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旁路;电流互感器;保护双重化;电流切换
中图分类号:TM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4-0113-03
在电力系统中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是变电站的核心设备,它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甚至电网的正常可靠运行,因而主变保护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当今大量采用的主变微机保护应给予高度重视。笔者经过多年来对带旁母主接线情况下主变压器保护技术改造和运行情况的总结,对旁路电流采集方式做一些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验收工作提供参考。
一、变压器微机保护双重化电流回路配置现状
为避免主变保护异常及修改定值等工作造成主变保护被迫退出运行,导致有故障发生不能及时切除,造成事故扩大。根据《二十五项反措》要求,220kV以上的主变压器的微机保护需双重化;同时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少厂家相继推出主后备保护一体化,两套保护完全独立的配置方案(非电量保护除外)。保护实现双重化后,两套保护的电流回路均应独立接到对应的电流互感器上,当主变开关代路时,原则上必须在两套保护的电流回路均要独立,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旁路开关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不足,难以实现(特别是在一些老变电站的主变微机保护技术改造工程中)。总结现场接线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无旁路电流互感器电流接入主变压器保护
如图1所示(以变高侧为例,下同)。
高压侧和中压侧旁路开关问隔均无多余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情况,正常运行接线,A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的开关电流互感器,B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的套管电流互感器,当主变开关代路时A屏微机保护退出,B屏微机保护继续运行。显然此接线方式不符合保护实现双重化要求。
(二)套管电流互感器与开关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切换
如图2所示,高压侧和中压侧旁路开关间隔均无多余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正常运行接线:A屏微机保护接入对应的开关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B屏微机保护接入对应侧的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供电企业在厂家定货时要求A屏微机保护变高侧和变中侧均设置有旁路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又由于在技术改造中原来的常规保护进行微机化后,变高侧和变中侧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有剩余,现场将变高侧和变中侧剩余其中一组保护级的二次绕组均接到A屏微机保护(旁路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对应的端子排处),当主变开关代路时将A屏微机保护套管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切换到旁路保护侧,A屏微机保护投入运行,B屏微机保护继续运行不变。虽然此接线方式符合保护实现双重化要求,但旁路到主变的导线无主保护。
(三)旁路电流互感器电流与开关电流互感器电流切换同样如图3所示:
变高侧和变中侧旁路开关间隔均有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正常运行接线:A屏微机保护接入对应侧开关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B屏微机保护接入对应侧的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供电企业在向厂家定货时同样要求A屏微机保护变高侧和变中侧均设置有旁路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在变高侧和变中侧旁路开关间隔均有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接入A屏微机保护(旁路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对应的端子排处),当主变开关代路时将A屏微机保护电流互感器切换连接片切换到旁路保护侧,A屏微机保护投入运行,B屏微机保护继续运行不变。虽然此接线方式符合保护实现双重化要求,但接线较复杂,如果采取独立配置方式,本站有多少台主变就需要在旁路电流互感器处配置多少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可能增加旁路电流器的二次绕组负担;如果采取在旁路端子箱处切换方式,增加运行人员操作工作量,并存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的风险等。
上述三种接线方法比较:第一种接线方法在主变开关代路时,A屏微机保护退出运行,B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开关的套管电流互感器,保护范围缩小,不满足双重化要求。第二种接线方法,A屏微机保护接有对应侧的套管电流互感器,当主变开关代路时可以进行电流切换后投入保护,虽然这种方式满足了双重化,但对应的旁路开关到主变套管电流互感器这段引线无快速保护(即无差动保护),造成保护范围缩小。第三种接线方法在主变开关代路时满足双重化要求,保护范围也满足要求,是三种方法较合理接线方式,但现场实现最困难,如果采取独立配置方式,本站有多少台主变就需要在旁路电流互感器处配置多少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增加旁路电流器的二次绕组负担;如果采取在旁路端子箱处切换方式,增加运行人员操作工作量,一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需要对应几台主变保护,切换时容易切换错误,并存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的风险等。
根据现场大多变电站的实际情况,采用第二种接线方式满足了双重化,虽然旁路到主变的导线无主保护,多年来现场运行经验表明,此段导线距离较短,运行的时间也较短(代路时才运行),发生故障的机率相对低,并且后备保护还存在,比较适宜现场应用的配置。
二、主变断路器代路时电流切换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问题及对策
从历年来事故通报学习中发现,在主变断路器代路时由于电流切换过程中操作不当,安全措施考虑不全,电流切换过程中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触电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在进行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进行切换操作时务必小心、谨慎,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触电伤人。
采用旁路电流回路的保护,代路时均要进行切换,不论是否进行带电切换操作,必须按带电方式进行切换,按“先连通、再短接、后打开”原则进行电流切换操作,应站在绝缘垫上,穿长袖工作服,戴好绝缘手套,手腕上不得佩带手表、手链等金属饰物,身体不得接触保护屏,先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切至运行位置,再将其他连片逐一切至短接位置,最后打开短接位置至中问位置的连接片(注:此类连接片为双层)。见图4所示:
