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精品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院校;语文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H193
一、引言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会上谈到了:精品课程讲的是只有特级的教师队伍、很好的教学内容、全都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材及其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笔者加入了所在学院的院级项目“校本教材《语文》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并由实践所得到了一些感想,语文精品课程的发展实施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慢慢完善,就此对于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来就此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些基本需求。
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那么到底怎样的语文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呢?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写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
第一,对于语言表达教学要比较重视,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影响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换种角度讲,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主要是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
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职业学校的基础课程的学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鉴于这种情况,第一堂语文教学,从文本出发的作者,讲述中国文字的发展,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然后在PPT演示的形式向学生谁发现的故事在中国文字的极大兴趣感叹神奇和魅力。其次,像一些有趣的变化:“1111111”对应的成语是“独一无二”等,最后通过一个14字诗关循环“当花R如飞回去白兰地微醒了暮光之城”展示语言文本深刻。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式教学模式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职业培训往往是静态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被忽视,从而使核心课堂失踪学生在课堂上和活力的主体作用。 《我的母亲》如果内容与学生后,你的项目:如果语言教学是一个演唱会,教师充当导体,学生设备的各种功能,就像是听着优美的音乐的和谐合奏老舍解释如何文章可能不会反映很了解的感受。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开拓教学新环境
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的三个要素是一种接触,实际参与的综合分析。”谁学习熊,使所有学习活动中心的学生给于谁想要的学生做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是,在青春期阶段,热情,一个实施的机会和高职学生各种实用,好玩,灵活做法,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技能,而且要培养学习气氛,有利于。例如,在讲授的《雷雨》获悉,同学们对戏剧兴趣不是很大,即使是在“风暴”不知道,我让学生打了周,鲁,信仰,角色,然后共享的作用阅读。由文本朗读,让学生有看法的一个基本的了解的内容阅读在第一时间,通过二读,学生被要求做,身份和情感语言的独特个性自私邪恶周资本家,卑劣的感情主宰,农村劳动妇女勤劳,坚强,敢于战斗的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了自己的利益,抵御生动地表达的精神。通过两班的时候,通常较少的学生积极参与,以及良好的活动讲话。有个别学生修改剧本,幽默,充满了笑声的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由最开始的扭扭捏捏,犹抱琵琶半遮面,到最后的落落大方,游刃有余。
四、探索具有特色的规范教材的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有相匹配配套的精品系列教材,制定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并上传到网站,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语文课程应和时代同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作为院级的精品课程,笔者学院的语文教研室以“厚德、强技、勤奋、创新”为指导思想,以“一年成型、一年成人、三年成材”为纂木原则,在汲取语文课程改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编写校本教材《语文》。由“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做事”“学会励志”“学会沟通”八个单元构成。
由上所述,职业院校的语文精品课程不光得有以前的功能,还对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掌握具有支撑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精品课程的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艳. 高校外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与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2]毛向樱. 精品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古汉语为例[J]. 钦州学院学报. 2013(03)
[3]詹珊. 精品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写作精品课程建设说起[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03)
[4]陈风平,刘俊茹,韦志国. 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 应用写作. 2013(02)
[5]吴金涛. 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2(12)
[6]白廷国,顾斌. 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多门课程参加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评选[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
[7]李莉. 精品课程建设视角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 鸡西大学学报. 2014(12)
[8]罗雯怡. 精品课程思想用于高职语文教学指导[J]. 课外语文. 2014(24)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站建设 网站技术 网络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中探讨的最多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体现,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特色体现。在整个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并有机的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通过Internet呈现给广大师生,成为最新教育手段创新的热点。因此探讨和研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1.正确认识精品课程的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的“精”必须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把精品课程定位于“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2.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发展现代网络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品课程的对外表现形式愈发重要。通过Internet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地域和时间无法共享教学资源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学的互动,促进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扩大了精品课程的受众人群,实现了“跨校课程互选学习”和优质资源共享,加快了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网站建设是精品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网站设计与开发
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设计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和特色等。上述各项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在网页设计中,应在首页中作特别推荐,位置要醒目,链接标记要突出。
1.网站页面布局要合理
一般分为头、主体和脚三部分。头包含logo和主导航区,主体包含二级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脚包含网站的相关信息。一级评审指标设计在主导航区,二级评审指标要分别对应出现在一级评审指标的下一级导航区内。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网站色彩及其搭配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心理来设计,图片表达要整齐美观。
2.网站建设开发的主要技术
开发精品课程主要技术包括:①网页设计与制作,多采用网页三剑客等软件。②多媒体课件开发,主要软件有PPT、AUTHORWARE、FLASH、3D等。③流媒体技术。常用微软公司Windows Media来实现流式播放。④数据库技术,网上教学的关键是实现师生互动,也是网页设计的难点,一般采用功能强大的SQL Server 2000。运用简单,维护方便。⑤XML技术,XML克服了HTML语言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在Internet的搜索效率。
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个着重点
网站建设不仅是网页设计形式上的表现,在内容上更应精益求精。内容建设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本质核心,它是整个网站建设的基石。只有内容建设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内涵,符合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理念,才能使网站建设真正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避免导致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后果。内容建设的突出点和着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要突出“双师”“专兼职”等特点。课程负责人必须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指导教学;同时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并根据课程特点配备足够多的辅导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其次再配备一定比例来自企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
2.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
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行课程定位。对行业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同对专业对应岗位分析,得出对应的能力要求和课程的具置。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才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情境设计。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以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为辅。将整个学习和实训的过程分为几个大的模块情境设计,每个模块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再分解为小的项目任务,确定每个项目的理论知识和训练要求,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校内、校外两方面入手,在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情境模块中设计的项目实习和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中,与企业联手,把课程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里,与企业人员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要求和人才规格的培养,以达到企业“订单式”合作模式要求,使基地建设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
4.完善的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网上建设教学内容要全面,完善网络教学资源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的有效运行。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和实训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及授课录像都必须完整,准确。方便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它不是简单的课程信息化和网络化问题。而是一项教学研究,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将极大的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彩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职业教育.2007.9
2.黄坚.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3.曹毅.校企合作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中国职业教育.2007.6
