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未来五年将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着力调整结构,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因此近年来报考有机化学类专业的同学也有增无减。在大众的眼中,它是一门略带神秘的学科。想对此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不妨从有机化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故事中深入了解一下吧。
2011年,我正式成为山东大学有机合成专业的研究生。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分支之一,学习课程主要有《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催化导论》、《有机化合物光谱分析》、《现代有机合成》等。学习范围大致分为两类,一为有机合成,如化学工业原料;二为基本有机合成,如化学试剂。此外,我们还必须掌握两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正向分析法和逆向分析法,前者是从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的直接或间接的中间体,逐步推向合成的目标有机物;后者则刚好相反,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而这个中间体,又可由上一步的中间体得到,以此类推,最后确定最适合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爱上有机化学
一开始,我只是把这个专业当做一项任务来学,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实验,都感觉有些枯燥乏味,直到在一次有机化学课上,看上去有些古板的老师居然给我们讲了一个浪漫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孤独的亲核试剂一直暗恋着一个碳原子。他希望有一天,这个碳原子会变成碳正离子,自己能够以SN1的机理去接近她。可是他等啊等啊,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终于有一天,当他决定直接以SN2的机理向碳原子表白时,他却发现碳原子对于已经连在她身上面的亲核基团非常眷恋,于是他退却了。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这个亲核试剂始终无法忘记碳原子。可是他对自己的亲核能力没有信心——他既没有替代已经连着的基团的信心,也没有代替基团之后,自己与碳原子形成一个稳定的分子的信心。他忽然觉得,碳原子和那些基团在一起更合适。她已经习惯了目前的构型了,如果发生SN2反应,碳原子的构型就必须翻转,他觉得不该为自己的那一点执著而让她发生改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孤独的亲核试剂只是注视着碳原子。有一天,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一个分液漏斗,将他们永远地分开了。亲核试剂这才发现,原来机会只在方寸之间——逝去了的,永不再来。
万万没想到,化学粒子身上还隐藏着这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我为亲核试剂与碳原子的错过而唏嘘不已时,突然发现换一个角度看有机化学,原来很有意思。之前在我眼里那些冷冰冰的概念和实验,似乎在一瞬间都变得有感情了起来。这节课,让我开始爱上了有机化学。
随机应变最重要
学习有机合成,就必须做大量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是一项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虽然实验本身很有趣,可以亲眼见证几种化合物变成一种全新的化学物,但实验背后却包括了选题、查阅资料、设计路线、实验、检测、得出结论一系列的过程,单纯靠书本知识指导实验往往会失败,因为实验遇到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分析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在做某次实验时,前几个月同样的实验都很顺利,时隔数月再做,反应三天仍有原料没反应完。我十分纳闷,明明工艺条件是完全一样的,重复了几次为何还是这样呢。我把书上的实验步骤又仔细浏览了一遍,确定完全是按照书上的实验要求做的。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在导师的提点下,我仔细回忆了前几个月做实验时的条件,这才发现虽然实验都是在室温条件下反应,但前几月的温度相对现在要高许多,如果把反应温度升到当时的室温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带着疑惑,我尝试了一次,问题果然得到了解决。
还有一次,我接手另一名同学做了一个多月都没做好的项目。他在实验中的反应收率一直做不好(反应收率是指在化学反应或相关的化学工业生产中,投入单位数量原料获得的实际生产的产品产量与理论计算的产品产量的比值)。文献中所提供的温度是溶剂沸点温度约接近200度,虽然这个同学也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但是溶液回流始终不理想。因为当时这个化合物是比较新的一种类型,文献上的资料很有限,分析方法需自己建立,且这种化合物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都不是很好,研究条件很麻烦。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尝试自己摸索实验方法,改变反应的条件,发现提高搅拌转速能增大反应收率。再经过两天的深入分析和实验,我最终找到最佳搅拌速度,使反应收率提高了近十个百分点。
菜鸟挑战高收率
我的第一份实习是一家知名的化工公司,协助技术研发工作。在学校的学习时,我一直很自信,而在公司里我却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生产流程中,常常遇到坏的项目,坏的路线,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比如先要送个样,然后回来接着做反应,这时候老员工会突然问送样结果怎么样了,于是又得放下手头工作找编号,去办公室调图等等。一开始缺乏经验,我总是手忙脚乱。实习初期,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在遇到问题时要多与组长、老员工、主任沟通,这样能让我少走弯路,在总结错误经验时,就能明白了真正的实验路线应该是怎样的。
随着项目越做越多,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很多是学校里上没有接触过的。有一次,我要做一个中间体工艺放大工作。这个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技术攻关,即如何将一个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优化放大,完成三百公斤旋光性对映体的生产。对于有机合成的研究生来说,这个工作充满了未知,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但如果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将是对我能力的极大提高,于是我毫不犹豫答应了与部门技术指导一起参与这个项目。
这个中间体的合成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高温(140摄氏度)下进行三加二环加成反应得到消旋产物的二聚物,然后再将二聚物转化成消旋性产物,最后将消旋性产物拆分成所需的旋光性对映体。在我们接手之前,已经通过多批次的办法合成了40公斤的旋光性对映体,但当时的平均收率比值只有16%左右,技术人员对此很不满意,而这距离300公斤的任务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办?