(二)连接片切换问题及对策
历年事故通报中,在主变断路器代路时由于电流切换的操作不当,安全措施考虑不全,电流切换前未将主变差动保护暂时退出造成事故层出不穷。旁路开关合环后,将形成差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分流,造成差动保护误动,所以在切换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前应临时退出主变差动保护,操作时由工作经验丰富的值班员进行。次序如下:(1)退出主变差动保护;(2)合上旁路断路器;(3)将旁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切至运行位;(4)断开主变断路器;(5)将主变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切至短接位。
总之,在操作前将主变差动保护暂时退出,操作结束后将保护的所有信号复归,检查保护无异常,再投入保护。
此外,用旁路断路器代主变断路器的操作时,应明确与旁路断路器代线路断路器是不同的。此时还是采用主变的保护装置,不仅需要将保护出口压板由跳本侧断路器切至跳旁路断路器,同时需要将主变差动保护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切换连接片进行切换。
上述过程不但需要保护出口压板由跳本侧断路器切至跳旁路断路器,如有启动失灵保护也要将其切至跳旁路断路器侧;不但要切换电流互感器二次线连接片,电压也要由“本线”切换至“旁路”;特别注意旁路断路器代主变断路器的操作中,需投入非电量保护跳旁路断路器连接片,待代路任务完成再将上述所有的连接片切至正常运行位置。
(三)保护定值问题及对策
在现场多次发现A屏微机保护定值出错问题,原因是如在第二种接线方式中,A屏微机保护接入对应的开关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B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侧的套管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在两套保护新投产或进行技术改造后定值整定部门按现场电流互感器变比进行定值整定为A屏和B屏两份定值单。但A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的开关电流互感器和B屏微机保护接到对应侧的套管电流互感器变比不一定相同(如开关为1200/5;套管为1000/5),又由于A屏内电流接入保护的通道是唯一的,当进行代路时只是进行外部切换。如误将套管为1000/5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切换到1200/5保护的通道上而未改定值,在负荷小时不易发现,当负荷增加后保护就容易误动。
对于此类问题在进行定值整定前要查清现场电流互感器变比(含旁路)等参数,如果现场确实存在电流互感器变比不同的情况,定值整定部门进行说明;还可以将A屏微机保护多开一定值区将套管为1000/5的对应定值进行整定,备代路时切换用,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将整定情况在保护屏上标识清楚,同时要在记录本进行记录。
三、结语
本文详尽分析了旁路电流互感器电流在变压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等问题,力求为同类变电站旁路电流互感器在变压器微机保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运行中的变电站进行主变保护双重化是一项涉及回路范围广、技术复杂,危险点多的工作,在技术改造和应用中更需深究保护装置采集电流模拟量的方式。注重细节,严控危险点,才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Electromagnetism
Maxwell Equations, Wave Propagation and Emission
2012,560p
Hardcover
ISBN9781848213555
T. Bécherrawy著
本书是一部关于电磁学理论及其应用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除了介绍经典的电磁理论外,作者还增加了4个方面的高等内容:波导、相对论电磁学、电磁场中的粒子和电磁辐射。
在18世纪以前,电学和磁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819年奥斯特发现电流产生磁场和1831年法拉第发现变化磁场感应出电流之后,人们意识到电学和磁学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1873年,麦克斯韦通过一组简洁的方程组统一了电学和磁学,称之为电磁学。该理论的一个重要预言是,电磁波存在并且以光速传播。这个预言在1887年被赫兹的实验所证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人类可以大规模发电,在19世纪中后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波的发现和电子学的发展,在20世纪引导了真正的电子通信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书共分为4部分15章:第1部分 静态电磁学,含第1-7章:1.序言;2.真空中的静电学;3.导体和电流;4.电介质;5.一些特殊技巧和近似的方法;6.真空中的磁场;7.物质中的磁学。第2部分 时变电磁学,含第8-10章:8.电磁感应;9.麦克斯韦方程组;10.电磁波。第3部分 传播效应,含第11-12章:11.反射,干涉,衍射和弥散;12.波导。第4部分 相对论、粒子和辐射,含第13-15章:13.狭义相对论和电动力学;1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15.辐射; 附录:A.数学知识回顾;B.物理单位;C.物理常数。
本书作者T.Bécherrawy教授从巴黎大学和纽约Rochester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在黎巴嫩大学、法国的Savoy大学、IUFM、Nancy大学等院校教授物理学,曾担任黎巴嫩大学物理系主任,在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发表了多篇文章。
本书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学习电磁场理论的教材,也给电磁场理论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一些带星号(*)的章节属于较有难度的内容,可以跳过而不影响内容阅读的连贯性,每章都附有丰富的习题和参考答案。
陈涛,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当代汽车控制技术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导致了用来监控各个系统运动状态的转速类传感器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故障种类的增加和故障诊断难度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工作人员只有了解各类汽车转速传感器常见故障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故障诊断整体效率的持续提升。
1 汽车转速传感器常见故障
汽车转速传感器常见故障有很多,以下从磁感应式传感器故障、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故障、磁阻效应式传感器故障、控制模块信息故障等方面出发,对于汽车转速传感器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
1.1 磁感应式传感器故障
磁感应式传感器故障是较为场景的故障种类之一。通常来说磁感应式转速传感器的主要原理在于对电磁感应原理的合理利用,既在这一过程中当信号转子转动时,则会导致信号转子的凸齿与铁芯的空气隙发生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使通过传感线圈的磁通发生变化。其次,磁感应式传感器故障多体现在信号处理电路和A/D转换的故障上。与此同时,因为磁感应式传感器会在信号处理之后计算出磁感应式转速传感器无需外供电源,因此计算时的故障也会导致其整体运作效率的降低。[1]