4.杨成佳.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分析与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5.王文静.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与开发.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9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本文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校内课题“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9027)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而不是理论创新、学科的系统性和基础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既可以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也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下,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即遭遇待业,这一方面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出台的下岗职工优先就业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教学质量下降导致毕业生素质的下降。人才素质的下降势必会削弱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三)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真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看,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制造中心。从我国就业结构看,全国劳动力资源8.8亿人,城镇劳动者中登记失业率3.6%,加上下岗职工则失业率达7%,已达到国际警界线。我国目前一方面失业率较高;另一方面高级工短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创造的价值上。
二、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技术和改善教学制度,并同时建设高质量的教材体系,所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体系至少要包括:课程目标及定位、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中,课程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品课程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课程。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在优质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选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高水平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定位应是有一定的受益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课程风格,在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集中于主干课程。
(三)建设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
(一)《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旅游人员从业的必备知识,也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和提升的基础,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完成其传统的教学目标。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撰写文化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高水平导游词的能力。具有能够在导游活动中灵活应答游客关于中国旅游资源方面问题的能力。
3、考证目标。通过该课程及其他相应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导游资格证书。
4、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学生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所以,《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相关技能,能够胜任各种类型旅游景区、景点的导游讲解技能,特别是在景点讲解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使得讲解更有深度。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定位。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导游基础知识》的建设也应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强化课程特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加强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所以,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导游基础知识》精品课程内容建设
1、建设以导游员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门精品课程的产生,是每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也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服务。因此,要求课程的任课教师均需获取导游资格证书。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取向,还应该有来自行业的兼职老师队伍。
2、选取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针对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导游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导游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知识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导游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了对导游员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导游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导游资格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立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达到校内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第二,内容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导游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3、设计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旅游学基本理论、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导游讲解技能;实行单项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模拟讲解及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导游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方式。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设计,与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单项实训、模拟情境实训、导游之星大赛、创造仿真业务环境等多种形式互补来提升实训效果。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岗位实习,为该课程的实训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可靠保障。
4、教材与CAI课件建设。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本课程除了选用导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外,还应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行业组织、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整合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课程的特色。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软性载体,是趣味性、知识性的有机结合。针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趣味性强的特点,加强CAI课件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体系,制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多媒体课件,并依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保证教学效果服务。
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良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揉入模拟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等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如建设《导游基础知识》立体教学体系、开发网络教学互助平台、组建全景实习实践环境等。通过教学创新,把各项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使精品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精品课程才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摘 要: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课程建设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体现课程建设的水平,并且对其他课程起辐射、带动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教学考核评估等多方面的建设,其在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 要点 意义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点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条件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同时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建设是核心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是相呼应的。精品课程的内容必须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要设计合理;同时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要齐全,使之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并且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三)队伍建设是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建设和教改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首要指标。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是主讲这门课程的教师长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结果。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 形成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精品课程负责人应是由具有较高科研水平、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他应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又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也是教学研究以及课程资源的学术组织者,对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水平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手段建设是切入点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不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更方便了学生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五)考核评估是保障
课程质量评估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开展课程评估是做好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开展对课程的硬件和软件的评估,可以了解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把好课程建设质量关。通过课程评估和对合格课程的检查验收,为制定重点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学校、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领导和教研室主任要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
