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生产运维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运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运维管理

第1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道;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调运管理、运销计量管理、计划管理、能耗及周转量管理、天然气用气需求预测、日指定、辅助功能、统计报表、SCADA数据采集、对外接口等10 个模块。

1.1 调运管理

实现调度日报的生成,调度指令、场站作业的起草、审批及下达,值班日志的填报,成品油批次计划的起草及下达、收发球管理等功能;实现生产调度过程的监管与控制。

1.2 运销计量管理

从SCADA 系统及相关系统自动获取计量交接数据,并实现管道计量交接数据、气质分析数据、原油化验数据的审核和上报、统计报表的汇总、运销台帐及销售结算单的自动生成。

1.3 计划管理

实现原油、成品油、天然气销售计划的制定、审批及下发及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分析。

1.4 能耗及周转量管理

实现输油气周转量的自动计算、能耗统计数的上报、自动汇总及报表展现,实现能源统计指标和工艺参数的自动计算。

1.5 天然气用气需求预测

根据历史用气量、气象数据、经济模式等因素预测客户的天然气用气需求,为日指定、销售计划、管输计划等的制定提供支持。

1.6 日指定

根据合同要点进行客户用气日指定管理,实现气田、终端供应量、储气库吞吐能力及客户需求量的综合平衡。

2 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管道生产系统以运行维护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理念为核心,以先进的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为手段,开展各项运行维护工作。

2.1 运行维护工作内容

运行维护计划制定:主要包括运行维护工作目录的确定、运行维护工作进度安排、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改进计划、成本及费用预算。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包括用户支持、系统巡检、用户培训、软硬件维护及配置及变更管理等。

突发事件处理: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演练、灾备系统建设、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

系统拓展:主要包括新投管道及新建组织机构的系统实施工作。

功能提升:主要包括新功能的开发建设、软硬件平台的升级、系统性能优化等等。

2.2 运行维护流程

以ITIL v3 体系为蓝图,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管理、知识管理等6 个操作流程。

配置管理:指识别和确认系统的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根据用户的请求完成变更及检验配置项的服务管理流程。变更管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础架构或服务的变更而对其进行控制的服务管理流程。事件管理:指对引起或有可能引起服务中断或服务质量下降的事件进行处理的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指通过调查分析查明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和防止再次发生的措施,将问题对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服务管理流程。管理:是负责计划与实施IT 服务变更的管理流程,通过规范的流程控制服务及测试的过程,确保应用系统的质量。知识管理:是进行知识库内容收集、更新、检索以及知识应用、知识关联的服务管理流程。

2.3 运行维护理论

ITIL 是CCTA(英国国家计算机和电信局)于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发的一套IT 服务管理标准库,其将英国各个行业在IT 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归纳起来变成规范,旨在提高IT 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管道生产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在借鉴ITIL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在服务规划、成本控制、年度总结等工作中充分吸收了ITIL 的服务级别管理、能力管理、IT 财务管理、IT 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论,实现了服务成本、服务能力与服务目标(用户需求)的平衡与统筹规划。

2.4 运行维护平台

系统运行维护平台主要包括事件报警平台和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事件报警平台为HPOpenView 平台中的OVO 和OVIS 软件套件,能够实现系统状态的监控和自动化报警。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主要实现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流程化管理。事件报警平台和运行维护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报表平台进行数据展现,并为帮助台的日常工作提供支持。

2.5 运行维护的实施

以ITIL v3 体系为基础,对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研究,在借鉴最佳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符合项目实际的运行维护方法论,对运行维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在处理系统变更请求的过程中,项目组根据工作类型的不同对变更管理流程进行了细分,针对新建天然气客户这一类操作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制定了新增天然气客户的操作流程,作为变更管理的子流程专门用于新增客户所需完成的基础信息、权限、报表、工作流、数据流等一系列的操作。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业务发展变化更新完善业务流程,使其运转更加流畅。

通过运用可用性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成本管理与持续性管理,对自身的服务提供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明确了针对不同的服务所能达到的不同级别,同时将各种服务级别与对应的成本关联起来,进一步量化了运行维护工作,也为运行维护工作的考核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宏振. FLUKE744在天然气管道控制系统测试中的应用[J]. 自动化仪表. 2009(07)

[2] 周中.天然气管道防腐问题的探讨[J]. 煤气与热力. 2001(03)

第2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教学改革;三维方法论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实战的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生产运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一直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国内外许多大学在此门课程教学中,立足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典型案例分析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但限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水平,完全采用案例教学不太可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探索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妥善处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善教学效果。

