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遗文化与商业结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学校文化;地方文化;融合途径
作者简介:朱有明(1980-),男,江苏盱眙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张薛梅(1976-),女,江苏盱眙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房地产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1-0031-0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唯有强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高职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素质较高技能过硬的人才。在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过程中,文化内涵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是有效保障其内涵建设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相关概念
(一)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主要指高职院校的各项制度及管理建设,包括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以及文化建设等内容,与传统的高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相比,内涵建设抽象性更强,衡量其内涵建设水平的指标主要是高职院校的管理建设状况。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逐步由制度、管理建设向文化建设深化,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实施途径之一就放在了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的结合上[1]。
(二)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一般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无论何种文化,其本质性的、深刻的内涵是哲学,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思想与方法的各方面体现。优秀的文化是需要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弘扬的,尤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如果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融合,造成文化的历史缺位,就谈不上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三)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或称校园文化,指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及师生价值观念的一种精神和倾向。学校文化具备了文化属性,其不以强制性作为建设手段,而侧重通过学校管理者及教学者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学校文化,并对其思想行为加以引导。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学校具有不同的学校文化,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关联较为密切。
(四)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也称为地域文化、区域文化,主要是指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各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基于文化背景的特定文化,这种文化与地理空间存在较强的匹配性。在地方文化的形态和构成上,既可以完全按照地理空间及区位来划分,如城市文化、乡镇文化、农村文化等;又可以将文化空间作为划分依据,形成诸如沿海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等;还可以按照地方工商业特色分为徽商文化、浙商文化、苏商文化、晋商文化、粤商文化等,甚至于更小地域的特色工商文化,如江苏省无锡市的锡商文化等。现阶段所倡导的地方文化,其外延更广,涉及到区域人们工作生活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都可以视为地方文化内容。
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加以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又要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学生的后续就业也具有高度的区域指向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及教学质量为中心点,在文化内涵建设中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加以融合,为学生投身区域经济建设做好铺垫。此外,高职教育在学生就业上也带有一定的指向性,通过将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加以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区域文化归属感,便于优化及稳定区域人才结构,对区域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主要是对学校的制度、管理及文化等软性层面进行建设及规范,而制度及管理的建设又离不开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参与及指导。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建设,一方面经历了高职生源扩招及规模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也凸显了高职内涵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众多高职院校纷纷注重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创建等层面加以提升,并将教学、管理、服务的质量在学校文化中予以体现,借助学校文化来提升学校的内涵和价值,同时学校文化又是对地方文化的提取和淬炼。
(三)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保障
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依托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能够提高内涵建设的实效性,在将地方文化中与学校教育及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地方特色文化和企业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能够使高职学生深入及时地感受地方和企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从而促使其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其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创造条件。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程式化,涵盖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践操作及定岗实习等环节,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要局限在学校及实习企业中,无法全面接触到社会的各类信息,而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能够使学生从校园中获取必要的文化信息,有助于保障其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其主要的参考依据是社会行业人才需求,以此为基准来开展人才教育及培养,使其具备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2]。但在这一过程的具体实施上,在开设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时,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的教育模式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及时掌握社会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岗位需求上的更新变化。此时借助于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对地方区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及时丰富高职课程内容,提高高职教学的前瞻性,也能够带动高职学校文化建设,进而为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基于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内涵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作为两种文化形式,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带有其各自的独立性,一方面其具备了互相融合的基础和可能,另一方面在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又受限于各种因素而较难真正交汇。在此背景下,有些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上,往往将两者加以割裂,主抓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在文化建设上也偏于一隅而无暇顾及与地方文化的有效互动,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完整度不高,无法实现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效互补。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覆盖面不广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也带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既需要持之以恒的实践,又需要在内涵建设的各个环节加以贯穿[3]。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多数高职院校仅是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寻求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一方面并未彻底调动起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难以使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覆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方方方面,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规划性不强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通常是由中专院校合并升格演变而来,其不具备先天的文化底蕴,由此也使其教学、实践及管理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中专院校色彩。在高职院校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基础并不牢固,需要围绕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进行科学设计规划,以使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互相哺育,尽快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及教育实力。但从实际情况看,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中普遍存在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规划性不强、融合过程随意性过大等现象,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在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机制上亟需完善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机制匮乏所致,受此影响,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实效性和稳定度不强。首先,从法律层面上看,现阶段尚未制定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有效融合的法律法规,两者融合的规范性无法保障。其次,作为社会企业来讲,其一方面能有效接纳产教结合及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又缺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注和有效涉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看似与社会及行业企业间的关系得以加深,实则其融合度尚有所欠缺。第三,高职院校自身也没有成立负责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的专门机构,无法针对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给予有效指导。第四,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隶属于省管,与地级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缺乏深度有效联系,更谈不上与地方文化建设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合作,缺乏沟通衔接的工作机制,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
四、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有效融合应遵循的原则与路径
(一)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应遵循的原则
1.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应注重凸显院校的办学特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以院校的个性及办学特色为主要标志,在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地方文化,特别是特色文化和企业文化加以分析研究,然后将之灌输到学校文化中,增添院校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其在培育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对地方文化进行提炼,提高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匹配性,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环境[4]。
