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什么是学前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要求:人才通过系统的培养,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科艺术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及一切教育机构,输送能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主要课程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钢琴、钢琴伴奏、和声、曲式、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音乐史、美术史、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中国画、书法、色彩、写生、美术创作、设计、艺术专业外语、日常口语等。艺术专业核心课程:1、美术类:色彩、素描、手工课,剪纸艺术等。2、音乐类:声乐、钢琴、古筝及音乐基训等。3、舞蹈类:形体、基本功、各民族舞蹈、芭蕾舞等。4、体育类:体操、艺术操、课间操、各种简单球类等。学前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艺术教育能够教会孩子变相的看待问题,培养人的发散思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关系,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材、教法,通过教育完善孩子的人格,健全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
二、学前艺术教育的市场情况
(一)国家对学前教育增加了经费投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地方财政加大对此的投入,主要用于园区的建设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在2013年到2016年之间,对此的投入还将加大,学前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最佳发展时机。
(二)国家教育部增加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优惠性资源
比如:增加幼儿园建设数量、大力投入中、西部农村的学龄前教育资源,制定专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学前艺术教育也将从中受益。
(三)民办幼儿园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是我国开办幼儿园的主要经济主体,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且依然供不应求,国家经费相对不足,民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开办民营幼儿园,随着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学前艺术教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
三、学前艺术教育的前景
一、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全面实施的素质本文由收集整理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证“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5.要认清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审美意韵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41-01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意韵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现,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a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及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现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2.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学生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但是对于创新来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支持与鼓励。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宽容的激励者更为重要。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个方面的重视,只有关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投入情况,才能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语言表达下的创新思维、可以是技能表现下的绘画技术革新、可以是创造性的品评,当然创新性的绘画表现是最为直接的,但是我们要明确创新精神是在整体激发下的一种情绪表现。教学中,如果着力关注交流语言的运用,想必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一定能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合作学习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保障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非常重要。主要有几个方面:观察素材,各抒己见,聆听尊重;探讨方法,共通有无,优选劣汰;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美术创作,尊重他人,表达自我;交流品评,人人平等,共享所获。只有这样在美术教学小组活动中贯彻下去,才能使个性得到表现、优秀得到彰显、创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教师必须明确站在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新精神培养的内部机制,更好地为孩子服务。美术创作的个体独创行为决定了美术创作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体参与才能呈现出个体的创新能力,孩子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必然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那时孩子会回到画中的。
4.在美术中培养学生审美意韵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堂教学; 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27-01
乡土美术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承传性的民间美术,它往往与特定的乡土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于该区域生长的人们更具乡土意义,更容易产生无限的思乡情怀和爱国热情。美术教学虽不是美术创作,但他们也有相似之处,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心,也要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湘西自治州的基础美术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民族与文化优势,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民间美术,学会观察,学会利用,巧妙地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引导学生的兴趣,适时地增设弹性课程,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开发农村自然风光资源,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湘西自然风光瑰丽,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绘画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从授课效果看,这样的课往往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同学们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又锻炼了技法技能,同时又能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学习兴趣大增。在锻炼捕捉创作素材能力的同时,又加强了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参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以建筑为载体开发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渗透传统文化的学习
