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康复护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护理技术

第1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计划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96―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有学者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2]。以往我们采用健康教育、术后指导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存在患者容易忘记、主动性不强、护士因为工作忙减少程序等缺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将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应用于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收效显著,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男 44 例,女36 例,年龄44 79岁,平均65.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其他病损10例;骨水泥固定44例,非骨水泥固定36例;住院时间最短 16天,最长30 天。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10 42分,平均32.8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无严重脑血管意外、肿瘤、精神异常等不能配合锻炼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说明锻炼目的及意义,同意者列入本范围。资料收集、计划、评估及实施人员均接受正规培训。将80例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术前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前练习床上排便,交待注意事项,心理健康指导;术后当日保持患肢外展20° 25°中立位,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卧床期间有效的咳嗽及扩胸运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计划单给予有计划地康复锻炼。①计划实施之前给予心理康复以增强信心,对每个患者说明锻炼的目的、意义、对术后功能恢复有何影响等,使其积极配合。②在患者乐意接受的情况下将每个锻炼的动作、方法示范给患者,并将每个动作绘制成图谱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患者掌握要领。③将计划单的锻炼内容教给患者或家属,以提醒患者复习,防止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差忘记锻炼方法,并说明锻炼的开始时间、次数、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等。

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 60°练习坐位,每日3 5次,每次20 30 min,以减少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扶拐行走时,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行走时间。

1.2.3 效果评定 观察对比2组并发症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从术后至复查。采用Harris评价标准[3]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90 100分为优,80 89分为良,70 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效果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疗效 2组患者按照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的功能评分,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康复护理是骨科术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术后不进行积极的康复,将产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韧带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感染等,造成新的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手术的预期效果,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也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将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示范给患者,使其掌握方法、技巧,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炼,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达到了康复目的。计划单的内容是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并教给患者或家属,因为患者每天有计划任务和目标,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所以观察组所有患者基本上都能按计划执行;护士因为要按照计划单完成康复锻炼内容,其责任心增强,真正达到了参与的效果和目的,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参与模式。

参考文献:

第2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围手术;护理;康复

颈椎病指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继发颈椎稳定性失调,进一步发展可引起椎体、椎间关节及周围韧带发生变性、增生、钙化,最后导致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体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依次多见于C5~6、C6~7、C7~T1,患者均感颈部不适、颈肩肌紧张、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并触电样麻木,手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失调,有步态不稳,似踩棉花样的感觉,同时伴不同程度感觉障碍,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因此,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的基本原因;先天性颈椎管狭窄也可引起颈椎病,而损伤则可诱发、加速、加重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伏案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诱发或加速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临床上对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颈椎病患者或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性加重经CT、MRI证实有压迫症状应尽快手术治疗。现就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康复作一综述,以便于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通过对46例颈椎病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及疗效随访,较好地改善了颈部及四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4岁。颈前路术式31例,颈后路术式15例。其中自体取骨植骨13例,包括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多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者,行颈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前路C3~4椎间盘摘除加后纵韧带骨化灶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2 护理

2.1 入院后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 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疾病相关知识及同种疾病治疗情况。颈椎病患者病程长,需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症状,加上颈部手术的特殊性,患者除了害怕疼痛外,更重要的是担心手术安全及效果;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根据患者的心态,可请手术治愈的颈椎病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中无痛、术后止痛方法及康复情况。医护人员应详细反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康复配合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对本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消除恐惧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手术前配合训练、准备及护理 (1)枕颌带牵引:缓解颈肩肌痉挛,减轻颈椎管压力及颈脊髓的压迫。并随时观察病情,确保牵引效果。(2)入院后戒烟,预防感冒,避免咳嗽导致手术后伤口疼痛、颈椎活动而影响手术效果;减轻气管炎症,避免排痰不畅可能出现窒息危及生命。(3)术前一周配合训练:颈前路术式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因术中长时间处于仰卧伸颈位,将气管拉向一侧才能更好地暴露椎体,利于手术操作。颈后路术式练习俯卧位,术前练习5天,患者趴在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每日2~3次,每次30 min,以适应术中耐受性;教会患者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术后呼吸道感染;训练床上排大小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排便不习惯;床上训练移动躯体,更换,下床方法,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肌力减弱或丧失,也为术后下床活动做准备;选择卧、立均合适的颈托,并教会正确使用方法。(4)配合医生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及身体状况;术前一日交叉配血,遵医嘱做药敏试验。(5)术前常规备皮,洗澡更衣。颈后路术式备皮范围: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颈前路术式备皮范围:上至下颌缘,下至双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男性患者剃胡须。取骨植骨者备会阴及双髂部,上至肋缘,下至膝关节,前后过正中线。(6)术前一日晚排便或灌肠后禁食,术晨禁饮6 h;术晨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护送入手术室前协助患者解小便,取下义齿、发夹、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送入手术室应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7)备好麻醉床单位,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挂钩、点滴挂钩或架,血压计或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

