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第1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关键词: EA; 电力企业; 信息资源; 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09?0138?05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closely relating to the enterprise′s daily operation was developed after years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wer enterprises. This part software resource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departments, which results in repeated information and declin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fficient, and leads to some problem for updating the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then the normal business handling will encounter the obstruction, which can′t meet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current energy market.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EA technology can better join and integrate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 the utility of I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ystem to the maximum extent, so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promoted.

Keywords: EA;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1 相关理论知识

1.1 EA的概念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从某个层面来讲,它涵盖了企业里面众多的要素、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EA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不断向前改革和发展的概念,现目前,许多IT厂商、国家的行政单位等都用不同的方式对企业架构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在本文的探究范畴里面,需要对电力企业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企业架构就是整合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论。

1.2 EA的架构

EA的架构究其本质而言是指根据特定的方式描述诸多要素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具体的联系。按照当前主流的结构层次分类方法,从下到上分为四个架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最下层的三个层次被统称为IT架构,具体而言是指引导IT投资方向和目标以及辅助决策的IT框架,是构建完整信息系统的框架。另外,最底层包含软件、系统网络、具体设施和技术内容以及这些元素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倒数第二层的组织层次涵盖了系统整体、服务内容、生产技术以及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具有的相互联系:数据架构涵盖了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整体目标、风险系数和隐私以及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

业务架构究其本质而言是指把主体的战略规划具体落实到运作的各个细节中,业务战略从某个角度来讲它划定了业务整体的框架,它涉及到业务的运营机制、具体流程、分布情况等内容。

2 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2.1 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总体构架体现了层次性,网络的建设、组织和管理也按层次型结构建设和管理。其相应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电力企业目前使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统计如表1所示。虽然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这部分信息系统通常情况下是按照某个主体的客观需求而展开相应设计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向绝大部分都偏向于本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却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此类信息系统尽管囊括了所有层面的信息资源,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却造就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如此就为创设数据仓库等其他应用形成困难。

以现阶段五个比较知名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为分析对象,绝大部分企业所应用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因为信息编码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沟通面临一定的阻碍。形成这种情况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进行良好的整体规划,许多企业尽管进行了整体规划,然而它们是利用当前的数据资源而展开规划工作的,因此它们也并未从众多层面认真探究规划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EA的层面对企业众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就一定要以企业的既有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潜藏的诸多问题,并且还要研究企业在改革和进步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客观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规划。

2.2 适用于电力企业的EA框架选择

目前主流的EA框架包括:Zachillan框架、FEA框架和TOGAF框架三种,具体介绍如下:

(1) Zachman框架。在Zachman框架中有6个描述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角和6个角色的角度。针对此框架而言,单元格的总量一共为36个,单元格是角色和描述焦点的交汇。

(2) FEA框架。此类框架是由美国提出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prise Architecture,FEA)。框架中由绩效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等5个子模型组建而成。

(3) TOGAF框架。TOGAF框架就是以ISO/IECl4252为基础开发的美国防部信息管理技术架构框架TAFIM演变而来,最早的版本中包含IT架构,加入业务架构后成为了很多企业架构的首选。它是一类具有帮助发展、整体运作等功能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创设机构的整体架构,其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它可以最大化的反映出TOGAF对信息规划的突出作用,并且它把企业架构实现的整个过程系统性的划分为八个环节,其主要步骤包括:架构远景;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问题解决;迁移方案;落实方案;架构变更管理与监控。

2.3 三种框架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等级排列的方法,从12个方面利用4级评分的方法对三种框架展开了详细的对比。分类完整性:更好地通过此类框架对所有架构和相关元素展开系统性分类;过程完整性:指导用户创设企业架构;参考模型指导性:指导用户创设参考模型;实践指导性:把框架方法论融入到企业里面,以此创设一类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成熟度模型:评价企业架构具有价值时体现的指导意义;业务聚焦:通过技术的推广促使业务的价值得到提升,业务价值不但可以指成本费用的缩减,同时也能够体现在盈利的增加;治理指导:在创设有价值的EA治理模型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参与指导:指导企业展开自治参与;信息有效性:指通过此类方法获取的低成本信息的总量和价值;时间价值性:指通过此类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实施应用带来业务价值的时间周期。

