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肺阻病的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29-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该病具有一组异质性的临床现象,其中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哮喘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不少病人最终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据近年统计结果表明,COPD是引起死亡的第5大病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第3位[1]。我院在近2年收治COPD患者10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住院患者,男性66例,女性40例;年龄37~83岁,平均59.5岁;COPD诊断均符合1979年全国呼吸专业会议上的诊断标准。病史6~35年不等,平均16.6年。根据病史、查体、肺功能及胸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全国COPD的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和轻度的低氧血症。
1.2 治疗方法
所有住院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严重时行机械通气。气道痉挛明显者,临床常规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的气喘,加用糖皮质激素,尽量短期内使用激素,重点根据经验性或痰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对症治疗相关并发症。
1.3 疗效标准
显效:咳、痰、喘、缺氧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部音基本消失或显著减少;有效:咳、痰、喘、缺氧等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有所好转;无效:上述各项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住院106例患者,显效82例,占77.4%;有效18例,占17.0%;无效6例,占5.6%,其中3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3.1 扩张支气管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降低呼吸道阻力,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使病情趋于好转。由于胆碱能神经系统在调节气道舒缩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胆碱能神经张力增高是COPD患者气流受限最主要的可逆成分之一,因此,抗胆碱药物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具有持续症状的COPD患者的第一线药物。此外β2受体激动剂能通过与气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达到支气管扩张的效应。β2-受体激动剂有口服和吸入两种给药途径,但以吸入途径为最佳,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即时产生疗效,起效快,仅需较小的剂量即能达到治疗效果,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全身的药物非常少,所以副作用亦较口服的制剂为小,对绝大多数COPD患者推荐以吸入为主。β2受体激动剂除具有扩张支气管及减少黏液分泌外,还可使病人的气道几何图形变化趋于正常,减少呼吸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茶碱能减少平滑肌痉挛,增加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改善右心室功能,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动脉压力,是扩张支气管常用药物,但还具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作用,使用不当易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脱水、低渗性疾病、痰液黏稠等加重呼吸困难,应把握适应证。激素易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二重感染及水电平衡紊乱,应慎用[2]。
3.2祛痰利痰
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腺体分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造成黏液积聚,易形成黏痰,应进行气道湿化,以利痰液咳出,可选用氨溴索解决从肺泡到气管的动力廓清问题,促进黏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氨溴索可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明显增加支气管分泌物中抗生素浓度,提高抗生素疗效,缩短疗程,抗炎、抗氧化、保护肺功能[3]。
3.2 合理应用抗生素
COPD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程长,年老体弱者,多系杂菌感染,且多有耐药性,但主要为院内感染及革兰阳性菌感染,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湿化给氧,定期更换湿化瓶,每日更换湿化瓶中的蒸馏水以防止感染;对发生感染者要合理选用抗生素,所用的抗生素尽可能达到快速控制急性感染,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选用第2~3代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先作经验治疗3~5 d,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学结果及时更换抗生素,但应注意二重感染。
3.3 使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伴有喘息、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多静脉全身使用,如甲强龙40~80 mg/次,2~3次/d,症状缓解后迅速减量至停用,时间多控制在3~5 d之内。加用激素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防止消化道出血,个别患者临床喘息不能缓解者可适当延长激素使用时间,但同时加强抗菌力度,防止感染扩散[4]。
3.4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是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经典方法,大多数COPD患者在有创性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3~5 d后,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感染基本控制,呼吸道痰液减少,然而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过程中由于COPD的特点,存在着上机时间长、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依赖等问题。COPD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可以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从而降低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COPD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用药,主要是以新型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抗生素、辅助机械通气、氧疗,达到改善气流受阻,恢复其可逆部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
[2]陈磊,刘晖.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J].兵团医学.2005,12(4):41-45.
