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前言
网络通信技术即通过计算机及网络通信设备经过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来传输信息的一种现代化先进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是网络通信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通信技术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发展。逐渐的这些技术也一点点的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1国内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目前我国的通信基础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并且相关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目前上海的模拟寻呼系统以及广州的数字寻呼系统的建立完成都能够说明我国网络通信技术在世界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我国的通信技术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分别是通信介质、通信模块以及数据通信。通信介质主要包括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通信介质主要影响着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及传输质量。通信模块主要是讲声音、图像以及数据信息完整的结合起来,从而整体提高通信质量并降低通信成本。数据通信是经过滤波将有用的数字信号提取出来获得有用的信息,省去由于错误信号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1]。
2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2.1电力系统中应用到的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这使得它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线路是PLC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中关键的载体,它使用非常的便捷。通信技术在使用前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再利用其它系统调节数据信号,最后要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外部设备上。
2.2企业管理中应用到的网络通信技术
在企业管理中,通常分店和总店需要频繁的进行数据的交换,若因此应用网络实时连接将会耗费巨大的成本,所以应用网络通信技术通过总店的客户端与其他分店间的拨号形式连接,总店的客户端会对新数据进行保存,这样可以保证正常的运营,最后实现信息的互换[2]。网络通信技术在企业经营中无需另外设线,节约了信息的输送投入,以此获得了许多企业的认可,为网络通信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3航海导航中应用到的网络通信技术
导航仪是人们在航海中不可或缺的帮手,导航仪能够对准确的定位,并能确定落点以及发射,随着我国航海业的发展,我们对导航的精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过去的导航仪一般都是采用串行接口技术,因为此技术简介简单,传输安全,可是目前由于对导航精度的高要求,目前都会应用CAN总线通信技术,这一通信技术不仅具有大传输量,同时还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在航海业中应用逐渐广泛。
3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的网络通信技术发展情况,可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更便捷、更高效、更安全。
3.1提高网络通信效率
要想最高效的解决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网络通信效率,通过不断的改进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促进用户使用服务器控制台对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网络通信技术故障进行检查,在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软件的操作可行性和便捷性。这样用户就能更加有效的使用计算机,提高了网络通信效率。
3.2完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即对计算机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扫描,直接拦截有害信息,防止病毒入侵用户电脑,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的一环,相信未来的网络通信技术最注重的应该也是对于系统安全的保护,所以说完善防火墙技术势在必行[3]。
3.3主机安全问题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会最关心的当然还是主机问题,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漏洞修补,补丁升级,木马杀毒等保护主机的安全,当然在未来的网络技术发展中我们要更加提升主机的安全问题,从而使用户放心的使用。
4结语
在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创新中,计算机技术也在变得多元化,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会推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网络通信技术也将会越来越普及和大众化,网络通信技术将会的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使其发挥最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朱雪冬.浅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02(03):87.
[2]石启良.现代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电子制作,2015,01(18):93~94.
【关键词】5G通信技术;传输技术;发展趋势
15G技术的主要特征和优势
和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4G技术相比,5G技术在各方面都具备较为显著的优势作用。首先,网络延迟率大大降低,传输速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这种传输方式可以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体验感。当前5G通信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已经基本可以将网络延迟时间控制在1ms范围内[1]。和传统4G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的技术特征更为突出,此技术发展背景下不仅保障了传输技术的稳定性,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因为5G通信技术具备更高频率的传输效率,对于无线信号的传输将提供有效帮助。基于天线矩阵的多样化趋势,所以用户在对5G信号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实现对不同基站之间的同步连接,在多样化的连接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推进优势发挥,这也使得5G通信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全世界群众共同期待的全新通信技术[2]。
25G技术平台下的传输技术
基于5G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与社会多项关键技术之间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本文在进行5G通信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也将展开对齐传输技术的研究。
2.1信道建模技术
5G技术发展过程中,信道建模技术作为一项基础传输技术也需要引起关注,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无线技术性能的准确判定。信道建模技术通过对无线网络运营环境的评估,可以借助相关数据实现对无线环境特征的研究,从而根据无线环境实现对信号传播方式的判断。在当前5G通信技术理念发展以来,也给信道建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4G通信技术背景下,信道建模技术所采用的发送方式往往是固定的,也就是接收端始终处于移动状态下。而5G通信技术中的信道建模技术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移动的,两项技术的对比过程中可以发现,4G通信技术中的信道建模技术存在较为显著的单向移动性特点,这种方式在5G通信技术下已经无法继续发挥优势作用[3]。D2D信道自身也具备较强的空间连续性,但是基于4G通信技术所限,信道建模的支链也将在工作中直观展现其特征,出现信号辐射范围存在独立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发生影响,而传统信道建模技术和D2D空间性本身就存在矛盾性,因此,5G通信技术要想在我国得到更显著的发展,怎样对其移动性进行双向发展,实现空间连续性也是当前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点问题。
