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第1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调查 数据库 国土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02-01

国土资源部在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的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这次调查的任务主要是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对城镇土地进行调查,对城镇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了解;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等数据状况;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建立一个可以互联共享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根据这次的调查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及时对土地资源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的机制。

要根据本次对农村土地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库,就可以快速及时的调查和统计农村土地资源的变化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检测以及快速更新。

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包括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等等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根据我国农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建立起了这个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它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采用的是1∶10000的标准,它的基础是正射影图,根据对土地资源的类型、位置以及范围、面积等状况的调查,了解到了我国耕地、园地、草地以及林地等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利用情况等。

基本农田数据库:根据对基本农田的调查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各地依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从而统计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

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库是根据在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情况,同时要充分利用土地的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

遥感影像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主要是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同时应用航空航天的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而建立起来的。

分类面积汇总表:分类面积汇总表可以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要素、地类和汇总单位进行输出,从而获得不同汇总单位的各级行政级别的分类面积汇总表。

图件成果: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从而对国家、省、地、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等进行编制。

2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因为各行业用地的权属、结构、数量和分布等情况都可以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直观的看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以及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意义。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进行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凸显的就是土地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为了更合理的调控土地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总体进行一个规划工作。而要想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就需要充分的运用到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土地资料。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可以依据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对辖区内的各种农田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制定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还能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

为土地变更调查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得出的资料,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从而根据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等资料,来更加有效的进行国土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更加方便有效的让各级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工作。为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到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情况以及各种地类之间的流向变化信息,就可以在二次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从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提供分析底图:土地利用遥感动态检测的优点就是现势性比较强,而且直观以及准确。所以在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年度用地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都可以采用到它的检测成果,这些检测成果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的土地执法检查以及土地督查等土地管理工作。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和最新的遥感影像等,可以更清晰的提出新增建设用地图斑,从而发现监测区域内未批先用、少批多用等违法占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对这些违法者的查处,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二次调查中登记的土地资料,可以将国家所有土地以及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分为明确直观的表示出来,依法确认土地的使用者以及使用权等。这可以有效的维护土地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还可以根据土地资料,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产权关系进行区分,从而有效的界定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土地上的权益范围,这样就可以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合理有效的整治农村的土地资源;在完善全国土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对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耕地保护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是土地资源,耕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因此要想让我们的生命继续繁衍下去,就需要切实的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保护耕地依据的真实可靠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来获得。

可以作为审批和监管建设用地的参考资料:因为被征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相关信息都可以在农村调查数据库中清晰的反映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库中的信息直观的看出基本农田的利用情况,从而对建设用地审批的效率提供积极的意义。

3 结语

通过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可以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我国的土地资源,可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民的权益,因此,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很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岚.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工程,2011,1(1):88-90.

第2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土资源; 数据中心; 模型; 策略

我们知道,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就是多尺度、多年度以及多专题,与不同的业务数据既有关联性,还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其空间性较强。由此看来,对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严肃对待的工作。数据中心的建设作为我国金土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建设高效运作的数据中心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使用程度、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以及为数据交流、数据相关服务等各方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是以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前提,并结合数据标准和数据中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建立的。通过这些数据库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加以储存、管理和进一步的维护。除此之外,交换系统可以作为数据传递过程的载体,最终的目的是将数据输送到服务数据库。业务系统起到数据支持的作用,便于数据中心的管理。并且,通过业务系统和交换体系的有效结合,数据中心的数据可以顺利进行定期定时的更新,可以使数据具有一定的实时性,保障数据本身所具有的最大实时价值。

1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组织模型的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近几年我国对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现状,我们总结出,虽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从一些应用系统的功能上来看,有着功能叠加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因此,我国需要建设一种适应时展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用以将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且可以提供服务,并能随着缺陷的不断暴露,能够及时创新和升级,以此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现今我国国土资源的数据中心应该具有数据仓库和信息服务这两项作用。作为数据仓库,可以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组织,数据的组织包括保存和管理各种数据资源以及系统的自身信息;作为信息服务功能,数据中心应具有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能力。

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现在实行“垂直管理”,其整体框架是一个多级循环的结构,上下级之间进行数据管理上的交流。交流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图件资料流和文本流、表格流等。图件资料流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和规划图;文本流主要包括红头文件等;表格流主要包括年度计划和土地统计台账等。上下级之间通过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上级通过数据流对下级进行工作管理,下级通过数据流对上级进行工作回复,而且上下级都有为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的责任。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必须是多级分布式的,这是由我国的国土资源所具有的空间特征而决定,只有通过多级分布式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才可以满足我国多级循环的国土资源管理构架。

不同主题的数据根据相关的规则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粒度进行管理。如果所选择的管理粒度过粗,难以满足业务管理的需求。如果所选择的管理粒度太细,无疑会使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增加,不能满足较高的经济效益,且管理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复杂多样性,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粗粒度和细粒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两种管理方式的共同作用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2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模型的分析

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文档数据、图形数据等,同时,这些数据还存在多级别、多比例、多专题、多时态等特征,这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用户浏览、搜索时是不方便的。如果能将数据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存储组织相结合,实现好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好的内部存储组织共同作用,将数据已一定的专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搜索和管理。对于已经存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检索条件分类编码,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要求,将这些数据生成一种相应的管理界面。