二、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精品课程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必然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从而保证优质课程和资源的丰富。而且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团队形式出现,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由一个人牵头,带领团队齐头并进,整体提高。不但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而且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训练营。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全面推动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例如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一目标的。广大师生想要从事精品课程建设或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其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课程的一些评判标准也是对参评学校的网络建设、网络连通率等间接地起到了强制性改进作用,一旦有问题暴露,马上推进问题的解决。
(三)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精品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尽可能去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人可利用这种资源来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前者是开发利用资源,后者则是校际间的共享,这种共享只有在精品课程建设框架下方可实现。精品课程汇聚了最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各高职院校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将减小资源浪费。在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中,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要上网,并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一并上网。精品课程建设中,从课程的筛选、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必将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四)有利于推动专业系列课程整体建设
面对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师资紧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矛盾突出的现状,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所提供的优质资源也影响着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它的建设还推动着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着专业系列课程的整体建设,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精品课程是相对基础的,同时又能使多数人从中受益的课程。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搞好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此外,高职课程有示范性和推广辐射作用,通过宣传和推广精品课程,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应重在过程和发展,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一、杨东铭.能力本位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55-58.
[2]罗然.精品课程建设十大辐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9(1):62-64.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精品课程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24-02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重中之重,而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其核心环节。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在全国高等院校范围内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旨在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重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并有所创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进行了最突出的两点改进:(1)指标体系集中体现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设计的建设思想;(2)指标体系突出强调精品课程整体的建设思路。从中可以看出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要从课程建设的目的、内容、教学场所、实践技能的培训及实施方法、解决问题等环节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重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走进企业主动与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行业代表性、实践性、开放性、示范性等特点;同时也要把握职业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体系中也明确强调,高职院校学生重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生产实习实训以及实习产品中都能体现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相互提高并在新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因此建设精品课程必须始终坚持把这个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学以致用。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真正使精品课程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让优良资源共享,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像录音机一样被动吸收。教学上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几乎没有,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3343模式”,即通过市场调研,从市场需求出发,以行业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合作开发为关键和结合点,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从而进行课程开发及教学环节设计的创新。
“3343模式”是指三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环节、三个转换。其中三个阶段是指通过市场调研,对适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从而进行课程改革。在这个环节要解决企业与学校的结合点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重新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评价;三个步骤是指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调整公共基础课、职业平台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实训课程、拓展课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全方位、系统地构建保障体系。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把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延伸专业知识出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特长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四个环节是指通过借助企业专家的头脑风暴,对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的设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学习场所的开发和设计,教学模块的设计及完善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通过专业教师对岗位职业能力的梳理和归类,选择合适的载体,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再次通过研讨分析,确认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是否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组织有深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加工”。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及“如何评价”等问题;三个转换首先是指从工作任务到实践行动的转换,其次是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最后是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即学习目标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专业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专业对应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按照这一系统思路开发的教学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在这个环节要解决的是各个转换时的衔接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来看,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学、做、研这几个方面都包含其中,多方面、多层次调动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更具有特色和示范性
在许多学校的网站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精品课程的建设,大多数都是把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等放到上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更没有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贯穿其中。当把某一门课作为精品课程建设时,就已说明这门课程在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把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依照课程学习情境,按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学习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在职业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按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提高创新能力。这样精品课就会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生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不仅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实践技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从课程的设置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学场景的设计、教材的编制等方面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再是静态机械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而是一个动态地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或实施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再创造课程意义的过程。也把教师从固有的教育体制中解放出来,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课程权利,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最大化地提升了课程品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教师再学习、再锻炼自身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精品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全力投入,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更离不开教师的全程把脉。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在这方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创造条件组织和鼓励教师进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合适的实践锻炼岗位,让教师有机会接触新技术、新设备,将新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又让课程充满时代的气息。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当教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已不适应现在的需要了。那么教材和教学资源是课程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体现,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建设。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多方受益的过程,使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达到一种整体互动的局面,这正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既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发挥它的示范性和辐射作用。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做、研一体化,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精品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职业教育,2008,(27).