表2描述和解释了这三种企业架构框架的原理和组织内涵,结合国内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TOGAF框架以其高结构完整性和高实用性更加适用于电力企业这种具备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

3 基于EA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3.1 业务架构

3.1.1 业务价值链

在本文中业务架构系统性地描述了企业内部所有业务的整体结构和彼此之间所具有的联系。电力企业的业务架构是根据产品的生产一直到产品的出售这条线路,其相应的供应链可系统的划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销售这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个环节的关键任务是生产电能,完成此类项目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水利发电厂和热电厂;输电是进行电能运输的渠道;配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电能产品的配送;电能销售是指电力公司营销部对电能的出售。

电力企业的产品是其生产的能源和为客户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能源是其他所有行业必需的产品,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必需品。所以说电力企业生产的是一类特殊的“社会产品”。相应的电力业务价值链如图4所示。

3.1.2 业务模型

电力企业业务模型可系统的划分为如下几个内容:

电网规划: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电网设备的老化,供电企业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造、扩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根据原有电网结构、历年的电网运行信息、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对电网改造、扩建进行总体规划、计划。

工程管理:电网改造、扩建进行总体规划、计划后,经过可行性分析确立项目、工程。工程提交到设计部门进行设计,设计部门可以在GIS系统上完成设计,生成设计书(包括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图、电系图、工程设备清单等),工程设计后流转经预算、审批、计划安排、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过程,在GIS系统上产生的设计版本数据在流转各过程中加入相关信息,工程向运行部门进行交接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资源的交接,该部门可在这个基础上对设备台帐信息进行完善,工程在投入实际运作之后,版本里面涵盖的各类数据能够演变为GIS系统所需的数据资源。

物资管理:开展物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对既有物资进行良好的供、管、用,电力工程的完成需要大量的物资,而进行物资供应的方式又纷繁复杂,如此就为物资的整体管理形成一定的阻碍。物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增加物资管理的实际效率,以此推动电力的发展,它的核心任务包括物资的招投标、物资的出售等。

设备数据维护:电网稳定运作的前提是对电网专门设立一个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空间信息、检修、试验标准等。

设备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主要是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对设备进行巡查,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以此使电力设备能够长期稳定的运作。其中主要涵盖电网设备的巡视、缺陷检查等。

调度运行管理: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电能的调度一定要按照调度部门的安排进行相应的操作,调度运行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最佳的方式在全网分配电能,合理的满足负荷需求,对各种突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具体如图5所示。

3.1.3 业务信息流

第2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用友公司副总裁兼e-HR事业部总经理吴晓冬近日表示,新一代e-HR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做到:支持战略决策,实现发展蓝图;管控人工成本。创造管理利润;强化实时管理,提升管控能力;优化集成系统,提升协同效率等。因此。现代企业需要一套专业的、集成的。并且是协同化、网络化的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核心竞争力团队,从而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和战略发展。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才机制不健全,员工流动大;缺乏工作分析,职务设计与职责界定不够明确;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不平衡,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思想交流不够,员工企业认同感不强。

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可利用e-HR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 实施e-HR的特点

e-HR不仅是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在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由于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因此,企业中的e-HR系统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卓越的集成性

e-HR系统不仅内部各个功能模块可以实时集成,而且与UAP平台上的其他管理系统,如ERP、CRM、SCM等也能够实现良好的集成。这种构建在一个统一平台上的集成,不仅性能稳定,而且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e-HR的设计基于国际和国家标准,不仅包括IT标准,同时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交易标准,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运行自己满意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硬件平台。

2.2可信赖的安全机制

系统的安全性是另一个关键问题,e-HR系统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基于广域网络的数据传输。解决这个问题,首先,e-HR采用B/S多层结构,系统代码全部放于服务器上,只有服务器管理员才能更改代码。客户端代码采用动态下载方式。动态下载意味着谁都无法在客户端修改客户端运行代码。由于只有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代码才可以访问,而数据库、客户端不能被直接访问,这样可以保证服务器安全;其次。系统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用户连入总部局域网之前。必须先经过防火墙过滤、身份验证。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公司数据;第三,系统利用RSA+DES算法进行数据加密,用RSA技术商讨密钥。DES算法加密数据,在传送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并且可以在传输层绑定各种协议;第四,进入系统的用户必须通过服务器的身份认证。并且每个用户的密码在数据库内加密存放:第五,通过权限管理系统,提供完善严密的权限控制机制,以保证对不同操作员的业务处理范围的授权。