为了更好的体现国土资源数据多专题、多级别、多比例尺的特点,选择树的表现形式是较为恰当的。在生成树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专题、级别、比例尺等数据特征,根据所需要突出的特点进行树的管理目录分类。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数据视图,不同的数据对应相同的表现形式。这样,根据具有不同主题特点而建立的目录树,就会便于用户根据主题进行检索,查找所需要的数据。

3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更新分析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对于土地的相关数据采取的是日常变更,然后在年终进行一级一级的向上统计并汇总,最后逐级上报。由于我国的网络建设还存在滞后问题,而且汇总上报的过程也难免会存在延迟,这直接导致许多地区与主要负责部门不能及时沟通,及时将数据传递并汇总统计。因此,数据中心的更新与维护对于数据的交换以及与不同系统的相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数据中心位于我国国土信息统计系统的最底层,其任务主要是为上层的服务系统和应用提供满足各种主题数据需求的平台。现今采用的SDE,即GIS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可以对国土资源的一系列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商业关系数据库当中加以管理,其中,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放在本地,还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当用户需要操作这些数据时,不需要对其存储位置进行考虑,操作网络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像操作本地的数据一样。这有利于对不同类型商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不同的存储位置加以管理和应用。

网络上关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相互交换模式主要有实时更新、文件传输以及数据库周期更新三种模式.

实时更新:由于实时更新的次数较为频繁,因此,选择实时更新的前提是网络的畅通性较好,且数据更新量较少,数据会发生随时变化。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由于不要求网络实时在线,因此,对于网络性能较差的地区在向上级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上报时多采用此种方式。

数据库周期更新:因为此种模式更新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比较适用于网络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需要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的数据更新。

对于不同的模式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而确定,在做好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选择最佳模式将更有利于对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因此,在关于模式选择的问题上需要将其列为重点内容。

4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关系的分析

在本部分当中,将介绍数据中心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系统是建立在此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并且与远程的相关数据中心结合,将省市县综合起来建立的一个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在各项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可以实现数据的横向及纵向的共享。

同是作为电子政务系统,但是其他政府部门的同国土资源的相比较而言,除了平日的办公和其他的信息文件的流通转换之外,从总体上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系统要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这是其中一项突出的区别之处,关于矿政和地政这两项政务就占据了整个政务系统的半分之七十。因此,作为矿政和地政基础的数据中心,就需要更加严肃地对待,开发诸如土地规划、耕地保护等服务于矿政和地政的功能服务器是相当有必要的,这种具有多级分布式特点的应用系统将更有利于国土资源的管理。

对于国土资源数据进行多级管理,其存在的模式有很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验调整,我们发现在这些模式当中,更加适合多级管理的还是分布式框架体系和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管理,前提是要做到安全管理,没有安全基础的管理称不上是有效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因此,在对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期间保障好安全是格外重要的。其中,所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种是系统遭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导致系统异常运行,比如环境因素等;第二种是系统自身出现故障,比如设备老化、

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系统故障,并可直接造成数据丢失,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为有效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系统数据备份和自动恢复的功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所接触的空间对象是繁多且各不相同的,可能是涉及一种空间对象,也有可能是涉及多种空间对象的结合体,因此,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需要的数据中心应该是可以处理数量更大、维度更多的数据的。利用多级式分布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更新,可以实现不同级数据的同时更新,进而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各级的数据中心,解决一些常见的关键技术问题。

5 结语

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加以汇合,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加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的支出,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将不同业务的数据,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地形等数据加以分析与整合,通过处理之后集中显示,这样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国土资源中繁多的数据,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总而言之,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深入开发,为向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铺垫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志斌,谭海樵,史永锋,王继尧;用XML实现CNSDTF的矢量数据交换格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常远;秦小麟;王筱成; 王新峰;夏斌;;基于CNSDTF和OpenFlight的空间数据互操作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年12期

第3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29-02

近年来,“一张图”工程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建立了全国所有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本底数据库(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二是将依法批准的基本农田范围形成全国所有县的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2008、2009年通过多源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及年度利用快速变更维护新机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级数据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累计近6000TB的海量数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的建设。但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各类业务及专题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独立存储和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业务数据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也成为推进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

1 课题意义

为保护国土资源,国家了很多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但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又如何使最基层的数据能真实的反馈到国土资源部,以使国家制定出更有效、更完善的政策,便成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1)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将各项审批与各类数据库密切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弄虚作假,同时减少了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腐败的可能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日常审批和管理数据通过综合监管平台实时入库,按设定的更新机制及时更新。

(2)“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实时性、准确性,以此作为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和数据分析的基础,来调查、分析结果正确性。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的依据。

(3)“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具备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对各项审批、各类市场、土地利用计划、供地率、违法违规等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分级、分类预警,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的问题,改进相关法规。土地督察机构可充分运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成果,提高土地督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能够避免一个批文多地使用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依照“金土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四川省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升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数字国土”信息化建设。县级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地籍数据库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成熟的数据库管理、GIS平台和网络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综合统计分析及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体系,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提供顺畅的信息渠道。

2.2 建设内容

2.2.1 h级“一张图”数据库建设

收集、整理全区的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土地储备、执法监察、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城乡地籍、业务数据、遥感影像、变更调查等各类专题数据和基础数据,构建西充县“一张图”国土资源数据库。并采用统一标准及技术体系,及时、动态更新各类专题数据和业务数据。

2.2.2 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GIS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一张图”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内容按要求、按权限到用户桌面,为用户提供数据浏览、查询、定位等功能,统一数据资源,实现“一张图”数据库及服务系统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2.2.3 综合分析利用及监管服务系统建设

