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图书馆服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服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服务管理

第1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图书馆;流通图书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05-02

在高校中,图书馆是最为主要的提供文献资源的部门,在高校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流通部门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不仅仅扮演者沟通图书馆资料与读者之间关系的角色,同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还会促进高校科研以及教学工作。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流通服务部门的工作也一直倍感压力。本文就对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图书馆不同于社区图书馆以及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的最大之处就在于高校图书馆其人流量以及借阅量较高,扩招后学生数量的激增以及自习室较少等导致很多学生将图书馆视为学习的最佳选择,这导致了高校图书馆内占座现象严重,馆内秩序混乱。

(二)图书的乱架以及错架较多。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多数高校在图书借阅时已经不再使用代书板,这导致学生或高校职工的取书和放书随意性较大。

(三)由于部分图书资源较为抢手而读者会受到其借阅数量的限制,于是将图书私藏到隐蔽位置,不仅影响到了图书资源的流通而且降低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四)图书资源人为破坏现象严重,尤其是涉及到学科专业或考研、英语四六级的图书多被乱写乱画,严重影响到图书资源的后续使用。

(五)高校图书馆的人流量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卫生问题。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探讨

(一)以书库管理为根本

高校图书馆流通书库已经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服务模式,其特点就是直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并且提高文献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的流通部每天面对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所以更加需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在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书库管理往往只重视宏观规划而不重视细节工作,例如某校图书馆内入口处没有设置馆藏资源分布图,导致学生查找资源时不得不在馆内来回穿梭;或者各专业学科藏书的标志牌不够醒目等。细节上是否用心往往决定了成败,这也是人性化服务提出的要求。

(二)以统计工作为突破口

做好高校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对其流通统计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因为这个环节所反映的正是图书馆内资源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统计工作准确反映出的是高校图书流通的状况,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分析出高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和借阅热点,同时有针对性的补充新书资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统计功能可以对其在采购、编目以及流通等多个业务环节进行统计。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系统中统计功能的使用,并且配套建立读者数据库来对高校读者的借阅习惯、借阅规律进行统计,以此分析高校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的特点,从而为图书馆管理部门的决策等提供第一手资料。图书馆流通统计工作与图书馆长期建设和发展是离不开的,统计工作参与到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掌握高校师生图书借阅规律也是做好流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图书借阅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师生借阅图书的几个规律:首先是时间上受到课时安排限制,在大课间以及下午课程结束后分别迎来两个借阅高峰;在每周中周五是借阅高峰期。从阶段性来看,以学期为周期,则学期初与学期末为借阅高峰,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动力较足;以学年为周期来看处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生借阅数量较多,而大三、大四学生忙于考研与实习则借阅量逐渐下降。当了解到这些借阅规律之后,图书馆流通部门针对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布置人员值班来满足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借阅需求。

(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管理中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表现为图书资源流通的自动化,不仅仅表现为办理借阅手续的快捷化,同时要求在统计和查询资料上提高效率。笔者在东部某高校调研中看到,此高校引进了一批设备来实现借阅图书与归还图书的自动化,师生只需要将图书放入机器扫描仪下,结合按钮操作就可以顺利实现自助借阅、归还图书。检索信息的计算机化也是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的重要增长点,在实现了信息检索计算机化之后读者不再需要从各种卡片中寻找图书编号,只需要利用计算机终端来快速获取书刊信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电子资源库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流通服务水平。笔者在南京某高校图书馆访进行交流时看到,其图书馆信息检索平台已经与知网、万方和超星图书平台无缝对接,当师生进行资源检索时不仅显示出馆藏书刊信息,当目标书刊被借出时检索平台会自动出现该图书电子资源来方便读者下载使用。这就让许多师生在宿舍、家里在线使用图书馆资源,相应减少了图书馆人流量,同时也有效提高师生科研效率。

(四)以做好读者服务为出发点

为了可以让高校图书馆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我国后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定要做好针对高校师生的读者咨询服务。首先是咨询服务,目前高校针对每年新生的图书馆利用讲座已经开展多年,主要内容是辅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内图书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导学生如何综合利用文献检索和借阅图书,对于学生来说是普及图书馆利用手段的重要途径,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图书馆的读者咨询和服务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尤其涉及到新书推荐和重点图书推荐上,图书馆流通部还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或者馆内招贴形式来有针对性的向高校师生推荐一些重点图书。或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笔者曾在某校调研时看到该校开展的“真人图书”借阅情况,实际上是请了当地文联、艺术协会的几位成员来校,然后学生可以与其中任何一位进行半小时的交流,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见识和开拓视野,同时这也是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重要部分,促进了学生对于图书馆的理解和认同。

(五)以促进职能部门沟通为关键点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部门,同时也是一个职能部门联合的整体,所以只有当图书馆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高效率运转时才可以做到井然有序,并且有效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图书馆的流通部门应该要加强和图书采购部门以及编目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可以按月份、季度等来做好文献沟通工作,汇总这个阶段图书流通的主要情况汇报给采购部门,来为其下一期的采购计划做参考。同时流通部门也可以将其书刊借阅过程中发现的图书编码错误等情况汇报给编目部门来及时解决问题。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目前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也要求图书馆业务员在其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上加强学习,除了需要掌握图书馆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加强在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学习,并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三、结语