[3]李为民,陈文彬.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规范治疗[J].西部医学.2006,18(3):257-25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诊疗分析
学界传统观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是相互独立、无法并存的疾病,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方面的特征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为(58.4±2.3)岁;病程3~34年,平均(13.5±2.4)年。吸烟者32例,烟龄为10~45年,平均(22.3±1.8)年,10~30支/d。34例原发性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为支气管哮喘;11例心肺功能代偿期,29例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1.2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 患者在原有肺气肿的基础上从呼气性呼吸困难转变为混合型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胸部X线有结节状、点状、网状或蜂窝状阴影,CT或高分辨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及肺气肿双重特点,肺部闻及音或伴杵状指、趾;肺功能显示混合型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明显下降[3]。
1.3方法 对患者行CT、胸部X线、高分辨CT、肺功能及动脉气血分析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在原有慢性咳嗽咳痰的基础上产生进行性呼吸困难,从呼气性呼吸困难转为混合型呼吸困难;5例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明显呼吸困难,22例患者肺部闻及音,3例患者出现杵状指、趾。
2.2血气及肺功能检查 动脉气血分析显示32例患者PaO2小于60mm Hg,其中小于50 mm Hg的有21例。29例患者PaCO2超过40 mm Hg,11例患者PaCO2不超过40 mm Hg。12例患者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8例出现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16例出现中度弥散功能障碍,24例出现重度弥散功能障碍。
2.3CT、高分辨CT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胸部CT及高分辨CT显示24例患者出现支气管壁增厚;6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及变形;26例出现小叶间隔、间质增厚;8例胸膜下线;16例出现蜂窝样、毛玻璃样阴影。胸部X线显示30例患者除肺气肿外,中下肺有弥漫结节状、点状阴影;16例患者有蜂窝状、网状阴影。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不可完全逆转的以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气流受限的发展与肺部受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4]。肺间质纤维化早期主要发生在支气管各级分支上,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细小支气管扩张,进而小叶间隔增厚,导致患者出现结节状、点状或网状阴影及胸膜下线,同时可伴有毛玻璃状阴影,最终发展成蜂窝状,一般情况下,蜂窝状或毛玻璃状的改变主要为灶性分布[5]。肺间质纤维化导致气道进一步狭窄,使气流受阻,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进程加快。
综合以往文献报道及本组病例,得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病程较长;②肺部听诊可闻及音,或伴有杵状指、趾;③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一般由呼气性呼吸困难向混合型呼吸困难转变;④动脉气血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部分患者合并二氧化碳潴留;⑤肺部功能检查显示以混合性呼吸功能障碍为主,弥散功能下降;⑥CT及X线胸片显示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CT及X线胸片显示患者肺部呈弥漫结节状、网状、蜂窝状及毛玻璃状改变,肺部透亮度有所增加;高分辨CT在显示肺气肿特征的同时,可发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扭曲变形等征象。
本组病例通过肺功能检查、X线胸片、CT及高分辨CT检查、动脉气血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因肺换气功能损害较轻,可能不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6]。另外,两种疾病同时存在,使单一疾病的特点变得不典型,肺功能障碍不再单纯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阻塞,而以混合型同期功能障碍为主;气血分析表现为顽固性严重低氧血症。CT及高分辨CT诊断该疾病阳性率较高,费用少,可全面发现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最佳手段。该疾病是肺、支气管反复感染引起慢性炎症的修复反应,采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素进行治疗可取的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则可能导致肺部或其他部位出现真菌感染[7]。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特异性,CT及高分辨CT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永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04):60-60.
[2]韩文铭,黄燕,刘一.血清KL-6检测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05):812-814.
[3]肖清华.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02):72-73.
[4]宫海艳,温海艳,姜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03):262-263.