翻开美术教材,我们不难找到关于建筑的内容,从撕纸拼贴到绘画到欣赏,真可谓形式多样,但教材中的内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比较遥远,而且不能表现出我们当地一些建筑的特色,所以学生对于本地的建筑仍旧是比较陌生的。湘西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吊脚楼,表现了其独特建筑艺术风格,反映了湘西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这些都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教育意义的建筑,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装饰于一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底蕴。灵活多样地将这些地方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除了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外,还组织学生亲自走进这些平时熟悉的空间,引导他们用眼睛观看,用心灵触摸,让学生在多样化表现的方法中进一步感知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气息的作品。
三、开发民间工艺美术,彰显民族艺术特色
湘西是工艺美术之乡,蜡染、土家织锦、根雕、剪纸、苗绣等都是极富特色的地方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这都是很好的地方课程资源。通过参观、拍摄、采访、欣赏、创作等手段对民间工艺进行了解和学习,把这些地域特色的文化引用到我们美术教学中,体现地方民族特色,更好的服务于课程改革。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乡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信息科学技术更换的速度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乡村的乡土人文,民间美术,地域风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因此,让本土的民间美术走进课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乡土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渊源和基础,是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搜集、整理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学校美术教育,做了明确的表述和要求,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乡土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常锐伦教授曾说:“作为教育的导向,应该使下一代公民树立起牢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根。乡土美术是本地各民族历史积淀的文化造型载体,乡土美术教材所进行的教育正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乡土美术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从而培养热爱乡土美术文化的感情,使维系民族情感的‘根’深深地扎于学生心中。热爱乡土的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人类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之所在。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
美国作家约翰・来思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社会高科技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民间艺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难怪手工做的被单那么受欢迎,就连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对电子音乐的一种反映。”乡土美术的创作,是一种真诚的思想感情的流露,使情与美结合为一体,而无浮华与虚饰,其审美创造是情与美、善与美、用于美的统一,这也就是乡土美术审美价值的魅力所在。乡土美术历来注重人情化表现,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与其说学习乡土美术是在学习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学习乡土民间美术是在教学生学会怎样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怎样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如果不理解这些,那你就不上热爱他们。现在我们的中学生,尤其是条件较优越环境的中学生,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
表现生活中真善美为特征的意念造型手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的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酸甜苦辣可能都有,然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却极少有痛苦和伤痕的表现,总是表达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力的情怀。这种人文关怀,正好适合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和人格修养,张扬文化精神,增强自信心,激发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乡土美术课程教学,例如制作剪纸、织锦、编织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体念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在工艺制作中倾注情感容量和个性,感受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崇尚境界,调节并补偿了现代化教育引发出的人伦精神需求失衡。让乡土美术走进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是对学生教育情感缺失的一种补偿,有利于推动美术教育全免的、健康的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特立也十分强调乡土美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他说:“哪怕是一个小村子,抬头看,就有人,低头看,就有地。这虽然是局部的大地,而把它作为教学上研究的出发点,就已经足够了。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直接利害关系的地方,不仅易于认识,而且能认识得特别深刻。”总之,农村美术课程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以乡土美术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美术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的发展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气势恢宏的风雨桥、吊脚楼、凤凰古城、芙蓉古镇、土家织锦、苗族刺绣、湘西凿纸刻花、根雕艺术都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弘扬和传承湘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试油工艺;浅井;测射联作;封堵工艺
中图分类号:{P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99-01
浅层井试油层位一般在井深300-1600米之间, 地层压力系数较小,地层温度较低,井斜、井况单一 ,普遍采用常规试油与射孔一测试联作的试油工艺, 在录取资料过程中采用测试回收及抽汲或提捞求产方式,通过工艺综合配套应用达到试油的目的。
1 射孔液的选择
根据浅井段地层压力系数较小,地层温度较低的地层共性,在实践中选用的射孔液主要是淡水及加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水,实践证明这类压井液经过适当的处理能满足储层的要求,且所需费用低,经济上允许。
2 试油工艺在油田的应用
在油田的试油实践中,除替浆、洗井、封堵等工艺外,其余试油工艺(射孔、测试、求产)在该油田的实践中可采用的工艺方式有以下几种:
2.1采用非测试一射孔联作工艺有六种形式: ①油管传输射孔(TCP)-MFE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 ②油管传输射孔一APR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③电缆传输射孔一MFE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④电缆传输射孔一APR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 ⑤电缆传输射孔一抽汲求产,根据抽汲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⑥油管传输射孔一抽汲求产,根据抽级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
