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工地环境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地环境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地环境治理

第1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很多地质问题,阻碍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与新时期的水利事业发展的思路保

持一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水利工程中的地质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

水利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国家的水利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工程地质环境; 分析; 问题

0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也开始逐年增加,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周围的地质环境。

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研究水利工程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才能够及时的找出减少水利工程的破坏作用的方法,才能为我国的水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在新形势下治水思路的基础上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1]。

1 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

1. 1 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初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就已开始重视周围环境地质的分析和预测工作。相关的规范也为一些水利事故等地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预测方法,但是这些做法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利事故的发生,工程勘察中的水库坍塌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本质的解决。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各不相同,而且受到季候和地域的影响,我国的工程地质环境也是相当复杂,而目前的环境评价方法只是广义的对工程地质分析进行指导,并不适合所有地区的所有地质环境。而且随着我国对水利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人类对江河流域的影响不断深入,新的水利工程地质问题将不断出现,而且会越来越多,类型也将不同以往,因此,如果仅仅将水利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当做是地质灾害来分析是不科学的[2]。

1. 2 出现问题的原因我国水利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水利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多,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众多水利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4 个方面:

1) 我国开放了水利投资的大门,水利投资不断多元化,这就造成水利投资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这也是水利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勘察设计单位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化之后,勘察设计单位的服务宗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服务的对象变成了业主,因此,勘探设计单位对于环境地质的分析和评价就开始减少,及时评价过后也难以保证客观和公平。

3) 地域性问题,比如说东部的河流预测评价方法并一定能够适合西部河流的预测评价,这就给业主找到不理会水利工程周围环境地质问题的借口。

4)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水利工程技术部门更多的是关注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性等因素,很少对周围的地质环境做出分析和评价,这也是目前水利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工作在我国开展不够顺利的原因之一[3]。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 1 政策扶植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水利部门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水利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也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要求水利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水利工程本身的工作,还要担负起生态治理的责任,更要不断的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找出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周围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创新思路,积极找出治理的办法。

水利生态保护工作要从源头做起,在水利工程开发初期就需要事先考察清楚周围的地质环境,做好规划工作,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起到了很高的效果,除此之外,水利部近年来还重点关注起水利工程的环境评价工作。

2. 2 完善评价

在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之后,水利工程环境评价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水利工程环境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水利部门尽快完善对于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的评价问题,实行责任制,要求水利开发工程负责周围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如果出现破坏环境的情况,也有当地的开发商负责治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还能够帮助完善相应的环境评价体系。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完善水利工程环境评价制度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既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又可以加快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部门应该从小做起,从一个流域做起,将水利工程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 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环境实例分析

某河流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水库淤积( 固体径流来源) ,水库诱发地震等。接下来主要分析黄河龙青段的滑坡问题:分析滑坡应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同的岸坡结构决定着滑坡变形破坏的类型、数量和规模。结构面的不利切割、组合、形成稳定条件差的边坡,在地震、降雨、水库蓄水过程中产生滑坡,图1 为水库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变化示意图。如龙羊峡( 查西、查纳、查东、龙西、农场、峡口滑坡) 、拉西瓦( 多右、多左、多隆、赛卡、扎卡、泥鳅滑坡) 、李家峡( Ⅰ、Ⅱ、Ⅲ号、夏群寺滑坡) 、公伯峡( Ⅰ~Ⅷ号滑坡) 、积石峡( Ⅰ ~ Ⅵ号滑坡) 等,工程中结合水库工作条件来分析两岸滑坡体( 群) ,评价岸坡稳定性。

( a) 蓄水前 ( b) 蓄水后

图1 水库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变化示意图

图1 中,Ⅰ为非承压含水层; Ⅱ为承压含水层; 1 为河水位或库水位; 2 为非承压水位; 3 为承压水的水头; 4 为非承压水层的下层及地下水的渗流方向; 5为易渗流; 6 为不易渗流。

分析中应注重: 如龙羊峡、李家峡水库蓄水和库水位的变动,要充分估计水的渗透压力及浮托力对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查明岸坡中软弱结构面存在、交切方式、遇水软化对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软弱带存在亲水性很强的黏土矿物或易溶盐、易软化、易崩解的岩土。要充分考虑地震作用对岸坡稳定的不利影响,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滑坡稳定分析中采用地震加速度系数来分析地震的影响程度。对于近坝库岸或靠近重要工业建筑的大型滑坡,如李家峡( Ⅰ、Ⅱ、Ⅲ号、夏群寺滑坡) 或坍塌体,分析时应注意突然失稳造成的涌浪破坏,岩土体直接对建筑物、人员伤害,并估计其危害程度。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表现在: 不合理削坡、爆破附加力、工农业用水不当等。如李家峡左岸“金三角”、兰州五泉山~ 红山根一带山坡因坡脚不当开挖产生滑坡、龙羊峡坝下游的虎丘山因泄流水雾影响而产生滑坡。

参考文献:

[1]卢元静. 水利工程中的地质勘察[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0( 10) : 29 - 32.

第2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地质 勘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概述

对水利的认识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从被动的无奈逃避到有计划的利用改造,为我们所用,水利对人类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基础,2011年中央1号文阐述了水利事业的重要性,近年来水利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引起重视,其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水利建设是为民兴利、发展国力经济的工程,也是人类改善生存环境、 战胜自然、 利用自然的手段, 但是地质环境又表现出千变万化的特征,比如有岸坡稳定、 泥石流形成、山体崩塌及修建水库、灌区及泵站地质条件等的合理性, 兴建工程定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质环境,工程实施前应对各方面的环境地质因素进行慎重的分析。不良的环境地质作用会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合理水利开发,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水利工程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工程行为自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环境产生反作用。在合理地进行水利工程开发,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同时,保护地质环境,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的发展。

2 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的矛盾及均衡

2.1水利工程在工程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同时对周围环境也产生着各种影响。其影响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介于工程的功能、作用及开发条件的差异, 导致环境条件发生改变, 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主次方面由于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区别。 因此,在工程修建前必须对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和识别, 特别是对那些间接的、 潜在性的、 长期积累性影响因素进行预测, 从而提出改善不利影响的措施,把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 为人类创造出更有利的生存环境。 兴修水利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手段,现达的城市多建于水源发源地段,黄河便成为母亲河, 我们生活的发展是历史上长期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成果。水利工程建设,要从长远利益出发,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2水利工程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同程度地改造着环境, 表现为水资源污染,地面沉降、地裂缝、软土变形、海水入侵等缓变形地质灾害危害,还因水利工程建设的地面开挖、弃土、排水等活动而诱发新的人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地质灾害的影响和破坏,从而增加对工程木身和外部环境的危害。但良好的水利开发可以美化环境,使生活环境更适宜、更和谐。如南水北调工程,满足北方生态、生活水利要求的同时,使得南方水灾程度及频率减小。水库的运行使地应力及时释放,不致大能量的集累,减少地震破坏程度。