[2] 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3] 赵文平.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①②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改进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对策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等院校应用写作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交互式模式及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DB/OL].
[3]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评价与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5,(3):19-22.
[4]魏锁成.浅谈学分制基础上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论文集,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PP:175-181
[5]李静,栾开政,张会杰.精品课程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践行[J].理工高教研究,2008,(1):61-63
[6]魏锁成.学分制条件下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4:27-29
[7]宋烈侠,杨承运.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漫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2):13-15
[8]吴敏.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48-51
[9]李一媛,李芳.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需求和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10]张玉红,白继海,李建英,石秋香,王丽影,陈爽.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2,2:40-41
[11]郝,荆锦鹏.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及其设计制作[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2):110-112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精品课 建设目标 路径与方法
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6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项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西安翻译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开设外贸英语函电等商务外语类课程。2000开办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2005年通过教育部评估,2008年商务英语专业获批陕西省高职重点专业。2009年西安翻译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成立后,开始研究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课。2013年正式立项建设高职《商务英语函电》精品课程。
四年来,该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在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建设中,就核心问题――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即教学团队、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开发、评价体系建设等,以及必备的条件、需克服的困难以及中长期规划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思路。
1 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的建设目标
建设什么样的精品课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度,更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够用为度”的知识体系和围绕工作过程和环节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比例须达到总学时50%以上。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以充分训练学生职业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
2 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的建设路径和方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课建设应从以下路径入手:
2.1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应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科学合理、有一定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水平高、实训指导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是建设精品课的首要和基础条件。
2.1.1 教学团队整体结构要合理
――“双师”及职业资格结构:专业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应70%以上具备“双师”素质。
――专兼职结构:专业课主讲教师以自有专职教师为主,适当引进客座教授;实训课指导教师以企业聘请的行家里手为主。
――职称结构:教授、讲师、助教比例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标准。
――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为主。
――学缘结构:专职教师中本校毕业生中选拔培养的教师、外校引进的研究生学历教师应各占一定比例,以免近亲繁殖、知识老化、创新意识差。
2.1.2 师资培养要有章法
首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进修、指导竞赛、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和锻造队伍。
――通过组织课程组全体成员完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等著作、承担科研教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指导学科竞赛等方式来迅速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组织课程组主讲教师承担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货运从业资格、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认证、全国外贸业务员认证考试辅导培训项目,来迅速提升团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
――组织主讲教师参加教育部“职教课程开发暨国家级精品课程案例剖析骨干教师培训会”等国家级学术研讨会和培训会,通过学习外校经验来形成、修改、完善自己的精品课建设方案。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分批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安排教师分头选拔、辅导学科竞赛选手并进行大赛现场指导,使师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立教师的指导者角色和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
――委派教师承担实习基地企业员工培训、承担横向课题的方式,通过技术服务来促进教师对实际职业环境的认知和与一线操作人员的沟通,把鲜活的实战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提升课堂自信心。
其次,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进校,有效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本身的实践性。
――可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为主讲教师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讲座。
――可邀请国家精品课评审组专家做精品课程建设和改革示范专业建设报告。
――聘请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较为优秀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实训课指导教师。
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水平、职业能力水平是反映高职精品课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指标。课程组通过以上途径和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学历、学位水平、业务水平,也可以同时确保精品课对教师团队实践性的要求。
2.2 准确设计课程,科学调整课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2.1 建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课,一定要明确课程定位与设计
