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酒店管理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管理的内涵

第1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一)酒店服务的融合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是酒店服务的最终目标。因为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方面的需求,所以酒店服务就要配备多角度的设施来满足客人的需求,通过管理来调控这些设备的硬件措施。此外,酒店需要将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酒店的设施设备,通过对外营销的手段进行推销,将酒店的高服务水平向客人展示出来。酒店服务在将创新理念融入管理活动中时,需要将酒店的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结合起来,推动酒店更好地经营与发展下去。

(二)酒店信息的融合创新。目前酒店行业的主要收入是依靠旅游行业。游客在到达旅游景点后,或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旅游计划时,可能会发现准备好的资料和现实情况相差很大,此时游客迫切渴望获取到相关的信息资源,对此,酒店就可以给游客提供具体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必须要确保准确性,让游客在下一步的旅游有所收获。酒店通过为游客提供可靠消息,帮助自身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促进酒店管理手段成功实现融合创新。

(三)游客文化的融合创新。酒店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所以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要以旅游业为主,而且酒店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既可以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酒店的文化氛围。比如:北京的汉庭酒店在设计上就体现出来很强烈的文化气息,每个房间都放有很多种类的文化书籍,在游客游玩结束回酒店休息的时候可以补充点精神食粮,从而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促进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我国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酒店管理提出有效的融合创新措施,促进酒店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稳定发展,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一)建立人员管理制度。目前的酒店管理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和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明确的人员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员工的民主和自主意识,以此强化酒店的指挥和协调等管理职能。而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将员工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人才的管理创新方面,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制度规范和调整工资这种运营模式,建力新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员工的晋升规划。通过规划这种明确的管理制度,使酒店的工作人员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晋升规划过程,要考虑到岗位的任务的实际需求,不能频繁地调离旧员工和更换新员工,以此保证员工能够对工作尽职尽责,实现酒店运营的人性化管理。晋升规划时还要根据员工自身的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建立人才培训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酒店管理者只有重视人才培训规划,才能推动酒店获得更大的发展。建立人才培训规划时,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为酒店各部门岗位提供足够的人才。

(二)注重酒店文化的建设。酒店文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客户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和信誉评价。目前,酒店在文化建设规模上有一定的约束,但是酒店文化建设理念的底蕴却非常深厚,所以酒店文化的建设,在酒店管理融合创新上不仅代表酒店的形象,还能体现出时代精神。注重酒店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进行工作人员文化建设,提高酒店全体员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为客户营造出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其次要寻求合适的酒店管理理念,让这种理念文化和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相结合,促进酒店的发展。

(三)进行连锁服务融合。酒店行业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连锁服务。而网络文化在连锁服务中又是最主要的一种,酒店要想给客人提高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就需要依靠网络文化的力量,对酒店进行网络连锁融合管理。其中,网络连锁融合管理就是指:借助互联网,与餐饮界和旅行社进行联网,从而保证信息更准确、更可靠。有时也需要借助小型的联网方式,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比如导游咨询以及汽车出租等小企业。酒店通过借助互联网加强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才能更有效的实现连锁服务融合。

(四)全方位的酒店管理措施。全方位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是以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基础,而管理建设制度的最终目标,就是得到客户的满意,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来评判酒店的管理服务质量,所以

全方位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宗旨就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了保证客户的满意,就需要酒店在管理方面多积累管理经验,并根据现代化酒店的管理模式,对酒店的具体细节进行创新融合,促进酒店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酒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的质量,为酒店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三、总结

第2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酒店管理;融合创新

酒店属于我国整个服务行业当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酒店行业不管是经营理念还是模式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说酒店管理人员对于进行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所发挥的价值和意义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积极的应用对应的手段实施融合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处于良好发展状态。下面将对新趋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重要意义

酒店实施管理融合创新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一个方面,第一利用融合创新能够使顾客提出的服务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进行融合创新能够推动酒店基本设备的完善,同时提升酒店服务方面的水平。进而使客户的需求均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第二通过融合创新有利于企业树立企业的形象,经过融合创新能够使酒店服务方法以及内容方面更加健全,为了能够更给顾客提供更加全面以及高质量的服务进而在顾客中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开展融合创新能够进行文化熏染,要求酒店服务的内容必须要和所处地区文化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用文化性建立酒店自身品牌特色。

二、管理融合创新途径

(一)构建人员管理体系

现在酒店管理均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人性化管理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构建清晰的人员管理体系。这里的以人为本指的是对员工民主以及自主意识方面加以关注,进而使酒店回到以及协调这些都能够不断的强化。通过建立管理体系,能够把员工创造方面的潜能激发出来,这对于人才管理创新十分有利。必须改进原来单一的制度体系并对工资进行调整这种运营的模式,构建的管理体系。实际可以由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一是组织员工晋升的策划,经过策划使管理制度更加明确,让酒店工作者对于自己未来发展以及前途,满怀信心。提升员工对于工作的热爱程度,在策划晋升制度时,充分考虑岗位的职责,禁止频繁调动员工。确保员工能够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而使酒店人性化管理得以实现,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第二就是构建培训人才的计划,由于时代不断发展,促使酒店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规划,这样才能促进酒店的发展,在构建人才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不同部门的真实情况,保证酒店所有部门的人才充足。

