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把计算机技术与高等院校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课堂音乐教学容量,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一、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基本乐理
传统的基本乐理课以单纯的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大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书写板书能够顺利完成,但在关于音乐律制的教学与实践中,对五度相生律、平均律、纯律等,只能从理论与数字上进行讲解,各种不同律制的实际音高差异有多少,不能从听觉上进行比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脑音序软件的音高微调功能,便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律制音阶的音响效果比较。此外,还可以把合成器键盘或者电脑音序软件调成任何一种音高关系,如民族律制、半升半降音、四分之三音等,使学生从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律制下音乐在音响色彩上的差异。另外,市场上一些识谱软件、乐理测试软件也是乐理课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2.视唱练耳
过去,视唱练耳课均以钢琴作为主要教学辅助工具,但由于钢琴的音律极易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等外在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音准的问题常常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另外,长期以钢琴作为单一的音色主体、伴奏主体,导致学生的专注力下降,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目前,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提前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自动播放。由于具备了音高、节奏精确;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可随机变化;可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反复播放等优点,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得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目前常用的优秀教学软件有澳大利亚RISING公司研发的Auralia、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等。它们均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使教学达到标准化与趣味性共存的目的。
二、计算机技术在作曲技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和声
由于学生音乐素养的良莠不齐,和声谱例在大部分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也瞬间即逝,因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和声就等同于做算术题,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抽象、繁琐的和声连接规则,学到最后,一些人丧失了和声学习的兴趣。为了处理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不符、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融合沟通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电子音乐和多媒体系统,一般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音乐制谱软件以及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电子教学软件。Encore具有非常直接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性,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多声部谱例与音响同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复演示。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多声部和声的电子教学软件。它可以将教师在授课中做过的为单声部(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需要做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软件自动编配和声功能,选择几种不同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真正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及听觉差异。
图1 用Encore辅助和声教学
2.复调
在复调教学中,学生创作的多声部对位作品往往由于演奏困难而导致缺乏实际音响,现代教育中通常求助于计算机音序器分步录入功能。
3.配器法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交响乐及合唱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团音响及音乐色彩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由于学生没有条件试听自己的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配器教学实践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试听的旧的模式当中,所以配器法的教学与实践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引入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电子合成器辅助教学后,可以把整个配器写作过程一步步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听到自己配器的音响效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大激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实践的效果。教学中一般可以运用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
此外,作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缺乏实际乐队演奏配合等诸多条件限制,通常可以选择一款拥有强大MIDI音序功能和出色数字音频功能的音乐工作站软件如德国Steinberg公司研发的Nuendo3进行辅助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作曲者将不仅仅停留在钢琴弹奏和乐谱上,而是将乐思在第一时间变成音响,存入音序器,并可随时进行改动或选听任何一个声部或整体效果。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曲者可以将创作、表演、指挥、录音等环节独自一人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
三、计算机技术在音乐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1.中外音乐史
今天的“史论”教学已经基本摆脱过去的“一本书”“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授课教师至少掌握Microsoft Powerpoint工具制作教学幻灯片。有的教师还会进一步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具有丰富文本、图片、媒体素材和动画设计的优秀音乐课件,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通过电脑微分音制作出的范例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在律制上的差异。在讲解中国和世界各国民族乐器时可以在展示乐器图片的同时,借助电脑音序器中的世界民族音色插件播放各种乐器的音响。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都融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这些技术在音乐基础理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理论甚至是音乐表演的教学中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充分重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它是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多元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影响到我国音乐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旭.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唐霁虹.音乐课件制作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弛编.实用乐理与电脑制谱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张弛编.和声与电脑自动伴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吴建杰.百年音乐——多媒体创作经典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 乐感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90-02