2.3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安全的地质环境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之本。良好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们生活得以更大的提高,但工程运行中地质环境监测是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国土资源部系统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已有50年历史,监测内容以地下水环境和地质灾害为主。地下水环境监测包括水位、水质、流量和水温等,地质灾害监测包括缓变性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突发性的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了汛期(6~9月)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更不容忽视,在水库诱发地震方面,还是缺乏及时、合理、可靠的定量依据。滑坡规模可以预测,但发生时间又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卫星地图的普及化及精度提高,进行电子、同位素、磁法等逐步为我们对地质环境监测提高信息可信度。地质环境监测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仪器,如大坝观测位移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提高了观测数据采集精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3水利工程地质信息 3.1 水利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监测试验等所获取的数据是水利工程地质信息处理的数据源,是水利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流程的起点,这些数据包括搜集到的早期勘察数据和现阶段地质勘察获取的状态数据,不但具有多来源、大数量、多层次和多应用主题等特点,同时又具有可采集性、可存储性、可管理性、可共享性等可信息化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勘察数据获取、勘察数据整理与管理、勘察图件制作、地质体空间分析、勘察成果编制、管理与查询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以对应一种或数种信息技术,如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可以用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勘察图件的制作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或GIS技术来实现,地质体空间分析可以用三维建模与空间分析技术来实现,勘察成果的编制可以通过数据库中资料的组合来生成,成果的查询检索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来实现。

3.2水利工程地质的勘察要求

水利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环境气候、水温水质、动植物资源、环境地质、人群健康,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下游河道冲刷、对河口和邻近海域影响、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等方面。

针对水利工程具体特点,搜集相关资料和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情况,查明所属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进行的重要内容如下。(1)自然地理条件:如气象水利工程特征和地形地貌等,(2)自然形成的地壳环境,其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基层构造、新构造、第三系厚度的控制等内容。(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补、地表水及地下水间的补排循环条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利工程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开放性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的,互相依存的链,如果某个方面发生了改变,会造成连锁反应现象,合理开发、利用水利地质环境,规划和论证水利工程种类、规模、范围及频度,保证工程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演化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协调和缓解水利经济开发和空间与地质环境载体间的良好并存,减缓城水利工程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作用,取得水利工程有利于我们生活及保护环境的双赢。文章仅仅阐述了对几个方面的影响,除了上述影响以外.还会引起周围土地 浸没、沼泽化和盐渍化,使原有草地、树木、森林遭到破坏。此外, 建库后,气候、土壤、等发生很大变化,对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影响及评价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工程建设要与环境地质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尽可能有利并平衡发展为基础上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一、坚持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在心理、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不断学习了解学生思政工作新的理念和技巧对于做好辅导员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在平时我努力加强自身学习。不仅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而且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心理学、教育学、职业规划等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争取做到一专多能。另外我还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贯彻服务育人理念。

辅导员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更是多样化的,要想在较少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好的形象.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我要保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制定好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发挥每个同学特别是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另方面,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对学生的困难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公正严明,热爱、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精心谋划,细化举措,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从2020年7月1日至今,我作为辅导员主要负责以下几个部分:

(一)认真做好2020届毕业生相关材料归档、“三证发放”及离校工作

1、毕业生相关材料的归档。关于毕业生归档的相关材料主要有:成绩单、学籍表、体质健康表、《学年登记表》、《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位评定表、教育实习评定表、教师资格表,将所有可以按时毕业的毕业生相关材料进行归档。

2、落实好毕业生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三证发放工作。将“三证”可以及时的发放到毕业生手中,延期和结业的毕业生将可归档的材料一并归档,剩余相关闲聊后期发放,确保所有毕业生可以按时毕业。

3、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为保证所有毕业生安全离校,加强疫情常态化管理,完善学生的预警系统,加强监控,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耐心做好毕业生离校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离校工作的安全、文明和有序。

(二)认真做好开展建档立卡经济困难户学生家访活动调研工作及总结

负责家访的学生有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一班学生李磊,家住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沟门村,该生家原本4口人,父亲因故去世,母亲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弟弟于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就读,学习刻苦,成绩良好。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一班学生李应强家住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龙台镇东沟村中庄组,该生家6口人(父母、爷爷、两个姐姐),两个姐姐在天水师范学院和陇南师专就读,爷爷年级较大丧失劳动力,因家庭人口较多且高等学校就读人数较多导致家庭负担较重。代表学校和学院进行慰问,传达学校政策,耐心为家长解答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科普了一些于找工作和考研相关的知识。

(三)认真做好2020级新生按待及入学教育工作

新生接待及入学教育: 2020年我院共录取新生248人.接待工作分9月9日和9月10日、9月14日两个时间段报到,时间紧任务重.经过学院的周密部署、细致安排,全体迎新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院248名新生顺利报到入学.迎新工作赢得新生及家长的高度好评。

新生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课,为帮助和引导新生尽快了解并树立新的目标和方向,学院从专业思想、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四自教育、安全教育、预防电信诈骗等安排了相关的讲座,使广大新生充分认识、尽快适应和全面融入新的校园生活。从高中紧张的学习转变到大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很多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高中时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们去享受生活,有的只是繁重的学业,大学里面的学业需要的是自律,希望通过入学教育科研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及学习要求,新生的主要工作紧紧围绕“三抓一丰富”开展,即“抓学风、抓文明、抓安全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具体如下:

①细化措施抓学风:严抓上课及晚自习考勤和纪律管理:认真做好新生学业规划,树立学习第一的观念建立班级学习小组以寝室为单位.相互监督.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上课情况。

②加强引导抓文明:重视学生的“文明教育”和“文化教育”. 以宣传校园“五大文明”为契机,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

③强化意识抓安全:通过安全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宣传。

④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建立健全班级组织及年级分会,按照“有益于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引号学生开展精品化、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四)认真做好2020级新生贫困入库及国家和社会类助学金平评定工作

1、完善资助体系.坚持公开透明。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建立“四个步骤.三个结合”的认定程序和操作方法.确保认定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着力在资助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根据国家和学校分配的各类奖助学金的名额,按照相关要求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尽可能的享受到资助政策。

2、倡导自立自强,坚持公平公正。扎实做好贫困生助学贷款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加强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和感恩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深化学生感恩情怀和诚信理念,促进贫困生自立白强

3、丰富资助,坚持资助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有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评选资助育人典型,做好毕业生确认和还款知识宣讲活动,深入挖掘资助活动的。

(五)认真做好2020年本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结项答辩和2021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资助项目立项申报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围绕学校工作要点,以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实现专业与通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三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我院于2020年11月7日下午两点半开展2020年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课题研究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结项验收的工作,地点为新校区综合实验楼A801,活动邀请的老师有贾文雄、瞿德业、刘哲、王晨雯四位担任结项答辩的评委,其中结项答辩的项目为16个课题研究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在学校进行结项答辩。在16个课题研究项目中,15个课题研究通过学院结项答辩,1个延期,6个创新创业项目中,5个创新创业类项目在学校通过结项答辩,1个研究生负责的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延期。

2021年学院参与立项项目38个,参与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的评委老师为党国锋、朱国锋、瞿德业、杨建秀、贾文雄五位,报校级总共立项20项,其中课题研究项目15项,创新创业类项目5项,获得学校资助金额12500元,课题研究类项目和创新创业类项目的立项数明显增加,项目质量相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六)认真做好2020级新生“春之约”文艺晚会工作