2.2大规模多天线技术
在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由于群众对网络通信技术的要求进一步增加,所以进行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研究也是当前5G通信技术的重要研究环节。作为5G通信技术中的重要传输技术,工作人员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关注[4]。在之前4G通信技术发展背景下,由于天线规模比较小,信号之间传输速度有限,所以延迟率较高,但是通过对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的应用,则能对用户天线进行集中,这对于构建系统的完整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此种天线系统下,可以有效发挥整体性优势,能大大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对于资源的合理化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延迟率的降低,同时还能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2.3全双工技术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互联网用户规模大量增长,业务需求量也有了显著提升,传统工作中以基站为基础的双半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所以在此种基础上,全双工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当前工作的重点环节[5]。换言之,在全双工发展基础上,基站与接收方都可以在信号传输中进行数据接收,这对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在相关实验中发现,双全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发挥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合理的手段进行干扰因素的控制和消除,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双全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35G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通信领域全面发展背景下,5G通信技术作为一项新型通信技术,其优势也将更为显著,和4G技术相比,有着显著通信特征,这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6]。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了5G通信技术的投资力度,并且这项技术的发展目前仍然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希望在2020年,5G通信技术能在我国得到正式投产和应用。
关键词: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N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46-2
0 引言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UWB)是使用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能量脉冲序列,然后再经过相关的正交频分调制或者说直接排序把脉冲扩展到一定的频率范围之内的一种无载波无线通信互联技术。UWB的带宽非常宽,但是其频谱的功率密度相对来说又非常小,这就造就了UWB的另一特点,那就是扩频通信。
1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含义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业已形成初步的信息通讯系统,此举为超宽带无限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网络架构的形成使得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成为可能。
1.1 超宽带系统的含义
如前所述,超宽带技术的研究兴起于西方国家,因而,在超宽带无限通信领域最具权威的机构莫属美国联邦委员会。对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应该明晰其内涵和特征。根据该机构给出的定义,超宽带是与传统宽带相对应的一种宽带技术,其特殊之处表现在其绝对带宽大于500MHz,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衡量,其信号的-10db相对超过1/5。
1.2 超宽带系统的特征
①与传统宽带技术相比,超宽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乐观的发展前景。超宽带可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应用于商业,与信息系统相连接用于交通领域,与家庭网络相结合服务家庭生活。
②它还可以与无线传感器相融合,用于定位捕捉动态信息。除此之外,超宽带技术可以节约成本、降低能耗、高速完成传输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越发微妙,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与此相对应,资源的减少带来的是边际成本的迅速提高。就无线通信技术所依赖的频谱资源而言,频谱的范围是极其宝贵而有限的,但使用无线频谱的机构或者领域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国防领域,还是雷达探测,还是民用通信,均离不开频谱资源。
解决频谱资源短缺的方式有两种:
①科学合理地分配无限频谱资源、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开发新的替代资源。其中,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即是尝试通过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方式,应对无限频谱资源稀缺的困境。
综上所述,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短距离传输信号以及无线通信方面具有其他技术难以超越的性能,因而为业界人士所重视。
2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超宽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些因素很容易导致接收机信号的波形发生严重的失真现象,如大尺度路径损耗、阴影效应、小尺度多径衰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它。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信号,如多址技术干扰、窄带方面的干扰和背景噪声等。所以,必须解决以下一些关键技术,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一是接收机技术,二是同步技术,三是就信道估计。
2.1 Rake接收机
UWB收发信机的结构相对来说要比那些传统的简单,因此UWB系统在家庭、办公室等这些环境中应用比较多,同时多径信道的最大时延可以达到200ns以上,可分辨多径数量与信号带宽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高达几十至上百条。
UWB信号有非常大的带宽,这就导致了收发天线和无线信道都将会引起较严重的信号波形失真,如果瑞克接收机相关器模板仍然采用理想的脉冲波形,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损失。相关估计和修正脉冲信号是接收机相关器模板中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换句话说,相关器模板通常就是实际测到的UWB信号脉冲波形。
2.2 定时同步技术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定时都是最根本的任务。对传送的数据都是通过精确的同步算法来进行相关接收的。
定时同步在UWB通信系统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在定时同步中定时偏差和抖动都会严重地影响到接收到的一些相关性能。一般定时同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捕获,另一个是跟踪。在捕获过程中,接收机的主要作用就是需要快速地搜索到信号的到达时间,进而根据结果调整接收机的定时问题。至于同步跟踪的问题,接收机的另外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对微小的定时偏差起到补偿和保持同步的作用。