1 前言
声音的聆听在学生认知和学习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听觉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更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因此,乐感教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乐感的培养是接触音乐的第一步。乐感教学所包含的项目有许多,主要包括识谱能力和听音能力。识谱能力包括音乐的认知与表现,听音能力是以技能为主的音乐表现方式,包含听唱、听奏、听写,使学生领会节奏、高低音、曲调等。
然而,对学生来说,要建立良好的乐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众多学科课程的压力,学生难以在音乐学习中倾注很多精力;其二,尽管有些学生的乐感是天生的,但大多学生的乐感是要靠后天训练才能提升的。面对有不同训练需求的学生,我们尚未找到合适的手段,来有效地、个性化地促进学生乐感的建构。
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CAMI)的出现,给音乐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更使得乐感教学有了别具一格的新手段。
2 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
一般来说,CAMI策略在教育上的影响优于其他的教育手段,音乐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CAMI提供了音乐认知、技能、情意等教学手段。因为大多CAMI软件都提供了音乐符号相关认知系统、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学生可借由计算机来学习音乐分析、转调等各项有关认知方面的活动。此外,借由曲调、节奏、和弦系列的聆听,给学生练习曲调听写、节奏听写及和声听写的机会,进而发展了学生乐感的能力。
国外对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相当重视,1973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国家计算机音乐教学协会(National Consortium for Computer-Based Music Instruction,NCCBMI),目的是让软件设计师与音乐教学人员有相互沟通的机会。此协会在1985年改名为音乐教学科技应用协会(Association for Technology in Music Instruction, ATMI),继续推广CAMI。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级学校的CAMI被计算机和MIDI所取代。为了配合MIDI的教学,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除了计算机外,还加上MIDI的设备,尤其是电子合成器。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很多因素促使将音乐设计成以网络为基础的课程,如①越来越多的学生期望接受这种形式的知识;②最新音乐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很容易;③经由网络来进行音乐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对计算机技术推进也很快,但音乐科目涉及较少,有关CAMI的研究总体起步较晚,且一开始的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后来才渐渐地扩及到中小学生。个别论文就中小学生使用CAIM进行探讨,也仅仅是强调应用的重要性,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还有个别论文,仅仅探讨利用单个计算机多媒体功能来进行的辅助音乐教学,忽视了网络的应用。
3 计算机在辅助乐感教学上的角色
传统的听唱或听写课程,教师除必须课前备课外,要在课堂上多次以琴弹奏,每次弹奏总是怕弹错而影响学生。严格来说,的确不可能每次弹奏都相同。另外,受限于仅能用双手弹奏,遇到音域较宽广的和声或多声部曲调,便会受到限制。为避免上述的缺憾和限制,计算机软件可以扮演一个辅助弹奏的角色。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的进步,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教材直接转成音乐演奏出来,除了钢琴的音色外,各声部也可以任意设定成任何一种乐器的音色播出,而且每次奏出的音乐一定相同,再难的曲调也能演奏,音乐的速度、强弱也能调整。对于双手无法弹奏的超宽远和弦或多声部,也能轻而易举的奏出。
4 计算机辅助乐感教学相关软件
支持乐感教学的教学软件有很多,以国外产品为主。比如:
MusicLab Series1,有两种版本,一种为基础版本(给8岁以上),另一种为高级版本(给高中和大学程度)。
Musicware Piano,使用真实的歌曲和多样化的屏幕练习来教导学习钢琴两年的初学者。
Practica Musica,为音乐教学程序,强调识谱和听力训练,以古典音乐课程为基础。
上述软件都可以进行音高和节奏(配对、辨识、听写)、音高加节奏(辨识、听写)、音阶和调号、音程和和弦(弹奏、阅读、听力训练)、和声听力等的训练。
国内常见的支持乐感教学的音乐教学软件有:
Cakewalk3.0,只具有MIDI音序功能的音乐软件,是初学MIDI的最佳工具。
Cakewalk Virtual Piano,这是一个图形化的虚拟钢琴,它可以将计算机键盘转化为MIDI键盘来输入MIDI信息。
Roland VSC-88 VSC-88,这是日本Roland公司推出的第二代软件音源。
Band-in-a-Box 2004,是一个自动编曲和自动配器的软件,该版本有中文版。
Jammer Professional.v5.0.8.1,自动配器音序软件目前最新版本。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音乐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43-02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促进了教育的极大发展,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成为现代主流教学方式。
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的音乐艺术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这是建设跨世纪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质对人的品格修养和智力发展大有好处。然而,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在延续着过去传统的经验方法,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简单传授型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联系不够。教材视角的局限,教学资源的陈旧、单调,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学方法的局限等等,无不制约着音乐教育功效的发挥。 基于此,中学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整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优化中学音乐教学结构,逐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时代新的中学音乐教学模式。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做一肤浅探微,以求教于专家同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进一步丰富中学音乐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如设备、环境等),使得音乐教学长期停留在欣赏阶段,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想把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到创作范畴,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于不会使用乐器演奏的学生来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他们创作的作品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毕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音乐创作工具就可直接进行创作并演奏,这就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基础。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大量的音乐教学信息网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包括音乐学习(歌唱、器乐、乐理、音乐知识及世界音乐文化)、音乐欣赏(世界上各类音乐作品、音乐会实况)、音乐创作(各类音乐创作软件)、音乐交流(音乐学习、欣赏、创作)等全面的、高效益、立体化音乐学习环境和资源。不断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音乐网络资源,能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处于优良的学习环境之中。