[5]王西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05):43-4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舒利迭; 肺功能; 血气
中图分类号 R56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8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40岁以上成年人中至少有10%患有该病,已成为与艾滋病并列的第四大“杀手”。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药的不断问世,给COPD带来了新的曙光。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病例为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病程1~18年,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中的诊断标准,且入院前1周内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近两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0.2 g,2次/d,氨溴索胶囊30 mg,3次/d,4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含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2次/d,4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即FEV1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效果等。
1.4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2],结合临床实际,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PaO2上升或PaCO2下降>10 mm Hg;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PaO2上升或PaCO2下降5~10 mm Hg;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PaO2上升或PaCO2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4) 25 7 2 94.12
对照组(n=34) 15 10 9 73.53
2.2 两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比较
观察组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比较
组别 时间 肺通气功能
血气分析(mm Hg)
FEV1(L) FEV1占预计
百分比(%) PaO2 PaCO2
观察组
(n=34) 治疗前 1.38±0.25 48.5±5.5 43.1±6.3 54.1±6.1
治疗后 1.80±0.20 60.5±7.0 74.0±8.5 42.0±6.0
对照组
(n=34) 治疗前 1.36±0.18 48.2±5.7 42.5±6.2 54.5±6.7
治疗后 1.65±0.12 52.0±6.8 52.5±6.3 50.5±6.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肺功能进行性恶化,以及抑郁、营养不良、心功能衰竭等为表现的精神和身体共病,本病给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而且我国COPD负担远大于发达国家,原因在于流行性危险因素暴露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医疗保健差距。该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慢性咳嗽、痰多等,病情可在数周内恶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风险很高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症。
对于COP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有关,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比如白三烯、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此类介质能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导致病症的发生。若炎症聚集在细支气管处,会因其气道的狭窄、阻塞或塌陷,导致了阻塞性通气障碍,使肺泡内残气量增多,而且,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此病还与氧化应激有关,此种反应不仅在气道和肺部,而且存在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中,此影响因素与吸烟有密切的关系,原因在于吸烟引起氧负荷增加及白细胞释放的氧化反应物数量增多是氧化应激增的来源[3]。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此种药物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划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而且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舒利迭是吸入型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传统的短效β2激动剂相比,具有更有效的针对组胺诱导的支气管收缩的保护作用,并产生至少持续12 h的更持久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其成分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强效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可减轻哮喘的症状及恶化,但没有使用全身性皮质激素的副作用[4]。本研究通过与常规治疗比较,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舒利迭治疗COPD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3年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3,25(3):138-139.
[2]王意义.舒利迭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国医学指南,2009,7(9):84-85.
[3]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206.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To correct hypoxia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retention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therapy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of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6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ggravating period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20 cases when administering oxygen inhalation through nasal cathe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of COPD exacerbations merger Ⅰ typ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xygen therapy were set as research phase 1; 20 cases of COPD exacerbations period merger Ⅱ typ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oxygen therapy were set as research phase 2. PaO2, PaCO2 level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oxygen cure.Result:1 set of PaO2 and 2 set of PaO2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the 2 set after treatment PaCO2 decreas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enyang Medical School,Shenyang 11003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9.0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反复急性加重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2]。此时不仅增加住院次数、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而其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时,治疗的关键是氧疗,70年代国外已发现COPD持续氧疗后,严重的COPD患者死亡率可下降30%~40%。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逐渐地认识到COPD是一个可治可防的疾病,特别是对于COPD出现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情况的患者给予不同方式的氧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近年来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给予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模式,明显纠正了呼吸衰竭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7]。本文对于本院收治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的分析比较,分析和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本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符合2013年版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8]。所有入选对象均排除以下疾病:(1)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其他慢性呼吸系统急病;(2)合并甲亢、高血压、急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肝肾疾病、无服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3)合并痛风、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5)合并其他系统的急性感染等疾病;(6)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20例给予鼻导管吸氧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6~77岁,平均(58.2±10.3)岁;研究1组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有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6~75岁,平均(58.5±10.0)岁;研究2组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6~77岁,平均(58.7±10.2)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慢阻肺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起点和终点 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入住呼吸内科即可为研究起点,住院第3天满72 h抽取动脉血气记录结果,研究患者达到60例为研究终点。