第4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字]水利工程 地质环境 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61-1

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及水资源的扩大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各种影响。由于工程的作用、目的不同,所处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1水利工程对于地质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修建水利工程,需进行两岸削坡、河床开挖等土石工程,这些都会破坏原有的山坡自然平衡。严重时,会导致山体的错动、坍滑和滑坡等破坏性较大的情况出现。大坝既重且高,蓄水后,强大的水压力会通过坝体直接传到地基及周围岩土层上,极有可能造成水库的诱发地震,影响原有的地质结构和岩体层的稳定性能,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库区淹没,岸边浸没,塌岸等问题。

1.1对于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蓄水后会引发地震,这在一九六七年的国际大坝会议上已提出。目前,世界公认的震例大约有45处。很多地方本是无震区,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就发生了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常发生在新构造运动活跃区,且蓄水量和水深较大,震中大多紧靠水库或25km内的地区。震源深度较浅,在3-10km左右,地震烈度较高,破坏性非常大。水库的地震活动跟蓄水过程有明显的关系,但是震级不高通常情况下低于6.5级。

为了预防水库诱发地震的出现,应注意以下两点:在地震活动区、岩性不均匀、断裂发育、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建坝时,要选取抗震性较好的材料和坝型;另水库蓄水后要加强对地震的观察,如发现微地震,要控制好水位上升的速度,减少负荷、消除诱因。

1.2库岸稳定

水库蓄水后因波浪和水位变化的作用,会致使原岸坡平衡失调,发生山体滑坡和塌滑破坏。如三门峡水库两年共发生1.77亿m3的塌岸。故在水库蓄水前,就应对岸坡进行削坡,如发现可能会发生滑坡的山体,要设置加固、排水等措施或实现清除。如在水利工程测量时,一定要注意角测量,以防产生多方面的问题。

1.3水库渗漏

水库蓄水后,在坝基承受水头发生渗透的可能性极大。如库区边缘的山脊单薄,有断裂带,溶槽、溶洞,裂隙发育等,不仅会发生严重渗水、漏水情况,影响到整个水库的运营,且还影响周围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如果是尾矿库、污水库,那么渗漏就会污染周围的地区。要加强多水库建成之后的监管,对于渗漏量较大的部位和地区,要及时采取加固防渗措施。

2地质环境对于水利工程的作用以及影响

地质环境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泥石流、滑坡等动力工程现象和黄上湿陷、地表沉陷、砂土液化、边岸再造等地表的变形破坏,及地下水位升高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这要预测、调查、研究这些现象的发展速度、趋势和法语规模,并且提出相应的技术,减弱或放置上述现象的变形破坏。

2.1在坡体滑动中水体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治坡必治水,这主要是存在水的作用,岩土层的抗剪力度大大减少,裂缝水压力和上浮力大大增加,因而降低了整个坡体的稳定性。如没有水的作用,那就很少出现滑坡工程破坏地带。反过来说,地质构造也与滑坡现象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破碎带。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夹层和风化裂缝等情况也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可能性。水的作用再加上上述的构造面,大大增加了动力工程地质破坏的发生。滑坡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与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的存在方式和分布及运动趋势和方向等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2.2水利工程的进行必将抬高水位,致使原来的土体饱和软化

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减小,含水量升高,抗剪强度降低,这都会是土体发生剪切性的破坏,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或地面沉陷。这与水位下降的原因造成的地面沉降是不同的,这也是与一般的建设设计区别之一。邻近水系的工程设计和测量时要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

2.3环境地质砂土液化问题的发生

水库蓄水后,饱和粉砂或粉土在地震影响下,孔隙的水压力会上升,土中有效应力会降低,甚至减少为零,沙砾悬浮在水中,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引起的冒砂、喷水现象就是地震液化。因此,在对重要的实力工程设计要进行液化判断。

2.4环境地质对水利工程的作用,水库周围的岸坡易出现边坡再造的问题

由于坡脚被部分冲蚀易发生边岸坡体失稳的现象,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或崩塌,不仅危及库区的安全,还会危及周围建筑的安全。伴随着产生大量的径流物质,加速了水库的淤积,大大减少了库容量,更严重的后果是失稳之后的坍塌和涌浪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5地质环境对于蒸发作用较强的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埋藏浅,会导致地下水经过毛细作用升高到地表进而蒸发,使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毛细管升高到土壤表层,聚积之后形成土壤的盐渍化。

2.6地质环境沼泽化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引起的地下水位盛盖,会致使与水库紧邻的土壤发生变质,形成沼泽化或盐渍化。水库内的流速减小,降低了水界面和地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及污染物质的扩散迁移能力,因此,水体白净能力降低、复氧能力减弱、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水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再加上水深度较浅,较会形成“富营养化”。悬浮物质沉积于水库底部,如里面含有难降解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就会形成一定的污染,成为次生污染源。如排放的污水流入水库就会直接影响到水库的水质。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及水资源的扩大利用方面的重要性,分别从水利工程和地质环境互相影响作用这两个大的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的影响关系。

第5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地质环境;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对地区现状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对水利工程的适应性等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区域地质环境会在水利工程建成和运作后产生的变化,以及其影响,预测其可能会产生的灾难性破坏,以及这种影响或者灾难性破坏的控制手段和程度,以及预防的措施等等,在一项水利工程修建完成之后,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是综合性的、来自于多方面的,大自然是一个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整体,其中某一部分发生了变化,就会出现连锁反应,除了我们文中所说过的这几个方面以外,还有很多,如对水库周边土地的浸没、土地的盐渍化、沼泽化等等造成原有的森林、树木以及植被等等的破坏。而且在水库建成以后,水质和土壤乃至气候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必将会造成动物和植物群落以及水生生物的变化。所以,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对其产生的影响和分析要从长远角度出发,紧密联系大自然与人类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问题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进行河床的开挖以及两岸的削坡等工程实施,这样都会破坏自然山坡的稳定性,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错位、坍滑等等现象,水坝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重量,在蓄水以后还具有很高的水压,这些都会通过坝体传递到第几或者周围的岩体上,这样就有可能会改变岩体原本的稳定性以及地质构造,从而引发地震,除此以外,还会发生库区以及岸边的淹没等地质问题。

1.对地震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很多震区,原本都是无震区,在水库蓄水以后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地震。水库在蓄水以后很可能会引发地震。水库地震活动与蓄水过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但是震级一般都不高。为了防止水库引发的地震,我们要注意在地质环境比较差、断裂发育或者岩性不均匀的地区以及在地震活跃去建设水坝时,要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和坝体;在水库建成蓄水以后,要加强对地震的观测,如果发现有微震现象就应该严格控制水位,减缓水位升高速度,减小水坝负荷,降低水压,消除地震的诱因。

2.库案的稳定。水库在建成蓄水以后,因为其水位的变化和波浪的作用,原来岸坡极有可能会失去平衡,发生山体滑坡或者塌滑破坏现象。三门峡大坝在蓄水两年期间发生了多次塌岸事件,所以,在水库蓄水前,要对岸坡进行削坡,发现可能会出现滑坡的山体时,要事先进行排水,并且对其进行加固等措施,也可以事先对这些山体进行清除。