2.3支持组织机构的经常变化

作为现代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一部分,e-HR必须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信息系统互通有无,要求企业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因此,e-HR系统需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内部人力状况,做出有效的调整,采用完全可定制的组织机构设计工具,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使用机构树对企业的机构组成随时进行修改,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2.4集中数据管理、分布式应用

现代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地域上的广泛分布,这种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集团企业对企业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有强烈要求。e-HR系统基于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使用Intemet/Intranet为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共享。而且可以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提供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数据库查询。

2.5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不仅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平台,采用公正客观的评估机制。以提高员工绩效。并提供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员工虚拟社区系统,方便企业新闻的、员工间的互相交流,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友好的交流方式。

3 实施效果

通过对e-HR的有效运用。使企业员工达到整体动态可控状态,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企业各个人力资源部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信息畅通、反馈及时的目的;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有效降低工作复杂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数据;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知识化。

第3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无孔不入,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资金,能源,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而往往更多的依靠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自然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就三者任何一个而言,都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信息的综合化,便捷化利用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对三者的信息资源整合,消除传统模式中三者各自为政的弊端,才能使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最大化的利用,最精准的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二、国内外对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概述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对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开始了研究。196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将“图书馆组及书目,情报工作与科学名词委员会”更名为“情报工作,图书馆与档案部”。1974年9月,该组织在巴黎召开了全面规划国家文献、图书馆、档案馆基础结构的世界科技情报服务系统大会,提出了建立“国家情报系统”的计划。许多国家由此也启动了图书情报档案发展的各种措施。德国西门子公司,奔驰公司就是图书情报档案整合管理的杰出代表。

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78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图书情报会议,会上赵克北同志提出了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建议,但之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很多资源都被信息化、网络化,图书、情报、档案的资源整合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国家设立了图书情报硕士学位,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浪潮,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就目前情况来看,理论基础很丰富,但针对企业的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化整合并不多,有些文章提到了企业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但只是涉及网络信息的整合,并没有将人力、机构等整合纳入其中,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的目标、原则叙述的不多或不全面。

三、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 图书、情报、档案同根同源

在古代,图书、情报、档案是没有明确区别的,有的信息可以是情报,可以是图书,也可以是档案,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宋代的崇文院,是宋代保存图书的官署,但里面除了图书,还有大量的档案,因此也可以是档案馆,里面还存放许多名人字画,古玩宝器,因此说是博物馆也可。只是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它们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才有了图书、情报、档案之分。正因为它们同根同源,天生就有着许多相似性,如在管理方法,服务对象上都基本相同,才为将三者整合为一体提供了基础。

2. 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4G时代的开启为移动互联网注入了巨大的能量,给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过去很多用手工操作的模式都改为用计算机操作,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很多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情报领域,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向网络的信息交流初步形成,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3. 理论上有基础

系统论原理中贝塔朗菲有条著名的理论,整体系统的属性与功能远远大于组成整体的各个孤立个体的总和。即各个部分有机组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所发挥的功能大于每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一加一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信息整合之后所发挥的作用大于它们独立工作。这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提供了理论基础。

4. 法律上有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和相关政策,《信息法》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方面颁布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的实施有效地处理了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问题、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信息国际化问题等等。为信息化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法律环境,从法律法规上保证了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 发展缓慢

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与其他领域相比,发展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这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的程度不容乐观。很多中小企业图书、情报、档案资源整合进展缓慢,数字化程度不高,在这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有限,三个部门缺乏有机整合,无法实现对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不能满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求。

2. 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信息联系越来频繁,相互之间的依靠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企业对信息的综合性、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任何方面的信息缺乏或不完善,都可能对企业的决策制定产生严重制约。因此,加快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既是图书情报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

1. 缺乏法律支持

在国外,对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法律支持,如美国的总统图书馆、加拿大的档案馆,它们在建成之初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我国,虽然图书、情报、档案各自本身有相关的法律,但尚没有一部对三者统一协调的法律。使得三者容易各自为政,各自分割,严重影响了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