1.2.2 资料收集和记录 入院后经过详细问病史、查体、结合相关的检查资料,符合入选标准,排除其他疾病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得到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填写已制定好的统一病例观察表。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无创呼吸机参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等。
1.2.3 无创呼吸机治疗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Breas isleep 20i Breas Pv10i Auto型呼吸机,美国GE公司。参数:气道内吸气正压水平(IPAP)初始水平8~12 cm H2O开始,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上调,但不可超过20 cm H2O;气道内呼气正压水平(EPAP)初始水平2~4 cm H2O,适当调整;呼吸频率16~18 次/min。鼻导管吸氧浓度为21%~29%,时间15~18 h/d。氧疗后3 d(72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单位为毫米汞柱(mm Hg)。
1.2.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研究1组及研究2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氧疗。其他治疗方案尽可能保证一致(常规的抗感染、止咳祛痰及平喘等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3 d后,研究1组和研究2组的PaO2明显提高,研究2组的PaC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本研究中,根据患者自我选择给予鼻导管吸氧或无创呼吸机氧疗,入选满足本研究设计的例数后结束临床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入选的患者尽可能保证治疗的一致性。入选的患者没有无创呼吸机应用的禁忌证:(1)自主呼吸微弱、呼吸抑制或停止;(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3)气道分泌物多、排痰障碍、误吸等;(4)昏迷、嗜睡、神志障碍等;(5)近期面部、胃肠上腹部手术(需要严格胃肠减压者);(6)上气道机械性阻塞,严重肥胖者;(7)极度紧张等不能配合者[9]。终止无创性通气的指征:因疼痛或不适而不能耐受面罩,气体交换无改善或呼吸困难加重者。
观察结果显示,研究1组PaO2由治疗前的(50.65±3.50)mm Hg明显提高至(73.80±1.47)mm Hg;研究2组PaO2由治疗前的(49.80±3.49)mm Hg明显提高至(68.30±1.92)mm Hg;研究2组PaCO2由治疗前的(61.35±5.45)mm Hg下降至(44.60±2.1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以往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经过常规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呼吸衰竭不能改善者多数行有创性呼吸机治疗,有创呼吸机治疗不仅费用高,而且副损伤多且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近几年来无创呼吸机被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受到了广泛认可[11-13]。临床上已被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COPD缓解期存在低氧血症或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家庭氧疗中,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患者。BiPAP无创呼吸机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渐推广的治疗呼吸衰竭及通气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作用促进肺泡的通气,改善肺的换气和通气/血流比例,通过气体的压力差,改善弥散功能[14-15]。与有创呼吸机相比,无呼吸机治疗的安全好、疗效确切、痛苦小、费用低,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
[2]郑大伟,王承志,刘仁水,等.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为切换点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5):224-227.
[3]梁文启,郑国栋,晏竹林,等.无创呼吸机在COPD急性发作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21-1023.
[4]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5] Chen W H, Lin H S, Kao Y F, et al. Delayed 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fter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J]. Neurocrit Care, 2007, 7(2): 148-151.
[6]陈荣昌,罗群.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5):331-333.
[7]许爱国,郭攀,黄振文.B型钠尿肽对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应用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6):1082-1084.
[8]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9]邓伟吾,时国朝.实用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78-284.
[10]魏学霞,张大健,李化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理应用机械通气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4):294-296.
[11]张丽丽,薛培丽,曾凤英,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1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82-983.
[12]周泽云,吴红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I临床效果与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5):2336-2337.
[13] Manczur T,Greenough A,Rafferty G parison of the pressure time product during synchronous intermiR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Arch Dis Child,2000,83(8):265-267.
[14] Manawadu D, Quateen A, Findlay J M. Hemicraniectomy for massiv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a review[J]. Can J Neurol Sci, 2008, 35(5): 544-550.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法;慢阻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虽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道的疾病,但其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会加重患者的呼吸系统的负荷,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引发感染和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近年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方法越来患者的补充支持,故本院实行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6例,年龄49~79岁;对照组有患者34例,其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3例,年龄52岁~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的病情描述与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内容包括控制感染、吸氧、祛痰、技术和解痉平喘,并按照病员标准给患者准备饮食。
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内容包括:除每日给予必要的标准饮食,还需给患者静脉注射复方氨基酸250ml,口服能全素500ml;对有进食困难的患者每日静脉注射10%的脂肪乳剂500ml,口服金施尔康2片,和1支凡命,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和维生素。治疗周期为2w[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字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果为94.11%,对照组的总有效果为58.82%,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2.3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营养参数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数据对比,结果(P
3讨论
慢阻肺疾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①慢性咳嗽,在晨间较为明显,夜间会有阵咳或排痰,若不及时医治,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变为终身不可治愈;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型痰,多发于清晨,偶尔会带有血丝,若在急性发作期,痰量会明显增多,甚至会出现脓性痰;③呼吸困难或气促,前期主要出现在体力劳动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④喘气或胸闷;⑤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慢阻肺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胃溃疡和睡眠呼吸障碍等[3]。
营养支持疗法主要适用于胃肠疾病影响进食,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食欲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营养不良,没有足够的免疫能力和能量。但在实施营养支持疗法时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因为过量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增加CO2生成量,加重患者呼吸系统的负担[4]。为了避免CO2产生过多,可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注意营养中含有过量的葡萄糖,因为过量的摄入葡萄糖会诱发胰岛素释放,使葡萄糖和磷酸结合进入骨骼肌和肝脏,从而引发低磷血症加剧,进一步促进呼吸衰竭,但过量的摄入蛋白质会增加中枢神经对CO2的敏感度,以加大通气量排除体内的CO2,增加了呼吸肌的负荷,不利于呼吸衰竭的患者恢复。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要给予深部静脉注射营养支持。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IgA、TLC、CHI、血清蛋白、前白蛋白都有所增加,说明患者的肺结构和免疫功能都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提升,改善了患者的通气情况,从而有效治疗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提升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营养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筱姝.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22(53):83-85.