3.水库的渗漏。水库在修成蓄水后,坝基承受较大水压,可能会出现渗透。在水库边缘的薄弱山脊、缝隙、溶洞、溶槽或者断裂带等等,漏水量可能会很大,这就影响着水库的使用,还能影响周边地区的水文和地质条件。

二、地质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问题分析研究

从实践来看,不只是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反地质环境也会对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地质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动力工程的地质现象,土地沉陷、沙土液化、黄沙湿陷以及边岸再造等各种各样的地表的变形破坏,还有地表的岩土体性质的改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水利工程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要调查和研究这些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趋势,针对不同的现象做出不同的技术措施,用以防止和削弱这些变形造成的破坏。

1.水体环境导致的坡体滑动。在我国古代就有治坡先治水的说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水的作用,会减少岩土体的抗剪的强度,加大裂缝的水压和上浮力,从而减小了坡体原本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谁的作用力,那几乎不会产生滑坡动力工程带来的地址破坏的现象,除了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会对形成滑坡造成一定的影响。软弱的夹层,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裂缝、夹层地下水作用下的泥化夹层等等,都很容易构成滑动面的构造。这些构造面,再结合水的作用,就会使动力工程地质的破坏更加剧烈。滑坡一般都与地表和地下的水系分布和运动的方向以及趋势,还有存在的方式等各个方面存在密切的联系。

2.水位问题。一般水利工程都是把水位提高,造成原有的土体饱和并且软化,使含水量增大,内摩擦角和内聚力降低,抗剪能力减小,使土体出现了剪切破坏,出现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沉陷等等,这些现象与水位下降时出现的土体有效的应力加大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不同,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对临近水系的工程测量与设计方面也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3.地质环境的沙土液化问题。水库在建成蓄水以后,饱和后的粉土在经过地震的作用后,孔隙的水压力增强,有效应力会逐渐降低,甚至会归零,这时,沙粒会在水中悬浮,承载力和抗剪性都会大幅下降,造成冒砂或者喷水现象的出现。这其实是液化的地震现象,所以,水利建筑必须要进行抗震和预防的设计。

4.地质环境对水库周边岸坡的边坡再造问题。边岸的坡体因为坡脚被冲蚀造成局部的失稳状态,会造成大的崩塌红着是滑坡现象,这不仅会危及水库,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危险,产生大量的固体径流物,造成水库淤积的加速,从而减小水库的库容量,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崩塌涌浪,酿成灾难性的结局。

5.地质环境对蒸发强烈地区的影响。随着水利建筑工程的兴建,地下水位会逐渐升高,埋藏深度变浅,使得地下水在毛细作用下上升到土地表层,然后蒸发。造成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到土地表层,从而凝聚,造成土壤的盐渍化。

6.地质环境的沼泽化。水库在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以后,对水库临近的土壤产生盐渍化或者是沼泽化,造成土壤变质。水库内的水流速度小,水与空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和污染源的扩散迁移能力降低,所以,水体清洁能力就会下降,复氧能力就会减弱;透明度变大,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有力条件,转入库的水流中,营养物丰富,水的深度比较小,很容易造成富营养状态;悬移物长期的沉积在水路底,其中不易降解的重金属物质和有毒物质,就会成为污染源,从而影响水库的水质。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洪、水力发电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工程周边的环境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存在很多有利的方面,有一些影响是不利的,特别是对地质环境而言。因为不同的工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目的,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工程建设前,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对于长期积累性的形象和潜在性的影响,要进行预测,提出降低对于不利影响或者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让水利工程发挥正面的作用,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水利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金玲,龙振华,丁雨恒.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

第6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矿山环境不稳定斜坡分类及特征治理工程设计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TD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沙厂铁矿区为北京市最大的铁矿床,已探明的工业储量约1.12亿吨。其位于密云县境内,密云水库南7.5 km处,是北京市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北京市平原区重要的水源地保护区。1985年由于国家鼓励矿产开采的政策,在沙厂铁矿区内的南部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加入了开采的行列。出现了较多的地质环境问题,政府于2001年责令关闭该区的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2007年,中央财政出资,对该区的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老崖口平台进行了治理。由于矿区为露天开采,治理区内形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不稳定斜坡。本次主要针对不稳定斜坡和区内的生态植被破坏区进行综合治理。

1 地质环境现状

本区治理区主要位于沙厂铁矿区开采场的南侧观礼台一带,此处为以前开采遗留的一开采场,区内分布多条开采陡壁,形成大量的孤包、危岩,区内治理面积为0.03km2。

区内地质环境问题为,植被破坏、地形地貌破坏、尤其区内不稳定斜坡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为本区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区内由于矿山开采,形成了大量的次生陡坡,在区内随处可见。区内次生陡坡共长为1352米,其斜坡面积为8829.2平方米。调查区内共有次生陡坡为22处,其坡角一般较陡为70o―90o。

2 不稳定斜坡的分类及特征

由于矿山开采区内形成了大量的次生陡坡,且其坡角较陡,岩体呈层状―碎裂和碎裂结构,可判断为不稳定斜坡。其分类及特征如下:

2.1不稳定斜坡分类

根据实地调查,此处不稳定斜坡均为岩石类斜坡,主要岩性为密云群沙厂组变质岩系的片麻岩组。

2.2不稳定斜坡特征

(1)岩体的结构特征

岩体的结构是指由岩体中被各种不连续面分割的岩石块大小,排列组合形成和相互结合程度所决定的岩体特征,各种地质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而被结构面分割的块体称为结构体。岩体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它是决定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岩体工程治理评价和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的依据。

①结构面

按其成因类型,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

Ⅰ原生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主要表现为岩性分界面和变质结构面。

区内不同岩性分界面,主要为岩脉与围岩多顺层接触,接触面片理化增强,且易风化,较原岩强度有所降低,常形成软弱结构面。

变质结构面主要表现为片麻理及片理,一般连续性较好,多呈波状起伏,局部片理化结合程度差,属软弱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受构造运动影响,如挤压、混合岩化、蚀变等,皆失去了原生结构面其本身良好的结合度,另外在边坡地带,受人为开采影响,原生结构面也往往由闭合转为张开。

Ⅱ构造结构面

系指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结构面,如断层、节理等。

区内向斜是构造运动的产物,向斜及次级背斜轴向近南北走向,在转折端北段又有右旋迹象,向斜向南倾斜,北部紧密倒转,南部开阔。向斜构造对结构面密度和均匀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本区构造结构面相对密度较小,原生结构明显。

区内各级构造结构面大多受向斜构造制约呈“米”字型展布,其余受区域断裂控制,是区域断裂的结构面。

节理通常是区内构造的最次一级产物,在断层出露部位,产出密度较大,因此节理发育见有不均匀性。一般成组发育于各岩组中,以剪为主,面平直,属刚性结构面。区内主要发育为6组,J1(120/73)、J2(43/69)、J3(170/73)、J4(270/63)、J5(315/29)、J6(93/43)。

