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读后感的写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后感的写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后感的写法

第1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1、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2、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3、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一)便条格式: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二)通知格式: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三)日记格式: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注意:(日记只能是一天中发生的事)。

(四)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方法: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五)书信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1、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2、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3、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4、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5、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6、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第3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经典的著作,它是科学与幻想的结晶。它写于1870年,作者凡尔纳运用他惊人的想象力和智慧,构造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大全,欢迎参阅。

《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一《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着。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

《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二直到六年级的暑假,我已经把《海底两万里》全部看完了。但我总感觉不够过瘾,所以,我准备再读一遍,因为如果一本好书读一遍就能把整本书都读透了,那么,他也不会那么伟大,它也不会成为一部好书了。

看完这一本书,我会想到一个充盈丰富的世界,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尼摩船长带着我们一起探索海底的奇妙。在这本书里,我能感受到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能想到我们平时想象不到的。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这里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体验到另类,刺激的人生。

我可以了解到这些,也要感谢作者。是作者写出了这么好的文章,本文作者是儒勒——凡尔纳,他被公证为十九世纪最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家。他写的作品都是特别离奇。

我了解了这么多,说到底还是要读书,如果不读书,也就不会了解这么多。其实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像我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有时可以开发你的智慧,启迪人们的思维,活泼人们的大脑,让大家在惊险与刺激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让大家多读书,走进文学的时代吧!走进文学,情感会为之温润;走进文学,心灵会为之舞蹈;走进文学,生命会为之永恒,在这个时代里,“课外书”将会让新世纪少年前行的路上多飘逸几缕纯静怡人的书香。

《海底两万里》是真正的好书!

《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三刚开学时,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我看着看着,不禁喜欢上了这本书,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读后感。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英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他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了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作家凡尔纳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和仆人康赛尔、加拿大人尼德兰误入“鹦鹉螺”号后的种种经历。尽管凡尔纳没有下过海,但是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出虚假的痕迹,反而让我感到十分的惊险。

我以后一定要学习这种写作手法,使我的作文内容更通顺、更生动、更活泼、更精彩!

《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四这个假期,我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极具科幻艺术的小说,从一个方面讲,就是经历了一场壮美、勇敢的旅行.从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开始的一段充满想象的旅行。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我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作者也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杜绝破坏自然生态、危害人类自身生存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动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在故事背后有关人类正义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给我们心灵更大的收获。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怎样丰富的知识底蕴啊!他的写作精神告诉我们,写作文时要报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是绝不可捏造的,除此之外,要努力充实自己的阅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这本书告诉了我: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海底两万里》学生读后感作文五暑假里,我被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是法国着名小说家、预言家——凡尔纳的豪情杰作。凡尔纳1828年出生于法国南特,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品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底旅行》等。

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说:接二连三的海难事件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叉王尼德﹒兰参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动,结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潜水艇。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潜艇的船长尼摩一起周游各大洋,开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着人、南极冒险、血战章鱼、海底复仇……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阿龙纳斯,一位热爱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到“鹦鹉螺”号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见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录到笔记本中,回到陆地上后公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赛尔,教授身边忠诚的仆人,他们共同经历了几十万公里的海底航行,饱览了很多壮丽的景观,他们共患难,同艰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鱼叉王”尼德﹒兰是一名勇敢、优秀的叉鲸手,百发百中,在危机时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赛尔。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隐者”,勇敢而智慧,带领水手们成功从南极脱险,勇斗鲨鱼,血战章鱼,无人能敌,但一直隐居大海,很少露面。

第4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笔者利用学校实施“阅览室阅读课”的契机,尝试将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与课文相关的名家作品、与单元和综合性学习相关的主题阅读进行结合,并按序列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成科学序列,设计阶段阅读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阅读爱好、阅读基础整理出了初中阶段学生名著导读的一个序列,如表1。

笔者基本上让学生根据这个序列,利用“阅览室阅读课”逐步涉猎或者部分精读,尤其重视对名著和读者公认的文思兼具的名家作品作了推荐,而部分选读和精读,则为了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些名家的风采。从学生所做的阅读笔记、读后感来看,“阅览室阅读课”确实对学生走进名著、亲近文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发现,在“阅览室阅读课”上不能完成的阅读,学生也会在课后抽时间完成。当然,这个表格的设置是粗陋的,体系不够完整,进程不够清晰,但是用它来实施“阅览室阅读课”,学生的阅读就变得具体、实在了。

