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个人职业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职业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职业素质

第1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 教师 角色 心理素质 职业适应能力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所阐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加强教师角色责任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因此,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应和社会适应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

(一)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不能把握住教学角色,无法适应教育技术改革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所以,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耕耘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即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因此,教师要弄清楚下列问题。

1.在教学层面上,学生是“人”,不是“容器”。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

2.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3.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同情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立场。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一名教师,不论他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做教师,他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能教到什么程度。教师有普通人所有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但教师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拥有更多的是无形的报酬。将教师作为不得已而从之的职业的想法,不喜欢教学,随意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识纳入教育行为,不专心教学,热衷于有偿家教,等等,都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陶行知先生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二、解决教师工作压力

国外有关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我国香港地区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

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因此,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二)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现在学校进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形成性评价更能关注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高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教师职业压力和身心疾病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因此,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一)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帮助自己有效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则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二)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

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

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I am sorry!”(很抱歉!)是外国人相互沟通时的常用语。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三)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也为多元道德价值观所困,必须接受职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淑琦等.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

[4]李伟等.心理学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第2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一、会计工作相关人员基本素质要求

(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就现实状况来看,财务会计应该是一项对于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金融以及会计等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1]。企业在招聘会计岗位人员的时候,一般会聘用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人。

(二)能够适应工作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算化、EPR以及MIS等全新的财会工作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全新的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工作技能,只有能够适应于时展、适应于当下的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才会受到企业的重视[2]。

(三)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

对于财会工作来说,会计工作人员每一天都要和金钱打交道,倘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会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监督,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会计工作较为琐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做到谨慎细心,避免由于个人的失误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善于沟通

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工作人员无法避免和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人进行沟通,因此,善于沟通也应该是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严谨的思维,掌握沟通的艺术。除此之外,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了解法律法规,防止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对于企业财会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相关的决策判断,对企业的发展协调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就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自身的额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的素质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一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仅仅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而对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则很少涉猎,这都会导致企业财会管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降低,倘若会计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单一,会导致会计工作人员无法适应于时代的要求,无法胜任现代化企业财会管理相关工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打好专业知识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3]。

(二)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财会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工作较为琐碎并且强度大。会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才能够避免一些玩忽职守等行为的出现,提升企业会计报表的准确性,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错误决策,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4]。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直接接触到企业的一些经济数据,如果会计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差,会直接导致企业的一些机密泄露,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受教育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逐渐实现了同各行各业的融合,会计工作人员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只有打造一支知识雄厚、素质较高的会计工作人员队伍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顺利发展和运行。

(二)重视财会管理,加大投入力度

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存在着对于财会管理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低,为了节约企业成本,在财会管理相关工作的投入较少等现象,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5]。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必须为财会管理部门投入较多的资金支持,利用资金及时更换工作设备,展开会计工作人员培训课程,更好的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发挥会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会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不断推动建立较为完善的财会管理相关制度,根据国家的会计制度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关管理制度,有效提升财会管理相关制度的管理效果,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准确,除此之外,还应该实现财会各项工作的合理分工,各岗位人员之间应该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又互相合作,避免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对企业的顺利运营和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6]。

(四)适应时展,更新知识结构

在现代化企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财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包含了财会核算、成本控制以及投资和融资预测等等各个方面。传统的财会管理方式一些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努力学习全新的管理制度,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全面更新,更好的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第3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团队项目经理团队管理

0引言

项目团队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团队形式,运用项目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算是高素质的团队呢?接下来就着重探讨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需具备的素质。

1团队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对项目的管理即是对人的管理。因而团队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尽管成功的团队管理不一定能保证项目的成功,但失败的团队管理必然导致项目的失败。

项目经理在进行团队管理时要以团队成员为本,从团队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很快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的效率。其具体意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保证按时、按质交付项目的前提;②有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③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和创造性;④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⑤有助于增长开发人员的知识、见识;⑥增加成员间的彼此了解,让成员坦诚相见;⑦有利于团队成员相互学习、交流。