Ⅲ 次生结构面

指在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类构造面,主要由风化作用,爆破及荷等产生的裂隙,其特点多呈无序状,不连续,不均匀,风化裂隙仅在地表及风化带次内密集发育,爆破形成的张裂隙仅在开挖形成的。区内一定范围存在;荷裂隙是因边坡开挖坡体重力变化,在地表或平台形成迫于平行排列的张裂缝。次生结构面在本区内广泛分布。

② 结构面规模

结构面规模不同,对岩体稳定性影响程度也不同,大的结构面可以在一定区段内隔离岩体或构成滑面,小的结构面延展规模较小,且不连续,往往在岩体中形成“岩桥”,降低岩体的完整性,削弱岩体强度。本区内结构面为较小结构面,走向长小于30米,降低区内岩体完整性,削弱岩体强度,对局部边坡形成破坏。

③ 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和散体结构四大类。调查本区岩体结构主要为层状-碎裂结构。其片麻理发育,受构造挤压作用岩体破碎。

(2)斜坡自然破坏形式

根据实地调查,在各陡壁底部均可见有碎块,塌落岩块,由于本区岩体为碎裂结构,坦荡岩坡粒径一般较小,粒径一般为0.02~0.05m,而且现在陡壁坡角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碎块会顺着斜坡向下翻滚,最后堆落在坡脚,当其规模较大时形成崩塌。因此斜坡自然破坏的形式为崩塌。调查本区已有崩塌量约有1000立方米,区内各斜坡潜伏危岩体量约为15000m3。

(3)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对区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判别。

①斜坡岩石性质

斜坡岩性主要为变质岩系的片麻岩,其属硬质岩,其抗压,抗压性较强。因其变质矿物组合及含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类型的片麻岩,其力学性质略有差异,但由于各类片麻岩成因类型一致, 岩土工程程度相近。

②岩层结构及构造

实地调查,区内主要发育节理为J1(120/73)、J2(43/69)、J3(170/73)、J4(270/63)、J5(315/29)、J6(93/43),岩体结构受构造影响基本呈层状和碎裂结构。但其结构面规模较小,且不连续,局部可见形成“岩桥”降低岩体的完整体,在区内斜坡面均可见。

区内构造运动较为复杂,主要发育有断裂构造,但对区内斜坡的影响不大,经调查未发现大规模的断层及构造形成的软弱面,只在局部可见断层形成的破碎带。

③水动力条件对斜坡的影响

由于治理区位于区内地势较高处,除大气降雨外,不受其水体(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所以不动力条件对构区斜坡的影响较小,可不考虑。

④风化作用

实地调查,区内风化带深度40-70m,局部达90m以上,风化带内岩全完整性差,尤其是近于地表岩体强风化,局部完全风化,多呈张性,内充填砂土,在外力作用下易破坏、滑坍。

(4)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由以上的斜坡分布及其特征可见,区内斜坡,主要受构造影响,岩体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较发育,主要为裂隙发育,多呈无序状,不连续,不均匀性。形成结构面的规模较小,局部形成“岩桥”降低了岩体的完整性,对局部边坡形成破坏。区内岩体的结构主要为层状-碎裂结构,坍落的岩体主要以小粒径岩块为主。调查区内未见大规模的软弱面,只在局部有构造破碎发育,对边坡有一定的影响。

区内岩体的风化作用和开采矿山时爆破等外力作用下,使岩体形成张裂隙,也降低了岩体的硬度。水力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由上可知,区内边坡不存在大规模的崩塌,主要以局部岩块崩塌为主。

2.3地质灾害分类

根据区内崩塌的规模将本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Ⅲ类,崩塌区内落石方量小于500m3,破坏力小,且易于处理。

2.4治理措施

根据对治理区内不稳定斜坡的类型特征,采用治理方法主要是减缓坡角,或降低开采台阶高度,增加坡体的稳定性。

3 治理方法选择与工程设计

3.1治理工程总体构思

对区内不稳定斜坡进行削坡,清除危石,降低最终边坡角,使不稳定斜坡至稳定状态。清理的废石填充采坑,渣土利用覆土种植植被。基岩采用边坡生态植被恢复技术,不仅巩固边坡而且美化环境。

3.2治理工程设计

针对沙厂铁矿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次工程主要采用削坡和植被种植等工程。

3.2.1削坡工程

由于区内岩体总体较稳定,除部分构造密集发育区设计削坡坡角为40º―50º外,一般坡角为60º。

3.2.2生态植被恢复

对边坡小于25º的斜坡和平台,采用恢复林地的土地平整标准,覆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60cm以上,且地表坡度与原状相差不得超过±5º,利于其上进行景观植被种植。

对边坡大于25º的斜坡,根据形成陡坡的特点,对不同坡度、坡面稳定程度、坡面现有植被状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实施分区防治实现生态修复。结合区内国家级矿山主题公园的建设,本区边坡生态修复种植植被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模式:

模式一:

主要包括开采坑内近乎垂直和反坡部位且分风化不严重的坡面。利用局部坑洼或人工手段形成种植穴,在种植穴内栽植爬山虎等攀缘植物实施垂直绿化。

模式一:种植穴+攀缘植物容器苗垂直绿化

施工部位 高陡边坡

绿化方法 栽植容器苗

基盘修整

利用岩面局部坑洼选择性的浆砌种植槽,栽植藤本、攀援植物

辅助材料 水泥砂浆

使用植物 中国地锦、美国地锦、连翘、迎春

备注

模式二:

主要包括坡度较陡、岩面风化程度较重、裂隙丰富的坡面。在保证施工稳定的基础上,采用简易客土喷播结合植苗绿化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模式二: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植苗绿化

施工部位 风化严重、裂隙丰富或坡面较缓

绿化方法 喷播和栽植苗

基盘修整

先将绿化基盘做成做成浆状,然后用泵喷出,使基盘快速稳定

辅助材料 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荆条、紫穗槐、酸枣、黄栌、红叶椿、珍珠梅、丁香、高羊茅、沙打旺、波斯菊、二月蓝、鸢尾、沙地柏、红瑞木、棣棠

备注

模式三:

主要包括60度左右坡度,岩面风化程度较轻的坡面。采用锚杆固定+挂两层双向格栅+客土喷播+生态植被毯的方式实施植被恢复。

模式三: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

施工部位 坡度60°左右的岩石坡面

绿化方法 喷播植物种子

基盘修整 在铺设的格栅网上喷射植被恢复基材

然后喷播种子,覆植被毯

辅助材料 格栅网、锚杆、钎子、土壤稳定剂、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柠条、紫穗槐、柠条、珍珠梅、波斯菊、杂草

备注

模式四:

主要包括60度以下,岩面表层风化堆积物较多的坡面。坡脚稳定+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单层双向格栅防护的方式实施植被恢复。

模式四: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

施工部位 坡度较缓表层风化堆积物多的坡面

绿化方法 喷播种子

基盘修整 先将绿化基盘做成做成浆状,然后用泵喷出,使基盘快速稳定

辅助材料 保水剂、黏合剂、土壤改良剂、缓效肥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波斯菊、杂草、鸢尾、萱草