(二)加大酒店文化建设的力度

由于酒店文化属于顾客对于酒店满意程度还有信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加大酒店文化建设的力度对于酒店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酒店在文化建设规模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但是酒店文化建设理念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加大酒店文化建设力度对于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方面代表着酒店的市场形象。并且能够反映出酒店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在加强酒店文化时,必须要增加对于员工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理念和内涵。并且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给顾客制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及环境。并且针对酒店本身的特色去选择对发展最为有利的管理理念,进而推动酒店发展文化和管理融合创新二者之间能够巧妙的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使酒店的发展更加快速。

(三)连锁服务

酒店想要规模化的发展,必须要开展连锁服务。在连锁服务中网络文化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酒店如果要给顾客提供精确可靠的信息,必须要通过网络文化的力量来对酒店实施网络连锁融合管理。这里所说的网络连锁融合管理指的就是,利用互联网和餐饮以及旅行行业联网,确保信息的准确和真实性。有些时候也需要通过一些小型的联网方法,给顾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例如导游询问还有汽车出租这类企业。酒店经过利用互联网增加和各个行业的联系,才可以使连锁服务融合得以实现。

(四)改善酒店硬件设施

由于酒店硬件设施是否完善以及质量高低对于给顾客留下的印象将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并且硬件设施也是吸引顾客眼球的主要方式。所以酒店管理必须要注重对于硬件设施的更换及改善。首先应该提升酒店硬件设备的舒适程度,目前市场环境条件下,各种人群对于舒适程度方面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酒店管理人员必须清楚酒店在市场上的定位,并且根据酒店服务的主要人群对酒店基本设施进行完善,使客户对于硬件设施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在对酒店硬件设施进行改进的过程当中,应该对酒店行业具体舒适性要求进行良好的把我,确保酒店本身硬件设施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还要注重对酒店特色的建设,比如,可以将酒店外面的墙刷成彩色的,提升酒店的辨识度,也可以使用具有独特性的硬件设备,使酒店独具特色。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新趋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必要性以及途径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了解到酒店属于我国整个服务行业当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导致这个行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酒店行业不管是经营理念还是模式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人员管理体系和加大酒店文化建设的力度以及连锁服务,还有改善酒店硬件设施等途径能够有效实施管理融合创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新趋势下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在确保酒店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酒店的竞争力。

作者:王吉荣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永佳.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中国商贸,2012,11:78-79.

第3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是大量新建本科院校的涌现。这一转变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开始,据统计,从1999年到2011年4月,我国新建本科院校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1]到2014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已经达到了1202所。虽然从总量来看数量可观,但在办学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即都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借鉴国外办学经验的同时,我国学者对现有的教育体系纷纷开展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基本都认为应该将高等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渴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等纷纷加入应用型高校的队伍,力图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分析

从学理上说,应用科学与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相对,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学术型人才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运用客观规律使其产生综合效益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根据其分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操作应用型人才、理论应用型人才和创造应用型人才。操作应用型人才是指专业技能娴熟,毕业后能直接在一线岗位工作的人才,其主要依靠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来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准确理解理论知识及客观规律,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社会产品,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其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来培养。创造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既能从事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其主要由重点大学及一流高校来培养。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并不是低人一等的人才,相反,是具有巨大活力且不可或缺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应该分布于专科、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并承担相应的任务。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应地定位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即熟悉并理解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创造产品以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人才。这要求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熟悉行业实际且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较好地与学术型人才对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二、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思路

1.以专业为导向,体现行业特点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正确理解是科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2012年,酒店管理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专业地位被正式确立。[3]酒店管理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升格为与旅游管理平等的旅游大类的专业,足以证明其行业的发展性及其与旅游管理的差异性。在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首先,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正确定位。马勇提出要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理论创新,打破酒店管理专业低技术、低门槛的印象,转变大众观念,塑造酒店管理专业高技术含量、高素质要求、高品质内涵的崭新理念。[4]因此,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办学中应高标准严要求,具体到实践教学中体现为把实践的内容从传统常规的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向信息技术、网络服务等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扩展,避免实践内容低层次的重复化。其次,关注酒店管理的延展性。如果仅仅将酒店管理专业理解为酒店特别是星级酒店培养人才就过于狭隘,可向住宿业和旅游业两个方向延展。随着人们个性化的发展,酒店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样化的住宿业相继出现,对酒店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酒店管理专业不仅要学习酒店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其他住宿业发展规律。酒店与旅游的紧密关系毋庸置疑,曾有学者提出要将酒店从旅游中剔除,但遭到其他学者的反对。事实上,酒店与旅游早已融合,完全割裂并不现实。在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适当向住宿业和旅游业延展,有利于提高本专业人才的适应能力,提升本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2.以理论为基础,提升实践内涵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这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不重要或位于次要地位。如前所述,应用型人才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文教空间2016年第17期总第446期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其前提是对理论及客观规律有深入的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运用。因此,注重理论课程设置是提升实践内涵的重要途径。理论课程应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两部分,前者是指支撑本专业的基础学科理论,后者是指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知识。具体而言,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基础学科理论应涵盖管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作为主干学科无须多言,语言学包括中文和外语,语言是沟通的载体,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对语言的要求应该高于其他专业,除了英语还应基本掌握第二外语。文学作为奠定学生基本素质的学科应该受到重视,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学基本知识。事实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文学基础教育非常匮乏,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及想象能力,笔者大力提倡增加文学类基础课程或相应加大比例。专业理论包括基础专业理论和特色专业理论。前者主要指酒店营销、酒店心理学等这些大多数院校都要求开设的课程,特色专业理论则根据该院校特点、师资、培养方向等方面来设置。总而言之,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