2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每个项目团队都必须有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导者,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及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作为项目经理应具备以下一些领导素质:①有领导能力。项目经理要带领和指挥整个项目团队去实现项目目标。他的领导能力决定了团队成员是否愿意服从他的指挥,同时也决定了项目的成败。②有决断力。在团队成员间出现意见不一致,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做出公平正确的决策;当项目遇到困难时,需要项目经理能正确而迅速地做出确定。③有表率作用。能积极的带动团队、引导整个团队工作。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主动承担最困难的工作,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去要求其他成员去做呢?又怎么带领整个团队去工作呢?④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困难甚至会使人认为无法实现项目目标。此时,作为项目经理,最重要的就是具有顽强的意志力,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种意志力是提高团队士气最重要的因素。⑤知人善任、真诚对人。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知道该把这样的人才放在什么位置上;并真心诚意,以诚待人开诚布公,言行一致,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善于协调。通过沟通,项目经理可以将项目目标传达给每个成员,使其对团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进而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奋斗。项目经理也可深入了解每个成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更有针对性的重新进行更合理的工作分配;并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识别项目团队分歧的根源、协调士气低落的现象等。⑦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加强成员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贯彻团队思想,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⑧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知识面宽广,考虑问题比较全面。⑨能跟踪任务,有很好地日程观念。

总之,作为项目经理应该真诚待人、热情友好,善于与人交往;遇事沉着冷静,不盲目、冲动;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做事锲而不舍,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自信心强,勇于创新;灵活而又不失原则等等。做到上面这些,就可以使得人心统一,成员间同心协力,在应对变化的各种情况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出现那种项目问题被成员隐瞒、拖延、延误的问题。

最后,作为项目经理,要时刻检讨自己,不要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只有团队齐心协力才能按时完成项目开发工作。

3团队成员应具备的素质

项目团队不仅仅是指被分配到某个项目中工作的一组人员,它是指一组互相依赖的人员齐心协力进行工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项目成功需要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而在这个项目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特长,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要把这些人集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目标,这便是一个问题。何况各自有着自己的学习、事情等去做。像这样一个团队,如何使得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特长的发挥能够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便是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团队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要管理好这个团队,建立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我认为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3.1项目成员间高度信任、高度合作互助、相互依赖。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全体成员具有统一的、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具有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团队的各项工作并且配合项目经理的工作,承认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2项目成员间善于沟通,相互帮助。项目团队通常要进行开放、坦诚和及时的沟通,成员愿意交流信息、想法及感情。项目成员间的沟通,有利于在团队内部创建一个团结信任互助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归属感,有效提高项目的效率。他们不以寻求其他成员的帮助为羞,成员能成为彼此的力量和源泉。他们希望看到其他成员也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并愿意在他们陷入困境或停滞不前时提供帮助。

3.3项目成员应能清楚地理解项目目标。对于要实现的项目目标,每个团队成员必须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的项目成员才能正确、认真、主动地去完成项目。

3.4每位成员角色和职责有明确期望。把任务和职责明确的分工,只要团队成员重视彼此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项目目标所付出的劳动就能得到肯定。每位成员都承担职责,有利于提高成员间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3.5以项目目标为行为导向。只有项目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强烈希望为完成项目目标去付出并以身作则积极热情地为项目完成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

4结束语

在项目管理中,人是最具创造力和灵活性的因素,项目和人的关系形同舟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团队能产生大于个人的力量,能获得大于个人所产生的效益,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效益与潜力。项目经理要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和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高素质、具有责任感的成员。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可见一个成功团队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团队合作已经成为项目完成的必备保障,团队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来管理好这个团队,当然一个好的项目团队除了靠项目经理的才能外,其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团队,实现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

参考文献:

骆珣等编着.《项目管理教程》,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年8月.

赵晓东.《谈项目管理中的高效团队建设》,(陕西唐华四棉基建管理处710038西安).

郑红梅,佟仁城.《IT项目的团队管理》.

赵丹.《IT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建设》,(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广州510450).