二、《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内容庞杂且教学时间有限。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运营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管理内容不仅很多且跨越多个部门,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掌握各门学科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想能将各种知识统筹运用于生产运营管理活动中。此外,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本学科的实践和理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新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准时生产(JIT)、最优生产(OP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MS)、企业流程重组(BPR)、精细生产、敏捷制造、虚拟企业等。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必须反映这些最新的成果。但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课程涉及的范围太宽,内容太庞杂。因此,如何在保持课程原有核心内容的同时,又能较全面地将当前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介绍给学生,这是应当进行认真权衡的。另外,《生产运营管理》又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安排下,不仅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偏重于制造业,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割裂开来。我们知道,生产运营管理是对组织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的管理,因此,本课程的对象既包括制造业又包括服务业。而现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更多的则是偏重于对制造业运营管理的研究,对服务业研究的相对较少也较晚。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不论从学生的就业方面还是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内容都不应该有所偏颇,而应同等对待,而且对于一些普适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容,在教学中也不应割裂开来,而应进行有机的整合。

(三)侧重于理论、模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训练。《生产运营管理》作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专业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多而枯燥,模型复杂且难以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是文科背景,对模型、公式有着本能的排斥,缺乏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纯粹的理论学习,缺乏实用性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认为本门课程只是纸上谈兵,削弱了本课程的应用性,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更多的是将原来的教学教案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罢了,这只是减少了教师的板书劳动,而缺少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学习,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削弱了师生双方的上课热情,不能做到教学相长。同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上,而没有感性的认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

《生产运营管理》发展到今天,其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使得这门学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科技的发展,也使得教学手段的选用会更加先进合理。因此,根据本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科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本课程分别在时间分配上、内容安排上和教学方法选用上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

(一)时间维。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且与实践密切相关,遵循人们“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学习”的认识事物和学习的规律,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力求做到时间先后顺序和时间长短要与内容相互匹配。

1、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组织学生去工商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工商企业的感性认识,以消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陌生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安排3周时间,包括直接参观企业和请专家或学者做报告等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生产运营知识的应用。

2、在课堂教学时间内,以理论讲解为主,上机和实验为辅。如在我校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总学时为48学时,安排课堂教学38学时,上机实验10学时,同时同步利用节假日等课外时间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去实际企业场所进行观察和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体会。

3、在学习完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内容后,适当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如我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的学期结束前一周,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除了对所用理论进行更为详尽的学习外,还提高了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4、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更多的生产运营管理实践活动。如由学院组织的ERP模拟沙盘比赛,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战演练,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时间长短根据比赛的结果定,在没被淘汰前一直都处于模拟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另外,毕业前的毕业实习,一般是6周,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商企业,直接在现场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内容维。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满足教学内容的详略及全面性要求,又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相互联系。

1、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力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在以制造业理论为主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服务业的内容,同时补充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向学生介绍本课程最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服务业的产值占我国GDP的40.2%,服务业劳动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1.4%。因此,不论是考虑学生的就业还是考虑理论的完整性,教学中除了讲授已经成熟的制造业相关理论外,还应补充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同时,考虑到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可能并不成熟和完善,系统性也相对比较欠缺,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更多地领悟其中的要义和知识点。

2、在实践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积极参与实践为主,被动学习为辅。由于本门课程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进行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认识实习阶段的参观企业和听报告、理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工商企业实际现场的观察分析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期间的工商企业实践活动、自愿参加的ERP模拟沙盘比赛的模拟实践活动、毕业论文涉及的工商企业问题的实践活动等。

3、在教材选用上,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选择一本较好的参考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2006年6月第二版的MBA核心课程教材《生产运作管理》,较符合本科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要求,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补充。

(三)方法维。在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尝试多种方式和方法的混合运用,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1、认识实习中的参观企业和听报告。认识实习中安排学生参观企业进行直接实践活动,同时请知名的企业专家或学者给学生做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题报告,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课堂讲授。教师讲授是本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限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匮乏,对许多概念或者术语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基本的概念和内容讲透。例如,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以身边的或时事新闻或耳熟能详的企事业小案例来讲解概念和术语,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另外,在教学工具的选用上,教师应该把板书和PPT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公式推导和计算的内容,要多写黑板,把有关管理概念非常清楚地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沿着教师的板书思路进行记录,做笔记,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另外,对于课堂上新理论、新方法的讲授及引用案例,为了节约时间和交代清楚背景资料,应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PPT大容量地展示信息和放映教学影像直观地再现企业管理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对新理论的理解和方法运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和课后的自行参观企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案例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预先把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包括背景资料、讨论的重点内容、讨论的形式和时间安排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找有关资料,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案例的相关信息有较全面的把握,以便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的初衷。由于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案例讨论课以组织2~3次为好。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服务业理论的应用,可以适当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服务企业自行进行参观,再结合所学理论写出相应的小论文。例如,在学到设施布置的内容后,在周末或法定假日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通过了解或调查的形式对一个大型的商场或超市的布置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对其布置中合理的部分进行分析点评。通过自行参观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所学理论在企业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应用所学理论去进行解决。这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既廉价又方便的实践学习机会。