3.以能力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根据社会需求,其能力分为三个层级,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基础能力是指各专业人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专业能力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其中,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又分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和拓展实践操作能力。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包括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服务技能,拓展实践操作技能包括会展、导游、景区服务、物业服务等服务技能。知识应用能力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的能力,比如,导游词创作、主题宴会设计等能力。拓展能力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学校课堂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的全部需要,学生需要自己在课堂之外或毕业之后向社会主动学习,缺乏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途径共同培养。围绕上述能力体系,课程设置中也相应地包括三个部分,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含素质课程和平台课程,其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课程则可以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可以拓展视野的课程。

4.以课外为补充,打造第二课堂

重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第二课堂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培养计划以外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包括系列讲座、假期实习、社团活动、专业竞赛等等。第二课堂分为三类,一类是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学分,包括专业认知、系列讲座等。高校应将社会认知纳入学分系统,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充分接触社会,在完成规定时间的认知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由专业认知和非专业认知两部分构成,专业认知限于酒店行业,非专业认知则涵盖旅游业、餐饮业、营销业等其他行业,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系列讲座是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平台。一些高校为了完成讲座任务,只注重讲座数量,忽视讲座质量,既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浪费了时间。打造高质量的讲座平台依赖于完善的规划。酒店管理专业讲座平台应涉及行业及专业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和视野拓宽知识三大方面,既可以邀请其他高校专家主讲,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无论是主讲者还是主讲内容都应有层次和梯度,避免低水平讲座及无益的重复。另一类是纳入学分体制但不是必须完成的学分。比如,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奖项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但比赛并不限制于专业竞赛,也鼓励学生参加非专业竞赛。又如,参加创业活动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大力提倡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既可解决就业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新的活力。积极鼓励酒店管理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种途径创业,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掌握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各种硬件及软件条件帮助学生创业。第三类是不纳入学分的各种社团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第二课堂,社团是学生自己成立自己组织管理的组织,也是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的重要平台。可成立专业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开展对内及对外服务工作。

5.重视毕业论文,理论实践结合

毕业论文是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撰写毕业论文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将毕业论文质量作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高校毕业论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偏重于理论分析的毕业论文,一种是偏重于实践操作的毕业设计。应用型高校应要求毕业论文围绕企业或行业实际,选取实际问题进行研讨,限制空而泛的陈旧问题的探讨。同时,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即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双方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同时,控制撰写理论性论文的比例,鼓励学生多做毕业设计,减少在已有学术成果基础上低水平重复。

三、健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师资保障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应用型高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另一种是民办本科高校。部分教师积淀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但理论素养有所欠缺。因此,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从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两方面同时出发。通过派教师赴高校进修、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等方式提高其理论素养,通过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实践素养。此外,引进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也是充实教师队伍的重要方式。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质量,还应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与高校的体制有关,也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只有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把重点转移到教学上来,投入更多的时间钻研教学,才能更好地贯彻实施教育教学新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5]

2.教学设施保障

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酒店管理本科实训室分为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基础实训室包括礼仪、网络、英语等实训室,主要开展基础实践技能的教学;专业实训室包括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茶艺等实训室,主要开展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综合实训室主要围绕智慧酒店建立高水平且紧跟时展的实训室。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按照标准严格遴选,注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选取部分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等领域全面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实训基地与高校的双赢。再次,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由高校为主体建设兼具教学与经营的实体。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类高校较为成功的办学经验,应用型本科高校可借鉴其经验开设酒吧、酒店、健身房、茶吧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教师负责整体管理,学生参与经营与服务,使学生综合掌握相关服务及管理技能。

3.时间保障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充足的课内及课外时间做保障,适量的学分既能保证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又能保障课外实践时间。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总体学分一般控制在170学分左右。如前所述,第二课堂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认知、创业实训等方面的练习,过多的学分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实践。相较于学分的整体控制,实践类学分比例的控制也很重要。美、英、日等国的应用型大学大力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实验教学时数比例达50%。而我国不少应用型大学实验教学时数只占总学时的10%。[6]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文科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20%,理工类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25%,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加强实践类课程的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宋欢 单位:泰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68-73.

[2]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207-210.