大体情况来讲,数据辅助的定时同步和盲定时同步在UWB系统中目前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两大类。对于盲定时同步的作用就是用来定时捕获和跟踪的,其主要依据是内在的循环平稳这一特征。虽然这种方法效率问题上比数据辅助的同步方法上要高,但是在捕获速度这方面及同步性能上会稍有逊色。
无论是定时同步还是盲定时同步,其主要不同之处应该说是相关器模板和先验信息的之间的不同。突发式的包传递模式是高速无线个域网中经常采用的。
2.3 信道估计技术
非相干检测在传统的数字通信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定义是之相位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采用它,接收机的复杂度非但可以简化掉、就连信道估计也可以省掉了。通常情况下、系统传输的可靠性和功率效率需要采用另一个方法,那就是采用相干检测,因此UWB接收技术中还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信道估计的一些问题。
信道的估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地先说数据辅助一类,另一类信道估计就应该是盲(Blind)信道估计了。对于前一种方法而言,其速度可以说估计较快,但是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频谱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工作原理是利用已知的训练符号进行估计。再来看盲信道估计就不一样了,它不需要训练符号就可以利用本身的结构特点或者是数据信息内在的统计特点来进行估计。但是,数据辅助的信道估计计算复杂度要高出很多,不仅如此,收敛速度也是相当慢的。
UWB的信道的变化速度相当慢,一般应用于房屋内,因为有时候已经可以看作是准静态了。数据辅助的估计方法对那种突发式的包传递模式来说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因为它估计信道不需要那么复杂,只需要插入一点训练符号即可,如果能够再配合判决反馈来提高精度就可以说得上更加完美了。
3 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超宽带无线通信在具备多方优势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宽带占用大,导致对其他无线通信系统造成强烈干扰,因而,众多学者一直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的频率使用有着很大的争议;另外,超频带在信号发射中具有较低的平均功率,脉冲时间也很短暂,这样它的瞬时功率峰值就会非常大,这在一些行业使用上会有影响。
然而,这并不会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和运用造成影响。当前,无线多媒体、无线技术方面大量运用无线通信技术,根据客户的需求,自组小范围自有网络,传输数据,并可将数据传输到网络中。同时,超宽带无线通信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为交通智能收费、汽车行驶安全提供了低成本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利用具备无载波脉冲方式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穿透力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军事、勘探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超宽带无线通信作为当前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尽管还有许多的不成熟,但其应用前景还是十分明朗的。随着智能化电子设备发展加快,对短距离的数据实现快速传输越发迫切。当前的超宽带无线在频率管制、标准化等方面虽与无线技术相互竞争,但随着无线多媒体发展,其在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会有大规模应用。
4 结束语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电子通信领域发展的重点。本文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进行了简介,针对其技术上的功能和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韩宇.超宽带无线通信相关技术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5,02:45.
[2] 杜成龙.议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5,04:121-122.
摘要:集群通信从模拟升级到数字、数字集群产业的国产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无线集群通信领域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用户希望享受到更加融合的集群通信业务和更丰富的集群服务。文章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的网络运行体制。
集群通信系统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二十多年,从市场应用的角度看,二十多年足足是一个新的技术起步,成熟,甚至被取代的周期。近几年来针对集群通信方面进行多个专题的讨论,从模拟到数字,从共用专网到专用专网,从体制标准到技术创新,从企业研发到市场应用,从社会需求到应急联动通信等,本论文拟对于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体制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集群通信网络的概念
集群通信系统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向用户提供优良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而又廉价的先进无线调度指挥系统。对于指挥调度功能要求较高的企、事业、工矿、油田、农场、公安、武警以及军队等部门都十分适用,集群通信采用单工或半双工方式,要求接续时间小于500毫秒,具有调度级别控制等。同时对于集群通信还提出了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和信息集群的定义。
随着集群通信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集群通信也从原来的模拟集群向数字集群过渡。但这种过度并不是简单的将原来的模拟话音转换为数字话音和提供数据传输功能就可以称为数字集群了。其实,综观国际上提出的数字集群来看,数字集群的标准都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和提出的。
二、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
数字集群通信是继手机、小灵通之后的第三大战场,正在成为电信领域开发的新重点,运营商、设备商正在展开一场新的角逐。在设计中针对了专业无线用户的需求,特别适合在政府和商业领域的专网使用。
2.1数字集群通信的标准
TETRA(陆地集群无线电)系统在指挥调度方面应用的比较多,可完成话音、电路数据、短数据消息、分组数据业务的通信及以上业务的直通模式,并可支持多种附加业务。在大区制条件下最大覆盖半径56公里。TETRA扩容可以逐步增加模块化,适用于小、中、大型调度系统;设计组网灵活,既适应于专用调度网,也适应于共用调度网。TETRA话音编码方式采用代数结构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具有良好的话音质量,即使在强背景噪声干扰下也可听清,话音质量并不像调频系统那样随场强减弱而降低。大量实验证明,TETRA系统的话音质量比GSM系统好。因此,大量应用于应急、调度、指挥等专网应用系统。
iDEN(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系统是基于TDMA多址方式的调度通信/蜂窝双工电话组合系统。它在传统大区制调度通信基础上,大量吸收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优点,如采用双模手机方式,增强了电话互联功能;采用小区复用蜂窝结构,提高了网络覆盖能力。选用这种编码是先进的,但技术公开性不好,价格较贵。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都较好。
2.2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安全