此外,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制作成电教课件,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中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而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手段一成不变,可以说,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这并不符合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表现形式,教师就可轻而易举地把音乐教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艺术教育,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根据歌词等内容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通过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设计制作CAI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幻灯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本文对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计算机音乐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了回顾,着重探讨了学科课程横向联系的可行性和方法,并透过师范性特点,提出了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计算机音乐课程有别于专业院校,其目的、意义和方法都要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课程整合;创新
计算机音乐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事件分离特点,把音乐音响的诸多属性分离呈现,使我们能够对构成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单独处理。这一先天优势在对音乐作品、音乐音响进行分析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充分。各种音色、不同音区和力度等对作品产生的影响都可以马上呈现出来,鲜明的对比效果巩固和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但是,我们从事的是师范教育工作,计算机音乐更多的是应用在专业音乐创作领域,把它引进到音乐教育领域并开设成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它能对我们的培养对象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计算机音乐是现代电子技术与音乐艺术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手段,怎样使计算机音乐和普通音乐教育很好的结合?我们的教学投入和人才的产出是否成正比?能否将计算机音乐技术的诸多优点应用于音乐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憧憬,1997年5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当时的师专音乐系成立了“音乐与电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进行计算机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探索。课题组先后在《音乐欣赏》、《基本乐理》、《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学科教学法》和《视唱练耳》等6门课程中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音乐的教学形式也从讲座推进到课堂,并纳入了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的教学计划,从2000学年度开始,正式将《计算机音乐基础》开设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我们从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知识拓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步。学校也逐年加大教学硬件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建立起2间计算机音乐专业实验室,2间数码钢琴教室,1间电子打击乐教室,1间双排键电子琴教室、1间全数字化高精度录音棚、1间遵循音频行业国际标准构建的苹果计算机系统录音实验室,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在省内乃至全国同级院校中都是比较领先的。
一、目前高师计算机音乐课程教学的普遍方式及其局限性
计算机音乐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二十多年前引进到中国以后,就一直没有停下其发展和普及的步伐。据了解,目前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里的音乐专业,几乎都不同程度开设了计算机音乐的相关课程。部分学校甚至在师资、硬件等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也跟风开设。而且,绝大多数院校都把计算机音乐作为一种技术操作性的课程开设,主要教授计算机音乐的制作技巧。这样的教学模式,无异于对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一旦不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很快就忘记了,甚至软件升级后就不知就里。
计算机音乐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它首先是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其次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开发很多教育功能。因此,它与音乐学科的很多课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离开这些联系孤立的开设这门课程,其结果就会变成职业技能培训。
著名学者李开复曾说过:“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这段话,完全可以成为计算机音乐这类课程开设的指导性原则。
我认为,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创作手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学生指出该学科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的前沿成果,特别是该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这对我们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合格的标准,是要与时俱进、逐步提高的。21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必须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优化、更新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出来。如果不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把革新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计算机音乐技术与音乐传统学科的教法整合作为计算机音乐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成为绵阳师范学院计算机音乐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然之选。
二、计算机音乐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实践
有了以上认识,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横向联系,主动帮助其他专业老师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象MIDI文件的制作、简线谱的编排、音频处理软件的操作等等,都是老师们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掘专业音乐制作软件里的教学功能,使之为课程教学服务。
