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师的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课程设置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反映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国内其他院校所设立的“茶艺学”等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于茶艺人才的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以“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服务员工”为基本出发点,职业生涯逐步向“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进阶发展。经过五年多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课程已经形成了“以职业生涯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路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模块教学为形式”的课程总体教学思路和要求,以茶的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操作、茶艺表演、茶室的基层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为主的五大项目教学工作任务,采用流程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这五大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以实用为原则,适度考虑知识结构,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能力基础。
“茶艺”课程的教学以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等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具体实际工作任务为路径,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使学生掌握现代餐饮企业茶艺服务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茶艺服务部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茶艺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并能胜任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以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的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达到中级茶艺师的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职业品格、为其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该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为:(1)具备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以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企业中级水平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具备胜任高星级酒店茶艺部门、社会茶吧、茶艺馆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基层管理工作的能力;(3)具备现代茶艺经营企业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4)初步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路径,模块教学形式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为单位,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项目教学法过程有五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2]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核心是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总体要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根据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及社会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即新员工入职、资深员工、领班与主管、部门经理、自主创业,据此,分别设立上述相对应的五个项目,并根据各项目中所涉及的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主题,每个项目主题所包含的工作任务通过模块形成相关流程,然后再按照项目———项目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这一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该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所组成,从而突出体现了茶艺师岗位职业能力的本位。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模块的需要来选择课程体系的模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中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情况见表1。在上述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茶艺”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技能能力,并且这能力要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饮茶需求及方式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充实新内容。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茶艺人员,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和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模块授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4]为了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特点,并与中等职业学校有所区别,同时,适应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工作任务环节,都力求让教学活动能体现茶艺企业的工作特点,适应茶艺企业的人才需求,并符合国家职业资格的需求,使课程内容与中级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相符合,并有进一步的拓展,以适应培养高水平学生和企业的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5]