设备是网络的基础,设备的安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只有保证网络的物理可靠性,才能保证网络功能、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基础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对于交换机,硬件上应实现关键部件的热备份。软件上,关键的用户数据、配置数据应当及时、定期进行备份。对于基站系统要考虑其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如射频干扰、雷击、抗震性能等。基站系统的备用电源应根据基站覆盖区的重要程度适当配备,以应变突发事件。系统主备用倒换能力是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倒换时间、倒换过程对正在进行的业务的影响等。完善的监控告警机制可大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如系统部件可自我诊断和修复、系统可隔离故障模块、及时产生告警信息。此外,调度台、终端存储了用户的重要信息,这些设备由用户控制,应由专人维护,以保证相关用户信息不被外界窃取。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特殊的专用通信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要求要大大高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所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运营者必须从各方面考虑如何增强系统的抗灾变能力,如何使系统更安全可靠的传递信息。只有全面的重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才能使数字集群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未来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3.1高安全性
数字集群在基站与手机之间,信息完全依靠无线电波的传输,很容易被人们从空中拦截,在通话状态、待机状态都会泄密,即使关闭电台,利用现代高科技,仍可遥控打开,继续窃听,从中截取、破坏、调换、假冒和盗用通信信息。
3.2高抗毁性
专业移动通信在使用过程可能遇到恶意破坏的人为因素或雨雪灾害的自然因素等影响,导致网络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未来PPDT系统要求可靠、准确地提供业务,具有高的抗毁性和可用性。通常情况下,系统以集群方式工作;在遭遇危害的极端情况下,系统以故障弱化方式或直通方式工作,保证系统能满足基本的集群业务需求。
3.3高环境适应性
专业移动通信由于它是用于全球的表层和空间,会遇到各种恶劣的气候、地形和环境;因此,要求通信装备必须能抗拒酷暑、严寒、狂风、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必须适应山岳、丛林、沙漠、河海、高空等三维空间的不同地形环境条件;既可车载船装,又能背负手持,要经得起各种移动体的安装机械条件;在嘈杂的噪声环境,要具有背景噪声滤除功能,使通话对方听不见噪声干扰,话音清晰;在高速行驶时,通信不能中断,质量不能下降,可支持500km/h的高速运行。
四、结论
集群共网毕竟具有它自身的缺陷,那就是这些共网往往是调度功能要相对弱一些,即使是利用与专网相同的系统来组建的共网,也同样会相对使得调度功能减弱。那些在公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调度系统由于是在原来的系统协议和结构上增加了调度功能,由于原来的体制、协议和系统结构是以公网的电话业务为主而建立的,要想完全能够符合专业用户对专网的需求,应该讲目前还是达不到的。
参考文献:
[1]郑祖辉.数字集群通信漫谈[J].电子世界,2003,(12).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光纤通信技术概念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现状
2.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目前主要应用的一种光纤。80年代后,光纤通信已逐步从短波长的多模光纤转向长波长的单模光纤应用。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最早实用化的常规单模光纤G.652光纤在降低损耗提升带宽性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在1.55μm窗口实现最低损耗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实现了这样的改进。90年代后,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迅速发展,使光纤传输容量极大提高,而四波混频会引起复用信道间串扰,严重影响WDM系统性能,为适应需要,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应运而生。
2.2波分复用(WDM)技术
波分复用(WDM)技术是一项90年代在通信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是将一系列载有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束,让其沿着单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将各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的通信技术。利用该技术大大增加光纤传输容量,降低成本;节省光纤及光中继器,达到对已建成系统扩容目的。2.3光纤接入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通信信息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传统的语音业务、短信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高速、高保真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光纤接入技术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高速传输的需求。光纤接入技术通过主干传输网络和用户接入两部分实现光纤入户,利用光调制解调器,让用户享受到高速带宽资源。
3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3.1多年来,人们对高速率及大容量的追求不断推进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如何最大化的拓展光纤带宽,成为各国不断研究目标。目前国际上利用波分复用(WDM)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提升光纤系统容量。为了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光波长分割复用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波分复用(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和光频分复用(OFDM)技术,系统传输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成千倍提升,目前容量1.6Tbit/s的波分复用系统已得到大量商用,全光传输的距离也在大幅提升。另一种提升传输容量的方式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不同于WDM技术通过增加光纤传输信道数量来提升容量,OTDM技术是通过提升信道传输速率来提高容量,其单信道最高速率已达640Gbit/s。利用波分复用技术,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复用,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大幅减弱信道间的相互作用,将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利用占空较小的归零(RZ)编码信号,降低了光纤通信系统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适应性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通常采用RZ编码作为传输方式。
3.2光孤子通信
在光纤反常色散区,由于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作用而产生光学孤子。孤子是一种特别的波,它可以传输很长距离不变形,特别适用超长距离、超高速的光纤通信系统。光孤子通信就是以光孤子作为载体的通信方式,它实现信号波长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无畸变,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可传递万里。光孤子通信未来的前景是利用传输速度方面优势进行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通过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使现行速率提高十倍以上;利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同时减少ASE,增大传输距离,使传输距离提高到十万公里以上;获得低噪声高输出性能。虽然目前光孤子通信技术仍存在许多难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大容量、超长距、高速、的全光通信中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3.3全光通信网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速度加快,人们对通信容量和带宽的需求也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通信网两大组成部分,即传输和交换,都在不断发展和革新。随着波分复用技术的成熟,传输系统容量的增长给交换系统的发展带来压力和动力。未来交换系统运行速率会越来越高,而目前电子交换和信息处理网络能力已接近极限,无法满足要求,在交换系统中引入光子技术,实现光交换、光交叉连接和光分叉复用势在必行,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只是实现了节点之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从而限制了通信网总容量的提升,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科研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全光网络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未来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系统,消除电光瓶颈,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这将是通信技术发展的理想阶段。