流通工作是一个充满了各种细节问题的工作,尤其是在目前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下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所在,图书的流通不再是简单的借阅和归还,而是图书的高效利用和信息资源的处理,对此,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林龙.高职高专文献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2]王玲荣.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障碍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

第2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

网络信息服务及管理在图书馆一般由某个部门来承担,通常如信息服务部等。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对网络信息服务的管理还在沿用传统图书馆(非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的特点。因此,笔者将根据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图书馆已有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的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建立以用户服务为目的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模式,从而使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脱离旧的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1.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点状管理模式

(1)服务资源的点状管理。即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资本资源等)分别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传统管理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延续、应用。此时,节点代表的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人员,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直线型组织中,节点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节点之间相互联系不紧密。

(2)服务环节的点状管理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每次过程都是向用户展示服务质量的机会,均是由一系列“关键时刻”构成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关键时刻”的含义可以这样定义:用户与一个网络信息服务或组织的某一部位发生接触时,对该网络信息服务和组织品质留下印象的任何一个瞬间。无数个“关键时刻”构成了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及其组织的声誉、信誉和形象,每个服务结点所展示的服务品质构成了网络信息服务整体的服务循环链。每一个网络信息服务人员都是“关键时刻”的缔造者,只有维护好每个人的“关键时刻”,管理好每一个服务结点,才能真正管理好网络信息服务的服务品质,进而为成功经营图书馆的良好形象提供帮助。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关键时刻”贯穿着其管理工作的始终,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需要加强对这些“关键时刻”所涉及的时空环境和服务内容的管理,才能创造良好的服务质量,获得用户的信誉。

网络信息服务的“关键时刻”的管理有两个覆盖面,其一是用户从访问门户网站、搜索资料或提出咨询等一系列活动中的“关键时刻”;其二是在用户网络信息意识-需求-满足这一过程的“关键时刻”。

由于图书馆这个实体即有公益性机构,又有经营性机构的特征,既有服务性,又有教育性、学术性机构的特征,因此,图书馆的“关键时刻”就比经济实体或其它机构的“关键时刻”要广泛的多,深刻的多。正因为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的“关键时刻”是相当广泛和复杂的,我们需要筛选并确定哪些是“关键时刻”,在关键时刻中哪些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通过对关键时刻的管理,能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为网络信息的人性化服务提供质量保障。

2.业务流程的线性管理模式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线性管理,就是根据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性质,划分成若干线条,按每条线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以流程为线把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各相关的要素连接起来,进而形成一种线性流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我们称之为服务的线性管理模式,也称链式管理。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线性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满足服务流程和服务发展的需要,适应网络信息服务的线性流程而产生的,它是以流程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通过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进而降低服务成本(时间和人力等)。

网络信息服务类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流程的多线性,因此在线性管理中,要重视并发控制,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在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线性管理模式中,它把涉及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供应商、合作者、服务人员、用户都纳入到管理中来,从下图可以看出网络信息服务流程在整个图书馆工作流程中的位置。

3.管理对象的网状管理模式

第3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服务;图书馆;模式

1现代图书馆实行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1.1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对图书情报机构提出的新要求

寻找21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突破口,应该着眼于社会需要和自身功能优势。图书馆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就是组织知识并提供服务。作为“知识集散地”、“信息枢纽”、“情报中心”的图书情报部门,应顺应时展和社会要求,审时度势,明智地选择并适时地调整服务重心,使图书情报这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深深根扎于现实社会,充满活力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知识服务新使命。

1.2网络信息环境对图书馆职能的挑战

各类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大量,导致了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和信息服务市场的重组,使图书馆丧失掉一部分用户和市场。图书馆文献服务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单纯的信息资源服务已难以维持其知识内涵,难以提高对用户的贡献程度。传统图书馆职能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

1.3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使得信息用户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文献借阅为主转向多种形式的信息需求并存。科技人员为了研究某一课题,往往需要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方法、成果和发展前景。他们要求尽快查询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希望图书馆能够尽可能准确、全面、及时、连续地为他们传递需要的信息。这必将导致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手段难以适应专业化需求。现代信息环境同时带来信息用户和信息行为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关键,就成了图书馆面临着的一大问题。我们必须针对用户提出的特定课题和项目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套餐”咨询服务。

1.4图书馆工作新的生长点——建立“知识服务”核心能力

在现代图书馆的多种功能中,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主旋律,各类图书馆都必须根据各自的性质和任务,围绕“服务”这个中心开展有关工作。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知识服务要符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

2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2.1知识共享

要提高图书情报部门的服务创新能力,就要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实现的方法是:

(1)从用户的目标出发,对外部和外部知识进行收集与捕获管理;