第4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关键字 EAI 网格技术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 整合

一、引言

我国电力企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电力信息化在电力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调度、管理、经营、决策及科研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电力工业现代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各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各种计算机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整合已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学者已经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了研究。文献[1]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方案。文献[2]提出从企业应用整合(EAI)到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文献[3]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关系-问题(E-R-P)的信息资源整合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方面我国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从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提出了在EAI的基础上利用网格技术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二、电力企业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

电力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孤岛”成为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其现状是:

(1)不同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分散。由于部署在电力企业中的信息系统种类繁多,数据呈现海量化,有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等。

(2)数据异构性严重。各业务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系统都不相同,信息编码、技术规范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造成信息资源难于共享和转换。

(3)缺乏统一标准体系。目前电力行业虽然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效果不佳,信息系统之间集成度低、互联性差,业务不能协同发展。

三、EAI整合层次与逻辑架构

企业应用整合EAI(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强调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标准,目的是实现企业各信息系统在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共享。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主要分为数据整合、业务功能整合和用户界面(即表示层)整合3个层次,其中业务功能整合又可以细分为应用接口整合、业务方法整合以及基于服务(例如Business Service、Web Service)的整合。

数据整合是EAI整合的起点,重点在于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移动数据的问题,目的是实现不同的系统之间所共享的数据相同并且同步,通过采用成批灌入数据、数据合并、数据复制和ETL (抽取、转化和转载) 等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数据整合。

业务功能整合是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应用提供商开发的API调用、基于功能业务组件(Business Component)的方法调用以及目前最新的基于服务功能调用以实现业务功能的共享,该整合过程因为要变动应用程序,因此实施成本较高。

用户界面的整合是EAI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让用户最终感受到系统整合的效果和益处。由于系统整合前多个孤立的系统同时存在,用户要想获得企业信息需要不断切换到多个系统,通过对数据和业务的整合,系统有必要采用统一的、集成的用户界面,使最终用户感受到系统整合所带来的方便和效率,这也是EAI的初衷。

四、网格技术及其层次结构

网格技术,是以宽带网络为依托,借助于网格中间件的支持,将分布于网格上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为使用者提供一套完善的、具有单一映像的共享资源和协同决策支持环境。

网格的设计理念和具体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具有满足未来互联电网监控系统性能要求的潜力,并有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电网监控系统的支撑技术。总体来说,网格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

最底层就是各种可以用来共享的网络资源,如大型计算机、仪器、存储单元、软件应用等。要实现各种资源的广泛共享,需要提供一层与特定资源相关的功能,实现对资源层的有效控制,对上层的需求提供统一的接口,便于对资源的访问,这就是资源相关层。网格核心中间件是网格最关键的一层,它是连接上层应用和下层资源的纽带,能够对分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为整个网格应用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网格开发环境是为了方便使用网格的各种功能而提出的一种集成的、高效的网格应用技术人员工作环境。网格工具是对于经常使用的网格功能的实现方式,便于非专业人员使用网格。网格门户是为最终的网格用户提供的用来访问网格服务与资源的可定制、个性化的 Web 接口。最上一层是各种各样的网格应用,是一些网格最终的服务对象请求。网格技术就是在上述各个层次中,向上提供支持、向下提出相应要求的各种功能与技术实现手段。

五、结论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电力信息应用系统覆盖了电力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调度、管理、经营、财务、人力资源、决策以及科研等各个方面。但是,各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EAI和网格技术能很好得解决这些问题。

EAI应用,能够很好地构建统一、灵活、扩展性强的企业应用平台,从而最大限度从企业内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方便快捷。基于网格技术应用,从企业外部角度,整合电力企业乃至其他行业信息系统,EAI和网格技术组合模型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孙珂,沈沉,梅生伟,王继业.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方案[J].电网技术,2007,31(22):80-84