4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Internet业务和多媒体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业务量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膨胀,光纤通信系统作为信息数据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光纤通信系统做为一种最主要的信息传输平台,为人们提供着各类数据信息,保障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升。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提升,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人类科技水平不断地提升下如愿到来。
作者:孙建伟 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关键词】数字集群TD-LTETETRAiDEN
一、数字集群通信简介
数字集群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是集语音调度、电话互联、数据传输、短消息收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通信技术,可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调度通信需求。其主要特点是群组通信,一呼百应,组呼信道共享,呼叫快速建立,接续时间非常短,可区分多种优先级(业务优先级、群组优先级、用户优先级等)。
数字集群通信网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部门、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交通运输、仓储的调度和指挥、金融、房地产、商贸、餐饮的运营、工商、税务、市容的综合治理等领域。
二、国外集群通信发展情况
由于国外市场主要应用TETRA和iDEN两个技术体制,下面仅以TETRA和iDEN两个系统,介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
(1)iDEN系统
1994年,iDEN系统在美国洛杉矶问世。近年来,iDEN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1000多万,覆盖区域遍及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关岛、以色列以及南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国家。
在美国,NEXTEL公司运营的iDEN网络覆盖了总数2.2亿人口的庞大区域,能够提供数字电话、双向无线电对讲机、短消息等服务。美国的iDEN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用户数从1996年的50万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1300多万。
(2)TETRA系统
TETRA系统设计针对专业无线用户需求,特别适合在政府和商业领域的专网使用,其应用地域遍及欧洲大陆、南美、非洲、中东、亚太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在欧洲,覆盖德国全境的BOSnet网,拥有超过100万的用户容量;英国Dolphin电信公司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已覆盖全英97%人口的地区。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也在使用TETRA系统;日本的ARIB将TETRA作为下一代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专业集群调度市场规模要占到公网移动通信市场规模的10%以上。
三、国内集群通信现状
2001年,信息产业部批准采用TETRA和iDEN作为中国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集群通信系统工作频段采用806~821MHz /851~866MHz,双工频率间隔为45MHz。
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领域占据主流的TETRA、iDEN系统价格均偏高,且标准的公开性也不尽如人意,我国自主开发的数字集群标准GoTa系统和GT800系统应运而生。由于没有完整成熟的标准,影响了系统和终端产品的成熟进程,加上工作频段等各种原因,后两种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
1989年我国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1993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1999年,全国模拟集群系统信道总数不超过1万,用户总数大约20万。
在各自为政的集群系统中,频率闲置和频率不足的现象同时交替存在。由于专用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有限,且要求自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部门众多,使得本来不富余的频率资源更加紧张,频率资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专用移动通信发展的严重问题。
四、集群通信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从集群通信业务的应用看,目前数字集群是专业移动通信的第二代产品,是技术先进的高可靠、高效率的无线调度指挥网,可广泛为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如公安、交通、铁路、厂矿、港口码头、大型运动会、城市管理等部门提供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生产调度、行政管理等服务。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频繁举办各种大型公众活动,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急联动和城市的安全管理逐步引起了政府各部门的关注,并且广大集团用户对集群通信的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除语音调度外,还需要高速率的多媒体集群通信,因此数字集群通信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从集群通信业务用户发展规模来看,随着数字集群应用日益广泛,用户规模逐年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安、交通等部门和企业对应急通信及指挥调度的通信需求不断提高,数字集群将拥有可观的用户规模。
五、集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目前数字集群系统的不足
在我国,TETRA和iDEN系统采用的频道间隔为25KHz,GT800系统单载波频率带宽为200KHz,GoTa系统单载波频率带宽为1.25MHz,目前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支持语音和低速数据通信,在数据传输能力和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方面,数字窄带集群通信系统仍然比较落后。例如,iDEN系统对时隙和调制方法进行改进后推出的宽带综合数字增强型网络,将峰值传输速率提高至384kbps,TETRA增强型数据业务理想情况下可支持不超过700kbps的峰值传输速率,均未达到Mbps的数量级。在频谱利用率和覆盖方面,现有的数字集群系统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由于窄带数字集群系统自身体制的限制,向宽带化演进存在较多的困难,相关标准尚未制定。
(2)集群通信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全球无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宽带化成为整个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集群通信系统在技术上也将向系统IP化、业务多样化、数据宽带化、终端多模化的方向发展。从具体的应用来看,主要体现在高速数据、视频以及构建于此基础之上的多种应用,包括移动办公、多媒体集群调度、视频监控、城市应急联动等。