1.2 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故障
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故障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霍尔效应式转速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众所周知因为霍尔效应本身产生的电压值很小,这导致了其无法直接进行应用,因此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将霍尔元件与放大器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及稳压电源电路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构成一个霍尔传感器。其次,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故障的故障还多体现在对于对移、侧移、旋转和遮断五显著影响,并且四会触发叶片。与此同时,当汽车的发动机运转时触发叶片会随之旋转,并且不断地在霍尔集成电路片与永久磁铁之间穿过,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如果个别车轮速的信号不断跳动,就可以判定出现了霍尔效应式传感器故障。[2]
1.3 磁阻效应式传感器故障
磁阻效应式传感器故障通常较难发现。磁阻效应式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转速传感器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市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种传感器本身是利用磁阻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因此这意味着当外加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则磁阻元件的阻值也会随之变化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极为容易出现故障。其次,磁阻效应式传感器故障的故障还多体现在固定不动的磁阻元件所处空间的磁场发生周期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周期性变化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故障的出现,使其无法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输出,严重的影响到了传感器的正常运作。[3]
1.4 控制模块信息故障
控制模块信息故障会对于汽车的重要部件带来直接的影响。由于转速传感器属于汽车电动控制的关键部件之一。因此这意味着当转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会出现相应的存储故障信息。在这一前提下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先读取相关的故障信息并且要调取与转速传感器有关的数据流进行观察和分析,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控制好相应的信息故障发生概率。与此同时,控制模块信息故障还多表现为本身和线路检测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导致无法在此基础上正确的找出传感器在车辆上的位置通常,造成了严重的使用障碍。[4]
2 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及其诊断方法有很多,以下从转速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线路诊断、合理应用万用表、做好波形测试工作等方面出发,对于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及其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
2.1 转速传感器检测
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诊断的第一步是转速传感器的检测。工作人员在转速传感器检测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将不同类型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为诊断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检测转速传感器最简单,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工作人员能够选择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利用专用诊断仪器观察与传感器转速相关的数据流。其次,工作人员在转速传感器检测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与车辆实际运行情况的比较,来在此基础上切实的判断转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2.2 传感器线路诊断
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诊断需要着眼于传感器线路的诊断。工作人员在传感器线路诊断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不具备利用专用检测仪器进行故障诊断的条件下,合理的对于所怀疑的转速传感器进行自身和线路的测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明确的判定出需要检测的传感器属于哪种类型。其次,工作人员在传感器线路诊断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的利用汽车电气维修手册可以有效确认转速传感器的类型。并且还可以从电路图中找出确认传感器类型的几个关键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假如元件图形未能表达出其所属类型的特征则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2.3 合理应用万用表
汽车转速传感器故障诊断离不开对于万用表的合理应用。工作人员在合理应用万用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通过利用万用表对传感器及其线路进行测试来确定。其次,工作人员在合理应用万用表的过程中还应当将万用表调到Ω(欧姆)挡,并且通过断开传感器的线束插头并直接用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分别与每个端子相连,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阻值稳定在几百或几千欧姆则代表着传感器为磁脉冲式,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确保基传感器本身的良好\作。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合理应用万用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阻值远远大于几千欧姆,则基本可以确定该传感器为霍尔式的故障。
3 结束语
汽车转速传感器常见的故障基本上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其诊断方法,故工作人员应当分清汽车故障的症状表现,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应用合理的诊断、检测措施来为后续的故障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支华.汽车电脑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5,2(06):60-62.