(2)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从纷杂的信息流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并将这些联系按照知识体系录入到数据库中,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人们能方便地检索有关数据与知识;

(3)通过知识库、计算机群组等,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员工的问题更方便地被其他员工所知晓,使员工具有的知识更方便地被利用,促进员工间及时广泛地交流和共享知识,从而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匹配和传送;

(4)利用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分析和运用功能,建立和发展各种管理机制来激发知识服务人员参与知识共享和进行知识创新。

2.2前台分类化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主要体现在咨询服务上。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是在图书馆的显著位置设立服务咨询台,广泛地了解用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互性高的利用环境。

作为专业化知识服务的方式之一,前台分类化参考咨询服务是在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基础上建立的新型服务模式,它一方面保留了原有的咨询台交互性高的突出优点,另一方面使咨询体系分类化。实现的方式是:根据图书馆用户的实际需求按专业(或专题)成立多个专业(或专题)咨询部,将前台接收到的问题按难易程度、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方式、或专业类型等标准分门别类,交给后台咨询部开始处理。各后台咨询部也可划分成若干具体咨询组,从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配置,从传统的采购、编目、流通等业务部门抽调一些具有专业知识或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组成各专业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来负责各咨询组的工作,以保证各组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的把握,使他们能够及时把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并有效地组织和利用馆内外的文献资源和技术系统。这起到一种细分的作用,为咨询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如图1:

图1前台分类化参考咨询服务流程

在这服务模式中,前台知识服务人员成为机构内部的“用户”,而所有的管理机构都成为支持性机构,所做的工作是保证前台服务人员能及时充分地获得资源支持、服务支持和管理支持。

2.3个性定制化知识服务

个性定制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主轴展开的,强调针对具体用户的需要和过程提供连续服务,并保证对用户决策过程的跟踪和全面知识服务,其服务效果的验证也以是否解决用户问题为标准。目前,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够做到,根据用户知识和使用情况分析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并将个人化界面和用户利用的服务集成起来,形成“用户个人图书馆”,也有为某专家某课题建立的Web网站,为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

2.4网络化知识服务

图书馆可以依托因特网,大力发掘网上信息资源,建立高效有序的资源共享网络,通过专业门户提供网络专业化知识服务满足专业用户需求,在网络化知识服务方面,开发特色网络数据库,建立相应的专业网站,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化网络检索工具、专业研究和专题文献、专业咨询频道等集成在网站上,这让图书馆成为专业网络化知识服务中心,并利用专业化的网上服务界面和网上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网络化知识服务通过知识平台的中介,知识服务者与知识需求者可以有异时异地的方便性,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按专业集成各种形式的网络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参与机会和一个无时空限制、条件限制的空间与环境,极大地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3实行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建议

图书馆采用知识服务模式是为了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变化,使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生长点。在实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内容:

3.1拓展服务范围,满足社会需求

(1)明确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社会化义务

推行图书馆知识服务必须打破行业系统各自为政的体制格局,必须改变图书馆资料传统的书斋性质,使之变成向社会传递科学信息、智力交流和进行参考咨询服务的开放系统,把图书馆变成全社会的信息中心、知识中心、教育和科学中心。

(2)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加快知识开发力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图书馆必须由传统的信息传递、资源服务走向知识服务。必须针对他们提出的特定课题和项目进行咨询服务,为其提供信息和知识的“套餐”服务,使信息服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形成信息服务的系列产品、优质产品和高端产品。

3.2提高馆员知识服务积极性

为提高文献资源开发产品的质量,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以追求良好的知识效益为动力,鼓励全员积极投入到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知识服务中去,尽量发掘出知识的潜在价值。对于那些在服务和开发中做出成绩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及时的、必要的奖励,并在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那些自身知识素质不高,工作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培训,以强带弱等方式,促进其加强学习,提高其工作水平。从而在图书馆中创造浓厚的学习、开发氛围,使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3.3定位创新知识产品

进入市场,信息产品只有不断被开发,才能将用户牢牢地“吸住”,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开发新产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

(1)纵向开发。利用本馆优势,结合用户需求,向纵深开发特色新产品。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多元化,还可以将同类型的信息产品按层次组成系统产品。

(2)横向开发。一是与社会合作,开发针对性强的特色产品;二是充分利用本系统各馆优势,联合开发系统特色产品,资源共享;三是综合利用各馆地域优势,联合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新产品,资源共享。

3.4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和广度

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宣传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图书馆宣传日、读书节、新闻报道、展览、接待参观、提供咨询服务、有奖征答、赞助公益活动、向社会发放图书馆通讯录,利用图书馆主页和社会网站的互相链接等。在运用这些手段时,图书馆应与新闻媒介搞好关系,充分利用媒介宣传,引导读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最终塑造出图书馆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许凤英.论现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李慧敏.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知识服务[J].情报杂志,2005,(5).

[3]黎艳.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的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2).

