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

第1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3] 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4~106

第2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1 资料

85例中,男性49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6岁,平均年龄37.5岁。完全性瘫痪60例,不完全性瘫痪25例,颈椎损伤29例,胸椎损伤15例,腰椎损伤23例,四肢瘫痪10例,截瘫8例。

2 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

2.1 心理障碍:焦虑与恐惧

病人对突如其来的身体残疾认识不足,毫无准备,出现严重的恐惧、焦虑和行为倒退,甚至有自杀的倾向等。

2.2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病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瘫痪,而需要长期被迫卧床,生活自理能力急速下降。

2.3 清理呼吸道无效

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呼吸肌麻痹等因素,均可导致呼吸不畅,大生堕积性肺炎,甚至呼吸衰竭。

2.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病人由于长期卧床,皮肤感觉丧失,皮肤压在骨突起与床褥之间,长时间压迫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障碍,供血不足,皮肤坏死形成压疮。

2.5 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留置尿管有关

病人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丧失,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和形成结石。

2.6 排便异常的危险

病人因长期卧床,肠胃功能受到抑制,出现消化功能和肠胃活动减弱,而形成腹胀和便秘。

2.7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病人因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8 有肌肉萎缩的危险

病人因长期卧床,四肢由于缺乏主动和被动运动,则容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足下垂等。

3 相关护理措施

3.1 应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恐惧心理。主动关心病人,了解其精神心里状况,帮助病人建立自尊心和自我独立意识,同时极力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使病人面对现实伤情,及早积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促进其早日康复。85例病人中,无1例因精神心理状况异常而发生自杀行为。

3.2 加强生活护理,鼓励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应照顾到病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尽量满足病人生活需要,使其感觉舒适、满意。坚持做好基础、皮肤和口腔护理,每天做晨、晚间护理各1次,每天上、下午床上擦浴各1次,每周洗头1次,每天上、下午做口腔护理各1次。同时鼓励病人逐渐进行康复功能锻炼。85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做好预防、采取各种措施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减少对坠积性肺炎、呼吸衰竭的发生。应注意保暖,避免因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鼓励并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及深呼吸,定时翻身拍背以助排痰。同时,可雾化吸入抗生素、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如发生窒息时,可行气管切开护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如发生肺部感染,宜采用健侧卧位,以利于引流。85例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发生堕积性肺炎15例,发生呼吸衰竭5例。

3.4 压疮预防的关键是间歇性解除压迫。应建立翻身卡,每1-2小时翻身1次,24小时不间断,并做好记录及交接班。为防止骨突起部位受压,可用棉垫分置减压法或应用充气床垫减压法,为保持皮肤清洁,早晚各用温水擦浴1次,慎用热水袋,以防烫伤皮肤。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床单应平整、无褶皱及渣屑。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应及时做好会及肛周皮肤护理,指导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以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85例病人中,无1例发生压疮。

3.5 进行导尿、尿道口及尿管护理操作时,应按无菌操作规程,能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的形成。导尿并留置尿管者,早期尿管持续引流,2-3周后定时开放,每1-2小时开放1次,平时夹闭,以使膀胱充盈,防止膀胱萎缩和感染,并训练自律性膀胱。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上、下午清洁尿道口1次。每周按无菌操作规程给病人更换导尿管及消毒尿袋各1次。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达到2000-3000ml,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形成结石。85例病人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例,形成泌尿系统结石3例。

3.6 采取各种措施,消除病人便秘和腹胀。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鼓励其自行排便,不能自行排便者,病情允许时,协助其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或用缓泻剂,必要时可给予灌肠,及时解除便秘。如有腹胀可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措施,消除腹胀。85例病人中,发生便秘10例,发生腹胀5例。

3.7 早期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协助病人及早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按摩排肠肌,膝、踝、趾关节的伸曲、举腿活动,促进双下肢血液循环。同时为保护双下肢静脉,避免在双下肢静脉穿刺,进行输液、输血等治疗。并避免采集双下肢动、静脉血标本,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85例病人中,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3.8早期开展康复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足下垂的发生。及早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肢体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帮助其行四肢关节、肌肉收缩及舒张活动,行向心方向肌肉按摩,加强电疗及磁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瘫痪肢肌被动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效防止关节强直、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为防止足下垂,将病人双下肢用软垫垫起,保持肢体足背90度功能位,侧卧时,双腿间置软枕,防止互相挤压。85例病人中,经过康复功能锻炼,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共75例。