2.3 术中的配合及注意 手术室内调节合适温湿度,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备齐术中所需物品,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开始前及结束前和结束后均要清点好各种器械及术中用物;术毕包扎好切口敷料,连接好引流管并牢靠固定。

2.4 术后观察及护理

2.4.1 术毕安置与交接 术毕安置患者于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及皮肤受压情况。颈前路注意患者枕部、颈背、骶尾、双足跟皮肤受压情况;颈后路注意患者的鼻部、面部、双侧胸大肌肋缘、双髂前上棘、双膝关节皮肤受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值班医师及护士长。

2.4.2 术毕回病房佩带合适颈托,颈前路术式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颈两侧置沙袋,保持颈部中立位,躯干连同头部抬高10°~15°;颈后路术式取仰卧位,一般去枕平卧3个月;肥胖、体重者为防引流不畅压迫神经的危险,多以侧卧位为佳,颈面部垫枕与肩高一致;翻身时保持头颈与躯干一同转动。

2.4.3 监护与观察 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尤其是高位颈椎手术后,应特别注意有无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呼吸功能不稳定,重点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有无缺氧表现,如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憋气等,并根据监测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氧效果,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影响通气功能,手术刺激脊髓而致脊髓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待患者全麻完全清醒后,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检查结果相比较,听取患者主诉,检查四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度,各种生理反射及皮肤感觉变化,观察手术疗效,若有异常变化,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高度警惕术中损伤脊髓可能,立即向医生汇报积极救治。

2.4.3.1 颈前路于术后注意事项 颈前路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1~2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注意颈部有无增粗,发音是否改变,及时观察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表现。因喉返神经损伤及颈深部血肿是颈椎前路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是深部血肿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而死亡,多见于手术当日12 h内[1],若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线头滑脱,加上骨质侧面难以止血,均可于术后渗血,形成深部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临床表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呼吸困难、唇绀、鼻翼煽动。引流液为鲜红色,引流量增加,常提示活动性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立即拆除缝线,排除积血,解除压迫,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待呼吸情况改善后送手术室进一步处理。

2.4.3.2 颈后路手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引流液为清澈淡红色,应予以重视。如颈椎管狭窄,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有可能因蛛网膜完整而硬膜缺损而无法识别引起撕裂,发生迟发性脑脊液漏[2];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切开探查者,临床所见脑脊液外漏一般在术后3~4天发生,应予重视;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改为俯卧位、正压引流或拔出引流管,加大抗生素用量,局部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防止感染。必要时手术修复。颈后路术式还应注意术后引流不畅,形成较大的血肿压迫脊髓,术后定时评估四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四肢麻木,能否自主活动并与术前相比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4.4 术后各管道的护理 遵医嘱给氧,提高血氧度,观察给氧效果,给氧时间超过24 h应常规更换湿化瓶、给氧导管、鼻塞,停给氧遵医嘱;伤口引流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及性质,一般24~48 h拔引流管或遵医嘱;准确记录尿量,拟视血容量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2.4.5 颈托应用及护理 颈椎术后即佩带颈托,托扶颈部,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帮助恢复功能,提高疗效。睡眠时也勿随意取脱[3];术后佩带颈托一般3个月,去除颈托需常规行X线片复查示植骨融合后方能去除。术前必须选择合适的颈托,让患者立、卧试戴均合适,便于术后适应佩带,预防术后并发症,所以护士应详细讲解颈托的佩带、脱取、使用、保养等方法,并要求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复述且能在护士指导下正确操作。佩带颈托松紧适宜,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过松影响制动效果,过紧颈托边缘易压伤枕骨处皮肤,并影响呼吸;颈托勿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因其材料为优质泡沫,吸汗性能差,故颈托内应垫棉质软衬垫,以利于汗液吸收,每日更换内衬垫1~2次,确保颈部舒适、清洁;佩带颈托期间,保持颈托清洁,必要时用软刷蘸洗洁精清洗干净,毛巾擦干,置阴凉处晾干;加强颈部皮肤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佩带颈托期间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协助并教会家属定时检查颈托边缘及枕部皮肤情况,并定时按摩。