统计表明采用较多的是常规试油工艺,即电缆传输射孔后,再进行测试、求产等工艺,该方案较之TCP后,直接排液求产的工艺方案增加了施工资料录取的全准率及措施改造依据;其次是油管传输射孔(TCP)后,直接排液求产的工艺,这种方式只能获得地层的产能数据,不能全面定量地反映地层的性质,一般是不可取的;采用最少的方案是TCP后,再进行测试、求产等工艺,这与该方案不利于油层保护,劳动强度较高,单层试油周期较长。
2.2射孔一测试联作方案因测试工具不同有三种形式:①油管传输射孔(TCP)-MFE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②油管传输射孔(TCP)-APR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③油管传输射孔(TCP)-APR(测试测试过程中抽汲求产),根据测试过程中的抽汲资料确定是否有措施改造的必要,若必要则进行措施改造,然后抽极求取产能,结束该层组试油。结合实践,射孔一测试联作方案总的优势是: ①少起下管柱的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地缩短了试油周期,有利于油井成本的控制;②能实现射孔测试一次性完成,减少射孔液对储层的回压及浸泡时间,有利于储集层的保护;③能充分发挥负压射孔的优势,增加负压产生的回流对射孔孔眼的冲洗作用,提高储层的生产能力;④能进行长井段的射孔。
射孔一测试联作是一种较先进的试油工艺之一。但因测试工具的不同有不同应用效果。如环空压力反应(APR)全通径测试工具及MFE多流测试工具;前者的优点有:在不动管柱的基础上用环空加预定压力(如10Mpa)来实现开关,泄去环空压力实现关井,操作简便;能适用于大流量井的测试;能进行地层增产的处理,如酸化等;能将钢丝绳操作的油管枪下人,进行负压射孔;若其达不到足够的深度(在浅井不会存在这类问题),亦可用油管传输将射孔枪下到足够深度达到负压射。在实践中应广泛推广使用APR全通径测试工艺。
3 求产方式存在的几个问题
纵观求产方式主要有:气举、抽汲或提捞和测试回收折算、流压折算等。前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井筒液柱压力,能较快速的排液,适于高产低压井的排液求产;后者的排液速度与抽汲次数、抽子与油管内壁间的间隙、防喷装置的密封效果以及所使用的抽汲工具有关。在实践中,抽汲产量的可信度受到考验,主要有; ①抽子与油管内壁间的间隙造成抽汲效率的下降;②由于防喷装置的密封效果好坏,影响抽汲产量计量的准确程度; ③抽汲作业中因设备及人为因素影响抽汲效率,进而影响产量; ④不能有效地对地层产出液计量及分离。
因此,要提高抽汲产量的可靠性,必须解决上述问题,即①因浅井试油在地层供液一定的情况下,抽汲次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层的供液能力;有时抽汲次数很高,如井深400m左右的层位,抽汲次数可达到15-20次/h;这对目前常用的抽汲工具,尤其对抽子所使用胶皮的耐磨性是个严峻的考验。而目前所使用的抽子主要为水力式、两瓣式、千次抽。实践证明,使用最广泛的是水力式抽子,这种抽子所使用的胶皮在浅井段每使用3-6次就需更换,其稳定性很差,需多个抽子备用,以提高抽汲效率。两瓣式抽子使用较少,千次抽更少;前者与水力式抽子一样用胶皮来密封与管壁的间隙,达到排液的目的,在某井中深井段的实践效果较好。同样,千次抽在该井效果不容质疑的。在浅井试油应大力推荐使用两瓣式抽子及千次抽,以达到良好的抽汲效果,获得可靠的地层产能。②采用具有良好密封效果的防喷装置,如液压控制的防喷装置,减少漏失,增加抽汲产量计量的准确性。在实践中在现有防喷装置的基础上,采用大直径加长的防喷管,应用效果比较理想。③加强对抽汲作业过程的监督,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保证抽汲质量,减少人为因家的影响;④采用先进的油气计量装置,提高油气水产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上述求产方式为进一步提高其可信度,应与带有压力计的监侧管串相结合。提捞只适用于低产层的求产,在合理的工作制度下,能求得较可靠的产能。侧试回收折算不能准确反映地层产能,只可作为参考依据。
4封堵工艺的应用
4.1水泥塞封堵工艺: ①施工组织要严谨,分工明确;②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高;③形响投产效率;投产时必须钻掉水泥塞,投产费用高;④对小间距( 10m左右)的试油层位进行封堵,施工难度高,甚至无能为力。在油田的试油施工实践中,根据该地区井浅,试油层位在井深300-1600m之间,地层压力系数较小,一般不用水泥塞封堵工艺。
4.2电缆桥塞封堵工艺。该工艺与可捞式桥塞封堵工艺相比较其有施工周期长,回收较难,增加投产难度等特点,在浅井段墓本不采用该封堵工艺。
4.3可捞式桥塞封堵工艺.统计浅井段试油层的封堵,普遗采用了较成熟的可捞式压裂桥塞封堵工艺,其施工成功率达到100%。用这类桥塞封堵有以下优点:①油管加压座封,所播压力较低,一般12-20MPa;②座封及丢手一次性完成,施工简便;③能用原管柱进行洗井,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周期;④桥塞有专门打捞工具,操作简便,成功率极高,缩短投产周期。
5 结束语
(1)根据浅井试油层位具有地层压力系数较小、地层温度较低、井斜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制度代替应试教育制度之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开始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并通过讲座、艺术节、戏剧节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但现阶段的艺术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学科融合、成果交流、多媒介运用等方面对改善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校、家长、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多,艺术教育成为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中职的艺术教育仍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地位有时也显得有些尴尬。笔者拟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改善中职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要注重从单学科摸索到多学科融合转向
艺术教育的单学科研究会让视野变得狭窄,许多教师囿于
技法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提高,经常出现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画风完全一样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缺乏个
性和活力。多学科的交流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能从别的学科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艺术教育的教师如果能增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他会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作加以引导。
二、重视人才评价体制转变
人才评价体制变了,人才选拔标准、师资、课程设置等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就会变。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只是浅层次的认识会变,只是富有功利心的
认识上的转变,但当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当人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给人的发展创造的价值时,便会相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了。当然,人才评价体质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如今,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以高考的成败去评定一个人,而要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文化课考试中拿到高分,所以艺术教育的次要地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有什么样的体制既可以培养出有利于的社会发展的全面型、创新型人才,又能选拔出相对更优秀的人才。例如,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取消文理分科,在高考中加艺术特长分,很多人又在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才评价体制研究从未中断,只是成果还不鲜明。而与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中对艺术的不重视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考核的却是综合素质。它除了要求SATl400分以上的成绩外,还有另外六项考核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业余爱好与特长,如音乐、绘画、舞蹈、外语,所以在美国没有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就没有进入一流高校的希望。