第4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401821),课题组成员:张燕、杨靖、刘蕾、常燕燕、关朝明、董磊、冯佳洁;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Q14114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401913)研究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一、图书馆志愿者

志愿者又称“义工”,其英文“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志愿者这一名称正式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志愿者服务却由来已久。其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二战后得到普及和规范化。我国志愿者组织起步于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志愿者组织,由此开始了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活动与研究。

图书馆志愿者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志愿为了知识信息的自由、平等、广泛有序传播而参与图书馆服务或活动并进而奉献社会的个人或团体。图书馆志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行为和志愿服务行为的有机融合,其在无偿、公益、利他这个基本原则上,与图书馆服务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这些契合表明图书馆之所以吸引志愿者,是因为图书馆有使志愿精神发扬光大的优势和环境。同时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开放自己、拓展其社会职能的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向全社会倡导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一种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图书馆事业,提高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社会氛围。

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志愿者统一的管理和健全的制度。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志愿者管理机构。每次有活动时由各部门分别招募志愿者,重复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久而久之,有的志愿者就不愿意来了。有的志愿者因为没有老师或组织监管,工作马虎不认真、迟到早退,甚至招来投诉或与读者起冲突。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的国家法律或部门法规,省一级的地方性法规仅有广东、山东等省份通过的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例。因此,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最终导致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特别是高素质的志愿者,志愿者服务也就难以深入开展下去。

(二)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公共图书馆招募来的志愿者是来自各行各业,专业水平、知识技能等参差不齐,即使他们所服务的岗位任务简单,也经过了简单的培训,但是由于他们对图书馆这个领域比较陌生,这就造成了对工作的认识程度不一的局面,导致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志愿者培训工作不到位,岗位设置单调。对志愿者上岗前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许多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培训,很少有综合系统的培训。这样,无法让志愿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图书馆具体的服务范围与技能,更无法提高志愿者的素质以及其工作能力。

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岗位设置往往是从图书馆浅层次需求出发,志愿者们被安排的大多数工作仅限于读者服务方面。主要是阅览室的图书整理、书库排架、上架、打扫卫生、外借服务、读者办证咨询、文明巡视等相对简单、机械的工作内容,忽略了志愿者的个人能力锻炼和发展需要,导致志愿者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这会造成人才浪费,也会影响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其服务效果。

三、完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几点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以及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是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必须有专门人员负责,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协调,同时纳入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和组织机制;经费保障是指,图书馆应确保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费用,包括培训及其他经费;制度保障是指,要专门制定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及服务守则,规范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管理和运作,建立起管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志愿者也可以自发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其职能是协调志愿者活动。

(二)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机制。“志愿者招募”是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起点。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志愿者网站、QQ群、微信、直接联系志愿者管理部门、论坛、报纸、广告等多种途径招募信息。图书馆对于志愿者应采取开放而从简的管理方式,即只要有参加志愿活动的意愿,并具备基本的活动条件,都接纳为志愿者。在具体招募中坚持规范化,采取登记管理制度,志愿者可通过团体或个人自愿报名参加。在招募过程中,要求志愿者填报详细信息或网上注册管理系统。图书馆要建立志愿者档案,分别按年龄、专长、学历、职业等信息存储到信息库中,以待图书馆留档备查。有效的招募可以为后续培训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培训工作是志愿者做好服务的重要环节。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图书馆基本知识: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员工构成、图书馆参观路线等,也包括对志愿者个人安全意识、紧急情况处置等方面的培训。首先要培训志愿者图书分类、图书排架、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等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加强礼仪、语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此外,对于深层次的服务,如信息服务、参考咨询等,图书馆还必须设计精细培训课程。对于志愿者来说,必须参加所有相关培训课程,并按时出席每月例会,以确保志愿者培训与发展有序进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志愿者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能够较为独立地开展服务活动。

(三)拓宽志愿者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招募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社会工作经验,图书馆应根据需要因人而异,可结合馆情、志愿者人员情况,创造性地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形成特色,既充分利用了志愿者本身资源,又使志愿者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增长了知识和能力;既吸引读者,又为志愿者提供一种寓学习于服务的模式,达到双赢结果。

(四)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监督、激励机制。适当的监督可以确保高质量的工作,同时也要给志愿者一些引导和激励。不同的图书馆,对志愿者的激励措施应有所不同。志愿者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动机的多元性等特点,因此采取的激励措施必须是多样的、综合的、立体的。可以通过倡导志愿者文化,用社会的认同感使其感到自身价值;还可以通过颁发证书,通报表彰等方式来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理解、受到尊重,产生长期服务,奉献社会的意愿;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应该提供充分的个人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让志愿者在“爱心奉献、助人自助”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汪海波,胡昌平.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2.2.

[2]徐恩元,黄黄.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1.6.