2.4.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定时轴位翻身,轻叩背部,术后平卧2~4 h后,在颈托制动下,按每2 h轴位翻身1次,侧卧时枕头高度同一侧肩宽;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皮肤压疮及呼吸道并发症。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伤口有无红肿,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预防伤口感染。

2.4.7 药物应用情况 遵医嘱准确、及时、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脱水剂。

2.4.8 饮食护理 术后第一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1周后视病情改为普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促进康复。

2.4.9 拆线时间 颈前路术式一般5天拆线,颈后路术式一般12天左右拆线,髂骨取骨处11天左右拆线;一般拆线后即行去除颈托颈椎拍X线片,但颈椎保持不活动,拍片后即刻带上颈托。

3 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当日即可开始肢体关节主动、被动功能训练。

3.1 被动锻炼 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上至下,每天2次,每次30 min。

3.2 主动锻炼 (1)双手握力和手指伸屈练习:用力握拳,手握各种物体,如小皮球、握力器等,揉转健身球,练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及协调动作,每天2次,每次15~30 min。(2)肢体关节练习:腕关节伸屈、旋转;肘关节伸屈;肩关节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背屈;每天3次,每次30 min;手功能协调训练,如穿针、系衣扣、拿筷子等。(3)深呼吸,吹气球练习,每天2次,每组10~20下。(4)下床时间:一般拔除引流管后视病情或遵医嘱选择下床时间,先抬高床头取半坐位,若无头晕不适,可由护理人员搀扶下床活动。

4 出院指导

4.1 出院护送 防止颈部外伤,尤其汽车急刹车时的惯性原理致颈部前后剧烈活动,导致损伤,所以出院乘车回家需平卧为妥;如无法平卧,取侧坐位。

4.2 头颈的位置与制动 术后继续佩带颈托3个月,保持颈托清洁,松紧适中,内垫小毛巾或软布确保舒适,防皮肤压伤;始终保持颈置中立位,平视前方,卧位时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椎正常曲度;禁止做低头、仰头、旋转动作;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看书报、防颈部过度疲劳;避免枕高枕,保持颈部功能位,有利于康复,特殊情况遵医嘱。

4.3 锻炼 继续住院期间锻炼方法,并循序渐进,加强肢体及各关节的锻炼,保持正常肌力,加大关节活动度。术后8周开始在颈托保护下做项背肌的抗阻训练,每次用力5 s,休息5 s,每组做20~30次,每2 h做1组,持之以恒,促进颈部肌肉血液循环,防止颈背肌失用性萎缩。

4.4 复查 一般要求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如伤口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复诊,3个月后6个月复查1次。

4.5 出院后注意事项 (1)6个月后可恢复工作,工作中注意不能长时间持续屈颈,保持颈椎正常曲度防复发;术后3个月内禁抬重物。(2)出院后若工作单位、地址、电话有变更时,应及时通知住院病区,以利定期随访。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而有效的科普宣传,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适当的颈保健操训练可延缓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脊髓型颈椎病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为首选,颈椎病围手术期护理治疗、功能康复,程序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贯穿于全程。术前有效地沟通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及功能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而手术的成功与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中配合娴熟、术后细心观察护理及科学的功能训练息息相关。术后早期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把握锻炼的时机、强度、幅度、循序渐进及个体化指导锻炼的原则,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及时指导调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并督导持之以恒,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30-339.

第3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50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的指导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等值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结果 采用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术后效果明显好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康复速度快,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结论 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关键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护理;训练;心理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b)-0052-02

以往在临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到的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都是由金属制作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所以,随着医疗水平逐步的提高,临床上已经开始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代替过去的金属髋臼,并发症的发生率大为降低。但要进一步提高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和护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笔者就基于这一现实要求,结合多年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指导和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期望对今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2012年间收治的6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为64.5岁,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7例。68例患者患有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45例。将68例患者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对照组34例患者。患者选取的标准:①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②患者自愿配合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或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即在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关节的锻炼练习,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运动力,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即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用适当的药物护理,对患者术后进行简单的恢复期护理,观察、记录患者在术后的恢复状况。