现在中国教育界也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加强了对综合素质的教育,例如2009年高考中,山东省为了强化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在临沂师范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试点,按1:1.2的比例进行投档后,由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审阅,最后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结果因为“综合素质低”而被退档的考生有十几个之多。这无疑给考生、家长、学校敲响了警钟,告诫他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应该在关注其学习的同时,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但这样的评价机制却也是有漏洞的,因为对于综合素质的高低的评定有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从而让一些在投档
线稍偏下的考生钻了空子。但无论怎样,这是对人才评价体制做出的一次重大挑战,这样的趋势之下,教育部门会逐渐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不断进行国内外最新成果的交流
中国自古就懂得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及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艺术教育的理论也不断
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艺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在单学科内部,而是增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诸如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在很多方面给予了艺术教育研究以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科学根据。由于各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各学科新近的研究成果也不一样,因此各国在理论研究上出
现了不平衡。所以要改善艺术教育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成果交流,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再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案,将艺术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四、运用多种媒介、多种途径进行艺术教育
媒介和途径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能让艺术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教育无处不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种媒介进行艺术教育,电视、课堂、音乐会、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都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但在这多种途径和媒介的运用之下,引导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孤独的儿童艺术家是永远无法实现自身潜能的……年幼的儿童,即使表现出大有前途的潜质,在没有更加博学的成年人强有力的指导和主动干预下也会一事无成。”所以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等都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式的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审美认识的提高和对心态的优化,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设计的意义
情景设计是学生进入数学世界的一个桥梁,好的数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高中数学情景教学有如下意义: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由于相对抽象,难度也较大,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数学教师设计出积极的情景,则可以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设置一定的情景之后,学生会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学生对教师设置的情景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的探索发现数学海洋之中的奥秘。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是源自于生活的,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发展。所以说,只有将生活的情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学习价值,从而用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具体的生活之中。所以说,创设情景就是将数学理论学习与学生实际结合的最好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设计策略
1.设置情景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设置情景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出可以激发出学生热情的情景,注意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彩票规则算出彩票中奖的概率,然后告诫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不要沉迷于购买彩票的活动,也不应该存在这种投机的思想。为了证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者他们的家长购买彩票的经历,用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概率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2.设计的情景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数学本是源自生活的,所以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必须充满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在设计情景时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实际一定是学生可感可知的实际,是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情感的情景。例如,在讲解“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硬币为例,进行这样的情景设计: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求:(1)两枚都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2)一枚出现正面向上,一枚出现反面向上的概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试验,然后记录下试验的结果,之后将试验的结果与通过概率公式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在创设情景时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
我们评价教师创设情景的好坏的重要标志就是这种情景是否包含着数学思想。好的情景设计必然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蕴含着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对情景设计的评价还应该考虑这种情景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在情境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学的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多媒体和网络设备也开始走入学生的课堂,多媒体设备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渐渐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化、生动化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将很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地展示给学生。相比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教学,这种多媒体式情景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新的世界。