4 小结

对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期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采取全面、系统、有计划、连续性、长期、有效的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脊髓损伤病人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使病人重新开始生活自理,直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

参考文献

第3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第4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A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A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常见病,寒冷地区、高原地区、农村患病率、老年患病率高。肺心病在冬季及早春季易急性发作,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急性发作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我科近年来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8例,经治疗与护理,疗效较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6~87岁,平均年龄71.5岁,住院时间20~66天,平均43天。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都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A高压、右心室肥大或伴右心功能不全等表现,有超声心电图检查、x线等实验室检查特征。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由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长期患病,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要进行适当引导和安慰。让病人了解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协助病人了解疾病过程,适应医院环境和生活方式,减轻心理焦虑和压力,和病人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

2.2 一般护理

2.2.1 做好生活护理

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

2.2.2 做好基础护理

病室保持整洁、光线充足,经常开窗,空气对流,温湿度要适当。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褥疮发生,保持皮肤清洁,每4小时按摩受压部位或给气垫床,骨突部位给棉垫圈或气圈,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洗臀部,经常为患者翻身,更换衣服。保证营养供给,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细菌侵入,必要时用朵贝尔氏液漱口。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2.3 对症护理

2.3.1 饮食指导

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出汗多时应给钾盐类食物,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

2.3.2 控制感染

控制呼吸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气吸入,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L/min,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肺性脑病。痰多时可行雾化吸收,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协助病人翻身;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剂时,需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给药效果。

2.3.3 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

要认真观察神志、紫绀,注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护士夜间加强巡视,因肺心病的死亡多发生夜间0~4时,询问病情要详细,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肺性肺病的征象,警惕晚期合并弥温性血管内凝血,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所以护士在抢救治疗肺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5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关键词】 长期卧床;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4-02

骨科疾病常使病人躯体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便秘、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甚至有致残的可能。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是其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病人尤其重要,现介绍几点护理技巧,可有效预防止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合并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50%-70%。便秘的产生对病人原发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经过临床观察发现,骨科病人发生便秘的原因有:创伤疾病的初始原因或手术,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营养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因素等。因此,我院骨科对可能发生便秘的病人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1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习惯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采取早预见性护理。病人手术后,注意观察其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对肠蠕动减弱的病人要暂禁饮食。护理人员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向病人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1.2 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基础上,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冬天可将水果放入温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再食用。对有便秘倾向的病人,可口服适量的蜂蜜或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开水。嘱咐患者少吃产气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1.3 指导患者促进排便方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习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护理人员可教导患者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压,轻后部,以协助排便。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①按摩:每日按摩腹部23次,每次20回左右,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发生。②热敷: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热水的温度以60℃左右为宜,不能太高,以免烫伤,每天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要忽视便意,要定时排便。

1.4 心理指导,调节患者情绪 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护理人员要向疏导患者的情绪,向患者讲解便秘的原因,预防便秘的重要性,让病人放松思想,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使骨骼处于脱钙状态,大量的钙由骨骼中游离出来,通过血液从肾脏排泄进入尿液,使尿中的钙含量迅速增加,如同时有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因素存在,很快就会在尿路内形成结晶结石,其中尤其以膀胱结石最为常见;加之不注意会的清洁卫生,不及时排出尿液,饮水较少,可继发尿路感染。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每天要用干净水清洗,勤换洗内裤,保持病人尿道外口的清洁;多饮水,有尿意就要及时排出,不要憋尿,以冲洗尿道,排除细菌及毒素,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

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褥疮是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常见护理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压力,如久治不愈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要经常对患者进行翻身,并进行记录,对于易压部位要及时进行检查,尽可能使用气垫床,以避免褥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病人,认真检查病变深度和范围,明确诊断和分度,根据不同的分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标记褥疮范围,严格观察病变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减轻褥疮对患者的影响。