备 注

模式五:

主要包括帮坡平台。包括有风化堆积物和无风化堆积物的两种。首先对平台外沿码放几层生态植被袋并用锚杆固定,植被袋的高度根据风化物或者客土层的厚度来定。对有风化堆积物的部分,采用生态灌浆的工艺增加保水防渗性、提供土壤肥力,对无风化堆积物的平台采取客土50厘米,然后在风化物和土层栽植灌木和乔木,再在表层喷附草种。

模式五:生态植被袋坡脚防护+客土植苗

施工部位 帮坡平台

施工方法 木本植苗+草本播种

基盘修整 在植被袋中填充基盘材料和客土,形成植物生长基盘

辅助材料 生态植被袋

使用植物 苇状羊茅、高羊茅、胡枝子、荆条、紫穗槐、柠条、波斯菊、酸枣、黄栌、沙地柏、红叶椿、油松、侧柏、珍珠梅、丁香、沙打旺、二月蓝、鸢尾、红瑞木、棣棠、沙棘

备注

通过以上技术方法对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和综合植被恢复,使区内实现近自然的生态植被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与周边山体的原貌相和谐,在植被恢复实施效果稳定后治理区域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可达75%以上,并且在实现区内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实现美化,提高了矿区的景观价值。

4 结论与建议

本区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不稳定斜坡,由其类型和特征可知,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易于处理,但本区要建设国家级矿山主题公园,在治理地质灾害的同时区内生态植被的恢复和环境的美化成为本区治理的重点。该项目完成后,得到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表扬。结合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总结出如下的要点。

1)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前一定要对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等)查清楚;

2)生态植被恢复是一个长期、系统得过程。在恢复过程中一定要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植被的种类选择要科学合理;

3)在进行治理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实地情况和发展规划选择治理方案。以治理为手段,使区内的环境(包括地质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密云县沙厂铁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2006.7

第7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字:低温环境 AC型SBS改性 沥青砼 路面施工 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低温环境下摊铺阶段及碾压阶段温降规律

沥青砼施工温度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厚度、太阳光、风速、下卧层温度及外界气温等。现场对下卧层温度监测数据显示,环境太阳光、风力及气温对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风速及气温成为了温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本案,笔者的研究对象为中面层AC-20C型改性沥青砼现场施工摊铺阶段及碾压阶段。在风速及气温均不同的环境下,砼摊铺及初压阶段降温率并为同一阶段,即摊铺初压阶段,复压及终压阶段并为同一阶段。

(一)气温对温降的影响

下图为二级风力不同气温温降曲线图:

从上图可得,在相同二级风力条件下,SBS改性沥青砼在21℃、15℃、10℃处呈现的温降走向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是,温度损失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得更快,此时,温降速率更大。

下图为二级风力不同气温温降速度显示图:

从上图可

得,温区不同,降温速率亦存在差异。若温度≧140℃,砼降温速率——1.3-2.5℃/min;若温度在120℃-140℃范围内,砼降温速度——0.9℃-1.3℃/min;若气温为10℃,在摊铺初压阶段砼降温最大速率——2.5℃/min,其相当于1.9倍21℃气温降温速率;15℃为1.4倍21℃气温降温速率。综上可得:摊铺初压阶段及复压阶段均受到温度的较大影响,终压阶段受到温度较小影响。

(二)风速对温降影响

1.10℃气温不同风力温降曲线及速率

下图为0℃气温不同风力温降曲线及速率显示图:

从上图(左)可得,在10℃气温环境之下,SBS改性沥青砼在四级风、二级风、无风条件下降温走向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是,温度损失率随着风力的增大而变大,此时,温降速率也变大。从上图(右)可得,温区不同,降温速率亦各异。若温度>140℃,砼温降速率——1.8℃-3.5℃/min;若温度在120℃-140℃范围内,砼温降速率——1.2℃-1.5℃/min;四级风条件下,摊铺初压阶段温降速率——3.5℃/min、复压阶段温降速率——2.8℃/min(即相当于1.7倍无房条件下温降速率)。

2.15℃气温不同风力温降曲线及速率

下图为5℃气温不同风力温降曲线及速率显示图:

从上图(左)可得,在15℃气温环境之下,SBS改性沥青砼在三级风、二级风、无风条件下温降走向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是,温降速率随着风力的增大而增大。

从上图(右)可得,温区不同,温降速度亦各异。若温度>140℃,砼温降速度——1.8℃-3.5℃/min;温度在120℃-140℃范围内,砼温降速率——1.2℃-1.5℃/min;三级风条件下,摊铺初压阶段温降速率——2.5℃/min,其相当于1.7倍无风条件温降速率。

综上所述,10℃-15℃气温环境受三四级风影响较大。当温降速率增大1.7倍,摊铺初压阶段及复压阶段温降速率更大。

(三)低温环境下各施工阶段温度损失

参考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在10℃-15℃低温环境、0级-2级风力条件下,摊铺温度及初压温度损失——10℃-15℃、复压温度损失——15℃-20℃;在10℃-15℃低温环境、3级-4级风力条件下,摊铺温度、初压温度损失——15℃-20℃、复压温度损失——20℃-30℃。

二、低温环境下SBS改性沥青砼路面摊铺及碾压工艺参数

(一)碾压段长度

就碾压段长度规范而言,在沥青砼温度不推移、不出现年轮等现象条件下,只有尽量跟紧初压阶段、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及碾压段总长度≦60m-80m,才能实现温度散失的减少。

因低温环境条件影响,改性沥青砼施工温度下降相当快,则应该慎重选择碾压段长度。分析中面层碾压初压阶段、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碾压时间:初压阶段——碾压时间更短,与摊铺机基本保持同步;终压阶段——遍数较少、碾压时间更短,起消除轮迹作用;复压阶段——碾压时间长、碾压遍数多,对整个面层压实质量及压实效果其决定作用。所以,复压阶段直接决定了碾压段长度。

就复压阶段碾压段长度而言,采取碾压速度、碾压时间、温降速率等参数,并借助一下公式计算:

上列方程式中:t——压路机单次调向停顿时间(取值0.1min);n——碾压道数;V——碾压速度(m/min);N——碾压遍数;L——碾压段长度(m);T复——复压阶段碾压时间(min);ΔT——复压阶段温降速率(℃/min)。

(二)摊铺速度

确保摊铺连续作业是改性沥青砼路面施工的必要事项。摊铺速度与拌和设备宽度、摊铺厚度、生产率、碾压时间、碾压长度等存在密切关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碾压速度过慢而引起砼摊铺施工连续性得不到保障。所以,在确定及计算摊铺速度时,应该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计算时,可以采取以下函数式,施工摊铺最终速度应为两者最小者:

上列方程式中,V——摊铺机摊铺速度(m/min);T复1——复压阶段前排两台胶轮碾压完成时间(min);D——沥青砼密度(t/m3);Q——拌和站生产率(t/h);C——摊铺机效率系数(对运输能力、设备状况综合考虑,取值:0.6-0.8);H——摊铺沥青厚度(m);L——摊铺机宽度(m);