第4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一、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与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也有人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因此,认为素质教育的含义应该是:第一,要求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第二,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和谐的发展;第三,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个人志趣、爱好、特长也能得到发展,亦即个性得到发展。又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当前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它着眼于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把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要求教育加速社会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在每一个人身心组织中的内化、凝聚和积淀,提高人类的主体能力。

综上所述,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一方面从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出发去追问何谓素质教育,它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给定;另一方面,从应试教育的弊端出发去界定素质教育不应该是什么,从而理解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可谓是百家争鸣,这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二、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人们在理解素质教育时容易走入误区,如:素质教育不能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就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素质教育就是没有压力;素质教育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等。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极端的,产生这些认识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看待考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回顾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以应试教育的存在为前提的;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进行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对应试教育的改革为前提。如果我们在谈素质教育时能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只是两种教育形式而已,是不同时期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既然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那么,当今基于操作层面的对素质教育的置疑甚至非议(如有许多人在追问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如何评价等等)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考试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什么和用什么方法进行考试最切合素质教育,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去寻求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而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

三、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出发

(一)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是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使用的。创始人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发展:第二,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上,首先是个人的尽可能多方面、充分的自由发展;第三,个人全面发展又是智力与体力结合于一体的统一发展;第四,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必须统一于物质生产过程;第五,个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个体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统一发展。

概括起来说,个人全面发展就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作为劳动能力的构成要素的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就是一个人的智力与体力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智力与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和统一地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是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等。

(二)个人全面发展学说视野中的素质教育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里所说的“教育”可以理解为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终极追求。因此,个人全面发展学说视野中的素质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人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的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都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人充分、自由地发展,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塑造“有理想、又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

所谓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是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现代标志。同样,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5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农业;财会人员;现状分析;专业素质;提高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各级政府在农业建设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做好各级农业财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农业转型关键时期的当下,需要做好各级农业财会管理工作,保护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促进农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由此可见,各级农业财会人员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形势,为完成管好、用好各项资金这一艰巨任务,应当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岗位能力,以适应新时期财会工作需求。

一、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我国作业大国向来注重农业发展,在农业财会队伍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各级农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某些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如,财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对农业生产特性和财务情况了解不深,不能将财会理论与农业财会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果。农业发展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资金管理是促农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农业资金管理上存在一些普遍常见问题。如,村干部在农村财务管理、集体土地征迁中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频发,上访不断,危害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此外,部分农业财会人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安于现状,以至于专业素质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进步不大,这一点在计算机应用操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很多农业财会人员年龄偏大,享受现状、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学习,在会计核算上始终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这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限制农业财会工作水平提升,还阻碍了农业健康发展。为此,提高各级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

二、农业各级财会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

根据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现状和农业财会工作需要,农业各级财会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第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了解相关的农业方针政策,能够在工作中秉持职业操守,廉洁公正、秉公办事,履行自身职责;第二,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游刃有余的运用专业理论和计算机工具处理财会工作;第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创新、学习是财会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计算机电算化后,农业财会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相关软件、工具设备更新快速,要求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新情况和新要求;第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农业财会人员不仅要与工商、财政等部门打交道,还要与部门内同事协调工作,需要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三、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业务培训

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对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名合格的财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上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此外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为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应结合新环境、新情况、新问题展开业务培训工作,让各级财会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电算化、统计、核算等方面内容,具备从事农业财会工作的基本素质。从工作角度看,应当加强收取款项、收支审批、收入监控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上三个方面是财会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不仅能夯实财会人员的工作基础,还有利于防止工作失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如,通过对财会人员进行收支审批方面的岗位培训,让财会人员掌握“确保收入可靠、支出留有余地”原则,并对其有深刻的解读,日常收支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这一工作原则。

(二)职称考核

总的来看,农业各级财会人员“半路出家”的情况较多,会计理论和基础知识有限,很难满足高质量工作要求。各级单位应鼓励农业财会人员参加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获得相应的职称证书,并将其作为岗位晋升和薪酬提升的主要凭据之一。

(三)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是提高农业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财会人员通过后续教育可以掌握会计领域的前沿知识,了解最新的方针政策,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工具,在专业素质提高上有着重大作用。根据财政部规定,农业各级在职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如岗位培训、课程班等,及时跟新知识,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以防知识老化,减少自身的岗位工作能力。为此,农业各级财会人员除了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岗位培训活动外,还可以自己报名参加相关的学习培训,如成人大学、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班等,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工作实际需求。

(四)工作监督

通过工作监督可以发现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根据问题表现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消除问题,便于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达到工作改进目的,农业各级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工作监督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工作监督体系,对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综合考察工作中的表现,发现不足、深究原因,以便进行工作考核,推进工作改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农业各级财会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着重大影响,唯有提高了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保证各级农业财会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资金利用率,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为此,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职称考试、后续教育、工作监督等方式发展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莉.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277-278.

