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企业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艺术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艺术设计

第1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行为识别 形象识别 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J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24-02

当今社会,广告宣传形式正朝向高流动、高科技、高利润、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商业宣传,在美化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形象设计、规划、管理等问题,使得其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媒体广告与企业形象不匹配,破坏企业整体形象,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形象展现的发展。

1 企业形象设计的媒体现状分析

Asiaposter(亚洲户外)公司的CEO史默伍德曾说过:户外广告才是真正的大众媒体。不是所有人都读报纸、看电视或者上网,但是任何人只要一出家门,就会见到户外广告。

1.1 广告在媒体中投放的盲目性

多年来企业主要依靠传统媒体来做形象宣传,据统计每个路口几乎都有企业画册与海报的投放,重要的广场也会设置电视媒体播放企业的宣传片。琳琅满目的广告处处可见,让我们试想一下,受众每天被重复的企业信息广告包围,广告传播的效果势必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企业的广告形式需要创新,不仅在已有的广告载体上寻求新的组合与拆分;更要从广告的形式上有更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杜绝过多的新媒体广告堆积,以避免受众产生厌烦心里。

1.2 新媒体技术应用的缺乏

目前来看,企业在平面媒体上的广告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内容的展现缺乏创新,媒体的应用缺乏发展,虽然出现流动媒体形态车体广告,但植入的形式单一,还是依靠车体的流动性将企业的标志、宣传语带进大街小巷,基本属于平面广告的被动连贯形式。一个好的广告必然需要一个适合的传播形式,因此广告的依托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投放者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等等的受众人群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媒体投放的环境,根据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媒体形式,投其所好的去使用。

1.3 媒w选择的完整性差

企业形象设计是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图形及其应用系统为基础的识别宣传,需要主动出现在受众有效视野范围内,并在相对时间内劝服受众。而传统媒体上的图片和文字广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于其关注度能持续2 s以上的只占15%,且版面单一更换周期长、时效性也较弱,最主要的是无法及时反馈受众的意见与建议。前期的广告投入与后期的信息反馈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链接,媒体在选择上缺乏主动性、强迫性与新鲜感。

2 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创新研究

2.1 互联网+理念识别

企业的理念识别是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也是企业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词汇,互联网+企业理念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将信息融合,把企业的价值推向新的社会高度。互联网可以更有效的、更快捷的将企业的理念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形态传播出去。

2.2 行为与形象的完整结合

企业形象设计需要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色彩、图形三大要素及其应用系统将企业的识别传达出去。因此,如何将行为与形象完整有效结合就是新媒体技术所研究的课题,行为与形象的表达也要依靠新媒体技术。

2.2.1 新媒体技术促进行为识别的统一发展

企业的行为识别分为对内协调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以往对内的行为准则条例规范都是以宣传手册、橱窗栏目、墙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展现;对外的交往,主要以公关的行为准则、交往规范为主,依赖的对象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这些先决条件决定了,行为识别的弊端性,使得行为识别的对内对外无法完整统一连贯运行。对内,宣传范围狭窄、形式单一、接受上属于被动接受,条例的贯彻需要死记硬背。新媒体技术网络、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的产生,解决了这一矛盾。企业微信平台使得企业内部外部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的文化行为准则;网络为企业走向世界嫁接了桥梁;数字技术从交互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企业课题与外界的直接触摸感应。对外,新媒体技术解决了维度空间的问题,户外广告加入时间特性,将弥补平面广告瞬间记忆的缺点,以动态化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流媒体中的车体广告,地铁站的橱窗广告等等形式,随着车体的移动将平面的图片和影像利用时间差动起来。2015年上海地铁静安寺站,统一冰红茶的广告出现动漫、与吴亦凡的真人互动。长长的墙面上安装可以捕捉行人动态的捕捉仪,进入屏幕范围的人就会呈现简笔动漫的图像效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自拍,偶尔吴亦凡也会出现在屏幕上,仿佛就在身边一样。