计算上列两方程式,就10℃-15℃气温条件而言,SBS改性沥青中面层摊铺速度应该≦2m/min。所以,摊铺速度应该与碾压速度保持一致,且应符合“摊铺用时>碾压用时”原则,以此确保碾压作业与摊铺作业保持一致。

(三)低温环境下SBS改性沥青砼摊铺阶段及碾压阶段施工温度控制

通过低温环境下SBS改性沥青砼在初压阶段、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施工温度研究,及不同风力及低温环境影响下,初压温度、摊铺温度损失情况,依据施工温度相关规范,10℃-15℃气温环境下SBS改性沥青砼初压阶段、复压阶段及终压阶段施工温度控制值如下所示:

三、总结

10℃-15℃低温环境之下,AC型SBS改性沥青砼摊铺阶段、初压阶段、复压阶段、终压阶段温降规律为:0级-2级风、摊铺阶段及初压阶段温降损失——10℃-15℃、复压阶段温降损失——15℃-20℃;3级-4级风、摊铺阶段及初压阶段温降损失——15℃-20℃、复压阶段温降损失——20℃-30℃。摊铺阶段、初压阶段、复压阶段温降速率受风力及气温影响大,而其对终压阶段影响小。

10℃-15℃低温环境之下,应该严格控制AC型SBS改性沥青砼摊铺阶段及碾压阶段施工温度;若风速大于3级及4级,SBS改性沥青砼施工不可取。

参考文献:

[1]雷有雄.浅析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要点[J].中华民居,2011,(8)

[2]朱娘柱.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3]蔡华明.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4)

第8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3-0045-0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成为当前规划环评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开展环评,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性、促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法律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手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性较强,其核心内容为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生态方面的影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考虑的重点,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宏观结构调整与布局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然而,由于当前规划环评的理论方法体系仍不完善以及中宏观尺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不足,使很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尽理想。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为代表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多是从微观、小流域或长时间尺度等角度考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土壤、水文及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影响[1],较难应用于中宏观、较短时间尺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规划环评中常用的一些定性方法(如核查表法)虽然在环境影响识别时可操作性较强,但在预测、评估复杂宏观的生态环境影响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单纯定性的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影响的程度,往往使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作为生态学前沿课题之一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可以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本文在应用生态系统服务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

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定量地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一种思路。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的研究概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国内外学者对其功能的分类至今还未形成共识,如Daily[2]、Costanza等[3]、欧阳志云[4]等均有不同看法,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划分[4],对某种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5],对不同类型或尺度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6~7]等。

如何解决现实的生态问题是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特别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定量依据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如彭建等[8]利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和TM影像,研究了2000年深圳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城市生态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于书霞等[9]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评价指标,对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中土地利用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并针对政策实施引起的负面环境影响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可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作为生态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研究着眼点正从单纯的自然科学领域向着为满足社会对生态学的需求过渡。因此,规划环评的方法体系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吸纳,开辟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新领域,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工具。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1969年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明确规定,该法案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预防和消除对环境和生物圈的危害。要求政府部门用系统的、人文和自然等多学科综合的方法来分析决策可能对环境的影响,使决策在考虑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同时,对当前尚不能量化的环境价值给与恰当的评估(nepa.gov/nepa/regs/nepa/nepaeqia.htm)。几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正是遵循这些核心思想发展起来的。从这点上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有必要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要对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进行估计,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是正确评价土地生态效益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为核心的宏观战略措施,其实施将引起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地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难以度量和货币化,人们往往更看重单纯或狭义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代际公平等外在于市场的价值[10],如何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宗旨,全面、客观地考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损益,为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科学的依据,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一个重要任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综合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评估结果将以对策和建议的形式反馈给规划决策者,从而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地发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协调作用。

同时规划环评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门技术,综合性与可操作性是其选择评价工具的重要原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其指标的综合性、定量化,以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特点相适应性,可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一项定量化指标,这种定量的评价结果对于形象地反映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主要包含以下工作内容:首先,根据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对规划实施前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指标,核算并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量。第三,根据实际需要及已获得的数据,可以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变化,也可重点核算某一类用地类型(如农用地、水域等)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变化。综合评价。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计算结果分析规划目标的环境合理性,比较各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并针对显著的负面影响提出补偿或减缓措施。

3 案例研究

选取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城市层面的规划――《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digitalwuhan.省略 /articleshow.asp?NewsId=1923)(以下简称“《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为评价对象,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3.1 研究方法

3.1.1 土地利用数据获取方法

依照《规划》将评价区域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变化数据均源于《规划》。

3.1.2 动态度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K)反映了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

式中:Ua、Ub分别为研究初期及研究末期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当T的时段设定为年时,K值就是该研究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3.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方法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核算时,供选择的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补偿价值法、生产功能法、造林成本及碳税法等[11]。Costanza等[3]和谢高地等[12]的方法模型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应用。Costanza等[3]将生态系统的功能归为17类,综合应用多种评估技术方法对每种生物群落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然后乘以该生物群落在地球上的总面积,相加后得到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和。这一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研究空间。谢高地等[12]参考了Costanza等[3]的理论,并针对其不足(如对耕地价值估计过低、对湿地估计偏高等),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12](见表1),将表1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项功能服务价值加和得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见表2)。本文亦参考上述两项研究成果,按照公式(2)和表2中的参数,对《规划》实施前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引发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量进行计算。

其中:ESV是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元);Pi为单位面积上土地利用类型i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元/hm2);Ai为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i的面积(hm2)。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分析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和动态度见表3。对比1996年现状与2010年规划目标值可见,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将增加;耕地、水面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所减少;牧草地的面积没有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达到12 417.9 hm2,其次是林地,增加11 495.9 hm2;园地增加幅度最大,达到20.04%;未利用地减少面积最多,达到22 507.3 hm2,幅度为34.77%。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总体情况是:园地面积增加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耕地。从土地利用构成来看,耕地和水面仍是2010年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3.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按照公式(2)和表2、3计算出研究区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见表4)。1996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9.93亿元;2010年将达到112.06亿元,相当于1996年研究区国民生产总值782.13亿元的14.33%。规划目标年较规划基准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2.13亿元,增加幅度为1.94%。生态价值的总增加量2.34亿元中,林地的增加价值最多,占94.78%;生态价值的总减少量0.21亿元中,耕地减少的生态价值损失量占主导地位,为95.27%。但由于林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高,林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弥补了耕地和水面减少造成的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下降。由于缺乏对盐碱地和建筑用地等相关研究信息,以及未利用地中各类用地结构的变化数据,该估算结果是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保守估计。

3.2.3 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体上看,《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对于保护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林地的增加对于提高整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显著的作用。不过,耕地和水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社会用地的增长是重要原因,《规划》中应加强科学技术手段在区域土地管理开发中的作用,完善对城镇建设、交通等用地的科学管理和监督措施,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及土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4 结 论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主要包括:把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货币形式,表3 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和动态度

Tab.3 Change in area of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and their dynamic degrees of research area

土地利用类型1996年2010年面积(hm2)比重(%)面积( hm2)比重(%)

为决策者提供了直观的生态信息,是将生态价值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重要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核算比较简单(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节省规划环评的时间和资源。

当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还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深入,特别是核算过程中有关参数的确定,需要不断吸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研究成果,例如对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服务功能价值系数的进一步认识;综合生物量、空间位置及时间变化等多重因素来确定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目前在没有更精准和统一的核算参数的情况下,我们使用该方法的重点应放在对于规划基准年和规划目标年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量的核算上,并将此作为评估土地利用目标的环境合理性以及比较和选择环境友好性规划方案的重要参考。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如下几方面值得关注: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参数的研究,特别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层次、土地生态系统分类及其特点相结合,建立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参数的基础数据库,为规划环评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尝试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3S”技术相结合,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判断,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国家、省、市等不同空间层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如冉圣宏等学者已经针对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有关的探索[13]。总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引进,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方法体系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推进了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玉梅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567~575.[Cai Yumei et al.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of Land Use Plann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3, 22(6):567~575.]