4、上机实验与课程设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安排10学时的上机实验时间。主要内容有:在计算机上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软件求解运输问题的选址问题;用“反复试验法”制订综合生产计划;用EXCEL进行MRP的制订等内容。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解决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方法。此后,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时间为1周的课程设计,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可以采集某些企业的实际案例数据,让学生们自行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内容。例如,给出关于某企业的有关生产计划的数据,让学生应用EXCEL进行计算,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制订企业的MRP。课程设计的难度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自行决定。例如,我们给定的约束条件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依次为:不考虑能力限制的MRP的制定;考虑能力限制并追求运行总费用最小化情况下的MRP的制定;既考虑能力限制又考虑最终物料订货的批量约束并追求运行总费用最小化情况下的MRP的制定等。最后,学生需要提交关于整个设计过程的课程设计报告的纸质和电子文档,这份文档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业的一个成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再学习增加一点砝码。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能力。

5、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软件来让学生体验管理过程,这是一种快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管理学习方法,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企业经营的实训,其特点是从直接体验中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寓教于乐。如,企业资源计划模拟实验、沙盘模拟对抗实验等。目前,我院已经成功举办了一期校内的ERP模拟沙盘比赛的实训,并由胜出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比赛,其中我院工商系的同学在“用友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及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总决赛中,获得了冠军,并在代表江苏赛区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模拟实验的训练,在模拟环境中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6、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往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应采用多种方式且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日常考核中,对于概念、理论等知识的理解,如概念要点、知识要点、模型的计算等内容,让学生做一定的习题和练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主要以实践调查分析论文的形式或上机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核。在期末考试中,主要以计算题、思考题、案例分析题等考核为主,综合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桂林电子学院学报,2004.24.4.

第3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091-01

高危孕产妇是影响产科质量的一个直接因素。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实施,农村住院分娩、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制订干预措施,采取有效手段,使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孕产妇能按其危险程度得到不同的健康医疗服务,改善妊娠结局,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至关重要。

1存在的问题

对我县1981年1月~2004年12月5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显示存在如下问题:

1.1学历因素 基层妇幼卫生专业人员学历层次低,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偏低。全县基层妇幼人员106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68人,高中30人。对高危妊娠分类,特别是产时高危仍有偏差,识别高危能力低。

1.2经济因素 受山区经济制约,人们健康意识淡薄,流动人口管理不到位,表现在孕期不到医院产前检查或检查次数少,造成高危孕产妇的漏管漏监。

1.3漏报现象严重 高危孕产妇的漏管、漏监、漏报现象仍较严重。从我县2003年度对全县孕产妇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危孕产妇漏报率达56%,产时高危漏报占80%。

1.4救治不及时 随着卫生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卫生院为追求经济效益有滞留高危孕产妇现象,致使严重高危孕产妇得不到相应的医疗救治。

1.5人口不足 基层妇幼人员严重不足,装备不到位。我县27个基层卫生院中7个卫生院只有1名妇幼保健人员,卫生院产科抢救基本设备不足,造成就地抢救措施不得力。

1.6缺乏救急交通工具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加上大多数基层卫生院没有运送孕产妇尤其是急救病人的车辆,致使一些孕产妇、新生儿失去抢救的机会。孕产妇死亡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死亡地点在途中、家中,基层卫生院占59%。

2干预策略

2.1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制订完善的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工作常规,保证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用筛查、登记、监护、转诊、随访等方式,使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高危孕产妇按其危险程度得到不同的保健医疗服务。解决妇幼保健人员、保健员报酬,使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到位。

2.2抓好人员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分期、分级培训妇幼人员、保健员、接生员,学习高危孕产妇尤其是产时高危的定义、分类、管理程序,推广适宜技术,强化产科出血防治,进一步提高她们识别高危特别是产时高危的能力,使高危孕产妇能得到及时的监护、转诊、治疗和救助。