2.2.2 新媒体技术为形象识别提供广阔空间

差别性是企业形象识别的核心,在繁杂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应追求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识别。个性化是企业的标志,方便消费者认同和购买。比如,有两家大型企业,规模、大小、技术基本相同,但一家以“温情服务至上”的形象推进市场,而另一家则没有什么特色,那么这两家的销售结果就大不一样。差别性的实现要依靠新媒体技术,字体设计动态化、图形应用多元化包括色彩的应用打破常规性这是企业差别性体现的内容;宣传不再依据人工分发的被动形式,而是以企业APP的形式主动被消费者接收,新媒体技术为形象系统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正面回应的效果。

2.3 形象识别的媒体概念整合

传统媒体下的企业形象宣传以二维形态为主,互动形式也是单一的信件反馈、电话回访等,报纸、杂志、电视、户外广告这些媒体从长远发展上无法解决深度和广度宣传的问题,新媒体网络除了具有传统媒体的优势外,还具有连贯、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点,企业形象识别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不再依赖单一的媒体形式,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实现及时性,与社会的信息反馈更为便捷迅速,便于企业尽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 企业形象设计中新媒体展现的优越性

新媒体是企业形象设计宣传中的有效的媒体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既是一种内容载体,又是一种信息机构,还是城市中的景观,在无形中体现着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并且改变着城市生活。 有其优越性:功能的优越性,视觉图像从静态到动态的优越性,受众接受程度的优越性,表现创意在形式上的优越性。

在功能上,就数字媒体中展现出企业VI形象的这方面来说,比其他的户外广告灵活性要高,流动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传播范围上远远大于其他的户外广告,可以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会在哪里传播信息。这无异于在每个人的世界树立广告牌,其影响程度难以想象,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媒体传播模式。

从静态到动态的表现方式是传播形式的新发展,静态的企业基础形象系统,在新媒体的技术下,产生时间的延续与时空的错乱,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解决平面广告瞬时性的缺点。

在受众接受程度和表现创意上具有优越性,相比其他户外广告有很大优势,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在逛街时只是专注的向前走,而忽略了其它的街道。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主动,引导性广告――流动广告。流动的广告要比静止的更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再加上独特的形象设计,就会让受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般的户外广告都是在路边或者楼宇上面,是静止的,人们有时不去抬头就不会看到,而新媒体广告会主动走进人的视野,通过APP 操作了解企业信息,通过数字媒体从声光电的角度吸引受众。

4 结语

有位知名广告人威廉・伯恩巴克说:“从本质上看,广告是劝说,劝说便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新媒体技术对于信息的传播,目标更明确、画面感更强,信息突出、鲜明美观、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对受众无要求,受众面积大,实现主动性、劝服性强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捕捉到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问题要害,影射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低级到高级连续的发展这一规律, 有利激发人和指导人的意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欣.新媒体语境下的VI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1):39-41.

第2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古代师徒制教育是精英化教育。首先,师傅授业的时间比现代教育时间长。现代大学本科教育为四年,职业中专教育为二至三年,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工作。而古代的学徒制教育没有学制要求,学徒能否独立作业由师傅根据他的实践能力而定。短则四五年,长则七八年。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师傅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带徒弟,在工作中传授技艺和经验,侧重锻炼学徒的实践能力,是典型的实践教育。其次,师徒关系是师与徒双向选择的结果。师傅选徒弟往往从帮工中选择,在经过长期观察后根据品行拟定徒弟人选,这期间师傅要客观评价每个人的道德品行,以“做事先做人”的标准进行考量,同时也包括对徒弟业务素质的考核。徒弟拜师后先给师傅打杂,什么活都得干,包括伺候师父的起居生活,这时徒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付得起辛苦,方能得到师傅的认可。师傅之所以成为师傅,其源于自身具备行业“精艺”,或者是独门绝技,才能有人向其拜师学艺。再次,徒弟的数量少而精。一门手艺尤其是独门绝技,一个师傅往往只带一个徒弟。即便是在收徒较多的武馆中,师傅也只是亲自传授一两个人,其余大部分徒弟往往是由这一两个人代师授艺。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可以把手艺很系统的传下去。其二是不扩大外传,避免师傅没有饭吃。但在“传男不传女”的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下,有些手艺最后可能失传。