三、以顶岗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导的实践方式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应该坚定不移地走顶岗实训、工学结合一体化的道路。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的茶艺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室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师让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以各类茶叶的正确冲泡方式为主要的实践内容,并配合各类模拟经营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茶馆、茶楼等相关服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在立足于酒店专业性的基础上,适应酒店经营中对茶艺方面的需要。在本课程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部分酒店校企共建茶艺服务实训室。为了整合资源,达到实地教学的良好效果,我们将很多实训课程放到了高星级酒店等餐饮服务企业实地进行,如苏州万豪酒店的一刻馆,苏州环秀小筑养生度假村的挹翠堂茶室等,在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茶艺服务技能和茶艺表演实训,等等,酒店方均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做现场指导,学生及教师均感到收效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表现在学生必须针对课程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市场、高星级酒店、茶吧、茶艺馆等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勤工俭学和实践锻炼,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互相交替、互为补充、螺旋上升、逐步进阶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茶艺师职业和所在企业的认知感,促进学生转变为合格的“职业人”。这种依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与相关企业密切配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赢得了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众多高星级酒店以及茶艺馆等相关企行业的赞誉。
四、分模块考核和课证融通相结合听考核方式并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旅游服务类专业群 茶艺课程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出现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拥有“双证书”,解决了眼前的就业上岗问题,但是他们在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欠缺,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出来。可见,高职教育不但是对生产者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还蕴含着对人才培养目标更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文化素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高职茶艺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同时,进一步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机会。
1 茶艺在旅游服务类专业群目标岗位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酒店、旅游景区等地纷纷设立饮茶、品茶的场所和经营项目。茶主题餐厅、茶主题酒店层出不穷,一些主流的高档酒店和餐厅除了菜单还提供茶单。同时,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如颇受热捧的贯穿川滇藏的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以茶为主体的旅游商品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甚至出现了“旅游茶”的概念。
面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将不仅仅是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2 茶艺课程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以教师传授茶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操以及参观相关博物馆和茶楼茶企业等环节完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内容安排依据茶艺师的国家职业标准。然而在强调职业标准的同时,忽略了“专业性”和“岗位特征”,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未能真正地、深入地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懂专业,会运用,具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课程的考核通常会采用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以抽签的形式从已学习的实训项目中抽取考核项目。这种考核方式因为只是选取一部分实训项目,具有相当的随机性,所以以此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并不科学。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地域、行业紧密挂钩。《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划纲要中指出: 未来十年, 杭州将重点培养和开发现代服务业人才、 休闲旅游人才等六大类重点领域人才。浙江省内有近二十家高职院校设有旅游服务类专业,形成自身特色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旅游服务类专业的茶艺课程也需要不断创新建设。
3 旅游服务类专业群茶艺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3.1.1 根据岗位群开展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是以教学团队开发的《茶艺服务实训》为实训指导和理论主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酒店和旅行社业务转化的项目任务而展开,同时又结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3.1.2 遵照茶事接待服务的规律进行教学安排
以茶事接待服务转化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利用实训项目和情景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茶事接待服务一般性知识、主要岗位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形成了由教引导、由学知会、由做掌握、以做为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2 课程教学实施
3.2.1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职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从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角度来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专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茶艺的内涵不仅仅是茶,它承继了历史渊源,文化沉淀深厚。学生在实践实训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和修养,是一门实践素养课。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实现两者有机融合。
3.2.2 因材施教,课程教学实施注重专业性
学生因专业、文理知识结构、对茶的认识程度和他们各自“质材”(如性格、境遇、素质、天赋、气质等)的差异和不同,他们接受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和能力表现不一致,如果忽视这一情况而施以相同的教学,其效果会打折扣。依据专业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不同,设计实训项目的侧重点,在提高文化涵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2.3 课程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
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化,以自身娴熟优雅的动作进行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更愿意展示和表现自我,提高自信心。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