[3]宋欢.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4(6):83-86.

[4]马勇,孙兴美.新专业目录下酒店管理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建议[N].中国旅游报,2012-11-14.

第4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管理模式

1引言

目前,我国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这就要求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减少日常生活中碳的排放量,有效地改善全球变暖问题[1]。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环保理念的增强,低碳旅游理念应运而生,而酒店是旅客旅游时的重要休息场所,在低碳旅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低碳旅游对酒店管理的新要求,研究了酒店管理的现状,总结了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优化。

2低碳旅游视角下对酒店管理业提出的新要求

2.1低碳旅游相关内容分析

现阶段,我国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低碳旅游理念应运而生,其主要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传统的旅游相比,低碳旅游的环保优势比较明显,能够有效地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低碳旅游是新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生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民群众在出行旅游时,往往会选择香格里拉、张家界、峨眉山等风景区,其主要特点是远离污染、很多中心区域普遍使用电瓶车代步的方式,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人民群众普遍选择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2低碳旅游理念下对酒店管理业提出的新要求

酒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和意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酒店属于服务行业,其主要经营模式是向客人提供一定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低碳旅游理念的倡导下,酒店服务的主要对象有两种,分别是入住的客人和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在传统的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往往会将客户自身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评价酒店工作的基础和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低碳环保的需求,酒店管理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标准和新要求。

3酒店管理满足低碳旅游要求的方法

酒店服务行业和旅游行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目标都是向客户提供便利和相关服务,主表现在优质的绿色服务和较低的能源损耗等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酒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提升酒店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绿色、低碳、节能等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将其应用到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其次,酒店工作人员应树立节约能源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并将酒店环境、经济效益、顾客等结合起来,在确保酒店环境和卫生满足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注重酒店的整体形象;最后,提升酒店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注重上层领导的意识形态,建设低碳的酒店管理服务文化,在保护酒店环境、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除此之外,在酒店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为酒店创造更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的现状

首先,酒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酒店硬件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酒店应该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以及服务队伍等,如在科技方面,应该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国际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的外国游客总量日益增加,酒店管理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国游客入住的满意度。而在实际的酒店管理过程中,酒店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最后,酒店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现阶段,很多酒店工作人员普遍认为自身的社会身份较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管理优秀人员的引进,导致酒店管理过程中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同时,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存在很大差异,酒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严重影响着酒店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优化

5.1建设满足酒店发展的企业文化

为了实现酒店的长远发展,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为酒店创造更多的效益。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追求低碳、环保,为了满足低碳旅游和酒店良好发展的需求,酒店应该建立满足低碳旅游和酒店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为了提升酒店的综合效益和发展空间,应该适应低碳旅游的发展。因此,酒店应该积极开展相应的低碳事业,并加强和景区、政府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帮助酒店管理人员树立低碳旅游理念。

5.2提升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其发展目标是向顾客提供优质的酒店服务,服务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的稳定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因此,在酒店行业的发展中,管理部门应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与低碳环保服务联系起来,实现酒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5.3加强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在酒店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并注重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为酒店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平台,实现酒店工作人员和劳动力匹配的薪酬,推动酒店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严重缺乏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理地选择优秀人才,并给予人才更多保障,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归属感,并且在晋升和薪酬上让员工满意,让付出有回报,多劳多得,激发酒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酒店的整体工作效率,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6低碳旅游发展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我国部分景区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张家界、九寨沟等景区的环境十分干净,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已大力实施低碳旅游模式,主要表现是:酒店统一管理非景区内的车辆,为游客提供代步车等,不断扩大可见的绿色范围,保护景区内部的环境。因此,随着我国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加,景区为了完善自身的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效益,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并完善游客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并尊重景区环境承载力,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旅游模式在景区建设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

7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就使得低碳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低碳旅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从低碳旅游的角度来看,我国酒店管理呈现出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酒店工作人员需要树立低碳环保理念,优化并完善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低碳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宝利,张晓菊.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9.

第5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型;实践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同时也是085工程重点专业,于2002年开设。酒店管理专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主要实施的是“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及综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校企合作的典型做法

2012年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洲际酒店集团合作共建“洲际英才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截至2013年,累计专项培养2届近122名学员。洲际集团的培训经理和部门经理以上的高级管理员,担当兼职教师,按酒店人才需求和符合我院的教学要求对“洲际英才班”开设“企业培训”课程。

第一、二学期开设职业指导、企业文化、酒店礼仪、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课程;

第三、四学期开设前厅服务和管理综合实训、客房服务和管理综合实训、餐饮服务和管理综合实训等核心课程;

第五、六学期按照学生的表现和特长安排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加薪、轮岗、晋升和提前转正,在洲际集团连续实习期可以抵充实习转正后的试用期。

该专业与战略合作伙伴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洲际集团为学生设立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资助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我院与洲际酒店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可以用四个“共同”来归纳。即:

1、“无界合作、体现优质”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

上海邦德学院与洲际酒店英才学院合作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学院在酒店专业招生阶段就有企业方介入,共同选拔学生,招收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是“洲际英才学院”的学员。酒店管理班学生入校后,由企业方冠名酒店管理班为“洲际英才班”,该班学生即为企业方的准员工。

2、“为我所育、为你所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企业方积极参与校方酒店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商定教学计划。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与洲际英才培养学院以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共同研讨洲际课程进入学分教学等教学计划修订的内涵,洲际英才培养学院的教学课程,根据学院的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学院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设置。

3、“共享资源、同协共进”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共育人才。

“洲际英才班”在校期间,即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按双方协商一致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课时量开设“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方安排讲座、职业指导、企业文化、酒店礼仪、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课程,对学校教育予以补充。第四学期由校方派遣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方进行《前厅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客房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等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由企业方免费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师资和食宿。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企业方按照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特长安排实习岗位,与校方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开始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期。

4、“合作共赢、质量取胜”校企共同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加薪、轮岗、提前转正、晋升等奖励;学生在酒店的连续实习期可抵冲转正后的试用期。设立年度奖学金,奖励年度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名额由双方协商决定。资助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或赞助我校举办省级、国家级行业技能大赛,实施冠名,扩大影响力;提供学生企业准工牌,在固定教室冠名挂牌,张贴企业文化宣传画。

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经验

1、确立指导思想。

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创建特色专业,打造品牌院校;以“互信、互惠、互利”为原则,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多方共赢,提升各自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内涵,共同培养满足现代高端酒店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确定工作目标。

考虑到企业合作需要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战略型校企合作双方设立不低于连续三届学生的共同培养期,确定合作期间的主要合作范围(如院系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就业与社会服务等),并确定各项工作的建设目标。

3、着眼院系建设。

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组建“洲际英才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分院”,隶属于学校的虚拟二级学院。

4、深化专业共建。

根据既定的重点培养满足于星级酒店需要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胜任现代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素质培养,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不定期进行修订。增加培训体系前移:整合酒店企业(行业)内部(外部)培训内容,前移至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当中,扩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范围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培养:双方合作加大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双方联合举办活动、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主题活动。导入奖学助学支持:吸引企业在院校设立各种名义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为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奖学助学支持。着重实践教学实施:围绕酒店行业作为不断提供创新服务、优质服务的特点,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着重双方实践教学的实施。

5、推动内涵建设。

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共同推进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共同推进以实习实训课程为主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双方积极推进“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专任教师的行业调研、企业挂职锻炼及师资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在校内实训中心创建上,双方按星酒店营运特点及人力资源需求现状,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校内建立满足于酒店管理专业基本教学的实训中心,由餐饮、客房、形体、宴会、茶艺、酒水等部分构成。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基于双方共同建设、使用、管理的原则,根据院校所在地酒店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服务于区域经济要求与培养高端技能型要求的双重目标,确定实习基地群。学生实习期间,双方共同重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加强岗位培训及实习管理。在就业与社会服务上,双方联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坚持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在尊重学生就业意愿的前提下,双方联合推进学生的就业工作,并联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6、落实保障措施。

成立“洲际英才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分院”组织协调委员会,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严格规范双方的行为。双方互为聘请对方主要领导或骨干成员作为对方的兼职工作人员。引入用人单位评价机制,每学年不低于两次的多方联席会议(学校-企业-学生代表)。双方加大投入力度,紧密联系政府、行业及相关用人单位,切实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着力培养项目骨干成员。充分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成效与反响

1、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自2004年本专业开办“订单式”培养模式以来,学校与洲际酒店集团、上海太平洋大酒店、上海衡山宾馆、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办班协议,很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部分毕业生已经晋升管理岗位,受到用人单位重点的培养。

2、考证的通过率逐年得到提高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饭店管理人员》预备技师考证工作。本专业95%以上的学生毕业时能获得“双证书”,即学生毕业除了取得一张毕业文凭和英语PET/A、CET-4/6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等基础证书以外,还能获得《饭店综合知识-法规礼仪道德》、《饭店情景英语A/B级》、《预备技师》、《高级餐厅服务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酒店相关岗位的从业要求和提高就业率。

3、学生的就业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培训,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既增强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也为学生的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表现好的学生,企业会直接录用。06级、07级、08级学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9%(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率100%)。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

四、政策建议

1、科学合理地选择酒店,建立“校企一体化”基地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一体化”基地,要考查“校企一体化”基地的培训实力以及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思想先进、管理能力强、高素质的酒店或酒店管理公司作为实习实训的基地。

(1)建立以四、五星级高规格酒店或知名酒店管理公司为主的实习基地。

(2)在旅游、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建立实习基地。

(3)与地方政府联系,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实习基地。

2、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1)学校应切实做好“校企一体化”培训动员工作。

(2)学校应做好专业思想工作。

(3)在“校企一体化”中采用双导师制保证学习效果。

(4)酒店应加强实习培训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5)酒店应注意薪酬合理化、关注实习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范松璐,LE调研: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全球居首[OL].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n/000004/20060613/020000014705.shtml. 2006-06-13.