[2]张丽莉,储江伟,强添刚,等.现代汽车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5,01(39):95-97.
一、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
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间也不可能充许这样做。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在高考中突出学科内的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这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二、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三、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二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三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于第二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对第三类题的解决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一般在做完这样的题以后,更要反思,回味一番,分析自己是在哪些方面存在着欠缺,使自己能通过解答这一道题在知识上澄清了哪些概念的内涵和规律的外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方面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收获。这样才能使你的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会一题而懂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每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达到的目标。
四、强化实验,注重实验设计、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回顾
(一)结构稳定,难度下降,比重变化。
与往年相比,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试卷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和每题分值合理。难度下降,只有第20和第24题稍有难度。比重有变化,2012年选修部分约26分,超过“考试说明”的比例0.2。
(二)考点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图形多。
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紧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考点知识覆盖面广,着重考查“力、电”等主干知识,如: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磁场,电磁感应,但抛体运动没考。而且基本上每题都配有图形,要求会看懂图形语言,能通过图形明确物理情境。
(三)试题设置推陈出新,突出能力考查。
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推陈出新的命题原则。例如第20题和第24题物理情境设置新颖。第20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的灵活应用,突出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24题涉及曲面、传送带、弹簧等物理情境,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弹性碰撞、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有关公式等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高考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四)实验试题紧扣考纲,难度适中。
2012年安徽高考物理实验题题型常规,设问难度适中,紧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013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命题趋势预测
通过对2012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命题特点的回顾,我认为2013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命题将呈现下列趋势:
(一)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2013年安徽省高考物理学科命题将一如既往地紧扣《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题型、题量和分值将基本稳定,但会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变化、求创新,在发展变化中体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二)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2013年安徽省高考物理学科试题考查内容将涉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绝大多数单元及诸多知识点,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重点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诸如力学中的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学中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等主干基础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仍将是2013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三)强调过程,突显能力。
新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2013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命题必然会将突出“能力立意”的原则,重视物理情境和过程的分析,突出考查能力和素质,不仅考查五种学科能力,还要考查建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注重实验基本技能及创新。
2013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实验试题将坚持在考查基本技能的同时,考查实验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实验素养。同时,实验能力中仍将增加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3年安徽省高考理综物理学科备考策略
根据2012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题情况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我对高考物理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紧抓课本,紧抓主干,注重基础。
高三复习要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紧抓课本,注重打好“双基”,一定要把主干基础知识清晰化、条理化,主干基础知识是考生提高能力的基点,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必须让学生明白,备考阶段不能“以考试代替复习”和“以做题代替复习”,不能一味做各种题目,尤其不能一味抓难题、偏题和怪题。关键是要对各类典型题目深究不放,要能从一道题中把所辐射到的知识点“敲”出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注重掌握通解通法,例如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就考了交流发电机的电动势推导。
(二)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高考复习备考时,对高中物理各版块知识,能够综合的地方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两大版块内容的综合练习应达到一定的深度,应将运动和力、功和能量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三)要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设计。