观察组采用的是特定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2.1康复训练 ①术后一星期内,指导患者做简单的活动。这一环节主要是预防患者因长时间卧床,造成一些如压疮、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和关节活动能力下降等并发症而做的相关训练。主要方法是,首先,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抬臀的练习,预防臀部长期受压而造成的压疮;其次,待患者术后有段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运动,如进行一些抬腿、蹬腿等运动;最后,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一些后,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如进行一些关节的屈曲运动,帮助患者锻炼关节的活动能力。②术后两星期内,患者在术后一星期后,两星期内,病情已经相对稳定了,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了,所以,根据患者病程特点,制定了符合这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指导患者逐步尝试由卧躺转向撑坐的姿势,指导患者利用手部的力量。支撑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帮助自己坐起来的目的,同时还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适度的训练,为最后下床行走做准备。③术后两星期后及出院后,在患者术后两星期后,患者病情得到稳定,并通过之前的训练铺垫,在这一阶段逐步指导患者进行拄拐行走练习,并一步步将身体的重量落到两条腿上,锻炼患肢的承重能力。同时,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后也要坚持康复训练,逐渐地增加活动的强度,不可急于求成,逾越人体康复的自然规律。

1.2.2临床护理 ①基本护理,这一护理当中主要包含基本的药物护理和身体护理。首先是观察患者在术后的身体反应,有无出现不适和并发症等,采用常规的监测手段,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等,并随时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工作,还有对患者的切口进行观察,记录切口的变化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用一些消炎类的药物。其次是为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护理,包括可能出现的压疮和切口的消炎除菌的护理工作,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护理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的洁净以及伤口的清洁和干燥。②饮食护理,这一护理过程主要是指导患者注意平衡饮食,既要保证营养的足够摄取,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饮食摄入。而且这类患者年龄都偏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钙和蛋白质的营养,为患者增强抵抗力。③心理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术后会因为感觉到疼痛,而造成的心情烦躁和情绪低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抚慰,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主要的过程是,首先,先向患者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这个手术有所了解;其次,向患者说明现在医学发展水平较高,这项手术的风险较低,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减少畏惧;最后,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症,积极面对术后出现的正常反应,保持良好和乐观的心态。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 <0.05 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的观察,发现观察组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特定康复训练和护理,病患术后恢复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详细报道见表1。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多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为年龄的因素,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所以,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除了基本的康复训练的指导,其实患者更需要的是日常生活上的指导。例如,指导患者正确的更衣,戒烟戒酒以及合理的调整日常膳食等等[1]。

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中,最为关键的是告诉患者量力而行,做到循序渐进[2]。在恢复期中的很多患者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认为多进行一些训练就可以康复的更快一些,其实这是不对的,尤其是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样一项多用于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手术,在术后患者更加要注意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病程的一般规律,所有的康复训练都必须是在自身体力支撑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给患者自身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护理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的具体方案,嘱咐患者应该长期坚持训练,定期复查[3]。只有不断地坚持训练,患者才能在今后的恢复中持续地收到治疗效果,这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的手段,所以,患者一定要持之以恒,有坚持康复训练的决心,毕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老年人对康复训练的知识普遍缺乏,这就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认真耐心的指导[4]。护理人员的指导不仅仅是在技术上的单纯的对康复训练的技巧做出指导,同时,还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做相应的疏导。术后的系统、全程、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而有效的、科学的心理护理,才是真正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对抗疾病的法宝,所以,在注重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

参考文献]

[1] 刘贵芝,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18):1681.

[2] 盖玉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J].齐鲁护理杂志,2012,14(14):32.

[3] 王隽,李建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与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0):68.

[4] 王璐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64.

第4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5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且年龄多在70岁以上,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机能衰退,并且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引起死亡,因此做好老年人髋关节、髋臼及股骨头骨折的护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通过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指导应用,解除了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收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资料来自于本科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1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3例。年龄 65~92岁。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严重风湿性关节炎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本组病人均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条件,术前宣教、术后规范化护理及康复指导。

1.2 方法 对本科髋关节置换术的10例患者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做好出院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2结果

本组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未发生褥疮及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6例病人均康复出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例患者伤肢由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经下腔滤网植入术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

3讨论

3.1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对老年患者是术后康复锻炼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练习及踝关节的主被动锻炼。