师徒制教育在古代是非强权规定下的教育体制,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教学形式,更是适合于封建社会架构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也是高校教育有益的补充,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隐含着教育追责体系的构建,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责任,这在当今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唐代韩愈《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与师的关系,从中不难看出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师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艺,而且也要具备高尚得到的情操,才能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正所谓“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师徒制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同样适用与现代社会,只不过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用新的方式延续着,可以说师徒制教育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已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

现代的艺术设计不是改革开放前的工艺美术,也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它是一种文化创造,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创造手段,是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衔接的桥梁。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它将个人的设计概念放到社会实际中需求实现,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中“艺术”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核心,设计作品往往通过艺术形式被注入人文精神,以此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设计”是指实现产品艺术化的技术关键,更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的技术核心。没有艺术的产品会失去文化审美功能,没有技术地产品会失去其实用价值,艺术与技术是艺术设计的两大支撑点。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作为一门学科有理论、实践和发展三个核心层面,即“理论的艺术设计学”、“实践的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艺术设计学”三者共同构成艺术设计学的整体。[2]三、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的设计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及实验室建设不到位,师资业务水平较差,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育管理与专业性质相冲突等诸多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现状

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源于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我国起步较晚,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模仿期,80年代的觉醒期,90年代以后的发展期。90年代中期以前,各高校没有统一的专业名字,而且教学内容多延续工艺美术课程。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从形式上统一了专业名字,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与修改。90年末高校开始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在各高校相继开办,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并且随着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出现较大缺口。这种情况下,首先,一些从事绘画的教师通过短期课程进修充实到设计教学队伍,他们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上设计理念和意识有一定局限性。其次,大量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教学领域,他们从高校到高校,大部分人没有更多的实践能力支撑教学,甚至从没有接触过设计项目,完全凭借上学时所学课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首先要紧跟时代,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把握社会前沿动向,培养超前的设计意识。其次,鼓励教师开办自己的设计公司或工作室,承接项目设计,用项目驱动教学,既能锻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使教学真正做到与社会需求接轨。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历来就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尤其高校扩招以后,艺术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左右下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一对一”变成“一对多”,适应于师徒制教育的艺术教育形势被打破,师承关系逐渐被淡化。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门课程结课后人都认不全,缺乏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影响了对学生品德与能力的培养。陈丹青认为,师生与师徒仅一字之差,却差之千里。师徒制的优越性,一是感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二是德性与人性相加。徒弟在学到艺术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而后者却是当今学院教育完全缺失的一环。目前,艺术专业学生大部分是趋于考学的压力转而学艺术,真正从内心爱好者不多,导致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根据现行教育体制,教师既有传授知识的义务又有课堂管理的责任,教师对学生行使的是监导权。学校通过学生对教师评价了解其教学效果,使教师处于被监督位置。这种评价制度把教师同学校的矛盾转嫁为与学生的矛盾,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给教师与学生之间造成了无形的隔阂。因此,现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使教师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尴尬位置。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争议,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在课程安排上过于繁杂,学生缺乏掌握单门科目必须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单科课程课时较短,学生刚刚开始有一点点感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课程已经结束。其次,授课内容陈旧,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导致的与市场需求的差距。近年来,各院校虽不同程度地调整办学理念,使专业课程设置面向社会与市场和相关领域的技术平台接轨或兼容,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市场需求的距离,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再次,重技巧轻理论,太强调课程的技能训练与操作,停留在技术层面较多,缺少理论支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引申文化的培养。正如尹定邦教授所说:“国外有的学校理论课时超过50%,它是学科,不是术科,术科就是整天练操作手段,那不就是设计匠人吗?这里面我就想到为什么我们出来的人做设计劳工,人家出来的都是设计师,设计制造者”。