5.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应该融入人文思想
1.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的概念
从不同类型地理知识教学的角度出发,可将地理教学语言分为描述性地理教学语言、论证性地理教学语言、启发性地理教学语言和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等。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又称为地理教学表演语言,由于地理教学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教师有时要使用一些艺术性较强的表演语言,用以强化理解、丰富想象、增进感性认识,加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地理教学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地理课,教学活动一直处于和谐状态,教师轻松授课,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欲达到理想的效果,除先进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充满艺术性的地理教学语言亦不可或缺。
2.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的作用
有利于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吸收。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之一。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充满艺术性的地理教学语言,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教师的知识传授。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学生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直接影响。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观察,指引学生思维的方向,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可以获得比课本中更多的技能。
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和奇闻轶事,尤其是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和新闻,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讲解“天气与气候”知识时,可以引用“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艺术性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影响,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地理教学语言艺术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简洁精炼不足,条理性不强
简洁、条理的语言即教师授课时做到语言表达精炼、逻辑系统、层次分明地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讲授机械重复、“废话”颇多,偏离主题;讲解缺乏条理,内容组织紊乱;口头禅多,语言啰嗦等问题。
2.形象生动不够,缺乏情感
形象生动的地理教学语言即教师运用丰富、通俗、贴切和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对于很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而言,很少能做到形象生动且饱含情感地授课,表达书面化、抽象化、成人化,显得呆板、生硬。
3.节奏感欠缺,语言平淡
充满艺术性的地理教学语言应具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节奏感,语言声调平淡,一味地平铺直叙,表达亦不流畅,整节课显得不连贯。
三、地理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运用策略
1.形象生动,充满趣味
地理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运用形象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与景观,有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准确而形象的地理物象,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达到一定造诣。《库拉佐夫地理教学法》中讲到,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地理知识,更是一种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如学习“冷锋及其天气”时,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暖气团和冷气团犹如两支强大的军队,如果说“战场”在本校所在的区域,两军对垒必然会引起风雨,若冷锋胜利了,本校必然将处于冷锋控制之下,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可以得出:冷锋和暖锋相遇的时候,所在地区会有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如此表达既可达到教学目的,又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2.巧露破绽,妙设疑问
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好胜心强,潜意识有战胜教师的心理,巧妙地故露破绽,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的帮助。但需注意不能滥用而要妙用,以免弄巧成拙。以人教版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为例,讲述行星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露出破绽: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必然引起个别学生小声讨论,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也必将参与到讨论中,以致引起全班的讨论。沉闷枯燥的课堂一下子便“活”起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的提问也应有所讲究。若教师随口提出一些水平不高或者过难的地理问题,都可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便需要教师课前进行问题设计,巧妙地设置疑问,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节奏明快,抑扬有序
如果说课堂语言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那么语调则是技巧中的技巧,艺术中的艺术,它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神经,如果教师的声调高亢急促如泰山压顶,则学生的神经容易疲劳,不能持久;若绵弱低缓,则学生感官刺激太弱,精神不振,很难与教师产生共鸣;若教师声调舒缓宽厚,富有弹性,且适时变换,则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吸引效果。教师注意语调的轻重快慢,既有利于地理课堂重难点知识的突出,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享受中学好地理知识。
4.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专业术语,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理专业术语需要教师诠释,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即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原话作解释,那么教师就失去了“解惑”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将复杂的地理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将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如讲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时,可以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加以总结,形象概括出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征。此外,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使地理教学语言更加精炼,用高度概括的教学语言阐释地理现象及其原理。