3.1.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效果,术前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告之手术方法、手术疗效以及注意事项,向其提供一些有关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资料,了解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和恐惧;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所以一定要在术前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有关手术的原理以及安全性、成熟性,从根本上打消患者的顾虑和担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1.2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 :术前3d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的尿潴留和便秘。患者入院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也可在家属协助中做,如臀中肌训练、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直腿抬腿训练、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伸屈运动等。

3.1.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协助和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气压治疗、多频排痰机治疗,预防压疮。多饮水每日在2500ml以上,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咳嗽,吸烟者禁烟,预防呼吸系统感染。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的观察由于术者大多为高龄人群,且手术创伤较大,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患肢末梢血运的变化,注意加强患肢保暖。应用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持续吸氧4~6L/min,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3.2.2引流: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持续低负压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等。若引流量过多且颜色鲜红,则应注意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输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72h拔出(根据病情拔出引流管)。如发现引流液引流量>100ml/h时,应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

3.2.3护理:术后指导“轴线”翻身是护理的重点内容,防止脊柱扭转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翻身时由2名护士进行。术后平卧6h以压迫伤口止血,6h后轴线翻身,2h/次,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2.4预防压疮的护理: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压疮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早期先避免翻身,可通过健侧肢体支撑、抬高臀部的方法来减轻对骶尾部长时间的压迫。同时也可以在病人臀下按摩,以促进骶尾部的血液循环。

3.2.5 家庭康复锻炼期:患者一般在伤口愈合10~14天拆线后出院,而术后机体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出院后,患者在家庭康复期间应继续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锻炼,训练量以不引起伤肢不适为宜。住院期间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能得到有程序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出院后有些患者急于求成,提前采取不正确的坐姿、睡姿及上下楼、用拐等方法,导致手术治疗的失败,所以家庭康复指导是院内康复指导的巩固与延续,也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2]。

3.3 出院指导:向出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清楚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侧髋关节的正确活动及保护方法,加强营养,防止脱位等并发症,定期到医院检查,若有异常情况,随时就诊。一般在手术后两周切口拆线可出院[3],术后1个月内不宜长时间坐位和站位,坐位时重心后移,身体前屈不能大于90°。出院3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逐步加强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训练,由扶双拐至单拐至弃拐,患髋由部分负重至全部负重,不跑跳、不下蹲、不侧卧、不持重物。

4结论

总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多为老年患者,因病患创伤影响活动,有长期卧床病史,全身机能衰退,患肢肌肉萎缩,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和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因此为提高手术效果,对THA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尤为重要。由于假体有使用寿命,容易发生假体松动塌陷,需要二次更换,目前有待于解决。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术后有计划地指导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自强,苏佳灿,张春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8-3239.

第5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术后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5-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2年我院收住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男性5例,25-70岁。切开复位内固定18人,人工股骨头置换7人。住院治疗14-18天,平均16天。

2 术后护理

2.1 疼痛护理 预防性或针对性应用止痛药,做到护理动作轻柔准确,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心理疏导等。

2.2 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老年人一般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并观察大小便情况。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术后1-2天,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背伸训练。每次10-20下,每天6次,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肌肉萎缩。

3.2 术后3-7天,患肢髋,膝关节应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角度从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每次30分,每天2次(无明显疼痛范围内)。坐位训练:利用健肢支持坐起并移动臀部,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不可内旋,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防止肌肉萎缩。

3.3 术后2-4周,床上逐渐主动坐起,(不盘腿,不内收腿),主动翻身,增加髋,膝的功能锻炼,助行器患肢无负重站立训练,3周后,可在步行器下逐渐部分负重训练,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屈髋小于90度)。

3.4 术后5-12周,逐渐开展髋关节周围各组织肌肉阻力运动训练,坐位髋内收,内旋,外展,外旋训练,应用助行器或拐杖行,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训练,术后13周以后,逐渐开始下蹲训练。

4 小结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比较复杂和难度大,通过实施各种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满意度100%

参考文献

第6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作者单位:472533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中心卫生院

髋部损伤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其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且部分病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息。伤后常卧床不起,更易发生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甚至致患者死亡。故临床上多主张对此类骨折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髋关节脱位及无移位骨折,骨牵引术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在牵引期间加强护理,从而防止并发症及死亡的出现。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髋部损伤患者42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2.5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褥疮、骨髓炎、心脑血管意外、泌尿系统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

1.1.1并发症分析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意外其它例数14 12 6 4 6百分比33.3:28.6:14.3:9.5:14.3。