按照上述原则,作为一所以商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主张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形成了浓郁的商科办学氛围。无锡的“锡商文化”源远流长,如民族工商业创业精神楷模的荣氏家族企业,缫丝业首屈一指的薛氏集团,面粉、棉纺实业家唐保谦、唐星海父子,以及现在的海澜集团、阳光集团、红豆集团等,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开放、灵动、务实、创新的精神,是一种公平细腻、正心诚意、勤俭自持、践约守信、谦让包容、勇往直前、审时度势的文化[5]。借助这些文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既充分利用了地方区域文化的精髓,强化了学校内涵建设,又促进了学生的价值观念深化和升华,是地方文化服务于高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的典型。
2.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应强调地方文化的具体要求。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尤其是与地方文化中所涉及到的企业文化如何有效衔接,是开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时应着重探讨的问题。在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加以融合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特色及优势,丰富补充学校文化;另一方面要针对地方文化中所涉及到的职业素养要求等内容,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通过完善学校培训设施、管理制度等途径,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合作意识、诚信观念、创新能力等加以着重培养,从而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既凸显办学特色,又彰显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为学生的后期就业做好铺垫。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所处的地理区位较为优越,是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区域,无锡的发展主要依托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加工等制造业和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地方企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形成了相应的企业文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内涵建设时,在对地方文化加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会经营、懂管理、善沟通、重诚信”的商科人才特质,以经营教育、管理教育、沟通教育、诚信教育“四育并举”的教育内容体系和科学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以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为机制[6],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企业文化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岗位素养及职业技能进行双向培训,为当地企事业提供了职业精神、文化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俱佳的高职人才。
此外,无锡历来就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的民营企业众多,曾经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苏南模式”的代表,具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与环境;地方政府也一直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作为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紧跟地方发展脉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4年就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展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注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形成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工作全方位开展、对象全面覆盖的创业教育格局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为内容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7]。多年来,学校创业教育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团队创业和岗位创业的先进典型,利用地方浓厚的创业氛围将创业教育打造成为学校文化特色。
(二)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有效融合的路径探究
1.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对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者来说,其应科学认知作为一所高校所肩负的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教育科研及文化传承等职能,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在院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重视,自觉将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与高职院校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加以结合,以提高院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和社会声誉。在开展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时,要强化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力度,一方面在教学及管理中将地方文化融入到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课堂实施、实践活动及岗位实习中;另一方面地方行业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将企业文化等地方文化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全面铺展开,为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创设平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内涵建设时,学校管理者基于无锡围绕物联网技术、机械制造、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布局形势,在进行院校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对所在区域的地方文化及人才需求进行了跟踪,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学校文化,将地方产业发展动态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开辟了物联网技术、景区开发与管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专业群,有效满足了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型人才的大批量要求。
2.扩展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覆盖面。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应覆盖到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以此增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成效。在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覆盖面的扩展上,应主要通过建立高职院校、社会企业、区域社区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8]。首先,高职院校、社会企业、区域社区等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及制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增进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衔接。其次,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社会企业人士入校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及报告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行业的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三方联动,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备相对明确的方向,避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沦为“假大空”。第三,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基地,建立校外文化教育基地,定期开展见习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地方文化教育与熏陶。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专业建设和文化内涵建设时,紧密围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与无锡市文广新局合作设立了“无锡传统文化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和“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发中心”,重点就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政策、机制、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升级以及无锡地域文化产品开发等主题,结合无锡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进行专项研究。学校还在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中成立了“非遗班”,由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系统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相关课程,通过“非遗文化”的学习,为师生的艺术设计增加文化内涵[9]。
3.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合的规划性。首先,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应以学校文化作为着力点,通过校园文化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在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其融合的途径和方式进行规划,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加强交流,借鉴其内涵建设中在学校文化创建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文化优势和特色,根植本地区域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其次,作为政府部门来讲,其在进行本区域的高校布局设计时,应注重分析高职院校的独特属性,在各类基础服务设施上进行合理规划配置,使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能够与地方文化有效互动。
4.完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机制。高职院校要强化内涵建设,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尽快制定相应的促进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的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社会企业、相关区域组织的职责加以划分,从而使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有章可循。社会企业应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在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时,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加以明确,为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的补充完善提供参考。高职院校自身应针对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工作设置专门的机构,着重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加以强化,做好相应的指导及培训工作,对其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加以强化的基础上,增强其认知及领会地方文化的能力,使其能够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自觉将学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加以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桑江.基于文化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57-59.
[2]邓志革,雷久相.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探析――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汽车特色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39-43.
[3]肖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素构成与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3(20):77,79.
[4]彭齐林,彭桂香.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1(32):6-8.
[5]王立人.在传承中丰富发展无锡工商文化[J].江南论坛,2008(6):8-11.
[6]朱璋龙.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94-97.