2.3加强县、乡镇,特别是中心镇卫生院产科建设。争取政府、财政和外援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向基层政策性倾斜,加大投入增添基本设备和必要的产科抢救设备,提高机构应急能力,建立、健全产科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孕产妇和围产儿抢救措施。建立和完善县级中心孕产妇急救中心,建设绿色生命通道,使区域内发生的高危孕产妇特别是产时高危能被及时就地抢救,从而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

2.4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计划外孕产妇的管理,发挥卫生部门的技术优势,与计划生育部门密切合作,调动计划生育人员和保健员、接生员的积极性,将流动人口孕产妇逐个登记建册,进行高危筛查、监护、转诊,并在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

2.5加强健康教育。利用各种传媒、板报、宣传资料,开设孕妇学校、科学育儿学校和人际交流等手段,广泛宣传妇幼保健孕期保健知识,把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到每一个家庭。

2.6发挥县保健院对基层妇幼的业务指导作用,定期派出产、儿科技术骨干,深入基层调查分析,针对影响我县孕产妇、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提出对策。

2.7购置孕产妇急救的交通工具,减少因缺乏交通工具而致的孕产妇死亡。

第4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

第5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建设IT运维体系不仅使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为行业决策提供了准确数据的保障,进而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以“行业决策管理系统”运维单位建立规范运维体系的尝试与探索为例,阐释了烟草IT运维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十一世纪以来,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的方针,逐步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的规范管理,行业信息化工作围绕应用系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齐头并进

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建立了以办公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行业电子政务体系,建成有“公文传输、公文流转、档案管理、门户网站”基本功能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同时,“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决策管理系统”)的重点工程也已完成,初步实现了全行业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的实时自动生成,有效保障了行业生产经营决策和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及时性。该项目采用了物流数码跟踪技术,将卷烟生产计划管理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这样一个流程,实现对行业生产经营的日跟踪、旬分析、月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卷烟生产经营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形成了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与传输体系、标准体系、数据中心及应用集成平台,为行业信息化的集成与整合提供手段,也为行业现代化物流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发应用的专卖证件管理系统、统计和财务报表系统、卷烟工业基础软件、卷烟销售基础软件、烟叶基础软件等以及行业各单位自行开发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业务流程再造(BPR)、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为行业数据中心的建立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烟草行业的电子商务系统也已初具规模。2003年,烟草行业取消了现场交易模式,一律在网上进行交易。随着行业卷烟交易方式的改革,行业内卷烟、烟叶和卷烟辅料等均在网上交易,完成了省内卷烟交易统一平台的建设工作。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传统商业向以“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的转变。

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使用,促进了卷烟生产、销售、物流等核心业务的发展,已与各项业务的开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各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IT运维问题多

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对IT运维工作产生了大量需求,而后者发展的速度一直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2005年以前,行业的IT运维工作缺少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针对行业统一推广系统没有统一的、完整的、规范的运维管理规范与要求。各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虽然都按照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不完整,没有包含日常运维工作的方方面面,导致运维的效果参差不齐,难以发挥行业统一推广系统的功能效用。

其次,运维职责与流程不清晰。使用部门认为运维应该由建设部门负责,而建设部门认为系统已交付使用部门应用了,后期的工作应由使用部门自己负责,运维的职责不甚清晰,容易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此外,即使分清了职责,运维工作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同一项工作每个人的处理流程与方式都不相同,导致运维效率低下,会导致使用部门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再次,没有支持运维管理体系落地的工具。基本上是通过纸质表格或邮件进行流程的控制,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痕迹化的记录;这导致对IT环境的监控和运维管理的手段不健全,缺乏对行业统一推广系统运行状况的统计分析和总结报表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且无法追溯造成问题的具体环节,这实际上使运维工作面临巨大的风险。

鉴于以上运维现状,行业的信息系统前些年运行情况和预期目标有较大的差异,有些系统的运行效率普遍不高,甚至系统废弃不用,成本效益低,制约了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效能。

具体需求 具体分析

IT运维管理的作用是使系统得到最充足的运行、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信息部门工作重点就是保障业务的连续性、系统的稳定性、数据的准确性。各企业、各部门对运维的要求集中在四个方面。

保障系统稳定:保障各信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使业务能够顺利开展。确保系统不中断、不瘫痪是对运维工作的核心要求,这就需要开展主动预防性维护,如监控、巡检、评估、业务连续性分析等。