紧密结合业务需求,针对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业务管理需要,采用数据挖掘与GIS空间分析利用技术,提取国土资源各类信息,以地图、统计图、表格、报表等多形式的直观展示,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信息保障。

2.2.4 移动及离线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移动GIS应用报告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核心、重要的数据进行离线打包,在移动办公设备中采用轻量或移动GIS技术进行加载,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地图浏览、信息展示服务,并可输出到大屏或进行投影,在项目决策、项目分析与选址、用地规划与审批等提供即时服务。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状况、改进国土资源监管方式、提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能力。通过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土地“批、供、用、补、查”,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为更好的实现一系列任务的同时有以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下,按“一张图”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处理,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等工具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主要内容有卫星遥感影像、行政区域、地形数据、中心城区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乡镇规划等。“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还包括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农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数据)、执法监察管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土地矿产动态巡查、低效闲置用地清理等数据)数据库等。

2.3.2 开发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

按照满足国土资源核心数据管理共享服务和维护的要求,开发“一张图”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县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集中浏览、管理与更新维护。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检查、入库、处理、更新、交换(输入输出)、元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备份、系统监控、数据迁移、日志管理等较为完备的功能。实现以图形、表格、GIS和虚拟化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全县国土资源信息。

开展成果应用服务。在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及“一张图”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张图”成果,开展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一是将不同业务环节、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过空间位置关联起来,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综合性信息。二是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进行功能封装,为建设用地等各项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图形数据支撑。三是开发土地利用分析、市场分析和内外业一体化土地执法等专项应用服务。

2.3.3 建立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运行网络环境,完成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内网建设,逐步实现县到市的网络互通;二是建立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完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综合防护体系,确保全县“一张图”数据运行安全,并建立全县国土资源数据生产、汇交、管理、更新、应用服务制度,规范数据生产和汇交流程,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3 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及试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复查法、个案研究法、咨询法、需求分析法、实地调研法。

3.2 设计及试验方案

3.2.1 设计原则

本课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实用性及操作等因素,并为今后的发展、普及、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具有以下原则:

(1)易用性原则:在技术上,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系统的最终使用用户是土地资源相关部门以及普通的大众。由于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系统的同时会考虑系统的简易性、通俗性。

(2)一致性原则:在设计完整的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安排好各环节的衔接,保持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一致。系统将用户权限等统一纳入管理,整个系统所有数据采用统一的编码、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统一的用户界面。

(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的数据内容会一直随着系统的运行发生动态的改变。除了一些基础数据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之外,随着土地资源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升级,其他各类数据库以及业务管理模式将可能会发生改变。同时,各种办公的流程以及和这些流程相关的表格也会发生变化,在设计系统时会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一些扩展升级用的接口。

(4)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系统时会遵循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用户权限以及数据的保密等情况,并能够提供数据的备份功能。系统会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采用安全措施,保证业务部门的数据安全,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3.2.2 技术路线

本文立足于数据管理论、信息论、综合监管系统论及现代管理学、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技术设计与综合应用示范互为补充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的全面分析,界定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土资源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监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和环节,面向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分析,针对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国土资源监管的需求,构建国土资源监管的模型,提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思路和监管模式,形成国土资源监管的理论框架。基于形成的国土资源监管理论框架,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构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技术架构,并根据该技术架构设计和集成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南充市西充县为综合应用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合理性,以期望真正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3.3 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一张图”数据库系统由于建设意义巨大,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建立数据库系统的人力和设备条件充足,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数据库建成后,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技术可行性:GIS平台和网络系统应用比较普遍,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建设难度不是很大,进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3)具备的优势: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岗位优势,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的支持。

(4)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玲.市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思路[J].北京测绘,2011,(4).

第4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字] 国土 测绘 GIS 集成

[中图分类号] P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27-2

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土测绘,其中国土资源管理数据主要是通过国土测绘完成的。当前,国土测绘生产领域现状为多作业平台,处于主导地位的CAD类生产平台。国土测绘的多作业生产平台直接产生的后果急速胡存在多个数据源,进一步导致数据的应用复杂化。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以GIS为基础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成为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流。国土资源信息化生产和应用平台的不一致,或者是多样性,对建设信息化国土资源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国土资源信息化应用效果和数据库的现势性,会受到国土测绘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与国土空间数据库集成的影响。国土测绘和国土GIS一体化集成的则能够解决采集国土资源数据、更新与管理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集成问题。

1 现有集成模式分析

为了能够使国土资源管理的空间数据更新问题和应用问题得到解决,目前,有两种模式可以实现国土测绘生产和GIS应用的集成,一种是单一GIS集成模式,另一种则是CAD与GIS混合集成。

CAD与GIS混合集成模式是以明码贾环格式和通用数据格式为主的,通过数据的交换或转换的形式完成数据共享,从而实现CAD与GIS的集成。实现解决CAD是这种模式下的唯一测绘手段,通过数据交换或转换的方式将测绘生成的数据输入GIS业务管理子系统,将国土资源业务管理的数据来源予以解决,同时通过嵌入开发GIS组件实现浏览、查询数据空间等操作。该模式的主要集成手段是通过交换/转换来实现的,故测绘生产脱离了GIS管理。与此同时,交换/转换也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出现脱离,只有在后期并联后,测绘产生的数据方可被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应用。单一GIS集成模式的数据生产、加工以及管理主要是通过GIS系统来完成的。该模式在的数据组织、生产和管理是以GIS为核心完成的,从而将CAD与GIS混合集成模式下数据生产和管理相脱离、图像和属性相脱离的问题予以解决。以统一GIS平台为基础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一体化集成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模式是以GIS的作业系统为基础来完成前端数据的采集与加工,由此生成的数据能够直接入库。在组件式GIS的基础上进行的嵌入式开发能够通过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子系统完成出图,以及图形的编辑和更新,进而实现一体化集成。