只有对课程进行了准确定位,才能为课程组教师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一些参考,形成明确的课程设计思路,另外,明确课程定位与设计还有利于依据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针对课程目标与特点,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开始,与企业密切合作,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从而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课程组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必须明确将其定位于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围绕国际贸易工作过程,对专业基础课《英语写作》和《英语翻译》以及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从商务信函翻译和撰写角度进行的细化和展开,也是从知识、技能角度对后续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进行铺垫。
2.2.2 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发设计课程,使得课程设计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大胆否定基于学科体系的传统教学设计思路,重新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课程设计新思路。具体方法是:首先,由学校对所在地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摸清行业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的需求;接着,由行业专家和主讲教师坐下来深入探讨,对照岗位职业标准,根据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对外贸业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共同研讨总结相关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某一门课程的能力量表,继而设计课程。最后,双方共同设计出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开发设计课程所需的教案、课件、教材、题库、案例、实训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
2.2.3 进行必要的课型调整
课程组须对原有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课型进行调整,使之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
以《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的构建应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依次涵盖建交、资调、磋商(询价-报盘-还盘)、成交、履约、善后等环节涉及的业务书信和电邮的翻译与写作。课程组应以进出口业务各岗位的对应职责以及现场真实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最新和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将工作过程中的函电模块化、任务化,紧紧围绕任务实施教学,对于每一个任务均安排实践教学与之配套。在整个课程理论教学和分模块实训完成后,再设计若干国际贸易全流程任务对学生加以实训,使之练就初步的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应变能力。最后,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基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职场氛围。学生完成以上“三步走”的理论学习加实训/实习过程后,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流程。
必要的课型调整将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2.2.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①教学内容应具备针对性与适用性。
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需求、各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等,使其具备针对性与适用性。
以《商务英语函电》课为例,教学内容应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流程及其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内容,将可能涉及到的建交、资调、磋商(询盘、报盘、还盘)、成交、履约、善后等商务英语函电翻译和写作任务列入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与时俱进,对于那些过时内容(如信函格式、电报、电传和复杂信用证)和不适应高职高专特点的内容(起草英文合同)建设者应果断抛弃。
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应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二个部分,其中理论课与实训课学时比应至少达到1:1。
③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应从落实校内实践教学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方案、确定实践教学时间、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诸方面加以保证。
2.3 优选教材或创新研发教材
建设任何一门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都需要有合适的教材做支撑。在这个方面,建设者既可以依据建设目标选择现有教材中的适合者,应用于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国际贸易各项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将教材内容、体例优化整合,开发出能与实际工作岗位和任务相贴合,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的新教材。
2.4 改革评价手段,构建突出过程性评价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以教师评价为评价主体,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不能全方位地反映教学效果,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构建一种“突出学习者自我评价与学习者互评,弱化教师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弱化终局性评价”、“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全新的综合性多元评价体系。相较于传统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体系理应更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课程建设。
过程性评价主要采取对过程性任务成果(如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团队意识、实训报告、方案设计等) 验收考核的方式。终局性评价采用对终结性成果验收考核的方式,如项目方案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过程性评价与终局性评价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应不低于5:5。
3 建设商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课必备的条件
①要有稳定、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②要有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③要有配套的课程标准。
④要有适用的教材。
⑤要有准确、合理、先进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
⑥要有一整套教学方法。
⑦要有适合的评价体系。
具备以上条件,建设一门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才有起码的物质和智力基础。
4 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囿于建设者的知识结构、眼界、接触的行业企业范围、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精品课建设很可能照顾到局部需求而忽视更广泛的需求。因此,要求精品课建设者一定要虚怀若谷,以开放的心胸多参加对外交流,多撷取“他山之石”,改进和完善精品课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5 中长期建设目标
以高职商务英语函电精品课建设为先导,逐步分期分批建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系列精品课。在此基础上,选择建设基础扎实、社会反响好的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在建设成熟基础上,努力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精品课。
6 结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更新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是一项实时互动的系统工程。课题组当前的研究将为西安翻译学院高职高专精品课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后续研究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吕浩雪.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09).
[2]王淙.商务英语函电的任务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06).