第6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1.信息时代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会计人员个人素质提高,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经济收益,企业内部相关管理者,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内容,优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迎合信息化时代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2.新会计准则下有助于信息技术创新

科技的腾飞,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企业面临更多挑战,加大了企业经济风险,为此,新会计准则下,财务人员应该以自身的能力提高为基础,重点分析自身在财会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积极去学习与提高,进一步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持。此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不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迎合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强化意识,从而不断促进企业财务实力提升。

二、加强会计个人素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Y源配置缺乏合理性会影响个人素质提高

从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源配置对财务管理的稳定实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不同地区、行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采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有所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资源配置方式大致相同,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的效果和力度,不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

2.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不够完整会影响个人素质提高

现阶段,企业渐渐朝着信息化时展,电子商务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且一般商贸和电子商务间存在一定差距,通它可于两个没有联系的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待交易完成以后,二者间关系就消失。经此种交易模式,不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尽管为人们间的交易创造更多便利,而也对之后进行财务管理带来相应的挑战。

3.内部控制不够严格会影响个人素质提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发展范围也慢慢扩大,这就造成企业在实施很多经济项目的过层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方面的问题。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所设置的内部控制准则财务管理人员并未严格遵守,使其在实施期间,未得到较好地控制,从而使财务管理作用未得到较好地发挥,不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发展。

三、加强会计个人素质对企业财会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企业财会管理的工作效率

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是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公平、公开开展的重要品质,这两种素质是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根本保证,缺一不可。会计的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和专业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对市场形势的分析能力,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中起到协调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加强个人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保证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顺兴时代潮流的发展,与时俱进,减少财会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对企业资金的动态进行全面及时的掌握,并对企业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减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推动企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3.有利于保证企业财会管理决策的合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带来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各行业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式下,就要求财会管理工作者要提高对资金风险的预判能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会计从业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企业的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全面了解。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财会管理的数据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经济对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对于生产管理存在的弊端及时改善,保证企业财会管理决策的合理化。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推动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才能使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时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跟上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脚步。会计人员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的提高,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我国今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

第7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经理

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所涉及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成本与收益预测、具体活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各部分协调以及全程监控财务活动以确保其有效性、合理性与科学性。财务是企业的生存命脉,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财务经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更是影响着整间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在信息高速发达、网络化、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财务经理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一、优秀的财务经理必须具备扎实的相关知识

(一)要具备深厚的财务专业知识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到众多经济活动及财务管理项目,如会计、审计、会计电算等等。而且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信息及各种分析数据也是支持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为财务经理还必须具备对企业成本分析、盈利分析、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财务经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企业资产评估能力,因为企业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资产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经理只有具备了财务工作上较为全面的专业的系统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带领财务管理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搞好企业的管理工作。才能在工作人员询问征求自己意见的时候快速反应科学作答,才能在领导需要财务经理提供决策依据时及时回应,才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在经理这个职位上起到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

(二)要通晓与财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与钱打交道的工作,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市场上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行业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谨慎行事。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想要做得好做得及时,如果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及时的了解与深刻领会是不行的。所以财务经理不仅需要及时掌握当前国家政策的内容与未来走向和趋势,而且需要切实的学好法律这门课程。我们的财务经理人要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努力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纯洁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同时也能够确保自己的财务经理生涯不会被断送。

(三)要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深入了解

财务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固守与自己的本专业范围之内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经理,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自己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那么就必须对本企业所从事生产项目、产品情况以及服务类型等等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所处的消费市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情况掌握。只有这样,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够贴合企业的客观发展实际,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决策依据。毕竟财务数据是死的,而透过这些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才是活的。财务经理就要具备这种把死数据变成活动力的能力。

二、优秀的财务经理必须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

所谓经理,那就代表了他所管理的所负责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个人工作,还需要对其他部门成员进行有效管理,不然何谈经理一说?所以财务经理不仅需要具备上文提及的众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