1建立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平台
药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重点药物的合成、结构表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要达到这些目的,良好的药物化学实验平台必不可缺。为此,教学实施单位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来开展相关的实验。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配置开展药物化学实验所需的基本操作仪器,比如加热搅拌器、旋转蒸发仪、旋光仪、熔点仪、溶剂蒸馏装置、薄层色谱分离柱等。这些基本的操作仪器可以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比如,化合物熔沸点的测定、旋光度、萃取、减压蒸馏、薄层色谱等。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的完成,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训练,让他们体会到实验课程的有趣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让他们掌握规范性的实验操作。现代药物合成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目前的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环节多数是围绕一些经典药物的合成来开展,其中涉及到的合成方面的内容大多数是传统的有机合成反应,尽管这些方法被广泛采用,但是部分方法存在反应步骤冗长、产率较低等缺点,因此并不符合当今化学合成的标准。另一方,由于许多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单一,不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随着现在合成方法和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药物合成方法,尤其是催化合成方法,这些方法在反应原料的可获性、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反应的产率等方面能与传统的方法媲美。比如,20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已经大量的使用在了药物分子、工业化生产中,可以将这些前沿的合成技术引入到药物化学实验中,建设相应的实验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现代合成手段对药物分子合成的重要性。鉴于这些催化合成方法的重要性和有用性,现代药物合成平台可以围绕催化领域的有机小分子催化、金属催化、酶催化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添置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比如核磁共振仪、红外等,这些仪器的配置,除了可以让学生掌握药物分子的合成方法以外,还能够学习药物分子结构表征的常用方法。总之,这个平台的建立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前沿的知识,掌握药物合成的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的建设。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计算机化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和预测药物与受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设计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方法[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实际上就是通过模拟和计算受体与配体的这种相互作用,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与设计。药物化学实验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已知药物的合成方法以外,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药物分子具有药性的原因,在这方面计算机化学模拟和计算药物分子与相关靶点的相互作用便能够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通过这些模拟和计算,能够加深学生对药物分子的理解。此外,基于模拟和计算的结果,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化合物分子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一旦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这不仅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体会到药物的发现是一个有理有据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对众多化合物进行盲目筛选的过程。
2建立多样性的实验教学课程
在建立了多样性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可以围绕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探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性实验教学。基础性药物化学实验包括基本的合成操作和部分验证性实验。通过基础性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知识、常用实验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常见数据的处理方法等,使得学生具有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尽管所涉及的只是基础性的实验,但是这些过程要涉及到许多药物合成的原理(如拼合原理)和实验方法的运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现象和检测反应的进程;实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所以,完成一个基本的实验涉及到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总结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这样通过实验现象的记录和数据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写作能力。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合理设计实验内容,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此外,教师应在课前进行预实验,从中发现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学生动手实验前,需要针对具有的实验内容,详细地讲授相关的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使学生对实验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对于学生而言,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写好预习报告,设计好原始数据表格。在实验中,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保存好原始记录数据。在实验完成后,要认真地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实验失败或者结果不理想的原因,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经过这些环节的严格训练,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的知识。综合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要求的深度、广度以及难度方面都要高于基础性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涉及到更多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使用,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前沿内容,比如药物的构效关系、电子等排原理等。除了让学生具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仪器,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实验效果等,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通过这些实践,将极大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或者教师给定实验题目来开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实验,包括数据库的搜索、实验方案和方法的制定、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报告的撰写等。设计性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他们在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中获得的各种能力的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兴趣的选题并最终完成实验,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信心非常有利。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去查询相关的数据库,制定出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4]。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可选择内容较广泛、选题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些优点可以避免实验内容过于陈旧,进而让学生接触到新的实验内容,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除此以外,也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和失败带来的痛楚,这些不仅对他们心理素质的锻炼非常重要,而且也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作者:魏晔 蒋坤 第三军医大学 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