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因此,早期预防和系统、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4.1 预防 全面综合评估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调动病人积极性,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以尽可能运动全身各肌肉、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对于已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应根据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并手术疗法进行溶栓的病人,应严格遵医嘱给予用药。

4.2 护理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主动讲解深静脉血栓护理发生的过程和治疗效果,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进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以降低血液粘滞度,嘱病人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病人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5 预防肺部感染

病人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及手术后病人怕患处疼痛而不能有效地咳嗽、排痰,使痰液坠积在肺部等,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保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注意患者口腔卫生,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增加肺通气量。有痰液及时咳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拍背;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因为仰卧位不易咳出;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进行呼吸道湿化,如雾化吸入,或将热水到入一个杯子中,将口对着杯子,吸入热蒸汽,也可达到湿化痰液的作用。

总之,对骨科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式,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强化治疗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焕明,孙荣君,王少兵.垂体腺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体会(附26例报道).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第05期.

第6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其特点是病情危重、病程长,若能及时给予合理的护理,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率,预防各种并发症,而且也是治疗成功的关健。我院神经内科通过对480例脑卒中患者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1~12月住我院脑卒中病人480例,男300例,女180例;最大年龄92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65岁;其中出血性患者260例,缺血性患者220例。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1意识的观察:

常见一过性意识障碍,或进行性意识障碍,应考虑:(1)颅内继续出血;(2)脑血管痉孪;(3)新的血栓形成;(4)脑疝形成。若持续昏迷,并进行性加重,伴呼吸不整,四肢强直或过高热,是脑干受损的征侯,病人可很快进入呼衰心衰而死亡。若出现躁动不安应找原因,因躁动是病情恶化的前兆,也是好转的征象,应加以区别。

2.1.2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观察,要注意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1)病人瞳孔早期缩小,或忽大忽小,提示脑疝的前兆渐散;逐渐扩大并直径超过6mn,边缘不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3)若双侧瞳孔散大,直径在6mn以上,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是脑干受损。(4)双侧瞳孔固定缩小形状规则,光反射消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波及桥脑所致。

2.1.3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的改变,出血性脑血管病,体温可在数小时内升高,一般在38℃左右,若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9℃以上,则应考虑:(1)有感染灶存在;(2)中枢热往往持续上升呈“过高热”。

脉博、呼吸、血压的改变,往往因颅内压增高,早期有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脉搏渐变弱不规则。

2.2 眼睛的保护

脑干出血、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大量脑出血病人多出现昏迷,昏迷病人常因眼睑闭合不全而诱发结膜炎、角膜炎,此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精心护理,每日用氯毒素滴眼液滴眼4~6次,睡前涂红霉素眼膏,并覆盖凡士林纱条,以防止结膜、角膜感染。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伴有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神经反应迟钝,口腔分泌物滞留,痰液增多。如不及时清除,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及时协助病人排痰。痰稠不易咳出者,可给雾化吸入,痰液位置较深而又无力咳出者,可先用吸痰管刺激咽喉部,引发咳嗽反射,待痰达到咽喉部时再用吸痰管吸出,这样可避免因深部吸痰引发的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2.4 冰袋的使用

冰袋除了用于昏迷时体温过高的降温外,早期短期内使用(不论体温是否升高),可达到止血、减少脑细胞耗氧量,防止脑水肿出现。使用冰袋降温还可根据增减冰袋数目来维持和恒定体温的度数,使之不低于35℃。

2.5 氧气的吸入

脑卒中患者因血液带氧能力减弱,组织细胞缺氧,同时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缺氧会促使乳酸盐形成,导致酸中毒。因此,无论有无呼吸困难都要给氧气吸入,氧流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2.6 鼻饲饮食的护理

大约30%~65%的急性脑率中患者会出现吞吐咽困难,主要是由于口咽部功能障碍引起,由此可以引发肺内感染、进食不足、脱水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吞咽时注意保持(头偏向患侧,额向下内收),适当增加食物的黏度,进食速度缓慢,细细咀嚼,慢慢吞咽。对于不能经口摄入足够的食物,则需要营养支持。对于起病1~2天后仍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应鼻饲,最初每次给予100~150ml,无不良反应应逐渐增量至每次200ml,总量应达到每日2500ml。开始应清淡为主,两日后可添加肉汤、骨头汤等,分次加入。在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呕吐、呛咳、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2.7 高热的护理

