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一、舞蹈美育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现状

舞蹈美育的重视与否,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反映出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当前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但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依然在或多或少地羁绊着人们的手脚,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在左右着人们的头脑,素质培养在中国教育大环境中,尽管已经蓬勃着生机,但目前并未形成葱茏蔚然之势,就德、智、体、美、劳诸素质的综合培养而言,在许多高校里,舞蹈被排斥到狭小的空间,更多体现出是装点门面的作用,而不是切切实实地在实施美感教育。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越来越需要素质全面的人才,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舞蹈美育的功效就显得相当有现实意义。

二、舞蹈美育教育是高校中的重要形式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筋骨的舒展、情感的宣泄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呼唤。舞蹈的人体,作为艺术表现的物质媒介,较之普通人体具有更强的能力,比如软开能力、控制能力、弹跳能力、旋转能力、翻滚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有先天的差异,但更多的是在后天的训练中获得的。健康的体魄是优美体态的基础,优美的体态又是健康身体的表现。对富有青春朝气的现代大学生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体态是同样重要的。特别是舞蹈对培养身体协调性、动作连贯性和音乐节奏感的特殊作用,会让健康的身体更加健美,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舞蹈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美育对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开发人的智能,具有重大的作用。舞蹈是以人体运动为媒介的传情达意的视觉艺术,运动的人体无疑是人的直觉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典型的体现。所以,直觉与想象作为人的审美能力的表现,不仅是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本质性的东西,也是人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舞蹈是一种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综合性的艺术,与其他艺术和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美育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有积极的作用。文学上的“文思”,在舞蹈创造中就是舞蹈家动作上的“意想”,音乐上的“乐思”和舞蹈上的“意想”也是有共同性的。而学生在学习、欣赏和表演不同种类的舞蹈时,如芭蕾舞、民族舞和舞剧等,不仅能获得这些舞蹈的可感形象,了解丰富的舞蹈内容,而且能感知推导出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各民族舞蹈所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地理环境因素,生活习俗原因和信仰、文化背景等形成条件。而这些知识的获得无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舞蹈美育在德育课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美育功能是舞蹈精深的内涵之一,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舞蹈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体验这一原则的崇高性,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心里欲求。许多的教育者都有一种感受,纯粹的说教和现身实践往往效果不一定很大,而将艺术的感染教育通过恰当的形式地引入到教学中来,功效不错。这是德育的一种典型教育方法即“自我教育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辨别和感知出真善美与假丑恶,还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意义。

五、舞蹈美育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舞蹈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美育,我国高校师范生的舞蹈教育则可以理解为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将舞蹈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地融入审美体验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对美的感受通过联想与想象、比较与分析、交流与合作,表现与批评、探究与创造等审美体验过程,转换为审美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良好态度,让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真善美的能力,并在教材中不断加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等内容,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的“四有”新人,最终达到舞蹈教学中的德育目的,使每个舞蹈者都能够成为一个将美丽的形象和高尚的品德带给全社会的人间天使。

六、结论

综上所述,舞蹈美育作为感受美、培养美、实践美、传导美的教育方法,在素质培养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来说,意义尤为明显。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舞蹈教育中结合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将美育教育放在具体的个性化的课程中去学习,把舞蹈的美育功能充分运用起来。用舞蹈“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体魄,从而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高教改革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见,舞蹈美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其他美育形式一起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高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下,充分发挥其辅德、益智和健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著:《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

[2]隆荫培著:《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

[3]杨仲华、温立伟著:《舞蹈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4]刘青弋著:《中外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

[5]王国宾著:《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8月

第2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艺术实践,认为艺术不仅可以使个体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使人从中学到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启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枯燥无味的说教和行为训练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而要用文学中的“美”去感染他们、熏陶他们、启发他们,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这里,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粗浅看法。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也就是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那么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要做到这一点,光运用理论进行说教,效果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靠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具体、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道德情操和思想觉悟。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例如陆游《示儿》一诗中这样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这首诗中,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左,表达了无穷的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表示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全诗洋溢着一种“悲壮美”。在讲授这首诗时,要使学生体会这种“悲壮美”。

