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文学与艺术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与艺术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与艺术研究

第1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

引言:

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英语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爆发态势,引领者人们的思想浪潮的转变,也想我们展现出了欧洲人民思想改革的曲折路径,涌现了一大批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的思想至今仍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和反思,其中蕴含的情感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属于世界的思想、艺术财富。这些英语文学作品能够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所表现出的精彩、感人、魅力十足的语言艺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加工和体现,这种对语言的加工的方式方法,即是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表现。

1.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内涵

我们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通常是学习英语的单词、语法、发音和日常使用,以求掌握英语的日常运用,这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并不涉及到英语文学和其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但如果要对英语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就必须深入了解英语文学中蕴含的思想和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其中的表达特征和独特意象。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集中表达,文学的发展史可以充分的表现语言的发展路径,是语言的高级发展阶段。文学的语言表达不仅仅能够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感染和思想上的启发,其中也蕴含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变革历程,以及作者所经历的人生和思考路径,对文学的语言艺术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学作品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的变革,感受其中的深邃思想和情感,对文学作品和所属语言的研究、学习工作十分重要。

2.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研究难点

对于英语文学来说,其语言艺术的研究工作十分繁复庞杂,难点众多。首先从外部原因来说,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大,使用英语作为主要使用语言的国家非常多,这导致了英语文学的繁复性。文学的发展和表现必然与作者所处的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有着非常深刻复杂的联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即使作者都使用英语来进行文学创作,也会让其中的语言艺术被当地的文化、风俗和历史所感染,导致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如果不能深入的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地域背景,就无法对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做出准确、真实的探究和赏析,这是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的难点之一,区别于相当多的语种文学。从另一方面来说,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内部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各个语言艺术的种类既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互相之间又有紧密的关联性,难以进行主观分类,做到系统的分析研究。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的不同所导致的,语言的进化、分歧和传承、作者的相互学习和自我感悟让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关联性,枝叶繁杂,难以进行综合性的语言艺术研究。总而言之,这些研究难点导致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难以使用传统的艺术流派分类来进行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从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的特征方面入手,进行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研究工作。

3.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特征

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和平常使用的语言区别很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点彰显了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让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强烈的情绪抒发变得既有力量,又有感染力,既生动形象,又含蓄婉约,既给人以启发和感动,又不会显得做作不堪,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和特点。我们从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的特征出发,从四个方向对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进行探究和分析,即语言艺术的意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和含蓄性,赏析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1意象性

文学语言的意象性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加工表述,构建出一个虚幻的世界,通过各具特色的人物设定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来表现故事背景,描述环境景色,渲染情感纷扰,塑造人物品质,宣扬思想品德,以此来表现作者对世界的思考感悟和情绪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境界和情绪,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或者深入思考。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夸张和深入描写,进行真实或者虚幻的故事表现或者人物塑造,反应作者本人对事件的思考和情绪表达,同时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愿景诉求,这种意象性表达方式极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由此催生了意象派的诞生。在19世纪初,意象主义运动由部分英美诗人发起,其主旨思想反对诗人通过诗文发表议论和进行感叹,要求诗人以将思想感悟通过凝练、含蓄、准确、鲜明的意象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以此形成诗句,埃兹拉庞德即是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InaStationoftheMetro”(地铁车站),仅有两行诗句,“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人群中的脸庞幽灵般隐现;湿漉漉,黑色树枝的花瓣),辞藻平实,作者在地铁站内看到了人们熙攘纷杂、明暗交错的脸庞,联想到了黑色树枝和花瓣,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纷扰复杂的现实及麻木冷漠的灵魂,又展示着一种冷静但坚决的美,让人十分感叹。这首诗意象简单,简短有力,又富有音乐般的韵律美,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思想共鸣,是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意象性的代表之作。英国诗人雪莱的“OdetotheWestwind”(西风颂)也是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意象性的代表作,其中的一句诗“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广为流传,为读者带来了坚持的希望,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鼓舞了与旧社会作斗争的人们。诗中,作者通过对西风吹过时的万物俯首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西风的自由、强大的向往,希望革命能够如西风一样摧毁腐朽的社会,带来春天的希望。其中西风就是作品的主要意象,极具代表性和感染力。

