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0年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虽然受到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欧元持续疲软以及股市剧烈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4.1%。其中,美国经济增长5.0%,日本经济增长为1.7%,欧盟经济增长为3.4%,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为3.2%。
2001年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的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2.2%,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将比上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总规模占世界经济的30%左右,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导致世界经济减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97~1999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在4%以上。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一路下滑,第四季度仅仅增长1.1%。
直观地看,其原因首先在于消费需求的萎缩。消费支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是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自2000年美国股市暴跌以后,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账面财富损失达到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在2001年的7月和8月又分别下降2.6个和2.3个点,同年9月,受“9·11”事件影响又大幅度下降了16.4个点。消费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急剧滑坡。其次,投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挫,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21%猛跌至负数,负增长1.4%。随着企业投资的下降,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美国共减少了38万个工作岗位。“9.11”事件又导致美国各航空公司及飞机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大量裁员。失业增加又加剧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另外,“9·11”事件后,一部分资金为逃避风险撤离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自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效果不大。目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高居10%,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30%,这两项指标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增无减,日本16家大银行自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新增加的不良资产达到3.4万亿日元。预计在今后3年内必须处理的不良资产总额将达到12万亿日元。为此,小泉内阁采取改革优先的方针,积极改革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减弱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以减少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甚至不惜以经济低增长、负增长为代价,加大力度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还为时尚早。目前日本经济仍在下滑。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4—9月日本破产企业达9665家,同比增加了2%。其中,因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破产的占76.5%。结果导致失业不断增加,2001年7月份和8月份的失业率连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另外,“9·11”事件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将造成日本出口进一步下降,使本已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欧盟经济现在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趋于上升,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4%,为1999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目标。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一季度,德国经济增长1.5%,英国经济增幅降至0.4%的低水平,法国经济仅比上季度增长0.5%,增长幅度都比上年下降。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等指数从2001年1月以来连续下降,这说明欧元区消费需求不足。另外,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1—5月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0.5%、—0.3%、—0.7%、—0.1%,这表明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状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难有起色。其理由是:(1)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新的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秩序有了暂时的好转。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国际资本流动和限制金融投机活动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国际金融秩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9·11”事件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9·11”事件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也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要恢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反恐怖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市场和消费者信心还会进一步减弱,这必将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
二、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难有起色,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9%,如果加上由香港转出口美国的部分,估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约相当于上年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总和。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为24.2%,这与1999年第四季度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2000年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当月达到51.93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美国经济减速,2000年9月以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逐月下降,到2001年2月份,已降到36.53亿美元。可见,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呈明显的正相关。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必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左右,中国对日本出口达4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日本经济下降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低,但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相关程度会有较大提高。日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日元贬值,因此中国的对日出口可能面临着日本经济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明显下降。