in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Major
Zhang Laixin;Yang Qiong;Chen Qia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China)
摘要:报道了对医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革的措施。通过新实验技术的应用、实验内容的更新、对环境友好试剂和反应的选用、实验的微量和半微量化、实验的重新组合、废物的回收利用等措施的实施,收到了有机实验绿色化的良好效果。
Abstract: Present measures on greening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in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major. Apply new experiment technique, renew experimental content, select environment friendly reagent and reaction, microscale and half- microscale experiment, reorganize experiment, recycle trash, and achieve good result of greening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 改革
Key words: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green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54-02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人们对化学化工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化学”的提出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挑战,它可以看作是化学进入到成熟期的更高层次的化学[1]。“绿色化学”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因之,化学化工过程中的绿色化,是人类生存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
有机化学实验是医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药学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娴熟的实验技能,而且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中大多有毒性,且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产生多种有害废弃物,故对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都会有一定影响。因之,如何把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融合于化学教学中,是我们医药学有机化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尽可能绿色化作为指导思想,结合医药学专业特点,在医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绿色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既培养了学生在医药学化学化工学习和生产中的绿色化学思想,减少了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又提高了医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教学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
1尽量选择绿色实验题目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从源头上实现绿色化,首先必须以绿色化学理念,结合医药学专业的特点精选实验内容,并力争减少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学生健康的影响。我院医药学专业开设有机化学实验72学时(共18个实验),其内容包合基本操作、提取分离、有机合成及综合设计实验4个部分,针对不同部分的特点,对实验进行重新选择和整合,其中:①涉及到基本操作实验内容中的常压蒸馏实验与沸点测定实验合二为一,将水蒸气蒸馏实验将早期使用的苯胺和苯甲醛、溴苯改为蒸馏花椒或桂皮,使之成为纯天然的绿色实验。将层析实验中薄层层析与柱层析合二为一;②在分离提取实验中,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烟叶中提取烟碱的装置改用乙醇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这样既将提取时间减缩了2h,又减少了毒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从槐米中提取芦丁的实验进行所用溶剂和实验装置的改进,即将有害溶剂更换为绿色溶剂,并使装置及实验步骤简化,从而使之产率提高且对环境友好,同时也降低了能耗;③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删去一些毒性较大的实验,如苯和液溴制备溴苯、苯加混酸加热制硝基苯、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等,并结合专业特点新增一些对环境友好的药物合成实验如:合成口服治疗尿道感染药物扁桃酸、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退热冰(曾用作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及解热镇痛抗风湿类药物阿司匹林;④在综合实验中安排了利用超声波法从女贞子中提取药效成分齐墩果酸内容,该方法工艺简单易行、产率高、能耗小、绿色环保、溶剂损失小。结合专业特点,增加一些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性质实验内容;如糖、脂类、氨基酸及蛋白质等。从而提高和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2大力推广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的宗旨是以尽量少的化学原料和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这是现代科学研究进步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所具有的优点是:①试剂用量少;②节省时间;③安全性好;④对环境污染少;⑤仪器损耗率低、耗能低;⑥与时俱进地体现现代实验技术,其药品用量正好可与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相匹配、相适应、相融合;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水平、培养科技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等。
我们在医药学有机化学实验中引入微型实验技术和半微量实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实验的微型化和半微量化使试剂用量减少,大大缩减了“三废”的排放,同时提高了实验的安全度,其实验成本降低。为此我们将安眠镇静药物巴比妥酸的合成和香料及药物中间体β―萘甲醚的合成均改为微型实验,效果均佳。通过上述微型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对实验的认真程度和操作技能都有明显提高,同时微型仪器的新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教学课程中,微型实验及半微量实验不仅是承担一定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而且在课程体系中是不可代替的构成部分。所以,我们深层次对新的微型实验进行研发,并发展微型实验,从而拓展教学成果,这也是我们将来实施绿色化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3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引入新方法新技术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方法为我们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利用微波、超声波、电化学等技术,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开设微波合成、微波消解、微波提取实验、超声波提取、电化学反应等新技术实验项目,其效果是减少了试剂用量,提高了转化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能耗,缩减了“三废”排放,实现了实验绿色化。如我们利用超声波法从女贞子中提取药用成分齐墩果酸;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技术合成具有解热镇痛药物乙酰苯胺;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解热镇痛、抗风湿类药物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它们的共同优点是合成产率高、物耗能耗低、污染小,因之很受学生欢迎。
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实施,减少了实验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试剂用量和能耗,提高了产率和安全度,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所带来的技术革命和进步,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做到寓教于中。