第5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一、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二、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性作用日益强化;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一)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三)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信息技术扩大应用不断深入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进展顺利。截止到XX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企业80%以上经过不同程度信息化改造,投入信息化改造资金超过了9亿元,主要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通过信息化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农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健康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截止目前,已建设涉农信息服务站70余个,购置终端计算机近千台,投入资金近XX万元。今年上半年网通公司投资600余万元,为全市300余家中小企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网通公司累计投资已达1600万元,主要提供包括网站或网页制作、企业内部局域网搭建、监控设备安装等服务,已惠及中小企业700多家。

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后发优势明显。信息技术现已普及到旅游、销售、住宿、金融、保险、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为业者带来诸如市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诸多便利。其中昌润大酒店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获得了省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被信息产业厅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现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五)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稳步推进

(六)信息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加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二是加强了政策规章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了信息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对全市信息化培训机构进行了评审、登记和备案;四是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及时有效地监控了影响我市稳定和形象的有害信息。

三、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当前,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乏力。全市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上,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弊端,与集约、高效的信息化距离较大。二是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及体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四是县(市、区)之间、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五是信息资源市场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研究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谓信息资源整合是系统的理念,是对信息资源从技术、经济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其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集中式、可控性、个性化和实时性的管理方式。在信息资源整合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或物理层面,还要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整合全过程,包括对信息资源整体架构体系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整合,对信息管理技术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整合以及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整合,通过统筹和全面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不能把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简单地看成一个专业或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其实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应当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下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

一是建立政府网站内容保障长效机制,并进一步改进网站设计,加快信息更新,增强互动功能。扩大市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应用范围,在已经实现上连省政府,下连各县(市、区)政府,横连市直各部门的基础上,将网络延伸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并连通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网上办公,提高党政机关办公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实现跨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协调指挥。三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四是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服务业、科技、卫生、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应用。

(三)创新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

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是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当前的监管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对全市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的创新。一是加快对监管部门监管活动的分类。监管部门对信息市场的监管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资质信用、公众权益保护、社会舆论导向等诸多领域,复杂的市场监管活动,使得要建立职责明确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必须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进行清晰分类。二是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性。监管手段的创新性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探索。一是技术的创新性,即在寻求有效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手段的时候,努力研究应用新技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目标。二是机制体制的创新,即在充分认识信息资源市场特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新型监管机制与体制。

第6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 竞争力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层人员提供准确的、有效的信息,其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实现数据、流程、决策的信息化,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它是随着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采集、集成和共享,即把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辅助企业决策提供数据。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结构,以及发展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生产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经营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环节主要构筑信息化所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

(2)核心部门的信息化:从市场、财务、设计、生产等部门入手,逐步建立部门级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

(3)生产流程信息化:通过内部同构的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操作,这种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最终对物料需求、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采运方式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设定,体现了对企业管理的“JIT”的思想。

(4)供应链信息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通过业务拓展、调整产品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企业之间的分工细化、协作增强,市场竞争上升为企业群与企业群之间、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例如虚拟企业、动态企业联盟等。其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相关企业连成一个协作网络,把各个节点的资源有效整合并互动管理,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

2.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

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由物理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构成:

(1)物理层由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和企业计算基础设施组成,这是企业信息化的物理基础。

(2)数据层负责企业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交换、开发利用。

(3)业务层中包含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商务智能等系统。

(4)应用层由企业信息门户构成,负责为员工、企业领导、客户与合作伙伴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

3.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

(1)以流程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密集型制造行业为主,它重点关注的是整个生产体系的控制和执行能力及资源组配的合理性,在资源整合程度上,这类企业主要关注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应用。

(2)以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其信息化策略是管理导向的,特点是强调信息化对跨部门、跨组织和跨区域的办公管理、业务协作与沟通支持,以降低管理成本,在资源整合层面,这类组织非常关注集团范围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并通过大型信息平台将内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

(3)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在供应商、生产商和客户之间有快速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响应能力。作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快速将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扩散到市场销售的最前端和采购的最上游,通过开放性平台和让渡价值来实现对整条供应链信息流的控制、管理和分析,进而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以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领先地位。

(4)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有两种情况:一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借助信息网络将自身庞大复杂的组织结构连接起来,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和整合;二是自下而上的模式,用信息化手段主要实现前端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强调终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策略解决的是超大型的组织规模与前端数据采集与集中管控之间的矛盾。

三、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

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全新竞争战略在西方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化、全球化的深刻变革,信息战略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我们将具体阐述企业信息化如何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促进学习型组织构建