3.2生动性

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性就是通过文字描述让作品中的人物、背景、情节更加灵活生动、贴近现实,让读者认为作品中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让作品的感染力更上一层楼。其中,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就以人物形象塑造生动而著名,例如它的代表作《雾都孤儿》,其中孤儿奥利佛的凄凉悲苦、小偷费金的唯利是图、梅里夫人的善良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孤儿奥利佛的语言充满童真,流氓的黑话、好人的敬语,都体现了狄更斯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让人物充满了生活化的气息,细节描写非常到位。另一方面,每个人物的衣服、打扮、面貌形象和出场场合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设计,完美的符合了人们印象中的人物形象,让作品显得更加真实,张性十足,充满了活力,让读者能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伦敦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体会出作者对时代的批判性看法和深邃思想,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这种语言艺术的生动性对文学作品的表达功不可没。除了人物刻画的生动性,文学作品中背景的生动刻画也是体现语言文学生动性的主要方向之一,美国作家福克纳就是代表作家之一。福克纳在写作中创造了一个名为Yoknapatawpha的虚幻城市,他在一系列的作品(如《喧嚣与骚动》、《献给艾米丽小姐的玫瑰》等)中使用了这个城市的设定,福克纳描绘了这座城市的地理、风貌、风俗习惯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琐事,非常细腻生动,犹如真的有这样一座城市一般。这无疑大大的提升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仿佛书中的人物正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中,正在经历书中发生的事情,让人沉浸其中。这种背景刻画的创作方式和马克吐温所倡导的“地方色彩主义”和“本土主义”相类似,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历险记》的背景和人物都有一定的联系,风格明显。地方色彩主义就是语言艺术的生动性的明显体现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详尽的语言文字描写创造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地域背景,犹如让作品中的故事在真实中展开,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是展示语言艺术生动性的代表流派之一。

3.3情感性

文学作品的情感性是文学的基础,是语言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达。作者的作品中的文字表达方式,体现着作者想要表达的诉求和强烈的情感宣泄。例如荒诞派的作品,在伤感主义先驱托马斯格雷的《乡村教堂内的挽歌》中,文字苍白无力,只有空洞的怀古伤今,很难理解作者的意图,但作者就是使用这种空洞的苍白文字表现出了他想表现得虚无和空洞,文字和思想高度统一,深刻而富有内涵。还有《小镇畸人》,美国作家安德森的代表小说之一,作者使用精神病人的视角来描述整个小镇的生活状况,文字凌乱不堪,前后跳跃,没有大小写的区分,连标点符号都时有时无,以一种十分强烈的既视感完成了作者想要表现的小镇的无助和混乱,通过这种辛辣的讽刺手法,表现出了小镇居民对于爱的渴望与追求,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促使着读者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当然,诗歌是所有文学作品中对情感性的表达最为深邃和激烈的文学形式,诗歌在表现诗人情感方面独具优势,从古至今,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各种的强烈情感,有失落,有困苦,有爱情,有悲伤,有热爱,有质疑,有无奈,有渴望,所有的情感的无法诉说都包含其中。弥尔顿的《失乐园》,写出了诗人对于上帝的种种质疑,便显出了诗人对理性的向往和对进步的渴求;沃兹华斯的《独自云端漫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崇敬之情,欢快的气氛溢于言表;佛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不为任何选择而动摇;济慈的《夜莺颂》通过对夜莺的歌声的描绘歌颂了自然地美好,反衬了世俗社会的丑恶。这些作品都表现出了作者的强烈情感,通过对文字的加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进作品的字里行间,赋予其艺术性和情绪感染力,这是语言艺术的情感性的有力体现。

3.4含蓄性

语言艺术的含蓄性,就是人为的留白,将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隐藏在文字中,为读者留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深入探寻作品中的隐含的秘密。用有限的文字表现无限的内涵,是语言文学含蓄性的极致表现。作者通过少量的文字描述,将读者带入其所构建的无限世界中去,带领读者探索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我认知的探索表达,体现了作品的深邃性和含蓄性。但这种含蓄性并不是故弄玄虚,弄出一些极为自我、解释不清的所谓“艺术”,读者和作者的思想深度并不是天差地别的,读者是可以赏析文学作品、并能够明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宣泄的,太过于直白的语言文字缺乏文学上的美感,并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也不利于作品的流传和深入探索,因此,保持作品的含蓄性,以拟人、神话、比喻等方式进行作品表现,是增加作品深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意向的有效方法,但丁的《神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但丁描述了一个梦,梦中他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见识到了世间的种种不公。他通过这种隐喻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将其对国家和宗教的不满和讽刺激烈而含蓄的表达出来,既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性,也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带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是表现语言艺术的含蓄性的代表之作。当然,《神曲》的原作是以意大利的地方方言写成的,并不是英语文学,但其极具代表性且一脉相承,流传版本也是以英语版本为最广,其文学性、艺术性极高,所以以之为例。

结束语

第2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知识最基本的工具,体现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语言作为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实践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四大基本理念;从教学语言的功能看,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掌握美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出色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语言艺术,不断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到语文教学的实处。