[7]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57-60.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旅游商品 开发策略
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市场利用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式。旅游开发能够帮助遗产摆脱依靠外力扶持的被动状态,形成自身生存的能力,减轻政府经济负担,形成遗产自我生存的良性循环。一方面,旅游活动能够为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来源,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旅游开发能激发当地民众文化自豪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带来社会效益。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合理的开发是对其最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开发是基于传统手工艺类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观光展示营造、体验活动策划、旅游商品设计等一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展,是从文化遗产资源到旅游产品的转化过程。受到广泛关注的开发模式包括博物馆、休闲演艺、节事旅游、旅游商品等基础性的开发模式[1],创新型的开发模式包括生态博物馆开发模式、实景舞台式、文化园区模式、民俗自然村等[2,3]。本文在游客调查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的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市场开发优化策略,以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商品开发能够取得更好的市场反响。
一、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概述
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的重要环节,有吸引力的旅游商品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提升非遗的文化影响,实现非遗经济效益,所以物化商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衍生性的重要方向。在由于各地的历史风俗、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类别,在不同地方也存在技艺技法、图样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传统手工艺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旅游商品开发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为物化商品的开发模式。
适于进行旅游商品开发的非遗资源以传统手工艺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大类,除此之外部分养生类医药也能转化成为旅游商品,比如阿胶制作技艺能够产生阿胶商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
非遗类旅游商品包括:非遗技艺制作的收藏性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等工艺美术作品;非遗技艺制作的实用性生活物品,如柳编、竹编的各种日用品;非遗技艺制成的地方特色饮食,如采芝斋苏式糖果是广受欢迎的旅游购物品;非遗相关出版物,以非遗为内容的书籍、音像制品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各种创意商品,如提取戏曲人物元素绘制的T恤衫。其中前三类是基于非遗技艺直接产生的物化商品,是原汁原味的非遗物化商品,第四、第五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次级衍生商品,占市场比重很小。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分析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是2015年10月于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型节事活动中的“手作之美”展会进行一手问卷调查,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38份问卷,问卷围绕“游客对传统手工艺发展方向赞同程度”这一主题展开。二手数据是天久旅游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市场调查问卷数据,于2013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苏州的重要旅游景区随机发放问卷,共回收10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数784份,问卷以游客对旅游商品市场的态度、感知为题项。本文已取得对二手数据的使用许可。
三、模式评述
(一)旅游商品缺乏当地特色
旅游商品市场是国内旅游消费中的一块洼地,不能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缺乏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是市场最主要的问题。旅游购物是游客的基本需求,但现在的旅游商品市场并不能提供满意的购物体验。根据游客购物消费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784份游客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常在旅行当地购买旅游商品的占到总数的62%,但是对最近一次国内旅游购物体验持非常满意或满意态度的游客只有56.8%。游客认为旅游购物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在于商品特色(55.6%)、商品质量(52.5%)、商品价格(51.4%)。现在的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产品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缺乏特色,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品都一样”“在自家也能买到”“老套没有新意”等评论是游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说明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颖的旅游商品是市场短缺的。旅游商品市场存在档次不合理的问题,存在两极分化,即奢侈化和低劣化,国内的旅游景区及周边销售的商品要么是珠宝、工艺品等奢侈性商品,要么是全国各地都一样的低端旅游纪念品,缺乏地方特色和消费吸引力。
(二)传统手工艺拥有旅游商品开发的巨大市场潜力
具有当地特色、携带方便、有纪念意义、价格合理的旅游商品最受到游客青睐,在追求商品质量和文化性的趋势之下,传统手工艺开发旅游商品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游客调查问卷数据表明,旅游者最希望国内景区购物在“商品特色”方面做出改进,比重达到55%。影响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因素中,具有当地特色(88.6%)、携带方便(56%)、具有纪念意义(53.4%)和价格合理(52.3%)是最重要的因素(表2)。而传统手工艺是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充分的地域特色,具备开发游客满意的旅游商品的良好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浪潮冲击之下,传统手工艺商品一度被机器制造商品所替代。伴随社会对于非遗文化的宣传和大众对手工商品价值的认识加深,精工细作的手工制作商品重新受到市场欢迎。手工艺商品融入匠人的构思和智慧,不同于机器制造的批量化生产,手工作品没有两件是一模一样的,这也使得手工艺作品具有特殊的艺术性和纪念意义。依托传统手工艺资源可以进行多档次多功能的旅游商品开发,既能够开发有实用性的生活物品,又能够开发有美观性的工艺美术商品,满足产品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手工艺旅游商品是弥补国内旅游商品市场不足的重要发展内容。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传统手工艺商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非遗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是脱离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导致市场需求萎缩。与现代人生活脱节有多种原因,首先是传统文化商品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实用性下降,原有的功能已经不被现代生活所需要。比如年画的张贴已经在城市中较少使用,使得木版年画的传承状况堪忧。其次是部分传统手工艺的样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作品往往沿袭着传统的审美观,图样、主题、色彩搭配不与时代同步。比如说传统的刺绣旗袍,纹饰鲜艳而复杂,但是游客欣赏之余购买率很小,因为觉得 “图案太浮夸”“无法穿出门去”“可使用性太小”。而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一条可行性创新性的发展道路,通过探究非遗的文化内涵、艺术审美、功能造型、结构技术以及材料工艺,用设计的思维与现时生活相联结,对传统款式进行功能性改造和美观性设计,满足人们生活功能与审美需求,使传统技艺被现代生活所需要。在市场调查中,认同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方向应该“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新设计”的游客达到85.39%,其次是“保持传统技法”(79.45%)和“开发高、中、低不同档次产品”(79.68%)(表3)。表明游客对于传统工艺的再设计持非常欢迎的态度。