[3]余薇,程颖.高职《商务英语函电》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4]刘君华,郑黎明.商务英语函电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5]王静岩.“外贸英语函电”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0(08).
[6]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
[7]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
[8]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6).
精品课程 高职高专 医药卫生类 现状
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既是国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为教学成果与荣誉在高校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国外己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地证明了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从1999年开始成规模地推行高职教育,短短10多年己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正在不断改进、探索、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冲击着各行各业,对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应把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10多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至今国家级医药卫生类精品课程已达到48门,几乎涵盖了护理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等等各个专业。本文将对48门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做一调查分析。
1 地域性分部分析
按照地域来源,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基本上都分布于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其中有两门来自于本科院校。即使在中东部发达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如天津市总共有10门课程入选,7门来自同一所院校,余下3门来自另外一些所院校。精品课程分布的不平衡说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水准存在差异,也说明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水平上有待提高,我们应当鼓励其他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予以重视,多出精品,改变当前精品课程在院校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在国家级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可用性方面,48门课程都可以打开并使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开放式”教学理念在这部分精品课程中得到体现,很好地符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
2 学科种类分析
按学科种类来看,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几乎涵盖了医学的各个专业,但各专业所占的比例不同,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知识深度和技术性高度相对较浅的专业所占比例较大,如护理专业;而常规技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医学检验;但象理论知识要求比较深的专业,如中医学、基础医学等所占比例比较低。从各专业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分布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要求。
3 课程基本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而课程资源是什么呢?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理解不一。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以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利用的资源”。泰勒确定了课程资源的显性来源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但却忽视了隐性的和潜在的可能资源。国内学者吴刚平教授提出了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项聪综合了几位学者的观点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存在、具有教育价值、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的一切资源总和。综合上述学者所述,针对国家精品课程而言,课程资源主要由素材库、案例、文献、音频、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显性资源以及教师或教学团队的教学经验、理念、教学方法等隐性资源组成。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要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媒体的表现特点统一设计,以最佳组合方式保证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本文统计了医学类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类型,结果显示课程的基本资源:教学录像、课件、教案及参考文献等在所有精品课程中都存在(不含健康评估课程)。
4 课程的进入方式
界面犹如网络课程的脸庞,给学习者的第一印象是清丽脱俗,清新雅致,还是暗淡无光,或是浓妆艳抹,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兴趣。好的界面设计能让学习者抱一种欣赏的态度来享受学习,事半功倍。通过对课程的进入方式调查发现48门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课程除复旦大学的健康评估外,其余均可以从学校首页提供的链接进入。课程界面应该:(1)课程界面设计简洁,学习者能看清页面上的各个部分,能快速选择需要的内容;(2)色彩搭配适宜,给学习者带来视觉的美感和偷悦的心情;(3)布局合理,文本、图形搭配得当,为使学生观察屏幕提供方便,避免选择内容时注意力分散。根据上述三个方面,对47门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调查,发现大多课程在界面设计上都能保持合理的结构,并兼顾到整洁和美观。从使用的界面风格上看,所调查的网络课程总体符合要求,都以普通的静态或动态页面为主,大多都是自主开发。
5 课程运行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旨在为“开放式”学习提供方便,能够方便地应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首先必须保证网站能够正常运行并及时维护。对4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调查发现,47门课程的视频、课件等均可以正常使用,画面质量也可以;在BBS论坛、留言板、答疑本等互动式交流方面建设也可以,但普遍存在维护不及时的现象。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它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任何形式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体系得以实现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不例外。确立,有利地推动了课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2003年至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举措的途径之一。该项目对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和教师精力都投入不足等现象来说,无疑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精品课程”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工程。那么,高职院校应该怎样付之于行动,让这项“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运动在高职院校开展,就成了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己经加入了全球开放式课程建设的行列,本文以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体现我国高效开放式课程的水平和现状。
参考文献:
[1]周晶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教育类精品课程为例.浙江师范大学,2009.