保障数据质量:数据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也是业务开展情况的直接反映,保证数据完整、准确是运维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这就需要对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上报、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展现等各环节进行层层校验与控制,对相关环节的参与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程序、人员、流程各方面进行规范以降低数据出错概率。

保障数据安全:行业业务数据都是各企业的核心数据,一旦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确保数据不泄露、保障信息安全是运维的另一重要需求。

确保恢复效率:若出现突发事件需要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并解决问题,将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这是对运维的事后处理要求。

简言之,业务部门对运维的要求是:系统不瘫、数据不丢、流程不乱;而其中的流程不乱若能保障,则反过来就可确保系统不瘫、数据不丢,因此,如何保证程序不乱即规范运维是运维的重中之重。行业的IT运维工作,需要以流程规范为主,以监控和安全接入为辅,以智能操作为手段,以运维分析为方法,以提升运维质量为目的,最终提高企业整体运维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运维,缺一不可

技术、管理和运维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重点,三者缺一不可。行业信息系统的稳健和可持续运行,离不开行业规范的IT运维。

所谓规范的运维管理体系,就是运维的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内容明确、流程清晰、标准统一、平台先进、质量可靠、考核有据,由面向设备转向面向服务,由分散式转向集中式运维,由救火式转向管家式主动服务,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规范IT运维,对整个行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切实提高各企业与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的积极性与效率,使系统在行业核心业务环节产生预期的效果,促进烟草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的财务、生产、营销、采购、物流等各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规范的IT运维能够确保这些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从而保障这些核心业务的顺利开展,间接推动行业各项业务发展。

规范IT运维工作,使重点系统、重点项目的建设无后顾之忧,减少了规划审批时间;在系统建设完成交付使用后,规范运维则能够发挥系统应有的效能,并能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和延伸系统的功能,深入推进重点信息化项目的迅速发展。这种对重点系统、重点项目的良性促进作用,能够形成示范效应,不断推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有效促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

此外,贯标工作是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各类信息化标准也不断涌现。IT运维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其贯标工作一直得到高度关注。通过规范IT运维的实践,摸索适应烟草行业的IT运维服务标准,则有利于整个行业运维水平的提升。

借鉴行业内外IT运维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建设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建设适合企业自身的IT运维管理体系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烟草行业政策环境、运维需求情况、企业自身的财力、技术实力以及当前的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情况等,并借鉴ITIL与ISO20000的精髓,建立以人员、组织机构、方针与目标、管理流程、管理手册和文档、技术工具融为一体的运维管理体系,并以“运维管理方法论”作为其内驱力,推动整个体系可持续发展。

其次,运维管理体系的方针与目标来源于运维需求,应从业务需求出发,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需求调研,流程设计应考虑烟草特色和企业的业务实际,分清重点和难点,排定优先级别,一般先选择能快速见效的流程。不要试图马上做所有的事情,毕竟IT运维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体现价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常用的实施方法有: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客户到自我。

第6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维;危险点;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对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有着至关的影响。 如果缺乏专业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电力力企业是不能在竞争当中取得优势的。变电运维首先的是安全的保障。因此,对于变电运维管理中出现的危险点应及时发现,并且加强控制。

一、变电运维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危险点

1.设备的倒闸操作

1)设备的现场操作

在变压器、断路器及母线等设备操作全过程中会出现对设备、人员一定的操作安全风险。一般状态下,人员操作变压器时的危险点多数呈现两种形式,即是切合空载变压器时出现的操作过电压,会给变压器的绝缘功能造成损害,还有变压器的空载电压不断增大,同样会损害变压器的绝缘。断路器操作处于故障线路时,容易造成断路器本体故障。而母线倒闸操作时同样具有不同形式的危险点,一是存在带负荷拉刀闸的问题;二是由于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切换故障而造成的误动现象;三是在对空载母线充电时电压互感器出现谐振问题。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给变电站设备和电网造成巨大的影响。

2)倒闸操作票编制

变电运维运行设备种类较多,设备状态可以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四种状态。操作票的填写、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两票”管理规定及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参照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和现场运行方式,并依据调度命令执行。对于设备来说,各种状态相互变化时应当填写倒闸操作票。倒闸操作票在电网倒闸操作中是保障安全操作的关键和依据,是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的基础。从各类误操作事故中的发生中得知,错误、漏项的操作票是事故的主要诱因。所以,操作票的编制、审核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变电站必须认真落实操作票的管理和要求。否则,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3)二次直流回路操作

变电运维人员在二次直流回路操作中对保护压板投退是否正确显得尤为重要,人员对设备的不熟悉和二次设备程序故障等会导致某些自动装置以及保护误动作,从而造成事故范围的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对二次直流回路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作业,确保正确性。