(一)具备较高的对问题的及时处理能力

财务经理肩负着有序安排财务管理部门其他人员具体工作的责任,他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收集与分类整理,需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让部门中其他人员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财务部门的各项活动及运作方式。财务经理还必须是一个很好的带头人,他要运用自己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帮助其他财务人员处理棘手问题。他还从财务部门自身的角度突破出来,站在全面管理的高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资源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等。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事先无法预计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处理,都可能对企业的总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作为财务经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灵敏的反应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财务经理首先必须要有敢于打破常规与传统的先锋意识,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不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快速寻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式。其次是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从一个细节窥探全局,从而保持管理工作的连贯性与融合性。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部门乃至整家企业。

(二)具备较高的全盘计划能力

一切管理工作都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有了一个周全的计划才能确保各个环节滴水不漏。所以作为财务经理来说,全盘计划的能力也是其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制定财务管理计划一方面能够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内部的工作人员明确本部门当前的管理工作情况,另一反面也能够让企业其他部门了解财务管理状况及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做计划切忌不切实际,计划人人都会做,但做得好与不好,就是区别优秀财务经理与庸才的重要标准。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财务经理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需要征求各部门的积极建议,需要从企业的当前实际出发,并顺应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然后还要根据计划内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与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具备较高的计划能力。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预警方法评析.田高良.2012,预测

第8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农学专业;教学模式

在世界经济、教育、科技一体化、信息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的背景下,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相应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迈向信息化和国际化。我国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形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培养出能适应国际变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化竞争人才的必备素质中,外语运用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第8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需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实行外语教材,中文讲授,分步到位。”这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在2005年1月,2007年1月,2007年2月,教育部多次在文件中鼓励和推行双语教学的开展。2007年8月,教育部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通知》,更指出从2007—2010年,共支持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高校本科教学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规定后,各高等院校积极配合,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适合农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加强农学专业英语课程实践环节构建,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农业院校对双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缺乏与之配套的双语实践体系。对这一现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校领导和院领导有清醒的认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韩国金陵大学等国外高校,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外语系还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向学生提供国外相关英语网站,尤其是专业论坛网站等。

二、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柯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布鲁尼纳也曾直截了当地把教学定义为“对话的展开”,国内一些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教学的对话本质。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共识将显得尤为重要。”刘庆昌指出:“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一种教育历史和当代社会的产物。”它最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现代教学将在对话中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由此可见,为了避免阅读教学的枯燥,采用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农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对话的双方要平等,对教师来说,他们不但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更要积极创建对话型的阅读环境。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更多地提供与所要学的知识点的相关的材料,做必要的知识积累,以便开展有效的对话,最终达到通过对话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高的目的。在课前辅导中,笔者指导学生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如何抓住重点,如何阅读长句,如何翻译长句,被动语态的使用等。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在课前已做了课前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已设计好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改变英语教学的单调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2.为了创设情境,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据笔者所知,各农业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不够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切实挖掘相关双语课程实践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具体操作如下:

(1)从创设情境来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展现虚拟环境通常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在讲到花卉种植这一节时,把教室模拟成花卉种植园,种植园内有几种不同种类的花卉,每种花卉由不同的学习小组经营和管理。在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小组用英语介绍本组花卉的习性和特征等,介绍完后,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点评。

(2)利用实物和图片再现情景,这也是情景创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让学生亲自制作花盆,然后摘上自己喜爱的植物,让学生做口头展示。把这些实物充分地利用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既能协助学生练习和演练,也能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再强化作用。再加上教师生动灵活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创设出一个个令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实施跨文化交际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必须构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网上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认知和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笔者的具体操作如下:

1.每次上课时,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跨文化背景知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指定学生朗读部分内容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说读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通过个别答疑、集体答疑、专题演讲等方式走到学生中间。在课后练习板块,笔者设计了Leaning by Doing板块,以锻炼学生综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传达信息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检查,并要求学生多看多写英文摘要或综述等。从多角度、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与学生在情感层次和知识层次的双重沟通和交流。

第9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专题讲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26-02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方法学科,其研究和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药物研究、生产、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药物分析的技术支持。