4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对于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有毒害试剂、易燃易爆、操作不易控制的实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模拟化学仿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除上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不易控制的的实验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教学以外,还有一些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性质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太大帮助,且准备这类实验耗时耗力又耗物很大,易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实验效果也不理想,而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中的现象,以验证理论,又避免浪费和污染。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效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醚的过氧化物爆炸、有毒溶剂的燃烧、酰氯的水解和氨化等。所有这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同时还避免了实验带来的污染、中毒和不安全因素。即使那些毒性大、危险性大、试剂昂贵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
5合理安排实验顺序,节约试剂,消除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总要产生一些废物,而将实验产生的废物综合利用将是消除污染最理想的方法。为此我们将一些有关联的实验按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如在合成实验中设计“一条龙”实验的编排方式,即在多个系列合成实验中,前一个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个实验的原料,如此连锁进行。如在合成具有抗细菌、抗微生物的药品对氨基苯磺酰胺(合成磺胺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时,我们将5个合成实验串联合成,即苯硝化硝基苯(还原)苯胺(乙酰化)乙酰苯胺(磺酰化)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氨解)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水解)对氨基苯磺酰胺。又如“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利用学生自己合成的乙酰水杨酸为原料完成。在甲基橙制备实验中将3个实验串联起来,即苯胺磺化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重氮盐(偶合)甲基橙。在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合成中,将2个实验串联,即对硝基苯甲酸酯化对硝基苯甲酸乙酯(还原)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将水蒸气蒸馏实验并入肉桂酸制备实验中等等。所有这些既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掌握,又节约了实验经费开支,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6实验废物的回收利用
化学实验无疑要产生大量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而随意排放,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因之应尽可能做到“三废”对环境的零排放。为此,我们在实验中将废弃物尽可能做到统一回收利用。如我们将合成实验所得产品均收集起来作为性质实验、熔点测定实验或溶剂使用。如将柱色谱分离甲基橙与亚甲基蓝实验和其它实验中的乙醇废液用于蒸馏回收95%乙醇,回收后的乙醇可重新用于柱色谱分离实验。将合成的乙酰水杨酸、乙酰苯胺、用于重结晶实验和微波水解实验,将合成的甲基橙做分析化学指示剂等等。总之,对实验中的废弃物,只要开动脑筋均有可回收利用的可能。在这些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实验中将实验方法和技能联系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在少学时内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起到了强化学生绿色化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作用。
千百年来,化学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化学也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发展绿色化学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成的自然环境的一项必要措施。新实验技术的应用,实验内容的更新,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的选用,实验的微量和半微量化、综合化和产品及废料的回收利用等构成了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改革方向。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研究、发现和探索绿色化反应及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绿色化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使化学化工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1]2010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2]四川文理学院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提出了“三新四能五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展基于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符合时展的要求.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4]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不断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逐渐推进.传统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新形势下,随着应用性、复合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业能力的培养.[5]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总结,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1.1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一般按固定模式进行,课前学生预习,写出预习报告,课间教师先详细讲解实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然后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课后学生按固定模式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漠不关心,学生不用开动脑筋,只需照方抓药,完成任务了事.导致实验过程枯燥,缺乏实验激情,容易造成思维定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6]
1.2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7]因此有必要改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地位以及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关系,才能使教师的教由主动变主导,使学生的学由被动变主动,有效的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2.1开展启发式教学,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观念
开展启发式教育,让学生通过实验预习提出本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和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实验操作,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结合实验讨论和实验展望,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习,着重于改变学生学习观念.例如苯胺制备乙酰苯胺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为什么要合成乙酰苯胺?从理论上怎么合成乙酰苯胺?实验过程怎样操作来合成乙酰苯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逐渐认识合成乙酰苯胺的作用,逐渐了解合成乙酰苯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逐渐解决合成乙酰苯胺的具体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有机合成实验观念,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实验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8]
1.2.2开展讨论式教学,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关键问题的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达到理解实验原理,认识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关键操作的目的.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例如在有机合成实验中,开展实验原理部分的讨论,使学生弄清反应机理,认识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副反应,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开展实验步骤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实验合成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助于学生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开展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的讨论,可以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成功率;同时在实验报告中开展“反常”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总结实验失败的教训和介绍实验成功的关键,供其他同学学习和参考.