四、市场开发优化策略
采取“手艺人+设计师+运营商”的模式,打造专业品牌。中国的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问题,部分传统手工艺商品属于高端奢侈商品,超出了普通游客能够消费范围,属于小众化商品。而较为普及的旅游商品则存在质量低劣、仿造、非本土化等问题,不受到游客欢迎。旅游商品市场需要通过批量化生产,实现从小众商品向大众化的中端旅游商品的转变,通过品牌化经营达到造型和工艺水准的保证。“手艺人+设计师+运营商”的模式已经在市场上崛起,由手艺人提供技艺技法,由设计师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商品设计,由运营商进行商品生产和品牌运营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理念和品牌运营相结合,打造地方文化的特色品牌。
改变传统手工艺非遗开发过程中“唯购物化”的现状,避免形成商业化过重的氛围,增强公益性文化宣传内容。商业化气氛过重使游客产生负面的旅游体验,应增加公益性的展示与文化宣传内容,以加深游客对非遗的理解。虽然游客对于获取非遗知识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支付费用的意愿很低。比如游客对手工艺品鉴赏的知识十分感兴趣,但却不愿意为此支付费用,所以手工艺品知识宣讲应该作为公益活动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不宜作为旅游经济的来源。公益性的展示和宣传内容可以起到很好的文化宣传作用,辅助旅游业的发展。
非遗的“跨界”可以是内部的,如蟋蟀盆制作技艺可以与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跨界”整合使砖雕书写板与红木家具配套成为适合当今市场需求的产品;非遗的“跨界”也可以是外部的,如与影视、动漫等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或与房地产、汽车等文化之外领域的跨界组合。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以更大的投入以苏州以外的更大平台来对苏州非遗元素或非遗符号进行品牌运作,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从非遗自身的“流变”,到非遗内部与外部的“跨界”,再到对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到对非遗元素乃至只是非遗符号的“多元诠释”。特别是对于这些“跨界”与运作,只要是符合《非遗法》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施行传承与传播不同保护措施要求的,我们都应给与积极肯定。
参考文献:
[1] 肖瑜.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 -以大连市为例[J].文化学刊,2010,(1):124- 128.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周期性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发展的关系以及赛事举办城市对城市品牌效应的影响。对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与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城市环境保护的耦合效应进行研究。
【关键词】周期性 体育赛事 城市品牌发展 耦合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中国的竞技体育开辟了新的里程碑,也使得体育赛事推向,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焦点。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广阔的宣传力,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开始关注于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己经被认为是城市文化的活招牌,城市品牌发展综合实力的体现,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但可以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因此,研究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发展也就变得尤其重要,都江堰作为一个双重非物质文化遗址的旅游城市,以都江堰马拉松赛事作为研究对象,既有利于都江堰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体育赛事促进都江堰城市品牌发展,同时也对其它城市举办与开展体育赛事具有借鉴意义。
1.周期性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发展
周期性是指定期不定期的就会发生的现象。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都具有周期性,正是因为周期性使体育赛事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也越来越多,关注体育赛事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己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展示城市竞争力、城市推广的一种新途径。
1.1体育赛事的举办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
体育赛事推动着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产业文化赋予了城市物质文化、城市精神文化新的内涵。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文化的表现,如体育场馆、城市交通、城市标志性建筑等都可纳入城市物质文化的范围之内。他们大多以法律或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赛事增强了市民自豪感,提升了市民素质,城市形象的提高等。
1.2城市品牌发展需要体育赛事来展示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提供竞赛和服务产品的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游戏规则、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对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满足不同参与者在多层次的需要,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的冲击,带来显著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城市的发展需要特殊的形式来展示和宣传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体育赛事便成了城市品牌发展展示魅力有效途径。
2. 举办周期性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的关系
2.1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竞争力的作用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城市文化的主导因素。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要素,其它城市很难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取。体育赛事的举办为举办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如体育运动设施,体育场馆等。标志性的体育场馆也会成为赛事举办城市旅游新的景点,丰富了体育赛事的物质文化,如水立方、鸟巢等运动场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就成为了北京市新的旅游景点,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奥运火炬祥云的设计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了奥运会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型体育赛事使用的场馆设施也会成为旅游的新资源。为城市的文化事业提供了新的Y源。因此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许多造型各异的城市地标、文化长廊、体育公园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建筑视觉景观形象,有效促进了城市视觉景观文化的发展,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直接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
2.2举办城市文化对城市品牌效应的影响
城市文化促进了体育赛事文化的发展,城市文化与体育赛事是相互推动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城市人文精神的凝聚都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城市的品牌形象、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文化的基础。而正是这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对于举办城市品牌的塑造,才是影响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的文化是促进与其他城市对外交流,扩大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应与体育赛事文化相耦合,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必须要以繁荣城市体育文化为前提,同时把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有机结合,打造独特的赛事形成城市的文化核心竞争力。让极具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走向世界,与世界先进的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吸取世界先进体育文化的精华为己所用,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3成都双遗马拉松与都江堰城市品牌发展的耦合效应