[3]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

第5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慈溪市图书馆为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提供各层次的志愿服务平台,为市民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提供帮助,以巩固全市文化活动中心部门的地位。

1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主要是指由志愿者参与进行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流通、参考咨询、讲座论坛、宣传调研、图书推荐等。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可以缓解图书馆工作繁忙的情况,特别是在寒暑假等读者、图书流量剧增时期,志愿者的参与,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传统服务工作的压力;图书馆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志愿者能够以读者视角认识和理解图书馆工作,发现并提出图书馆服务的不足之处,更有效地传递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阅读服务。研究者所在的慈溪市,地理位置优越,县域经济发展长期居全国前十,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相比配,如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分不清图书馆与新华书店的区别。志愿者的参与,还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促进当地公共文化的发展。

2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限制,县级市公共图书馆与一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有不小差距,在数年的志愿者服务实践当中,仍然有一些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制度性的建设,管理有待完善

流通、报刊等部门是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场所,由于制度建设没有明确到位,志愿者服务各方面组织工作还都比较松散。慈溪市图书馆尚未设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部来统一管理志愿者服务工作,随着志愿者服务的进行,包括志愿者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内的诸多问题显现。

(2)人员构成单一、服务时间过于集中、服务内容过于简单

县级市一般不设立高等院校,因此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人员主要以中小学生和部分热心市民为主。目前,慈溪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主要是面向全市各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寒暑期社会实践平台。这部分志愿者属于被动型志愿者,他们的社会经验和业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图书馆的现有需求。他们往往只能在馆员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图书借还、上架、书架整理等基础性工作。对于有着更高要求的咨询服务、阅读指导、图书馆导览等工作,则还不能胜任。

(3)激励机制不足以吸引志愿者

县级市图书馆提供的志愿者服务平台,以技术性和操作性相对简单的工作为主。因此,志愿者在相关工作中无法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志愿服务的动力无法增强,加之图书馆只为志愿者提供基础的补贴服务,例如午餐、交通补助等,这就导致志愿者在结束工作后不愿再次参与。

3 县级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的改善途径

针对志愿者服务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志愿者服务,县级市图书馆可以做出如下改善。

(1)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

成立志愿者服务部,或指派负责跟踪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馆员来对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管理等各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组建系统,最终实现招募对象广泛化、组织规范化、培训系统化、管理制度化。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志愿者信息库更新,以便根据服务岗位需求,做出最合理的人员安排。

(2)创新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公共图书馆对志愿者的认识,不应单纯只限于“劳动力”来安排工作。管理部门应调研志愿者需求,减少打击志愿者积极性的体力类服务,如还书上架,搬运等工作,增加趣味性、智力性较为浓厚的服务,如读者咨询、讲座助理、图书漂流等工作。针对成年志愿者,需发挥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服务意愿和专业优势有用武之地,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质量和整体素质。

(3)完善志愿者激励与奖惩机制

结合开展精神激励方式和物质激励方式。积极倡导志愿者精神,提高志愿者的身份认同度;评选年度最佳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提升借阅权限,使志愿者“有所付出,亦有所收获”;除予以交通和午餐补贴,可赠送志愿者喜欢的书籍资料等。同样,志愿者服务多出于非强迫性,志愿者行为难免带有随意性,所以,可能会出现志愿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建立志愿者考核制度,明确志愿者职责,提高志愿者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以规范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工作。

(4)成立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协会

根据图书馆的实际需要,指导成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吸引全市热爱社会公益事业、热爱阅读、热爱图书馆的市民入会,及时宣传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服务功能、并通过志愿者协会向读者收集各类文献信息需求和对各项服务的意见与建议。成立后的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将是一个自主性、主动性很强的协会,它的有效运转,对公共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第6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构建原则;一体化开放服务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然不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在机构设置,文献资源建设,服务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搭建“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才是符合现代图书馆实际需求的发展之路。

1 我馆传统管理体系的局限性

(一)以读者为优先的服务意识不强

图书馆是一个为读者提供便利,满足其需求的地方,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而在我馆传统管理体系中却正缺乏根深蒂固的“服务至上”意识。以读者为优先的服务意识不强,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在运行时常出现应付读者等现象,或者即使有服务意识,但因为受到图书馆管理体系限制而不能真正为读者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时间短。目前,我馆开放服务的时间都未达到教育部的每周70小时的开馆要求,只是将一部分功能区域开放服务,未达到全馆全部开放。在工作日期间,读者等去图书馆阅读的时间只有在下班或放学后,而我馆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作息时间相同,从而导致图书馆职能效用无法得到实质发挥。

(二)重“管”的保守意识过于严重

我馆在书籍的管理过程中,将“保护”置于“阅读”的功能之上,重视书籍的管理及保护。图书馆将珍贵书刊资料保存在专门的图书室内,只允许部分相关人员进入查阅,普通读者完全接触不到。图书馆是将图书提供给读者阅读,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地方,并且图书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体现的。我馆这种“用”服从“管”的保守意识和做法虽然有效地保护了珍贵书籍及资料,但限制了读者的自由阅读,也使得书籍无法发挥其本质价值。