传统的层次组织结构存在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纵向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方式,原有的塔型结构被机动、灵活的扁平化结构所取代。这种组织形式下计算机系统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四周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2.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商业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

(2)信息化企业通过准时制生产减少了库存成本。

(3)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治理成本,并随着治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治理效应,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通过虚拟企业这种战略联盟方式促进了资源的最佳配置,赢得竞争优势。

3.推动创新,促进差异化和业务流程再造

(1)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拟的独特竞争优势。

(2)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灵敏、智能和虚拟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灵敏性和适应性。信息化通过将服务延伸到用户,可以扩大市场需求,提高附加值,可以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企业竞争力。

(3)通过网络树立形象,扩展市场空间和竞争机会,利用全球资源整合供应链,最终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及时、便捷而又个性化的服务。

信息化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其他方面的促进作用,比如信息化可以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开发新的经营方式、信息化可以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企业面临严重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信息的传递能力已成为左右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力量,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便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许 欢: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情报科学,2005,(06)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7

[3]宋立瑛,孙慧超: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竞争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第7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1.1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背景

由于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开始追求优质的服务,顾客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物流服务行业,从而出现了大批中小型物流企业。对于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他们的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物流资源整合是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的重要途径,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于社会,其中包括物流企业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物流资源、组织资源等整合内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不断增加使得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且取得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企业应该整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使得企业得以生存。

1.2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特点

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并不是对企业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个环节的整合,而是对整个社会物流系统进行整合。研究整个市场的整体最优,如果仅仅考虑局部的最优往往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整体利益而不能局限于部分利益。

1.3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意义

中小型物流企业都是一些比较单一的物流企业,它们能力单薄,资源又不集中,形成了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从而竞争力比较弱,发展前景十分有限。因此只有将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整合起来,利用优势的相互补充相互协助,才能形成面向社会更大范围的发展。随着物流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物流市场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对抗性竞争,而是越来越多地走向合作性的竞争,形成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局面。这将会成为今后物流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物流企业应该要逐渐适应这种趋势,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利弊再做决策。

2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现状

当前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源分散,很难成为综合服务型的物流企业。要想成为一个综合服务型的物流企业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企业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货物集散、分拔网络;具备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对物流服务全过程进行状态查询和监控。第二,物流企业内部不够团结,每个部门各自为政,物流的系统协调性很差,物流资源利用率很低,没有办法使企业的整体达到最优。物流企业通常都是以激励部门目标为主,片面的追求部门的业绩好坏,却不重视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物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追求局部利益,使得物流、信息流常被扭曲从而变样。第三,当今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企业间不能默契的合作。每个物流企业通常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只顾自己的短期目标,因此往往会造成合作企业之间不能按原先的协议进行,供应商间不惜代价地竞争,反而影响了物流企业实现最大化价值这个长远的目标。再者,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通常只重视了企业内部往往忽略了企业外部,从而使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环境不能相互作用而失去了动态的适应性。出现以上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物流是新兴的行业。物流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物流整个行业都缺乏法律和道德的支撑和保障,这使得物流市场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企业间不能很好的遵守合约来进行合作,不能有效地整合企业之间的资源,不能充分共享物流资源。

3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

3.1企业资源整合的设计

实现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对每一个物流企业来说都迫在眉睫,它的成败与否将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首先要对企业资源进行整体设计,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客户的资源整合。无需质疑,物流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服务。它是无形的商品但却可以是千姿百态的,每个企业提供给客户的服务都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服务会给客户带来不同的满意程度,客户是支撑企业运转的基础,如果留不住客户,抓不住客户的心,那么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②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物流企业,从事任何行业的企业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它对企业的有效运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那么企业很多重大的决策都是无法进行的,物流信息的准确度和快捷是保证物流企业信誉的基础。③物流企业物流流程的整合。整个物流流程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物流的每一个部分不能相互分离,需要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业要更多的注重物流的整体性综合效益,追求系统最优化。