2.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另外,中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会进一步开放,对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来分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这反而会使中国因其各方面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9·11”事件以后,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资本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向中国流动:
(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扩大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使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能够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下面这个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日本的出口,在2001年上半年大幅下降,如半导体及其半导体制造设备、IT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降幅均在50%以上,尤其对美国、亚洲的出口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但在2001年的1—6月份,日本惟独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增幅达到16%,除了IT关联产品之外,连普通机床、运输机械、建筑机构等产品也出现了20%-30%的高增长。这由此激活了许多的日本企业,给日本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日本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地区)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中国加入了WTO,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经济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长远影响
一、改变态度是前提
经济法以调控和干预经济为主要手段,在经济法下人们的意愿和经济行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与人们现代的自由、平等、权利等价值理念相背,因此就难以引起人们对其学习研究的兴趣,甚至还有部分反感的心理。再加上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集权专制统治,在经济上就是以国家干预为主,严重地影响了国人的经济意愿和经济行为,人们本身就对国家干预经济较为反感,这种传统因素又加剧了人们对经济法限制自由、平等、权利的看法。因此,经济法在法学教育中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而以张扬人的自由、权利、平等为主的民商法则广泛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普遍地受到了欢迎和重视。实际上,经济法和民商法一样都是保障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规则,它们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经济法的出现就是民商法的要求或者说邀请所致。二十世纪以前经济领域的法规就只有民商法,但它自身的缺陷越来越不能使经济顺畅发展,自己也尽力改善自己(比如社会化)还是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就使经济法产生于世。
经济法的老师一定要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讲清楚,这样学生们对经济法这门课的态度就开始反转了,看来经济法的出现是必要的。老师应接着讲民商法是如何造成弊端的,以及经济法如何能校正这种弊端,进一步打消学生们的疑虑。最终确立起学生们认为经济法非常重要的看法,彻底转变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态度。为学好经济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民商法的机会均等、经济自由的权利保护方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以下弊端:
第一,自由和权利的抽象赋予与所有人实际上都能够在同等的程度上和范围内真正享有这些自由和权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在于,每个人在智力、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政治地位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们利用制度所赋予他们的机会的能力因此会有很大的不同。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因自身的弱势特质而缺乏实现、享有自由和权利的手段。
第二,形式平等在现实的差别面前往往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这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强者与弱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与现代社会的人权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冲突。特别是与人权理念中所有的人都应当过作为人的有尊严的生活这一方面严重背离。
于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对形式平等进行修正的实质平等理论。所谓“实质的平等原理,主要指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保障形式上的平等所招致的不平等,依据各个人的不同属性采取分别不同的方式,对作为个人的人格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进行实质意义的平等保障”。在实质平等的理念指导之下,从两个方面对形式平等加以修正。一是限制强者的经济自由,二是在自由权之外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对强者经济自由的限制和对弱者的着意保护,就是经济法产生的初衷和根本宗旨!
民商法导致经济领域里少数人的超自由(强者)和多数人特别是弱者的不自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经济法就是为了社会多数的一般人更自由、更平等才出现的。卢梭说过,自由只有为了自由的缘故才能被限制。经济法中一定的限制自由的规则就是为了国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幸福的缘故才出现的。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笔者在此处想侧重谈谈案例法和多种手段考查学生成绩法对学生掌握经济法基本理论的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
其重要作用表现为两点:第一,使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有意识地讲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因不懂或不完全懂经济法律知识而受到损失的具体案例。学生们学习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学生意识到只有严格按法律办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遭受损失,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二,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混淆或模糊,通过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区分、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其次,采用多种手段考查学生成绩,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经济法的老师往往只用期末考试一种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成绩,这不仅考到的知识点较少,而且学生往往只是考前冲刺复习,当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过后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采用平时布置书面作业、平时组织热点讨论、期末进行严格考试的多种考查学生的方法就会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牢。
三、诊所教育模式很必要