师徒制教育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启示

师徒制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很长时期内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我国美术教育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师徒制模式的理论探讨和企业与学校推行师徒制的成功案例分析,我们认为师徒制教育模式的优异绩效可以解决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许多瓶颈和突出问题,为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在设计教育中十分重要,是在很好地把握了艺术设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展开的教育教学,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营造师生间良性互动,亦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前提。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用10年时间,收集九万个学生写的关于他们心中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调查报告。据此,他概括出一个好教师需要具备十二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3.耐心;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行;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有办法。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一个全方位人格的体现。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胜任教师职业。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并非单独指艺术设计的水平。具体应体现在:1.为人师表的素质;2.教学态度的素质;3.教学能力的素质;4.实践能力的素质;5.科研能力的素质;6.良好的课堂形象的塑造。

(二)工作室教学有利因材施教

建立工作室制,有利于教师脱离旧有教学模式的羁绊。教学的本质在于自由。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注重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来对待,不断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艺术化,把显性的、形式化的模式消解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之中。建立工作室制,有利于教师让默会知识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实现转移。这种默会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表述,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知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做到“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3]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和实践才能获取默会知识,很难通过语言表述、多媒体演示等方法获得。因此,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老师指导学生去体验、去实践显得非常重要。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实践在教师的专业领域中存在着不同于一般大众知识的固有领域,叫做“实践性知识”,要有效地传递“实践性知识”,不仅要求“知识”,而且要求“经验”,这种传承具有根据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和成熟度加以解读、吸取的性质。[4]教学的实际进程都不可能全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差异性和各自特性的个体,是充满变化的、充满个性的人,学生接受能力的状况变化以及环境信息的变化都会给教师以预期之外的巨大影响。教师就要根据以上情况因时、因势、因材施教。所以说,工作室教学更能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可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效果的教学模式。

(三)工作室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工作室教学主要采取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力条件。工作室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趣味性的训练将成为工作室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工作室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工作室里可以根据专题进行设计思维的创意训练,可以自由交流,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支配权,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增强不同年级间的经验交流,培养团体协作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

第3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为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我校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循环性,我院建立了学院统一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能增强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能够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我校专职教师得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并运用实践检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活动的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机制,既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能有效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合作企业的活力。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专业课程的教学搬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这样既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参与实际课题操作的全过程。学生在企业里不仅可以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还可以与企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了解企业设计师的工作,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加明确在学校学习的侧重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对于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从学生的创意构思中得到设计灵感,同时也提前把品牌引入学生的脑海,吸引学生这个潜在的消费群体。此外对于优秀的学生,企业可以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行招聘 ,并达到快速上岗,省去了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环节。这种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赢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在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大力探索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积极的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制度和课程模式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有如何使这些课程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下设计的更加合理,能够符合我校教学的要求,培养出扎实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之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首先经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训练,并到达一定的教学目的,然后再经过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在每门专业主干课程结束的同时,学生必须完成这门课程的模拟训练,并掌握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对该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掌握好这些课程,而是更好的促进专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相对独立的

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就业导向,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再是独立的分割模式,而是在内容、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融合。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的合作教学,根据社会、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有目的的调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计划中,要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实施灵活多样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艺术社专业课程的特殊化,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学习在学校期间就能建立较强的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使用网络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来提升教学水平。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融入,能快速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注入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校企合作中,企业大力支持学院的实训设施建设,保证现代化教学技术设施的更新。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有力保证专业教学的进行。企业定期的开展专职教师的挂职锻炼培训,促进教师跟踪该行业的发展,经过企业培训的教师团队结合社会反馈信息和企业实践性培训资料,进行本专业教材的开发和创新。使学校能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材建设上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加强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

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以某个项目为依托来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学生实习的项目现场直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训项目的全过程,并协同完成项目成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校企合作建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以往在教室授课的教学形式相比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顾及到每位学生,专业指导的范围更加广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按照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课程计划的内容可以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结合每门专业课所涉及的实际工作背景,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设置,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

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就会有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学模式要创新,不能老停留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可以鼓励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单独补习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并有针对性的添加训练项目和考核项目。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学生到企业实习,换了新的学习环境,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与企业设计师的交流和项目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缩短了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距离,对学生设计技能的提升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专职教师应采取定期的进修学习、到实际的工作现场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来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专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与专业实际操作技术合作中,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能力。通过在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既精于理论又善于技能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高级设计师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课程的授课任务,为这些兼职教师实行“岗前培训”计划,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