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将授课内容转化成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机智幽默,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内容,并辅以修辞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扣人心弦、细腻入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不仅是输送和传达知识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最重要渠道。就课堂教学而言,不论采用任何手段借助任何教学工具,都无法替代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运用精湛的教学语言,去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总结和研究。

一、声情并茂――丰富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际上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作为学生语文学习引领人的老师,只有充满激情,富有诗意,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安插快乐的翅膀,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才会永远受到学生的青睐。

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充满激情,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饱满的情感披文入情,以声传情,以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激发起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观潮》,教师可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风光吧!”语文教师首先应善于选择和运用那些感彩鲜明的词语和句子来增强语言的表情效果。其次还要能使寻常的词句浸透感情的色彩。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多用褒扬性、礼貌性、肯定性、商讨性的语句,少用贬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语句,尤其是力避有斥责性、侮辱性、讽刺性的贬抑语句,促使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氛围中孜孜以求。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倾注不同的感情基调。要把握好这样一条原则:据文定情,因文传情。正如斯霞老师所说:“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的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低。”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科和课文特点,注意揣摩言语技巧,语调中要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的感情。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味盎然,精神专注,情绪饱满,“陶陶然乐在其中”。

二、有的放矢――增强语文教学语言的针对性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个性,要能适应和反映教材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和教师运用语言的个性。

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大纲对其语言能力训练的要求和目的不同;不同体裁的文章,也有它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那么具有鲜明语言个性的教材,就要求运用个性鲜明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学语言还要因学生的不同性格而异。对于爱表现自己、易骄傲自满的学生,即使回答的问题有可取之处,给予肯定的话语也要掌握分寸。如教《从现在开始》最后一段,讲解为什么狮子大王选猴子做新首领,一名浮躁学生很快举手回答:“因为猴子聪明。”对这一些学生的处理是:“积极回答问题是好的。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全面理解,深入思考,问题将会回答得更好。”假如这回答是出于一个胆小的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口中,给予的应是肯定和鼓励:“你进步很大。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再次,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现象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

语言理解依赖语言记忆而得以实现,而语言记忆又是语言理解的产物。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没有针对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观点模棱两可。这样的教学,学生难于理解,也就更谈不上记忆了。要做到教学语言准确而有针对性,必须坚持两个了解:一要了解学生,如果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就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或失之艰深,学生如坠云雾;或失之肤浅,学生食之无味;或失之简括,学生囫囵吞枣;或失之繁琐,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只有了解了学生,运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讲授的内容上,有效地保证课堂效率。二要了解教材的衔接情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有运用准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将其突破,才能让学生学习得更透彻、更扎实。

三、诙谐有趣――锤炼语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动、形象,富有理趣、情趣,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语言进行教学。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一方面要能反映新颖的思想,闪烁哲理的光芒,提出深邃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本质,给予学生丰富的理趣;另一方面,则要能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新颖贴切的比喻、奇特独到的构思、细腻柔婉的抒情,巧妙地拨动学生的心弦,给予学生以浓挚的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生动的表达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与此同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比喻性词语,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丰富联想,帮助学生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变苦学为乐学。

四、启迪智慧――探求语文教学语言的拓展性

教师积极的教学语言充满启迪,能激发兴趣、开拓想象;又是最有效地调动学生、最恰当地发挥自己,从而体现出教师的特色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教学语言要具有深刻灵活的启发性,以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并通过思考使之折服或钦佩时,才真正具有无可比拟的威信,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一种高昂的、激动的、急切的情绪来学习,因而对面前展示的知识感到兴趣和震惊,意识并感觉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并领悟到创造的欢乐。开拓思路、点石成金的引言,余味无穷、绕梁不绝的结语引发学生有所追寻,有所领悟,有所思,有所得,最终达到“启”而“发”的最佳教学状态。

五、绘声绘色――讲究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融合性

如果说教师的有声语言表达主要是诉诸学生听觉的话,那么无声语言的表达则是更多地诉诸学生的视觉,因而更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教师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质、和蔼的态度、善良的心地及教学的机智,会通过他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笔者曾听过一个教师教《荷花》,教师在指导朗读、背诵“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荷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时,巧妙地运用了体态语。只见教师的手势像荷花那样:时而开、时而合;时而缓、时而急……再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和谐的配乐,荷花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和传神描绘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像《荷花》这些优美的文章,教师都可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柔潇洒的抒情语调的基础上,用和谐愉悦的表情,加上欢快的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无声的语言中体会到栩栩如生的意境,领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热烈情感。

总之,教师必须下苦功夫锤炼,追求教学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必须仔细揣摩,反复推敲,追求教学艺术日臻完美。贯彻新课标,主张新理念,倡导美的教学语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必将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崔建明.《育才妙语百宝箱》.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民.王淑娟.《试说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语言》.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卷第4期2002年12月