高考复习时不仅要使考生知道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更要使考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验问题。尤其在实验探究方面,应紧抓课本,理顺实验原理,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仅在教材中就提供了三种参考方案,复习备考时就应使考生熟悉各个方案的原理,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更重要的是要把“讲实验背实验”变为“动手做实验”。实验复习要开放实验室,让考生自己动手做,要让考生对实验操作、方案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深刻理解。
(四)加强审题和建模训练,加强综合试卷的解题能力,锻炼提高应试技巧。
考生的物理解题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审题和建模方面,审题时抓住物理情景,建立模型,尤其图形,必要时自画草图,要选择合适规律列方程求解。
关键词:堤坝隐患;渗漏探测;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75
堤坝是水利设施的基础建设,在防洪抗洪中起到核心作用。纵观历史,堤坝建设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技术修建的堤坝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的隐患,因此后期堤坝隐患分布的排查尤为重要,渗漏探测技术在该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意义。针对山东部分堤坝进行了电法探测技术、磁法探测技术、弹性波探测技术等实践,作出大量的研究分析工作,从而取得有效的探测方法,提供除险依据。
1 堤坝隐患的定义
堤坝隐患由多种原因形成,如在筑建堤坝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不达标或地质本身存在的缺陷却没有被发现的,部分洞穴、裂缝或人为的破坏也是形成隐患的原因之一;造成堤坝隐患的不利因素是堤坝建设或抗洪抢险时遗留下的麻袋、抗洪废品等物质。此类隐患相对较易排查,隐患部位与其他无隐患部位有明显的差别。可以通过探测技术高效寻找隐患或渗漏。
2 电法探测技术
2.1 常规电阻率法
常规电阻率法(resistivity method)是针对堤坝相同位置不同深浅、不同位置相同探测时电阻率的变化观察确定堤坝是否存在隐患的方法。利用电阻率法的原理,研究分析堤坝隐患处电阻线的变化,在普查堤坝隐患时,可以利用电阻率剖面法,通过总结电阻线的变化推测隐患的存在点。在堤坝隐患探测工作中,常规电阻率法所用的仪器成本低、操作简单,探测时间短,反应灵敏,又能确定工程裂缝、洞穴或堤坝薄厚不均的位置,处理起资料来比较方便。
2.2 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multi-electrode resistivity method)20世纪70年代时首先是英国提出的,我国引入时间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于高密度电阻率发的研究及应用也要追溯到20世纪末期。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相似,不同的一点是该方法的密度设置高于常规电阻率法,在使用时,将测点进行间隔,将电极布置于其中便可进行监测。
高密度电测系统的设计比较先进,利用大量集成电路可以自动采集数据,电极可以自由排列从而采集更多数据,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患探测工作中运用已非常普遍,该技术非常适合隐患探测,采集数据丰富、精确、快速,抗干扰力强、有成像功能,在堤坝隐患数据采集中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失误。
2.3 自然电位法
自然电位法(spontaneous potential)可以用来作堤坝建筑中受金属腐蚀渗透的检测,自然电位是堤坝中的水流动通过遭受腐蚀的松散层或裂缝时,会吸附和氧化流动时所经过岩层孔隙,再经过渗透过滤等一系列作用而产生的。
在探测过程中,在存在渗漏隐患的位置深度布置测网,并测量出2点之间存在的电位差,来绘制各电位剖面与平面线图(如图2所示)。此方法针对渗漏度强的堤坝隐患有较大作用,通过一台电位计或普通的电测仪及简单的辅助仪器,便可以准确分析渗漏隐患位置及深浅。唯一存在的不足,对微小的渗漏隐患不能及时排查,不能及时发现,灵敏度略差。
2.4 地电影像技术
地电影像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堤坝中出现裂缝、洞穴、淤泥等隐患时,可以发生部分电性异常,这时可以利用地电影像技术来分析判断隐患的存在,通过计算机由多道电极短时间内进行反复多次的数据采集,输送回成像软件,通过软件分析生成的电性分布图。
3 磁法探测技术
3.1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瞬变电磁法可以用于大范围的探测工作中,其优点是探测时可以不受地形、接地电阻的影响,快速、高深度的探测堤坝渗漏位置。
3.2 探地雷达法
探地雷达法(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在堤坝渗漏探测过程中,无论从雷达剖面还是切面都能反射出较低的频率,或有较大的振幅反射,从而来判断堤坝隐患所处的位置、大体结构、形状及具体的深度。探地雷达的优点是高效、高速、简单。堤坝材质影响电磁波的探测深度,不适用土质含水量较大的堤坝,通常相对干燥的土质,雷达可以探测几米的堤坝隐患。
3.3 磁感式探测技术
磁感式探测可以利用电磁感应来进行测定的一项技术。可以对土层厚度、养分、水分、黏粒含量等作出测定,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磁感应与定位系统相结合形成了移动式电磁感应探测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稳定、低投资等优点,对于均质堤坝隐患的探测深度可达到6m。
3.4 微重力探测技术
微重力探测技术今年来应用较为广泛。像扭秤、重力仪等在重力测量中灵敏度非常高,可能根据海拔、经纬、地形等获得数据,根其变化来修正数据,再以反映的数据制作与等高线类似的图示。在浅层喀斯特洞穴中的测定时,微重力探测应用较多。
4 弹性波探测技术
弹性波探测技术分为2种,瞬态瑞雷面波探测技术。该技术运用的瑞雷面波的频散特征,可以在相同速度相同厚度的地平面进行频率测深,瑞雷波速与横波速相结合在测深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得到堤坝质量的数据。在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上有较大优势,该方法通常用来检测堤坝松散层和土坝渗漏异常。
CT技术。CT技术是通过X射线探测物体并得到一维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还可以构建所探测的三维图像,根据CT技术的原理,该技术检测主要用于混凝土大坝。
5 其他探测技术
其他探测技术还有同位素检测、温度检测、纤维光导测温、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同位素检测技术是借助放射性示踪剂在渗流场中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现进而推断其渗流特征的一种间接手段。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测堤坝管涌及管涌渗透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外很多国家一直运用此技术来检测渗漏。我国新安江水电站就曾应用该技术探测过右岸坝基的渗流情况。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在岩体钻孔,渗漏现象和隐患位置需要通过其他物理现象的解释进行推断,且这些方法的定量解释目前尚有一定困难。
温度监测技术是通过温度的观测发现堤坝渗漏,是一种确定渗流区域的手段,但是温度监测实际操作比较繁琐、受限制,通常用于局部监测;纤维光导测温技术用散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处理获得检测点的温度,土壤与水接触后引起热传导产生温度变化,在5m左右深的位置温度变化与表面仅有20%变化,如果有渗水流过土温便接近于渗漏水温,从而根据温度判断堤坝渗漏异常的数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则是综合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得信息;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60a前便已运用到石头及地下室勘探方面,后来逐渐运用到了水利方面,可以用来探测裂缝及洞穴的大小。
6 总结
上述技术中,简便、有效、常用的方法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及瞬变电磁法。近年来应用广泛的物探技术主要为磁感式堤坝隐患探测技术和地电影像技术。通过各种堤坝隐患中渗漏探测技术的分析,可以根据堤坝的材质、地形等选择适合的探测技术,或者多种探测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排查与探测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B.N.Nagarsenker,M.M.Das.Exact Distribution of Sphericity Criterion in the Complex Case and its Percentage Points[J].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1975(44).