结语

由此可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课程的建设必须有校企合作作为教学支撑。通过校企合作的建设,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与时俱进,不会与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脱节,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了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同时既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也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化的建设。独立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企业项目发展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建设应该贴近企业与行业。

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反馈、调整和更新现有课程,要把项目实训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把实践性教学深入开展下去,使学生真正能适应岗位和企业的要求,并在就业竞争中居于有利的地位。

第4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合作育人;搭建平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明确指出:加强高等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及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专家、能手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制度。为了确保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国家的这一系列政策确立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将校企合作育人作为教育新时期下的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强有力手段。对于日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来说,校企双方依托此平台,共同建设一支“三位一体”的高效高质的教育团队成为新业态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方向。

一、互联网+新业态理念对教育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课堂、微课、慕课等网上教育手段及资源正在逐步成为新的教学手段。这些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迫使传统教学模式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院校应该本着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原则进行或真实或模拟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对接,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通过“互联网+”实现课堂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正以革命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高等教育,其重新解构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教育体制,也为高等教育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学校和课堂讲授为中心,而借助互联网,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如体验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相融合、混合学习等模式。在多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和传统课堂的依赖会明显减弱,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移。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首先要在课堂进行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的v授,然后利用课堂或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设计任务,最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指导和检查。这种教学很多教师明显感觉教学时间不够用。而采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课”或“慕课”,教师或者企业设计师可将需要讲授的部分提前录制成授课视频,并上传至相应的网络平台,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教师主要辅助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在课堂中教师也可通过便捷的在线模式,与项目委托方和企业设计师和工程师取得联系,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现实感,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通过“互联网+”丰富教学和实践资源

“互联网+”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首先使学生能够便捷地享受到本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极大扩展了学生学习的广度。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任何地区的任何学生都能参与世界上最好的教师的课程,而不负责这些在线课程的其他教师,则可以花时间直接为学生提供指导。”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 Project),宣布将学校的课程教学材料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免费开放。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了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这一术语,希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开放的教育资源。目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数个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提供了很多优质的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打破了大学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对众多高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实践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实践问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传统的做法是通过项目教学来实现,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项目来源成了最大的困难,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只能为学生提供虚拟项目。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最大的区别,首先任任务要求上缺少真实的甲方,因此造成设计任务和要求不具体,不能在与甲方的沟通中完善项目,而艺术设计项目是一项需要不断改进直至成功的工作,由此,在目标上学生缺少完成真实项目的动力。其次,从过程上看虚拟项目是事先设定好的,学生不容易出错,不容易出错的过程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锻炼。因此,真实项目的来源成了设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真正棘手的问题。学校和老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但缺乏市场资源,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客户委托任务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互联网成了一个设计需求和设计服务联系和交易的巨大平台,如征集网、猪八戒网和彩虹网等。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其中挖掘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的项目和任务,真正实现在项目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在笔者所在院校推行的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没有设计项目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寻找设计任务,在课堂中完成真实项目。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四年之内取得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通过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获得,也可通过辅助教师完成设计项目,或自主完成互联网上的征集项目。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完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现代学徒制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条新途径,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或早或晚,几乎均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各国的传统与实际情况,他们所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又各不相同。现代学徒制是由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是学校教育与学徒教育的有机结合。然而,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管理活动宏观视域来看,它又区别于传统学徒制,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微观视域来看,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属性是师徒化,显著区别于学校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可以打破区域地界,以网络、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和教学,使现代师徒制打破传统手把手传承的方式。使得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具备更广泛的平台。

五、利用“互联网+”培养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互联网+”时代在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复合型设计人才。这里的复合型人才和传统的复合型人才是有区别的。传统的人才培养中,提到复合型人才,通常是指具备理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此处所指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在具备传统概念所指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上,具备互联网思维,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变革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在教学中再不能以单项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而应结合传统教学发展学生互联网思维,强化学生基于互联网学习、工作和生存的能力。

六、推进企业与学校联动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器,也会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未来动态商业模式和适时的设计业务将成为创意行I的主流,创意行业将摆脱传统的机构组织模式,全新的产业上下游间的协作方式,使设计师可以摆脱公司的束缚,通过自由的、移动的方式进行。但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师不能再像从前,只关注设计本身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在创业中所需的业务洽谈、品牌推广等创业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在专业教育中必须结合专业,锻炼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能力。在这其中可以通过企业现有成功案例,老师及企业设计师带领学生举一反三以创新创业为基础大胆创造品牌、推广设计及其市场营销。

七、结论

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改善并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是各类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02):85-88.