同时,集群通信系统还应该具有更大的信道容量、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好的传输性能,采用低成本、可伸缩、可配置的全IP无线多媒体网络架构,并能够实现平滑演进。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2G、3G到4G LTE,从语音到高速数据业务,LTE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在系统架构上采用全IP的方式,通过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速率等。自LTE启动以来,3GPP全力推进LTE的研究工作,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完成了R8、R9、R10和R11版本的标准制定工作,目前正在进行R12版本的标准制定工作。
2012年CCSA专题讨论了《基于TD-LTE公众移动通信网的集群通信业务》规范,并正在编制《基于TD-LTE公众移动通信网的集群通信业务总体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标准。
(3)基于TD-LTE数字集群通信的关键技术
①下行信道共享技术。为支持集群通信系统的组呼、广播呼叫,需实现点对多点的下行信道共享,即同一物理信道资源应能被小区内属于同一用户组的多个用共享。基于TD-LTE的数字集群系统,需要对TD-LTE的物理层信道、相关物理层过程以及上下行链路的传输信令进行改进,并对MAC层的调度机制进行优化。②上行信道抢占技术。在一个集群呼叫过程中,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用户能够获得话语权成为讲话方,其他用户为接听方,为此,需要支持话权申请、话权抢占等功能。需基于LTE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增强改造以实现上述功能。③快速呼叫建立技术。集群通信系统呼叫接续需满足PTT“按键即讲”的要求。需结合下行信道共享、上行信道抢占对LTE系统的改造,分析研究优化接续流程,提高接续速度。因此可能需要对LTE的呼叫接续流程做修改以提高接续速度。④集群指挥调度技术。集群通信系统需要提供较强的指挥调度功能,包括组呼、广播呼叫、强插/强拆、动态重组、迟后进入等集群系统所具备的特色功能。为了支持集群业务,将对eNodeB、MME、P-GW和HSS网元进行改进,增加相应的集群功能实体来实现集群。
(4)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特征
宽带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业务、功能和性能需求上应具有以下特征:①业务特征。宽带集群通信系统围绕“语音”、“数据”、“视频”这三个基本服务拓展宽带业务类型,包括:组呼/可视组呼、单呼/可视单呼、紧急呼叫等语音类业务;移动信息服务、高速数据查询、网络浏览、移动办公、定位服务等数据类业务;视频会议、移动视频监控等视频类业务。②功能特征。A.具有群呼、直呼等快速指挥调度能力;B.集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的多业务传输能力;C.具有网络互联和脱网通信能力,以支持直通或终端构建Mesh网络等。③性能特征。A.网络高可靠性,具有强故障弱化和抗毁能力;B.支持大热点地区、热点时段的大话务量能力;C.呼叫建立时间短,呼叫建立时间小于500ms;D.网络安全性高,支持端到端加密。
(5)数字集群通信在TD-LTE中实现方案
数字集群通信在TD-LTE中要实现上述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TD-LTE核心网EPC的扁平化架构方案如下:
TD-LTE公网集群系统无需为集群通信独立建网,而是与TD-LTE公众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其中,TD-LTE无线接入网是TD-LTE公众网络的主体构成部分,占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投资的大部分,公网集群的接入网应与公众网络的接入网共享,包括站址、天面等资源,可有效利用公众网络资源。
TD-LTE核心网中集群调度功能与普通EPC系统互相独立以减少对公网业务的影响,集群调度器融合在集群独立核心网中,以便实现集群业务的调度和分发。
引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sdh技术将逐渐朝着下一代sdh的方向演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wdm为核心、以智能化光网络(ion)为目标的光传送网进一步将控制信令引入光层,满足未来网络对多粒度信息交换的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组网应用的灵活性。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sdh传输技术及其特点
sdh传输业务信号时各种业务信号要进入sdh的帧都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映射是将各种速率的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装入相应的标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开销 (poh)形成虚容器(vc)的过程,帧相位发生偏差称为帧偏移;定位即是将帧偏移信息收进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的过程,它通过支路单元指针(tu ptr)或管理单元指针(au ptr)的功能来实现;复用则是将多个低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高价通道或将多个高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复用层的过程。
sdh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这是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其具体特点如下:
1.1sdh传输系统在国际上有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和标准的光路接口,使网管系统互通,因此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数字传输体制标准,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1.2sdh接入系统的不同等级的码流在帧结构净负荷区内的排列非常有规律,而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它利用软件能将高速信号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实现了一次复用的特性,克服了pdh准同步复用方式对全部高速信号进行逐级分解然后再生复用的过程,由于大大简化了dxc,减少了背靠背的接口复用设备,改善了网络的业务传送透明性;
1.3 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dxc)、网络的自愈功能和重组功能就显得非常强大,具有较强的生存率。因sdh帧结构中安排了信号的5%开销比特,它的网管功能显得特别强大,并能统一形成网络管理系统,为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信道的利用率以及降低网络的维管费和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4由于sdh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它所组成的网络非常灵活,它能增强网监,运行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优化了网络性能有,同时也使网络运行灵活、安全、可靠,使网络的功能非常齐全和多样化;
1.5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1.6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这一特点表明,sdh既适合用作干线通道,也可作支线通道。例如,我国的国家与省级有线电视干线网就是采用sdh,而且它也便于与光纤电缆混合网(hfc)相兼容。
1.7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支持atm或ip传输;
1.8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可靠,误码少,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接入网使用sdh技术,可以使得网络运营者能更有效地向用户提供所须的短期或长期的业务需求;对于要求有高质量、高可靠的业务大户,可提供理想的网络环境和业务可靠性;可非常方便地增加传输带宽;由于sdh大量采用软件进行网络配置和控制,使得新功能和新特性的增加比较方便,适于将来的发展,网管能力得到提高,从而简化维护工作;结合v5接口的应用,将v5的功能直接用于sdh结构的接口,简化网络的组织。从原理上来说,骨干网上的sdh设备和接入网上的sdh设备是没有重大的原则区别的,能在骨干网上应用的sdh设备就应能在接入网上应用。但是,由于两者针对的应用环境不同,面向的对象不同,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设备的选用就有一定的差异。