3.1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与城市品牌发展
马拉松之所以为国内各大城市所欢迎,是因为它对宣传城市、营销城市有着巨大的作用。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都江堰市发现了这一体育运动存在的商业价值,将其注入到城市品牌文化建设发展中来,将体育赛事和城市品牌发展相结合,开辟体育赛事文化的新天地。仅仅举办第二届马拉松,就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效。拉动巨大人流,并且符合都江堰精心设计的体验休闲游预想,这张名副其实的国际赛事名片,已经被都江堰收入囊中,“文化――体育――旅游”的合作模式,正在为都江堰新旅游的示范,为都江堰旅游创造了从景区式观光迈升到全域体验式旅游的条件,同时也让未来的都江堰旅游充满了想象空间。
3.2成都双遗马拉松与城市文化形象
双遗马拉松赛服务于都江堰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体育赛事文化战略部署,促进都江堰“以市育赛”“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正确的品牌战略部署,不仅提高了市民综合素质,也丰富了城市精神,加速了都江堰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打造都江堰特色体育旅游城市品牌,马拉松赛事的加入无疑是张新招牌,“马拉松赛”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都江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赛事的举办与都江堰城市文化旅游的融合将推动整个地区文化旅游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都江堰马拉松赛事是一种现代城市的文化,马拉松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都江堰市城市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扩大了都江堰的城市影响力、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3.3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与城市环境
都江堰作为一座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还保有自身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早已经文明于国内外,被人熟知的不仅仅是这里浓郁的文化底蕴,还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既是一个古老、祥和、历史文化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国际现代化旅游城市。这里有神奇的水利工程、有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山与名胜风景区,还有最古老的道教发源地,双遗马拉松赛事首次实现同时穿越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和四川大熊猫自然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两大世界级遗产,来自全球的马拉松爱好者跑进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景区,让马拉松这项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与都江堰的世界级双遗旅游资源完美结合,堪称马拉松赛事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一座城市独揽双遗产,这独有的资源,正在成就双遗马拉松成为“马拉松最佳赛事”。
4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与城市品牌发展的未来思考
4.1存在的问题
4.1.1缺少马拉松赛事的专门管理机构
由于现阶段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都是政府主导,用行政权力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缺少马拉松赛事的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赛事规划。目前都江堰市除了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以外,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大赛数量并不多,无论是自主创办品牌还是引进赛事,是否适合都江堰市的发展,是否有较大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和研究。
4.1.2成都双遗马拉松的举办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
成都双遗马拉松的举办可能会面临债务负担、投资成本扩大等经济风险。为评估投资,在投资建设前应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比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健康隐患和运动性意外伤害风险。
4.1.3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本次马拉松赛事对马拉松赛事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精心制作赛事的相关产品,赛事的有形产品包括吉祥物、会徽、纪念品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出其商业价值,产品开发单一,马拉松赛事的商业开发不足。
4.2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与都江堰城市品牌发展的发展策略
4.2.1加大体育赛事商业开发力度,促进马拉松赛事向商业化迈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别是经济现代化的社会,赛事的举办离开了经济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加大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的经济投资投入,是向国际化知名赛事迈进的前提,也是赛事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开发马拉松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吸引社会资金来不断提升赛事的知名度,为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中主要采取具体举措:(1)加大市场的开发力度,通过对体育赛事的策划、包装和经营以提升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2)充分利于传播媒体的商业价值,加大赛事媒体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与知名度;(3)加大与专业体育赛事推广公司的合作,充分让其发挥赛事经营公司在赛事产业链中的作用,提出具有创新市场开发理念,从而提升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
4.2.2充分调动市民共同参与体育赛事,提升城市文化建设
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尽的,脱离群众的体育赛事最终也将得不到支持与发展。因此,充分调动市民共同参与体育赛事的发展与完善,不断调动市民共同参与赛事的激情,提升城市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举措:(1)强化城市居民的主人公地位,不断加强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开展全民参与体育赛事的活动宣传,如组织在学校学生赛事期间观看参与体育赛事的活动与志愿者服务;(2)在社区组织与倡导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赛事”的体育赛事参与活动;(3)在企业建立学习体育拼搏精神,组织和参加体育赛事活动,丰富企业文化活动。
4.2.3突出都江堰市历史文化背景优势,打造具有双遗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
城市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打造独特的体育文化是形成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都江堰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今后,都江堰市选择赛事不但要从精神文化出发,突出双遗的文化优势,还要考虑和目前赛事的互补情况,不要贪多求全,应该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培育已有的赛事,使之成为都江堰的品牌。建议根据一次举办和长期举办的赛事进行分类,一次性的有特色的高规格体育大赛,与长期举办的已形成品牌国际体育大赛,更好地塑造都江堰文化的个性,体现体育赛事培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国际体育大赛可以往周边城市或其他城市转移举办权。
参考文献:
[1]何振梁.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4(3):3一6.
