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营养健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儿科;用药安全;双查管理制度;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医院儿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4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施后,所有患儿均行静脉输液治疗,医院儿科为加强儿科患儿用药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特自2017年6月起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450例患儿设为实施前。实施前患者中,男260例,女190例;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8岁。实施后患者中,男258例,女192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9岁。实施前后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加强对护士和家属的培训和健康宣教,邀请经验丰富且业务能力强的护士作为本次授课专家,负责对护士和家属培训。以情景模拟培训形式开展,现场示范模拟实际操作情况,并录像,告知护士与家属如何开展双人查对,培训后均进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可纳入此次研究。患儿办理入院手续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宣教,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告知其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核对管理制度的目的及意义,已取得家属的配合。给患儿佩戴腕带,标注其姓名、床号、性别、过敏史、床号等信息。护士在给药时均需邀请家属共同核对患儿相关信息,护士输液时需使用PDA机扫手腕带等,然后由护士提问“××家长,请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待得到家属确认后可与家庭共同核对患儿腕带相关信息、药物名称、患儿性别、姓名等信息,当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各项操作,同时告知患儿家属药物的名称和具体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给药后再次与家属核对。待医生开取出院医嘱后,护士与家属共同核对患儿出院所需携带药物及随访医嘱等,同时由家属复述出院携带药物和药物使用方法及所需注意事项,评估患儿家属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并展开针对性干预,直至家属完全掌握。患儿住院期间,家属可就用药安全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指导,由专门护士负责收集和反馈。研究期间,任何给药行为均需核对患儿身份信息,给药后需再次核对。患儿身份识别码由患儿姓名和唯一住院号组成,其中住院号是识别患儿身份信息的唯一代码。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的给药差错率,调查实施前后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于患儿出院时填写问卷调查表,由专门护士负责收集和统计,分为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的给药差错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护士给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9.11%,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00%(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忙且任务重、工作环境恶劣等,致护士人力资源不够,而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儿科收治人数不断增多,然有限的护理资源如何满足不断增加的患者需求成为当前研究重点,护士工作时常被患者家属和电话等因素影响,所以易出现护理差错[3]。如何提高护士给药正确性,保障患者安全成为当前护理工作之第一要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以来,护士给药差错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该管理模式可极大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学者研究发现[4,5],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可明显降低儿科输液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对促进护理工作正常开展和提高医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另有学者研究发现[6],采用床边双查制度可有利于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儿安全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情况,因此两名护士共同核对无法实现,而患儿住院期间由家属陪护,因此由家属来核对可解决此问题,既可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同时还可让家属有知情权,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保证医嘱正确执行。家属的参与不仅有助于患儿的配合,同时还可让患者家属对治疗等更加清楚,提高其满意度,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度,让其更多的给予支持和协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可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这不仅可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还可改善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住院治疗环境,这与当前各文献报道结果类似[7]。本次实施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让家属参与治疗程序中,充分尊重患儿和家属知情权,同时让患儿家属感受到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对患儿的关心,让护理工作做到细致、认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前对护士和家属均展开培训,通过培训让护士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让家属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从而促进家属的配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8]。此外,通过合理的培训让护士综合能力提高,避免家属的不理解而致其扰乱护理工作。实施双查管理制度可最大程度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施双查制度既可体现出医院对患儿生命的重视,同时还可体现出医院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综上所述,护士与家属双查管理制度应用于儿科用药中具有较好效果,其不仅可正确识别患儿身份,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性,同时还可让家属积极参与而改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看法,让其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护理工作,从而改善其态度,提高其满意度,营养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进展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老龄化的增加,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卫生医疗费用过高,家庭结构日益趋向小型单元化,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治疗及护理不及时,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日显突出,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是世界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与之适应的社区家庭访视体制尚不健全,因此我国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尤为紧迫,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1]。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家庭访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我国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家庭访视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过程
1.1 产生背景: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疾病谱的改变决定了老年人就医的困难性和频繁性,同时,社会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以及家庭结构简单化的格局,致使老年人独居独处现象普遍。尤其是那些有躯体疾病的老人,都需要家庭访视人员给予他们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指导,把药物治疗与心理行为治疗结合起来,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1.2 发展过程:家庭访视出现于19世纪后期,19 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访视护理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卫生服务形式,与社区治疗、医院治疗一起构成健康保障体系。从业人员分为家庭访视专科护士、家庭访视护理开业者和家庭访视护理管理者三类,各自分工明确,职责清晰[3]。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4], 服务范围覆盖了疾病预防、慢性病治疗、创伤康复、围生期保健、老年护理等,从业人数也快速增长。我国上世纪60年代家庭护理出现,但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区管理制度不完善,家庭访视发展缓慢[5]。
2 家庭访视的内容及人员组成
2.1 访视内容: (1)提供康复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家庭访视从原来对个体病人的服务扩大到健康人和家庭,以及覆盖全社区范围内与生命健康有关的所有问题。(2)提供基础护理技术如换药、导尿、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护理长期卧床病人避免发生压疮、鼻饲、造瘘管护理等。(3)协助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开发病人的残存机能,学会自我照顾。(4)提供心理咨询、卫生宣教、营养指导,母婴的体格检查,评估母婴的身体状况等。
2.2 人员组成: 家庭访视需要一对一,面对面的与患者或其家庭交流,因此访视人员的组成决定了家庭访视的效果。访视人员应由社区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专员等[6]组成,以提高家庭访视的质量。吴欣娟等[7]研究发现,国内从事社区老年慢性家庭护理随访的人数较少,家庭访视的人员还主要局限在社区医生和护士,上级医院因日常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缺乏,对社区患者关怀一般通过义诊等形式进行。
3 我国家庭访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访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总体素质不高: 因为国内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访视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及社区医生完成,他们除日常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外,还需入户为社区居家的病人提供卫生咨询及护理服务,因一般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3名护理人员,故日常工作量较大,只能为居家的患者提供单纯的治疗性护理服务[8]。对居家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难度较大。再次由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家庭访视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疾病相关知识,还需要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9], 我国社区护理或医师一般由临床转岗而来,年龄偏大,未受过专门的社区和访视护理及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独立工作能力不强等现象[10],其综合素质与访视护理要求不相适应。结合上述两方面问题,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性的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数量,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家庭访视培训,各医学院校也应开设老年教育课程,尽快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务人员培养体系,全方位培养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同时应当积极吸纳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像心里咨询师、营养师等。扩大家庭访视的人员构成,提高访视质量,为更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访视服务。