诊所法律教育是美国法学院普遍使用的一种法律实践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 一是课堂模拟练习, 二是真实案件的。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直接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去面对和处理一个个没有现成答案的法律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法的引入无疑弥补了我国多年来只强调学历教育而轻视法律实践教育的缺陷,也为我国经济法课程的法律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将其运用到《经济法》教学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其运用经济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宜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这样理论通过实践得以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理论认识更加透彻、深刻,那么掌握得就更加牢固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学生们提高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代应用型人才。而且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素材,还能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完善、创新,使我们的经济法理论更加系统成熟,真正承担起她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共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进了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给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机遇。共享经济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各项物品之间的交换,通过建立相应的平台形成专业的人资物资相关的经济体系。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使得各项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促进相关经济的发展。
一、共享经济的实际案例介绍
当今,我国部分企业对于共享经济的实际运用促进了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运用,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利益。以58同城为例,58同城通过建立与城市各个用户之间的联系,将用户的闲置房产、闲置物品、二手财产等信息充分地分析后展现在有需要的人群面前,使得更多的闲置物品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将闲置物品的实际使用转移给有需要的消费者群体,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加强了各项闲置用品的实际经济价值,受到社会各界人员广泛的欢迎,使得共享经济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另一方面,滴滴出行也运用了这种共享经济的便捷。由于我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交通压力,使得人们对于滴滴打车这种随叫随到的出行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大,滴滴打车运用共享经济的运营模式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得出行者与司机与操作系统之间得到有效的联系,司机通过滴滴平台能够快速捕捉乘客的实际上车时间和位置,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而滴滴打车的发展,减缓了我国城市交通中私家车拥堵的压力,提高车辆的实际使用率,促进相关经济的不断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
二、“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发展“互联网+”是我国时下与现今互联网科技进行充分融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共享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共享经济要求相关的系统将客户的闲置信息第一时间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将实时的各种实际物品的信息及时更新,让消费者了解到最新的物品信息,从而优化整个消费过程。如今,在淘宝旗下的“闲鱼”交易平台就是在“互联网+”的经济背景下对共享经济模式的一种合理运用。其通过“互联网+”模式的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闲置物品的实际信息,将日常用品和二手家具等分类展示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与客户线上沟通线下交易,使得原有的闲置物品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价值,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互联网+”时代下的共享经济不断发展。共享经济离不开“互联网+”的时代经济方针,只有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共享经济进行充分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使我国的经济跟上时展的潮流。政府出台“互联网+”的经济方针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例,国家出台了政策来促进互联网相关的各项产业不断发展,“互联网+”计划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为促进我国各项企业不断发展的政策。通过“互联网+”的不断延伸,使得共享经济的模式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从而衍生出更多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各项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经济经营模式。
三、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成为必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各项物品库存也越来越多:闲置汽车、闲置衣物等都占据了居民的大量空间。而这些闲置用品大多不是质量问题导致的闲置,大多是因为产品更新或者过度消费引起的闲置,其闲置物品没有发挥自身真正的经济价值。另外,闲置的人员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这种人员主要是由于某些职业的特性导致。例如,大学生平时课程较少,课余时间较多,导致的大量闲置时间无处使用。在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当中,对于各项资源是否被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久发展,因此对于闲置资源的处理既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也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分配。政府对于闲置资源的宏观调控往往集中在一些闲置资源问题较大的方面,如闲置的汽车、闲置的房产等。对于其他的一些闲置资源,如闲置家具、衣物、配件等,则需要靠市场进行资源合理分配。在“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市场对于闲置资源的分配,共享经济通过对实际的闲置资源进行收集并展现给有需要的部门这种基本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各项日常生活,让消费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解决了不同方面所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让闲置资源真正地发挥自己的经济价值,进而不断地提高相应的各项收入,缓解了人们的压力,同时也解放出更大的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共享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传统产业的冲击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传统的产业经济在面对如今复杂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互联网的双重冲击下,促使传统的产业市场进行必要的转变。在我国传统的商业经营当中,其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大众化的需求,所生产的产品也是偏向于大众化。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更多的是对于先进科技水平的追求,对个性化产品、优质产品的需求。因此,共享经济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的冲击是体制上的根本冲击,要求传统产业更加注重消费者个人的实际需求,倡导个性化商品生产理念。个性化的生产理念要求传统的产业市场向满足人民对于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转变,将原本的大众市场向个人市场进行不断的转变。共享经济的不断推广,使得人们的实际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实际的商品选择可以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实际使用感受,进而不断优地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使得传统的资源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减少了传统的资源获取中的各项资金的投入,更多的核心资源由原本的个别企业独有垄断变为核心资源的不断整合,各项产品的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资源的高度共享使得企业看到发展的前景广阔,提高相关经济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例如美团外卖的发展,其将各项注册的店面信息整理之后显示在客户的移动客户端上,使客户对于实际的店铺餐品和店铺类型、位置、环境、商品等信息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利用这种轻资产的模式增加实体餐饮方面的经济收入,另外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五、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