[2]张涛,谢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曾朝霞.当前订单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7,(3).

[4]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5]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7]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0年5月。

第6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酒店管理;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77-01

ERP系统是汲取众多管理理论的精髓和全面搜集信息集身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几十年发展历程一步一步地从理论认识的相对零散到系统化、实际操作到应用的成熟性,不仅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人性化的突破,而且管理者在加强监督、整合资源、全面控制、财务风险预警和统计分析方面逐步走向多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ERP概述

(一)ERP的涵义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Gartner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提出的一种信息化管理集成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开发,迅速被大量的制造公司所接纳,使得ERP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强大助手,推动着新兴行业的技术革新和管理者思维的转变,为现代酒店行业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全球性的基础。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ERP系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延伸和跨越,突出了现代酒店的发展前景和空间,纵横交叉融合了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与MPR的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和创造财富。

(二)基于企业ERP系统对现代酒店管理中ERP的全方位认识虽然ERP理论在学术界仍然存在分歧,但世界上75%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在应用ERP系统,无疑地它不是企业管理者随波逐流,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先进技术相融合的产品。ERP作为一种软件,其功能和效率使无法被其它实用软件所取代的,作为信息时代和管理理论的产物,必然在企业内部的密切协调配合和重大战略决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酒店管理ERP的运用是站在企业ERP系统理论的平台上,从各个方面理解ERP系统成功实施为前提,全面深入掌握ERP这一复杂系统的背景理论,综合分析ERP潜在的功能和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必然条件。ERP向服务业转型,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包括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ERP的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不健全,员工流动性增大

酒店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系统模块并未真正的启用,对于人员的绩效尚未设置明确的奖惩规定,激励制度不完善,比如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工资模块没有启用,工资的计算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人工制表方面,工资的透明度不高,对人员的激励力度不够,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及时录入员工的相关信息,导致管理层没法准确的获取在离职人员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的真实状况,对于工资的数据也只能是从各个表格中计算获取,并未实现ERP应有的便捷高效功能。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激励政策便显得极其重要,酒店必须启动该模块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规则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更好地业务为酒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二)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软件开发商与酒店行业的正常交易,妨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提供周到的服务,仅仅拥有流行的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酒店的各方面的高效运行。如今是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一个高品质而功能齐全的ERP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酒店的统一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的流程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ERP软件开发商并不可能完全开发符合酒店管理的要求以及真正相匹配的产品。此外,ERP供应商可能夸大软件的功能和后续服务的保证,这也需要现代酒店行业拥有一批软件修理、维护的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酒店应加强与软件供应商相互沟通,及时消除软件细节中的种种隐患。

(三)忽视ERP系统的内在价值,增加管理的难度

由于酒店管理系统的应用化水平不高,各个管理子系统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传统的酒店ERP运行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方面,没有挖掘其真正的内在价值,酒店高层管理并未真正获得有效的信息,对其并未进行改进和完善,有些信息也只是停留在纸质文件的结论,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总经理查询模块,酒店管理层和经营层不能高效快捷地了解酒店的经营情况及真实面貌,导致决策可能出现一些偏差与失误。现代酒店应该重视对ERP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和完善其缺陷,以便更好地为酒店的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软硬件平台。

三、现代酒店管理中ERP运用的意义和价值

(一)完善一条龙服务的机制,促进监督与管理

服务质量是酒店的生命,ERP是提高水平服务的一种无形的工具,是一个“看不见”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酒店是前后台系统的模糊连接运行,而ERP系统包括网上预订、柜前接待、前台收银、登记信息、夜间审核、预订销售、电话计费、一卡通消费管理、电子门锁管理、会员管理等诸多管理层面,通过创建客户数据库与物流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其他子系统的多维可控管理,提供实时管理信息和数据分析,安全可靠、配置灵活、操作方便、模块组合简易的优点,而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高性能的真正价值,能及时采集、传输、处理酒店信息和数据,形成一系列的决策文档、管理报告和财务报表,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引进ERP系统,酒店业的管理层可以在短期内熟悉整个服务流程,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提高酒店经营管理决策水平,以便监督行业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服务质量,降低广大客户给行业带来的负面评价。

(二)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及同行的竞争战略优势,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节奏安装软件和硬件设施并不是酒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现代化的ERP管理系统具有独特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协调性,一方面是提高品牌服务和抓住市场机会的信息窗口;另一方面更能够给现代酒店管理层提供便捷。ERP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数据的共享,使现代酒店的好多模板不再成为摆设品,在一定程度上是酒店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ERP系统尽管在酒店行业中不断推出,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将该系统进行更好的运用。比如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工资模块,导致ERP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酒店经理首先不能在行业软件应用上落后于竞争对手,这种无形的竞争涉及酒店行业管理方式和长远战略思维的转变,也是ERP系统渐进式发展和适应现代技术步伐的需要。