1.2临床分析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褥疮所占比例高达61.9%,这两种并发症多由长期卧床所致,可见如何缩短卧床时间及如何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2 护理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十分重要的。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2术前明确治疗配合医生做好无菌操作参与医师麻醉师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了解手术方案,明确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利于术后护理。对每一个患者作好术前备皮及术后伤后周围的清洁工作。对牵引患者应在针眼处用75%酒精每天滴注两次,保持无菌。同时保持针眼及伤口周围保洁工作。同时应注意牵引的有效性并防止其偏斜。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新入院及术后病人,应常规交班并加强巡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肢血循情况及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出现。

2.4积极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褥疮患者由于术后或牵引后长期仰卧,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骨等骨隆突部位极易出现褥疮,应保持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并做好解除局部压力的护理:①经常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是最简单的解除局部压力的办法,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辅以手法按摩。②有条件的最好使用电动按摩床垫,气圈及足垫圈。③在床上大小便应正确使用便盆,便后保持肛周清洁及干燥。

2.4.2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 由于患者术后的仰卧不利于排痰及排尿,而易致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应特别注意:①多靠起,多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②每日保持房间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预防感冒。

2.4.3预防进行性营养不良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应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同时多鼓励病人加强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有规律的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润肠及缓泻剂。

2.4.4预防脑血管病①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警惕有原有疾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症状及时处理,并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断处理。

2.4.5康复训练方法 ①术后第l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②对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3~5天开始做CPM机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每天2次,每次1―2小时。以后每天增加5~10。此外,指导患者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秒放下,如此反复,每次30~50下,每天3~4次。

第7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 护理 康复指导

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年龄日益趋向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乳腺癌的疗效不断的提高,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渴望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现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接受手术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5岁,均为乳腺癌II-III期女性患者。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19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143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7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1.3 结果 3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后4例出现局部切口出血、感染,经换药及护理后痊愈,2例出现上肢水肿,经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后,症状缓解。359例患者随访1年,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是经过手术才确诊为乳腺癌的,因而术前通常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自己能幸免于患上癌症这一可怕的疾病。她们一方面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切除使躯体功能得完整性受损,使其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因而心理上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产生激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宣教,解除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

2.1.2 术前指导 术前禁食、禁水;告知患者手术后伤口留置引流管的重要意义,以及手术后如何妥善保护,并保持其通畅,防止牵拉、扭曲、打折等;手术前教会患者做功能锻炼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强度适中,以防止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而逾期锻炼会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告诉患者患肢抬高的意义,加强患者对患肢的保护意识。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注意血压、心率变化,防止休克的发生,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2.2.2 伤口护理 乳腺癌术后需要胸带加压包扎,如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包扎松弛,易出现皮瓣下积液,所以要定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性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一般术后1-2天,每日引流血性液体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创腔无积液、创面皮肤紧贴方可拔管。

2.2.3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手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做腕部、肘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免外展上臂,48小时候后可下床活动,术后一周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10-12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的手进行自我照顾,如刷牙、梳头、洗脸等,并进行上臂的全关节活动,方法如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杠运动、滑绳运动等,积极防治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2.4 家庭康复指导 注意保护胸部不受外力的直接碰撞,天冷时要注意胸部的保暖,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医院的治疗仅限于围手术期,术后的后续治疗及康复都在家中进行,乳腺癌患者出院后首先面对其家庭角色的变化,因此家庭成员要对其倾注更多的关注,让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其他活动,与患者一起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患者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告知患者术后预防水肿的方法:避免予患肢任何外界压力,如穿紧身衣或紧袖衣,患肢佩戴首饰,背较重的包,提重物,测量血压等;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长期静态工作时应将患肢适度提高,以增加淋巴血液的回流,睡觉时尽量避免患肢受压;避免患肢受伤及患肢的任何皮肤破损,包括各种注射、抽血、烫伤、蚊虫叮咬等。

2.2.5 饮食指导 对乳腺癌患者而言,饮食和忌口是大多数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要忌食油腻,二要忌食含致癌物质的食品,三要忌食含有雌激素、生长激素的食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饮食可分为扶正和祛邪两类,扶正食品中肉类以猪肉为主,少吃牛羊肉,可饮用西洋参、白参,不易服用红参。祛邪食品分三类,其中软坚散结类可选用橘核、橘皮、海参、海带、紫菜等;活血化瘀类可选用螃蟹、山楂、鱼等;清热解毒类可选用豆腐、丝瓜、绿豆、西瓜等。