一、目前药物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药物分析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目前药物分析的教学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应用结合较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也很难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教学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单一。药物分析教材一般都是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基础,参照《中国药典》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而编撰的。《中国药典》每5年更新一版,每次更新都会对不少药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修改和提升,也会收载一些新的药物。而药物分析教材一般是在新版《中国药典》出版之后,再根据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进行修订,导致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现行《中国药典》的内容。另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前把实验内容、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准备好,上课时把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全部灌输给学生,学生照着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做实验,缺少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需要对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新的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21世纪药学人才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理论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2]。①第一模块为药物分析总论,其内容主要涉及药品质量研究及质量控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及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规律及原理,是进一步学习各论中各类药物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以多媒体授课为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药物分析是有关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门学科,药品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环节都会涉及到药品的质量问题,因此其案例来源非常丰富,有关国内外假药劣药实例都可以引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3,4]。例如,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以具有很强肾毒性的二甘醇代替丙二醇作为助溶剂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导致14人死亡,多人肾功能衰竭。2007年,在使用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的甲氨蝶呤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干细胞移植排异的过程中,陆续发现病人有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脊髓马尾神经以下瘫痪的症状,已证实其原因为该公司生产线污染了长春新碱所致。这些案例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在学习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时,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能引发学生对药品的真伪鉴别、药品中杂质的来源及假劣药的界定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作为药学工作者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第二模块为药物分析各论,主要按照药理活性类别分章节,各论部分的授课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使教学双方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研讨式教学法打破了旧模式下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局面,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灌输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的“群言堂”,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5,6]。在讲授药物分析各论的每一章之前,便给出课堂讨论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当该章节的课程讲授完后,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由1名学生主持讨论,最后教师负责答疑和归纳总结。比如在讲第六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时,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故提出以下议题: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而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测定为什么不宜采用酸碱直接滴定法?应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准确测定阿司匹林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的含量?在研讨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广泛阅读,收集大量资料,归纳总结后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得出以下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纯度高,含水杨酸等杂质的量很少,干扰小,可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除存在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水杨酸杂质外,在制备片剂的过程中还添加了稳定剂枸橼酸或酒石酸等,为消除片剂中这些酸性物质的干扰,可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的含量;阿司匹林胶囊和栓剂中含有的辅料及降解产物更多,为消除其干扰,一般采用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研讨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较大,获取的知识也比较深入和广泛,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研讨式教学能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③第三模块是药物分析实际应用的重要范例,主要涉及药物制剂分析概论、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生化药物和生物制品分析概论等章节。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结合学科发展新动向,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即将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担任不同主题的演讲人,每组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讲解、问题解答等任务,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再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总结,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2]。例如,在第二十章“生物制品分析”中,可以通过文献的查阅,将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如毛细管电泳、酶联免疫、免疫印迹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涵盖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讲课的实践,学生在表达能力、胆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知识点比较零散,为保证学生能及时消化吸收已学过的知识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则进行一次测验,并记入平时成绩。

2.实验教学改革。药物分析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尽量使实验项目与相应内容的理论教学进度平行。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合理地解释实验原理、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同时通过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安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进行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然后进行综合性试验,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技能;最后进行设计性试验,强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毕业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7]。

3.考核方法改革。全面、公正、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既便于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还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样性、体现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药物分析课程应对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进行考核。理论课考核成绩计算方法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成绩占15%,专题讲座成绩占10%,平时测验成绩占15%,平时考勤占10%。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一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以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课考核成绩方法为: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30%,平时考勤占20%,设计性试验成绩占25%,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5%。考核方式和方法在开课前就向学生公开,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避免学生平时学习松散的现象,改变仅靠期末突击背书通过考试的学风[8]。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姚彤炜,曾苏,余露山,等.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尝试[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04):254-256.

[3]张天虹,李清,陈晓辉.“药物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30.

[4]梁可,张新忠,王璐.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以维生素C的质量分析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3):55-57.

[5]柴逸峰,刘荔荔,密鹤鸣.药物分析学讨论课的展开[J].药学教育,2000,(01):28-29.

[6]曾苏,余露山,蒋惠娣.“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