(三)克服了传统的酒店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系统和酒店ERP系统的有机结合

ERP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财务体制的结合,优化在组织范围内的重组,ERP系统的优势改变了传统酒店管理中财务系统的单独运行。在使用ERP系统时,不再过度追求功能的强大,而是根据酒店自身实际需要全面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财务系统反映了酒店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现金的流动变化,能够更好为分析酒店日常消费情况。通过财务系统建立酒店财务预警机制,使管理人员可以事先预测酒店潜在风险和全程跟踪记录,及时消除风险。这一系统的对接,良好的将先进管理思想融合到软件操作的环节中,合理的处理了酒店信息流业务管理。

(四)准确的数据资料,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创新现代新兴酒店模式和机制

准确的数据是一家现代化酒店ERP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系统数据的完整、精确,为酒店各业务部门提供查询、报表分析奠定了稳定的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是管理者及时了解各部门实际收益率,进一步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参考材料,动态监测酒店服务及业务状况。数据的共享性与精确性,能够深层发现酒店正常经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顾客的消费习惯一目了然,可以促进酒店明确职责,并专注于服务定位,ERP系统管理为酒店发展方向逐步走向信息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第7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所提供的是对人的服务。在我国酒店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是酒店非常关注的问题。酒店业在管理中要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切实重视员工的发展,从而使得员工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酒店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怨无悔。

【关键词】酒店管理;强化;“以人为本”

The theory enhance the counterplan for"make people the center" in the cabaret management

Zhang Mei-lian

【Abstract】The cabaret is a labor intensive the service profession of type, work well employee of management in the cabaret the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seem to be is importance.Article main is aim at to"make people the center" in the cabaret management a management top existence of problem, from the salary system, use person"s mechanism, authorization, training, with employee of communication etc. put forward a cabar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counterplan for"make people the center".

The cabaret industry is a service profession, provide of is to serve person.At our country the cabaret industry face huge competition pressure of today, how availably exaltation attendant of service level, transfer attendant of the work aggressive, encourage attendant to provide a superior quality service for the customer, exaltati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feeling and loyalty the feeling be a cabaret very concern of problem.The cabaret industry want strengthen to"make people the center" in the management of management principle, practical value employee of development, make thus employee ability whole heartedly devotion arrive work medium go to, offer for the cabaret oneself of cleverness wisdom and ability but with no regret.

【Key words】Cabaret management;Enhance;"Make people the center"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中的“本”,我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所以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而是将人作为第一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酒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具有两面性,对酒店的管理不仅要从员工的需求方面来考虑,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客人的人性化要求。酒店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所以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对员工应该实行正确的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核心”。

2.酒店管理中“以人为本”存在的问题

现代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过去的人事管理对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中只是在如何获得人才,如何用高薪求得人才,如何培训员工,激励员工上下功夫。仅仅从酒店的经营角度来对待人才,对待员工,而忽视了作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力量——员工的感受。在“以人为本”管理上明显存在着许多问题。

2.1薪酬制度不合理,用人机制不完善。

第8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酒店企业文化包括酒店的文化理论和文化实践,是酒店管理知识和酒店结构体系的总体融合,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酒店通过自身经营管理实践所形成的,由全体员工创造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及创新能力的总和,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二)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职业信仰文化是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关键。其次,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是树立酒店管理服务良好形象的关键。酒店企业日常工作管理中以保持工作环境的组织、整顿、清洁和规范,杜绝和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理念来约束自己。由此分析可知,企业管理专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因此要重视酒店管理专业企业文化建设。

二、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执行力的缺失

纵观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在对自身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只是举行一些培训或且一些活动,或是规定企业员工进行统一的着装、印发一些宣传的资料来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而不重视实际的文化建设作用效果,缺少一个系统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方案,导致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措施只是在流于表面形式。酒店文化建设是要将其各种具体措施执行到酒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是要付出精力来思考出真正适合一个酒店自身实际状况,实际特点的企业文化,从而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来进行酒店文化建设,而不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一些华而不实的工作来建设所谓的酒店文化。

(二)理论和实践相分离

我国的一些学校进行文化建设,往往将管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不注重将教学应用于酒店实际日常管理中去,导致学员只是一味地学习书本上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同时酒店文化建设管理较为混乱,酒店的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对酒店的文化建设也不重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店的文化建设。

(三)文化建设环境缺失

一个有利的文化学习氛围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在我国酒店行业中,企业的文化建设环境较差,文化氛围不明显等导致员工的文化建设意识较为薄弱,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同时在酒店管理方面人才较少,酒店也不太重视员工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认识到文化对企业建设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酒店发展和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意识的培养。

三、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理念

树立整合资源、集优发展管理理念来取代以前单一教学观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依附于企业文化,开展校企合作文化对接模式,从而达到节约资本,互利共赢的目的,以及酒店专业文化教学的不断发展。定期对酒店员工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行业理念塑造,帮助酒店进行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开发。同时建立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加强硬件资源的共享与互利,在学校建立一个酒店企业质量评价标准,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实行仿真化企业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合作学校或合作酒店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或文化建设,使酒店员工以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能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