3.3.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一是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考核。其中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核技能操作无法直观展示的专业知识,如茶文化的基础知识等,检测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程度;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结合职业行为规范的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采用通过获取茶艺师(中级)的职业资格的鉴定来替代课程考核,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3.3.2 课程评价
茶艺课程的评价体现客观性、可行性和专业性。课程评价在主体上改变单一性,实现多元化,建立由学生、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评价过程互动全面,主要有学生互评、师生自评互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学院教学评估、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评估等。通过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承认学生的兴趣、 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特征对学生进行“教人以渔” 的教学法,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茶艺课程教学研究探索的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达成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目标。
4.2 建议
(1)在现有的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建立以社团为载体的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使茶艺课程成为专业群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提升素养的同时,拓宽旅游服务类专业群学生就业面,使学生走入社会后,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3)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由行业和政府举办的茶艺师技能大赛。这既是展示学生风采的窗口,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4)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依据国家茶艺师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编写既能突出“岗位特征”,又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材(5)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尤其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鼓励教师在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资格提高上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模式;理解与认识
一、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实训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同于理论教学,向你传授的知识是抽象的、系统的,它是理论知识的具体转化形式,只有通过实训的学习方式才能把知识落到实处,才能让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升华。它和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
其次,实训环节是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落实的必备环节。如果职业教育单单只靠理论作为指导,作为核心,那么培育出来只会是一些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理想主义者。通过对电力中心的仿真实训室进行参观,我们发现:仅仅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掌握是不切实际的,操作平台上有近200个功能控制键,如果不对其一一进行熟悉、操控,了解其性能,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只是想当然记下它的功能,那对于实际情境中的发生的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是紧急故障必将是手忙脚乱、无法应对,所以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夯实。
再次,实训环节的设置增加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像我们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实训室,它的发电操控平台就是对曲靖电厂的电力操控平台进行的1:1的仿真模拟,而且性能各个方面都能真实的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准确模拟真实情境中的各种故障。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他们在进入岗位之后能较快的适应周围的工作环境及氛围,迅速切换角色,投入到当下工作中,还有效地缩短了实习的期限。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在实训室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实训室的建设起到一个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实训室的规模大小,如何布局,需要什么器械都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即遵照课程的标准。其次,也要考虑到该职业的专业范畴,要设置与本专业相关的、适宜的并达到一定标准和实施效果的实训室,这就要参照一定的职业标准进行建设。
其次,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能使实训室的建设朝着一个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了两大标准作为“理论指导”,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会避免一些不规范的错误和不切实际的投入,有效避免了资金等方面的运用不当,使建设在方略上能够恰当准确的定位,朝着更加迎合教学和就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三、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次实训室的参观和考察,感觉实训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在参观的电力培训中心时,我们发现,这里聚集了很多实习实训人员,他们正在动手拆卸和安装一些电力设备。据反映这里除了被作为电力专业类学生培训以及职业鉴定的场所之外,还被一些工厂派遣来的工人作为转岗培训的实训基地。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亲手去操作、去实践、去拆卸、去安装,才会切实的了解到装置的内部构造以及它们之间运作的原理。“实践出真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实训基地都是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一种模拟训练,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第二,采用实训教学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洞察力和人文素养。以此次民族大学茶艺实训室的茶艺展示为例,在观摩茶艺师表演的同时,我们更能感受到的是一种细腻的文化气息的传递。一道道选茶、沏茶、奉茶的工序,无不透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及茶工艺的博大精深。整个茶艺实训环节的展示,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堂实训课,更像是一堂鉴赏课,因为整个过程是如此的细致和缜密。