[2]德红,杨丹.关于协同开发和设置大学跨学科课程的思考[J].北京

教育(高教版),2014(10):11-13.

[3][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

习和教育的未来[M]张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

第5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在尊重社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以区域性产业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技能型人才。就广西而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广西”的目标[1];作为“北部湾战略”的重要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地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快速进步;同时,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不断强化和提升。坐拥天下奇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蓬勃建设[2],每年一度的民族节日“三月三”、奇石节和广西园艺博览会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在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民族服饰等方面形成对以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巨大刚性需求。因而,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和改进传统教育模式,真正成为育人的先锋。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高校每年都在倡导和鼓励教学改革,但大体上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基础教育、专业课和基础技能课教育,以及短期实习实践等环节占据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学习时间。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方面,因此采用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加上知识应用的滞后性,以及企业在选择用人时的经验优先原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往往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甚至逆反心理,乃至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向培养实践型、能力型、创新型综合人才转变[3]。

二、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及广西“十二五”规划中对“项目设计+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广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尝试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以“3+1”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共同合作办学,以挂牌实习基地为平台,创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监督、管理与测评体系,在安全问题、课程及教师结构调整、校企双方的成绩评估与认定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为合作伙伴。

正所谓“志同道合”,对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以校企双方满意为前提。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功在今,利在后”的事情,不少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非常愿意与高校合作的。我们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是比较正规、成熟,有实力且了解愿意致力于教育,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有充分的认识,最好是先前已有与学校合作经验的企业。从2008年开始,经过反复考察和对比,先后选择了江西南昌的迪卡传媒、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广西视觉空间数码影像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送往企业实习学生达数百人。在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校方代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到企业挂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二)课程结构与时间的调整: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实践+项目。

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艺术设计涵盖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动漫游戏、服装设计等方面,各行业的交叉融合更是将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扩大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艺术设计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以其他本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参照,偏重于理论教育,不能与实践环节紧密对接,致使许多“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遭冷遇。据“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生毕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6%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课程结构与上课时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提高考核标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采用“3+1”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企业实幅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力求“以能力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标准”[6]的学习效果。

相较于高校的课堂式教学,企业实习的另一大实际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参与真实的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准、特长、喜好及岗位需求,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使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直接参与商业水准的项目创作,强化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并接受发行商、市场、受众等各方面的考验。如此一来,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减少人员流动,节约企业成本,还培养符合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校企人才供需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亲历一线制作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预先适应工作环境。同时积累实战经验,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或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企业留任优秀实习生的举措也为很多毕业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验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比普通毕业生高出许多。我校送到企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态度和表现较好,半数以上学生在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训练后被委以重任,在团队中担任各创作版块的组长,并按照各人对企业的贡献获得实习企业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自信心。这些同学在毕业三年内,约有三分之一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在职位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收入普遍较高。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就业领域对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是相当欢迎的,因为经过企业标准训练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人际关系融洽,并且在教学方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现非常出色。

(三)教师结构的调整:教师互聘,双导师制。

1.教师互聘。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借用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由于我们把学生大四实习期间的主要课程委托企业来开设,因此自然要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严格把关,从合作企业有资质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选择具有教师任职条件、有实践经验、会教学的人员,正式下发聘书,并提供教材、大纲等教学条件,按照学校外聘教师待遇支付薪酬。此外,我们还邀请这些外聘教师定期来学校为低年级同学做本专业的专题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企业发展动态和就职要求的了解。而实习企业也聘请高校的专业教师做项目顾问,参与或咨询企业的部分工作。这样既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又使校企双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双导师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制”。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企业商业标准的作品制作,另一方面,学校导师在作品创意、设计要求与规范等方面加以指导。相较而言,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作品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学校教育则更重视作品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双导师制”既能保证学生作品的原创性、高水准,又能保证其规范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多赢”合作模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建立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地方产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提高人才的输出率,而且大批综合能力较强的社会型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另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不仅对于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文化与专业素养大有裨益,而且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对提高高校知名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正能量传递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苏燕.基于广西文化市场需求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研究[J].大家,2012(5).