理想状态下,实现测绘生产和GIS应用一体化集成的首选方案是单一GIS集成模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常的测绘成果仍然是CAD类格式,还需冲洗更新和入库这些测绘成果。相对成熟的CAD平台和GIS类平台进行比较,在数据采集、加工和制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多数生产部门仍然以CAD类平台作为作业平台,特别是一些比例尺较大的测绘生产。除此之外,单一GIS集成模式仅仅是在同一GIS平台上完成测绘子系统的完整开发,并与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采用这类耦合集成根本不能将现有的成熟测绘系统充分的应用,针对其他GIS系统平台,依旧是采用数据交换/转换完成共享。

2 测绘生产的GIS一体化集成

国土测绘与国土GIS一体化集成方案的提出,逐渐解决了上述两种集成模式存在的问题。该集成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测绘生产的业务需求,而且还能够兼顾GIS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将GIS作为核心,进而实现测绘的一体化集成。

2.1 数据模型设计

在国土信息化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可分为四大类:测绘文件数据、GIS数据、属性数据和GIS更新元数据。其中测绘文件数据和GIS数据均属于空间数据范畴,若将其细分,又可分成业务空间数据,如宗地、用地红线等;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如影响数据、地形数据。若空间数据不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时,其调用可通过引用或整体转换来完成。然而其他受控数据,用地红线数据、宗地数据等,则要按照业务需求,进行严格的分层组织,同时建立GIS对象和受控测绘文件图形对象的对应关系,如图一所示。

GIS更新元数据通过XML进行扫描,将受控测绘文件和GIS数据库的对应关系予以描述,及GIS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GIS更新元数据包含了三个部分:数据集描述、空间数据元信息描述,以及数据源描述;分别指分层信息、空间数据版本信息,以及存储访问信息对应关系。通过这些相应的描述,GIS更新引擎完成具体的存储访问操作。

2.2 关键技术

空间数据组织包含了三个部分,空间要素编码、存储组织和数据分层。数据映射关系组织则对测绘数据和GIS数据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描述,包括分层组织描述和存储映射描述,用来解决的问题有:在数据更新过程中,该怎样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怎样存,在什么地方存等,进而规范数据的更新。

多层次数据更新模式。(1)参考引用模式:这种模式数据背景为被参考的数据空间,不会涉及数据的更新,仅仅是用作图示,不出现编辑数据的现象。这种数据多为地理数据和影像数据,其中在影像金字塔数据的构建过程中会使用到影像数据。(2)定期更新模式。该模式是以文件级作为更新粒度,其实现方式为文件的导入。多针对更新频率小,现势性弱,具体业务涉及较少的数据空间数据,如地形数据。能够以人工或机助手段予以定期更新。(4)实时更新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较高的现势性,同时对具体业务的空间数据更新有所涉及。这类数据有用地、宗地红线数据等。测绘平台的更新是以数据更新引擎来是实现的,并完成实时入库。为了避免更新的随意性,还需进行版本控制,将数据编辑管理规范化。

采用GIS作为核心的多数据冗余存储和应用。以测绘生产数据和GIS数据冗余存储,其关联是以唯一关键字实现的。其中在数据的采集、加工,以及出图中应用了测绘生产数据。借助企业级关系型数据库完成的GIS数据存储,最终实现了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一体化,用于其他业务应用和数据管理中,从而面向服务和应用。如图二所示。

数据更新版本控制流程。在测绘生产作业中,测绘生产和数据更新版本的流程化,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测绘生产的作业质量。具体流程为:第一步,用户登录,验证用户权限,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将退出;第二步,签出测绘文件,为了确保数据更新过程受控,数据一致性,将并联的属性数据和GIS数据予以锁定;第三步,编辑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第四步,将更新后的数据提交并审核,通过后则进行下一步,否则将重新返回上一步;第五步,签入文件,同时将关联数据解锁,GIS数据更新入库。

南宁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就以文中提出的方法,以南宁市国土局GIS数据管理与应用和自身的测绘生产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出了多引擎驱动GIS一体化更新系统,实现了测绘生产和GIS应用在实际业务中的无缝集成,并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可见国土测绘与国土GIS一体化集成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3 结束语

测绘与国土GIS一体化集成的新方法的提出,为实现测绘生产和GIS应用在实际业务中的无缝集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在实际测绘生产中应用中获得的良好运行效果,则更进一步的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苏斌,赵军喜,孙庆辉,张毅.市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1).