8月是一个全民“打飞机”的月份,因为这个月腾讯了两款微信小游戏,其中一款就是经典的“飞机大战”。虽然“飞机大战”瞬间占领了用户的休闲时间,可丁磊却说:
“也不算什么创新吧。”
丁磊认为,微信在尝试韩国同类产品走过的路线。当然,丁磊说这话的时候还有另一番意思——网易和电信随后推出了类似微信的产品“易信”,推出第二天下载量就超过100万,大有抢微信风头之意。
所以,华为企业网络网管与应用软件产品线总经理王少森说了:
“你不要告诉我你不用这些,否则你会把朋友们都吓呆的。”
王少森认为,移动化大潮下,移动应用在企业的应用节奏和速度加快,一个应用从出现到下载高峰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然而,要现在的网络去快速适应这些应用,那需要的周期可能就更长,有可能需要1年的时间。他说:“我认为移动化已经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移动化趋势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微博,微信,或者各类新闻客户端。”
“在移动端,淘宝不可能继续维持统治地位,就像谷歌颠覆微软统治地位,Facebook颠覆谷歌统治地位一样,这是历史大势。”
这是天猫创始总经理黄若说的,他很看好微信在移动电商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一款完全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与电商结合会爆发很大的生命力。
“菜都赶紧收了吧!不收没机会吃了!”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大家都在争移动互联网的时候,8月20日,人人网关闭开心农场游戏服务器的消息,让已渐渐被淡忘的开心农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继雅虎中国邮箱关闭之后,这款盛行了4年半的游戏从人人网下线,让曾经不分昼夜、半夜起来偷菜的日子终成回忆。
当人人网的菜没得收的时候,百度却狮子大开口了。
丁磊认为,微信在尝试韩国同类产品走过的路线。当然,丁磊说这话的时候还有另一番意思——网易和电信随后推出了类似微信的产品“易信”,推出第二天下载量就超过100万,大有抢微信风头之意
“为了让巨头多花钱,鼓励创新,我就充当了绯闻男主角。我说10亿太少了,怎么也得20亿,没想到巨头非常急迫,减少1亿,没怎么还价。”
周鸿祎谈到对手百度最近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一事,主动爆料说,这个交易之所以能以如此高的价格成交是因为他出面抬价,原本91助手只敢开口要10亿美元。这让逝去的菜园子情何以堪?
虽然近两年台湾电影票房口碑都不错,可业内人却并不看好。台湾导演吴念真就认为:
“台湾电影看起来好像很风光,但赚钱的好像没几部。因为电影背后必须有强大的文化实力,台湾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中国梦
要想有强大文化实力,还是要靠强大的梦想。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发展创意产业,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发展创意产业,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助于建设文化强国,也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政协副主席、著名文化产业专家厉无畏如此说。
不作恶
“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绝对邪恶。”
虽然谷歌一直信奉“不作恶”的宗旨,可有人并不买账。甲骨文CEO埃里森表示,谷歌CEO佩奇“绝对邪恶”,他认为谷歌未经允许就使用甲骨文产品。埃里森参加CBS This Morning节目访谈时表示:“我只是说他们拿了我们的东西,这是错的。”
那么,恶搞算不算作恶呢?