[2]Arich,Lewy(ed.).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Oxford:Pergamon Press,1991.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关键词】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55―03
精品课程指具有一流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并且能够做到资源共享。[1]
自2003年开始,精品课程就如火如荼的启动建设,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2]。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级精品课程应该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省级精品课程应该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产生。[3]
目前,已经评选出了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但是对校级、省级精品课程没有做出具体统计。就我校(西北师范大学)而言,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两门,分别是《敦煌学》和《教育传播学》,省级精品课程33门,校级精品课程85门,这不难估算全国几千所高校,制作了数量、内容庞大的精品课程体系。无论是校级、省级的精品课程,还是国家级的精品课程都是依照国家统一的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和制作,那么这些精品课程的开发,对高校师生、高校建设以及整个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呢?
一 精品课程建设对高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影响
1 精品课程建设,加快了教师的成长
其一,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和谐教学团队的生成。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师们整个教学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团队中每个教师的年龄层次、级别、学历等,都有一定要求和规定。精品课程建设,让整个教学团队变得更加和谐,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提高每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如加快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以老带小、以骨干带动非骨干,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整个课程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其二,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精品课程的制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素材叠加,这是全面检验教师综合素质的一项工作。第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如为了录制满意的课堂实录,有时甚至需要重复多次,通过摄像,让教师们首次站在观众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语速、仪表、形体语言等方面;第二,改变了一些教师的陈旧观念,让有些只注重理论传授的教师,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学习和运用;第三,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艺术修养,如对于精品课程整体页面的构建、色调搭配,音乐、图片的协调插入等方面都融入了教师太多的创意和构想。
其三,精品课程建设,使得教师更加注重课程评价的多样性。
对于精品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多种:自我评价、校内专家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对教材本身的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们更加注重对课程的反思,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评价,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做到“无所不谈”,从而避免了现实中学生评价课程的许多干扰因素,这使得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让教师通过最直接的“消费者”的点评,能更快速的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
2 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其一,精品课程建设,使得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积极发挥。
虽然当前每所大学都实行了学分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但这只能对有限的课程而言,再加上近年来大学扩招,引起教学资源缺乏,导致在校大学生不是每个人都能选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上网都可以使用到这些优质资源。而且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基本上都建有交互模块,如论坛、博客、作业提交系统,部分课程提供虚拟实验、测试题库等,供学习者浏览和学习。[4]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面向的不仅仅只是在校大学生,而且还有社会各群体,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想学习,大学的精品课程为你免费开放。
其二,精品课程中多种媒体呈现形式所带来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精品课程中以不同媒体,如文字、图形、图象、音频、视频、动画、流媒体等为传播载体。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让学习者能够按照各自的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目的。视频是各精品课程中呈现最多的一种形式,以名师的课堂实录为主,让学习者能够近距离的领略到名师风采。比如,在《教育传播学》(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中,南国农先生已经是88岁的高龄,却始终保持对教学的执着和热情仍在继续给学生上课,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让我们从这位教育技术奠基人的身上,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他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高贵的人格魅力,激发我们年轻一代更加努力学习。
其三,精品课程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促进了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在精品课程中逐渐形成了立体化教材,其内容主要表现为: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及网络课程等。教案、课件等都是开发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把主教材中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呈现,给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导航服务,让学习者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有效的学习,增强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开发者把主教材做成了电子教材,把整本书完整的放在网上而不是简单的制作成课件,这有利于学习者在没有教科书的前提下,通过浏览该电子教材深化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其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满足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不用亲自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听取特定教师的讲课,只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可以随时学习,对于课程讲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反复浏览,也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对教师进行提问;同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实现跳跃式和非匀速式学习。
3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师生之间的交互
精品课程中的支持服务一般表现在:信息反馈、播放软件下载两个方面。信息反馈,很多课程都设置有专栏,比如留言板、师生互动、互动交流等,让学习者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让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哪些知识点才是学生的难点,并及时给予解答;播放器的下载,这是为了方便学习者能够把下载下来的视频能够得到有效播放,课程开发者把支持这些视频播放的各种软件也放到课程中,方便学习者使用。通过支持服务,师生之间建立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可以进行自由对话,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 精品课程建设导致高校之间的竞争、交流、分工与合作共存
