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棉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与农业经济产出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良与优化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情况下,要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使其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从技术层面上进行创新,及时发现种植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推动棉花生产的关键环节所在。
1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1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在科技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断发生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正逐渐被技术改造生产所取代。简单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行业变化,而新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这种情况下,棉花栽培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也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型人才参与到日常生产过程中。然而,国内高校在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专业设置上尚未涉及棉花栽培技术培训,这使得棉花栽培工作很难获得高素质知识型人才。另外,由于很多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认为应该通过学习来脱离农业,只有进入城市发展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下,长期专门从事棉花栽培的人员数量较低,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与市场要求。
1.2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科技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棉花种植领域,想进一步提高棉花的品质与产量,除了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还需要资金与基础设施方面的扶持。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棉花企业及私人棉农的重视程度不够,较少将资金投入栽培和种植环节,导致该产业始终处于资金缺乏状态,无法扩大生产范围。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棉花种植者很难通过单纯的棉花种植来获得稳定的资金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他们的种植热情,甚至导致了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
1.3棉花市场波动性较大
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种植与生产国,我国每年都会对外进行棉花出口,因此,国际棉花市场的消费行情将对国内棉花栽培种植产生直接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一定限制。鉴于人民币的贬值与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国内的棉花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另外,作为原材料出口的棉花所蕴含的经济附加值较小,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这使得棉花的出口价格及市场对棉花的需求量都很不稳定。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也削弱了农民创新棉花栽培技术的欲望。
2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创新发展的意义
首先,棉花产量与整体质量的提高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创新对行业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重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棉花栽培行业的良性发展,保证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质检的经济联系与贸易出口变得更加频繁,此时,为了保护本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产品倾销给当地市场造成的影响,应通过创新技术和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来实现对国内相关行业的保护。创新棉花栽培技术,提高棉花产量与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作物的产量,使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另外,大力发展棉花栽培技术还能够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产业升级,带动农业的技术化发展。其次,栽培技术创新是我国棉花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新技术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很多从事棉花生产的企业都开始了内部管理方法的改革与栽植技术的提升。落后的棉花栽培技术会对行业发展起到遏制作用,并影响这一行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在棉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从事相关生产加工及贸易销售的企业都开始改革自身管理机制,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及种植技术来提高其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
3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的创新建议
3.1推广无土栽培
棉花栽培技术无土化发展不仅是棉花种植水平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由于该技术对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操作水平都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不断深化对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棉花的整体产量与质量为目标,逐渐提高我国高质量棉花的产量。另外,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型人才,由他们指导农民开展无土栽培,从而规避栽培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良无土栽培中所使用的营养液成分,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的水平。
3.2选取优良品种
适宜的温度、土壤与气候条件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保证棉花的产出质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棉花对种植环境、光照及温度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且容易发生病虫害等现象,对农民的种植活动与经济收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在栽培前选择优良的棉花品种,选择比较优质的品种进行培育,进而从根源上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使其对多数病虫害产生免疫力。在棉花栽培技术的培养和提升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优良品种进行选中杂交,从培育品种中选择一些优质的品种进行二次培育,以此来优化棉花的纤维品质,保证棉花综合质量的提升。
3.3创新地膜栽培技术
地膜栽培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棉花种植的成本,为棉花生产创造更好生长的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进行棉花种植,但自然条件的限制会导致不同地区的种植成本存在较大差异,种植难度也有所不同。在棉花苗的培育过程中,地膜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苗成活率过低的问题,提高其成活率与种植品质,提高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
4小结
新形势下,应继续努力提高棉花栽培技术,大力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村经济的进步,提高棉花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刚.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探讨[J].山西农经,2014(05):111-112.
[关键词]普法战争 ;法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在20世纪时得到完成。在时间的横向轴上,我们可以发现同一时期,即1870年,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并以法国与普鲁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法兰克福》和约而告终。在19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仅居老牌工业国家英国之后的第二大强国。19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法国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法国并未维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优势,在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它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1870~1890年为2.1%,1891~1900年为2.6%。[1]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比较慢的。被后起的美、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那么,我们试着探究在同一时期发生的普法战争与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国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缓慢,更有助于我们对法国史的学习以及对工业革命规律的把握,并得到启示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发展。
一、资金上