[2]侯秀娟.中医药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观察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16):434-435.
[关键词] 补肾化痰防喘方;穴位贴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虚血瘀痰阻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2-0138-04
Formula of Bushen Huatan Fangchuan combined with 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EN Tao
Department of Pulmonary Diseases, Tai'an Hospital of TCM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formula of Bushen Huatan Fangchuan combined with 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150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7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inhalation of budesonide/fomoterol powder for inhalation(160∶4.5), with one inhaling bid.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further given the formula of Bushen Huatan Fangchuan combined with point applic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10 days, and 3 consecutive courses were taken for the treatment. CAT scores, scores of accompanied symptoms in TCM and overall curative effects, FEV1%, PEFR,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and decreasing scores of oxygen sat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walking, number of cases of relapsed COPD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relapse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CAT score, score of accompanied symptoms in TCM and overall curative effects, FEV1%, PEFR,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and decreasing scores of oxygen sat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walking, number of cases of relapsed COPD after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relapse tim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Formula of Bushen Huatan Fangchuan; Point application therop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phlegm obstru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个体的预后[1]。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住院次数、花费极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死亡率较高,是目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现有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1],因此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手段对治疗COPD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中医药特色疗法补肾化痰防喘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COPD,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COPD患者150例,男78例,女72例,年龄44~80岁,平均66.8岁,病程8~32年,平均17.6年。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2],即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瑞典Astra Zeneca AB,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40065,60吸:160 μg/4.5 μg)粉吸入剂,1吸 bi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化痰防喘方(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党参20 g、黄芪15 g、陈皮12 g、枳壳10 g、半夏10 g、云苓15 g、桔梗10 g、葶苈子10 g、丹参15 g、当归12 g、紫菀10 g、炙甘草6 g,上述14味药物加水1000 mL,浸泡1 h,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配合穴位贴敷法(白芥子21 g、细辛21 g、甘遂21 g、延胡索21 g,此为1例患者3次的总用量,取新鲜生姜研磨成糊状,取汁备用,将上药研成粉过120目筛混匀,用生姜汁取适量调成糊状,取穴: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天突、膻中,患者坐于椅上,使前胸及背部充分暴露,将姜汁调制的药糊,制成直径大约15 mm、厚度大约3 mm的药饼,将药饼准确地贴在既定目标穴位上,使用医用胶布固定,穴位贴敷每次时间为4~6 h,以敷贴部位起小水泡或红斑为度,小水泡和红斑均可自行吸收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上述中药均来自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中药加工制备均由我院制剂室负责)。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兼见症状评分及总疗效[4]。积分减少百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治疗后原有症状消失,或总积分减少≥66.6%;有效:治疗后总积分减少33.3%以上,而未达到66.6%;无效:治疗后总积分减少不足33.3%。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s用力吸气容积占肺活量比例(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测定前,向患者详细讲解并示范呼吸方法,记录患者平静状态下、配合最佳时的治疗前后1 s用力吸气容积占肺活量比例(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R)值。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步行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分数。6 min步行距离作为一种亚极量运动试验,具有方法简便、易行、价廉、安全,且能客观反映患者日常实际活动量等特点,成为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选择一段长约30 m环境安静、不会扰的长走廊作为试验场地,标记好起始点,并在折返部位做好标记,准备好必要的测量及计时工具。两组患者试验前2 h内应避免做剧烈运动。试验结束时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所走距离及试验前后SpO2。如下公式计算SpO2下降分数:SpO2下降分数=(测试前SpO2-测试中平均SpO2)/测试前SpO2×100%。⑤对比两组患者用药结束后COPD复发例数及复发时间。患者出现超过日常情况的持续加重(如咳嗽、咳痰、喘息明显加重,痰量增多或伴有发热等)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日常治疗的情况为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A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AT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CA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兼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兼见症状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中医兼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兼见症状总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7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0,P