而且过程中的每个小环节,都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比如在茶艺展示的准备阶段,关于茶叶的选择方面,不同的人群肯定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茶艺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学会揣摩顾客的需求心理,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适合他们的茶种;我觉得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传达和实现的,要通过反复地实践与练习,并学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随着经验的增多及不断地积累,个人的洞察力才会有所提升。另外,在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中,茶艺师的整个仪容仪表仪态也都是特别的端庄得体,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高雅、清新脱俗的感受,这又何曾不是一种人文素养和内在气质的传递。整个茶艺展示的过程,都要求茶艺师要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杂念才能泡出甘醇的好茶。通过茶艺实训课程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内外兼修,不断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第三.实训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职业教育的真谛。在职业教育的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增长个人的技能、才干,而且能够培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职业及职业教育的含义,理解社会、国家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增强个人的职业情怀,在感受个人工作价值与贡献的同时,形成敬业、乐业、爱业的精神,并且在职业教育实训的过程中,通过与人相处、交往,也能够起到增强自身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人共处的良好品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时间
通过学习和实习阶段才能全面了解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2010级酒店、2010级旅管班学生。2010级酒店班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按每周四节共计72课时完成了茶艺课程的学习,对茶艺课程的理论和实操有深刻的体验;2010级旅管班的学生在第五学期按每周两节共计36课时进行了茶艺实操课程的学习,对茶艺实操课程有所体验。调查时间选在2013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时展开。
2.调查方法
本次茶艺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采用资料收集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除个别调查项采用主观题形式外,其他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所学专业;第二部分为课程设置满意情况调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情况及其他三个方面,基本涵盖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共设有17道题,最后一道为主观题,补充了解被调查者关于茶艺课程设置的其他看法与建议。问卷调查采取预先确定目标范围,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问卷5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二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被测样本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24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31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44名。
2.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对在九江职业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了解,认为效果很好的学生有12名,占被测样本22%,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学生有33名,占被测样本的60%;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有10名,占被测样本的18%;被测样本中没有学生认为此次课程实施不理想。
3.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一,是否有必要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经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对于在旅游专业设置茶艺课程,52.7%的被测样本认为很有必要,4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一般必要,5.5%的被测样本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方面,被测样本认为,学习茶艺课程对于拓宽就业渠道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就业待遇。其他目标中,培养个人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也是茶艺课程开设的目标所在,对于课程是否完善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被测样本持保留态度,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于茶艺课程目标的认识是出于自身需要,这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相一致。
第三,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茶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课程目标来说,认为“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占9%,认为“有利于”的占65%,认为“一般”的占21%,认为“不利于”的占5%,如图2。该图表明,超过60%的被测样本认为茶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
第四,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在茶艺课程与
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调查中,5.4%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联系非常紧密,能扩大将来的就业面和提高工作能力;5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有一部分可以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39.3%的被测样本认为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只有3.6%的被测样本认为该课程和工作没有联系。调查表明,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有相当程度的呼应。
第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度。(1)培养具有茶艺特长的旅游专业人才。2012年6月,本次试点班级2010级酒店班21名学生顺利通过全国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颁发的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证。(2)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待遇。通过收集被测样本的就业协议书和访谈中得知,旅游行业就业人数17人,占被测样本31%;酒店行业就业人数22人,占被测样本40%;茶庄就业人数1人,占被测样本2%;其他行业就业人数15人,占被测样本的27%。在此之前,九江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未有学生从事茶庄行业工作;其中茶庄对被测样本的茶艺理论和实操要求较高,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要求被测样本掌握茶艺实操;其他行业被测样本表示在工作中不用茶艺知识。从工作待遇看,被测样本底薪为1300~2500元不等,旅游和酒店行业中的员工在底薪上会适当上浮。