5.文学作品,适时引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语句表示。教师结合课本内容,适时引用有关语句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水循环”时可引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垂直地带性”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诸如此类的诗句适时引用则非常美妙。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培训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正在扩充人们各方面的信息功能,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教学媒体的出现,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变革,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不断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从2003年起,我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全校教师都会进行文字的编辑与处理,大多数教师会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自己需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2010年10月全校教师参加了新课改网络研修,2015年初全校教师又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研修,学校也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并保证了三网的畅通,为教师的线上线下培训奠定了基础。
笔者现就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若要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技能,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认识,使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使他们意识到,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方面要使他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观等,认识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应用水平。因此,培训的第一课就应该让教师明白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什么?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在于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从知识传递者到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控制者、传递者,不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只有渗透了这种理念才能使教师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使培训效果好起来。
二、完善现代教育设施,创设学习环境
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更新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近年来,我校经多方筹资大量投入资金建设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建成计算机加白板多媒体教室19个,一体机多媒体教室43个,并实现了班班通,加速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进程,同时保证三网的畅通,使网络共享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也可以促进教师自学。
三、在培训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要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首先让他们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达到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课件进行教学的目的。
其次,在教师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分科细化,让教师掌握使用一些适用于本学科的软件来制作教学课件的技能。现在可以用来制作教学课件的软件很多,由于学科的不同,所采用的软件也有所不同。对于文科的教师,他们的课件主要侧重于如何利用一些辅助的图片、声音、影片、音乐,让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解知识,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对他们主要进行幻灯片的制作,文字处理软件,声音、音乐编辑软件的培训。对于理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如何让这些抽象的、不具体的概念灵活、生动起来,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接受、掌握这些知识,是培训的重点。因此,对他们主要进行几何画板、AUTHORWARE、FLASH、ScienceWord等软件的培训。
再次,随着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加快,如白板、一体机的购置,在以上基础之上再对教师分批分次进行,白板、一体机的操作技能培训。因此,要想让信息化教学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对教师们分批分次、循序渐进地培训,使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才是最好的策略。
四、培养骨干,以点带面
针对教师计算机和其他电教设备实际操作水平的差异,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高水平培训。青年教师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和新设备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许多青年教师很快便学会了培训内容,在之后的培训和日常教学中,由青年教师进行辅导,老教师碰到问题也可以向不同人请教,以此来提高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培训中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集中授课培训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主要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教学。其他电教设备使用培训则由专职教师分批分次培训学习,教师通过观看直观的演示操作,能够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六、培训后期公布培训内容和课时,由教师自己选择学习内容
由于教师的年龄和学历差异,以及工作调动等原因,到培训后期教师中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如Windwos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
2.计算机专职教师开展对上述教学内容的分期培训;
3.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课时。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自由选择课程内容,并累计完成一定的课时量。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学习,在学习中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七、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学习积极性
为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在平时大力提倡、鼓励教师多利用课件上课,在教师间开展电教设备应用情况比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各级信息技术相关比赛,建立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奖励机制,而且与学校的学期综合评优、个人先进等挂钩。培训一期结束,学校组织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对不合格教师要求重新学习,以达到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的提升。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教师专业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实现了教师由传统型向新型的转变,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