[2]Xin Zhang.Application of 3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for Diagnosing Leakage in Earth Rock-Fill Dam[J].Engineering,2016,0805.
[3]葛双成,章晓桦,刘超英,陈夷,苏全.堤坝隐患物理探测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5(5):36-39.
[4]郭秀军,张晓培,牛建军.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探测系统及其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1(4):67-69,66.
[5]方绪顺,钱亚俊,何宁,王国利,汪漳淳,张桂荣,何斌. McSEIS多功能综合地震仪在堤防隐患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6-9,26.
[6]尤然,邹明阳.地质雷达在鸡西公园内溢流坝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1):113-115.
[7]彭波,张得煊.利用红外热像技术探测土石坝集中渗漏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1):93-98,103.
[8]徐云乾,黄春华,陆雪萍,李飞,刘建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水库坝肩渗漏隐患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16(5):41-44,68.
优秀物理教师的工作计划高三
高三物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但这些方面的知识,总的感觉是比较零散的,同时,对于综合方面的应用更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为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经备课组老师讨论决定,仍将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为主。计划如下
一、时间按排:2015年3月2日至2015年4月24日 5月—6月 巩固提高
二、内容安排:第一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第二专题:动量和能量,第三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四专题: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计算,第五专题:实验题的题型及处理方法,第六专题:论述、计算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三、搞好第二轮复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概括起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
一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6)半偏法测电流表(限流并联)、电压表(分压串联)的内阻。
2、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二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1)审题能力的训练
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②、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③、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每次考试阅卷以后,总是感叹学生在表述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就是聊聊几句就完事。同时,因运算能力也不行,使得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造成无谓的丢分,实在可惜(但这谁也不能原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③、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④、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⑤、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成R=mv/qB,而应用向心力公式:qvB=mv2/R。
三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如上例中不要写成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如"1/2”等应把它换成小数。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在后阶段中的模拟题练习时,一般会遇到三种类型:
一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的;
二是心中无底的题,即解答过程中能找得到一些头绪,好像能做得出,但心中又不能完全理解,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三是难啃的题,即有时反复看题都看不懂,很难进入物理情景的“生题、难题”,有时甚至通过老师的讲解都不明白的题;
对于以上三种题型,分别应以三种不同的对策应付。
对第一类型:可以采取“做过且过”,主要目的在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
对第二类题:要作为重点对象,做到“坚决不放过”,“坚持到底”,因为只要你“跳一跳,树上的那棵桃就能摘得到”,是可望且能可及的目标。往往这类题大都是隐蔽性强、有一定的情景迁移性,只要能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找到突破口,你就会“恍然大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也只是一些概念、规律的基本、直观的应用,(在信息题中这种类型占绝大多数)。
对于第三类题:只好舍痛割爱,“得过且过”,因为这类题可能已超出了你的能力水平范围,(在有些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差距),否则会得不偿失,毕竟高考中这类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仍是基础题,其中80%以上为中、易题,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不会使自己钻死胡同,浪费大好时光。
4、选题要“精”,讲评要“细”,做题注意“精”“细”结合。
选题要“精”,主要体现在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样采用这些资料呢?首先对手中的资料要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在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好题,采用拼盘的方式组织起来让学生练;(尽量不要用成套的原卷)。讲评要“细”,即重思路、善引导、做示范、细纠正。每次在讲评时,必须先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总结(具体到每个同学的每个题的得分情况,及失分的原因),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重视个别的指导,对问题较大或问题比较明显的单独进行点评。
5、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对物理学中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要求是比较低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往往在复习中花的功夫不是很多。虽在这几方面的难度不是很大,综合也并不是很多,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行,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这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
总之,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只要能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