第3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艺术;人文素养;大学英语;融合

高等教育艺术学院是我国艺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负有培养我国艺术类人才的重要责任,关系到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也是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对于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只依赖于有限的人文教育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贯穿于每一门课程中。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学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使学生不仅具有广博的英语知识,也利于学生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和谐健康的心态的培养。这也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担负的主要责任。

一艺术类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学科多样化,大学生的数量在急剧上升,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队伍也在持续壮大。目前我们的艺术考试和艺术教育,过分追求专业技巧从而造就出了很多发展不全面的“短腿”人才。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小一直把主要精力和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专业的学习上,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记忆、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时间上没有合理分配、没有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有可能被落下,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主观上,艺术类学生们也有强烈的学好英语的愿望,但是具体到行动上却表现为学习效果不佳。由于在高考以前的教学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英语教学的中心主要是以提高成绩为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忽视艺术类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在英语方面的词汇量较少、英语的听、说、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较弱,不认真研习英语语法,掌握不够准确,模糊不清,应用不灵活。而且艺术类学生用在英语上的学习时间更是少而又少,使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远不及大学英语要求的水平。进入大学后,由于大部分艺术类学生以前的英语基础较差,更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自我培养意识淡薄,对英语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一些学生不能保证按时上英语课。没有端正的英语学习态度,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说,从心理上就忽视了英语学习。艺术类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使得艺术类学生的个性明显,专业悟性相对较强,但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比较自由、散漫,不愿受制度约束,因此大多数都不喜爱文化课的学习,更谈不上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过于机械化,模式化。教师往往注重自我讲授,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英语枯燥乏味。英语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育教学不够多样化、层次化。没有关注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基础差,没有学习兴趣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艺术类院校的英语课堂中,缺乏英语教学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交流不够,学生存在的疑问不能及时的解决,学到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二艺术类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与专业精神是相统一的。高等学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应大大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艺术类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更要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这将有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实际上,人文精神与艺术是息息相通的。现今,英语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一种通用语言和工具。要用好这门语言,就要对英语文化、文学以及风俗习惯有基本的了解,还要理解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人文素养方面的差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他国优秀的思想和文化为我所用。这就使我国艺术类教育必须以培育出国际化的艺术类人才为目标,掌握艺术类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他们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文化成果知识有相当的理解和体会,能够更好地进行各国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进我国文化和经济的多层次全面发展。因此,艺术类英语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成为富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艺术类人才。使大学英语教育真正成为艺术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英语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英语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感悟英语语言和深厚的异域文化内涵,并在这种陌生的语言中寻觅到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和文化的兴趣,同时这也更有益于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师深入地进行艺术教育。通过这些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增长见识,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启迪心智,较好地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艺术类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渗透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艺术知识导入到英语教学中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科学与艺术,理性而又感性。将语言与文化艺术相联系,成为英语教学的辅助知识。英语教学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和人文艺术教育过程。出色的英语教师力图使教学过程艺术化,努力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教学过程富有生机和魅力。即给学生带来语言艺术美的享受,也使得英语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英语教师应分析艺术教学模式,抓住艺术生的心理特点与专长,研究英语教学与艺术专业学习之间的规律性和关联性。通过艺术知识导入到英语教学即培养了学生文化意识,使文化的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提升自身情感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艺术类英语除英语语言本身具有的特点,更有艺术科学潜在的人文特色。因此,艺术类英语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对象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从而在实践中得以合理应用。注重提高自己的有关艺术专业的知识和修养,其他跨文化领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和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培养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教师才能把艺术类英语教学变成一种英语语言和艺术知识学习相融合的过程,使课堂英语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多角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跨文化知识和素质的艺术类人才。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策略,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艺术类学生虽然具有文化课分数低和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但他们具有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教师在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信任、关心和尊重学生。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教师应采取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并采用不同的形式积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学习上的创新,以达到促进英语教学的目的。

3加强艺术类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主要引导者,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认为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采用教材简单,忽视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贯穿于英语教学的人文素质的塑造,就会使艺术类英语教学处于比较低等的水平上,所以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师队伍,形成教学梯队,加强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优秀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艺术类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及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出色的艺术类英语教师是通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积累而成的,教师要具备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当面对个性突出,崇尚自我的艺术专业学生,要学会迎接挑战和自我减压,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待教学和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找到最适合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质量,也更利于艺术类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培养跨文化高素质的艺术类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现状,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造就具有良好文化艺术素养和优秀品格的艺术人才,这是当前艺术类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艺术类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素质,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春芳.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渗透教育尝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4):127-128.

[2]蒋雪非.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蒲云玲.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养迷失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7).