2.7.1观察、高热病人应每4h测量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博、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应在30min后测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2.7.2保暖:体温上升期,病人出现寒战时,应调节室温,卧具和衣着。

2.7.3降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7.4补充营养和水分:

高热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而机体分解代谢增加,糖、脂防、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并嘱病人少食多餐。高热时病人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致水分大量丧失,应鼓励其多饮水。对不能进食者,按医嘱予以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2.7.5皮肤清洁:

高热病人在退热时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受凉。

2.7.6卧床休息:

高热时由于新陈代谢增快(体温升高1℃,代谢率增加7%),摄入减少而消耗多,病人体质较虚弱,应安置舒适的让其卧床休息,同时调整室温和避免噪音。

2.8 口腔护理

脑卒中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减少,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可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溃疡,还可致口臭,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有些病人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易发生真菌感染。所以保持口腔清洁十分重要。对一般病人,应鼓励或协助其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对于禁食、高热、昏迷、鼻饲等病人,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3次。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口腔粘膜如有溃疡,酌情涂药于溃疡处。口唇干裂可涂液体石蜡。擦洗时动作要轻,特别是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要防止损伤粘膜及牙龈。昏迷病人禁忌漱口,需要张口器时,应从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用暴力助其张口),擦洗时须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棉球蘸漱口水不可过湿,以防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2.9 褥疮的护理

由于脑卒中昏迷病人不能翻身(出血急性期禁止翻身),长期卧床,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骨突出部位更易发生褥疮。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每日三次,每次15~30分钟。在病情允许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

2.10 防止泌尿系感染

脑卒中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长期卧床,肾位于低位,排尿不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鼓励病人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利膀胱排空,同时每日清洗会1~2次。对于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消毒碘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引流袋及时倾倒,每日更换,引流管及引流袋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加硫酸庆大毒素8万单位膀胱冲洗一次。同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和量。如发现尿液混浊、沉淀、结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11 防止发生意外

脑卒中病人多伴有偏瘫、抽搐、躁动,此时需专人看护,加床档,防止坠床。对抽搐病人口腔内放牙垫,防止舌咬伤,抽搐发作时不可强行按压肢体,防止骨折。

2.12 心理护理

对于神志清醒者,做好针对性、综合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紧张、依赖以及对疾病预后问题担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从而增强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的自制和自信心,安全渡过急性期,愉快渡过康复期。

第7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关键词:品管圈;外科术后;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预防效果

坠积性肺炎所指的是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在小气管中造成的疾病,由于病情特点为细菌的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中为外科手术治疗后卧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中,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外科手术后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得到良好的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卧床时间为3个月以上;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者的排除标准为:①出入院期间有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肺部感染患者;②排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3]。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47~82岁,平均(58.4±7.2)岁。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59.4±7.1)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坠积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与咳痰;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增高;③痰液培养结果呈阳性;④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下叶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影[4]。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基础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召集科室中的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会议,根据外科手术后卧床治疗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具体方法如下:

1.3.1成立品管圈小组,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推选出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的辅导员;通过主题评价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选定的主题为"降低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制定本次活动计划并对现状进行把握。

1.3.2针对活动主题进行鱼骨图解析找出真因,并进行对策拟定及解决实施,确定品管圈的活动重点在于呼吸训练、促进排痰以及湿化气道[5]。

1.3.3活动实施:①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与咳嗽。与此同时,进行腹式呼吸锻炼,采取仰卧位,在深呼吸的时候指导患者将腹部鼓起、呼气的时候回缩腹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治疗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②气道湿化:对于痰液难抽无法自行排出的进行气道湿化处理,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溴索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促进痰液排出[6]。③促进排痰:通过提问引导促进患者排痰,定时进行叩背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不能够自行咳嗽的患者进行吸痰处理。④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定时对口腔进行清洁和消毒,预防由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能够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⑤心理护理: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大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4℃,减少受凉的可能性[7]。