[2]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3]Costanza R.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253~260.

[4]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Ouyang Zhiyun,Wangrusong,Zhaojingzhu.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 10(5):635~640.]

[5]靳芳,鲁绍伟,余新晓.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531~1536.[Jin Fang,Lu shaowei,Yu xiaoxin.Forest Ecosystem Service and its Evaluation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5,16(8):1531~1536.]

[6]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等.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4 (23):360~366.[Zhang Zhiqiang,Xu Zhongmin,Wang Jian et al.Value of the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2001,4 (23):360~366.]

[7]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17~22.[Chen Zhongxin,Zhang Shixin. Value of Ecosystem Benefit in China[J].science Aviso,2000,45 (1):17~22.]

[8]彭建,王仰麟,陈燕飞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 4):594~604.[Peng jian,Wangyanglin,Chenyanfei et al, Economic Value of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A Case Study in Shenzhen[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05,41(4):594~604.]

[9]于书霞,尚金城,郭怀成.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土地利用政策环境评价[J].地理科学,2004, 24(6):727~732.[Yu Shuxia, Shang Jincheng, Guo Huaicheng.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Services E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anduse Policy[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4,24(6):727~732.]

[10]蔡运龙.土地管理如何贯穿科学发展观[J].中国土地,2005,(6):15~16.[Cai Yunlong. Integra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into th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J].China Land,2005,(6):15~16.]

[11]于书霞,尚金城,郭怀成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核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42~44.[Yu Shuxiao,Shang Jincheng,Guo Huaicheng et al,The Economical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ement,2004,14(5):42~44.]

[12]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5.[Xie gaodi,Lu Chunxia,Leng Yunfa et al.Ecological Assets Valuation of Tibetan Plateau[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3,18(2):189~195.]

[13]冉圣宏,吕昌河,贾克敬等.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科学,2006,27(10):2139~2144.[Ran Shenghong,Lv Changhe,Jian Kejing et a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Based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J].Environmental Science,2006,27(10):2139~2144.][ZK)][FL)]

Ap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Landuse Master Planning

TANG Tao ZHU Tan XU He WANG Zhe GUO Liang YANG F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IA Law) was approved in 2003. According to the EIA law,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s (PEIA)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landuse planning sector. PEIA is a useful tool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landuse master plan. The effective, systematic and universal methodology of PEIA on landuse master planning is still not develope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obstacles for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a new approach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cosystem resulted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use master plan by using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ESV) as one of the assessment indexes. Taking Wuhan city for instance,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methodology of apply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in the PEIA of landuse master plann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landuse master plan of Wuhan city is generally environmentallyfeasible from the ecosystem protection perspectives, while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he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was considered to be a synthetic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the PEIA on landuse master planning, and some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such 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ESV parameters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further studies.

第9篇:工地环境治理范文

一、治理范围、目标和原则

(一)治理范围。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面积较大、较严重、景观性较差的88处采石场(崖体)。

(二)治理目标。到2011年,基本完成环湾可视范围内影响观瞻的31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区主要道路两侧和环湾可视范围内的57个采石场(崖体)的环境治理任务。

(三)治理原则。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多元设计、生态和谐;资源开发、景观重塑;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二、治理内容

(一)生态恢复。对于规划为生态恢复区的采石场,要通过回填土方、理顺水系、植树造林等技术方法进行覆绿治理,逐步实现生态化、自然化。

(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结合风景旅游区开发,对采石场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采用景观设计与自然堆土复绿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生态与景观的统一。

(三)景观再造。通过景观设计与植被绿化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景观。对有条件的采石场,可以结合土地开发整理,达到可耕、可渔、可林、可观的目标。

(四)资源开发。采取项目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实现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结合采石场周边土地流转、山峦开发,将采石场环境治理作为项目开发的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和治理;对具备规划条件的采石场,通过调整土地使用性质,适当开发建设商务会所、休闲场所等;结合村集体或城市公益事业项目对采石场进行资源开发利用。

三、治理措施

(一)科学制定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恢复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结合市区山体保护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不同级别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资源开发与土地再利用规划,明确生态恢复区、开发性恢复区等不同区域和项目的控制性规划要求。坚持“一场一方案”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制订每个采石场的治理方案,根据采石场的特殊区位和环境条件,规划建设适度规模和体量的建筑、景观设施,并实施典型示范工程。

(二)建立健全治理机制

鼓励通过旅游、休闲、商业、居住以及生态农业等产业项目,带动采石场环境治理的同步实施,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社会化治理的路子。

1.项目招商,公开出让。对实行资源化开发利用的项目,通过对其区位、环境、资源、交通等条件的分析研究,确定项目开发的属性、功能、景观等方面要求,调整采石场及周边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土地利用性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项目策划、招商,把采石场环境治理与开发项目捆在一起,以土地招拍挂的方式对社会出让。

2.资金扶持,先建后奖。对项目土地出让后政府收益部分,可以安排用于采石场环境治理的资金补助。开发单位在采石场及周边项目开发的同时,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完成采石场的环境治理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再对其进行补助。对投资较大、治理较好的工程,除返还土地出让金外,还可从政府部门收取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块进行奖补。

3.典型引路,重点指导。对于生态恢复性治理工程项目,由各区政府(管委)负责组织,以财政投资为主,从景观性差、最需要治理的区域入手,通过高起点规划设计和高水平建设,为采石场治理树立样板。对于资源开发性项目,实行重点突破、重点指导、重点扶持,通过典型引路,形成示范效应。

(三)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1.开发单位在进行资源开发性项目建设时,必须提交采石场环境治理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开发项目与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的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2.资源性开发项目和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要一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实施招投标、项目监理、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的全方位监管。工程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组织综合验收,并向建设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3.要搞好资源性开发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发建设单位要根据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满足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措施,统筹解决开发项目的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4.采石场治理要与市区建筑渣土治理有机结合。对于临近市区、交通较为便利的采石场,可以设置为临时的建筑渣土消纳场所,利用市区的堆土、工地弃土回填,实现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再利用。

5.采石项目必须向国土资源部门提报生态恢复方案,经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审批准并交纳生态恢复保证金后,方可组织实施。

6.把采石场环境治理工程列入市城建重点工程年度计划,进行调度、考核。对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较好的区,市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