2.设备巡视检查

1)运维人员执行各级安全工作规定是否到位是保证设备巡视检查的基础。设备巡视检查中由于人员违反安全规定易造成人身伤害事件,特别是单人巡视更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件,因此执行各类安全规定是重中之重。

2)天气因素引起的危险

外部环境是变电运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若天气发生了异常问题同样会造成变电运维管理出现各种形式的事故。例:冬季时,充油充气设备的油面、压力过低、导线过紧;夏天时,充油充气设备的油面、压力过高、导线过松;大风时,引线被杂物缠绕;大雾时,设备发生闪络现象等等,这些都会给变电运维带来不同的危险事故。因而,我们必须要综合多方面进行防范,对不同的天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一步做好季节性事故的防范。

3.维护性检修工作

对于维护性检修工作,涉及变压器、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等19类设备,其中101项工作均由运维人员完成,如果培训不到位,由于人员对检测设备不熟悉,操作流程不明确等均会造成一定工作风险。

二、变电运维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1.完善各类制度,做到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对变电运维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好落实。重点执行好设备操作卡、作业卡和巡视卡,在思想意识上对变电运维的操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作业意识,规范生产中实际的操作行为,并不断夯实生产基础。同时,落实各项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创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考核制度,重点是把每项工作内容完全落实到实处,且经过对操作事项的量化、细化,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维持各项操作形式的有序开展。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准则,维持各项制度发挥理想的作用,以增强运维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好变电运维安全生产具体工作。

2.进一步增强运维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

1)加强日常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岗位培训。倒闸操作中管理人员及各运维工作站严格执行变电运维专业要求“三交底”。一是站管人员与工作负责人交底。各运维工作站在次日有计划操作时,前一日晚或下午时段,站管人员应将次日工作内容、操作内容、配合项目、预令、操作票、要使用的工器具、仪表、相关记录、当值人员的状况、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设备验收过程中注意要领等向工作负责人(值班长)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并将交底事宜记录在班站长工作日志中。

二是工作负责人(值班长)与操作人员交底。即工作负责人(值班长)应将次日操作、工作内容、人员分工、预令、操作票的准备、操作过程应注意的环节、设备验收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与值班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三是现场管理人员与站管交底。即变电运维专业下现场管理人员操作前一日晚或下午时段与站管人员联系沟通交底事项,并对运维工作站交底情况进行监督询问,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做好二次直流设备的运维技术要求管理。继电保护装置的投入或停用必须有当值调度的命令。如确认保护有误动危险时,可先停用,然后马上汇报有关调度。正常情况下,运行中的电气设备不允许无保护运行。压变二次回路不得短路,流变二次回路不得开路。压变二次回路,一次设备不并列;二次回路不允许并列。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定校等工作结束后,应有工作负责人“可以投入运行” 的书面结论,方可使用。保护装置的操作,应填写操作票(事故处理例外)。

3.全面实施精益化设备巡视。落实各类设备巡视卡的执行和完善,重点做好特殊天气的巡视检查工作。大风前后的巡视应重点检查户外设备是否有异物搭挂;设备导线热缩材料是否松动、脱落等。雷雨后的巡视应重点核对、记录全站避雷器动作情况并重点检查避雷器、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是否完好;瓷绝缘有无放电痕迹及破裂现象,绝缘子有无裂纹、放电现象。冰雪天巡视检查是否存在接点发热现象;设备放电爬弧及电晕情况;检查设备及引线结冰、导线松弛度情况。冰雹后巡视检查设备瓷绝缘是否损伤。雾天巡视检查设备放电爬弧及电晕情况,检查瓷绝缘有无放电打火现象。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4.落实措施,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做好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全过程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有效确保电网安全生产和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全过程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正常开展。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实施方案要求,以改变原先由运维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融合变电运维、检修人员,逐步实现各运维工作站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从变电运维技术管理实际工作情况看,危险点分析、加强预控是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面对目前体制优化过程中的新形势,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势在必行,如何做好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是必要的,通过对变电运维技术管理的分析和探讨,总结经验,保证工作的安全,提高设备维护的质量,为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滨.变电安全运行危险点的控制[J].煤炭技术,2009.