(一)和声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一次和声课的教学中,我院的和声教师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绘谱软件制作了很多谱例和MIDI文件,改传统的钢琴单音色音响为多音色音响,教学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比常规课时大很多。上课前她一直担心讲授不完。但是,设计的两节课的教学内容,用了一节半的时间就上完了,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充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课后总结时她说:“用计算机音乐技术辅助教学,课堂的信息容量增加了,时间反而宽松了。而学生接受的信息和知识点更好了。如果用以前的方法,这次课的内容要上4课时,效果还不一定好。”
(二)钢琴课程的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好不好,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手段。在钢琴教学领域,我们将数码钢琴引入钢琴课程的教学,首先变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一对多,其次,利用数码钢琴的MIDI接口功能,结合计算机作曲软件,可以记录学生弹奏的每一个音符,其信息包括音高、力度、时值、节奏等等,计算机音乐技术所具有的“事件分离”特性,把所有信息分离开,教师可以针对单独的某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比如双音、和弦及八度等技术,首要的要求是整齐,除了通过听觉辨别外,计算机所记录下的MIDI信息,可以一目了然的显示音符位置状况,在主观的听觉教学基础上辅之以客观的视觉化记录,使教师的判断更准确,学生的理解更直观,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效。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实践
音乐是立体化的,音色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的,传统的视唱练耳课所使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钢琴音响,一些学生在变幻音色后听辨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反映的不是学生的听辨能力降低,而是听觉经验的缺乏和缺陷。通过计算机音乐技术引入多音色听辨,可以使视唱练耳课程变成积累听觉经验、丰富听辨色彩、巩固听辨能力的有效平台。
转贴于
(四)紧密结合音乐教学论,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
在计算机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里面,专门加入了音乐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与学生实习试讲结合,指导学生设计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可课件,对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设备的使用率,真正做到教学设备为本科教学服务。
(五)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音乐学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凡是涉及与计算机音乐有关的活动如合唱、乐队所需乐谱的制作、音视频录制编辑等工作,均由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协作完成。毕业生的独唱、独奏音乐会,作为计算机音乐课程录音教学内容的课程实践机会,学生分组进行录音实践,既夯实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创新实践结硕果,教学质量上台阶
通过创新实践,计算机音乐技术与传统音乐课程的横向联系越来越紧密,几乎每门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都可以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我们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从计算机音乐概论、MIDI制作技术学习、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等三个方面设计新的知识技能体系。立足师范教育,以培养目标为指引,在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教学中尽量开发各种音乐软件辅助教学的功能,并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关的辅助教学技巧。在辅助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软件的学习,这样既避免了专业学习的深度和难度,又突出了师范性特点,特别是与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目标紧密结合。我们还提倡老师参与该课程的学习,通过该课程带动相关课程老师增强科技意识,大胆突破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为在更广的范围里开展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的教改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我们以计算机音乐基础课程为龙头,在师生中形成了一股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在促进和引导师生树立现代化教学意识、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更好地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为了积极推广已取得的成果,我们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与时俱进的发展方针,从系统的角度将计算机音乐技术渗透到各传统学科,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在音乐学院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数字音乐图书馆”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将教学中所要涉及到的教学资源,以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服务器上,由于每个教室都有节点,可以很方便的调用资料,给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教学中保持知识新、信息新,积极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现状,鼓励学生的创作实践,积极开拓公开发行的渠道。从2005年开始,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原创计算机音乐作品音乐会,产生了一批较好的作品,2007年参加“全国音乐院校学生配器大赛”获得评委好评,近年来,学生作品多人次在专业杂志公开发表。
通过创新实践,学生的受益面扩大了,从2000年至今,已有8届近150名学生选修计算机音乐方向的课程,毕业的同学有的进入文化馆、演出团体、电台、电视台从事专门的音乐制作,有的进入高校从事计算机音乐的教学工作,有的自己成立工作室开展相关业务。学生的成才也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通过创新实践,我们构建了“计算机音乐方向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核心、拓展三个层次共六门课程。由于课程设置合理、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较好,该体系获得我校2006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通过脚踏实地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明确了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计算机音乐基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现代音乐特别是创作手段的发展状况,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技术手段,学会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方法,遵循相关原则,达到教学最优化。该课程积极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促进了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向纵深发展,在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以及推动基础音乐教育素质的全面提高、适应现代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开复.与未来同行[M].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课程;MIDI;建设
计算机音乐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或设备的音乐。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而MIDI其意思是乐器数字接口。MIDI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乐器行业标准,是电子乐器间相互协作的协议,是电子乐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语言。