1.4评价指标 ①坠积性肺炎发生率;②肺部功能:在患者入院期间以及出院之前对肺功能进行评价,指标有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③护理满意度,主要调查项目有护理人员的态度、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护理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结果等。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89~70分为满意、69分及以下的患者评价为不满意[8]。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软件血软件实施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以及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χ2值/t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有17例,未发生的有27例,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38.64%;对照组44例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有26例,未发生的有18例,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59.09%。对比两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对比 ①FEV1水平:研究组44例患者护理前后的FEV1水平分别为(37.5±3.7)%和(47.3±4.1)%;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为(38.1±3.9)%和(41.0±4.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4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7例、满意患者15例、不满意的患者2例,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中对本次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1例、满意患者14例、不满意的患者9例,护理满意度为79.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有研究者表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制定详细的临床护理计划,最终结果提示患者研究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航,张玲.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9-1330.

[2]隋冰冰.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14-1415.

[3]袁媛,阎妍.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4:355-357.

[4]谢轶.强化口腔护理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0:3403-3404,3420.

[5]孙玉花,李铁军.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5):796-797.

[6]吴晓,冯慧霞,刘霞,等.品管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138-141.

[7]孙里,高雅琨.品管圈活动降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39-540.

[8]张俊,凌慧芬.品管圈在提高卧床患者生活护理落实率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00-101.

第8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05例老年患者,男性42例,女性63例,60~70岁78例,71~80岁21例,81岁~85岁5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2.7%(其中21例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粗隆骨折,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0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4例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6.32%(其中9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颈椎及腰椎管狭窄,2例胸腰椎结核,1例骨纤维瘤),关节疾病占12.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7例),其他骨科疾病占9.68%。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护士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资料。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待老人应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们,要迎合老年人心态,使用恰当称呼,并让其表达自己想法,护士要耐心倾听,不能显得烦躁,护士说话语速要适合老人听力。,对需要行手术治疗病人,护士必须及时心理疏导,排除患者心理紧张与恐惧。并为他们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条件,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孤独、寂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骨科疾病及治疗措施与康复情况,以赞扬的口吻鼓励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悲观的心态。从心理上安慰老年患者,解除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营养护理:老年人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慢,因此应选择多样式、易消化、富有营养食物,同时还要少食多餐,低脂高钙,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如瘦肉、蛋类、鱼虾、牛奶等,并铺以钙类药物治疗。

2.3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意识到其重要性,加强老年老年安全保障措施。如使用防滑地板、穿防滑拖鞋、病房应安置夜灯,减少床边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外出检查使用轮椅时要系好安全带。有些患者不能下地活动,应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并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头发、口腔及皮肤清洁,提高生活质量。

2.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便秘:老年骨科患者因术后疼痛对预后担心,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疼痛、紧张等,引起便秘。饮食结构不合理,老年人因牙齿不好摄入的食物量少及食物过于精细均是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原因。骨科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少,导致胃肠功能减弱。便秘是老年病人的骨科护理陶龙霞(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护理的特殊性。方法回顾自己对105例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心得进行总结,结果103例病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根据病情放弃治疗。1例死于原发性疾病。结论掌握老年骨科患者身体及心理特点,通过优质化整体护理,能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14骨科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患者不良心理产生根源,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2)呼吸道并发症预防:因手术疼痛及病情限制需卧床接受治疗而影响咳嗽、咳痰,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术前应指导患者练习呼吸运动,有烟酒嗜好的患者,积极劝告戒除烟酒,以减少上呼吸道分泌物。术后经常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和咳痰、适当变换,尽量咳出痰液。黏痰不易咳出,使用化痰剂或雾化吸入剂。咳痰无力且反应较弱,可用吸痰管吸痰和刺激喉部以诱发咳嗽、咳液。应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3)泌尿系统并发症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能自解小便,病情允许应早拔除尿管。术后多因切口疼痛及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易引起尿潴留,鼓励患者自主及时排尿。需行导尿术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插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要充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做好尿道口护理,保持个人卫生,防止尿液反流,防止泌尿系感染。有感染时使用抗菌素治疗。(4)压疮:骨科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息,骶尾部、足跟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容易出现压疮。术后6h是压疮易发的高峰期[2],因此术后在患者骶尾部、足跟垫气圈,解除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每2~4h翻身一次。对高危人群在可能受压的部位使用薄膜贴敷,可改善局部供血。针对发生压疮的患者,清洁溃烂处,用碘伏消毒,予以溃疡贴贴敷。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透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每天1~2次使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者,及时洗净肛周皮肤预防肛周和会阴縻烂、湿疹;小便失禁者可使用接尿器。(5)深静脉血栓预防:老年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活动少容易导致深静脉[3]。