3.2家庭访视管理制度尚不完备: 家庭访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尚未形成规范的行业管理制度,对于开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资格没有明确规定。社区需要制定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中的各种医护行为,访视人员在为居家病人提供全面护理时,要制定收案与销制度、安全医疗制度、居家病人双向转诊制度、访视制度、入户诊疗安全制度、社区居家病人护理查房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来管理、规范家庭访视护理中的各种护理行为,以提高家庭访视护理效果。
3.3卫生服务费用分担制度有待革新:社会医疗保险给付存在限制,使得原来享受医保的病人需要自付这家庭访视的费用。在我国的城市, 多数居民享受社会医疗保险,而社会医疗保险仅局限于医院服务,不包括社区护理服务[12],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区护理费,从而阻碍了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的发展。这使得许多居民在可进行家庭治疗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住院治疗,对患者和国家均无利。再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能够承受访视护理费用的比例较小。故国家应适当调整卫生策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投入,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让患者能自己选择较合理的家庭访视来预防和减少疾病复发,而不是直接接受院内治疗。
3.4 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因为此项服务在我国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家庭访视是一个长期过程,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区人群对社区医务人员的信任、支持程度,因此,社区可以设定家庭访视小组,将各个层次的医务人员纳为小组成员, 制订年度访视计划,同时注意提高家庭访视护理质量,才能真正体现社区护理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林菊英. 社区护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21-24
[2] MARKLE RM, WEIR R, BROWNG G, et al. Health promotion for frail older home care clients [J]. J Adv Nurs, 2006, 54(3):381-395
[3] PORTILLO C J, SCHUMACHER K L. Graduate program: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the home [J]. AACN Clin Issues, 1998, 9(3):355-361
[4] 蔡海欧, 陆廷仁. 深入认识社区康复作用[J]. 中国康复, 2003, 18(5):323
【关键词】风险管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
西药制剂是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西药制剂的品种比较繁杂、药理作用各不相同、规格也比较多,在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临床医学应关注和重视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如果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发生疏漏,则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的不安全用药因素。为此,笔者分析了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中实施的效果。
1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潜在风险分析
1.1内在风险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发现,每一种西药制剂都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就是西药制剂存在的内在风险,这种内在风险是西药制剂的天然属性,不可避免的发生[1]。所以,临床使用西药制剂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药房人员和临床医生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而有效预防和降低西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临床疗效实现最大化。
1.2外在风险
(一)西药制剂室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从现阶段医院的西药制剂室设计情况看,大都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因素,并没有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设计建设不按总体布局、功能划分和工艺布局合理的西药制剂室,就不能有效满足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分开、人员与物流分流等要求。这样面对临床实际所需的西药制剂的各种数量和规格,西药制剂室就不能有效保证生产制剂。(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中国医院制剂规范》和《中国药典》等规范是国家关于生产西药制剂的强制标准[2]。然而,在生产条件、制备工艺以及检验标准方面,相同西药制剂也可能质量不同,所以在国家颁布的相关强制标准规范中,也存在西药制剂相同,标准规范不同的情况。(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是医疗机构开展西药制剂管理工作遵循的主要规范,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开,各个医疗结构在理解此规范时存在差异,在制定力度方面也各不相同,存在的问题较多,如:(1)缺乏关键的工作制度;(2)配制时没能严格执行操作规范;(3)配制记录缺乏及时性;(4)没能严格执行留样观察;(5)没能及时维护生产设备;(6)没能定期校定称量器具等的正确性。(四)缺乏雄厚的技术力量。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剂科都存在缺乏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的问题,西药制剂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管理意识也不强;缺乏和同行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医疗机构自身的技术力量不强,不能对新技术进行及时更新,导致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五)生产设备落后。生产设备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证西药制剂管理质量的基础[3]。西药制剂的特点主要为数量少、种类多,西药制剂的生产设备主要为手工操作和容器容具,在生产设备方面很难有效实现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生产,进而影响了西药制剂质量,同时也是西药制剂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实施风险管理制度
2.1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
对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来讲,应积极组织西药制剂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学习西药制剂生产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加强考核工作,让工作人员能真正领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对于国家关于药品生产标准规范的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对西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最新发展进行及时了解和追踪,有效提升医疗机构的西药制剂质量标准,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最终让西药制剂的质量保持稳定和可靠。
2.2综合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西药制剂的质量风险控制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和落实《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在配制西药制剂的实际过程中,应结合潜在风险的程度,制订科学和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如果某岗位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则应结合岗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自身的岗位职责,认真落实自身的职责,让质量管理体系更加严格,进而提高质量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产品的质量隐患的发生率。
2.3提高制剂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所以要想提高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就需要提升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医疗机构的药剂科来讲,应为工作人员努力创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在岗培训、轮训培训、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等机会,让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不断更新和强化西药制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让西药制剂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自行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西药制剂的质量。
3对策与讨论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维权意识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药品的潜在风险。各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高,药品不良反应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应肩负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责任和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不断强化药物制剂的管理,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最终保证患者的医疗和用药安全。笔者通过分析和总结西药制剂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了解和掌握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制订出科学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准则,分析和总结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严格循证质量控制标准和制订科学的管理体系等措施,开展岗位责任制,严格把关,让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隐患有效减少或避免发生。使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得以提高;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西药制剂的先进技术和生产标准进行不断了解和学习;对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标准得以有效提升;让西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保持稳定;对质量管理的标准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让西药制剂的质量更加可靠和稳定。
作者:吴磊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科
参考文献