其次,文学是以语文为工具来塑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被称为语文艺术,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美的语言感染下,掌握住语言的结构和实际运用。这里我们以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鹤雀楼》为例,来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10个字写远眺的情景,有色、有形、有情、有势――“色”:有白、青、黄及五彩;“形”:有日、山、河、海;“情”:一个“依”字,把落日对山依恋不舍之情活脱脱写了出来;“势”:一个“人”字,把黄河一泻千里之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后两句10个字,即景生情,别出新意,道出登高可以博见的哲理。在课堂中,教师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和发掘以上的这些语言美和这些语言中所包容着的异彩纷呈的生活画面与自然界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在文学作品美的语文中发现“美”,并把这些“美”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美,进而在他们自己作文时,选用思想健康、积极乐观的题材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我们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时,要使学生明白作品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浓厚的感情,为什么选择了熊皮手套的内容?在这一问题上伸发开去,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熊皮手套”这一内容的“美”,这一内容能够充分表达文章的主题,在以后的作文中选择美的题材,以达到文章“美”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古典诗歌体现了美育中的语言美、内容美。现代诗歌也体现了美学的艺术效果。比如新编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读来非常清新、优美。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了一个可以画得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就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体现了诗的音乐美,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死水》体现了诗的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第3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基础文化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58—01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化素养化素养化素养。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党的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其次,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第4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电教;音乐;美育作用

幼儿音乐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按照美的观念来塑造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教具有形、声、色特点,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直观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幼儿对所学音乐得到充分的感知,使抽象的转变成具体的,遥远的转变成眼前的,活跃了幼儿的思维过程,便于幼儿对所学音乐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为幼儿学习音乐提供了有力条件。我们认识到电教媒体,有“在创设美的音乐环境,提供美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认识美的能力,优化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培养幼儿审美素养”五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在音乐活动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去感受美

为了有效的培养幼儿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能用正确的审美观去感受,体验,欣赏美,这是实施美育初始阶段的基础,为了适应时展与深化教改的需要,我们借助电教多媒体的功能,恰当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笔等电教手段,投入音乐中所展现的意境,形成审美艺术的指向性,如让孩子们感受音乐能表现不同个性的不同特点的动物,人物及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在大班音乐游戏《龟兔赛跑》中,用活泼灵巧的单簧管音乐表现骄傲的小兔,鉴定徐缓的大管音乐表现沉着的乌龟。当音乐节奏密集,速度逐渐加快时,表现出龟兔比赛竞争紧张,激烈的场面。孩子们脸上露出紧张的情绪,他们也为故事里的小主人翁的胜败担心;当音乐到了坚持不懈的乌龟取胜时,小朋友即刻鼓掌欢呼起来;当骄傲的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误后,森林里的其他小伙伴为小兔、乌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在这欢快、热烈的乐声中深受感染,引起共鸣,他们也不由自主的载歌载舞起来。我在教学时采用分句听,重点单点重复听,演示投影和出示直观形象的教具等方法,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场境中不同的情绪气氛,这表明发挥电教优势,可创设动画情景,促进幼儿以动态思维进行美的感受,并能将形象,音乐,节奏,气氛融为一体,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使儿童兴趣盎然,主动积极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审美活动欲望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2 运用电教手段,为幼儿提供美的音乐素材,以对美加深理解

音乐本属于美育范畴,但是,现实音乐中,适合幼儿的作品不够,港台流行歌曲充斥市场。大纲要求让儿童多接触我国的民族音乐,儿童歌曲,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作品中,认识和鉴赏美,并结合实际开展幼儿音乐欣赏对幼儿进行审美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运用电教媒体的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不受时空限制和可重复、可再现等优势,把目前教材中有限的内容,制成录音常在课内使用,发放给幼儿家长供回家使用,让幼儿收到健康的音乐美的教育和熏陶。我们让幼儿欣赏民曲《狂欢舞》,让儿童通过听赏,感受到各种民族乐器的音乐和节奏变化等,给人联想起热烈欢庆的气氛和场景,同时引导幼儿欣赏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著名音乐家,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知识,初步感受节拍,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电教媒体为美育创设了美的音乐环境,为音乐教学提供了美的素材,为儿童感受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加深了儿童在音乐知识,音乐语言,音乐形象,激情明理诸方面对音乐的内涵和音乐视野的理解。