第5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1、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公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强行风,树形象,增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普遍增强。

2、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开通了与省厅的网络连接;建成了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新建了市国土资源局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站;对局域网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国土资源网站还将进一步完善,使土地招、拍、挂进行上网公告,增强土地招、拍、挂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公开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们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市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现状不容乐观,和全省及其它地市信息化建设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1、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完善

全市只有市局成立了信息中心,目前只有一名技术人员。各县局、分局目前只是局内部成立了信息中心。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全市各县局和分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软硬件投资较少。

3、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并且多是兼职,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很不适应。

4、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县(区)、科室对国土资源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不能与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相适应。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变革,这些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市国土资源“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的网络化运行,增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的效能;形成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基本形成全市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完善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局域网;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国土资源网络,保证与省厅网络运行畅通,基本满足数据远程交换,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

2、政务管理业务逐步实现网上运行。基本完成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市、县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网上运行。

3、逐步完成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任务,逐步完成一批全市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数字化信息的积累取得明显进展,数据库更新机制基本形成。

4、信息资源基本实现共享,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局对外网站全面建立,各分局依托市局网站建立独立页面,由县局、分局指定专人负责各自网页的更新管理,政务信息。实现市、县和分局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5、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成效,市、县级信息化机构(信息中心)确定,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合理的信息化队伍。

三、工作任务

(一)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

1、以电子政务为重点,建设以业务为主的政务管理系统。针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基础薄弱,县区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实际,加快以业务为主建设应用系统,适时推广跨越发展,把县区和科室独立的业务应用及数据库系统建立和集成到一个可管理的环境中。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统一数据资源管理机制、统一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统一业务规则管理机制和可视化集成的管理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进一步推动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规模化发展。

2、建立市、县业务网络化运行体系,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主要业务系统上下联动,规范市、县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主要业务系统的业务关系和数据逻辑结构,建立上下级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系统交换机制,形成市、县业务网络化运行体系,并省厅相关业务系统联结,实现各级业务数据间的交换共享和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协同联动。以“金土工程”为重点,以耕地保护为目标,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交互机制,完成市、县级建设用地申报和土地供应等业务系统,与地政基础数据库和相关地政业务系统联通,形成建设用地申报、审查、审批、供地于一体的网络运行体系,实现上下级数据的互运响应,随时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和土地供应信息。推广应用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国土资源综合信息自下而上的全面、准确、及时的获取。

(二)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

1、加快“金土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与组织落实,加快“金土工程”基础数据库与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机制,明确数据库建设、维护职责。市局和县局要加快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地籍、基准地价、土地市场、土地监察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

2、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与制度,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和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形式多样、实时快捷的信息服务。完善市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建立县级国土资源独立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举报、网上办事与网上交易等栏目。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网上举报系统和电子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网站体系推进政务信息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国土资源网站体系为平台,增加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和网上办事功能,充实网上信息内容,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网上申报、电子等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学科知识与文化,增强全社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识。

(三)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

1、建设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市国土资源数据有效存储、管理、运行和维护的中心,为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是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共享交换及服务的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以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在全面总结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建设与完善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建立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模式。建立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相互印证、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确立数据在线和离线服务方式,针对不同的数据服务方式采用相应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2、健全信息化规范与制度

在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建立与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形成较为完善并符合我市实际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各种已有标准的指导培训和推广应用。

3、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建设,重点实施物理隔离技术,在物理传输上、物理储存上隔断网络或非网络。完善网络攻防安全子系统,如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主机保护系统等,同时采取适时备份和定期备份结合,进一步提高网络系统信息安全性。HTtP//: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制定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落实职责,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二)健全体制,完善制度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工作机构和组织保障。市国土资源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市、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信息中心),分局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省厅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数据汇交、信息公开与、网络安全、信息化管理与监督等相关制度,使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与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稳定投入,适时跨越

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确保稳定可靠的信息化资金投入

第6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资源管理

Abstract: China's land area is vast, along with the land utilization degree of deepening and the diversity of land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ys,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difficulty also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traditional 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after peopl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a new way to l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t present this way has been related to the practical use, to make it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nternet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领域管理中,因为其高效和快速的数据处理,成为了当今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优势不断地被开发和拓展,该技术也走进了土地资源的具体管理当中。我国传统的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人工的文字记载,文字记载的耗费时间和人力多,记录可能存在偏差,并且保管问题严峻。同时对于后期的数据调阅由相当大的难度,对于需要更新的数据操作起来繁重复杂,更新的数据涉及到的人员和部门广,工作效率极低。为了彻底的扭转这一弊端,我国的当代国土管理引进了Internet技术。

1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地区间的差异大,国土的类型复杂,分布广,因此,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的高难度工作。它事关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同时国土资源并不是一个恒定的静态系统,有着突变和渐变的多方面的因素融合在其中,需要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国土资源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利用和优化。通过对于现存的国土资源现状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够根据土地的实际和周边的环境、社会背景等,通过专家的数据评估,制定正确的利用计划和规范管理。扭转国土资源的以往错误利用和破坏,为国家的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保护。信息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必将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取缔传统模式存在的管理弊端和漏洞,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能,拓宽土地利用的形式,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的次生环境污染。总之,以最合理优化的土地利用方案进行相关的土地资源管理。

2信息化的含义及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管

理的延伸,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计算

机网络技术为土地的利用、开发、规划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

有力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率的过程。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根据网络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结合土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周边附带环境、常年的气候因素、相关的人为因素等,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初期利用规划,使得土地在实际的开发中可以严格的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以最小的土地面积实现最大规模的土地利用价值,以提高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之前需要结合大的宏观政策和小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综合规范,既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又获得必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在作用表现为:信息越来越成为土地资源统计和合理规划的动力,咨询服务业逐渐成为土地产业结构中的基

础服务之,智力活动对土地资源创造更大价值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土地管理开始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外在形式也是种渐进的过程,表现为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全而地发展和应用。