“我不同意对经典图书进行恶搞式改编,如果你有创作力,何苦对它下手。”
在广州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来自北京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就不同意对经典作品进行恶搞。他说:“现如今几乎没有一家出版社不出版童书,这种‘一窝蜂’涌入市场带来的门槛降低,必然令童书质量参差不齐。”他认为,有些出版社随意改编经典故事,推出所谓“少儿版”的做法,也令人感到不齿。其实,对这些事儿也不必太较真。就像导演贾樟柯说的那样:
“电影口碑很差、票房不错,这绝对不是一个新鲜的事情,因为商业社会就是这样。”
贾樟柯近日做客南方国际文学周,与诗人翟永明对谈。对此前《小时代》等影片票房大卖,郭敬明放出“不拍《小时代》,观众就会去看贾樟柯吗”的言论,贾樟柯如此说。
商业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人能看得开:
“为赚钱去玩收藏,那叫没活明白。”
湖北德润古今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武如此说。所以:
“可能这些事情并不能带来丰厚的利益回报,更多的是来实践理想。”
互联网分析师唐欣指出,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主要还是基于个人兴趣,希望能够利用这份久负盛名的传统媒体做一些自己想实践的事。8月6日,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的最高报价,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成功赢得《华盛顿邮报》的竞拍交易。
·数字·
13.8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电视用户2016年将突破1亿,而互联网电视的整个产业容量总值,也将从2010年的5千万美元,预计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
125亿
8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013年上半年行业经营情况简报,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仅125亿元,市场还处于持续调整中。
10亿
中国已经进入“娱乐营销”时代,数字显示,2013年中国的植入广告规模有望达到10亿元人民币左右。
22亿
《iResearch-2013中国社交视频行业报告》日前在京,报告指出:中国社交行业市场规模在2010和2011年呈爆发式增长,2012年社交视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亿元,较2011年环比增长44.1%,预计2013年将达到30.6亿元,用户规模将超过1.39亿人,到2016年,总规模或将超过百亿。
29亿
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高达29.6亿人次,居民出境人数8318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国。
8045.4亿
工信部8月21日通报称,今年1~7月,全国电信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8045.4亿元,连续三个月保持7.9%的增长;实现电信业务收入6645.3亿元,同比增长8.8%。
92.8亿
艾瑞咨询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92.8亿元,同比增长35.3%,环比增长25.1%,比一季度有较大幅度回升。
1万亿
中国品牌研究院评估的《2013年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8月。名列前十的品牌中,有7个中华老字号属于酒类品牌。此次全部100个上榜品牌的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个老字号的品牌价值高达100亿元。
180亿
文化部最近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总额为180亿元。然而据欧洲艺术基金会报告测算,2013年中国内地的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在300亿美元以上。
15%
刚刚出炉的《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和《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两份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同比下降15%。
1168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领团网《2013年(上)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团购市场(含团购平台)成交规模达到了238.98亿元,同比增长63%。与2012年下半年的202.31亿元相比,环比增加1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团购网站新诞生41家,关闭1168家。
1500亿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给出的数据刊文表示,2013年全球科技企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支出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其中,谷歌的表现似乎最为夸张,该公司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在这一领域支出了16亿美元。
18071亿
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方案》中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进行测算,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按同口径和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6.8个百分点。
政策与报告
国务院“扩大信息消费意见” 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初步建成。“宽带中国”战略呼之欲出。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将从去年的1.72万亿元上升到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意见》指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微文化企业将暂免征“两税”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国务院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抓紧研究相关长效机制。
文化部新规放权 文化部日前出台《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规定,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内容审核制度,对拟上网运营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内容进行事前审核,确保文化产品及服务内容的合法性。根据这一办法,原来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的网络文化产品内容审核和管理责任将更多地“放权”交由企业承担,通过做实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和提升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政府加强对企业服务和后续监管,来确保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合法性。
住建部公布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日前住建部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北京等103个城市(区、县、镇)为今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住建部要求:各地要针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创建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要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共享协同,做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各应用系统效能;注重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体系建设。
北京大型商业设施必须开书店 北京市就扶持实体书店征求意见出台。综合各方的意见,意见大致包括简化开办手续,房租、经营成本的直接补贴,税费减免以及贷款支持等。意见规定凡是营业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设施,要有不低于1%的面积开设一家实体书店;超过10万居民的大型社区,也必须开设一家实体书店,为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服务。
福建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 近日,福建省经贸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印发《关于促进3D打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成研发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各1个,在重点领域实现3D打印创新应用;到2020年,建成研发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各3个,培育1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3D打印产业链,全产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山东省会经济圈文化产业规划出炉 由山东省文化厅委托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初稿已于8月中旬出炉,下一步将组织内部评审并作进一步完善修改。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昝胜锋表示,摒弃“单兵作战”、改为协同发展,是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园区·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授牌 8月14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京举行。新媒体产业基地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同期举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于2005年12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复成立,目前已形成以新媒体产业为核心,以影视制作产业、设计创意产业、出版印刷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已办理完成注册企业140家,其中千万元以上企业25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