3.2中小型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首先,需要打破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还是小规模的状态。如果第三方物流能长期有效地经营,它就很容易筹到资金扩展自己的规模使自己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突破物流企业小规模的经营状况。只有大规模的物流企业才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由点到面有机地联合起来,高效快速地完成物流过程。20世纪末第四方物流开始发展,第四方物流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快捷性。第四方物流服务作为和客户的唯一界面,通过团队伙伴联盟的形式管理多个服务商,将自身的能力和最佳物流商相结合起来提供解决方案,是整合物流资源的有效的方式。其次,要知道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性。每个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设施设备以及其它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一个企业完全靠自身有限的资源来经营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当企业能够和外部企业进行合作时,企业就可以共享其他企业的资源,从而节约很大一部分的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企业能够实现战略的联盟,不仅可以节约了大量的物流资源而且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再次,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要建立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之上。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首先要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的准确度,那么企业将不知道从何方面去着手进行资源整合,因此企业首先要对企业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对信息的准确把握有效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最后,要对物流企业的组织资源进行整合。企业的组织能力大小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有效地组织资源需要企业重视个人的组织能力,更要重视整个企业的组织能力大小。保证组织资源整合的实现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基层的建设,基层工作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迅速性,工作的同时,要懂得从创新载体来着手。二是要组织内部能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

4结束语

第8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1.1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我国目前实现了统一管理的中烟工业公司是由公司本部和下辖的多个卷烟厂重组而成的。在这些基层的卷烟厂与中烟公司本部之间,其信息化的程度和应用状况参差不齐。在信息整合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做好基层与公司本部信息的对接。

1.2管理层次繁杂各级的烟草管理和业务需求不同,造成了我国烟草行业的管理层次繁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建立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综合体系。

1.3业务管理多变在我国,烟草行业的整合和重组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务模式不成熟,并且集权化越来越明显。因此,要在信息化建设中采用适应性和弹性较强的应用系统,使其能应付多变的业务管理模式。

1.4异构的系统环境信息孤岛的形成是由于异构的系统环境造成的,从而引起信息资源无法流通,造成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加之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技术刚性强,投产后无法调整,因此无法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满足业务需求。

2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为顺应烟草行业的整合、重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2.1数据库的统一建设为适应我国烟草行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建设数据中心入手,并将其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按照国家提出的“狠抓企业集团化数据中心建设”要求,建设企业“数字烟草”的微观主体,并且进一步筛选有效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将企业的管理与数字化系统并轨,将系统集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生产经营。统筹规划,协调进行,要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的要求来实现数字化烟草行业的建设,还要对企业内部特征相同的不同类别数据项进行归纳集中,使它们虽然存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中,但可以在各系统中关联特定业务,从而可以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点,对数字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

2.2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着眼于全局、完备的总体规划。相关人员要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而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通过了解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准确规划,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以促进烟草企业信息建设目标的实现。烟草企业属于流程生产型企业,其工艺过程具有连续性,生产流程也是连续进行的,且顺序也是固定的。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得烟草行业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十分严格。另外,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2.3行业信息标准体系的制订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标准化都是工作的基础。相比较而言,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要求更加严格,具体表现在:

①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因为经济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程,应该在全方位的层次和意见考量的基础上建立。

②代码的标准化。这一点要从国家的信息化战略高度来制订,并要严格执行我国已的标准代码。

③接口的标准化。烟草行业内部存在着各类异构信息系统的软件接口,要加强对这些计算机软件的接口处理,就要保证信息数据的连通性。烟草行业还应该对企业间不同功能的在线智能计控设备进行考量,建立起通用的数据和硬件接口,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计算机软件不兼容等问题,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结束语

第9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一、全市信息产业发展历史

聊城市电子工业始于1968年。1973年,全市有电子企业35家、产品20种。1974—1977年,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盲目上马的企业因产品无销路而渐次被淘汰,电子企业减少到13家。

二、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产业得到了更快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基础性作用日益强化;信息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一)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xx年以来,全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升。截止到xx年底,全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6家,比xx 年底增加8家。xx年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列全省第3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87亿元, 同比增长40.1%。其中通信业11.9亿元,同比增长33%;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27.9亿元,同比增长43%;计算机服务业7900万元,同比增长 32%;软件业2800万元,同比增长12%。随着光纤预制棒、光纤拉丝、汽车行驶记录仪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成,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业规模迅速膨 胀,全市信息产业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实现了“xxx”良好开局。