3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对于纷繁复杂的大量国土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以便于后期的数据的利用和土地的规划。前文已经介绍到,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因此国土的数据就相对的庞大和复杂,人工的归类显然不合理,信息化的数据管理直接可以完成必要的高难度操作。同时国土资源的时效性强,国土资源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随时的出现新增的土地利用状况,需要网络对原有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处理,以满足实际的土地利用需求。另外土地资源具有多个空间和时间的尺度,它需要所获得的土地资源的数据是客观的而且真实可靠。没有人为的变更、数据必须保持上下一致、数据必须根据实际进行必要的变更,只有这样的数据才能做到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强化国土资源监管的信息基础。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模式。

2、满足多方位的集土地登记、土地规划为一体的电子政务服务要求。

3、提高土地登记、规划、利用的透明度。信息化提供了多个

信息的展示平台,土地的规划、登记、利用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可以第一时间的在平台上得到公布,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在大众中的公信力,利用信息化数据平台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4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统筹规划、统协调、逐步完

善,处理好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土地的合理利用对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为大局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及服务的关

系、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上级与下级部门信息系统信

息资源统筹规划的关系。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国家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了必要的财政拨款,以保证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完善国土资源的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刚形成,仍旧存在大量的建设需求,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往往比较大,超出了财政的补贴,进而导致了资金的不足。需要多方的获取必要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以现在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网络为重点,根据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推进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服务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比重。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在管理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和使用效率,并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企业、中介组织的介作,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基站的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方式。

2加强土地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

保障。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及信息的是推动土地资

源管理高效合理的重要手段。这就要管理人员可以依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土地的动态和静态的双重监测,并及时的收集有利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有效数据,并通过网络技术对于所欲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将数据系统的归类存档,及时的需要的数据。同时,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的查阅能力和处理能力,实现数据的最大利用价值。

3)加强对广大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

作人员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化的土地管理模式刚刚兴起,还不够成熟,传统的工作人员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转变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定期地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国目前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文化基础薄弱,需要引进相关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并对现存的工作人员进行进行审核和评比,通过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团队的质量。只有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才能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地资源数据的收集和系统的整理。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土资源实际状况复杂,管理现状不够合理,必须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的融合,首先是拓展了信息技术的利用范围,是信息技术在实际的利用中得到技术的深化,同时,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减少了管理的人员和操作环节,节约了不必要的管理资金投入,是完全符合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科学土地管理办法,有利于我国缩短与国外的国土管理的技术差距,该技术的应用,必将扩大实际的国土管理范围,经存在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段炼.浅论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J]. 才智. 2011(10)

第7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政务业务一体化 三段式集中制作应用模式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on building

territory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 A research on case of Guilin land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Guilin land manageable situation,business process,OA andland database through investigating,On the foundation that the many source databases and several systems applies the result,pass to adopt a mete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serve the share and exchange system of method and existing system of OA carry on together.researches land informationsystem application onbuildingLandAdministrative and Business which is on the face ofthe methods,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result,three steps applying mode is provided firstly.Practice the certificate,this kind of gather method is forerunner,reasonable,fast advantage,obtained to a good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echnique result.

【关键词】  The land management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integral whole turns three steps concentration manufacture application mode

土地部门建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部门的业务工作及范围不断扩大:完成了城镇国有土地登记发证及地籍调查[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区划定、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此外,还完成了大量的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违法案件及土地纠纷的查处,新一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调查等许多基础性技术工作,为土地工作的科学化管理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来管理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显然,借助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完成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是必由之路.原桂林土地局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桂林土地信息系统(以下称GLLIS)。土地信息系统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最高形式,亦是土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对当前和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系统构成

GLLIS总体构成[1]如图1。系统以MAP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以桂林市1:500、1:10000地形图和1:500地籍图、1:10000详查图以及其他综合信息为核心,构成系统数据库,由接报件窗口办文等11个子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协调,根据权限进行资源共享,能随时提供各部门的业务情况、办件进度等信息,并可随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方便地查询整个桂林市范围内有关土地方面的各种信息,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全功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今后土地科学化管理的方向[2]。

图1 GLLIS总体构成

Fig 1 GLLIS total composing

2 系统应用特色

§2.1 基础数据库建设

随着桂林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逐步完成,采用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数字测图、权属调查,配合GPS、GIS和网络技术,整合了一套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地籍数据库和200平方公里的地形数据库[2,3];100平方公里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建模;9个县、1个市1:10000土地利用数据库1000 多幅;利用GPS建立了基础、首级控制网,控制网已经覆盖200多平方公里,为“数字桂林”奠定了基础。

§2.2 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了城镇地籍、土地利用(详查)、建设用地、窗口办公、土地监察、综合查询等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通过100M光纤连接城区机关大楼和服务大楼,通过VPDN/VPN虚拟专网方式连接市局和分局、县局,由接入商和市局的服务器做两次认证,并通过防火墙和外网隔离,在该网络的基础上,应用C/S模式(局域网上)和 B/S模式(广域网上)通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窗口式限时办公、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查询等功能。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市局与各分局、县局之间空间数据的分布式管理,以及行政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了两级数据的一致性。

§2.3 海量数据管理

采用无缝接边、无空白漫游、变焦等技术,检索速度快,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库合一:矢量库+影像库+高程库。不仅对宗地信息“所见即所得”,而且对宗地上的建筑物也一目了然。