[4]朱海英.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6):57-61

[5]贾红安.浅谈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新思路[J].学术论坛,2011(6):217.

[6]代兰平,黄萍,等.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养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76-177.

[7]王婷.论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大学英语,2011,8(1).

第4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语言作为知识传递的载体,在人们的情感交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用到的工具,教学语言的运用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前苏联的某位教育家也曾经说过:教学语言才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师采用准确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可以起到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体裁也多式多样,并且教材还收集了许多国内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万别、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还描绘出了瑰丽多姿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将每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及多样化,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对课本中的每个字句的真实含义进行准确把握及理解,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和课本内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从而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国外的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科学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表现出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

例如:在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课文教育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看民众为总理送行的录像,伴随着音乐的播放,朗诵以下一段话:一直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他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到了幼儿园,抱着孩子们亲了又亲;在十里长街上,总理握住清洁工说,对他说:“你辛苦了,国家需要你!”教师讲得如泣如诉,学生一定会被这个场景所动容,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2.1 生动形象的启发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进行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多数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理解力均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将现实中的事物罗列出来,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这样单纯直观的形象更多时候只会让学生这些事物无聊、单调。例如:教师在进行疑难词“躁”与“噪”讲解时,如果对两个字的意义及用法直接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在讲解时告诉同学们这两个字都读,“噪”字左边只有一个口,就好像很多学生在说话,使教师一点都不安静,“躁”字左边形似一个“足”,就好像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成事情,赶紧跑到其它地方办事,心情非常着急,这就是急躁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就可以让学生深受到启发,从而对课堂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2 风趣幽默的启迪性语言艺术魅力

前苏联名师斯维特洛夫曾经指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幽默的语言艺术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幽默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课堂知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教师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来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会比进行单调、枯燥、毫无特色的说教效果好的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时,如果也采取比较幽(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2页)默的语言进行批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从而努力去改正。例如,教师对作文中喜欢用“了”字的学生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不该用“了”的时候,你净用“了”; 该用“了”的时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说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运用“了”要准确恰当。学生在看了这样的批注后一定会开心地接受并且努力改正。这样的评语肯定要比直接说明“了”字用得过多,使全文显得非常嗦的评语效果好的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幽默诙谐语言的良好运用。

2.3 机智灵活的敏捷性语言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秩序维持或者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要将语言艺术运用好,单纯的训斥批评是不行的,有的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教室后方的两个学生打闹起来,一个学生正举起凳子准备砸向另一位学生,其他学生也顺势向后看。教师在进行处理时一定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要将同学们的情绪稳住。教师可以这样说:“大家以后可以向某某同学学习,我写板书写得有些累,某某同学拿着凳子准备让我休息休息,老师非常感谢你,请你坐下。”这些话说完后,学生一定会感觉到不好意思,然后静静地坐下去。这样,课上的风波就会暂时停止,班级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在下课后,教师再将两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清楚原因后,对他们进行批评与教育。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也会引以为戒,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地在课堂上对两位批评一顿,虽然说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耽误了课堂教学进度,还会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在以后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维持时,一定要运用机制灵活的语言将问题进行解决,还可以收获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5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

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第6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一)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研究

拓展应用研究,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进行多方位综合研究。加强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理论深层次研究,深化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加强满文文献的整理和科学分类研究,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抢救调查及有关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工作。继续深化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工作,加强语言学与史学等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如访问讲学、双边研讨、合作课题、交换成果、查阅资料以及国外田野调查等。在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的研究及发展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对重大课题、难点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加强满通古斯语料库建设

满语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满语口语是研究满族语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也是满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受各种历史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满语口语日趋消亡。满学专家赵阿平女士认为,语料库建设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化语言应用与研究的新方向,对于保存濒危的满语与浩瀚的满文档案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应用意义。建立满语语料库,能够永久保存满语语料等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满语本体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在满语语料库基础上,建设满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以解决满文档案的初步翻译问题,将有助于快速改善目前我国现存的大量满文档案缺乏人才翻译整理的状况,提高满文文献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效率。

(四)设立满通古斯重大工程项目

并投入相应专项经费,使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开展濒危语言保护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协作。开展濒危语言资料的保存和抢救工作,陆续调查研究和刊布濒危语言资料,出版濒危语言学专著和词典,建立计算机词汇语音数据库,用多媒体技术、录音和录像等现代化手段,大量保存民族语言中各类民间文学作品等声像资料。