2.2.6 心理护理

第8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康复指导;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影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8-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将患者肿块所波及的乳腺与其周围皮肤、脂肪组织、淋巴结、胸大小肌等全部切除,作为女性特征重要体现部位,一旦经手术切除后,患者多会产生较大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等反应。采取积极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尽快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现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科学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0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46.2±5.1)岁;其中左侧54例,右侧44例,双侧2例。患者间的年龄、病史、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病情程度等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康复指导及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式护理。具体如下:

1.2.1 康复指导

1.2.1.1 上肢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合适的方式锻炼。①手术后可进行适量的握拳与转腕等基本活动。②手术后2天可逐渐开始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③手术后3-7天逐步开始患肢的锻炼;单侧患者用健康肢体辅助患肢进行举手运动,同时尝试用患者手指沿墙面上行;若双侧患肢则视情况逐渐开始沿墙面进行上行练习。④手术后7-10天开始患肢手掌自行举过头顶高度的练习,并逐步尽力触及自己的另一侧耳朵、尝试自己梳头[2]。

1.2.1.2 肩关节锻炼 手术后两周左右,患者可开始肩关节锻炼,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操训练,如让患者运用肘部、颈部、肩部、上臂等相关功能锻炼,以逐步促进患者肩关节灵活度、促进康复。

1.2.1.3 防止水肿的训练 由于手术常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淋巴系统受损,使得患肢淋巴水肿,因此可通过锻炼预防水肿。①将患肢垫高以避免血供受到影响。②避免用患者输液、测血压、持重物、抽血等。③按摩及拍打患肢,沿淋巴走向与外及内、由下及上的进行轻拍和按摩,利用淋巴的流动[3]。

1.2.2 心理护理

1.2.2.1 运用恰当的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应采用温柔和蔼的服务态度,注意沟通语言的使用,避免语言使用的不恰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的加重。

1.2.2.2 增强患者安全感和自信心 由于外观的缺陷与自身过多的担忧,是患者出现自卑、低落、消极的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从外观上弥补,提高患者自信;并换位思考,耐心予以患者关心及体贴,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而克服不良情绪。

1.2.2.3 增强患者幸福感 积极与患者丈夫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让其家属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理解,使其感受到自己家的温暖,而树立新的自信。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帮助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经上述护理后出现负面情绪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P

3 讨 论

是女性性征的标志之一,手术切除后,患者难免会出现自卑、焦虑、优于等负面心理,不利于手术治疗后的及时康复。

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重建自信,从而乐观积极面对生活,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本研究显示,相对于常规护理,科学积极的康复指导与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整体康复效果,同时也得到患者较高的认可度,给予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明显的积极影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蕾,邹燕.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1):24-25.

第9篇:康复护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膝关节是下肢主要的关节,其结构和功能都是人体关节最为复杂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因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需要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3]。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运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膝关节的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的自体关节功能,从而获得膝关节,其目的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纠正膝关节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手术后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正确及时的护理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在61岁。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2例,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8例,患者都有关节疼痛,上下楼梯明显,活动受限。X线表现提示有明显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狭窄,经保守治疗无效者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又对膝关节置换术不了解,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此种手术有所认识,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2.2行为训练指导患者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利用床上拉环做引体向上和抬臀训练,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活动以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

2.3术前准备

2.3.1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过敏史。

2.3.2完善各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应维持在150/90mm/hg,糖尿病患者术前空腹血糖维持在9mmol/L。

2.3.3训练床上排便,术前3d应用便盆在床上练习小便,以防术后因不习惯床上大小便而引起尿潴留或便秘。

2.3.4术前1d交叉配血400~800 ml,做皮肤过敏试验及术野皮肤的准备,彻底清洁,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

2.3.5术晨常规禁食水。

2.3.6为预防感染,术前、术中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术后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术后容易发生许多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后重点应是如何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3.1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多采用心电监护监测24h,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尿量并记录[1],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2饮食指导术后当日禁食6h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线糊等,术后第1d的主食量约为150g。次日可进普食,为增加营养,可适当进食深海鱼、瘦肉、蛋、新鲜水果、蔬菜等高蛋白质富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