第7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备运维管理;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提高变电运维安全,规范变电运维设备管理,提高变电站内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设置优化变电运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保证社会电网安全运行。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强化变电运维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

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才能保障变电站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有效保障电站的电力输送质量。提高变电运维安全性,防范变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资源正常输送,满足电力行业发展建设要求,满足电力企业的经济建设。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决定整个变电运维安全状况,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变电运维管理人员主动性。同时,在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还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巡视与检查,能够有效紧密把握变电设备的状态,及时消除变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变电运维安全能力。

2当前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弊端

实际上,在实际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还会因人员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管理手段不同的因素,造成管理弊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给变电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带来影响。

2.1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变电设备运维中,设备运维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缺乏规范性,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操作难度大幅度大,专业能力没有严格的要求,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存在不规范行为,使变电设备运维的安全性下降。

2.2制度不完善

变电设备运维中,没有安全管理制度,无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存在局限性,使得变电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这就容易使得在人们在设备运维中出现问题,导致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

2.3维修不当

在电力建设中,电力企业为节约成本,在选择变电设备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其质量和性能,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隐患。而且,长期使用中的变电设备,工作过人员都没有对其进行维修处理,导致设备零件老化、损坏。在变电运维设备维修管理中,无法确保变电设备稳定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效果无法提高。

3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的措施

在变电运维安全中,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变电运维设备异常,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变电运维的安全。

3.1强化运维人员培训

增加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加强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变电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能力;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工作人员对工作过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拓展员工视野,激发职工学规程、用规程、保安全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巩固运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设备消缺维护知识培训,尽快使运维人员具备C、D类作业的技能,做好人员和技术储备。把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知识的培训,营造“珍惜生命、保证平安、促进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3.2强化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中,强化管理制度,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可以根据变电设备运维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设备定期检查、清扫以及维修工作,以保证变电设备运维的各项性能达标,达到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周期,有效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的综合运行能效。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和章程,约束强化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贯彻执行维修工作,时刻监测变电运维设备状况。建立变电设备运维缺陷记录,详细描述变电设备运维缺陷内容,报告变电设备运维现场状况,把变电运维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

3.3设置危险点管理机制

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过程中,进行危险点预防中,要有效控制危险点,应对变电站倒闸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对各节点的风险管控解决现场问题,制定出行针对所有可能危险点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制度,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控制危险;根据现代安全理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闭式循环对危险点控制,监测现场执行情况,有效控制变电设备运维误操作的发生。紧抓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针对变电站倒闸操作及设备运维,设计周密计划,积极配合检修,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危险点,提升电网安全。

3.4创新设备运维工作

在设备运维管理中,加强设备检测,进行反事故改造、技术改造,定时开展设备检测,针对变电设备红外热像精密检测、带电维护、保护差流检查、通道检查、压板检查等工作,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发现设备不足并给与改进,应用先进的设备维修用具,使用安全的设备维修用具,保证电压等级合格,采取先进的设备维修工作方法,保障变电设备安全运行。

3.5完善监管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应该完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的现场跟踪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细化、深化监督机制,树立起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责任意识,强化变电运维监督机制。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及时完善和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标准化要求,每一项任务都有标准化流程,提高制度和标准约束力,推动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任务层层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人员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变电运维监督,有效维修管理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电网安全,加强变电运维管理,提升变电运维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生产;运维工作;效率提升;创新模式

伴随着我国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导致了我国目前正在新建大量的变电站。在变电站的运行生产过程中已经不能够适应四十八小时三班倒的运维工作模式。目前的工作模式的缺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目前的三班倒工作模式会造成严重的人员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其次是目前三班倒的运维工作模式会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其工作压力;最后是三班倒的运维工作模式在进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班组工作的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因此根据现实的生产需要,我们要改变目前的运维工作模式,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运维工作模式才能够进一步的保障我国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运维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其工作效率。提升运维工作效率能够带来的优势有很多其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进一步的降低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投入。

1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白班的运维工作模式的主要执行方法

1.1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对常白班的工作模式进行前期测算

前期的模式测算主要就是要根据变电站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工作班组的时间。目前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的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首先是市区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其次是近郊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最后是偏远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上述三种运维工作模式,市区以及近郊的运维班组主要的工作模式为工作日常白班运维工作。夜间运维以及非工作日的运维工作我们可以根据运维班组的远近程度采取值班或者是在家备班的模式来进行,这样非常的便于变电站生产过程中的应急处置工作。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工作人员全部迁至市区上班,全部的运维班组都采用工作日白班的工作运维模式。其他的时间运维工作可以采用值班或者在是备班的形式来处理应急生产问题。偏远的运维工作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处理紧急运行问题,因此在这一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建议采用原有的三班倒模式,但是也可以执行少数人三班倒,多数人常白班的工作模式。