共享经济对于资源配置有着实际的效率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实现了市场上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这种经济模式较大的调动了各个方面的闲置资源,让消费者以租借的方式用到更物美价廉的闲置资源,促进闲置物品拥有者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从而使人们拥有更大的日常生活空间,另外也为闲置物品的需求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其不用专门去购买一次或短时间使用的物品,使得物有所值,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共享经济也有其一定的缺点。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共享经济相关技术还并不成熟,共享经济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导致共享经济易发生行业的新型垄断,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积极发挥共享经济对我国传统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要不断地改善共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将完善的共享经济模式应用到传统经济当中。
关键词:聚醚多元醇 应用 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国内外聚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外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例如Lyondell、Bayer、等凭自身的规模及产量顺利跻身于全球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而国内生产企业也不甘示弱,大力研发新型产品,加快改建与扩建,聚醚多元醇的发展十分迅速。
一、聚醚的概念及发展史分析
聚醚,即“聚醚多元醇”,指的是一类分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分子主链上存在醚键―R―O―R'―(R、R'均为烃基)。
聚醚多元醇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其最初多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领域。在1939年,美国Wotter与Scretle成功利用聚醚多元醇合成了烷醇聚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1940年,他们再次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后在1953年,Du Pont公司第一次利用聚醚多元醇合成了聚氨酯软泡;次年,美国怀安多特公司利用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嵌段共聚醚合成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在1957年,成功实现了聚醚类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工业化生产。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聚醚多元醇的产量不断提高。全球聚醚生产规模相当大,生产也相对集中,多掌握在大型跨国公司,诸如拜耳、壳牌、陶氏及巴斯夫等化学企业手中。在2003年,世界聚醚生产量已超过380万t,2005年,高达540万t,2006年,上升到了610万t,聚醚多元醇产量以年均3%的速度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聚醚生产企业的数量及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聚醚多元醇的产能迅速增加,由2005年的35万t迅速发展成为2006年的87万t。
二、聚醚的主要应用分析
聚醚多元醇主要包括三类:1)PPG,即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是以多元醇及有机胺等作为起始剂,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或同环氧丙烷相聚合反应生成的;2)POP,即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可利用丙烯腈、苯乙烯等原料,同聚醚多元醇接枝产生聚合反应生产;3)PTMEG,即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是利用四氢呋喃二醇发生共聚或均聚反应所合成的。以下针对不同类型聚醚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属于一种通用型的聚醚多元醇,它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PU泡沫塑料领域。聚氨酯泡沫塑料是PU中最为重要的制品之一,它占PU的总产量的比例超过了50%,在各类PU制品中,软质泡沫塑料居首位。对于软质泡沫塑料而言,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而且塑料柔软、受压后永久变形小,因此,在衬垫及包装等材料中有广泛应用;对于硬质泡沫塑料而言,由于其质轻,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且隔热性能佳、热导率低,因此,在保温隔热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就半硬质泡沫塑料而言,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及缓冲性能,因此,适用于工业缓冲、防震及包装材料领域。此类制品所采用的聚醚分别为软质、半硬质(多为三元醇聚醚),其中,硬质泡沫塑料常采用的是四羟基、五羟基等多元羟基聚醚。
2.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是在聚醚多元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属于二代聚醚,POP多应用于进行高回弹、高荷载性能的弹性体、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及半硬质泡沫塑料的合成与制备领域,POP适宜在PU泡沫块状、模塑及反映注射模塑发泡工艺中应用。
3.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属于一种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多用于合成热塑性PU弹性体及氨纶。由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可以有效制备高性能的PU弹性体,因此,具有良好的耐水解、耐菌、耐磨、耐油性,具有高模量、电绝缘及低温等性能,因而极受青睐。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多应用在氨纶、电缆、薄膜、汽车配件、医疗器材、轮胎、耐油密封部件、胶辊及矿井、低温场合所应用的制品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在氨纶制备中的应用占32 %,在热塑性PU弹性体制备中的应用占27%,在CPU中的应用占21%。
此外,聚醚多元醇还包括了PEG(聚氧化乙烯多元醇),广泛用于制药、化妆品、橡胶、化纤、造纸、食品、电镀加工等领域。
三、聚醚市场前景展望
当前,在我国聚醚多元醇的消费中,约有三分之二用于进行PU软泡及硬泡的制造,虽然PU硬泡的消费较软泡而言较低,但其应用领域正在迅速增长。我国PU硬泡约56%用于冷库、冰箱及冰柜中,25%应用于建筑领域。在发达国家,聚醚多元醇有49%用于建筑领域,由此可见,聚醚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市场应用潜力仍相当大。
近些年来,随着PU涂料、密封剂、胶粘剂及弹性体等市场的迅速增长,聚醚多元醇的市场需求量及前景将十分可观。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聚醚在车用PU部件中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我国聚醚的消费结构已经开始迈向多元化,并将推动该行业逐步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改善PU制品的工艺,提高其性能,进一步拓展其用途,我国正在加快聚醚新品种的研发,例如耐高温、阻燃、芳香族聚醚等。
此外,聚合物多元醇也开始朝着高固含量方向发展。国内石化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高固含量POP,并开发了万吨级连续法POP生产工艺,并在高承载、高回弹泡沫塑料、软质及半硬质泡沫塑料制品中投入应用,将在未来几年中实现聚醚多元醇产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翁汉元.聚氨酯工业发展状况和技术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01):101-106.