[1]张鲁明.风险管理在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7):136-13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0例;年龄24~71岁,平均(45.7±5.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5~76岁,平均(46.4±6.1)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4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即予以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构建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内可采取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作为委员会副主任,各科室的护士长作为会内成员,在各科室安排1位监控员。尽可能做到分工明确、分层管理,明确职责,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另外,委员会还应不定期检查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状况。(2)强化医院工作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物品存放管理上做到无菌化,了解保持手卫生的意义等。医院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完善管理细则:医院应完善与健全相关管理细则,包括如何正确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服用抗菌药物后需加强观察;规范无菌技术的实施、操作细则;术后医疗垃圾应当如何分类等。另外,需监督细则的实际落实情况,通过制度规范护理工作,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促使广大护理人员自觉遵守相关规程,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护理工作。(4)注重细节管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全面彻底地消毒室内物品、环境等;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洗手操作流程清洁手,保证手卫生;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对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患者住院时应坚持“按病种归类”的原则,病因不详、特殊感染患者应予以隔离处理;抵抗力较弱的患者(如幼儿、老年人等)由于其极易受到感染,需予以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医护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准备好基础设施,如空气净化设备、消毒设备等;构建感染监控网络,加强监测医院环境。医院感染科需不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情况,若存在不合格之处,应找出原因并予以改进。(5)强化管理患者及其探访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有些为非典型致病菌,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故集中管理难度较大。护理人员应组织座谈会,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向其介绍一些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避免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措施。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指导患者用药,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舞其多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以提高自身抵抗力;针对身体较虚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嘱其注意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以免产生压疮。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些标语或图画,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触碰院内的医疗设施,以免病原菌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根据我国原卫生部颁布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
1.4评定标准
(1)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满分100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一般率。(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简表(QOL-BREF)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愈高,表示生活质量愈好。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2例(3.3%);对照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例(8.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1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our hospital” for short) were analyzed,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infection,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nursing management related to medical staf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 in burn wards, and neonatal, operation room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indoor air related department staff, sterilization articles were sampled and detected changes in 2010 and 2011 two years, assessment of qualified rate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were carried on. Results In 2011, the indoor air, hands of medical staff, the surface sterilization items such as monitoring indicators qualified rate respectively were 96.69%, 94.52% and 97.72%, and they were 92.24%, 83.33%, 91.35% in 2010, the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χ2=3.92, 6.53, 7.81, P < 0.05); the infection rate in 2010 was 5.80% (8/138), the infection rate in 2011 was 4.10% (6/146),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4.06, P < 0.05); there was non infection diseases outbreaksin medical staff satisfaction; staff satisfaction was 89.86%(124/138) in 2010, and was 95.21% (139/146) in 2011,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72,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ation, the medical staff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ith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Effect
医院感染是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医院所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结果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医院工作质量的好坏。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在医院感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工作与环节中。相关调查表明,医院感染中的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不恰当有关[1-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分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1年开始对其护理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取得较好效果,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对加强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烧伤、新生儿病房及手术室等感染管理相关科室的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物品进行采样与检测,评价其合格率的变化。检测和采样方法及结果的判定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进行。
1.2 方法
1.2.1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促进了护理质量提高。我院护理部建立了在2010年年初建立了一套护理感染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护理部,护士长和各个科室兼职监控护士组成。一级管理为自我监测,由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和1名兼职监控护士组成,负责每月监测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物品等,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项目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对其提出改进措施。二级管理为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小组,由1名专职护士长和3名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该组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按照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评价和评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要求限期整改。三级管理为护理部,该组主要的作用为随时监督科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和随时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3]。
1.2.2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规章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各临床科室的特点,分别制订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质量考评细则等,护理部每月定期进行考核,量化评分,随机抽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对质量不达标、无菌物品过期的科室及护士个人违反消毒隔离制度者,按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最终使医院感染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1.2.3 加强护士思想教育,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终身的,应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护士日常工作行为的好坏与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有无责任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士素质管理,使护士在单独执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杜绝医院感染。
1.2.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