3 课内外结合,促进了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

第5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媒体技术;素质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扩展与深入 ,现代教育技术已走进了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等课堂,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我也深深思索,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体育教学中呢?传统观念认为,体育课主要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的技能技巧,和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大关系。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体育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 体育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应用。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机能的下降,也妨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实际上,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高难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媒体技术作为新型教学辅助手段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深刻体会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带来的诸多优点,我认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可以说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体育教师已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那么,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有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

(二)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如果让他们先通过观看体育明星精彩的比赛视频,如篮球课上播放姚明比赛的精彩瞬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实施教学任务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不太容易操作的动作要领以动画形式展现给同学们,使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教师讲解,这样教师比较轻松,学生比较感兴趣,印象也比较深刻。当然,如果教师讲解完毕,能亲自给学生示范一遍,那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样的动画课件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就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且会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就会更加努力,学习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体育明星比赛的视频如姚明的灌篮、梅西的射门、郭晶晶的跳水、体操健将的平衡木、吊环等等等等精彩画面展示给同学们,使他们在对明星的崇拜中真正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激发爱国热情

现在的学生喜欢把体育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且有意识地收集某些明星的资料、图片。如果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将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精彩动作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进去,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可以趁机鼓励同学们要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以后也成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如果将残奥会的精彩画面播放出来,并配以教师的激情解说,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具有传统的说教不可比拟的作用。

第6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一点,那就不能算是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师要借情感的沟通,启迪学习的悟性,激发学生爱美的心灵。

文学作品一边都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家思想感情的。这活生生的传神写照就是“境”,而其中思想感情地流露就是“意”。这描绘的画面或形象、情调或气氛以及作家的思想感情等几方面的融合,就构成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等方面的教育,都先要带来进入意境;不进入意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感受。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呢?主要靠“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直至背诵,增强学生对作品画面形象的了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意境,唤起内心视像,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全身心进入作品之中,深深地感受和鼓舞。当然由于有些作品意境深远紧靠读还不够,还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指导。但是这种点拨和指导是绝对代替不了学生通过自身的“读”来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别林斯基曾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对立统一的有机结合。这就决定了文学欣赏不能只是消极地承受,必须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发挥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对作品的形象给以补充和丰富。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独特的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和必然性,通过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语文教学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悟出作品所要揭示的思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具体形象在大脑中“活”起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感受它。”在审美教育中,重视“悟”的教学,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有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这就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接受作品体现得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熏陶时,还应注意启发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接触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社会、认识周边的人和事,弄清哪些是生活中真、善、美,值得我们去热爱、讴歌、颂扬;哪些是生活中的假、丑、恶,需要我们去憎恨、批判、抵制,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认识了的生活。哪怕是一片简短的日记,学生能透过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发现其中蕴含的“美”的东西的存在,其实际价值就超过了它本身。因为它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能用“美”的眼光观察问题,并自觉接受“美”的思想情感的影响,这不正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所期盼的结果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我们重视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何愁我们的目标不能实现呢?因此,只要我们经常不断的用审美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生更好的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勤奋的读书写作,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写出温情并茂,熔思想、感情、审美于一炉的好文章来。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第7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政治;美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46-01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

第一,形象性。美必须是人的意识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美的形象是生动的、新颖的、独特的,适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第二,情感性。美之动人,最重要的就是以情感人,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美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创造性。美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改造的结果,人类自告别动物界以后,就不断地进行着美的创造。任何美的劳动产品、社会现象、艺术作品都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创造,就不会有美。第四,愉悦性。美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可以使人休息、娱乐、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清新、向上、愉悦的感受。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

当今世界,美的事、美的人、美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真可谓美不胜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美的材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十分丰富,取之不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不充分展示社会风尚美和道德美。此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现美的内容和形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能掀起教学活动的,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开合有度,使学生领悟到教学的节奏美和结构美。富有独创性的板书、精美的教具(图片、录音、录像)、生动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式提问和质疑、少而精的论述和剖析、动静相宜的体态、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等等,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

4.利用多媒体手段直现美的形象

在讲授初一思想政治《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 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5.利用多媒体手段感悟美的声律

美的感受、美感教育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多媒体进入政治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