(三)图书馆内部书籍布局不合理,机构设置繁杂

目前,我馆仍采用传统管理体系,其内部的书籍布局不合理,机构设置繁杂。首先,书籍的布局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图书馆将书目查询、图书借还、阅览室等功能进行分割布局;另一方面设置多个种类的阅览室,如社会科学类阅览室、期刊类阅览室、外文类阅览室等。这种将“藏、借、阅、咨”服务功能分离的传统管理体系极易造成书刊重复配置的现象,导致图书馆管理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令读者觉得繁琐和不便。其次,我馆在设置机构时,仍将外借、阅览、咨询、检索进行分离设置,其中外界和阅览等服务中又以文献类型、语言类型等为依据设置更小的部门。

2 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结合我馆实际情况以及“图书馆学五定律”,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守以下五点原则:

第一,“书是为了用的”,图书馆需要遵循服务至上原则。图书馆要将为读者提供便利作为服务宗旨,除了其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之外,还需要在阅读环境、服务方式以及现代技术设备的配置方面进行改革和改造,并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服务重点,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阅读环境。

第二,“每个读者有其书”,图书馆需要遵循书籍共享原则。对图书馆内部的文献书刊等进行科学的整合,并且依靠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网络进行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破除部分图书被特殊人群垄断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大图书馆”。

第三,“每本书有其读者”,图书馆需要遵循全面开架原则。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因此图书馆应该实行全馆全面开放服务。图书馆将馆内各阅读功能区域,以及网络信息服务开放,为读者提供最为广泛的资源服务,减少读者借阅和查询的限制,提高书籍利用率。

第四,“节省读书时间”,图书馆需要遵循效益性原则。我国图书馆要将书刊的使用效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通过科学排架、目录等措施节约读者阅读时间。同时坚持“管”服务于“用”的管理方法,提高文献书刊的使用价值。

第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需要遵循兼容性原则。我国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要同新时代数字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令图书馆与时俱进,获得可持续发展。

3 “藏、借、阅、咨”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搭建

(一)拓展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管理要始终将读者作为服务的重点,遵循图书“藏以致用”的原则,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便利的高质量服务;同时要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和介绍馆藏书刊,便利读者查阅和获取阅读目标;要重视现代信息资源,并及时搜集、提供给读者,令读者能够接收到新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实行全馆开放、优化读者阅读环境等措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此外,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优化读者管理,加强读者互动

图书馆要重视读者的需求,加强与其互动,优化读者的管理。首先,为加强同读者的互动,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图书馆需要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中,读者可以把在图书馆遇到任何问题留言或者在线同馆员沟通,令图书馆及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图书馆设立的专门在线咨询服务平台进行咨询,得到及时、专业的回答。此外,在图书馆内还应该设置意见箱等,虚心接受读者的建议和监督。其次,为了优化读者的管理,图书馆应该建立读者的个性档案,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综合需要进行图书馆管理,以便为读者提供适当的服务。

(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馆藏利用

建立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达到不同图书馆、不同书目查阅系统,甚至不同地区可以互相查阅、借阅书刊和资料信息。以图书馆书刊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为基础,以读者公用查阅计算机作保障,能够令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借阅双方都提供了极大便利。各图书馆之间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封闭管理模式,加强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完成馆内实际书刊资源与馆际间虚拟信息资源的综合,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图书”。加强资源共享,既为读者提供了快捷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也使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馆藏范围增大。

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本着为读者服务的管理理念,坚持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五大构建原则,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与服务,会读者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良秋. 探索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开放式服务管理模式[J].学理论,2011(09).

[2]吴楠. 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才智,2013(34).

[3]林水秀,王冬辉.高校图书馆一体化开放服务管理模式[J].兰台世界,2014(32).

第7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阅览室 服务管理 工作经验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70-02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在我国是一个具有科学、教育文化性质的机构。人们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来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对此,图书馆为了给广大的读者们提供更好地阅读学习的环境和空间,就需要提升阅览室的服务及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分析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1 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图书摆放不规范

我国很多图书馆在开放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图书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随意摆放的现象,对读者在寻找书籍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读者在阅读完之后的随意摆放以及图书管理员没有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整理。同时,在图书馆中还存在着有些读者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在位置比较偏僻的地方,方便自己的下次阅读,进而就给图书整理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无形之中加重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这些现象及问题都是造成图书馆内书籍摆放杂乱的重要因素,进而造成了读者能够查到图书信息但是找不到图书的现象。

1.2 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到阅览室服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就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构成来看,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是缺乏专业知识、年纪较大的人员,其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管理理念,进而忽略了图书管理员工作的重要性,整个图书管理的服务效果较低。由于年龄较大的管理员所具有的专业性知识较少,工作的效率较低,并且会在繁重的工作中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进而在工作过程中对待读者的态度较差,缺乏一定的耐心,降低了服务的质量。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在图书管理中应用了新兴的信息化系统及设备,但是由于这些员工的专业素质较低,进而无法有效应用这些新型的现代化系统及平台,使得整个阅览室的服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1.3 图书馆藏书问题

我国有很多的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藏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图书馆在大面积的扩建完成之后,藏书量也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图书类别、质量方面又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很多的图书馆在购进图书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没有依据当地读者的阅读兴趣及实际的需求情况采购图书,促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准确的保障,存在着很多的盗版图书,错别字、语病现象十分的严重,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质量,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效率。