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学习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及处理知识,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开展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及实习护士的规范化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同时医院每年还要选派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供应室管理培训班,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先进理论知识和最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同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及讨论,相互交流沟通以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2.5 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1.2.5.1 严格落实洗手制度。临床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携带细菌,甚至是耐药菌,已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的传播媒介,有文献报道,由于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0%[6]。而手卫生也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严格洗手制度可避免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然而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依从性较低,没有掌握或未按照六步洗手的方法洗手,因此应建立规范的手卫生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洗手法操作考核和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样检测,发现不合格者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将以上结果与目标管理挂钩。
1.2.5.2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护理部把手术室、烧伤及新生儿病房等科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根据各科消毒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提高各科室对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做好洁污分流和消毒隔离,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必须确保100%的合格率[7]。同时要求病房保持干净,床单被褥要及时更换,及时消毒。在病房内不准清点污染物品,同时加强对医院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和监督工作,保持病区环境干净整洁,病区拖把分室使用,标记清楚。
1.2.5.3 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护理部应制订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理部对医院内感染、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要进行重点抽样检查和评价,护士长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监督检查;对常用的浸泡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检测,对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对于发现违规者,按相关制度处罚。
1.2.5.4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若过多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可造成二重感染,出现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其他一些毒副作用[8],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及时采样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同时向患者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1.2.5.5 护理工作的量化考核的应用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应合理构建量化考核体系,拟定量化考核的宏观框架,根据各科室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科学的量化考核标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2.6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某些介入性操作,如导尿、吸痰、切口护理等均可增加微生物进入体内的机会,因此,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一般每2~4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促进排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新的感染灶发生[9]。
1.2.7 认真做好检测工作
医院感染的监测科准确查明和及早预防感染的发生。我院采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病区监测管理相结合,每月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微生物检测,病区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的空气监测有科室自查,院感染办抽查。同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手、咽喉部、物体表面、无菌包、一次性用品以及消毒液等进行定期检测和随机抽查。监测结果与季度,月质量检查结合评分。未达标科室,必须了解细菌超标原因并及时做出整改,重新消毒进行灭菌检测。
1.3 评价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合格标准:采用平板暴露采样法,于室内、中、外后三个区的东、南、西、北、中同时置皿,离地100 cm,距墙100 cm揭盖30 min后将培养皿盖好送检。标准依据:GB9666-1996,检测依据:GB/T18204.1-2000,检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单位:cfu/皿,标准规定值≤40。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合格标准: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5 cfu/cm2,Ⅲ类场所≤10 cfu/cm2,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合格。对消毒灭菌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于诊疗间期进行采样,采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涂抹采样。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GB15982-1995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入院后出现感染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及医院感染率为评价满意度标准,评分标准为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0年与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
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相对于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3 讨论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每个细小环节做不到位就有可能酿成不良后果。关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空气、物体表面、手)合格率的提高能否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看法[10]。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往往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医疗操作前采样,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不能作为判断医院感染风险的指标。但从相关研究看来,在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的同时,医院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11],笔者认为加强护理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可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全过程。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较高的防范医院感染的意识。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医院感染率必须要解决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标准[12-16]。通过规范护理制度和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培训,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感染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院自2011年起,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健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规范行为严格培训,加强医护人员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同时将各项护理措施严格落实,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各项感染检测合格率较2010年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年医院感染率为5.80%(8/138),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4.10%(6/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9.86%(124/138),2011年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以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全过程。如病区管理,无菌操作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漏洞,均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17-18]。加强护理管理不但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19-20]。
综上所述,要较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方面医院要有完整的医院监控队伍及措施,另一方面所有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院内感染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执行清洁、隔离、消毒灭菌的操作规程,认真完成监控任务,防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即可能造成感染的发生,危及医护人员和患者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于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芝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3,13(3):262-263.
[2] 郭学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2.
[3] 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7-138.
[4] 毛晓清,杨超群,唐春莲.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6.
[5] 向萍,谭小琴.浅谈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J].当代护士,2011,(3):176-177.
[6] 牛香城,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感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0):88-89.
[7] 徐风琴,叶枫,张灿常,等.898例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3):224-225.
[8] 邹咏娥.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监控[J].医学信息,2011,24(10):389-390.
[9] 张红梅.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及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1):956.
[10] 陈君.浅谈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监控和预防作用[J].中外医疗,2011,30(32):122.