1 竞争
教育部将对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申报的课程进行评选,对入选的课程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还将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5]因而,这也是每所学校都希望能评比上国家精品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几千所学校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而只评选出1500门,且分布不均,如有些学校资源占有相对丰富,有可能会评上好几门课程,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则可能一门都没有。为了能在评比竞争中占据优势,各学校都花了不少心血,尽量完整地体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把所有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都渗透其中,做到“精益求精”,促进课程成为真正的精品。
2 交流
虽然高校之间对于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的交流很少,但是并非不存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际交往。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基本上在评价栏中设置了【校外专家评价】或【同行评价】,这些专家或同行其实都是各高校的资深教授,他们在评价课程时,难免在评价中渗透了自己学校开发精品课程的理念和本学校的价值观,这样无形中也达到了学校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流的目的。
第二,相互学习。对于同一门课程,为什么有些学校评的上,有些学校评不上呢?对于评比中落选的学校通过反思,浏览其它学校的精品课程,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使课程在修改过程中也融入了其它学校的建设思想;对于评比上的学校,同样也可以从落选学校的课程中,找到需要借鉴的地方,秉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虚的学习态度。
第三,弥补师资不足。对于有些学校需要开设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却无法正常开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借用“农远”当中三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把本校欠缺的课程下载下来,通过教师的学习内化,然后传递给学生。同时,同一门精品课程,同名的都有,可以把几门课程都下载下来,进行比较学习,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加快本校教师的成长。
3 分工与合作
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不一样: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职业型的,其职业性特色十分鲜明,它是按职业岗位专门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全过程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6]而来自本科院校和重点大学,这些院校的精品课程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载体、以综合化为基础、以研究为核心、以国际化为条件,以培养造就高层次、研究性、创造性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7]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理论研究,都注重与社会、国际接轨,开发出了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课程,共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8]。
三 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多元型社会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 “校企”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校企”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来说,教师个人还应具备“双师”素质,不断通过到企业锻炼、参加工程实践、开展科技服务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要求从企业、工程(企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听取他们的意见,把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融于教学。[9]学校、企业之间这种联动,使学校得到了最及时的信息、调整了教学方向,企业也得了最需要的人才,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双方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双赢”。
2 没有年龄和职业限制的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以精品课程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的年龄有多大,彼此之间可以就课程以内或课程以外的很多内容进行讨论,平等对话。在当前这种文化趋于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社会矛盾中,谁都有可能成为解答问题的专家。
四 结论
目前,尽管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校师生、高校建设以及整个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建设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审思和改进,比如: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对课程缺乏持续的关注、使用率不高、页面设计零乱等等,如何让精品课程建设更规范、更合理,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相应的策略。
1 设定限制,使各学科均衡发展
无论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的课程评选,应该给每一门类的课程设定一个底线,比如国家精品课程有12大门类,各门类建设很不均衡,光工学和理学两大类就占评选结果总数的近一半,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恶化,在总体目标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每年分配给各门类的数量要合理,这样各类课程就不再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好的能做得更好,稍微弱项的学科也能尽力做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按标准进行,同时不要一味的只追求数量而无视质量,使精品课程真正达到“精”的程度。
2 增加课程的使用率
其一,淘汰部分已经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每年在评比精品课程时,应首先关注被评选出来的精品课程的使用情况,对于内容不及时更新、点击率低、无法打开的课程考虑删除,把这个空缺让给正在评比的课程。让被评选出来的课程有种忧患意识,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其二,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或者教师、学生的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精品课程,以发挥精品课程的最大优势。
其三,增强互动。教师需要持续的关注课程,留意学生的留言,不要让如留言板、师生互动、互动交流、主题讨论等版块成为一种“摆设”,让课程真正的“运动”起来。
3 建立立体化教材之间的链接
课程内容以立体化教材的形式呈现,教材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比如:在PPT呈现主要内容时,应该与这节内容相关的的课程大纲、电子教材、课后练习、视频课堂等进行超级链接,让学习者只要点击,就可以轻松进入,方便学习者使用。
4 设计统一的课程页面
根据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对于课程模块的规定,设计一个统一合理的课程页面,其中设置一专栏,让各高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这样,一方面,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内容的填充上,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另一方面,学习者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学习和反馈,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同时,当学习者在打开精品课程导航网站时,随便点击一门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该课程,从而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4] 周丽.精品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8.
[2][5][8]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号]1号.[DB/OL].
[3] 李国友,梁弘秀,曾派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热中的冷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