优秀物理教师的工作计划高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学期制订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三这学期中稳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今年高考的成功。这一基本思想也是在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安排,本学期三月份要完成一、二轮复习的教学任务,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宁慢勿快,稳扎稳打,扎扎实实搞好基本知识的复习。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学期担任高三238班,239班的物理教学
1、课堂情况:物理科是理科生高考必考的主要科目,238班大多数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堂上比较自觉地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2、239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大多数学生虽然通过了高一高二两年的高中物理学习和训练,但尚未能独立地形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和着重培养。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考纲,认真组织教学。
1、专题复习,分项突破
2、高考分析,能力引导
3、模拟试卷讲评,能力检测让学生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高考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
4、力争在2014年高考理综取得好成绩
四、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次指导。
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
2、抓好基础教学,注意能力的培养。
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二、第二阶段:专题复习(2014.3.1---2014.4.15)
优秀物理教师的工作计划高三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浙江专用《志鸿优化系列丛书物理优化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xx年云南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一、研究《考试大纲》,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密切关注近几年《考试大纲》中关于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的增减变化,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物理复习,在复习中着重解决以下两点:结合《考试大纲》和课本落实知识点,扎实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教师首先要把握重要概念、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典型习题加以训练,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其次,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复习计划
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时,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往往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各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以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为出发点,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降低难度复习,复习每一章时对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及有关高考信息,了解考试的知识点和考试的重点,每章给学生2―3课的时间结合考点、课本、复习资料复习并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收集,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备好复习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复习的针对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三、针对学生的现状,明确各轮复习的任务
第一轮复习是“双基”复习阶段,是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其主要任务是:(1)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2)强化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审题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训练,规范解题习惯;(3)提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该阶段的复习宗旨是: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宏观结构,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科内的综合;理清各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于物理知识结构,一是图表法,二是以“力”和“能”为纽带把整个物理知识串起来。通过知识的串讲,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物理知识的框架,使物理课本变“薄”。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重点、难点,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点,所以复习时要在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焦耳定律、串并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安培力、左手定则、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等。不仅要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还要加深理解、熟练运用,要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的题量较少,突出学科内综合已成为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如:(1)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2)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磁学与力学的综合,(3)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4)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第三轮复习是回归课本、拾遗补漏和纠错阶段。该阶段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进行考前模拟,巩固一、二阶段的复习成果,将学生的水平再提高一步。二是回归课本,进行知识整理、方法回顾、经验提升,书写习惯再强化,解题环节再规范,从细节上提高得分环节。1.对选择题不要看到一个认为正确的结果就忽略其它选项,应该瞻前顾后,细心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也不要空着,可凭直觉选一个,若是多选题,通常选对其中一个选项就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2.对于实验中的填空题,若是文字填空,要注意把意思表达清楚;若遇到数值填空,则要注意单位;若对有效数字有要求,要严格按规定的有效数字填写。3.解答物理大题时要注意规范解题,特别注意“必要的文字说明”,尽量根据题目写出相关公式的标准形式,步骤中要先写基本公式,而不能直接写导出公式,应有文字说明和代入题目所给数据的算式。不要将几个式子连在一起,严格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地按步骤写基本公式。4.对于最后结果的表述,要看题目要求,写出准确的数值和单位,有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四、要多花心思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我们经常感叹已经讲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事实上我们可能只注重如何讲而忽略学生如何学,或者说根本不去关注他们是否清楚我们的讲授意图。学生做过大量的试题,我们要舍得花上一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做好几个环节:(1)对试题进行归类。如:万有引力与天体的运动专题中,有关稳定轨道运动参量、恒星质量、轨道半径的确定、变轨问题分析、同步卫星的有关常识、双星问题、星球上的动力学等问题。(2)对解题思路方法的归纳。如:共点力的平衡专题中,有关力的分解与合成技巧,三力平衡――合成或分解,四力及以上力的平衡――正交分解;已知角度――三角函数法,已知边长――相似三角形法。(3)对相似或相关问题进行区分比较。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等。再如:水平面上子弹穿木块,若水平面光滑和粗糙,则应分别如何处理。(4)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关键点,如动量守恒定律运用的专题中,关于相互作用物体组成的系统的确定:两车相撞,车上的物体是否参与运动;两冰车上的小孩互相抛球,相互作用过程的选取,守恒条件的分析,速度矢量方向在守恒式中的表示(包括已知方向的表示与未知方向的表示)。