4.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第一,课程学习效果。(1)课程学习效果满意情况。为了了解被测样本对茶艺课程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问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调查,21.8%的被测样本表示很满意课程学习效果;58.2%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满意课程学习效果,18.2%的被测样本认为学习效果一般,只有1.8%的被测样本不满意课程学习效果。(2)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此次调查对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偏少,讲课内容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另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淡薄。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的合理性。(1)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于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20%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58.2%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1.8%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被测样本表示不感兴趣。(2)授课时数是否合理。关于茶艺课程的授课时数,4%的被测样本认为非常合理,61.8%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合理,30.9%的被测样本认为较不合理,认为应当增加授课时数。(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问卷主要考察了茶艺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是否恰当,调查结果见表2,部分被测样本认为应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并考虑增设到茶馆实地考察的课时。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主要考察课程周期结束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涵盖面、前沿性、实践性及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1)课程内容是否有特色。此次在试点班级开设的茶艺课程是以国家职业工种茶艺师为标准,结合了旅游专业和茶文化两者的特点,75.4%的被测样本表示比较赞同,22.8%的被测样本表示非常赞同,1.8%的被测样本表示不太赞同。学生收获最大的课程依次是茶艺基本冲泡技巧与茶点选配、茶艺表演、中外饮茶风俗、茶艺礼仪与规范、茶叶种类、茶具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名茶及产茶区、茶艺职业道德与守则、茶叶品质鉴别和保管、品茗用水与科学饮茶常识、茶席设计,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实操课程的收获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直观。(2)课程内容的合理性。针对茶艺课程内容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测样本中认为课程内容非常合理的占14.5%,比较合理的占74.5%,但也有10.9%的被测样本对课程内容持有保留态度。总体来说,被测样本认为课程内容较为合理,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空间。(3)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在课程内容具体方面的调查中,试点班级是否认同课程内容及实践操作满足一定前沿性与实践性要求,结果见表2、表3。超过66.7%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动手能力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表明,现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前沿性”和“实践性”的需求。
5.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在试点中,采用学生本位主义教学方式,实操课程教学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理论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89%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合理,11%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不合理。
三 结论
[关键词] 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广泛受到各大星级酒店及服务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苏州、杭州等各大城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对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各项素质指标评价为优良的达80%以上。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
由于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结果造成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它将会促使大量的、令世人惊恐的耐药菌群的产生,导致耐药菌急剧增多和迅速播散,给感染性疾病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探讨朝阳地区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朝阳地区三级医院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朝阳地区目前抗生素使用现状、致病菌的耐药动态,追踪调查抗生素使用与耐药性之间关系,确定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因素和环节,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朝阳市第二医院住院的感染性疾病患者542例,其中男性301例,女性241例。疾病种类为呼吸道感染220例,占40.6%;泌尿道感染46例,占8.5%;肠道感染94例,占17.3%;伤口感染56例,占10.3%;其他感染126例,占23.2%。
1.2方法
抽取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包括痰液、尿液、粪便及其它抽取物,常规方法分离细菌。细菌鉴定采用API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标准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断。
2 结果
2.1抗生素使用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542例感染性病例均使用过抗生素治疗,使用率为100 %。使用抗生素种类共3大类6种, 其中使用频次最多为头孢类 (55%),其次为红霉素(23%)、氧氟沙星(12%)和青霉素(10%);抗生素使用方法以静脉给药为主;使用抗生素时间在3d以下者27.6%,4~5d者48.4%,6~10d者12.3%,10d以上者11.7%。单用1种抗生素占75%,2种联用占25%,未发现3种及以上抗生素联用。联合使用的抗生素为大环内脂类与头孢类。未联合使用但使用青霉素1~2d后又改用头孢三代者占40%。
2.2常见病原菌分布
542份标本中,分离出66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96株(59.2%),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62株(40.9%),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28.5%),肠球菌44株(11.1 %),肺炎链球菌56株(14.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21株(5.3%)。革兰阴性杆菌273株(41.8%),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18株(43.2%),大肠埃希菌82株(30%),铜绿假单胞菌44株(16.1 %),鲍曼不动杆菌19株(7.0 %)。