1.2.3开展互动式教学,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为了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操作的灌输式教学方法.[9]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讲课,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每学期教师拿出2~3个实验项目让学生进行讲解,为了讲好一堂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并可以到实验室做准备实验,亲身体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讲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讲课的学生能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最后老师可以补充并帮助回答问题,让学生正真感受到讲好一堂课的艰辛,使学生感受一堂完整实验课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二是,学生参与实验改进.其实实验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并且教材上的这些方法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实验我们都不一定要按照书上来做,可以进行实验改进.例如:环己酮的制备实验,教材用铬酸氧化环己醇,实验过程中经过多步萃取分离,最后得到产品.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待氧化反应进行完全后改成蒸馏装置,根据环己酮和水形成共沸点,将环己酮从反应物中分离出来,改进以后,实验操作简单,实验产率提高了10%~15%.可见,开展互动式教学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尝试,主动去创新,发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1.2.4开展研究式教学,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有机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可以提高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开展实验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目的,因此开展研究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方面,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在满足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应该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实验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课外实验.开放实验的开设有效避免了学生相互依赖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有利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决策、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加大大学生科研立项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力度.学校或二级学院应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或应用研究,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或创新创业热情,培育学生适应社会、敢于挑战和创新创业的精神.要使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必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最新动态和知识前沿,要顺利完成科研项目,必须具备较好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学生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他们不断前进的无限动力.最后,开展实验竞赛活动.学校或二级学院应当加大实验竞赛活动力度,筹办或参加各级各类实验竞赛活动.实验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更有利于推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提高和发展.开展实验竞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发挥技能的舞台,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2.1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的问题
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主要注重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和创业驱动.实验内容分为五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和理论部分.其中基本操作和性质验证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没有太大联系,内容相对陈旧,技术相对落后,对学生的实验认知性教育具有一定作用,对学生的创新发展实在没有太多的体现,对学生的创业需求没有指导意义.按现在实验内容教学,学生只需“照方抓药”,无需思考问题,更不需要查找资料,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基本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2教学内容改革的举措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存在的弊端,建议对有机化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编排,其内容主要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五大部分.实验过程中注重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性实验,加大设计性实验,增设创新性实验,从而增加实验的实用性.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10]
2.2.1注重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
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学好基本操作训练,是培养相关创新创业人才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练好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出色的完成后继的实验任务.例如:重结晶实验,蒸馏实验,萃取实验和色谱实验等都是基本操作训练的核心内容,是有机化学实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术,若不能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在以后的合成综合实验中却无法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产品的提取和纯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注重学生基本操作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实现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2.2.2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性实验是指将原有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合成实验和性质实验,甚至部分基本操作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实验形式.其表现形式包含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性质实验与合成实验相互融合.例如:在开设环己烯的合成实验时,可以将烯烃的性质实验融合其中;溴乙烷的合成实验,可以将卤代烃的性质融合其中等.以往单列的实验进行从新融合之后,节省了时间,增加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了实验效率.二是,多个实验串联整合.例如:实验教材中苯胺的合成和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验进行整合,首先用硝基苯合成苯胺,再通过产品苯胺,进行酰基化反应合成乙酰苯胺,而乙酰苯胺正是我们重结晶实验的原料,因此我们将合成的乙酰苯胺收集起来,用于学生的重结晶实验.这样不仅达到了产物的再利用,而且减少了苯胺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是合成实验与物质表征相结合.例如:溴乙烷的制备实验中,让学生使用红外光谱等仪器设备对所合成的溴乙烷进行表征.通过物质的合成和表征,将有机合成和仪器分析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3加大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创造能力
通过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学生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实验技能和具备了一定综合实验运用能力,基本具备独立完成简单设计实验的能力,这时可以加大简单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例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材中采用索氏提取法,我们叫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取方法,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提出想法和设计方案,自己完成实验.实验中,同学们,分别采用了溶剂浸提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最终都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通过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设计实验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适当的设计性实验,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2.4增设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有机化学实验本科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可以让有兴趣或有任务的同学开展有目的的创新性实验.例如:我们到某公司去见习,公司给同学们一个任务,怎么判明引种玄参和本地玄参的优劣?同学们对公司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于是针对公司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最终解决了公司的难题.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增设少量的创新性实验,开展一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项目.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研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指出了传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教学方法方面,主要尝试和开展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尝试和开展了基本操作训练、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总之,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希望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促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黄小梅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永飞.“众创时代”:开启经济新引擎[J].中国政协,2015(6):45-46.