(二)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通信光缆 2100公里,线路总长度达27452公里,城域网覆盖了全市所有城乡及85%以上行政村,近60%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缆;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总用户 达145.2万;移动电话总用户达225万;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40万,入户率达35%;村村通有线电视和家家通电话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互联网出口总带宽 超过5g,互联网注册用户达20万,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

(三)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聊城政务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八 个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绝大部分市直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工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实现了全市政府系统电子公文传输。今年7月1日 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启动以来,实现了公文及时发送,缩短了公文运转周期,提高了公文运行效率;规范了政府工作行为,有效地避免了丢文、漏文现象,也有效地避 免了越级行文、逆行文,使文件处理日益规范;降低了行政成本,实现了全市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预计当年可节约行政成本300多万元。

三是网站信息再上 新水平。今年上半年聊城政务网共各类图文信息5000多条,实现了xx市人大政协“两会”文字、图片、视频直播,“五一”文化旅游节图文直播,“聊城 市双拥共建合唱汇演”图片、视频直播,在第二届中国特色政府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特色与创新”提名奖。四是网上招商效果良好。xx年6月组织开展了网上招 商活动,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份,通过网上洽谈,全市共落实项目202个,实际到位资金33.45亿元人民币。

(四)信息技术扩大应用不断深入

规模以上企业信息化改造进展顺利。截止到xx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企业80%以上经过不同程度信息化改 造,投入信息化改造资金超过了9亿元,主要用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投入产出比平均在1∶5以上。通过信息化改造,降低了生产 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后发优势明显。信息技术现已普及到旅游、销售、住宿、金融、保 险、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为业者带来诸如市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安全管理等诸多便利。其中昌润大酒店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楼 宇自动控制系统,获得了省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被信息产业厅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现已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五)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稳步推进

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信息化应用系统已覆盖全市财政、工商、税收、公安、社保、教育、金融等20多个领域,12个行业的“金字”工程全面启 动;完成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的搭建,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初步建立;各行业银行的金融网络实现了同城或全省的通存通兑以及不同区域的资金结算,电子化网点 覆盖率达90%以上;电力系统已建设了供电公司营销mis(管理信息系统)。“金盾工程”进展顺利,市财政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金盾工程”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完成“110、119、122”报警三台合一,大大提高了多警种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

(六)信息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加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二是加强了政策规章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了信息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对全市信息化培训机构进行了评审、登记和备案;四是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管理,及时有效地监控了影响我市稳定和形象的有害信息。

三、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为了推进“1142”(即力推“数字聊城”建设;夯实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抓好信息化带动文化旅游业,信息化带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带动服务业,信息化带动传统工业优化升级;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化发展战略,促进全市信 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国内还没有成 熟的实践经验,研究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所谓信息资源整合是“系统”的理念,是 对信息资源从技术、经济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其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集中式、可控性、个性化和实时性的管理方式。在信息资源整合中,我们 不仅要考虑到技术或物理层面,还要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整合全过程,包括对信息资源整体架构体系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的整合,对信息管理技 术的整合,对信息资源管理环境的整合以及对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整合,通过统筹和全面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不能把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简单地看成一个专业或技术层面的问题,它其实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应当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下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

一是建立政府网站内容保障长效机制,并进一步改进网站设计,加快信息更新,增强互动功能。扩大市级电子政务网络交换平台应用范围,在已经实现上连省政 府,下连各县(市、区)政府,横连市直各部门的基础上,将网络延伸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并连通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网上办公,提高党政机关办公 效率。

二是进一步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整合与完善,实现跨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协调指挥。

三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加 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四是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服务业、科技、卫生、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应用。

(三)创新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

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是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当前的监管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对全市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模式的创新。

一是加快对监管部门监管活动的分类。监管部门对信息市场的监管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资质信用、公众权益保护、社会舆论导向等诸多领 域,复杂的市场监管活动,使得要建立职责明确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必须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进行清晰分类。

二是加强监管手段的创新性。监管手段的创新性 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探索。一是技术的创新性,即在寻求有效的信息资源市场监管手段的时候,努力研究应用新技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目标。

三是机制体制的创新, 即在充分认识信息资源市场特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信息资源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新型监管机制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