为什么要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首先,是社会和时代对计算机音乐制作的需求,而在高等艺术院校和统合大学音乐系科以高职高专艺术学校开设“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是很有意义的音乐教育事业,这符合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教育创新”的精神与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当今人类最伟大的产物——计算机以及由计算机引发的IT、信息等领域的革命无疑已经渗透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以至于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IT时代、信息时代、E时代等。人们生活中所用的手机、MP3、MP4、网络音乐等计算机及数字化的技术已经无处不在,深入人心。它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演奏和制作方式,使更多的音乐作品得以最终实现,满足了社会发展对音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同时,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也将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音乐教学的改革。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推广普及计算机音乐和发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数字化音乐教育对计算机音乐专业的要求及音乐制作技术为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首先表现在它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拓展。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对作曲主科教学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支持。它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写谱的问题。过去的手工写谱,速度慢,不易修改,而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和简单的midi键盘便可以使写谱的工作变得轻松自如,不仅是速度快,而且规范化,能够完成复杂的乐谱写作,易修改。在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支持下,通过键盘演奏来写谱,可以达到乐思、写谱与音响同步,使乐思十分连贯,便于捕捉创作中的灵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实际的效果,使得教学与学习十分生动。
【关键词】Adobe Audition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计算机音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音乐逐步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末计算机音乐的概念传入我国,多所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纷纷开设了计算机音乐专业或课程,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创成为许多专业教师新的研究课题,其中以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教学研究较为热门,而音乐编辑软件Audition由于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很多人士所青睐。本文的立足点是计算机公共课这一平台以及非计算机音乐专业学生这一群体,从研究非计算机音乐专业学生学习Audition软件的意义以及Audition软件目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引入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对Audition软件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新的设计,总结出一套新型的Adobe Audition软件教学方法。
(一)Audition特点简介
Audition是一款基于Windows的音频非线性处理软件,其前身是Cool Edit Pro,由Synthrillium Softwares 公司开发,被Adobe公司于2003年收购,随后推出多个版本,2007年底发行的Audition 3.0是目前的通行版本。在音频编辑和制作领域,Audition由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已经成为人气最高的专业级软件。
1.功能强大。Audition作为专业级的音频工具,几乎可以实现用户对音频处理的所有要求,如录音、混音、效果处理、降噪、音频压缩、音频提取、视频配音、CD刻录等,并且可以与多种音频或视频软件协同工作,允许用户在多音轨和编辑模式下进行音频处理等,基本上可以将电脑模拟成一座全功能的录音棚。
2.操作简单。Audition的界面直观、简洁,将音频编辑的过程菜单化、图形化,允许用户自由增删窗口以及调整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从而能够创建一个个性高效的音频工作环境。Audition比其他专业软件易于学习和使用,即使用户不具备音乐制作的经验也能够快速地掌握基本操作,因此,Audition能满足不同程度群体的要求。
(二)Audition的应用现状
Audition软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唱片工业、广播电视、电影制作、多媒体行业、网络流媒体、手机增值服务业等。Audition软件在艺术剧院音响效果部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实现了很多音效上的艺术创意;可以在电台文艺、广告和备播三种录音室中应用,即利用Audition软件模拟传统工作站的硬件,进行多轨录音和混音、去除噪声、制作伴奏带、添加效果等工作;可以在音乐专辑录制中应用,即利用Audition软件模拟专业录音棚,进行伴奏乐制作、多轨录音、后期处理、混音合成等工作。
二、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新教学法
(一)非计算机音乐专业的音乐类学生学习Audition软件的意义
作为非计算机音乐专业的音乐类学生,虽然主修方向不同,但对于计算机音乐的接触和学习都必不可少。[10]因此,非计算机音乐专业的音乐类学生学习Audition有着重要的意义。
1.能够完善学生的计算机音乐知识结构。在计算机音乐基础课程中,音频编辑处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教学涉及多方面知识的支撑,如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数字音频知识、传媒学和美学知识、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因此,Audition的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计算机音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新艺术素养。
2.能够拓宽学生的艺术思路。音乐类学生长期的专业学习会使得艺术表现力受到一定限制,而计算机音乐正是解放艺术天性、挖掘艺术潜质的新艺术形式,如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Audition录制声乐专辑或多人的合唱作品,而器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Audition录制演奏专辑或多乐器的乐队作品等。在独立完成音频处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的实质和艺术形式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能够拓宽艺术表现与创作的思路和手段。
(二)传统Audition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有的教材对Audition机械式的菜单讲解,会使学生纠结于各种界面、菜单、快捷方式的记忆与选择,而忽略了软件作为工具为创作灵感服务的宗旨。面对Audition繁多的功能和术语,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诸多功能的应用方式和各种术语的应用场合,因而会对软件的便捷高效产生疑虑,而失去学习和使用的兴趣。
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或课后案例试题以加深学生对软件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只强调完成任务的方法,即只考察知识和应用层面的技能,而Audition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软件,单纯考察知识和应用水平会限制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和艺术表现热情,从而无法实现Audition教学强大的艺术功能和情感传递功能。