(五)加大满通古斯语言文化专业后备高层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硕士生、博士生等,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保障研究持续发展,在民族聚居区开展切合实际的双语教育。赵阿平女士认为,在对领军人才给予各方面关心和支持的同时,也要关注领军人才带领的队伍,加强对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团队的投资。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网站、论坛,让传媒机构更多地关注濒危语言的状况,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通过这些措施交流经验、交流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六)建立满通古斯濒危语言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濒危语言生存和发展区域、保护少数民族聚居区、濒危语言保护示范区等,使民族语言的文化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持。重点推进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切实保护和扶持濒危语言传承人。如以黑龙江省为例,齐齐哈尔三家子村满语遗存地;佳木斯、同江赫哲语遗存地;黑河爱辉区新生乡、呼玛白银纳乡、塔河十八站乡鄂伦春语遗存地等。

(七)建立中国满通古斯学博物馆

在中国东北三省,各类博物馆比比皆是。但国家级的民族学博物馆、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尚未建立,与东北亚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为例,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区和民族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展出,而且进行深入的研究。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国内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收藏有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物、标本约11万件,展出约7000件。陈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中北亚、东亚8个地区,介绍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此外,还设“世界语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乐”两个专题陈列室。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建立满通古斯学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八)建立东北亚满通古斯语言文化历史研究中心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研究作为国内外学术界特殊关注的学术领域,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与国际学术交流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机。在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中,女真语作为一种消失语言已经不被使用,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都已成为严重濒危语言,锡伯语、鄂温克语也即将进入严重濒危状态。在这样的紧迫形势面前,对这些濒危及严重濒危语言的词源、研究历史、基本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对于我国民族语言和文化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以国家研究机构和高校为依托,抢救满通古斯诸民族语言、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研究显得十分紧迫。

二、中国在东北亚诸国建立满通古斯文化研究基地,占领学术制高点

第7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 生物认证 击键动力学 键纹识别

生物认证就是利用人体生物学特征来识别用户身份的安全认证技术,常见的有指纹、声纹、笔迹、虹模等。生物认证在很多领域得到成功的运用,但现有生物特征认证存在两个无法克服的问题:一是需要成本相对较高的生物特征提取设备;二是需要用户当面认证,无法实现远程自动认证。

早在人工摩尔斯电报时代,1895年研究人员就发现发报人员的击键模式特征与发报人员是一一对应,熟练的收报员能够通过发报人员的击键特征远程确定发报人员的身份,现代电脑键盘的使用与之相似,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华盛顿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就研究证实人们敲击键盘的动力特征有唯一性[1]。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这种唯一性就是来自键盘输入信号特征的唯一性,过去很多文献将这一特征叫击键动力学特征,我们认为,既然键盘输入特征和指纹一样对于用户唯一确定,更确切地应该将这一特性取名为键纹。

运用键纹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用户身份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以键盘作为特征提取设备简单可靠、成本低廉;其次它将用户身份识别与信息系统登录、认证过程有机结合,可以实现远程身份识别,用户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具体说来,用户在敲击键时有各自不一样的特征。例如在使用拼音输入“中国”二字时,一些人会以zh-ong-guo的方式打入字母,停顿在声母和韵母以及字的中间;另一些人则会以zhon-gg-uo的方式,将两个g字母并在一起快速输入。这些特征是人在长期的打字实践中潜移默化形成无法随意改变。利用这些打字特征来识别用户不仅可以识别用户身份,还可以实现远程在线识别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己往的研究中对键纹的识别方法主要使用模板匹配法、模糊逻辑识别法、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相对深奥的数学模型和相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本文研究提出一种较为简便的数学模型,较好的反映了击键组合产生的键纹特征,且计算较为简便、易于实现。

1 键纹识别的数学模型

在阐述算法之前,我们先定义一些名词。用户的打字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包括了按下键和释放按键。我们把按下某键x到放开x的时间称为“x的滞留时间”记作Tx,从键入x开始到键入下一个按键y中间的时间称为“xy的跨越时间”记作Txy。我们将一次滞留或者一次跨越统称为一个“事件”。在用户输入一串文字的过程中,第i次事件记为ei,事件ei所用的时间记作ti。这里我们统一用大写字母表示某一类事件,而用小写字母表示某一个事件,比如我们用EA和TA表示按下A键和A键的滞留事件,而用ej和tj来表示第j个事件和其占用的时间。

我们现在来定义问题。我们希望在得知用户输入各个按键的时间情况下,判定输入的用户是否为特定用户。即:已知一系列事件e1,e2,…en和其时间t1,t2,…tn,求解输入用户u是指定用户u0的概率:

Pr(u=u0|e1…e2,t1…tn) (1)

我们已有的数据是用户u0过去的输入习惯,即我们已知用户过去打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事件e1',…,em'以及各事件的时间t1',…,tm'。这里m是一个非常大的整数,因为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打字经历,因而我们应该拥有大量的关于用户过去打字的数据(即大量事件)。这意味着对于任意事件Ex,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概率:

(2)

换言之,我们有对于任意事件所耗费时间Tx的概率分布函数fx(t),使得:

(3)

实际操作时,fx(t)不是一个连续函数,(例如用户过去在A键上的停留时间分别是3.5,2.2,4.3毫秒时,fx(t)在这些值上都是无穷大,而其它值上则为0),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算法,我们会在后文中再回到这点。

除了对单一事件所耗时外,只要我们有足够数据(m中够大),我们还有对任意多连续事件Tx1、Tx2……Txi所耗时的概率分布函数:

(4)

上式中的概率可以用(2)式一样的方法求出或找出过去用户u0的输入中所有的Ex1……Exi连续事件,计算出其中多少事件符合a1,……ai,b1,……bi的约束条件即可。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利用以上概率(2)(3)(4)求出(1)的值。我们首先利用贝叶斯定理把(1)改写成:

Pr(u=u0|e1…e2,t1…tn)

=Pr(e1…e2,t1…tn|u=u0)

(5)

上式中,Pr(e1…e2,t1…tn|u=u0) 可以用我们之前的方法求出,我们只需要找出用户过去的输入历史中,该片段e1…en,t1…tn出现的概率即可。实际操作上有两个小问题:第一用户随意输入一段话e1…en时,用户一般在过去并没有输入一模一样的段落,因此我们无法简单的通过过去的历史直接求出这一概率。然而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近似手法,假设各事件之间是独立事件,这样虽然会损失一些精确度,但是能给我们带来计算概率的方法:

(6)

而乘积中的每一项都可以在过去的用户历史中求出。第二个问题是由于ti是实数,Pr(ei,ti|u=u0)要么是无穷大,要么是0。这是因为我们概率分布函数不连续,这个问题可以用把时间离散化的方式解决。

(5)式中的第二部分更难计算。事实上从分子分母两式的定义来计算其值几乎不可能,分子表示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事件和用户键盘输入的具体内容有关,因输入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无法人用户过去的输入习惯中获得。分母则是该用户为指定用户的先验概率,更无法从输入习惯中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并不需要用严谨的数学方法来计算(5)式。考虑到

是一个关于用户的函数,我们知道对于特定类型(用户输入习惯类似)的文章,该值对于特定用户应该是一个常数。

因此,我们可以用过去用户输入的类似类型的文章/段落等获得该值。例如,同样是输入政府文件,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输入若干等长的文件(同取文件中随机的1000个事件)时,该分式的值应为常数。(严格意义上说,只有用户输入同样内容时,该值才为常数,但实际上操作上我们可以做一些近似假设)。

因此我们用过去用户输入的同等长度的片段来计算分式的值,我们把(5)改写成:

(7)

既然我们能够核实已有纪录里输入用户u0的身份,我们可以令,并利用(6)中的独立事件假设,把上式改写成:

(8)

将(7)(8)代入(5)我们即可获得正在输入用户为指定用户u0的概率:

(9)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在用户的过去输入历史中,随机选取n个事件来进行这一计算,这导致计算结果并不准确。理想状况下,如果用户确为指定用户u0,这一式子应等于1。

2 实验与验证

为了验证本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我们在Linux平台下设计编制了一个user_name软件,利用这个软件对本数学模型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我们在学生中邀请了100名实验对象,将他们注册成用户进行测试。测试用户以自己的注册身份登录系统,输入统一的稿件来作为各自的键纹储存在数据库中。然后这些用户又输入一些随机片段,让计算机识别这些片段的输入用户,

实际测试结果,若用户本人输入,软件输出的输入者为用户本人的概率一般在0.01到100之间。概率不等于1的原因是算法中用随机片段近似地计算输入者为用户本人的概率,因此有若干数量级的误差。

我们再由用户A冒充B的身份登录系统,输入一定长度的文章片段,实测得软件计算出的用户为B本人的概率往往非常小,可达到10-10到10-6之间,由此可见本数学模型有着良好的用户身份区别作用,尽管近似算法带来的误差可能有正负两个数量级,但与其用户间的区别率高达七个数量级的识别性能来说,本算法具有很好的认证用户的效果。

3 结论

实验表明运用本数学模型来远程识别用户身份,具有简单可靠、运算速度快的特点,不失为一种远程登录用户身份识别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Donald R.Rules of Thumb for Biometric System.Security Management, 1995(39):67-74.

[2]Miller B.Vital Signs of ldentity.IEEE Spectrum,1994,31(2):22-30.

[3]Alexander T J.Biometrics on Smart Cards:An Approach to Keyboard Behavior Signature. Future Generation Commputer System,1997(13):19-26.