二、探索合宜课型,规范指导阅读

“阅览室阅读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笔者通过实践、反思总结了名著导读课、单元主题和综合性学习阅读课、名家作品迁延性阅读课等课型。

(一)名著导读课

笔者曾对自己刚接手的七年级学生作过调查,让学生罗列自己已读过的名著并对他们进行口头的、书面的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所谓阅读都是非常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连情节都未能了解的。这样的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名著导读课在初一阶段尤其重要。它可以利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的转型期,对他们进行泛读、精读的指导,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读的长篇名著是比较少的,如果进入初中没有教师相应的引导,他们的阅读就会形成一种自然放任的状态,其结果是:也许会有自然摸索出方法者、产生浓郁兴趣者,但更多的会在阅读大部头作品时因没有合适的方法开路而茫然无序,最终兴趣索然,很快与名著阅读擦肩而过。

历年中考名著阅读题的阅卷情况也反映出,学生真正读名著的不多,大多以简单的情节了解、标签化的人物形象评价的记忆为应考手段。可见,要完成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而且能做到真读、深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入门指导。

1. 泛读促量

初中阶段第一部需要阅读指导的长篇是《童年》。笔者先让学生在上“阅览室阅读课”前对《童年》进行泛读(要求读完)。在此基础上,笔者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作品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并让学生写下阅读感受,找出了学生在读长篇时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指出了学生在泛读作品时应该使用的方法和需注意的问题。首先,需要安宁的心境。阅读,如果心思浮躁、浮光掠影,将所获无几。笔者告诉学生,古人阅读时还要沐浴净手,正襟危坐,就是为了保持一份安宁的心境。只有心静下来,文字才能读得进去。当然,这不是靠说教就能有效果的。我们创设的“阅览室阅读课”,其所拥有的空间环境就是在客观上为此创造了条件。其次,要有一定的速度。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时不要动嘴唇,不要用手指读,不能回读,不要断章摘句地读,要一气呵成。根据这样的要求,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童年》的第一章。这次读下来,学生对这一章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 精读提质

经典的名著,尤其是“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或精彩的章节)基本上都需要一定的精读。以《童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笔者对需要学生精读的部分作出了建议,比如《童年》的前两章、最后一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筑路部分。关于精读,笔者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方法:

(1)批注点评。让学生自己准备名著读本,通过圈点勾画等形式在字里行间作批注,内容可以是写要点概括、点评人物、赏析描写、评价写法、质疑问难等。

(2)摘记赏析。让学生利用学校设计的《阅览室阅读课笔记本》,摘录阅读作品中的文笔优美的句子、带有人生哲思的句子、触动自己情思的句子等,并进行点评赏析。融入思想的摘记,就不再是简单的摘记了,它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3)撰写读后感。让学生在阅读整部名著或者赏读部分章节后,对作品进行多角度感受,并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录下来:可以对主题进行解读,可以对人物进行赏析,可以对语言进行赏读,可以对文学价值进行评价,可以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等等。这样的读后感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可以再读,再思。

精读指导的起点在七年级,但是每个学年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会有变化,教师应该逐渐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也就是说每个阶段的指导都不能放松。对八、九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导读体系,指导他们评论相关作品、学习自己写作时可以借鉴的地方,让他们的思想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第5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一、主要策略

1、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复一日地耐心细致的引导和培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其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2、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地位。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3、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

4、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

1、课前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6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Book3 Unit1的阅读文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Discuss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tting up the theme park?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三、几种常见的阅读指导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快速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如引导学生找所读材料的主题句、用关键词概括所读的内容和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或主要逻辑线索等。

(2)、指导学生学会严谨思维和正确推理的阅读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巧妙设置检测题,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抽象与概括等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