2.sdh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近些年,点播电视、多媒体业务和其他宽带业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为sdh应用在接入网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sdh技术应用于接入网的好处是:
对于要求高可靠、高质量业务的大型企事业用户,sdh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网
络性能和业务可靠性。
可以将网管范围扩展至用户端,简化维护工作。
利用sdh固有灵活性,可使网络运营者更快、更有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长期和
短期业务需求。
从技术上来看,接入层的相对带宽需求较小,需要提供ip、tdm,可能还有atm
转贴于
等综合业务传送。以sdh 系统为基础并能够提供ip 、atm 传送与处理的系统(包括tdm、ip与atm接口,甚至包括ip 和atm 交换模块)将是解决接入层传送的主要方法,这种方式可廉价地在一个业务提供点(pop)上提供高质量专线、atm 、ip 等业务的接入、传送和保护。
2.5基于sdh的mstp的基本思想是在传统的sdh传输平台上,将sdh对实时业务的有效承载和网络二层甚至三层技术所具有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传送节点对多类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在当前实际的设备开发和应用中,如何有效地承载以太网业务是关注的重点。为满足客户层对以太网业务性能日益增长的要求,当前新的研究重点己集中在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弹性分组环(rpr)等技术内嵌入mstp中,并和已有技术有效配合,共同提高以太网的业务性能及其组网应用能力。
结束语
全球3G商用进程加快
提到对未来移动/无线技术的展望,就不能不提3G。3G在全球商用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国内,目前我们还没有正式开展3G商用,所以分析国外3G商用的具体情况。看看我们自己准备3G的现实,可以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把握机遇、再创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6年全球3G用户快速增长。WCDMA用户9650万,比2005年新增近5950万;1XEV-DO用户5676万,比2005年新增3234万;CDMA2000 1×用户2.76亿。截至2007年1月,全球已发展了WCDMA网络142个,比2005年新增47个EV-DO网络53个,比2005年新增22个CDMA2000 1X网络183个。HSDPA发展迅速,2006年一年内商用网络达到97个。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欧洲允许运营商在900MHz频段发展3G业务,美洲国家允许运营商使用800MHz~900MHz频段发展3G业务。
TD-SCDMA技术试验情况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从2002年2月到2004年9月,是TD-SCDMA技术试验阶段,这个阶段实现了TD-SCDMA的“从无到有”。其中2002年~2003年试验的是基于GSM协议的TSM设备(该种技术方案已被否决),2004年开始试验基于3GPPR4标准的LCR设备。主要无线系统和终端设备由大唐提供。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试验,这个阶段解决了“建立产业链”的问题,形成了多厂家环境,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基本功能和业务,初步验证了关键技术和组网能力。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是应用技术试验,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加快芯片终端研发”,重点测试芯片和终端,完善设备功能与性能,进一步验证关键技术和网络性能。从2006年2月到2007年,是规模网络应用技术试验,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全面验证与完善”。从2007年到2008年,是扩大规模网络应用技术试验,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继续扩大商用试验范围。
移动网络加速向宽带演进
HSDPA比预想的商用速度快。GSMA的CEO称HSDPA的商用进程比GSM和WCDMA快了3年,原因主要有三个:WiMAX的压力;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3G最初的版本提供的业务与2G差别不大。
移动通信网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宽带互联网业务平台。Vodafone的CEO认为应该使互联网的应用迅速进入移动网,他们已经开始与Google、Myspace和YouTube合作。LTE(长期演进计划)标准化和研发速度正在加快。同时,WiMAX提高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更新速度。2004年初802.16系列WiMAX提出之后。整个无线通信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竞争,加速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的步伐。
3GPP和3GPP2分别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开始了3G演进技术E3G的标准化工作。其中3GPP启动了LTE计划,提出的技术要求是:实现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速率,频谱效率比R6版本高2~4倍。能更好地支持IP传输业务,而且成本更低。3GPP在2006年完成主要参数研究,2007年6月完成标准化。3GPP2则提出了无线接口演进(AIE)计划。AIE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采用多载波CDMA20001xEV-DO技术。最多15个载波实行捆绑,可支持下行46 5Mbit/s、上行27Mbif/s速率的数据业务;第二阶段采用增强型无线接口,将支持下行100Mbit/s~1 Gbit/s、上行50Mbit/s~100Mbit/s速率的数据业务。第一阶段在2006年初,第二阶段在2007年4月完成。
WiMAX2006年有了实质性进展。IEEE802.16m标准将带来高达1Gbps的无线数据传输速度,它的推出对于WiMAX未来的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WiMAX的提出和推进,E3G的标准化启动和加速,使得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呈现明显的宽带化和移动化发展趋势,即宽带无线接入向着移动性方向发展,而移动通信则向着宽带化方向发展。
移动与无线技术在演进中走向融合
当前,移动、无线技术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融合。
在多元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无线技术在竞争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涌现出了同时被上述无线技术采用的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与此同时,在以ITU和3GPP/3GPP2为引领的蜂窝移动通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上,以及IEEE引领的无线宽带接入从无线个人域网到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再到无线广域网的演进道路上,都开始增加对方的内容,例如:移动通信不断强化宽带传输性能,无线宽带接入不断增强漫游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借鉴WiMAX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蜂窝移动通信启动了LTE,即“3G长期演进”项目,用以增强宽带传输性能。LTE的确立,令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线路与定位为“低移动性宽带接入”的WiMAX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当蜂窝移动通信在向WiMAX、WLAN学习的时候,WiMAX、WLAN也在添加电信级的安全等内容。在安全方面,WiMAX、WLAN将基于多层次的安全策略(WEP、WPA、WPA2、AES、VPN等)提供不同等级的安全方案,使企业、个人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性价比来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安全策略;在漫游能力方面。WiMAX、WLAN也朝着覆盖范围更大。从热点到热区到整个城市的方向迈进;在技术方面,WiMAX、WLAN将致力于打造基于IP的交换技术和开放的业务平台,使网络更智能、更易于管理。