2.3耐药性检测
2.3.1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95%,表皮葡萄球菌91%,其他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47%。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超过72%,对四环素耐药率为6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2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35%,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超过5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头孢他定的耐药率为17%,对其他种类抗生素耐药率高于30%。肠球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高于40%,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5%。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50%,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低于10%。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2.3.2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高达80%;对头孢他定耐药率为43%,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29%;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7%。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超过2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3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0%。
3 讨论
每年全球死于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占死亡的63%。死于感染后滥用抗生素的比例逐渐增高,耐药菌株的广泛播散,不仅使许多抗生素疗效降低,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诸多负面影响[1]。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我国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东北地区更常见,也是抗生素用量最多、使用最不合理的疾病。根据上海、北京等地医院统计资料显示,其就诊患者的85%~90%均使用抗生素,其中普通感冒患者占92%~98%,肺炎患者占100%。本调查结果显示,朝阳地区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率为100%,但是抗生素使用品种单一、同一种抗生素使用频率高。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主要有:(1)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2)选用或使用抗生素方法不当:选用抗生素以头孢类占首位,另外存在同类或不同类药物频繁更换。(3)用药模式单一:不管病情轻重,均采用静脉滴注的单一模式。研究显示,在感染性疾病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正逐年增加,其原因可能与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头孢二代和头孢三代菌素的大量使用有关[2]。表明在特定人群中,反复应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并在人群中传播,导致的相应感染性疾病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看似简单而又普遍,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后果非常严重、急需人们给予重视的问题。正是由于它具有抗菌作用性强、过滥使用副作用大的双重性,临床医生在治疗疾病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慎而又慎,一定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机制、理化性质、用法、用量、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过滥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电力营销;在线稽查;抽样规则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45-02
1 概 述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体现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环节,也是直接面对广大电力客户反映供电企业形象的窗口环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供电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内部需求和电力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挑战等等,也要求供电企业要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如何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内部监管,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成为近年来供电企业日益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电力营销稽查,是指稽查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电力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对本企业从事电力营销工作的单位或涉及电力营销的工作人员在电力营销制度建设、工作质量、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和管理手段,对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执行力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 实现在线稽查抽样规则快速定义和配置的意义
电力营销工作具有业务种类繁多、业务量增长迅速、业务数据庞大等特点,传统的稽查手段主要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业务样本,由稽查人员到工作现场对相关的设备、业务表单、业务档案等进行检查,从而依据检查结果对被稽查对象的工作情况作出评价。随机抽样虽然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被稽查对象的工作质量水平,但并不利于对业务中一些主要风险点和典型问题的系统排查和整改,同时由于人工作业的传统工作方式,也存在效率不高问题。
随着国内电力营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电力营销各项专业业务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各类客户用电信息以及电力营销工作信息,均通过数据库的形式被保存在信息系统中。
电力营销在线稽查,实际就是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提前设计和预置一些逻辑规则,由系统定期按照这些规则,对保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字段进行筛查,找出符合特定逻辑规则的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稽查流程化处理,由于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样本筛查准确、及时、快捷,针对性强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但是,要在电力营销系统中实现在线稽查,其前提条件是在系统中预先开发和部署了可以使用的抽样规则,因此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及时适应业务的变化,使其应用受到很大局限。如果能找到一种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快速自定义和配置抽样规则的方法和工具,使稽查人员可以利用该方法和工具,在稽查工作中结合实际需要,简单、快速地创建在线稽查规则,对电力营销系统海量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检索、筛查,并可将筛选出的样本数据导入系统在线稽查业务流程,进行相关业务处理,从而突破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快速增加、调整和部署在线稽查规则的技术瓶颈,将可以大大减少在线稽查工作对专业IT技术人员的依赖,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对拓展电力营销稽查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在线稽查规则快速定义、配置的原理和方法