[2] 于剑昆.新型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应用[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2012:35-38.
关键词:农村地区;手机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手机银行,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通信信息系统完成银行类金融业务。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可以避免空间、时间的限制,无障碍开展电子化银行业务,该类业务成本低、速度快、服务类型多样,是目前传统柜面业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1]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且智能手机的占比份额也在逐步扩大。通过手机银行完成金融业务,弥补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足、替代传统网点式物理服务空间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一、手机银行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可行性
1.农村手机上网的比率较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2009至2012年,我国农村手机网民人数突破从7000万增长为11722万人,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可以说,农村居民主要的上网终端设备即为手机,通过手机开展农村地区金融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2]
2.农村手机银行节约成本。相对于银行的传统柜面交易,手机银行明显成本较低。来自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调查显示,银行实体网点的运营成本是使用电子移动设备成本的30 倍,特别是手机银行能够使运营成本降低50% 左右。手机银行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的成本。
3.手机银行的交易方式符合农村地区发展要求。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银行业务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加之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带来的大量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地区对金融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流动人口数达到2.53亿人。依据经济改革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至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年均增长600万人左右,其中,农业转移人口约2.2亿人。这些农村流动人口会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农村手机银行可采取的发展模式
1.由农村地区银行体系主导。该模式是指利用农村地区已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和物理网点,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等展开手机银行业务,即已拥有银行账户的农户可以利用手机进行账户查询、转账支付、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在已有银行账户的农户广泛使用这一方式的同时,可以有效利用手机互联网分享及邻里宣传,吸引还未开设银行账户的客户人群申请开立。该模式适用地区,需要具备较为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有具备办理特殊业务的物理营业网点,民众对银行较为信任等条件。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的公信力,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和拓展非银行账户客户,节约农村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提高金融业务村级服务效率。但是农村地区也具有自己的地区特点和产业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人要求和农副业生产特点,对手机银行业务进行地域化改造,使之符合当地农户的使用需求。
2.由移动运营商主导。该模式是指借助运营商自身建设的较为完善的信息通讯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移动银行服务,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无基层金融机构的农村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地区。该地区民众进行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且不便,但是具备完善的移动终端通信系统,可以无障碍开展手机银行业务。此模式可有效填补金融空白,发挥普惠金融特性。同时,为了防止移动运营商发生高息揽存等扰乱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可将手机存款账户开立在合作银行,由银行经营,电信运营商仅仅作为移动终端的服务机构,不涉及资金的存储和运用,降低金融风险。
无论是何种手机银行发展模式,都需要趋利避害选择使用。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应充分利用其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和资源,酌情考虑,选择适合地区特点的发展模式。若选择农村地区银行体系主导模式,现有银行网点应在全面推广之前,进行有步骤的试点行为,总结试点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经验,使之形成较为符合当地特色和完善的手机银行发展模式。选择运营商主导模式的地区,应该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网点覆盖率高的特点,同时加强金融风险保障和监管,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农村手机银行存在的问题
1.对于手机银行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认为传统银行柜面业务是机构发展的主要手段,忽略了手机银行的发展前景,在进行业务营销时也没有对农户开展有效的讲解和宣传。
2.手机银行客户群单一。农村手机银行基于其自身终端的限制,许多金融类服务无法提供和延伸,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金融业务需求,这大大限制了农村手机银行的客户群拓展,使得大部分客户群集中为中低端客户,缺乏高收益业务对象。
综上所述,因势利导是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的主旋律。不论选择何种模式或是创新何种模式,都需要建立在对业务地区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确定适用的技术平台、主要业务和业务模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农民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特色手机银行产品。
参考文献:
(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摘要]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的上线,开创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先河,给移动电子商务开辟了一个新的入口——移动金融,凭借其惊人的年化收益率在不足一个月内资金规模已超过百亿引起了金融业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余额宝的发展环境,分析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余额宝;发展环境;发展前景
1余额宝简介