2.4 两组治疗前后FEV1%、PEFR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PEFR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FEV1%、PEFR均较治疗前提高(P
2.5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SpO2下降分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SpO2下降分数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及SpO2下降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2.6 两组用药结束后COPD复发例数及复发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比例为14.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比例为33.33%,两组复发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P
3 讨论
[关键词]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058—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为呼吸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多为慢性的气流阻塞,同时呈进行性的发展趋势[1]。COPD病死率较高,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其生活的质量[1]。因此临床上对COPD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到本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男64例,其年龄最大64岁,最小42岁,平均(51.0±3.6)岁;女56例,其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平均(53.0±3.2)岁。此120例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予以治疗的为观察组60例,应用异丙托溴铵的雾化液予以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患者出现咳痰、咯血的现象,或者反复性的咳嗽,部分患者出现乏力或低热、盗汗等症状。(2)在使用支气管的舒张药物之后,肺功能指标检测,FEV1小于80%或者FEV1/FVC小于70%[2]。
1.2.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祛痰、解痉治疗(口服盐酸氨溴索,每日3次,每次30 mg)。对照组患者定量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气雾剂进行治疗,具体的剂量一般是每天给患者用药3、4次,每次用药40~80 μg;观察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丙酸氟替松200 μg/沙美特罗50 μ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3]。
1.3 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后,患者FEV1/FVC恢复正常水平,其他一些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仅有所好转,FEV1/FVC基本能够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其临床表现同治疗前相比未见好转,甚至发生病情加重,FEV1/FVC仍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相互对比采用q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39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稳定期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FEV1/FVC比较
两组治疗后FEV1/FVC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两组间治疗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呼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一些明显的肺外反应特征,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通常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肺部气流受限为特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患者肺部气流交换的受限程度,还取决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全身效应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会对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可以得到好转的。近些年来,由于COPD在全球范围内患者人数众多,且死亡率较高,COPD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目前,WHO倡导的COPD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吸入型的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进行联合治疗[4]。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为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的混合装置。药物在被患者吸入后,可以在患者的气道黏膜上均匀地沉积分布,从而同时发挥两药的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沙美特罗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活性,沙美特罗可以减少患者气道内膜的水肿,对患者的炎症细胞、感觉神经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炎性介质及神经肽的释放,进而抑制患者炎症区域形成新的血管,有利于复制和转录对糖皮质激素表现敏感的基因,达到增加抗感染的活性这一目的[5]。丙酸氟替卡松具有极强的脂溶性,可以与糖皮质激素高度亲和,因此丙酸氟替卡松可以作用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调控炎症细胞的转录、翻译过程,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因子的生成,同时还可以使β2受体激动性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治疗[6]。通常在对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对患者及患者亲属讲明接受雾化治疗的目的,以及雾化治疗的方法和对患者病情的帮助作用,这样可以使患者及其亲属积极地配合治疗,并消除患者在治疗前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叮嘱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状况,立刻报告,对于第一次接受吸入治疗的患者,每10分钟进行床边巡视,如发现问题,及早进行解决。在患者进行雾化治疗后帮助患者进行漱口,保持患者的舒适清洁。
笔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前、后,FEV1/FV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盛美玲,王红岗.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分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37—738.
[2] 曾晶晶.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0,28(6):101.
[3] 张飞华.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31—32.
[4] 李,孙洁玉,吕凌.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62 例[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2):144—145.