1.2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对工作日白班进行相关的规定

在变电站工作过程中,常白班运维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工作人员至少在十人以上,通常情况下分为五个班组或者六个班组,两个人为一个运维班组进行日常的工作。正常情况下,运维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地点集中在运维办公室进行工作和休息,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运行以及维护工作。常白班的运维工作模式主要的特点就是相较于三班倒的运维工作模式在人数上有了一定数量的增加,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运维工作的工作效率。常白班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的时间内将非工作时间的设备巡检以及维护工作进行完毕,这样在非工作日中,只需要保留一到两个人进行运维备班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1.3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对非工作日运维以及夜班运维进行阐明

在常白班运维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们要对非工作日运维工作以及夜间运维工作的工作形式以及方式进行阐明。上述时间段的运维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因此在@一过程中只需要保留两个人进行备班即可。

1.4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运维班组的组成结构

这一方面主要指的是备班工作人员,主备班工作日常在通常情况下正常进行休息备班,副备班工作人员则进行常规的工作运维。当工作完成时,两个备班状态不同的班组由班长进行结构调整和重新分配。

1.5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并且合理的进行应急运维力量的安排

在市区或者近郊的变电场原则上是要保留至少一人进行备班。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紧急事故能够及时的达到现场进行相应的处理。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近郊运维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在处理紧急情况的时候,会保留两名运维工作人员,同时还要配备一天运维车,保障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运维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处理问题。

1.6 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运维班组和班组之间的联动应急机制

这一内容主要针对特殊情况进行阐述和规定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我们通常采用班组之间联动的方式来应对。如果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系统出现了大面积的生产问题,一个班组的工作人员疲于应对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运维工作人员的增加和补充,来满足运维工作的工作需要。

其次还包括了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配合运维工作设置运维工作的联系中心,从整体上进行运维联动。以及在执行常白班运维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建立并且完善应急预警运维机制。

2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白班运维模式应用过程中的显著效果

2.1 常白班运维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运维工作的工作效率

一是,能通过常白班集中人力,高效完成各项运维工作,设备巡视、维护完成率等指标得到保障,班组工作效率大大增强。二是,解决了人员少任务多的矛盾,尤其是预试、大型检修作业、新站投运、大修技改等工作,往往需要工作区域集中大兵团作战,这种生产关系的制约得到缓解。

2.2 常白班运维模式的应用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了运维班组的日常工作行为

一是,常白班使得集中办公,人力充沛,便于合理安排各项生产任务和班务活动,尤其是大型现场作业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要求。二是,常白班使得班组内部,有更多精力开展技能培训、基础管理等工作,班组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有效提升了班组的整体管理水平。

2.3 常白班运维模式的应用有效的减缓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常白班使得运维班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区内,运维人员有了归属感,缓解了精神压力,放缓了工作节奏,实现了生活和工作两不误,相应的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还有,常白班运维模式的应用对我国电网以及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许俊现,魏勇,刘彦君.电力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实践和探索[J].电力系统通信,2011(03).

[2]宋阳,田洪亮.加强通信调度管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J].科技信息,2011(10).

[3]曲传明,李树军.试论输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第9篇:生产运维管理范文

“以可口可乐为例,其最大的成本既不是制造也不是饮料罐装,而是销售推广和后续运送。可口可乐会精细规划每一站的店面销售拜访,并收集送货数据,根据此数据进行送货。销售利用移动终端实时统计拜访情况,并检查零售店面的销售情况,在应用移动互联服务一年后,可口可乐零售行业的销售提升了25%,这对于生产力来说是相当大的提高。”联想IT管理服务及企业级服务业务部总经理林林说。

两年前,联想服务敏锐地洞察到企业对移动互联的潜在需求,领先一步抓住移动互联即将掀起企业变革的浪潮,为快消、银行企业提供企业级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企业效益和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收获了移动互联带来的价值,企业移动互联变革一触即发。在外部环境上,无论是从网络、设备,还是技术和生态圈都已经日趋成熟。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业务需求也在要求业务更加移动化。

联想服务经历两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推出更多契合企业移动互联的解决方案,全面发力企业级移动互联,持续推动企业移动变革。

首先,联想服务打造了一站式业务移动化整合解决方案。提升生产力与加速决策制定是企业将应用转移到移动平台最重要的两大驱动力。联想业务移动化整合解决方案正是应企业需求而生,集移动应用建设、移动终端建设及运维管理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起其专属的企业级应用平台,实现生产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