[3]万长林.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2(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cn/Research/ShowWR?sn=10201,2011-06-09.

[6]刘灿国等.“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2013年广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教发[2013]10号),项目名称: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第6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现代室内设计的特点

在旭昇装潢设计公司和员工实践中,我参与了一层三房两厅的室内装修,从墙体布局到天花的装修和电视背景的装修,另外在和同事们商量中。慢慢掌握到了一些室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特点,大致如下:

(1)凹凸式天花装修

凹凸式天花装修在客厅和主人房中是最常用的一种,也是最多使用的天花装修风格。这种天花造型华美富丽,层次感很好。这种造型的主要形状特点是,一层层往上凹。形成多层阶梯式“凸”形,达到最高灯槽。这种凹凸式的天花装修,在灯槽的中央配合一盏高级客厅吊灯,再加上阶梯式边沿的灯带照射和地产筒灯的衬托,立体感强,给人一种节奏韵律感以及整体空间的艺术性。这种风格能够体现出温馨,典雅,中庸的会场气分。所以在客厅的天花装修中多采用这种凹凸式天花装修.

(2) 墙体装饰

墙面的装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抹灰装饰、贴面装饰、涂刷装饰、卷材装饰。这里着重讲一下卷材装饰,随着工业的发展,可用来装饰的墙面的卷材越来越多,如:塑料墙纸、墙布、玻璃纤维布、人造革,皮革等,这些材料的特点是使用面广,灵活自由,色彩品种繁多,质感良好,施工方便,价格适中,装饰效果丰富多彩,是室内设计中大量采用的材料,除了形式的设计外,墙体的颜色搭配更是重中之重,白色和米黄色这两种是室内装饰使用最多的颜色,在现在室内装修中日日占据很大的比例。大多数室内墙体颜色之使用白色和米黄色,除了它能使室内明亮、采光好以外它给人的感觉是纯洁、清洁和潇洒。使用在年轻的一代中,白色和米黄色的装饰是很受的。

(3)电视背景布局

第7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甲方:

联系人:

电话:

乙方: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

1.双方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各项设计服务协议:

项目类型 价格备注 总金额(大写)

完成日期:年 月 日前

2.付款方式:签约后预付合同总金额30%元,标志被认可后,甲方向乙方付清合同余款 元。

3.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相关资料,认真填写标志设计调查问卷,对乙方提出的设计方案及时反馈,保证双方沟通顺畅。

4.乙方应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及原创性原则,在指定的日期向甲方提供合同所规定的标志设计方案。

5. 如果甲方对乙方所提供的方案提出异意,乙方应广泛细致地听取甲方的意见,对所提供的方案进行修改直至完善。若方案经多次修改仍不能被甲方认可,甲方有权终止合同。乙方应在三个工作日内退还甲方全额预付金。如果标志设计已完成,并被甲方认可,则扣除标志设计费(按合同规定),退还剩余预约金,甲方拥有标志定案的所有权。

6. 如果甲方不同乙方保持积极沟通,对提案不能提出明确意见或故意推托,影响合同正常进行,乙方有权终止合同,预付金不予退还,并且甲方无权使用乙方向甲方提供的所有设计方案。

7. 双方都不得无故终止合同,否则,违约方承担对方经济损失。

8. 甲方向乙方付清合同全款后,乙方向甲方提供设计定案的电子文件。同时,设计定案的所有权转交给甲方,但其它提案甲方无权使用。

9.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10.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第8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关 键 词: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专业设置 专业特色