如上所述,电力营销在线稽查的原理实际上就是通过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提前设计和预置一些逻辑规则,对保存在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特定信息字段进行筛查,找出符合逻辑规则的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稽查流程化处理。如果我们能设计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快速对电力营销系统保存的各类信息字段进行实时检索和提取,并且筛查条件可以进行简单、方便的逻辑条件组合,实际也就解决了在线稽查抽样规则的可自定义问题。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①首先,需要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建立一套可对各专业特定业务数据进行检索的工具。我们知道,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保存着海量的用电数据,但并不是所有数据都具有进行稽查的意义,因此为提高可操作性和效率,需要结合日常的实际稽查经验,识别和选取一部分关键和具有逻辑判断意义的数据字段,分类预置到检索工具中,以便于稽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快速、简单地选取需要判断的信息字段。由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各类数据信息字段,在系统设计之初已基本固化,虽然随着业务调整略有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因此信息检索工具应选取哪些数据字段,完全可以在工具开发时就预先设计好,并且相对固定。例如:【客户名称】、【用电户号】、【用户状态】、【合同容量】、【用电类别】、【计量方式】、【抄表周期】等等。
②为了实现按自定义规则进行数据稽查,这套工具还应具有可以按稽查员设定的各数据间逻辑组合条件进行数据检索、提取的功能。具体逻辑条件主要包括:对数据值本身的判断条件,如“等于”、“大于”、“小于”、“包含”、“不包含”等;以及数据字段间逻辑关系的组合条件,如“或者”、“并且”、“条件分组”等等。自定义数据检索工具例图,如图1所示。
通过这样一组逻辑组合条件,稽查人员就可以利电力营销信息系统中【合同容量】、【用户类别】、【计量方式】、【用户状态】4个数据信息字段,进行逻辑组合条件检索,快速筛查出符合“【合同容量】大于100KVA,并且【用户类别】为公变客户或采用了低供低计的【计量方式】,并且【用户状态】不为销户”这一特定逻辑规则的异常用户数据样本,从而实现在线稽查抽样规则的自定义和灵活配置。
4 抽样数据的流程化处理方法
提取了需要稽查的异常样本数据之后,还需要解决如何将样本数据导入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在线稽查流程,以便进行数字化、流程化处理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各专业电力营销业务已全面实现信息化、流程化处理,营销稽查业务同样不例外。
在线稽查的流程化处理主要包括了:分发核查异常数据样本-差错判定-整改记录-统计评价-归档等环节和功能。由于在线稽查处理流程在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时已经固化,对于系统原来预置的在线稽查规则而言,处理流程已针对性地作了相应的数据处理配置,包括每条规则需要展示哪些数据字段信息、哪些数据可以通过链接打开相应的信息页面(如户号、计量点号)等等。而对于自定义稽查规则所筛查出的数据,系统无法直接进行流程化处理,这就需要设计一个数据导入工具来实现,其作用是告诉系统处理流程,导入的是什么类型的数据,需要怎样进行展示等,以便系统可以识别和处理。如图2所示。
我们可以针对前面自定义数据检索工具中固化配置的数据字段,在导入工具中预先配置好每个数据字段的流程处理方法,例如哪些数据字段只作为文本处理,哪些数据字段需要作为链接数据处理,需要链接打开什么信息页面等等。稽查员只需根据稽查规则的异常数据特点,在导入工具中建立规则名称,并简单地选取需要的展示的数据字段后,就可以为每条新增的稽查规则完成数据流程处理的配置工作,利用系统原有的在线稽查处理流程,导入异常数据进行核查、判定、记录等数字化处理。
5 结 语
本文从技术可行性、数据处理方案等方面,对自定义电力营销在线稽查规则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进一步完善供电企业营销稽查技术手段,提升稽查工作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具有现实意义。下一步将继续深入研究实现多专业、多维度检索、提取营销稽查数据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制茶、饮茶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延伸到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茶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品茶中提高审美情趣;掌握以茶待客的方法和礼仪;提高对茶叶质量的鉴别鉴赏能力;通过喝茶进行保健养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对茶叶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社交中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
五、结语
商风易聚散,宦海易升沉。佛子曰:【朴素真心】
来到西安素心铭会所,首先被它的建筑外观所吸引,会所借鉴秦汉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共三层,取丰子恺“人生三重境界”的寓意,地砖为秦砖,门柱是明清文物,“身泰门”“明心门”“三学门”等的命名皆有禅机。会所以素膳与禅茶为核心,提供健康真味的素膳、正宗本源的终南养生禅茶。
走进素心铭大厅,一眼便可望见“歇下尘劳”四个大字,寓意每位宾客从踏入此处开始就把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放下。之后来到“回归本源”的匾额下,细细体味,期望能从这里重新找回自己的纯真、善良和纯洁。走过厅堂中的小桥,两边各有一门:分别是“明心门”和“身泰门”,意为“吃素养身,喝茶明心”。
顺着一级级楼梯来到二层的禅茶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学门”。它是佛家修行的次第,指的是“戒、定、慧”。“戒”指的是建立准则和规范;“定”指的是专心、持之以恒;有了“戒”和“定”做保障,智慧之门就会开启,从而产生智慧。接下来是“六和门”,它与苏州六和塔的意思一样,比喻一种团队精神,所以称之为“门”是因为它指的是通往六和的途径,六和乃佛法中六和敬之意,分别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居、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利和同均。”穿过“六和门”就是“觉悟”,此来自于佛家的“人觉经”,是教化人们远离“贪、嗔、痴”,懂得放下,才会明白快乐。
禅茶堂中的假山、小桥、流水,组成了一幅江南山水图,意境幽远,耐人寻味,走过小桥,我们可以看到“拙成”两字。它是道家思想,意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小桥的不远处是我们的“五眼六通”包厢。“五眼”包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指平常眼光;“天眼”指比肉眼更高一层;“慧眼”指智慧之眼;“法眼”指洞察法性的眼睛;“佛眼”指五者俱备。“六通”即为六种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漏尽通”指漏尽一切烦恼;“神足通”指日行千里,它代表一种信念,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宿命通”指知晓过去的一切事情;“他心通”指知他人心思;“天耳通、天眼通”指顺风耳,千里眼。在禅茶堂的最右边有四个小包间,分别是“孟子、老子、中庸、大学”,体现儒、释、道精神相通。此外还有两个包厢名为“不二门”和“菩萨界”。“不二门”是佛学中所讲的“不二法门”,是指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男女、左右、美丑、万物皆有两面性,不落一方的中道称为“不二”;“菩萨界”指广无边际,不受限制,可包容一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