[2]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3]张永华,张国玺,郭长彬.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88-91.
[4]解从霞,傅洵,魏庆莉,等.基础化学原理课程系列教材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4):100-103.
[5]郭占京,黄宏妙,李春玲,等.如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09-110.
[6]任玉杰,吴海霞,胡方,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7(5):11-13.
[7]王丽波,徐雅琴.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120-122.
[8]郑春满,韩喻,谢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1):98-100.
一、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1.1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science)而不受重视。
1.2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二、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2.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
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2.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2.4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
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Ⅶ.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Ⅷ.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Ⅸ.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Ⅹ.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Ⅺ.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Ⅻ.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为了更明确的表述绿色化学在资源使用上的要求,人们又提出了5R理论:
Ⅰ.减量——Reduction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②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
Ⅱ.重复使用——Reuse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Ⅲ.回收——Recycling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Ⅵ.再生——Regeneration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Ⅴ.拒用——Rejection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三、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
3.1反应原料的绿色化即反应原料符合5R原则。
3.2原子经济性反应在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中,已有一些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典范,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和从丁二烯和氢氰酸合成己二腈等。
3.3高效合成法不涉及分离高效的的多步合成无疑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定向合成如不对称合成。
3.5.环境友好催化剂例如在正己烷的裂解反应中,固体酸SiO2-AlCl3比普通AlCl3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腐蚀性。
3.6.物理方法促进化学反应如微波引发和促进DielsAlder反应、Claisen重排、缩合等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
3.7.酶促有机化学反应酶促有机化学反应有高效性、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和自身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3.8溶剂化学污染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与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使用的溶剂有关,有毒挥发性溶剂替代品的研究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水相有机合成和室温熔盐溶剂等。
3.9.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设计和模拟在化学化工领域,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构效分析、结构解析、反应性预测、故障诊断及控制等许多方面。无疑,计算机在寻找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最佳反应路线、化工过程最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了绿色化学的更快发展。
3.10环境友好产品如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农药、绿色燃料、绿色涂料和CFCs替代物等。绿色化学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纪化学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大学化学,2002,(4)
充分整合本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组内听课,将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资料和教学特长加以组合使用,并且积极联系校外资源,拓宽思路和广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二年级共有6个化学班,其中4个理科班,本学期化学教学内容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必修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有机化学的原理及有机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①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百分率。
③还要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学案和周周练的习题。
④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以利于课堂的实施,
⑤选择最优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使本学科 的教学稳步推进。
4、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促优补差工作可在晚自习或周六周日进行。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6,精选每周的测验题, 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选修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不孤立的进行教学,把握当前内容为主,连带复习前面的知识,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7、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8.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声、光等。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选修3这一模块探索到物质微观结构,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并且这一模块的理论艰涩、隐晦、难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型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实施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的理解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六、具体落实措施
1.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时坚持选修小组、必修小组每天讨论制度,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2.在每一章新课开始之前,由备课组长进行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备难点、明确新教材难度的把握,并提供详细的教案、课件,为全组成员提供资料,共同探讨,提高效率。
当然,虽然任务分到了各个负责主备的老师处,但全体成员都会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筛选题目,适当补充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力争做到减负增效。
认真出好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认真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章完后进行一次单元小考,每节课前5分钟,做一些巩固练习。
5.认真做好阶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及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结合本年级的现状,对于文科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要求在上学期将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化学1、化学2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复习,准备迎接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
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争取在本学期内将选学的《有机化学基础》全部结束。并准备学业水平测试。
