道出现炎症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造成气道狭窄,甚至气道阻塞,危及生命,故在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咳痰、排痰困难时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尤为主要。盐酸氨溴索是一种较新的黏液溶解剂,可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增加溶胶层厚度,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同时,盐酸氨溴索可加强纤毛摆动的强度和频率,最终使黏液纤毛装置运输能力提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另外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松驰气道平滑肌、促进肺表面物质的合成等诸多作用[1]。本研究表明使用沐舒坦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可明显缓解咳嗽、咳痰及排痰困难,减少哮鸣音等呼吸道临床表现,改善呼吸状况。超声雾化沐舒坦系通过超声雾化器使药物产生雾粒,直径有5μm左右,有效颗粒密度高,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并沉降,使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提高,从而发挥速效高效的作用,可避免发生静脉输液反应[2]。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适用于儿童,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仅是轻微恶心,偶见呕吐,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总之,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依从性高,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儿 高热 惊厥 应急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48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10-02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儿童发育的某一时期(6个月-3岁)单纯由发热诱发的惊厥。在这一时期的儿童,自身抵抗力较弱受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从而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它感染,导致体温在瞬间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引起的惊厥。[1]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较弱的刺激就能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释放出兴奋冲动,引发神经细胞非正常、多次、不间断的放电活动。
1 院外紧急处理
1.1 判断发生惊厥的标准。患儿高热时,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头向后仰、面色苍白、眼球固定上翻、牙关紧闭、面部、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有的可能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可有屏气甚至青紫等表现时应该断定孩子突发惊厥。
1.2 迅速止惊。如果已经发生惊厥,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切不可慌乱。保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不要用力按压或搬动婴幼儿。①应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清除口鼻部的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②用拇指指甲掐人中穴或压迫眶上神经,用外力强刺激促使婴幼儿大脑清醒。③出牙的婴儿可用毛巾缠绕形状接近压舌板样的物体放在口腔一侧的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口唇和颊部咬伤。当婴幼儿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以免给牙齿带来损伤。
1.3 快速降温。惊厥是由于高热引起的,快速降温才是关键。在室内要打开窗户通风,用风扇、空调等工具增加空气的流动来交换热量而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可服用退热药物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常用的是局部冷敷法,用毛巾包裹冰块或冷冻的饮料瓶,放在患儿头颈部、腋窝、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冷敷,每隔5min-10min查看一次。如果冷敷部位出现苍白、青紫等须立即停止。注意冷敷部位:不要放在心前区、腹部和足底,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和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由于婴幼儿语言发育尚不成熟,不能或不能完全用口头语言与成人交流。在给患儿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患儿的精神状况。如果在进行以上处理后孩子的惊厥没有控制,或者又再次发作要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
2 入院后的护理
2.1 对症护理。
2.1.1 控制惊厥,防止脑水肿。遵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首选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或用10%水合氯醛0.5ml/kg(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肠,保留30分钟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若惊厥发作连续30min以上,或间断反复发作,在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时,应降低颅内压,静脉推注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2]
2.1.2 吸入氧气,预防大脑缺氧。由于脑组织耗氧量大,约为全身总氧耗量的25%。惊厥发作时呼吸暂停,更容易造成脑缺氧。入院后要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以提高血氧浓度,减轻大脑缺氧,面罩吸氧,依照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给予1Lmin-4Lmin氧流量,当惊厥停止后应继续给患儿氧气吸入30min-60min,能促进缺氧脑细胞的恢复,减轻脑损伤,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3]
2.1.3 加强保护,防止受伤。惊厥发作时,要有专人保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必要时可以用床栏或宽绷带加以约束。
2.2 基础护理。①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流通,避免吹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之间,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水分大量蒸发,容易引起患儿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对患儿病情不利。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操作应集中进行,以免刺激患儿惊厥再次发作。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且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③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患儿高热体温处于上升期时,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及寒战,要注意保暖,加盖衣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面色、脉搏和精神状况。如果体温超过38.5℃,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降温。④注意皮肤清洁,患儿在退热期散热高而产热低,出汗增多,会浸湿衣服,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及床单、被套,以保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着凉引起感冒。⑤口腔护理,患儿高热,食欲减退,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及溃疡,通常用0.9%的氯化钠溶液擦拭口腔。有口唇干裂者,可以在口唇涂摸液体石蜡。⑥患儿在惊厥控制期应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牛奶、鸡蛋、果汁等。鼓励患儿多喝水,既可以补充身体因出汗而消耗的大量水分,水分又能够稀释身体的毒素,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2.3 做好心理护理。患儿高热惊厥发生时,会使家属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要用温柔的语言做好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健康教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医学术语)向患儿家属详细交待患儿的病情,并且讲解高热惊厥的原因和诱因。告知该病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同时教会家长复发时,所应采取的急救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发热的处理:当体温38℃时可服用适当退热药同时要告知患儿家属正确使用退热药物。切不可滥用退热药,以免引起其它病症。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在换季的时候,及时增添衣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急症,了解和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护理人员加强小儿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宣教,确保小儿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