普法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法国,1870年8月,德军进行反攻进入法国,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德军在法国境内进行烧、抢、轰炮等,使得防御战争转为不正义的进攻掠夺战争,对法国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民房、财物、粮草、村庄等,能运走的就运走,不能运走的则进行摧毁破坏。德军还在占领区内进行强行征集政策。据普军一个军官供认,他的部队在十二天内疚烧毁了五个村庄。[2]巨额的资金外流,使得法国经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法兰克福》条约第四款中所述,“所有德兵留存之地,不许取兵饷,收地租,法国供其日用”[3];第六款中所述,“法营被获之兵,尚未放还,俟允定合约后,急行解送,法当预备火轮车前往德国,议定接送法兵之费,应按法国定例”[4];第八款中所述“条约定后,各省德兵占据之地,尽交本地法官料理,所有德兵食用,均照德军总军办理,德军住留之地,德军派员往收税粮与法国互相清算”[5]。以上条约表明,法国境内的德军占领区,不能收取德军的兵饷,占领区内的地租法军也不能收取。而这一财政收入很显然落入到了德军手中,且德军占领时间多久,法军就得支付他们多久的日常开支。在普法战争中,仅战争本身就使法国遭受了130亿法郎的损失。
清朝使臣张德彝在他出使法国归来所著的《三述奇》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法兰克福》合约的十项条款,第二款所述“法应赔偿德军费50万万(亿)方,分为两次,每次五千万,余归三年分还,由换约日起。”[6]即法国应根据合约在三年内向德国赔付50亿法郎的巨额资金赔款。本应分为三年还清单赔款,法国却在战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提前把赔款偿清。法国被德国俘虏的士兵,法国还要出资赎回。
战时经济损失和赔款导致资金的缺乏势必让花在科学研究上的资金匮乏。众所周知,科研需要经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运用于生产中。科学技术需要运用于实际当中,而资金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资金的缺乏使得发明无法投入生产,继而无法转入商业运作使之带来利润。不仅使法国元气大伤,同时也中断了法国自1867年危机之后出现的暂时繁荣局面,使工业生产急剧缩减,进出口贸易猛烈下降,造成了法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相对缓慢和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下降。[7]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进行,又需要雄厚的资金来购买原料、购置机器和建造厂房。不仅如此,后面劳动力工资的发给也需要资金。
二、资源上
在法国与德国签订的《法兰克福》和约中,明确规定,将法国的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分割给德国。失去阿尔萨斯省和洛林对于法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对于德国来说拥有这两个省却是笔巨大的财富。这也是两个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程区别极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阿尔萨斯省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洛林大区是法国的第一大棉花和煤产区,第二大钢材产区,全年生产的电量达到460亿千瓦电,生产的煤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法国从十五世纪开始产煤,采煤业长期以来是法国最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8]在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法国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虽然有三个较为集中的中心地区。但是,煤矿在各地却形成较为分散的工业区。在法国,除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其他区也有煤矿,但是没有这两个地区的资源相对集中。而且地理条件不优越,开采相对困难,能够炼焦的煤更是少,运输也很困难。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钢铁产量从1870年的118万吨增加到了424万吨,而同期美国却由12万吨增加到了1035万吨。[9]下列统计表可以说明法国工业发展速度的缓慢程度:[10]
一个国家铁、钢、煤电产量直接反应了这个国家资源的拥有量。由上表可知,法国无论在钢、铁、煤产量中都属于少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钢、铁和煤。其作用尤其体现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性能更加优良的动力机械,电力的广泛使用带动了旧工业部门钢铁行业的发展,使钢铁迎来了新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各种大机器的生产制造都需要钢铁作为原材料,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在机器制造工业、军事、铁路运输等广泛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开始进入钢铁时代。而冶炼钢铁煤又是必须的,进而引发了采煤业的发达。煤资源的被掠夺会造成国家发电量的不足,也将给很多电气化应用普及带来阻碍。煤、铁都是重工业所必须的资源。相对比,德国因普法战争的战果阿尔萨斯及洛林的资源,使得资源增长,经济发展迅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是发展飞速。所以失去阿尔萨斯省和洛林这两个区的资源,导致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人口劳动力上
根据《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将失去160万阿尔萨斯-洛林人。[11]战争造成人口的减少及对其增长速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它的普遍特点,法国也不例外。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使法国在战场上丧失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共派出500,000人,而伤亡人数却达到了150,000人。因普法战后梯尔也政府的卖国行径,促使了巴黎无产阶级为此而进行了斗争,并随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最后巴黎公社被法国政府消灭,成员大多被处决,法国无产阶级为此付出了约十万条生命的代价。[12]《法兰克福》和约第一款中规定:“法国愿让与德东边一半省地,计6府,1763村,1580474丁口,一切法例契券皆去,永归德国。”[13]法国人口在1871年仅为3610万,1886年增至3852万,平均每年增长不足九万[14]。这与同期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见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15]:
法国人口基数本来就不大,人口出生率也有了下降的趋势:1872~1875年间为26.2‰,1896~1900年间为21.9‰,每个家庭平均只有子女2.2人。[16]发展速度还很缓慢。在1750~1900年间,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不到3.7‰。[17]
劳动力的缺失,导致工厂后备力量不足。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化工业取代了轻纺工业,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没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制约着大企业的发展。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和德国,却都在发展大工厂大企业。法国的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仍为中小型企业。据1896年的统计,雇佣工人50名以上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1.3%,(这些企业的工人占总数的45%)雇佣5~50名工人的企业占13.57%,雇佣1~4名工人的企业则占83.93%。[18]
四、总结
法国从第一次工业水平仅次于英国而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地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落后为第四位,且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也下降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法国还是个大国,而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却降到了后面。这与普法战争有着很大的关系,上面所提的一系列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法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这次战争对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总的来说还是负面的,起着阻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的负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普法战争,那么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果将更加突出,工业水平也将更高。从普法战争对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没有雄厚的资金来投资科学技术运用于工业生产,工业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雄厚的资金,没有充足的资金,各个生产链不能正常地运行。而人才,不仅在当时,对今后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人口的减少,无疑也减少了高素质人才和科学家的数量,也减少了工业所必须的自由劳动力。自由劳动力的减少,制约着大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要是没有资源的拮据,法国将是个资源大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不用受到资源的制约。由普法战争带来的这些因素及其产生的影响,都阻碍着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于谨,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黄尊严.试论普法战争的影响[J]齐鲁学刊,1988.
[3]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5]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6]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7]黄尊严.试论普法战争的影响[J]齐鲁学刊,1988.
[8]张怀亮.法国概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9]薛晖.清朝使者记载的普法战争与巴黎公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10]亚・德・柳勃林斯卡娅,达・彼・普里茨克尔,马・尼・库兹明.法国史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8.
[11]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2]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3]张德彝.三述奇[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4]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5]张芝联,法国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6]保尔・贝尔多等.当代法国史1789-1980[M].巴黎,1977-1981.
[17]连玉銮,张运城.普法战争以后欧洲格局的重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