7.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本学期,在高二年级竞赛班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在下学期的化学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8.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9.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本学期高二化学主要开设选修课程,高二共有二十个班,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有十二个班级开设《化学反应原理》,八个班级开设《化学与生活》,经全组讨论,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本学期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主要指导思想,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学期高二化学组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教学方案,保证我校的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一次过关率,力争圆满完成学生学业修习任务。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研究新课程中增加的实验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设置与旧大纲的不同点为突破口,深刻、具体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对照课标进行备课,特别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实验、知识顺序的编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对课标的'知识点阐述、教法上的不同,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前进。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上采取稳步前进的策略,即新课要求讲解详细,适量的作业,及时评讲,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遇到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及时补上,以减少高二复习的压力。
二、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课程选修修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模块,教材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基础”三个方面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这些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是极为重要的,有其理论的实际意义,更有其实用价值;是核心的基础化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以后从事科学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选修《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关注营养平衡,第二,促进身心健康,第三,探索生活材料,第四,保护生存环境。
从知识体系上看,《化学与生活》更多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展开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生活问题:营养与健康,生活与材料,环境和生存等,知识点深入浅出,充满生活情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及时引学生对化学的重新认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必要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成绩稍微好的学生更要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需更快,更好地走近与了解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信心与鼓励,并认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做好铺垫。
四、分层推进措施
1.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学习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及高二化学复习。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
实现优秀生和后进生分类教学及辅导。
3.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目标
4.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辅导,从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
5.收集同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开展及时的学校和教研室的教学交流和探讨,并及时调整的教学目标的措施。
6.化学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于实验和课外知识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强逻辑教学,落实基础知识。
7.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8.指导学生作好课堂教学笔记,加强交流学习。
认真及时更改错题。
9.根据年级组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开展虚拟班补习,落实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针对性辅导。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3一、背景分析
高二化学备课组现有教师5人,每个老师都有从事高二教学的经验。本届学生整体的基础较差。对于理科同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高考中冲本科;文科同学高一的化学基础比较差,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让他们顺利地通过高二会考。
二、基本目标
理科班:完成选修5内容。
文科班:主要以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为目标,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和必修1及必修2第一章的复习。
不管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在教学上要重基础,不要过多的将高考的要求下放到高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经确保有较大的推进率。
另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开展化学竞赛、实验化学、化学思维方法训练等校本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工作重点
1、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其他老师进行讨论补充。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同时认真学习教务处的工作计划,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提高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编写好教学和案作业纸,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1)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
(2)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好,中,差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作好分层教学工作。
(3)继续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4)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备课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做好对外开课周的研究课、以及校内公开课、汇报课的开课和评课活动,经常性的进行互听互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5)备课组老师的工作分工
所有老师参与选修班的教学案和作业纸的编写,黄波和邹颖老师负责非化学班的教学内容的编写,吴光明老师负责教学案和作业纸的审核、网上资源的下载,闵启发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4一、工作计划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14个理科班,其中为重点班,其余均为普通理科班,高一时基础比较差,从第一学期还需要一个熟悉和相互适应的过程,希望能尽早进入状态。理科班周课时为4节。理科班第一学期上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学期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章),学生配套教辅为《名师金典》。
本学期,将以学校教务处工作意见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高二化学教学工作。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书中的一些实验、活动建议,对于大家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注意观察在自己周围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和设法进行模拟或实验,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内容,包括“认识有机化合物”、“烃和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和“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五章的内容。
从知识体系看,是在必修2第三章和第四章部分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官能团体系,认识更多的有机化合物;(2)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走进有机合成的世界,体会合成的思想和方法。但本学期主要学习第一章最多到第二章内容。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名师金典》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奥赛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化学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6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运用多维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多维变式教学特点是,对问题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和答案,扩大选择余地,多途径、多方向地思考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视角审视问题的智慧。
1.多途径发散
对问题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做出多种多样的解答。例如,在氢氧化铝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下列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借以从多个侧面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1)将少量铝盐滴入强碱溶液有什么现象?(2)将强碱溶液逐滴滴入铝盐溶液中去,又有什么现象?(3)将铝盐溶液逐滴滴入强碱溶液直至过量,又有什么现象?(4)铝盐溶液逐滴滴入过量氨水中时,又有什么现象?(5)铝盐溶液跟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有什么现象?为什么?(6)用明矾溶液代替铝盐溶液重做上面实验,有什么现象?(7)铝盐溶液为什么显酸性?(8)氢氧化铝为什么显碱性?(9)怎样由氢氧化铝制取纯净的硝酸铝?(10)怎样除去明矾中的离子和离子?