(三)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环境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 多媒体系统 应用 高校 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 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 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 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 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
一、理论与应用兼顾的理念贯穿始终
从章节布局来看,《计算机应用作曲》包含了软件操作、作曲技术理论、应用音乐的写作规律三大部分的内容。在“软件操作”方面,以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大工作站平台LogicPro、Nuendo、Sonar和主流插件为实例,引导读者快速搭建自己的工作站。因为此类技术资料较丰富,故教材中并未对这些软件进行操作步骤上的具体演示,但却对“效果器加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这是有原因的:初接触计算机音乐创作(包括低年级学生和初涉计算机音乐的作曲家)往往会忽视音源与效果器的互动作用,这种“忽视”突出体现为只会使用预置的音色而不会用效果器等手段调制出新的、更适合作品的音色。教材这一章节的设计正是为了纠正这一习惯。教材中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的教学设计,如教材P100页,提到PAD音色与弦乐音色的混响效果器应用时说到“Pad音与弦乐一起构成了一个清新透彻的清晨景象,弦乐的空间音响在这里十分重要,主要运用较大的混响量”这便是结合了应用创作与音乐风格的软件应用讲解。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强调可谓煞费苦心,也是教材作者教学经验丰富的体现。同样,在教材的其他部分章节中,凡涉及软件、插件操作方面的知识点均未以具体操作步骤的方式体现,而是结合具体音乐风格,从应用的角度对相关软件、插件进行的原则性指导。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强调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同时,紧紧围绕“应用性”这一中心,正如教材中所说:“这些作曲的基础学习应该在专门的课程中进行这里只是对这些内容从作曲应用角度作一个简要的梳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传统作曲技术理论的表现意义以及在计算机音序环境下的特点。比如,在“和声的表现特征”章节中,教材没有纠结于和声的连接规则、功能秩序和进行禁忌等方面,而是从和声的功能性、色彩性、紧张度三个实用的角度重新梳理和声学的课程内容。又如,在“曲式的应用实践”章节中,将传统作曲理论中的主题与发展、结构与曲式概念转换为音乐进行中各个构成部分的形态研究与写作技法观念指导,这就使传统的曲式学理论更贴合创作应用。在作为教材使用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扩大或缩减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教材提供的角度有意识的对个别章节进行重点讲授,如“配器”、“风格”等章节,以弥补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应用音乐的写作规律”是该教材的重点内容。在这一部分,教材用“音乐的基本织体功能与创作”、“不同情绪情景的创作”、“结合音频素材的创作”三个章节,始终围绕“创作实践”这一中心,对应用音乐的写作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并且,这种设计始终没有脱离计算机音乐的特性。在“音乐的基本织体功能与创作”一章中,教材从“陈述功能”的角度,对音乐中各个声部的主体陈述功能、辅助陈述功能、装饰功能、低音功能分别进行讲解与演示。最后还对陈述功能的复杂形式——复合功能与功能转换进行了总结与应用指导。在“不同情绪情景的创作”一章中,教材将应用性音乐分为抒情、戏剧、明朗等6类情绪情景,每一类情绪情景从6个方面进行解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学生掌握这些创作手法。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将在下文中展开。“结合音频素材的创作”是目前计算机音乐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与传统作曲距离更远的一个领域。教材从音频素材的分类为突破口,进行了“音频素材的搭建创作”、“音频素材的音响化创作”两个角度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兼顾了应用型音乐创作效率的同时,又能极大的拓展创作视野,创作出更富有时代感、更富有个性甚至带有探索性的音乐作品来。
二、目的明确、效果显著的习题设计
习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否有训练目标明确、实施效果明显的课程习题设计是评价一部教材的重要指标。作为教材,习题在《计算机应用作曲》一书中占有很大的篇幅,这些习题分为两个部分:每章后面附带的“习题”。每章后面附带的“习题”有操作练习、创作练习、归纳思考、作品赏析等。这些练习都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实施建议与指导。如“将音乐制作成一个具有核心材料发展的短曲。注意材料的集中,多用模进和转调”。又如,“在音乐作品中聆听并寻找Pad类音色的应用、注意Pad类音色不同的运用特点和音色特点、列举几个实例片段”。这些练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其中的操作练习与创作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技能,而归纳思考和有任务的作品赏析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与欣赏习惯,以不断积累,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解。教材“应用音乐的写作规律”部分的创作练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分布在教材的第四、五章,可以这样说:这些章节本身就是教师带领下的各种具体音乐类型的创作实践练习。在这里,教材意图通过拆解、剖析各类音乐,总结其特点,以指导创作,并通过实践训练掌握,真正做到“知”与“会”的结合。若能严格实施这些训练并由老师做出指导改正,学生必将大有裨益。正如教材作者所说的:“(实施这些练习后,)尽管创作练习中还有很多问题,但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创作方向明确和创作想象已经在萌芽”。难得的是,部分练习还附带了一部分教材作者指导的学生作业,可以看出这些练习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倘若只是泛泛的阅读教材而不认真做这些练习将是一个非常遗憾的选择。
三、情绪情感表达角度的创作指导
音乐的文化内涵、形式内容、概念内容、叙事情节、情绪情感等等,构成了音乐表现内容的不同侧面。由于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非语义性特点,故面对具体某一首音乐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差异巨大的理解,特别是文化内涵、叙事情节等方面差异更大,但在音乐的情绪情感方面却能得到较为一致的认识。同时,从市场的角度看,影视、动漫、游戏等行业对音乐的情绪情感表达往往也更为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各类情绪情感音乐的特点归纳总结并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讲解,是掌握应用音乐创作规律的有效途径。在《计算机应用作曲》中,作者从音乐构成的规律为立足点,从主体陈述、织体与辅助陈述、结构与陈述方式、和声、音色音响特征等角度选取了抒情、戏剧、明朗等六类典型,对这六类典型风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创作指导。例如:在“戏剧性类型的音乐创作”中,在主体陈述方面,强调了“短小的具有发展空间的短旋律”、“力度、速度、织体形态的多变”、“至少两种以上有鲜明对比的核心材料”等;在织体与辅助陈述方面,强调了“主调”、“点状与块面状动态装饰”等;在结构与陈述方式方面,强调了“非方整性”、“展开型陈述为主”、“自由的结构集中的材料块以避免结构过于松散”;在和声方面,强调了“突出紧张性”、“常用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人工和弦”等;在音色音响方面,强调了“多用打击性的、质感强烈的音色”、“音响的紧张与松弛幅度较大”等,在这些理性、简练的创作指导中,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作者对待教学的严谨与务实。这种从主体陈述、主体与辅助陈述、结构与陈述方式、和声、音色音响等这些共性规律入手,掌握这些规律,并创作出新作品的风格摹写训练模式距离创作更近,学生实践起来积极性高、且有据可依,对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显著,同时提供了一种极具操作性的思路,值得相关专业培养借鉴。
四、丰富的原创示范实例
【关键词】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素养 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改革
一、背景与问题