[11] 张红.肿瘤内科医院感染监控与护理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23-24.
[12] 薛福英.医院感染科在预防传染病监控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77-78.
[13] 李红英,许浩,肖艳梅.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12A):3167-3168.
[14] 王宗升,刘金淑,韩金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0-51.
[15] 王磊.健康教育对医院感染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6):58-60.
[16] 程麦莉,周毓萍,石丽丽,等.西北地区某三甲中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3):69-71.
[17] 权金林,党建中,程麦莉,等.做好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西部中医药 ,2013,26(12):49-50.
[18] 朱叶朵,彭莉,付小利,等.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39-40,43.
[19] 占新菊,傅国胜.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0):85-87.
一、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性
1临床营养支持仍需规范
临床营养支持观念在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但行动未能跟上观念转变的步伐,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事业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面临尴尬的窘境和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特点是应用不足与应用过度并存,主要受限于实施营养支持的医生的主观意识及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没有更好地体现患者的实际需要。营养支持与治疗行为急待规范,包括营养支持对象的选择、营养支持处方的开立、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支持的实施、营养支持的监测、营养支持疗效的评价等。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基本参数如体质指数(BMI),以及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的基本工具如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绝大多数医院均无记录与使用,并且仍然有较多的医疗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认识到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营养知识的要求增加
我国的疾病模式已从以各类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模式转变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L4J。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类疾病发病率还在逐年升高。现代医学模式要求药物治疗、护理与营养三要素缺一不可,强调疾病的整体治疗和综合管理,合理营养对疾病预防和临床疾病的转归都有积极的影响。近几年,为配合临床诊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也新增了营养学考点,增加了“合理营养指导”的内容,包括合理营养、特殊人群营养指导、临床营养、人群营养状况评价及干预策略等,这就对医师的要求更加全面,更贴近现代诊疗模式。而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医护人员要对各类疾病患者进行入院和出院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相关营养教育。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对我国医疗机构评审的要求中提到,医生要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与临床营养科进行无缝对接,协作诊疗。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诊疗模式要求医生必须储备营养知识。
3居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知识的需求增加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观念从“吃得饱”变成“吃得好”,但是由于盲目追求“吃得好”而导致膳食不均衡,使许多与营养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迫切需要掌握合理膳食的营养知识。目前,人们已对不合理营养可导致疾病的观念有所领悟,但对于其致病原理则知之甚少,因此临床医生应通过指导病人合理营养,配合药物治疗。
二、临床营养学建设面临的问题
1不同优先发展方向
由于存在上述不同管理归属问题,以院务部管理为主的营养学科建设具备以治疗膳食优先发展优势,而以医务处管理为主的营养学科建设具备以肠内营养优先发展优势,肠外营养发展则多以指导形式体现。
2人才培养问题
学历教育带来的医师资质问题目前,开设本科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仅有四川I大学华西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两所,并且授予毕业生的学位为理学学士学位。根据国家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该类人员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由此带来不能在医院进行执业医师注册和申请处方权等一系列问题。
3合法行医问题
目前除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营养技术类人员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外,其他医学营养相关专业人员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并进行执业注册者,具有执业合法性。其他医
疗相关专业人员转行或不具备医学背景的公共营养师,因不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不具备医院执业合法性。
4医疗服务价格问题
4.1诊疗服务费价格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版医疗服务价格中,仅诊查费、会诊费、辩证施膳指导、健康咨询4个项目与临床营养收费相关;2007版医疗服务价格仅新增肠内高营养治疗收费。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中也仅新增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和围产期健康咨询与指导,且此两项限门诊。而临床营养工作相关的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成分分析、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营养状况监测、肠
内营养制剂配制(现包含于肠内高营养治疗中,未单独列出)、肠外营养制剂配制(现包含于全胃肠外营养深静脉输注、外周静脉营养输注中,未单独列出)等项目未作出独立医疗服务价格规定。临床营养师工作的价值不能从医疗服务价格中得以体现。
4.2肠内、肠外营养制剂收费情况目前,肠内营养制剂分为药字号、健字号、食字号,肠外营养制剂均为药字号,肠内营养制剂3种字号均有。药字号制剂由药剂科统一管理,属社保报销范围;健字号、食字号由营养科统一管理,属自费项目。由于医院HIS系统设置,具有处方权医师由HIS下达医嘱后,药字号营养制剂均由药剂科发往各临床科室,由临床科室护士执行,收费记入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除会诊费外,药字号制剂收入无从体现,而健字号、食字号营养制剂因属自费项目,患者接受程度较差。
4.3治疗膳食价格问题目前,治疗膳食属自费项目,社保不予报销。
三、思考和建议
1建立统一的学科管理途径根据国家卫生部“卫医政管便函[2009]270号《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医院应逐步规范临床营养科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管理,而非院务保障部门管理。
2完善营养立法保障逐步完善营养立法保障,明确医院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界定临床营养科与其他医疗科室在营养专业方面的分工负责。
3完善学历教育,规范职称、培训完善临床营养医师医学学士学历教育,而非授予理学学士;完善营养医师职称授予体系,而非以营养技师职称一概替代。
4明确合法行医范畴因国家执业医师分四类,对其中三类临床、公共卫生、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授予处方权。但对经临床营养医师培训认证或职称评定后,能否授予营养医师处方权问题还有待规范。
5建立临床营养师审方制度及服务价格标准建议增加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成分分析、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与咨询、营养状况监测、肠内营养制剂配制、肠外营养制剂配制等项目作独立医疗服务价格规定;建立医用食品管理制度,现有健字号、食字号等肠内营养制剂经申报、批准后,列入医用食品管理;建立临床营养师审方制度,凡肠内、肠外营养药品、医用食品经临床营养师签字认可后方能执行治疗,并列入社保报销。
综上所述,国内临床营养学科建设还存在多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导乐分娩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推动产科特色科室的发展。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保障支持,优化环境,以孕产妇为中心,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结果在有效实施以上措施,加强对导乐分娩的管理措施后,提高了产科服务水平,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和产妇的分娩顺从性。结论导乐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产妇痛苦少、顺从性高、值得推广的分娩模式。【关键词】基层医院;导乐分娩;管理方法
Study on management methods of music-guided delivery in primary hospitalHUANG Hai-yan,LIU Yue-hua.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anagement methods of music-guided deliver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department.MethodsDeveloping maternal-centered medical services to promote natural birth through aggrandizing propaganda,perfec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reasonably allocating employees,strengthening training, strengthening control of link quality,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ResultsBased on management of music-guided delivery,services level was prove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decreased,social benefits and compliance were increased.ConclusionThe music-guided delivery is a safe, effective,painless,high compliance delivery mode which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Key words】Primary hospital;Music-guided delivery;Management methods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62导乐(doula)是希腊词,意为妇女看护者。导乐分娩是指一位有生育经验或接生经验的妇女给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产后身心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自然分娩的全新服务模式[1]。导乐分娩重点在于给产妇持续地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帮助,减少对自然分娩的各种干扰和疼痛的支持措施,充分发挥产妇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产妇安静、融洽、得到信任和力量,使每个产妇能愉快地渡过分娩,确保母婴身心健康。导乐分娩是一种很好的产科服务模式,符合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符合妇幼卫生方针,是保障生殖健康的核心基础,是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新的结合点,体现了优质、高效、低耗、质量效益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分娩过程中的母婴安康及优质服务更是如此。近年来,国内部分医院产科进行了尝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始开展导乐分娩管理工作以来,近6年的实践证实导乐分娩管理效果良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下面就导乐分娩的管理,开展以产科为特色科室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的经验进行探讨和交流。