2.多方向汇聚
对问题从多方向各寻捷径求解,最后殊途同归。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化学物质的多途径合成、物质鉴别与检验的多种方法设计、习题研究中的多题归一等属于这种形式。教学中还可以运用这种策略进行知识规律的总结。例如,针对问题:常温常压下,50mL硫化氢与60mL氧气混合点燃,问能生成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多少mL?可指导学生以硫化氢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起点,分别从并列反应、连续反应、合并反应、电子守恒、体积差量等多个方向去总结硫化氢与氧反应的基本规律:
3.多角度推论
对论点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考,寻找多种论据加以推论。在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引出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后,可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推论,则可得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各种特殊情况:(1)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V)之比=物质的量(n)之比=分子数(N)之比;(2)同温、同体积时,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压强(p)之比;(3)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或物质的量)与式量(M)成反比;(4)同温、同体积时,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压强与式量成反比;(5)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ρ)之比=式量之比;(6)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密度(ρ)之比=式量之比=质量(m)之比;(7)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二、运用换元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换元变式教学的特点是,灵活地变换事物诸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变方式思考
主要通过对问题“变脸”(问题的内容、形式、顺序和结论变换)后而引发出新的思考途径。这种策略可以培养思路通畅、灵活多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1)变换叙述方式
简单地变换题目的叙述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例如,18.4g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求原混合固体中氢氧化钠的百分含量。可将原题中的16.6g变换为12.72g,其他条件不变。此题有三种可能:一是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恰好反应;二是氢氧化钠过量;三是碳酸氢钠过量,其中碳酸氢钠过量最复杂。此题的变换就是把氢氧化钠过量变成了碳酸氢钠过量,把问题引向复杂和深入。
(2)变换设问角度
把设问的角度的多重变换,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思维视角去研究问题。例如,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求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比。变式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相同时,求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变式②: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在其体积比为1:2:3时,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求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比。变式③: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比为3:2:1时,求三种溶液的体积比。
(3)变换已知条件
变题目的制约因素,包括增加已知条件和减少已知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研究问题。例如,电化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运用探索性实验进行研究:①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再观察现象,解释原因。②把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先把在溶液中的部位相互接触,观察现象;再改为露在外面的部位相互接触,观察现象,解释原因(铜片上有氢气放出的原因)。③再用电线把铜片和锌片相连插入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再接上电流计观察现象。④把铜片的锌片换成碳棒和铁钉按③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要求把观察到的现象与铜锌连接的实验做比较。⑤把碳棒和铜片也按④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⑥把碳棒和铜片分别接上外加电源,碳棒接电源的负极、铜片接正极,插入氯化铜溶液中去,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解释原因。⑦把电极换成两根碳棒,按⑥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把湿的淀粉KI试纸放在阳极碳棒附近,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4)变换因果关系
这是一种“两面神”思维方法。可设计“互逆型”问题,通过题目因果关系的互相逆转,激发学生的思路转换。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可巧妙利用:
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问题中分别把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设为因和果,进行互相推导。
2.排除性运用
这是“优选式”思维方法,可设计“多解型”问题,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排除已掌握的习惯性方法,而用新方法进行创造性思考。例如,向15g铁和氧化铁混合物中加入150mL稀硫酸,能放出1.68L(标准状况)氢气,铁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所得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溶液时,未见血红色。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亚铁,共消耗了200mL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原硫酸的浓度有多大?此题运用常规方法求解,非常繁琐。如果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很快就会发现: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原硫酸溶液中硫酸物质的量的2倍,即可简捷的求出硫酸溶液的浓度:(0.2×3)÷(2×0.15)=2mol/L。
3.逆向性思考
可设计“逆思型”问题,指导学生脱离常规的思维程序,能从常规思路相反的方向或通过倒转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而获得新颖独创的结论。在无机合成或有机合成的教学中,常运用逆向性思考来解决问题。例如,以苯、天然气、食盐、水、空气为原料制取酚醛树脂。此种题运用逆向性思考很容易解决问题。
三、运用创优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创优变式教学的特点是,不为已有答案所满足,尽力寻优,通过独创性思考,标新立异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能挑战权威的观点,并迫使其从自己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问题的习惯。
1.审视性阅读
可以指导学生探索教科书、参考书中的失当之处予以纠正,或启发学生对一些知识规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得出一些派生的结论或间接性结论等;也可以设计一些不完整的、有缺欠(缺少条件的试题,让学生补充条件)的,或似是而非的,或含有几个解答的不确凿的问题,让学生发现、确定、修改;还可以提供一些科学上仍在探索、推测的科学之谜,激发学生去思考、辨别、选择和推测。
2.完美型加工
可以指导学生对正确的运算过程、表述、推理、结论进行加工、修改(如优化解题方法,改进化学实验或把某一学习材料的某一部分重新构思和改写等),使之更科学,更完美(由于加工的东西是正确的,因此更需要独辟蹊径地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善于借鉴而不单纯模仿,于被人忽视的细微之处有独到的发现或见解,在已知领域中有所突破的能力。
3.新角度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