[4]Ru W G,Eloff J H P.Enhanced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Through Fuzzy Logic. IEEE Transaction on Expert,1997,12(6):38-45.

[5]芮挺,沈春林,Qi TIAN,张金林.基于HMM的击键特征用户身份认证[J].计算机工程,2005.

[6]桑应朋,范志平,郝莉.基于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的用户击键特征鉴别[J].计算机应用,2004.

[7]WANG Y H,TAN T N,ZHU Y.Fa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ingular values decomposition and data fusion.Chinese -put,2000,23(6).

[8]NEGIN M,CHMIELEWSKI T A,SALGANICOFF M G,et al.An Iris Biometric System for public and personal puter,2000,33(2):70-75.

[9]ERN L C,SULONG G.Fingerprint Classification Approaches an Overview.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2001(01):347-350.

第8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对话艺术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和学生实现有效的对话互动,教师需要积极营造民主的对话氛围。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比较活跃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倾听,用心聆听,通过聆听学生的看法,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发现学生之间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关注每名学生,尊重和理解每名学生,赋予学生进行课堂探究的动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索,讲解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地回答。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话,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最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有非常强烈的上进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说激励性的话语,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进行师生对话

1.利用趣味性的语言展开对话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良好师生对话,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对话的兴趣,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以《惊弓之鸟》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成语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就自己疑惑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了更羸说自己能够不用弓箭便把大雁射下来,魏王为什么那么惊讶呢?教师这时可以笑着说:“对于魏王和更羸来说,更羸现在的身份应当是公司中的小员工,而魏王是公司的老总,当一个小员工没有经过老板的决定就擅自下了决定,认为不用弓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你们认为老总会相信吗?”将古代的君臣关系转化成现代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故事中的主要内容。这时,学生一定会大声说:“老板是不会相信的!”之后,教师可以接着对学生说:“那就对啦,当老板不相信你能够完成某件事时,你应当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带领学生学习与更羸射大雁动作相关的描写内容,之后教师对学生说:“更羸成功了,我想老板看到自己的下属这么能干,一定非常高兴。”课堂教学时教师利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兴趣,优化对话的效果。

2.寻找合适的对话话题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良好的对话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寻找合适的对话话题,促使学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首先,对话的话题要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每名学生全部参与到话题的对话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以《黄山奇石》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这样的对话:“孩子们,你们在节假日出去游玩了吗?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吗?”利用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回想,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班级中学生纷纷举手,教师随机听一听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啊,你们去的地方都好有意思啊,老师也有一个景点要介绍,同学们想看一下吗?”这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说:“想!”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黄山奇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从学生日常的旅游活动为主题进行展开,自然引出黄山奇石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在设置话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赤壁之战》的学习为例,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曹操和东吴分别为战争进行的准备工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否还有疑惑,若是学生均称已经全部理解段落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曹操和东吴双方为应对战争进行的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将曹操和东吴进行对比,谈一谈哪方准备得更为充分,并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根据。这个问题是学生没有想到的,为了解答问题,学生会认真研究文章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师生、生生对话。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

参考文献:

第9篇:文学与艺术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文意识;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人文意识培养的原则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意识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过程性原则。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经历事件的过程,才能使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意识,除了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还要关注其合作精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其次,情感情原则。新课程目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情感是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就必须身体力行地践行“成才先成人”的人才培养标准。最后,激励性原则。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及好胜心,因此,善用激励性原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策略

1.合理应用数学史料

学习研究数学历史可以对数学未来的发展有更准确的预测,而数学这门科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相对于数学严密的逻辑性而言,数学史料的趣味性更强,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合理应用数学史料,可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实现数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数学文化起源早、发展历史长,因此,可以为数学课堂提供丰富的史料典故。比如,乘法口诀早在2000年前已经出现;现代的则有华罗庚、陈景润等知名数学家等。而国外的数学史料也十分丰富,比如符号、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等等。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知识漫长的历史渊源也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

2.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如果仅用单一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必然培育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由于数学学科本身逻辑性强的特点,数学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强化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其实教师如果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关于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素材,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样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与语文相结合,通过小故事、小谜语引入新课内容;再比如,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应用图形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建筑作品等。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课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在课堂上将我国三山五岳中的五岳标注出来,让学生了解每座名山的大概位置,知道位置的辨认方法,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三山五岳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3.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任何学科均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其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人文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放学时到湖边,拿一个石子投入水中,石头激起的波纹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圆”的形象之美,对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完“小数”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到商场观察服装、用品等打折的情况,然后选出优惠幅度最大的产品。这个过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是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彰显数学的人文内涵是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开展人文教育是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处理,用艺术化的课堂组织管理渗透人文意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运隆.人文视角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J].甘肃科技,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