1宣传形式多样化、促进观念转变、目标明确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首先在院内、科内开展加强导乐分娩的宣传,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在现有条件下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其次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产妇、家庭及社会充分了解生产的自然性,知晓笔者所在医院开展导乐分娩的方法、内容及效果,取得社会与家庭的支持。调动产妇产时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导乐自然分娩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使每个产妇能愉快地完成分娩过程,确保母婴身心健康,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产科特色科室的建设与发展。2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导乐分娩管理制度是基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1]。为此,笔者所在医院积极进行加强导乐分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改革,制定了护理制度新规范。以规章制度、医疗常规为管理准则,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为服务宗旨,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质控管理制度,如导乐人员准入及考核制度,助产责任制度,助产士与孕妇产前联系制度,产时陪护制度,产后访视制度,讨论制度,汇报制度,交接班制度,新生儿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带教制度等多个核心管理制度,规范了导乐分娩服务与仪表着装要求等,现笔者所在医院导乐由助产士担任。3合理配置人员,加强人员培训管理是重要举措
31合理配置人员,提高服务水平是重点由于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医院压缩人力成本。为了满足不同需要,实现个性化服务。根据导乐助产士个性特征、年龄层次、技术能力等,对助产士的工作进行改革;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上班。由高年资、低年资助产士搭配成两人导乐小组,梯队待命,灵活地对产妇实行“二对一”导乐陪产服务,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又可以节约人力成本。
32强调人员培训与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步有序发展是关键加强导乐助产士职业道德教育,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为服务核心,强化人文关怀理念,有目的地组织助产士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心理学知识和社会交际能力,在意识上主动贴近产妇,用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去满足产妇的需要。对导乐的培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321中长期培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培训高素质人员进入产房工作是确保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2]。首先选送优秀导乐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深造,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各种非药物减痛分娩法(如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并注重培养教学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导乐人员。
322短期培训请专家到医院讲课,对导乐分娩方法进行人际交流技巧,支持技巧、移情技巧等方法的培训。选送导乐人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与经验交流。使导乐分娩管理工作能根据产妇的文化层次、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适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去满足产妇和家属的需要。
323科内培训每月两次讲课,分层次专业训练,根据导乐分娩人员的不同年资、职称进行点对点地有效、有序培训。高年资导乐人员以专科新业务、新技术为主,有针对性地改进陪产措施;低年资导乐人员以专业基本理论、基本功训练为主,包括分娩的基本知识、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医院为产妇提供的服务内容、产妇的生理、心理、情感的变化特征等内容。4加强质控检查与督导为核心开展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医院有质控管理督导组定期进行管理查房及满意度调查,并将信息反馈给科室。科室有质控小组,负责日常质控管理工作,如导乐人员与孕妇联系交流情况、对产妇实施分娩减痛的效果、产妇对导乐工作的满意度等;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每月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5提供保障与支持达到持续改进为目的
51技术支持是保障导乐分娩过程中提供必要、安全、有效的医疗技术服务是保障措施。加强导乐人员专业基础理论及技术培训,如熟练支持技巧、密切观察产程监测母婴情况、分娩镇痛技能、产科急救知识及技术的实施等,才能保证母子平安。要求导乐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加强各种有效镇痛适宜技术和方法的学习与研究,总结服务中的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按要求标准化、规范化导乐人员语言、行为及各项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技术操作考核;要求导乐助产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详细介绍所要操作的内容,向产妇说明其必要性,让产妇有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让产妇及家属及时知晓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与医生密切配合,处理好医护关系,让产妇早日康复出院,这是医护患之间的共同目标与持续改进的初衷。
52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社会及家庭的支持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为应急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提高导乐人员素质,增加组织凝聚力,树立良好产科形象,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支持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专家讲课,发放健康画册、参观咨询、电视录像、网络等传播手段,多方位、多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加强对导乐分娩及相关知识宣传。每周六开通孕妇学校,与导乐人员交流,建立温馨提示卡,从孕7月开始准妈妈爸爸开始相关知识培训,熟悉产区环境。让准妈妈、准爸爸有充分的生理、心理和物质准备迎接分娩。让产妇及家属对该项工作充满信任感、安全感;让广大孕产妇和家庭转变观点,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平台;使孕妇整个孕期至产后在家人和专业人员指导陪护下愉快、安心、幸福地渡过。
53不断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加强与后勤等科室之间的配合,保证环境清洁、卫生、温馨,医疗设备定期保养维护、水电畅通及物质的供应;加强安保工作,保证孕产妇、新生儿安全及物品安全。24 h提供开水,备微波炉,营养科送配餐,爱婴快车免费接送。后勤等部门均以产妇及其家庭为核心,围绕一线全天候服务。6优化环境倡导人性化服务
61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
611开展人性化管理改善助产士(导乐)工作环境,关心助产士的生活,是减轻助产士心理压力的重要措施。据文献报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护士特质焦虑与护士年龄、护龄、抢救患者数、睡眠情况、身体状况、消极应对等成正相关[3,4],如何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心身健康环境,护士精神压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5]。
612合理排班重视助产士的排班程序,使其劳逸结合,并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以减轻焦虑情绪,根据工作量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对于年长助产士, 随着护龄的增长,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多年的临床实践已养成她们做事谨慎、思考周密的工作作风,思想上会增加其焦虑程度,给与其更多的关心和重视,适当减轻工作负荷给予更多的心理疏导。
613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建立培养人才的良好机制,让每一个助产士都有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使助产士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助产士在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助产士心理健康。
614有效防范,及时处理职业暴露分娩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 助产士在观察产程和接生过程中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如针刺伤、接触产妇的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等,使其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加强助产士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不慎发生暴露应及时做好处置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减少恐惧心理。
62改善待产房、分娩室的环境人们每天平均有多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渡过的,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恶臭气味可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安的情绪。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设置适当数量单间家庭式病房,待产房和分娩室是十分必要的。待产房安全、清洁、宁静、舒适、温馨、视野开阔,房间为暖色调。有马桶,墙面设一面镜子及便于抓扶的栏杆,有可爱宝宝照片、电视机、音响等,备有多种画册。分娩室整洁、宽大、无菌。备有中央胎监、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台,新生儿心电监护仪等医用设备;墙上贴有各种操作规范、抢救流程;配电视机、中央音控等,根据产妇喜好进行播放。进入分娩室后,根据产妇要求进行陪产(有些产妇愿意与别的产妇相互交流体验)。家属陪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入分娩室须穿隔离衣,更换拖鞋,戴口罩帽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开展导乐分娩以来,生产人数由每年2400人上升到3300人,顺产率由26%上升至36%,新生儿死亡率仅为028‰。导乐分娩不仅提高了产科服务质量,降低了剖宫产率,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与人力成本,保障了医院的收支平衡;导乐陪伴分娩还有利于强化助产士的责任心,融洽医患关系[6,7],减少医疗纠纷,使产妇享受到安全舒适的待产和分娩,产妇和家属满意率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增加。导乐陪伴分娩的服务新模式改变了产房工作流程,解决了产房中经常出现的忙闲不均问题。两人导乐小组搭配,可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相互弥补技术、经验、体力等方面的差异,相互身心支持,减轻工作与生活压力。实行弹性上班制,工作的规律性不是很强,对工作人员的家庭和生活有一定影响。如何更加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及时间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为了更好全面开展导乐分娩,需要加强对这方面人力、资金的投入。但一切应以母亲安全、儿童优先为服务核心,以规章制度、医疗常规为管理准则。参 考 文 献
[1] 华嘉增.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导乐分娩[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6):356-358.