一、工科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理、工、文分家,一批学科结构单一的工科大学应运而生,一个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学校设置模式和按行业或产品设置专业的格局逐步形成。这种调整后所形成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在当下,人们已有目共睹,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即这种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已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当前各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工科大学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已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努力开办文科专业,改变结构单一的办学模式,真正做到工、理、管、文、法、经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只有开办好文科专业,改变过去那种人文科学在工科大学无立锥之地的窘况,才能使人文社科类课程有自身的学科依托和学术基地。

进入新世纪,工科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已比比皆是。但是,很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停留在一个较原始的模仿状态;基本上都是将文科类院校或专业美术学院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科目和教学课程照搬过来,致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无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因办学时间、经验、专业影响力无法和美术院校及其他文科大学相提并论,从而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工科院校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突出自己的长处,应该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在工科专业的这块土壤里种植出具有工科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就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谈一些看法。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原则

树立信心。工科大学的文科专业与综合大学同类学科比较,无论办学力量,还是教师队伍和学术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另一方面,在老学科的改造、新学科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引入等方面,工科大学的文科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于取得成效。特别是那些需要依托高新技术的新兴应用文科,在工科大学则比较容易创立和成长。我们就拿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环境艺术专业来说,在以建筑为主的工科院校中,开设环境艺术专业就完全可以依托于建筑学科中的相关专业以及建筑学科教学与科研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这样就能使以前在我国文科类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在工科院校中成长得更迅速、更科学、更健康。

转贴于

突出工科特点。工科大学办文科,不能走传统文科的老路,而应密切结合工科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探索自己的办学新路。牢记我们是在工科大学办文科;看到我们办专业的优势是工科大学,劣势也是工科大学;因此我们必须走文理结合的道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创办出具鲜明特色的专业,努力做到文理渗透,综合创新。

应用文科之路。工科大学办文科绝不能搞纯文科专业,也不宜搞文理科的大拼盘,而应是以“文”为根基的有机结合,打好文科基础,加强对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文科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一些文理交叉的应用文科专业将会应运而生,其中很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而这正为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走应用文科之路,是工科大学办文科专业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体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色

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已与过去不同,与传统意义的纯艺术专业相比,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较多,与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新生专业不断出现。所以工科院校应根据专业发展相继开设一些目录外专业、适合国际交流的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和适合工科、文科与艺术学科相互综合的专业等(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开设家具设计专业、广东商学院开设的玩具设计专业)。每个工科院校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自身的优势品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加强艺术学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以便适应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9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措施探讨

一、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投入力度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需要企业逐渐提升对软硬件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中小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管理水平较低,许多软硬件的投资力度较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二)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

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化与应用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点,比如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没有正确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去促进企业的运行,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使得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模式落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较为片面

在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只应用于部分部门较为落后片面,例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只注重对财务状况的信息化管理,而销售和生产部门总注重生产技术和销售技术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没有把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不完善的,导致企业的管理散乱,无法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2]。

二、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抓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抓住建设的重点,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够提高掌握能力,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投入适量的资金,软硬件设备进行完善,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得以提升。

(二)寻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的过程中,要寻找建设的突破口,进行信息化建设,虽然当前的企业发展不平衡,存在众多的问题,但是,在应用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时,要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来进行计划,把企业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优点和特色,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强化企业的薄弱环节,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制定规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措施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信息化建设能够与企业的战略进行有效的融合,全面分析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体系,比如企业的使命发展前景怎么与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相融合,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充分把握企业当前所处市场环境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准备,综合的利用信息化来分析关键业务流程和企业的需求,了解企业的优点和弱点,通过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建立关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资源能够推动企业不断的发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四)促进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运作机制的完善

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长期的规划,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由专业的专家和人员组成共同的贯彻落实建设资金问题[3]。同时,针对于大多数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没有达标,主要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资金,所以在进行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做出合理的预算,根据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时,资金能够达到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使企业的基础工作能够得到开展。除此之外,在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电子商务的网站能够使企业的合作范围拓展。其次,要建设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五)提高企业人员对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应用技术的过程中,要提高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企业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来使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奠定人才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手段更好的去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内的员工要熟练的掌握现代化技术,增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实现内外部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

参考文献

[1]胡晓锋.浅议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