[5] 李英梅,南雪峰.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药,2011,32(11):2265—2266.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加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心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24h后,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明确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血气;心率
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1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性系统疾病,该疾病虽可预防治疗,但依然存在明显的肺外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历过急性发作期后,其症状虽然有所缓解[1],但仍出现肺部功能持续恶化现象,并导致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故常反复发作,并出现心肺并发症[2].为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2013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49-86岁,平均年龄为(55.7±2.4)岁;患者病程为2-18年,平均病程(11.3±4.6)年.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50-89岁,平均年龄(58.7±2.8);患者病程为3-20年,平均病程为(12.5±6.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并给予低流量吸入治疗(持续2L/min)、呼吸兴奋剂、止咳祛痰、肾上腺皮质激素[3]、补液、纠正水电解、酸碱电解质平衡、解痉平喘等方面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机辅助通气治疗,本研究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v60无创呼吸机.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固定软管后调整模式为S/T模式,各参数如下:呼吸频率为16次/min,呼气压为8cmH2O,吸气压力为20cmH2O左右,选择通气时间应保证在每天5h-20h之间,FiO2为40%左右[4].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以下指标检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以及pH等,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的气喘症状明显缓解、肺部鸣音消失,呼吸频率<25次/min;有效:患者心率、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PaCO2出现持续升高,患者产生意识障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值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PH值比较,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显示.
2.3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详细如表3所显示.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无创通气的优势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主要是通过口鼻面罩模式提供通气,该通气方式与传统的气管插管治疗相比,能有效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让其能轻松的环境下吸气[5].本研究显示,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PaO2、PaCO2、PH值、心率、呼吸频率,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PaO2、PaCO2、PH值、心率、呼吸频率等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合理选择参数
由于COPD患者易出现小气道阻塞性病变,采用合适的EPAP数值非常重要[6],其能有效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产生对抗;此外,对于乏氧程度较为明显患者,应适当提高EPAP,从而改善患者的氧气饱和度.无创呼吸机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依靠呼气相机器输出气流,并排除CO2,如果EPAP数值过低或呼吸频率过快的话,则容易CO2排出困难,影响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显示[7],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若设置参数错误,则容易导致患者体内的PaCO2上升,影响治疗效果.
3.3 合理评估患者病情
若患者COPD急性发作时合并严重低氧症状,应给予强化给氧治疗,让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以上[8].此外,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则相对较轻,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两者混淆.由于动脉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共同决定组织氧输送,故在无创通气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动脉氧分压,以免对患者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接近90%时,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作用即可.
3.4 在通气过程中注意做好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3.4.1 做好呼吸护理
本研究发现,一些患者存在张嘴呼吸现象,这属正常生理状况,医生无需刻意纠正,当呼吸阻力或耐受性下降的情况时,通气合适后,患者则会自然闭嘴,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3.4.2 及时检测血气分析
患者治疗后换气功能会有所改善,SpO2一般能在90%以上,但医护人员还应观察患者通气状况是否有改善,及时检测患者体内的PaCO2.在检测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日常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另一方面及时检测PaCO2水平.
4 总结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的PaO2、PaCO2、心率、pH以及呼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龙峰,叶永青,张飞捷.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工程医学,20113,20(2):109-110.
〔2〕王健.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3,7(11):187-188.
〔3〕BiBPAP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89.
〔4〕谢浩,彭敏,吴格怡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5-7.
〔5〕李秀,陈若静,吴祖凤等.BiPAP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2006,27(3):169-171.