天津 “智慧山”晋升国家级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认定的16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单,天津滨海高新区智慧山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榜上有名。据了解,从2009年启动招商以来,“智慧山”通过搭建企业孵化、融资信贷、技术服务、展示推广、文化交流等五大平台,孵化、催化一批创意水平高、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已吸引了240多家企业入驻,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安徽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揭晓 8月15日召开的安徽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上,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正式揭晓。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安徽省确立了首批1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芜湖方特非遗文化游乐园、池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等。这些园区呈现出彰显地域文化元素,注重文化科技创新,注重文化与生态、旅游、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等特点。
泉州文创低碳产业园一期即将建成 8月2日,泉州文创低碳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的5幢建筑已全部封顶,10月份可建成投入使用。文创低碳产业园是省、市“五大战役”重点项目,位于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南园,将引进以新能源为基础的应用电子产品,建成低碳、生态的光电产业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9308.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拟建9幢单体建筑。
最大国际珠宝产业园重庆启动 8月21日,随着重庆九龙国际珠宝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未来全国最大的珠宝产业基地宣告落户重庆。该项目未来还将与万达城市综合体、万科房产、隆鑫房产等一起,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把盘龙新城建设成为杨家坪商圈的副中心,并拉动整个彩云湖经济带的提质升级。预计2015年建成投用后,将实现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年税收近5亿元,从业人员达1万人。
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授牌 8月19日,云南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个旧工业园区开园。红河·个旧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在个旧巿大屯镇,是红河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认定的首批“云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筹建以来,一直坚持和传承锡文化,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时,完整地保留了“斑锡技艺”这一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建关公影视剧本创作基地 7月31日,关公文化影视剧本创作基地揭牌签约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该创作基地的成立将促进山西关公系列文化作品发展。主办方称,山西有理由把关公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并支持和鼓励山西文艺工作者早日将关公文化影视精品问世,促进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韩国诗画村获4000万韩元项目资金 8月1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公布了2013年地方文化品牌评选结果,光州北区的诗画文化村脱颖而出摘取优秀奖,获得了4000万韩元的项目资金。2000年,居民自治委员会发起了将垃圾场改造成公园的活动,大大改善了这一带的人文生态环境。2002年,住在这里的几位诗人发起诗画文化村项目,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为此,居民自治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诗画文化村促进委员会,负责征集居民的意见并付诸实施。
·影视·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成立 8月21日,我国广电行业中的第一个产业协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在京成立,现场公布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自律公约》。会长尤小刚介绍,协会的主要工作是整合与协调有关资源,但不会干涉电视剧的内容、题材和演员片酬。尤小刚介绍,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于今年5月经民政部发文批准登记成立,首批138家会员是我国电视剧制作业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其电视剧产量和黄金时段播放占有率均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
中美票房分账尘埃落定 持续一段时间的中美票房分账风波已经尘埃落定。据媒体报道,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影集团”)将向好莱坞各大片商如数支付所欠票房分成,有消息人士透露,6月底之前上映影片所欠分账款将分4次支付给各大片商,第一笔欠款已经汇出。早前,美国《好莱坞报道者》报道称,多家好莱坞电影公司指责中影集团拖欠分账片款,原因是其要求好莱坞片商缴纳2%的增值税。这引起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的不满,中美影业的分账之争陡然升温。
法“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引老电影热 为了进一步拉近电影遗产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法国国家动画和电影中心去年推出“电影遗产数字化计划”。如今,修复完毕的老电影纷纷与观众见面。“活化保护”的理念让经典影片不再局限于档案馆和资料室,可观的票房成绩也为接下来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金。
·互联网与IT·
中国雅虎邮箱停止服务 经历了4个月的过渡期后,中国雅虎邮箱终于停止了服务,用户的所有邮件和相关账户设置都被删除且无法恢复。早在1999年就正式推出邮件服务的雅虎在邮件市场曾经风光无限。近年来,雅虎面临着忠实邮箱用户逐渐降低的事实。据研究公司comScore统计,截至去年10月份,雅虎邮箱在全球的忠实用户人数减少了7%,而竞争对手Gmail在全球的忠实用户人数增加了20%。
腾讯股价上市9年涨100倍 8月5日,腾讯(00700)股价创下新高,截至收盘,报收于371港元,上涨3%,市值高达6890.47亿港元,而这比2004年腾讯上市时3.7港元的价格暴涨了100倍。微信的变现能力一直备受投资者的关注。微信的内置游戏、支持支付等新功能,被业界认为对腾讯股价形成了利好。
前一日收盘,腾讯股价达到371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8港元。而这较2004年6月腾讯的发行价正好高出100倍。
美国移动广告营收4年内超PC 调研公司eMarketer报告称,2017年美国移动广告营收将超越桌面广告。报告称这主要得益于移动搜索广告的增长。2010年,美国移动搜索广告营收占整体搜索广告营收的比例仅为2%,而今年将增加到22%,2017年有望增至60%。eMarketer还称,显示广告在移动市场的发展速度快于搜索广告,但至少在2017年前还无法超越搜索广告。
全球17.4%互联网流量来自移动设备 调研公司Statista近期报告称,今年至今,全球17.4%的Web流量来自移动设备。相比之下,2012年的该比例为11.1%。报告还显示,今年南美的移动流量翻了一番多,涨幅居全球之首。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比例从3.2%增至6.8%。亚洲和非洲拥有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流量占Web流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6.6%和23.7%。小米估值达百亿美元 小米CEO雷军8月22日晚间通过微博证实,小米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成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据了解,小米将于9月召开新闻会,第三代手机,可能引发外界对小米手机新一轮追捧。
·媒体与出版·
上海书展在沪开幕 8月14日,年满10岁的上海书展如约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但并没有举办开幕式。本届书展的开幕活动是用鼻尖写作的励志女孩黄扬的新书。莫言题字的“思南文学之家”独辟蹊径,贾平凹、金宇澄在这里谈论了对乡村和城市的不同认知,以及纸质阅读的命运。贾平凹力挺纸质阅读,直言纸质书不会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