2 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工作经验

2.1 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图书馆的阅览室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读者,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及责任心,进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对报刊进行管理。由于报刊是记录我国事件的重要文I资源,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做好上下架的情况登记工作。同时还要在下班之前整理好文献的摆放位置,建立健全职工的相关工作制度,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心。

同时,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人员在对读者的管理上也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除了熟悉相关的业务之外,还需要积极、主动地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活动。例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向读者宣传阅览室内的相关规章制度来促使读者配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向读者介绍阅览室的书籍布局情况、分类的类别等来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进而为读者营造一种学习、阅读的氛围,更好地进行管理、提供服务。

2.2 加强管理人员爱岗敬业、奉献事业的精神

在我国,图书馆相对于其他的行业发展情况来说,发展过程中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的有限,主要效益就是对社会精神财富的提供与发展。基于此,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起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进而能够促使管理员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工作,改善他们在工作中的不良工作态度,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从而对读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他们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以满腔的热情以及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态度对待读者,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由此全面地提升整个阅览室的服务管理效果。

2.3 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阅览室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其环境具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与提升。据此,就需要管理人员通过在阅览室内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来为读者提供更好地阅读服务。因此,在阅览室的硬件,即桌椅、书架、照明等设施上需要保持其卫生的清洁,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明亮的阅读环境。其次,在阅览室内还需要适当地添加一些绿色的景致,进而对读者在精神上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提升阅读的舒适感。同时,绿色植物在经过光合作用之后能够吸收掉阅览室内部分的二氧化碳,消除空气中的异味,有效地净化阅览室内的空气,进而提升整个阅览室内读者的阅读环境质量,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

同时,阅览室内的软件服务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素质的建设。阅览室管理人员是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管理人员自身的情绪都有可能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效果。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服务管理的时候需要以一个积极、热情的态度来对待读者。此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行为及形象,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多使用文明用语,由此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服务与管理的效率。

2.4 加强电子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图书馆的阅览室也需要顺应当前时展的现状,通过引入现代信息化来开展新型的电子图书资源阅读与管理,由此来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好地阅读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内的文献资料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由此来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文献参考资料。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与实施,进而更好地管理其中的电子文献书籍。通过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读者使用电子阅读,并为相关的读者提供更加高效的阅读服务与管理,提升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由此来提升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效果。

3 结语

当前,我国的文化事业正在快速、高效的发展,由于图书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国民素质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阅览室的服务管理工作,通过增强管理员们的业务素质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等来提升整个图书馆阅览室服务管理的效率,进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增加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毛平.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管理与读者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19):1-3.

[2] 吴昊.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中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5(5):55-58.

[3] 刘培俊,张惠梅.论图书馆的服务补救[J].图书馆杂志,2013(1):30-32.

第8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以传播科学、民主,启迪民众智慧,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其诞生之时,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但中国的图书馆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l7世纪,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图书馆开始出现,但真正意义的图书馆是在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改良主义者的鼓吹和推动才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巾国的图书馆业在人文精神方面是有一定的缺欠的。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化,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认识理解这一管理理念内涵,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将影响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也将影响图书馆业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协调管理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直白地讲,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实,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都是离不开人去实现。可以说,在管理过程中都重视人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将人看成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还是目标实现的归宿,这是二者质上的区别。

2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这种观点认为:馆员是有惰性的,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非自觉性;是消极的,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巾,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的素为前提。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3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与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外部条件,作为内在因素的图书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它要求从业者是自觉的、有强烈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如若不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变成无本之木,所以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了以人为本管理的成败。

(1)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有坚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要将这一理念转化成为管理信念和人格特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自觉成为管理工作和用人之道价值取向的标准。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或是一个时尚的宣传口号,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实现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奠基石。

(2)平等、尊严、人格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平等是馆员人格尊严的保障。没有平等,就没有人格的尊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包含着馆内每个从业人员平等合法权益不容践踏的内容。管理者,在制定馆里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时,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每个馆员的平等参与权力,树立起始于仁而终于人的管理信念。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广博的心胸,海纳百川的气度,善待每一位馆员。管理者始终要定位于:我是管理作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不是“朕”。馆内制定的制度,应是全体馆员的意志和利益的载体,而不是管、卡、压的“紧箍咒”。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发展。图书馆的发展、馆员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馆员实现个人价值与图书馆管理目标的结合点。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馆员潜能、潜质,平等地为每位馆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问,尤其是对普通馆员应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不可网精英战略、能人治馆的策略,忽视甚至是漠视普通馆员的发展权和创造力。发展不仅是硬道理,更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4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馆员的基本素质

先进的理念、优越的制度、贤明的管理者,为馆员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实现,要有一支与之相配的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馆员的基本素质的定位是:馆员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能够自我管理以及对事业的忠诚。