§2.4 数据采集和GIS一体化管理

实现了数据采集 - 内业处理- 成果输出-GIS一体化管理(图2),采用多种图形数据更新方式,包括:通过解析编辑工具直接录入界址点成图、通过明码文件直接转换成宗地图更新、添加外业数据自动替换虚拟宗地、通过标准图幅输出工程自动更新底图库数据、通过任意多边形裁剪MAPGIS工程“回帖”更新地形、地籍数据。

§2.5 三段式集中制作模式

根据业务和办公流程和功能分析,首次提出土地信息系统办公和业务一体化应用的三段式模式:第一段:窗口收件初审,实现大屏幕公告、办事程序、办事指南和办件进度,触摸屏查询;第二段:审批、输出表格;第三段:信息中心集中制作输出各类图、证、卡的三段式业务流转模式。制定三段式业务流转应用模式可实施限时办公制度,明确窗口、各科室和信息中心的职责,提高透明度;可以按照机关办件决策和事业单位集中制作的原则调整机构,把信息中心和勘测服务站、发证办公室、档案管理合并为一个单位,实现图件数据测绘和计算机成图、制证技术的集中制作,改变基础图件测绘中数据的整理、移交和更新困难的局面,使机关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办事效率;可以解决应用困难的问题:以往由于习惯或操作空间数据困难的原因,有些部门或科室人员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以致造成系统与科室、部门、测绘和档案管理的脱节,数据不能及时汇总,应用三段式模式后,窗口和机关人员操作信息系统异常简单,大量的技术事务性的应用由信息中心完成,发挥信息中心集中加工整理数据入库的作用。

图2 数据更新流程

Fig 2 The data renewal process

转贴于

3 政务系统集成

§3.1 政务系统集成设计

GLLIS选用现有成熟的OA政务信息平台(如图3)强大的扩展与集成能力,为业务系统实现单一式入口、组织机构统一规划、用户统一规划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4]。OA政务信息平台可以按图4 所示进行系统集成。在整个系统中,数据共享管理系统处于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的核心地位;并且利用本身固有的WEB SERVER 功能,通过Internet向社会提供公众信息服务。GIS模块、OA模块都通过该系统来进行数据的查询检索、浏览、下载;在完成业务流程后,处理的结果上载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更新。GIS系统与OA系统是互联的,实现数据的传递及互访。这两个系统均能够通过数据管理系统调阅基础地理信息库、应用图形、图像数据库及应用管理信息库中任何数据。由于数据需要远程传输,且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数据更新和同步,因此主要依赖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数据服务。总原则是哪里有数据哪里就有服务,在图5中,A数据中心有空间数据库服务器A,就需要提供对A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同理B数据中心需要提供对B数据库访问的Web服务。但是Web服务属于无状态应用,它只负责提供服务,这样在A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和B数据中心数据库服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通过元数据服务器来协调通讯,建立两者之间的逻辑连接,进而实现数据更新。实际工作中,各级数据中心首先将需要的数据在各级元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注册,也就是将数据出去,这样当A数据中心需要订阅B数据中心的数据时,通过元数据服务器A找到元数据服务器B,在B中找到已经注册的相应数据然后通过服务从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中得到所需的数据,实现数据更新和同步。

图3 一个典型的政府公文和OA处理系统

Fig 3 Atypical government official document and OA handle system

图4 政务业务系统的集成

Fig4 The governmental affairs and business system gather

图5 异构分布式数据中心架构

Fig 5 The integrated and distribute typedata center structure

§3.2 构建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

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通过交互式网上办公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与国土部门的办事程序,办理诸如土地登记申报、抵押登记、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法规咨询服务、征地等有关事务。这就需要实现分布式海量数据共享管理和多级分布式协同工作机制。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前阶段,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政务内网网站与在互联网上的门户站点。在以上业务应用系统和政务系统基础上,建立基于高度集成与共享能力的政务内网网站、政府互联网上的WEBGIS门户网站,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具有高度互动与协作能力的政府一站式门户网站是政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解决方案。结合市级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内部办公系统实现信息在国土部门内部的传输、审批,最终帮助政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4 结束语

GLLIS应用4年以来,通过三段式模式集中制作可以进行系统应用的收费,每年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系统应用项目收费更新数据、设备再投入应用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了现代化文明办公目的。

广西国土资源厅于2003年4月22日至23日组织国土资源部等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统一开发平台环境下,实现了多源数据和多个应用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分布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10月,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委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把《桂林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评为全国GIS优秀示范工程金奖。随着系统的深入应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构造基于多个业务系统一体化的互动式门户网站已势在必行,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发展的更高形式。

参考文献:

[1] 许贵林.土地信息系统应用的研究[J].地球科学,2003,VOL23(增刊);P15-P27

[2]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3:P12-P13

[3] 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地籍数据库规范[R].南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发[2001]245号 2002.2

第8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健词】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用;维护管理

1 引言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综合了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的各种实际应用需求,涵盖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变更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历史数据管理、图件管理、系统管理等一系列的业务,系统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稳定可靠,具有兼容性、规范化、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数据的共享应用、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影像的高度压缩和快速还原显示等显著特点。建设和维护好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资源评价、建设用地审批等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直观地服务。

2 数据库建设

2.1 数据库结构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由主体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两部分构成。其中主体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元数据库则由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和其他元数据组成。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图

2.2 数据库内容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存储矢量、栅格、统计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数据,具体内容有:1)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地类界线等土地利用数据;3)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土地权属数据;4)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基本农田数据;5)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6)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元数据;7)其他数据。除此之外,建库单位还可根据具体需要,依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进行扩充。