[2] 闫怡静.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296.
[3] 曹乐维,梁娟.加强产房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探讨[J].淮海医药,2006,24(6):510-511.
[4] 周英,尤黎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J].现代临床护理,2003,2(3):53-55.
[5] 黄丽华,姚蕴伍,胡斌春.护士特质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护理杂志,2005,21(11):65-66.
[6] 孙苗芳.护士缺编状态下和谐病区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8):48-49.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新医改;现代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116-03
The problems of modernization of hospital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DING Hong
Personnel Section,Xiang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Hubei,Xiangyang 441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reform,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ict, and the management of hospital archives is easily overlook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so it should cause the relevant staff attention.The traditional hospital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not enough, so the integrity and continuity of information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aper draws the new ideas of hospital archives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file management in the traditional hospital.
[key words] Archival management in hospital; New medical reform; Modernization; Countermeasure
伴随我国新医改方案的逐渐落实,政府日益深化新医改,新医改对医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院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各项活动形成的历史记录,主要包括文件、图表、音像、磁盘等不同的信息材料,可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医院档案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使其科学化,纠正以往的档案管理的弊端,保证医院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1,2]。
1 传统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操作不够规范是如今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的责任和分工不够明确,工作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职能,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且各个部门的档案由不同的人员分开管理,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难以保证,且可能重复收集信息,浪费资源的同时增加了查找的困难,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3]。
1.2 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
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并非是专业人员,行政、护理、医技等人员均可能转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医院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精神,重视度不够,不能集中精力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创新[4,5]。另外,目前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1.3 现代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步伐缓慢。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手工提取数据,出错概率较高,且难以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医改的发展趋势[6]。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院只重视对医疗设备的考察、论证、引进。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后只重视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和调试,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抓得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医疗设备档案,导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甚至丢失。
1.4 重管轻用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轻用的现象,医院在收集整理保管档案后就很少再被利用,难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浪费了许多极为宝贵的对医疗、科研、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病历档案。不能充分利用医院档案信息,则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意义。传统的档案管理查找困难,信息不全。由此可见,重管轻用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7,8]。
1.5 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档案
在医院,通常更加重视医疗工作,将医疗工作视为医院的首要头等大事,但医院常常忽略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领导干部将医院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没有考虑到医院卫生档案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对医院医疗经验的传承、对科研工作等多方面的重要性[9]。医院领导机构对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投入较少,甚至忽略档案管理工作,这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做好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更加淡薄,不能与时俱进,总是持着旧的思路来工作,不能充分利用档案,档案利用率低,档案室在医院形同虚设。
1.6 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归档内容不清晰
伴随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与日俱进,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日显陈旧且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甚至不能很好地界定归档内容,医院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集管理医疗卫生档案,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0]。许多有价值的医疗卫生档案资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收集,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伴随医院档案管理的变化,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对医疗卫生档案进行管理,否则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1.7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归档工作不及时
大部分的医院在医院的管理考核体系中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情况检查考核评价措施。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档案移交不及时、档案收集难度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11]。
1.8 档案监管机制不完善、档案信息安全无法保障
目前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仍处于各个临床科室分散管理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监管机制[12]。这种管理方式极其不利于档案的统一规范管理,难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无法保障档案的信息安全。借阅档案人员,不能及时归还借阅的档案,造成档案遗失、破损,丧失了档案应有的价值。
2 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管理及医院发展的意义
2.1 医疗卫生档案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发展动力
医疗卫生档案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的管理具有精神推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档案贯穿整个医院的管理、经营、临床、科研等实践活动中,并对其进行完整地记录,可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13]。与此同时,医院档案资料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极有价值的科研潜力,把这些智力资源和科研潜力应用到医院的管理实践中,可调动医院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促进医学知识创新与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医院管理。
2.2 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信息来源
医疗卫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往复不断的现象和过程,使瞬间的疾病有了永恒的记录,为人们研究疾病的本质、准确寻找疾病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的依据。凭借真实记录的医疗卫生档案,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过去、把握今日、创新明日。医疗卫生档案通过文字、数据、表格、影像、彩图等资料真实地反映出医疗、教学、科研等信息,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原始素材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加快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3 医疗卫生档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医疗卫生档案信息应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积累和传承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发展。利用医疗卫生档案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原始依据,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根本保证,医疗卫生档案可促进医学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综合研究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提高医学诊疗技术。医疗卫生档案还可推动医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2.4 开发利用档案应为医院发展战略服务
医疗卫生档案可真实反映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医院在制定其长期发展规划战略和工作目标时,医疗卫生档案可为其提供翔实依据,有了医疗卫生档案的资料与信息的支持和保障,医院的发展规划才能长久可持续。有效合理f 开发利用医院档案资源,为医院业务、医院管理及患者服务是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
3 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
3.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可从多方面开始执行:如完善档案的利用及保管,制定档案保管的期限,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个科室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4]。同时医院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应符合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从事档案管理时间较长的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档案管理小组,同时档案管理小组中应包括相关的技术人员,必要时给予专业技术指导,档案管理小组应广泛收集各临床科室的意见,认真总结临床科室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档案管理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让医院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 强化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质量[15]。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将各临床科室的档案简单集中起来进行保管,医院档案管理是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但当今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医院可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等方法来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医院应将培养医院档案人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均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热衷于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档案管理的创新性。提高医院所有人员对档案的管理意识,得到领导的支持,提高全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同时还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3.3 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现代化设备,有利于现代化档案管理,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医院档案可大大减少档案的储存空间,操作简便,易于保存,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管理档案是当今社会医院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医院档案,可扩大存储的内容和范围,延长储存时间,但电子文件形式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档案储存方式,应两种形式结合用于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应做到:人事档案、病历档案以及文书管理的网络化。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渐发展,循序渐进走向医院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避免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尤为重要,面对医院档案管理应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取得院领导及临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增加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充分利用医院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 杨丹.规范医院档案管理为医院发展服务[J]. 福建医药杂志,2012,34(4):150,178.