(二)多方面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正确的管理模式来规范教学管理的运行。首先应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进职业价值和专业文化相融合,树立酒店良好的酒店文化氛围,从而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加深对酒店管理专业内涵、专业价值的理解,同时,通过活动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气质,塑造自身的职业精神。另外,应加强创新性培养,加强酒店的创新型建设,培养企业学员的创新能力,为专业建设、行业发展、学生管理课外生活等出谋划策。其次,还可以进行酒店的经营活动周建设,创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独特的服务,发挥品牌效应。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

首先,加强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形象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养成和职业发展。师生统一着制服或职业装,配备胸卡,开设酒店文化建设专栏来明确展现酒店管理行业发展动态、企业文化精神、行业发展精英、系部近期活动等,营造浓厚的专业氛围,渲染鲜明的视觉效应,使得学生能直观感受专业的文化氛围,以引导学生的专业意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另外,还应加强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促进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应大胆地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吸取其经验与教训,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促进文化建设,从而不断地推进职业形象建立以及专业意识的培养。

第9篇:酒店管理的内涵范文

酒店文化,是中外宾客在酒店中感受到的文化的总和,是企业文化在酒店行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以饭店经营理念和饭店精神为核心,以特色经营为基础,以标记性文化载体和超前产品为形式,在对员工、客人及社区公众的人文关怀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酒店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酒店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其结构层次的划分,学者们有的将其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也有的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精神文化,其中“表层物质文化,包括饭店员工的风貌、酒店景观、饭店用品和产品文化,它是饭店文化的外资表现;浅层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员工礼仪、饭店的经营活动、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中层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企业制度、领导制度和组织机构;核心层精神文化,包括员工文化素质、核心理念、管理思想、思想模式”等。

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管是三层,还是四层的结构体系,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笔者认为四个层次的划分相对有序而细致地区分了酒店文化由表及里的内涵,在酒店文化概念的这四个层面中,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人本内涵,贯穿着酒店文化的表象及内核,成为最为核心的内涵。酒店员工是酒店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饭店的主体服务力量,他们既是酒店文化建设的客体对象,同时也是酒店文化建设的主体实施者,是酒店形象与价值的体现,是酒店文化的灵魂。

二、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特质

1.酒店管理者强烈的人本思想

“员工第一”的思想理念是成功酒店的企业文化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质。对于酒店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识里明白:我们不能单单要求我们的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要想顾客满意,只有酒店内部的员工满意了,他们才会竭诚为顾客提供“五星级服务”。

2.人才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酒店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酒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源。酒店管理者要爱才、识才、容才,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酒店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以人为本的酒店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是成功酒店管理者的共识。

3.人性化的酒店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人性化的文化管理被视为酒店管理的最高境界。

酒店人性化的文化管理,在酒店形成一种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挖掘员工潜力的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员工生活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员工更容易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良好精神状态,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

三、建设“以人为本”酒店文化的措施

1.积极合作,培养员工团队精神

酒店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和工作氛围,对于员工而言就如同作物良好的土壤,它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员工的合作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增强酒店的凝聚力。每一位员工进入这个氛围里很自然地会受到熏陶和教化,产生一种从善如流的心态,发自内心遵从它﹑喜欢它,并以它为楷模和标准来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给人一种潜在的动力,催人奋进。大家团结协作,并自觉通过努力向顾客提供最佳服务。

2.尊重员工,营造快乐工作氛围

尊重是沟通的主题,而关注则是尊重的体现,快乐的工作氛围不仅能够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能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非常重视员工感受,认为“一切从人做起”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香格里拉有非常的漂亮员工区,餐厅豪华、时尚,而且带有文化气息,还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香格人家”。这看上去不像是员工餐厅,很像是待客区的艺术餐厅。总经理认为: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使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员工每天都能在一个极其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一点正是他和饭店管理层的追求所在。

3.信任员工,给予员工充分授权

古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员工授权,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尽情地把工作才能发挥好,这是对酒店员工信任的最好诠释。如果员工在服务中需要层层汇报才能解决问题,一会影响工作效率,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抑制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里兹•卡尔顿的首席执行官霍斯特•舒尔茨先生坚信员工的重要性,他表示应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员工。饭店规定所有员工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高达2000美元的金额来处理顾客投诉和纠正错误。这一权利下放的做法是对员工充分的信任,给予了员工极大的工作积极性。

4.多元培训,提供员工发展空间

培训员工是建设以人为本的酒店文化的关键环节。多元化地培训员工,可以增强酒店员工服务过程中的信心,使员工面对任何情形都能得心应手。理性的员工总会挑选那些能资助自己终身学习、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使自己事业发展的工作氛围的企业。对一线员工认真选拔和良好培训,给予他们解决顾客问题的自由,奖励他们良好的表现,甚至是给予确保完成任务的责任,都能使他们产生高度的自信和满意度。

通过多元的培训,员工可以掌握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随着他们的能力提高,管理者就可以把一些责任和做决定的权力下放给一线员工,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感受到他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志磊李华.饭店文化[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4.

[2]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

[3]孙丽霞.饭店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解决思路[J].商业经济,2007,(2):56.

[4]高建华.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J].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