余额宝是由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用户通过把钱转入余额宝来获得一定的收益,实际上是通过购买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内的资金不仅能随时用于网购消费,还支持支付宝账户余额支付、储蓄卡快捷支付的资金转入。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开始计算收益。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周君怡.余额宝的发展环境及前景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9):P340。]。通过汇总社会闲散资金,丰富了理财市场与投资领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 余额宝当前的发展环境
2.1余额宝与监管体系的关系
目前,余额宝并非处于政府监管真空,而是一直处于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有效的监管中。据阿里巴巴小微金服集团品牌与公众沟通部资深总监陈亮透露,余额宝诞生后的264天里,共计得到各种监管43次,平均每6天一次。监管包含文件备案汇报、现场调研、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2014年初两个月的时间,央行、证监会、国家审计署等对余额宝累计监管了19次。
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做两手准备:一是鼓励创新,正如此次对余额宝点明提醒中说,余额宝顺应网络消费大趋势,监管部门支持创新;二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也要符合相关规定,需要报备、符合程序。
2.1.1余额宝与证监会
余额宝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而互联网金融存在法律定位不明、属性定位不明以及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不健全引发经营风险等三大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恰当的监管。而证监会作为基金销售业务的主要监管部门,应当对余额宝等新兴金融理财产品的各个业务环节制定有效监管。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具有多重积极意义。证监会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但由于和互联网接触少,目前与支付宝沟通不如传统金融机构沟通顺畅。证监会也将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制定加强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管理和互联网销售基金监管的有关规则,实现促进余额宝等互联网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
2.1.2余额宝与银监会
银监会开始调研银行储蓄与互联网理财情况,尤其是针对“两率一致”问题。可见,银行或将取消余额宝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提前支取不罚息的特权。如此一来,这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将面临大考,其势必将降低部分资金的投资周期,来减少提前支取,从而使得收益有所下调,最终导致规模增速放缓。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意见中,包括了将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如果银监会调研并采纳了这则意见,那么余额宝就需要计算贷存比、上缴人民银行备付金、一般性存款利率最高只能上浮10%,上述举措降低余额宝的收益率,大大遏制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
2.1.3余额宝与央行
一方面,央行表示对互联网金融要予以适度监管,不宜管得过多过死,要为创新和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另一方面,央行却一改此前支持互联网金融的承诺,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相关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5日明确表态:“对于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但是,周小川也传达了监管之意,表示过去没有严格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
2.2余额宝与理财产品的关系
各种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与每万份收益实时在变化,单纯对比某一时间的数据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收益情况。分析各理财产品3月24日至3月31日一周的万份收益之和以及3月份的收益率趋势,可看出余额宝的收益水平居中,并且各项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
然而,余额宝一直以来主打的都是收益率,吸引大批收入并不高的人群进行购买,但这些人群的忠诚度也是相对较低的,随着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反超余额宝,如果余额宝未能在在其他方面有所创新突破,或许会出现集体转移现象。
2.3余额宝与用户的关系
余额宝的客户定位于大量普通的个人客户,客单量小,行为比较分散。余额宝不仅依附于支付宝平台,还与淘宝网相联系。支付宝用户可以在淘宝通过余额宝购物,享受收益的同时满足了消费需求。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将自身
产品相互联系,形成一张网,满足用户的多方需求,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从而增强了余额宝用户的忠诚度。
3余额宝的发展前景
3.1余额宝面临的威胁
各大银行与网络平台相继推出类似的理财产品,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银行制定了快捷支付的限额,或将取消提前支取不罚息,政府监管部门也欲把余额宝列入一般性存款,这将印象余额宝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3.2余额宝的竞争优势
首先,与传统银行业相比,余额宝有低门槛,流动性高,收益率高三大特点。其次,余额宝基于支付宝的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与较高的用户忠诚度。更重要的是,支付宝的盗损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在进行高额交易时,余额宝用户还可使用支付盾进一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3.3余额宝的竞争劣势
证监会指出余额宝以“方便”之名打政策的擦边球,其运营模式未完全合法化。同时,余额宝收益率呈下滑趋势,且合作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渠道也单一。此外,余额宝还应进一步扩展中年人市场。
3.4余额宝的战略计划
3.4.1突破困境
通过对余额宝的发展环境分析发现,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要想进一步发展余额宝市场,首先要就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安全问题,理财产品的竞争问题等。要通过逐个突破,将余额宝自身进行完善,从而建立起余额宝在用户心中的良好品牌形象,为余额宝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2拓展市场
针对余额宝这一金融产品的市场来看,从组织架构分析得出两个方面的市场,客户市场和基金公司市场。在客户市场方面,要尽可能的拓宽客户来源,通过增强用户体验来提高用户粘性例如建立APP,打造个性化客户服务。而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余额宝要与多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地改良技术,创新发展旗下的理财产品。
3.4.3终极目标
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最终达到将余额宝打造成一个在线金融产品聚合的平台,并能为用户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理财投资服务。
4结 论