2.5康复性锻炼对骨科患者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及肌肉功能的恢复。康复锻炼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病清,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渐进性原则。要以不疲劳为度。不能下床活动老年患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2.6出院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及合理饮食。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及责任医生的联系方式,定期随访患者进行专科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休息和适当的功能锻炼。

3结果

105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化整体护理,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1例患者死于原发性疾病。同时提高老年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生活质量,这对老年人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责任。

4讨论

第9篇: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

脑梗塞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1]。如何减少其致残致死,除治疗因素外,护理干预并发症也是极重要的环节。本病有多种并发症,较常见的有肺部感染、卒中后抑郁、褥疮、应激性溃疡、关节挛缩等。笔者长期从事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工作,现就护理干预脑梗塞并发症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脑梗塞的病人87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28~78岁,平均62岁。入院时情况,意识障碍8例,一侧肢体障碍56例,失语6例。发病距入院时间最短30min,最长2h,平均1.2h。

2 护理措施

2.1 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卒中后抑郁 心理护理是防止卒中后抑郁等并发症以及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患者突然发病,感情上对自身突然由正常人变成“废人”而难以承受,极易出现恐惧、焦虑、喜怒无常等情绪变化,甚至出现抑郁等精神疾患。因此,心理护理要跟进并贯穿始终。要主动、及时、不厌其烦、有效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讲解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等知识,减轻病人的精神压力,树立信心,从而在治疗与护理中获得有效配合。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梗塞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2],也是主要的致死因素。其引发原因是长期卧床、照顾不当和抵抗力差等,以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瘀血,以及肺部分泌物坠积、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护理关键,一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二是注意呼吸道,使卧床病人的面部转向一侧,当呼吸道有分泌物或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3~4h轻轻变动病人并轻拍背部,预防分泌物积贮并易排出;喂食时要小心,防呛。

2.3 定期翻身与减压,预防褥疮 预防褥疮的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经常更换,每2~3h为患者翻身一次。对皮肤微循环不佳的病人缩短翻身时间,每1~2h翻身一次。对经常受压部位勤按摩,对其局部使用气垫、气圈、海绵垫等。另外,保持床垫柔软,床整、洁净并勤于更换;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等。

2.4 加强饮食护理,预防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资料显示,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率为40%~80%[3],病位在胃部或食管。因此,饮食护理要到位,措施包括:急性期溶栓前应禁食,溶栓后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吞咽困难呛咳者可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恢复期应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脂肪),烹调用植物油。同时控制总热量,限糖限盐,适量增加蛋白质和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总原则:饮食宜清淡、细软,多绿色蔬菜和高纤维素,定时进餐,足量饮水,不宜高糖、过咸、高动物脂肪的食物,不宜饮酒。

2.5 及时康复指导,预防关节挛缩 脑梗塞患者通常出现偏瘫,若未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加上张力升高,关节活动受制,会造成关节挛缩、畸形及活动疼痛。由此,康复指导要及时到位。急性期,待病情稳定后就要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可进行按摩和被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鼓励病人主动活动,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失语症者尽早协助其语言训练。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其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及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护理效果与体会

由于护理得当,本组87例,除1例肺部感染外,无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护理措施要始终围绕病情,提高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次生灾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尽心尽责,严密观察患者,准确判断病情,多向医生报告,多与患方沟通,共同促进病情有好的转归。当然,护理措施不仅限于这些,如对意识障碍或偏瘫病人,要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其坠床或跌倒;做好用药护理,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承担护士的宣教责任,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更多的防病养生知识等,这些对防治脑梗塞、干预并发症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淑芝.80例急性脑梗塞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