[2] 代文婷,刘铁强,王玉蓉,等.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与档案升级工作[J].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6):50.
[3] 达静云. 浅谈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J]. 甘肃医药,2012, 31(10) : 783-784.
[4] 李萍.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25-126.
[5] 桂兰. 关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探讨[J]. 北京档案,2011,(4):47-48.
[6] 张艳军. 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浅析[J]. 河北医学,2011,17(5):706-707.
[7] 冯旋,张傲. 医院档案管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探索[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22(12):5397-5398.
[8] 李中尧. 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29):145.
[9] 倪红. 对医院"非进馆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20(10):648.
[10] 王小雨.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特点与管理初探[J]. 现代医院管理, 2009,7(1):58-60.
[11] 梁维斌. 档案管理如何适应医院文化建设[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10(2):103.
[12] 胡明华. 浅谈医院照片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J]. 中国医院, 2009,13(7):40-41.
[13] 段锡林.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J]. 医疗装备, 2013,26(2):44-46.
[14] 王钟,李刚荣,赵直枉,等. 个人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与HIS数据交换方式设计[J]. 中国数字医学, 2009,4(10):11-14.
【关键词】产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80-01
产后感染是院内感染群中的一种,随着现在西方医学的引进,产后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发生率已成为管理中的难题。现代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大量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操作的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放疗、化疗的广泛应用,使得医院感染更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1]。有数据显示中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约为8%,每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4天,花费增加6542元人民币,全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因此有效控制和预防产后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产后院内感染风险、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保障。现就我院对于产后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资料与原因
1.1一般资料:在2006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生产后感染的产妇193例。年龄在22~41岁,平均年龄在28.6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会阴切口感染69例,腹部切口感染13例,泌尿系感染26例,生殖道感染37例。乳腺感染34例。2007年、2008年、2009年产后感染率分别是11.5%、9.8%、1.5%。无l例产妇因产后感染而致残或死亡,也无产妇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1.2产后医院感染风险性高的原因:
1.2.1 内在原因。孕产妇生殖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制被破坏,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粘液等。其次分娩过程中体能大量消耗、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失血、慢性疾病、孕妇贫血、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大量出汗、抵抗力低、产程中的焦虑情绪以及妊娠晚期性生活均可成为产科感染诱发因素,使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1.2.2 外在因素病房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健全的制度,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责任到人,责权分明;科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匮乏,医护手段流于程序,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全员参与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不强,没有意识生产后感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医生对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不按《抗菌素使用管理规范》给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给产妇做健康指导不到位或没有向产妇做健康指导。同时产妇和家属感染知识缺乏,封建旧思想严重,家属不允许开窗通风,至室内空气混浊。不允许产妇洗头、洗澡、刷牙等,产妇个人卫生差,产后身体虚弱,大量出汗等因素使抵抗力降低等均可导致产妇产后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不换衣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诊疗器械、接触患者、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导尿、分娩助产操作。会阴切开,产钳,剖宫产消毒不严等;种种因素导致整体环境差。探视人员过多等均是引起产后院内感染的外在因素。因此,为了降低产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必须做好护理。
1.2.3 新生儿感染亦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这种感染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也叫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多为大肠杆菌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医护人员以及家人之手。
2 护理策略
2.1 责权分明,建章立制。护理部成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承担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的责任;负责完成预防医院感染护理方面的培训,以及每月一次的手术室洁净级别检查的监查工作和每季度一次的质量通报任务。各科室设有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和组长;并且组长参加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它根据护理部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季度工作任务和月工作重点;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并组织参与完成工作;每周向全科通报一次本科院内感染控制执行情况。各科抗感染小组长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有关感染知的学习情况,做到检查有结果、考核有成绩、学习有笔记、整改有措施, 以杜绝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培养医内感染防范意识现阶段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医护人员按照传统观念、传统流程进行医护工作。这是相关知识不足的体现。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由科护士长、科主任或质控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抗菌素使用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知识,使医护人员培养抗感染意识,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所有医护人员都了解预防和控制产后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2.3 合理使用抗菌素在科主任的控制下,每位医生格执行《抗菌素使用规
范》。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组织定期抽查医嘱和用药处方,对不按《抗菌素使用规范》用药的医生进行批评教育,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2.4 健康指导对产妇和家属进行现代产科护理知识培训。告知产妇和家属产后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手术切口、乳腺、泌尿道、生殖道、呼吸道)、原因、防范措施、感染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性。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利于恶露的排除,预防生殖道感染。鼓励并帮助产妇做好会护理,指导产妇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量,督促产妇每4小时定时排尿一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5 洗手管理:在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中,护士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护士为病人进行晨问护理后,从她们的双手采样作细菌培养,带菌率为100%[2]。而每1项护理操作都要通过护士的手去完成,加强手的清洗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主要措[3]。护理部规定每项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认真按照科学六部曲洗手法洗手。
2.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无显著意义。
3 结果
将表1数据,用卡方检验,2008年感染发生率比2007年,p<0.05,2008年感染发生率与2009年比较p<0.001,疗效上均有显著性差别,认为通过护理,有效的预防了感染的发生率。
4 总结
在防范产后院内感染的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为此,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的培训,“慎独”作风的培养,是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坚持不懈的重要任务;监督检查、质量管理是护理部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预防为主,预防在先”是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指南;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是我们控制医源性感染,努力探索的目标和方向[4]。
参考文献
[1]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6
[2] 张磊,王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华医院感染杂志,1995年,(特刊):127
[3] 尹汀毅,胡建安,张国秀.卫生洗手的监测效果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 (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