随着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银行业等通过不同方式逐渐涉足互联网金融业,使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理财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各种宝宝让人眼花缭乱,同质化竞争严重。这对余额宝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源自人们理财观念的改变,带给余额宝无限的市场空间;挑战是余额宝如果抓住自身优势,并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从而在众多互联网理财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信赖的首选产品或品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 发展前景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6]叶祖达,梁俊强,李宏军,李勇.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1,04:28-33
【关键词】控压 钻井技术 应用前景 分析
控压钻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要,石油的开采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勘探的效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成了勘探工作的重点,而传统的窄密度窗口安全钻井技术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地形使用时,例如在盆地和沙漠中,传统的钻井技术在这些地形中开采时,很容易造成深井、施工时间长,各种安全事故频发,钻井技术已经成为勘探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钻井技术中引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压力的控制,而控压钻井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井眼环空压力剖面的不断检测,然后就可以确定井下的压力,从而实现对钻井压力的控制。
1 控压钻井技术简述
1.1 控压钻井技术的优势
控压钻井技术英文名为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Committee,简称MPD,受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控压钻井技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要落后很多,甚至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控压钻井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南海石油的勘探中,马来西亚等国家都使用了控压钻井技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通过这种新技术的使用,对井漏和井涌有很明显的改善作用,从安全事故的角度考虑,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对生产周期和成本也有一定的降低,通过对近几年来控压钻井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对井眼环空压力剖面进行很好的控制,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平衡井底的压力,这些都是传统的钻井技术很难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控压钻井技术的优势,而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质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开采技术已经很难完成石油的勘探,要想改善我国的石油开采情况,就必须对钻井技术进行改革,采用这种最新的钻井技术,从各个方面来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1.2 控压钻井技术的概念
从本质上说,控压钻井技术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主要就是在钻井的过程中,对有关的压力进行控制,在实际的施工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对压力大小的控制也有相应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控压技术只是对节流压力、循环阻力和静液压力进行控制,例如在钻井的过程中,对节流压力和循环阻力控制在同一水平,对静液压力的控制一般都保持在同一水平,而在停泵开泵的过程中,对压力的控制应该是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的变化,而在停止循环的阶段中,不需要循环的阻力,随着钻井技术自身的进步和实际使用的需要,现在已经出现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这种技术在钻井的过程中,会将井底的压力保持在一个水平,目前根据实际钻井施工的需要,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整套的控压钻井技术系统,如果把这个系统引入到施工中,将会极大的方便施工的进行。
2 控压钻井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2.1 控压钻井技术使用的现状
考虑到国内外经济模式不同,国外的石油企业在钻井施工中,一般都采用外包给技术公司负责,而国内的企业一般都是企业自身进行施工,这两种施工模式的不同,对控压钻井技术自身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国外的技术公司只需要考虑钻井的技术即可,而不需要考虑对后续开采工作的影响,这样对于控压技术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而相关的施工工艺也会有较大的进步,例如壳牌和威德福公司等,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控压钻井技术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和勘探企业是两个公司,钻井与后续的开采施工磨合的不是很好,甚至在钻井施工完成后,实际的开采过程中,会由于开采的需要,对以前的施工进行必要的修改,而国内的施工模式就很少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钻井施工设计中,通常都不会单独的进行设计,而是从整个石油开采的角度来进行,钻井的施工和其他相关施工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一般来说钻井施工都是围绕这方便石油开采进行的。
2.2 控压钻井技术的应用前景
对于控压钻井技术,国外的研究相对校对,在环空水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相关的学者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理论上来说,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而且进行的实践也比较多,在很多石油的开采中,都有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实践的经验也要比国内多很多,国内的控压钻井技术与充气欠平衡技术的整合很好,在实际的石油勘探中,也有一些实践,但是考虑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非常贵,导致了控压技术在我国的实践非常少,根据我国的这种实际情况,对控压钻井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大幅的降低了这个技术的使用成本,然后结合了一些其他技术,简化了整个技术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石油勘探中钻井技术的使用问题,由此可见,控压钻井技术要想在我国进行更好的应用,就必须从成本的角度和施工流程上进行优化,从整个石油勘探行业来看,钻井技术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最新的控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的改善了石油开采的水平。