2.3 数据库应用功能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应用功能有:信息查询功能、专题图制作、统计汇总、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本农田分析、日常更新与年度变更、历史数据管理等功能。可完成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等多种查询功能,实现日常土地管理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图属互查;不同专题图的制作功能可实现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多种专题图制作,并能生成规范所要求的统计汇总表,具有表格的统计、汇总、查询、编辑、打印输出等功能;能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结构和占用基本农田情况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具有农村土地调查数据日常更新,年度变更数据批量处理等功能,并生成年度变更上报数据;可完成图形与属性历史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等。

3 数据库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现了各行业用地的权属、结构、数量和分布,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事效率、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其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为明显,这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现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二次土地调查建立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准确、翔实的土地数据将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保障。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地类为依据,通过对辖区内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基本农田等各种图斑的地类、质量、面积和分布等进行分析,合理制定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配置以及农业与非农业内部的配置,从而达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切实有效保护耕地和实现不同产业之间合理配置的目的,力求辖区内经济的长远发展。

3.2 为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库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是在第2 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全面查清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状况,满足国土资源日常管理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等资料,是国土部门对国土资源进行实时、科学、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建立以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以前后两个年度的遥感影像和年度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内业提取的变化图斑为依据,通过外业实地核实调查,确定图斑实地的地类、位置和面积;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审批资料,确定建设用地的类型;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资料,确定新增耕地来源类型等属性信息,内业再利用土地变更调查软件按要求逐图斑和线状地物进行变更,建立新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年度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汇总输出各种土地利用变更汇总表格和图件,从而可以掌握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及各种地类之间的流向变化信息。

3.3 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第9篇: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

关键字: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变化日趋频繁,自2001年开始,广东省逐步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广东省123个县市,采用了1:2000、1:5000、1:10000三种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底图数据,县级土地利用数据的格式包括mapgis、arcgis、geostar、vct四种。现有的广东省土地利用数据库是将全省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格式的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统一的标准加工整合后汇总到省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库,但此系统不能满足全国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库标准,对县市提交的新标准的数据无法进行管理和应用,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对全省土地利用数据的管理和更新,从而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2.系统的建设情况

广东省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为土地调查、土地统计等业务活动提供支持。因此应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GIS技术、OA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主要技术,设计出符合本省数据交换、数据更新模式的系统。总体思路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本农田、权属调查数据的图形、属性、栅格影像空间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有效存储与管理调查数据;考虑到土地变更调查需求,采用多时域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另外,为了保证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利用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动态监测技术,进行数据的快速更新工作。

2.1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网络系统、数据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系统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以网络为载体,数据中心为核心、信息系统为访问接口,相互联系。网络系统是连接各级数据中心的桥梁,是基于国土资源业务网或国土资源外网建立起的贯通上下、横贯左右,连接部、省、市和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的网络体系。数据中心即 图1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存储相关数据的土地调查数据库(资源层),包括数据交换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在数据服务基础上,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业务操作(业务层),并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保障 系统包括系统的本身的安全和数据安全两部分的管理。信息化标准提供数据入库、数据交换的各种标准。

2.2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多源、多尺度、多专题、多级数据的统一管理;多级数据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汇总、交换;各种图件、专题图的编制;信息以及为各级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等功能。

图2 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图

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功能包括空间数据库维护、管理、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数据交换和输出等功能模块。

(1)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编辑与处理功能主要有对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输入和输出转换、坐标转换、投影变换等;进行点、线、面等图形数据的编辑功能;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包括键盘输入坐标点的功能和批量导入GPS、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电子数据的功能;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之间的转换;对入库数据进行检查并进行一定的错误处理;对不同比例尺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提供相关辅助工具实现数据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的有机融合。

(2)数据管理。数据编辑与处理功能主要有对各图层、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元数据、栅格数据、非空间数据等的管理及维护;包括用户权限设置、密码设置、备份与恢复、出错处理、日志监控等在内的安全管理功能;集中统一对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单位的新土地标准数据成果进行入库及管理;管理多年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具有历史信息的存储、查询和追溯功能,主要包括图形与属性历史信息的保存、能对历史信息进行追溯查询等;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集中管理,即集中管理任意多台服务器上多年度各专题的数据;实现与其他类型国土资源数据库的衔接,通过初始配置的方式能够自动调阅、显示其它数据库的内容,支持对这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询等操作,能够采用图表形式来表现分析结果。

(3)信息查询与分析。系统提供多种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自定义查询、组合查询、根据点坐标进行查询及定位等,实现日常土地管理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图属互查,具有能够根据空间位置查属性及混合查询的功能;支持方便、快速市级、县级数据的调阅;系统具有面积计算、长度计算等功能,面积计算能采用椭球面积进行计算;支持跨行政区、跨专题的信息查询及分析;能进行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的变化分析;能对基本农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结构、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分析等。

(4)汇总统计。生成新土地标准要求的各类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具有表格的统计、汇总、查询、编辑、打印输出等功能;具有对多年度变更数据的统计、分析、出图、出表等功能。

(5)数据交换。支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的交换格式及其他常用数据格式(GEODATABASE、SHAPEFILE、E00等)的导入导出,实现与国家和县级数据库的数据交换。

(6)数据变更。对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日常更新,提供满足各种土地变更类型的处理功能,具有年度变更数据批量处理功能,并生成年度变更上报数据。

(7)图件输出。支持各种范围的专题图的制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

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