第6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一、主导与主体相结合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作文困难自然是难免的。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就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生活。如有一次习作题目是《我的老师》。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老师里,谁最有耐心?”一个爱接话的学生立即回答:“我的语文老师最有耐心。”“你的语文老师怎么有耐心?”“有一次,我有一个词不理解,就用错了,老师把我叫到她跟前,摸着我的头,面带笑容地帮我查字典,并告诉我怎么运用!还有……”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老师这么有耐心呢?因为老师对工作负责,作风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都能像老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而且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的老师》,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有的写张老师,有的写李老师,有的写朱老师……最后,这次作文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言,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师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先读后写,以读导写,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整体的优化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确实效果较好。如在《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我要求学生续写“第二年又种葫芦……”,并要求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而对于一些故事情节比较浓的文章,我让学生自己以小组准备,将其表演出来,演完之后老师略作评价,然后让他们再对课文进行说话、写话练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理解,提高他们阅读、欣赏、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拓展,要立足课本。为发挥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教材的作用,遵照“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教材时,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如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优美的词语,仿写文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会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进行对比,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我教《酸的和甜的》这课,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而要亲自尝试。而联系实际组织活动,当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悟自然、体会生活后,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日记等,就能使学生在“读、悟、做”的过程中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完善与和谐的发展。

四、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学生作文始于模仿,并能在模仿中创新。如教《翠鸟》这课后,指导学生模仿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的写法来写小动物的外形。再让学生观察小动物写小动物的外形。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写进去,这就是创新。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训练学生模仿文章的写法。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让学生边模仿边感悟。强调孩子自我的积累,让孩子边读边模仿。这样,他们读的多了,模仿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感悟到的写作方法也就多了。

第7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学生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时,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错误的发生,确保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参考书能为学生打开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他小资料,能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时,应注意:(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2)掌握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这是万万不可的。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所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时,学生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字词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无法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其中,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体会。学者朱熹提出了读书要“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加入了“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边读边批划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批划的符号,指定批划的内容。如批划内容就包括十个方面:生字(多音字)注音、生字注释、文内段序、重点词评点、重点句(中心句)批注、重点段批注、全文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批注、疑难问题批注。这些批划贯串了阅读的全程,学生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要做相应的内容批划,在批划的同时,思维也随之向纵深发展。

四、质疑难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开掘难点,并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要由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自由研究探讨的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一习惯时应该注意:(1)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要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抄写式作业。

六、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久地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为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途径。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快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刚刚掌握的知识,就快就会遗忘,再次见到时,仍要花费很大力气。

七、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主动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第8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第9篇: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稻盛和夫的最后一战》读后感

本书记载了稻盛和夫先生在2010年临危受命,执掌濒临破产的日航,在短短的1155天内,让日航扭亏为盈,而且重新上市的事迹。本书由日本着名产经记者大西康之撰写,其对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历程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并在本书中详尽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背后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

日本航空公司JAL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为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曾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但是身为国策企业,从创立伊始便受到国家扶持,也因此沦落为政客和官僚的政治玩物,最终因为官僚主义侵蚀使其日常运营陷入了恶性循环,导致宣布破产。面对这样一家企业,很多人都对它失去了信心,正如稻盛和夫自己所说的:“全日本都闻到了JAL腐烂的臭气,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重建是不可能的”。其实当时的稻盛和夫对JAL也是极其厌恶的,曾以一句“隔行如隔山,我对航空业一无所知”拒绝国土交通相请他出山帮助JAL重建。过后,稻盛这样想过:“如果我能成功让‘腐烂的JAL’重新站起来,那么很多因为不景气而受苦的企业看到这一幕就会想:‘既然JAL能够做到,我也应该能做到。’他们自然会加倍努力,冲破困境。”正是这种“利他之心”的理念,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日本的想法让稻盛和夫最终临危受命,出山帮助JAL重建。

在帮助JAL重建的过程中,稻盛和夫引进了他的稻盛哲学还有阿米巴经营模式,其实稻盛和夫所用的方法并不是宗教性的抽象信条,更多的是细节性的经验,如票据的写法、改变会议流程等。稻盛说:“不要撒谎,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不要贪得无厌,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要亲切待人。这些都是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教过我们的那些身为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只要遵守这些‘理所当然的准则’管理企业就可以。”稻盛在JAL也是如是的重复着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感染和教导员工们从细节处开始改变工作方式,改变自己。很快,JAL员工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这样的气氛下,JAL变得也以前大相径庭,完成重建也慢慢提上日程。

诚然,稻盛和夫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传道者。但我还是觉得这本书把稻盛神话了,见仁见智吧,稻盛这位管理大师独特的经营哲学和管理法则,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地方,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作为人,何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