五、科学合理定位,研究复习方法
1.摆正课本与考试大纲的关系。
(1)重在理解,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要弄清;(2)重视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思考与讨论;(3)重视课本中的插图、阅读材料;(4)重视实验,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才能做好实验题;(5)教学必须以大纲为本,坚决不做无用功。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总结中提高。
高考题与新科技、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联系紧密,题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一般都是反映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真实材料。这类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适应教学改革、高考改革的需要。
六、加强组内交流与协作
1.优化备课组活动,强化协作意识。
(1)开展复习课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思广益。
(3)在强调整体意识的前提下,倡导个人合理拼搏。
[关键词]物理考点 物理考纲 新课改 高考物理
1 新课改后的两年高考物理试题特征
2013年、2014年重庆高考物理卷,都包含了必考题和选作题(新课改后出现选作题),其中必考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和选修3~5五个模块,选考题对应选修3~3和选修3~4两个模块(本文主要针对选修3~3进行分析);试卷结构合理,知识点覆盖全面;试题起点比较低,层次分明,体现评价的科学性,有较强的选拔功能,题目排列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课改后高考试题的难度和新课改之前的物理试题难度相当(重庆此前三年物理难度0.49、0.59、0.51),每年考查的知识点个数大约占考纲的35%左右,试题中较难试题的位置也相对比较固定,两年中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考查比例有一定的变化,但力学和电磁学的总比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考查仍然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力学和电磁学的具体考查知识点如下表:
在考纲中力学电磁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多(27个II级考点均是来自力学和电磁学),但我们仍能看见有较多知识点在高考中反复出现,比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力的平衡知识及应用等;电学中的电场性质、电路连接及故障分析等。所以我们能看出重庆高考存在着重点知识年年考,一般知识隔年考,冷僻知识不易考得基本规律。
2 重庆高考物理2006~2014年考点分布规律统计
从2006-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发现有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洛伦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只限于一维)、热力学第一定律5个知识点高考年年都在考,9年中考查7次以上的知识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及其应用、电势能,电势、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理想气体12个知识点,9年来一次都没有考查的有参考系,质点、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超重和失重、离心现象、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电势差、示波器、电阻定律、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自感,涡流、电能的输送、放射性同位素、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饱和蒸汽,未饱和蒸汽和饱和蒸汽压、相对湿度、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27个知识点;2014年与2013年知识重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电场线、电势能,电势、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只限于一维)、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理想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等15个。
3 2014年考纲变化总结
考纲是每年高考的风向标,深入分析2014年考纲,发现2014年考纲和2103年考纲一样,和原大纲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增加的知识点有离心现象、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氢原子光谱、、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等;减少的知识点有弹性势能、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极其应用,超导、磁电式电表原理、日光灯、电阻,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冲量,动量定理、a粒子散射、原子的核式结构、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平抛物体的运动、长度的测量等
4 2015年复习建议
4.1 立足教材,注重双基。高三复习最大的误区就是用资料书取代教材,一味的进行题海战术;高三复习(无论是一轮复习还是二、三复习)都必须让学生回归教材,教材才是最好的资料书,让学生通读教材加强对基本概念、重点规律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细想教材上的读一读、想一想的有关问题(尤其结合社会的热点进行分析,高考命题都会紧扣教材和社会热点,这一点教师也必须加强,多和学生一起分析),并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4.2 让学生独立建好知识构建图。一个章节或一个知识点完成后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逻辑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建好知识构建图,学生自己画知识构建图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可以更好的记忆知识;物理条理化的东西更容易记忆,另外学生根据知识建构图能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联想起更多的知识,一个事物,联系的“结点”越多,记忆就越牢固,也就更容易掌握知识。
4.3 以学生为主导,渗透方法,形成能力。加强审题和建模指导,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挖掘隐含的条件,准确找到解题的方法。习题课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大力推行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重点和难点,启迪思维故障,暴露思维过程,提炼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