3 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最新的控压钻井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只是带来了成本上的提升,正是这种昂贵的成本费用,严重的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一些学者对这种技术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有很多花费都是不必要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井底压力的控制变得复杂,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实现,从而降低设备和施工的使用成本,这样更有利于控压钻井技术的普及应用,相关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技术正是向着低成本、简单化操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贡慧,胡志坤,李军,陶谦.压力控制钻井井底压力控制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09(02):15-18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途径 潜力分析
1、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二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1]。面临内外双重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寻求发展与低碳排放之间的平衡,是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长久目标。
2、经济低碳发展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我国主要以燃烧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资源利用率极低的同时,还背负了巨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经济模式转型既是内部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外界大环境的总体走向。因此,积极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对自身发展来说,可以通过提高科研创新意识,在积极寻求节能环保材料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对全球合作来说,政策的施行加深了国际间的交流往来,提升了业务往来力度,优化低碳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借助产业的转型引导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的桎梏。经济发展与低碳环保共同推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3、经济低碳发展的现实途径
3.1 优化能源利用率
煤、石油、天然气作为我国当前使用率最高的三种化石燃料,受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巨大的需求量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而诸如水能、核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工业建设中使用率低,如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和低排放量能源的研发,是实现低碳排放的重点。因此需要国家强制取缔高耗能产业,完善工业碳排放标准和成本损耗比率的相关控制条例,对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地热发电等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实行奖励机制,鼓励并发展新型绿色产业的崛起,将基础能源体系多元化、拓展化,达到对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2 调整产业结构
受政府部门长期辖制,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产业的巨头,在产业结构中占据极大比重,且由于信息交流等的闭塞,产业模式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态势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依靠重工业导致环境严重恶化的同时,还包括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传统轻工业、种植业在激烈的市场占有份额竞争中未能脱颖而出,发展缓慢。畸形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模式,降低对重工业的依赖程度,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以低耗能、零排放作为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3.3 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低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的完善和设备的损耗要求大量的后续资金储备,而低碳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机构捐赠,金融信贷行业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以研发高纯度氢气作为发热能源为例,如何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气,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控制容器的耐热度和抗压力,都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摸索,损耗的仪器设备都需要及时的补给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进行。但由于资金的不到位,不少类似的项目都被迫搁浅,制约了发展前景。面临低碳经济全面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提高借贷额度、对方发展融资对象,借助企业融资、股票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建立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
4.经济低碳发展的潜力分析
4.1 缓解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信贷紧缩、财政赤字导致发电站、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铺设等一系列重工项目被迫中止,能源供应的短缺迫使政府寻求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能源供应方式,既能解决能源缺口,又能实现低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应时而生。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投资力度,倡导以风能发电、核能发热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在解决能源供应不足问题的同时,依靠低排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的大幅度上升,摆脱经济困局。低排放产业的崛起将逐步取代重工产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今后发展的的主流趋势。
4.2 降低对外进口能源压力,提升国际贸易地位
由于自身需求量巨大、国家资源储备量单薄,我国需要向中东、俄罗斯等原油出口大国进口能源。暴涨的价格、打压的劲头,都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内外市场发展失衡。近年来天然气、原油储备告急迫使我国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发展低耗能经济产业。依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减少了对原油的需求量,减弱了对中东、俄罗斯国家进口的依赖度,削弱其国际经济往来地位,通过自身内部实力的增强,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拥有更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5、结语
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既是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革和再造,也是人类为适应生态系统变化而制定的战略性经济转移政策。只有长期坚持低碳排放的目标不动摇,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的发展未来,创造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