3.3患肢的护理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将患肢抬高20~30°,用一软枕垫于小腿部,使窝悬空,利用重力作用使膝关节保持伸展位,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液状况及感知觉情况,如患肢肢端皮肤颜色苍白、青紫、发绀、皮温发凉、诉肢体麻木、肢体疼痛等情况,应立即汇报医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4有术后感染危险患者出现感染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感染主要包括伤口及关节腔内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均可导致发热。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和血液化验值,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污染后要及时更换。伤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3w,患者主述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体温升高,脉搏快,白细胞增多,局部有红、肿、热、痛感。因此,术后将患者置于单人或双人房,空气消毒2次/d,术后要按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换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要时作伤口分泌物培养。

3.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术后抬高患肢15~30°,术后6h指导患者行足趾关节与踝关节的活动,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穿有压力阶差的弹力袜。术后6h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持续7d,3~4d复查凝血功能。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周围静脉的充盈度,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以及观察患肢肿胀情况,进行1次/d,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面周径并记录,同一水平面>1cm 具有指导意义。必要时行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

3.6疼痛是常见并发症,应观察记录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持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减轻或消除疼痛刺激

3.6.1当伤口外固定过紧时,调整到能耐受的程度

3.6.2当伤口有炎症时,配合医师及时换药。

3.6.3维持良好的姿势与,以减轻卧床过久引起的不适。

3.6.4对需翻身的患者,应妥善保护好患肢,避免对伤肢和术肢的过度转动及被褥对创面的直接压迫。使用膝关节支具固定。

3.7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切口敷料的渗出情况,向患者说明切口引流的目的及作用,并将负压引流瓶固定低于膝关节10~20cm以下,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呈负压状态,防止管道的扭曲、堵塞、滑脱。要经常挤压引流管1次/2h,防止引流液反流,引起感染。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引流量,并做好记录。一般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

3.8预防血肿,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1~2h内应在200~400ml以内,如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则需引起重视,使用弹力绷带固定及下肢支具,术后1~2d膝关节上置冰袋冷敷,以减轻和防止血肿,缓解肌肉痉挛。

3.9压疮的预防,由于手术后卧床,活动少,机体反应低下,极易发生压疮,保持患者床单的干燥清洁。平卧时,患者脚尖朝天,脚下可垫海绵垫以防足跟的压疮形成。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可减少背部压疮的形成。

3.10预防膝关节脱位的危险,术后让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伸直,小腿中下1/3垫一软枕,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2个月内避免座矮凳,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2],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压力。

3.11术后康复训练

3.11.1踝泵动作麻醉苏醒后即可开始足和踝关节伸屈活动,每次2~3min,2~3次/h。

3.11.2足跟滑移屈膝练习引流管拔掉后开始。仰卧,使足底在床上向臀部滑动,同时使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并在此位置保持5~10s,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为止。

3.11.3伸膝抬高练习下肢伸直,如同作股四头肌练习,将腿抬离床面十几厘米,维持5~10s,慢慢放下,重复此动作,直到大腿感到疲劳为止。

3.11.4坐位辅助屈膝练习下地后开始, 坐在床旁或椅上,慢慢将膝关节自然下垂屈曲到到最大限度。将一侧足移至另一侧足的背部,利用重力压迫使膝关节再尽量屈曲,并维持5~10s,重复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劳为止

3.11.5压腿练习术后第2d患者可坐起练习按压膝关节。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要维持5 min左右,到患者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为止。术后3~6d:有条件者介入下肢CPM活动,早期10°~40°,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来增加运动角度,到出院时达到90°。

3.11.6术后3d~2w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下地负重及下蹬训练。

3.11.7术后2w至术后8w,此阶段应增加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的练习,训练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以不引起患膝疼痛肿胀为度加强肌肉力量及步态练习,上下楼梯,为恢复术前的生活角色作准备。

4出院指导

4.1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肢体功能锻炼,不要突然选转膝关节及坐矮凳子,不要蹲或跪在地上,绝对不要跑或跳跃及快行步,术后6~8w内尽量避免上下楼。

4.2指导患者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控制体重,以免增加膝关节的负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防骨质疏松。

4.3如伤口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求诊,如:红肿;剧痛;渗液、流脓、伤口裂开、高热等;术后1,3,6个月1年门诊随访

4.4在手术后3个月内,膝关节轻微发热和肿胀是正常的情况,不必惊慌;

4.5注意个人卫生,沐浴后保持伤口干爽;

4.6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膏或药水;

4.7避免穿紧身裤,减少摩擦;

5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十年来骨科医学领域的一大进步,有效消除膝关节疾病,且在当前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我们将会护理更多的膝关节置换者术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膝关节疾病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李超红.一例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