(1)馆员要明确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不仅是服务理念,更是责任。优越的管理理念,还要有忠实的执行者。馆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馆员在管理过程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馆员要忠诚于A己的事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靠高品质的服务支持的,而高品质的服务是靠高效优良的技能才能实现。馆员服务技能的高低是以人为木的服务理念实现的关键。尤其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的广泛应用的今天,馆员在服务过程巾所涉猎的内容更加宽泛。而,馆员也必须与时俱进,除馆内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外,更要A觉地更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培养敏感的职业素养,提高A己的综合服务技能,在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学习将成为馆员的终身职业。积极研究读者的需求和动向,充分利用馆内的信息资源,为渎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将馆员的自我价值实现与服务相融合,最终实现双赢。

第9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

知识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概念,是数据和信息管理的延伸,能够将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需要的人,帮助组织在知识环境下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入到高校图书馆界的视野中,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学习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和运行。所谓的知识管理,是指图书馆利用本馆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等资源,对图书馆进行统筹管理和利用,促进图书馆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人力资源以及用户服务资源的创新,从而提升知识的利用率和图书馆核心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本馆的知识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

1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即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服务资源进行管理。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馆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且完善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知识服务方式,提高馆内活力。

1.1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有两种,分别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校图书馆要做好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工作,促进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1.1隐性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是指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用户服务中积累的工作方法、经验规律以及图书馆特有的组织文化和用户知识等。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不仅是对馆内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而且也要对用户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①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管理。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员在用户服务中所积累的服务经验和工作财富,对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将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促进经验的传播和整个馆内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高校图书馆应该举办类似于茶话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馆员之间的交流,鼓励经验的共享和扩散。再者,高校图书馆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馆员进行团队协作,对那些奉献了较高价值的隐性知识的馆员进行奖励,从而在全馆范围内营造一个乐于分享的氛围。②对用户隐性知识的管理。用户隐性知识常常体现于用户借阅记录、浏览记录、参考咨询笔记以及电子资源利用情况上。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小数据分析手段,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根据挖掘的隐性知识建立用户数据库,定期向用户推送最能满足其需求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准确推送和利用。1.1.2显性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的显性知识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内购买的、自建的以及赠送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也包括了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管理,可以从知识的选择、知识的组织以及知识的利用3个方面进行。①制定持续可靠的知识建设政策。持续可靠的知识建设政策是知识来源的保障。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在制定知识建设政策时,既要考虑满足教师和学生科研的需要,也要考虑学校教学的需要,保证资源收藏的连续和完整性。②优化知识组织和标引。在知识管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资源组织模式,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标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知识库,为用户的一站式检索和利用提供便利。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组织和加工,提取网络资源的知识单元,为用户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多更加丰富的知识资源。③促进知识资源的利用和创新。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的利用和创新。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注重利用活动促进知识资源的利用和创新。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知识问答竞赛、书评大赛以及评选阅读之星等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到阅读中来,让用户在参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实现知识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1.2做好馆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活力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馆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的开展。对馆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可以从馆员评价、馆员培训以及组织结构3个方面进行。①馆员评价。合理的评价制度不仅能够避免馆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还可以激励馆员,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作为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图书馆都缺乏对馆员的奖惩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很容易让馆员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科学客观的馆员评价制度,将馆员的绩效与实际工作相挂钩,奖励表现优秀的馆员,对表现较差的馆员进行惩罚,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②馆员培训。馆员培训是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在馆员的职业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馆员培训能够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要创新馆员培训的方式,采用讲座培训、开设培训课程、馆内轮岗、见习、外派学习等方式,利用多种方式让图书馆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促进图书馆员由“图书保管员”到“信息领航员”最后到“信息工程师”的转变。③组织结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层级较多,分工明确。这种组织结构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弊端就是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一层一层向上传递,浪费时间的同时也极易造成知识的耗损和扭曲。高校图书馆要改变这种“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和决策之中,保证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和有效性,促进知识的传递和交流。

1.3完善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知识服务方式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应该是有别于传统服务的知识服务,它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经过深层次加工的知识资源,在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服务手段上追求用户服务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有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服务以及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①参考咨询服务。和一般的事实性问答的参考咨询服务不同,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服务的深入性和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用户是本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在信息需求上比公共图书馆更加具有专业性。因此,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参考咨询服务能够很好满足用户专业化的信息需求。②学科馆员服务。高校图书馆用户需要经常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及有关学科建设方面的信息。学科馆员能够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突破物理实体的限制,主动与学院建立紧密联系,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向各院系提供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科研热点课题以及研究动态等,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③用户个性化知识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用户的隐性知识,按照用户个人的需求和爱好定制一个聚合了分布式多元化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的数字信息体系,为用户推送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知识服务。在高校,每一位用户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如果高校图书馆将所有的资源都推送给用户,只能造成用户时间的浪费。在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推送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单元,能够减少用户分析和判断知识的时间,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

2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建立适合本馆的知识管理模式成为高校图书馆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即是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服务资源进行管理。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做好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管理工作。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馆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知识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并且更加专业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梦诗,宋雪雁.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模式述评[J].情报科学,2016,(3):173~176.

[2]孙晓侠.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