当今社会,人类许多活动都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MP3、手机、电视、电影等都贯穿了信息技术与音乐的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包括乐感训练、识谱教学、唱歌与器乐教学、音乐创作以及音乐欣赏等。新课程理念下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包含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与曲式结构;介绍音乐家及作品创作背景;关注音乐作品的创作价值和艺术特色;注重对音乐作品的直接体验与感受。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与活动通常可包含计算机编曲、作曲、制谱、音乐基础训练、音乐欣赏、辅助学习等。为了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和欣赏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与创意,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探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学习音乐,以使音乐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与变化性,并能让学生在多元学习过程之中,达到个性化满足的需求,是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努力的目标,也是音乐教学手段改革的趋势之一。
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我们面临两方面重要挑战。一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否适应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这一需求;二是究竟从哪些角度,以及应用哪些信息技术资源,来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将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以探讨。
二、相关名词释义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泛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介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及传输文字、图形、影像、语音的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改革最为明显。本研究所指的信息技术为在音乐教学环境之下,教师能运用相关信息软件、多媒体和网络媒介等进行教学、信息处理及传递。
(二)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方面,意指在音乐教学时,能配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需要,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特性,将信息技术视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并非取代传统音乐教学,而是将信息技术不着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融入音乐教学主题,以此来增进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加贴合学生需求和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三)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培养每位公民具备信息知识与应用的能力,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并纷纷推动相关的信息技术素养指标。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
三、音乐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构成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素养指一个人在信息技术中,能与外界沟通所需要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借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由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关于信息技术素养(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例举如下:
Adessi,A.& Pachet,F(2005):信息技术素养是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技巧,包括信息的搜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组织与对信息的评价等,不只是思考上的分析,也可作为学生生活沟通的工具。①
Hallam,S.(2006).:认为一位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人能做独立研究、知道相关的信息、积极参与信息交流以及有解决问题的能力。②
Ho,W.C.(2007):信息技术素养是能寻找、撷取、分析及使用信息的能力,延伸至课程学习,教师能针对所遇到的问题,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评估执行、策略思考和实际融入教学活动之中。③
陈友良(2000):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1.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例如能尊重知识产权,能把计算机作为一般教学工具。2.应用软件操作素质:会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与网络资源。3.各课程应用网络教学基本素质: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能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教学。4.课程软件的设计素质: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建立基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④
胡立耘(2005):信息技术素养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1.观念层次,包含信息认知与理解能力;2.技术层次,包含基础素养(文化素养、网络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等)、信息检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3.内容层次包含判断、分析、组织和创新信息来源的能力⑤⑥。
综合上述,国内外学者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与看法,归纳为下列各种能力:操作信息设备及软件的能力,简易故障排除、软件安装移除的能力,用户能借由信息设备与因特网获取相关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搜寻相关信息的能力,判断思考、评鉴的能力,运用于生活及教育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的应用方式
根据Barry (2003)⑦指出在17世纪工业革命后,当时人们就利用各种科技工具来制造乐器或进行声学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型的计算机才被应用到音乐的教学上,用以作为听力训练和辅助教学。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进步,运用信息技术于音乐教学之中也快速发展,各种录音、创作、记谱、编曲、伴奏等,甚至互动教学的软硬件应运而生。
(一)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在课堂进行之前即可实施,能利用文书编辑软件,如建立学生学习状况、撰写教学目标、搜寻教学相关资料、编辑教学教材等。另外,可使用各种网站搜寻相关资源,制作较易编辑与存取的信息技术教学媒体素材,如简报、图片、影像、动画、声音等。在教学情境布置方面,教师可利用各种套装软件来进行教学情境布置。
(二)音乐知识与练习
1.乐感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乐感训练的软件或网站相当广泛,可以选择较优秀的网站,根据学生节奏感、曲调、音程、音阶等的听力程度分级练习,并由计算机产生回馈;对于教师而言,也可由计算机记录学生的成绩观察学习成效。在乐感训练的研究中,显示信息技术融入乐感教学对照传统教学多呈现显著差异(Jennifer,D.2010)。⑧
2.识谱教学。借由音乐软件可提供学生交互式的练习机会,以通过聆听旋律之游戏,学生可以建立起声音与乐谱之间的联结;教师可以利用认谱功能的音乐软件,如Musicus、Menlothe Frog等,运用游戏方式来带动学习,或者使用大量图片与动画结合音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对于音名、节奏、调号的音乐元素的了解与训练,强化学习的效果(Olson,C.A.2010)。⑨
(三)演唱与演奏
1.演唱基本技巧
在演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素材能重复播放的特质,引导学生针对较困难的旋律反复练习,也可通过计算机录音器或录音笔的使用,将学生演唱的内容收录并与同学分享;在合唱团的练习过程当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训练声部的音准和独立性。另外,演唱教学辅助软件,如Singing Coach Software,此系统会显示出每个人的声波图,以调整适合的歌唱音调,从而提升歌唱能力。