在“无线+宽带”的大趋势下,无论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还是WiMAX、WLAN等无线宽带技术,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信道多径衰落和频谱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OFDM和MIMO就成为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同选择。OFDM在解决多径衰落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载波的数量,造成了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带宽的增大;MIMO则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因此,OFDM和MIMO的结合,成为推动“无线+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移动无线业务融合时机成熟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固定和移动宽带化的发展趋势,通信网络和业务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提供的业务将从以传统的话音业务为主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二是通信的主体将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宽带”刺激各种新型技术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无线技术创新,其他无线技术如超宽带(UWB)、蓝牙、RFID、认知无线电、ZigBee、自由空间光系统等都有用武之地。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相关行业将逐步融合,通过一系列新的技术、新的业务和应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融合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包括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特别是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和传感器网络的融合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而且已经在技术、市场需求和设备方面逐渐具备条件。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 发展 趋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它打破了以往的通信格局和范围。对于现代的人们,大多都用这种通信技术来进行通信。在社会不断发展之中,它满足了人们日益增加的通信需求,其本身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不仅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通信需求,而且还为军队的信息通信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由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来看,我们能够知道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特点
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有三类;①数据信息传递的比较快,对于当前的计算机通信技术采用的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传递技术,这种信号传递方式与以前的那种传统的信号传递方式相比,在速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②通信时的响应时间短,针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本身在通信时的响应时间较短。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通信时使用的是双胶线的电缆,这种数据的传输渠道在进行信息传递时比较快,其具体的响应时间大概只有一秒,可以说是瞬间反应[1]。③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比较高,在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通信时,其信息在传播中,能有效的避免各种的病毒影响,从而使信息不会泄露或丢失。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在通信的过程中使用的独有加密方法,保护着整个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使数据信息只有到了接受者的终端接收器上,进行对应的反向加密才能够读取。这种传输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信息传输时的安全性。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因其自身的各项优点特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工作领域中,在各项工作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应用有:①即时的远程通信,这种通信是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开展远程的信号传递,使人们可以相互之间传递信息。就比如说我们平时生活中在使用的电脑中的远程数据传输时,就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方面。②计算机通信信息处理技术,这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比较基本的技术应用。主要是用来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符合要求,便于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应用。③多媒体的信息处理,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信息处理也相应的加大了应用的范围,不仅能够对普通的信息进行处理,而且还能够对多媒体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信息规格符合人们的需要。比如说;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手机里就有通信技术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像一些图文的搜索,数据的搜索,这些都是通信技术在对于多媒体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得到的。
针对于当前我国的科技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之路。第一个方面:计算机通信的发展;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其与电子技术和许多的先进通信技术和软件相结合的情况下,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应用上的范围又相应的加大的许多。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多媒体的通信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网络化现象的不断加强,多媒体通信技术在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通信技术对于信息的有效处理,使人们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其中的数据信息[2]。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中,人们对于多媒体的通信技术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向发展,采取这项通信技术来接收其它地区的画面,使能够变成可视的,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服务模式。不过如果想要实现这样的服务模式,那就需要我们对多媒体的整个通信技术网络进行长期不断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对其加以相应的完善,将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朝着更加先进的多媒体网的方向去发展。这两个方面从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向出发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相关的阐述,其最终目的都是想要推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在未来发展中应用。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让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