政治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政治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6.利用多媒体剖析美的结构

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分析美的结构是理解美感教育不断深化的表现。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剖析美感生成的主客体结构起着极重要的负载作用。运用多媒体,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

7.利用多媒体欣赏、体味美的神韵

第8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一、简析美术类学生特点

第一,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从小就开始接触艺术,个性比较鲜明,偏感性,不愿意被管束,思维活跃的同时缺少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政治觉悟不高[1]。第二,自我认同程度高,拥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勇于接受和面对社会中的竞争,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差,面对失败的时候不会对自我进行反思,总是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且缺乏一定的公平竞争意识。第三,只注重专业课程,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没有扩展知识面的意识。

二、蕴含于美术教育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使美术教育更贴近现实

学习美术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优越,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浓厚的专业情结,对周边的人、社会、环境缺少一定的关注,但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专业技能和素质上,同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国家史事、政治观点、社会时事、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熏染来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现实。

2.实现美术教育大众化和人性化之间的融合

教育本身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尊重其人格,欣赏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才能,为不同学生创造出适合其学习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即教育的大众化,美术教育更是如此。美术教育本就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心理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需求的差异性,以使学生发挥出其个人的特点和潜能,实现自我,避免学生思想的僵化,即美术教育的人性化[3]。为使学生能够在自我教育中更好的维持自身发展,美术教育应通过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这种隐性、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对学生情操的潜在熏陶。

3.促进美术教育中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融合

因为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美术家,同样的,一个没有内涵和高品质的人也必定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因此,美术教育也应当跟随社会主流,以社会主义为指导原则和方向,在教学内容上做到艺术与思想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的有关民族历史、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了解到属于民族的,或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既得到艺术熏陶,又得到思想政治熏陶,既向学生传播了知识,又使年轻一代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历史、艺术的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意识,培养了高尚情操。此外,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美术教育也逐渐向着开放、多元和世界性方向发展,不断传入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既能保持和传承民族艺术、文化,又能吸收多元文化精华的有效手段,使美术教育具有民族性,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4.推动美术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融合

所谓教书育人,重点在人育,教学生如何做人,美术教育也是一样。艺术本身最初的目的也是安慰人类精神,将人类的品性和道德引导到最高点[4]。就如同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样:艺术是美的灵魂,其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育、心育,更是对整个人的教育。艺术对人的智慧和心灵可以起到直接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全方面,综合性的,美术教育使学生在理解心灵美和外在美方面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他们辨别真正的美与丑,善与恶。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为健康审美观的树立和审美的自觉性和追求上打下良好基础,将美术教育中美和艺术的教育同人性、生活、社会中的道德紧密相连,树立良好审美观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

5.推动了教师素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将高度发展的那些社会理性转化,然后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和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净化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操,最终完善他们的人格[5]。因此,要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之中,发挥其真正作用,就要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师能够跟上时展脚步,转变教学观念,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祖国的热爱,勇于追求理想,实现在美术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束语

第9篇: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人文素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十分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参与,追求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了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在对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大量的美术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绘画的联系过程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区分善恶美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实践,从美术教育增强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方面就美术教育在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 美术教育能够在增强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

审美能力是人们素质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人只有对生活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可以更好的感受美的存在,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开展艺术创作,也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因而对学生来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进行陶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造这些美术作品时候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审美能力开展艺术创作,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间等美术知识技能的感受与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对于绘画创作的想象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审美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伦理结构,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分辨善恶美丑,能够向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上的正面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教育相对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刚性教育来讲,是一种柔性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伦理结构的完善,通过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内在感化,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术作品形象开展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丑善恶形成一种很好的鉴别能力,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当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 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科学研究发信,人自身的情感会对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痛苦和愤怒的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愉快高兴的情绪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美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形象性的感性体验,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展艺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美术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和计算机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开发,而人的右脑则主要是负责图形和空间等一些鉴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培养。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美术教育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的媒介,十分生动的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水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小结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在学生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作为新时期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够在的发展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重要形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融合的多种教育元素,在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实践,就美术教育在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杰,张光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2] 李勇.美术鉴赏课引入地方高校公共课程理论分析的可行性[J].青年文学家,2012(06).

[3] 金业明.试论高中美术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