2.演奏教学
信息技术融入于演奏教学,能有效帮助辨听、合奏表演、音乐表达和演奏的技能。学生时时刻刻都能立即听到自己所录制的声音和音乐,目的在于学生可以自我评估,指导他们检查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任。在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将乐器的图片加入影音文件,让学生对乐器的外形、音色与演奏方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并能增加学生对音准、节奏的辨识能力。
(四)音乐欣赏
在音乐欣赏方面,通常切入的管道非常多,例如,时代风格与背景、作曲家简介、乐曲的曲式与配器、音乐诠释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PPT、CD与DVD结合图像、谱例、文字与声音的多元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曲子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音乐欣赏更加有趣。
(五)即兴和创作
由于市面上音乐创作软件种类繁多,教师必须评估教学的需求与学生的能力,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软件。有些音乐创作软件操作非常容易,学生只需要使用电脑点选鼠标、拖曳各式的图像,软件就可以播放出音乐,如Fruity Loops、Band—in—a—Box等,这对于音乐初学者而言,不必学会看谱就可以创作。研究显示,适当运用制谱软件作为创作工具,对于缺乏专业识谱与演奏能力的学生而言,此软件提供了一个环境,使他们不但可尝试创作、编辑与播放音乐并可探索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因而提高创作能力。
再者,稍微有音乐基础能力的学生,则可以使用较高级的专业音乐创作软件,可以通过键盘直接弹奏出音乐,并通过创作软件,如Cubase、Nuendo、ProTools101等,通过软件声音回馈和实时性,学生能够轻易创作和修改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除了能表达自我创作的意念外,还能进行相关音乐元素如配器、和弦伴奏、音色等的学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有研究结果指出,使用信息技术融入音乐创作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Yu,P.T.,等.2010)。⑩
五、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常见的实施工具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的形式包罗万象,音乐教师在教学上的需求,使用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实施策略各有不同,根据研究和实践,归纳为以下三类:
1.计算机硬设备:指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支持教学在各个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的专门软件,如声音编辑软件、简报软件、影像剪辑软件、投影设备等不同音乐呈现方式。常见软件如下:
文字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Word、Windows记事本等。
影像处理:Ulead PhotoImpact6、Photoshop、Aperture3等。
影音编辑:SonyVegas、Windows Movie Maker、Power Director等。
声音制作与编辑:Windows录音机、Nero Wave Editor、Gold Wave等。
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WinAmp Media Player、RealPlayer、iTunes、Power DVD、Music Match Jukebox、QuickTime等。
多媒体与网页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Macromedia Dreamweaver4、Microsoft FrontPage、Flash等。
3.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软件: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Computer—Assisted Music Instruction,简称为CAMI),它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进度,也可借由多媒体效果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辅助软件若以应用范围区分,则主要分为制谱(Notation)软件、编曲/混音/自动伴奏软件、音乐基础训练(乐理、乐感)软件、音乐欣赏辅助学习软件,常见的有:
乐谱制作软件:Encore、Finale、Overture、Sibelius4.0、Nightingale、Music Time Deluxe等。
编曲软件:Fruity Loops、Cakewalk ProAudio、Band—in—a—Box、Cubase、Nuendo、LogicExpress9、ProTools101等。
音乐基础训练(乐感、节奏与旋律)软件:Music Fun ForKids、EarMaster、MusicAce1、MusicAce2、Rhythm Tutor、Audio Mirror等。
演唱辅助学习软件:Singing Coach Software等。
音乐欣赏辅助学习软件: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Music等。
结语
研究表明,将信息技术融入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支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都是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中,也提升了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并且对教学评估和学生课程管理也带来了很多方便。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研究结果也发现,要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学,关键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音乐教师应不断进修与学习,充实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经常接触与练习信息技术操作,尤其是熟悉各类支持信息技术的软件使用方法。
而对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建立较完善的硬件环境,购置正版专用软件等。
注释:
①Adessi,A.& Pachet,F.(2005).Experiments with a musical machine: Musical style replication in 3 to 5 year old children.British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22(1),21—46.
②Hallam,S.(2006).Music psychology in education.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
③Ho,W.C.(2007).Students' experiences with and preferences for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usic learning in Shanghai's secondary school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38(4),699—714.
④陈友良,陈庆章.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0(6).
⑤胡立耘.论信息素养的结构与意义[J].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05:42(4).
⑥黄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挑战[J].教育探索,2001(10).
⑦Barry,N.(2003).Integrating web based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into a graduate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course: 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technology in Music Learning,2(1),2—8.
⑧Jennifer,D.(2010).How music teachers got their groove back: Music instruction goes digital.Journal of T.H.E.,37(9),26—31.
⑨Olson,C.A.(2010).Making the Tech Connection.In MENC(Ed.),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pp.30—35).Reston,VA: M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