〔6〕赵尔为,吕艳,王冬娜等.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64-65.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云南红河 661199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老年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等肺功能改变情况,PCO2(二氧化碳分压)、PO2(动脉血氧分压) 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FEV1、FEV1/FVC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指标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CO2指标浓度均有所降低,而PO2指标浓度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而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97-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常常会伴有肺部异常炎症反应,比如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根据相关数据报道[1]表明,COPD发病率为8.5%,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COPD患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04年批准噻托溴铵可作为长期治疗COPD的有效药物[2]。为进一步探讨噻托溴铵治疗老年COPD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老年COPD患者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同时应排除以下情况患者:①近期14 d内使用过其他种类的支气管扩张剂。②存在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病等其他肺部疾病既往史。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对该研究药物过敏者。⑤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者。⑥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2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67.4±5.1)岁。COPD病情严重程度:21例II级者,11例III级者。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67.2±5.2)岁。COPD病情严重程度:20例II级者,12例III级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国药准字:H20090276)吸入治疗,18 μ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 疗程,共治疗3 疗程。
1.3 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注意观察并记录以下几个指标:①肺功能。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具体指标应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等。②血气分析。具体指标应包括PCO2(二氧化碳分压)、PO2(动脉血氧分压) 等。③临床症状评分。采用李庆玲等[4]提出的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评定:0分:无痰、无咳嗽、无气促、无肺部啰音。1分:痰量在10~15 mL/d,间断咳嗽,上3楼后出现气促,很少听闻肺部啰音。2分:痰量在16~50 mL/d,时常咳嗽,平地走后出现气促,散布听闻肺部啰音。3分:痰量在50 mL/d以上,剧烈或者昼夜咳嗽,轻微活动后也会出现气促,肺部啰音满布。④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共设计50个问题,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活动能力等。若分值越大,说明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更加严重。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观察组FEV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FEV1显著提高(t=12.23,P=0.001);对照组FEV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FEV1显著提高(t=10.45,P=0.001);观察组FEV1/FV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FVC显著提高(t=34.13,P<0.00);对照组FEV1/FVC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FVC显著提高(t=24.12,P<0.01); 但观察组患者指标升高幅度更大(t=23.12,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观察组PCO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O2指标浓度显著降低(t=13.12,P=0.01),对照组PCO2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O2指标浓度显著降低(t=12.56,P=0.01)。观察组PO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O2指标浓度有所提高(t=8.45,P=0.02);对照组PO2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O2指标浓度有所提高(t=9.44,P=0.02);但是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改善更加明显(t=11.24,P=0.03),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t=31.12,P<0.05),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t=24.56,P=0.01);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t=22.76,P=0.02);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t=23.58,P=0.03);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27.45,P=0.02),见表3。
3 讨论
一旦发生COPD,会减少患者肺组织及气道内的M受体数量,这是导致COPD发生以及病情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胆碱能性气道收缩是COPD患者气道受阻最主要的可逆机制,因此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有效发挥这一可逆因素。目前,临床已经有大量实验研究[5]表明,抗胆碱能药物对于COPD患者肺功能有很大改善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状态,控制患者的病情。由于老年患者全身机体功能和器官正发生退化,身体抵抗力较弱,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更高。目前,临床治疗老年COPD患者的基本原则是,不仅要缓解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同时应该及时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要降低死亡率。
噻托溴铵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选择性新型抗胆碱能药物,临床疗效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该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EV1(2.19±0.14)L、FEV1/FVC(66.05±4.31)%,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表明PCO2、PO2等血气分析指标相对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PCO2(45.75±4.1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59.81±4.15)mmHg,而PO2(73.31±4.0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63.15±3.85)mmHg。其次,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3.9±2.0)分、生活质量评分(57.5±5.9)分较对照组(5.1±2.4)分、(41.9±5.9)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可见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和江利黎等[7]研究报道基本一致。Soriano 等[6]也研究表明,噻托溴铵可以使支气管扩张,减少气道摩擦,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解除气道阻塞,从而缓解患者气促、咳嗽、咳痰等症状。具体研究显示采用噻托溴铵治疗4年,可使肺功能下降率减少35%左右。
原因是因为噻托溴铵可以选择性拮抗M3受体,可以通过竞争内源性乙酰胆碱与M3受体结合,有利于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同时,该种药物可以减少分泌胆碱能神经支配的腺体粘液以及杯状细胞,有利于降低外周气道阻力,使肺顺应性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气道通气状况。其次,噻托溴铵可有效控制COPD的各种异常炎症反应,且其耐受性较好,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可以长期维持用药。
综上所述,老年COPD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涂雄文. BiPAP 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6 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8,28(3):15-16.
[2] 雍文穆,钟健. 噻托溴铵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效果评价[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37-1338.
[3] 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 李庆玲,刘向群,王淑玲,等.噻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 患者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4):48-50.
[5] 方利洲,梁晓,赵芝焕,等. 吸入沙美特罗与氟替卡松复合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08,3(6):336-337.
[6] Soriano JB, Barnes NC. Eppur is move or COPD treatment success and inflammation[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0(3):409-410.
[7] 江利黎,雷涌. 舒利迭吸入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